第十三章 社会控制(11.14)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三章社会控制
1、什么是社会控制?(05 08名词)
社会控制通常是指人们依靠社会的力量,以一定的方式对社会生活的各方面进行约束,确立与维护社会秩序,使其符合社会稳定和发展需要的过程。

狭义的社会控制专指社会对越轨行为的禁止、限制与制裁。

综合起来,对社会控制概念的理解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社会控制的任务既包括对违反社会规范行为的制裁,又包括引导广大社会成员认同并自觉遵守社会规范,以协调个人、群体、组织、社会整体的关系。

(2)社会控制的目的不仅要使个人和团体的行为服从社会稳定的需要,还要服从社会发展的需要,使个人和团体的自由与社会秩序达到和谐的统一。

(3)社会控制必须依靠社会力量才能进行,同时社会控制又必须使社会规范按每个社会成员“内化”,从而达到积极控制的目的。

因此社会控制的实现途径必须是社会力量控制与社会成员自我控制的统一。

(4)社会控制是一个动态过程。

它不仅包括对现有社会秩序的维持,还包括建立新的社会秩序。

2、社会控制的构成要件有哪些?
答:构成社会控制体系的主要因素有:
(1)控制主体,这里的控制主体不仅指国家,也可以指群体、组织和个人。

控制主体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社会场的控制;第二,社会组织的控制;第三,全社会的控制。

(2)控制客体,社会控制的客体是社会行为,包括个人行为和组织行为。

个人行为在社会控制系统中是最基本的控制对象。

(3)控制手段,社会控制的基本手段是社会规范。

没有社会规范,社会就缺乏约束人们行为的依据和标准,社会控制也就无从谈起。

(4)控制的保障,社会控制的保障是明确而有力的奖惩措施。

奖惩措施可以包括在规范之中,但它又具有其独特的意义与价值。

3、社会控制的功能有哪些?
答:社会控制具有一些很重要积极功能,同时在一定条件下也存在一些负功能。

社会控制发挥的积极功能有:
(1)维持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

社会秩序是指社会整体的各组成部分在结构上相对稳定有序,在运行中相互协调、平衡的状态。

在社会变迁过程中,原有的观念往往受到很大的冲击,导致更多社会失范,这时就需要的对偏离社会规范的行为加以制止、分化和引导,同时在社会控制主体、控制手段上加以变革,以协调个人与社会以及社会各部分之间的平衡,维持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

(2)维持社会正常生活。

从社会成员个体角度讲,社会稳定可以理解为个人生活具有基本的安定性,而现实中可能会有某些个人为自己的利益而不择手段,这些行为影响了其他社会成员的合理利益,进而可能引发冲突,这就需要采取控制手段进行协调、约束甚至制裁。

(3)促进社会发展。

社会控制不仅能够维持社会秩序的稳定,而且有利于促进社会发展。

社会控制在一定条件下还具有负功能:
(1)僵化社会模式,不利于个人和社会的发展。

(2)不合理的社会控制会产生和扩大社会矛盾,影响社会的正常秩序。

(3)片面的社会控制会妨碍社会的发展。

4、社会控制的手段与类型有哪些?
答:社会控制的表现形式非常复杂,从不同角度可将社会控制的类型作不同的划分。

(1)按照社会控制的性质可将社会控制分为经济的社会控制、政治的社会控制、思想的社会控制。

经济的社会控制是为了保证经济持续、稳定、协调的发展的秩序,确保人们生活水平稳步提高;政治的社会控制在于保持政治形态的稳定;思想的社会控制是为了社会基本价值观念的认同,保持群众情绪的稳定,进而形成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2)按照社会控制的层次,可将社会控制分为对社会组织的控制与对社会成员的控制(3)从社会控制的手段看,可将社会控制划分为硬控制和软控制两大类。

(4)从社会控制的实现途径来看,可将社会控制分为积极的和消极的两种。

(5)从社会控制的表现形式来看,可将社会控制分为内在的和外在的社会控制。

5、社会控制的手段有哪些?
答:社会控制的手段是多样化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1)习俗。

习俗是指在社会生活中由习惯而来、经过人们相互模仿,逐渐形成并共同遵守的行为规则和行为模式。

习俗在生活中的表现形式是多样的,主要有婚丧嫁娶、节日庆典、社交礼仪等。

(2)道德。

是社会用以调整个人与个人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

道德自成体系,主要由道德原则、道德规范和道德后果三个部分构成。

道德原则是关于如何处理个人社会关系的原则。

道德规范是以道德原则为基础形成的一系列有关行为善恶的具体准则。

道德后果包括道德评价和道德责任;道德评价和道德责任可以引起个人对自己道德行为的正确认识,同时又能形成社会舆论惩恶扬善。

(3)宗教。

宗教是一种与神或神圣相关联的信仰和规范体系,是社会控制的一种特殊手段。

宗教的社会作用,从总的方面来说是使教徒安于现状,逆来顺受,勿以暴力抗恶。

从本质上讲,宗教对于社会发展的作用是消极的。

(4)纪律。

纪律是国家机关或社会团体规定其所属成员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

它是机关或团体用来指导和约束自己的成员,使其承担一定的责任和义务,以实现组织目标的手段。

纪律作为一种行为规范,具有明显的强制性和约束力。

但纪律的控制作用不仅仅是制裁,它更要求成员自觉遵守。

(5)法律。

法律是由国家立法机关制度或认可,由国家政权保证执行的行为规则。

法律的社会控制作用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教育作用,法律的真正权威和效力并不仅在于强制服从,而首先在于教育。

第二,威慑作用,法律的威慑作用主要体现在对少数处在违法犯罪边缘的不安定分子,或有侥幸心理准备犯罪的人的威慑,从而触发每个人内在的自发性控制。

第三,惩罚作用,惩罚是对违法犯罪行为的处罚,国家要追究其法律责任,对其进行制裁,强迫其遵守法律。

(6)政权。

政权是统治阶级实行阶级统治的权力,是国家一切权力的基础。

国家政权可以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来全面控制社会,因此,国家政权是一切控制手段的基础和最强有力的控制力量。

6、什么是社会舆论?社会舆论有何特点?社会舆论的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06考论述)社会舆论,是社会大众对某一事件、人物或问题的议论、意见和评价。

越轨行为:越轨行为又称偏离行为,是指偏离或违反社会大多数成员公认的社会规范的行为。

7、越轨行为的消极作用?
答:第一,直接破坏社会秩序,危及社会稳定。

社会有机体的正常运行依赖于社会各组成部分、各种社会角色间的分工与合作,如果角色不按规范行事,在其位而不谋其政,就可能危及社会系统的有机运转,甚至导致社会组织的解体。

第二,破坏人们遵守社会规范的自觉性。

社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越轨行为,如果不予惩罚,就会减少越轨风险,并对那些遵守社会规范的社会成员产生诱导和误导作用,从而降低人们遵守社会规范的自觉性。

第三,降低群体和社会的凝聚力。

一个群体或社会的发展需要人们真诚团结与合作,如果社会交往中出现欺诈等越轨行为,会降低人们之间的信赖程度。

8、越轨行为的正功能?
答:第一,积极的越轨行为能促进社会发展。

规范的产生往往有一定的历史条件,而当社会发生变迁时,原有的规范可能不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了,于是打破那些无法适应时代的常规就有利于社会的发展。

第二,越轨行为有助于明确社会规范。

一般社会规范都有明确的体现,但是更多的社会规范则融于具体社会生活之中,含糊不清,只有发生了越轨行为时,众人的反应才使规范明确起来。

第三,越轨行为从反面督促人们遵守社会规范,对那些违法犯罪者实施惩罚,可以使人们从反面吸取教训,反省自己的言行,增强遵纪守法的意识。

9、什么是犯罪?犯罪现象发生的原因?
答:犯罪,所谓犯罪是指触犯国家法律,对社会造成危害,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犯罪行为是违反刑事法律规范的行为,这种行为严重违反了国家及社会利益,给社会秩序和人们的正常社会生活秩序带来严重危害。

犯罪现象发生的原因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第一,对经济利益的追逐,诱使犯罪行为增多。

第二,剥削阶级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第三,市场经济发展造成人、财、物的流动,也使犯罪分子有机可乘。

第四,原有的管理体制和方法手段不适应变化了的形势。

第五,教育的失误。

10、什么是聚众行为?聚众行为具有的特征?
答:聚众行为,是由美国社会学家派克提出的,在他看来聚众行为是一种共同的集体冲动行为。

我们的理解是指一种无组织、无领导,不受正常社会规范约束的,无明确目标和行动计划的群众性行为。

其表现形式有骚乱、暴动、狂欢等。

一般说来,聚众行为具有如下一些显著特征:
(1)自发性。

聚众行为是一群无组织的人采取的无组织、无计划的活动。

(2)突发性。

聚众行为常常是现场突发的群众行为。

由于某一因素的刺激,人们彼此在情绪上感染,而引发出类似的共同行为。

(3)狂热性。

单独的个人通常是有理性的,但一旦卷入聚集的人群,处于集体激动中时,感情容易夸张和激动,容易产生强烈的情绪冲动,情绪热烈奔放与尽意发泄。

(4)非结构性。

聚众行为的参加者没有固定的联系,他们聚集在一起,主要靠情绪和对共同关心的事物的态度连接,缺乏持久的联系纽带。

(5)非个性化。

在聚集的人群中,参与者的原有个性特征完全屈从或埋没与集体之中,人聚众行为里,个人往往处于“匿名”状态,责任分散、模糊,尽管人人有份,但任何一个成
员都不需要为一个聚众行为承担主要责任,自我约束能力便大为下降。

(6)暂时性。

聚众行为缺乏明确的目的,是靠强烈的激情所推动的,而任何人都不能长久地保持强烈的激情,所以聚众行为不会长久。

11、引起聚众行为的原因
答:引起聚众行为的原因是相当复杂的,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急剧的社会变革、相互冲突的价值观导致聚众行为的发生。

(2)社会控制力减弱,导致聚众行为的发生。

(3)社会不平等引发聚众行为。

社会不平等是一些聚众行为发生的根本原因。

(4)权力斗争引发聚众行为。

(5)突发事件引发聚众行为。

12、聚众行为的发生一般包括的过程?
答:聚众行为的发生一般包括如下过程:
(1)众人互相接触和摩擦。

(2)众人的情绪感染。

(3)集体激动。

13、什么是社会问题?社会问题具有哪些特征?
答:所谓社会问题就是指由于社会结构或社会关系失调,导致社会全体或部分成员的正常生活和社会进步发生障碍,需要社会力量加以解决的问题。

社会问题具有如下一些特征:(1)产生的多因性。

社会问题的产生是由于多种复杂因素造成的,社会问题的产生往往是社会结构与社会关系失调的结果,因此某个具体的社会问题往往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人口、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

(2)存在的普遍性。

社会问题的普遍性是指,它不是范围较小的局部领域存在的个别现象,而是较大范围的社会领域普遍存在的现象。

(3)影响的广泛性。

社会问题会给社会运行和人们的社会生活带来广泛的影响,从而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

社会问题是社会矛盾发展到一定程度而未能得到解决的情况下形成的,因此它会较深入,较广泛地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生活,成为整个社会运行发展的障碍。

(4)治理的综合性。

正因为社会问题产生的原因复杂多样,他的影响广泛,因此要解决社会某一个具体领域中反映出来的社会问题,单靠这一问题直接有关的单位和部门的力量是不行的,一定依靠与此问题有关的所有部门的通力协作甚至全社会的力量才能得到解决。

14、社会问题的分类
答:第一,由于社会基本构成要素相互关系失调造成的社会问题。

如人口、生态问题等。

第二,由于人们的社会关系失调以及各种类型的人的社会生活发生障碍引起的社会问题。

如婚姻家庭问题、老年人问题、青少年犯罪问题。

第三,由于制度和体制的失调带来的社会问题。

如教育问题、就业问题等。

15、社会问题解决的途径?
答:(1)大力发展生产力并使得生产关系和其他社会关系与生产力的发展状况相适应。

社会问题的产生从根本上说是由于经济的发展水平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经济因素与其他社会因素相互关系不协调而引起的,所以,大力发展生产力,并使生产关系及其他社会关系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相适应是解决社会问题的根本途径。

(2)加强宏观调控,实行综合治理。

社会问题的解决一定要依靠与此问题有关的所有部门,甚至是全社会力量才能加以解决,这就要求社会加强宏观的协调与控制。

(3)着眼于制度、体制的改革与完善。

人们的社会关系的失调和社会生活的障碍,其直接根源都可以归结到制度与体制的失调问题上,所以要解决社会问题,必须着眼与各种制度、体制的改革与完善,只有从制度与体制的改革入手,社会问题才能得到切实解决。

(4)建立社会“安全阀”机制。

“安全阀”机制允许以不公开威胁群体团结或社会稳定的方式,以合法的意见表达方式来松弛因各种矛盾和冲突而产生的紧张,防止矛盾和冲突的过度压抑和聚集,避免对社会秩序、社会稳定的大破坏。

16、什么是网络社会问题?网络社会问题有几种表现形式?(07考简答)
17、网络社会对传统社会控制手段提出的挑战
答:网络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在它为人类社会进步提供历史机遇的同时,也对传统社会控制的方式与手段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1)现有道德控制手段失灵
(2)现有法律控制手段失灵
(3)市场机制控制手段失灵
(4)民族国家控制能力的弱化
(5)技术保护措施的失灵
18、网络的社会控制具有的特点:(1)社会控制的开放性(2)社会控制的智能化(3)社会控制的艰巨性。

19、网络社会的控制机制:(1)网络社会中的道德控制机制(2)网络社会中的法律控制机制(3)行政权力在网络社会中的作用(4)技术控制手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