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院死因监测各种制度
死因监测工作管理制度
死因监测工作管理制度一、死亡病例报告制度1、出现死亡病例,经治医生首先填写死亡病例登记簿,再填写《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分析根本死亡原因,报公共卫生科进行编码。
2、死亡时间到报告时间不得超过五天。
3、在公共卫生科完成死因编码后,送医务科进行审核盖章。
第一联作为存根,并将该联送交公共卫生科网络直报员进行网络直报,第二、三、四联交给病人家属。
4、网络直报员接到死亡医学证明书后,在收、审、报卡登记簿上进行登记,24小时内完成网络直报。
5、出现不明原因死亡病例时,网络直报员及时与病案室、经治医生进行沟通,并详细填写《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上的调查记录。
6、网络直报员做好原始《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的保管,保存期至少三年。
二、《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管理制度1、《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由科室经治医生或科主任填写,任何人不得随意开具,开具《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时认真填写存根联,并向有关人员通报,以防重复开具。
2、《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开具后,经医务科审核盖章。
第一联作为存根,并将该联送交公共卫生科网络直报员进行网络直报,第二、三、四联交给病人家属。
3、《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填写认真、详细、准确。
字迹清晰,不得缺项、错项。
4、各科室每月进行一次《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核查,将死亡病例与《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使用数进行对比,以防死亡病例的漏报错报,凡死亡病例与证明书数目不符者,需查清原因。
5、公共卫生科对各科室《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的使用情况定期进行监督检查并作好记录。
6、凡出具虚假《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者,按相关规定给予处罚,涉及法律与其它后果的,由当事人承担全部责任。
三、死因监测自查自纠制度1、死因监测自查自纠由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实施,监督自查自纠全过程。
2、公共卫生科具体负责死因监测自查自纠的实施。
3、自查自纠每月一次。
每月5日前检查上月各科室的各种登记。
死因监测工作相关制度
死因监测工作相关制度死因监测工作是指通过对死亡人群进行调查和分析,以了解死因及其分布规律、危险因素和预防控制措施的事业。
它是保障人民健康、预防疾病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公共卫生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做好死因监测工作,建立完善的相关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一、建立全社会的死因报告制度:建立全社会的死因报告制度是实施死因监测工作的基础。
制度应规定死因报告的主体、要求报告内容、报告的时间节点、报告的方式和渠道等方面的内容,并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对死因监测的认识和能力。
二、建立统一的死因诊断和编码体系:建立统一的死因诊断和编码体系可以为死因监测工作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该体系应能对接国际标准,涵盖各类死因,并对死因进行详细的分类和编码。
此外,还需要制定相应的规范和标准,确保各级医疗机构对死因的诊断和编码工作符合统一标准。
三、加强死因收集、登记和报告的工作:死因收集、登记和报告工作是死因监测的核心环节。
为了加强这些工作,需要加强对各级医疗机构的指导和监督,并建立相关的激励机制,提高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对死因监测工作的重视和积极性。
同时,还需要加强与民政、公安等部门的合作,确保死亡人口的信息能够及时、准确地纳入死因监测系统。
四、建立健全的死因监测数据库和信息管理系统:建立健全的死因监测数据库和信息管理系统可以为死因监测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该系统应能够实现对死因的快速识别、分析和报告,并具备数据的可追溯性和可比性。
此外,系统还应能够对不同群体的死因进行比较研究,并提供相关的统计和分析报告,为疾病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五、加强死因监测数据的分析和利用:死因监测数据的分析和利用是死因监测工作的重要环节。
通过对死因数据的分析,可以发现与健康相关的危险因素和趋势,为疾病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因此,需要加强对死因数据的分析和研究,并将其运用于公共卫生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最后,为了保证死因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还需要加强各级政府的领导和组织,建立协调机制,明确责任和权限,加强对死因监测工作的宣传和推广,提高公众对死因监测工作的认识和参与度。
医院死因报告监测考评制度
医院死因报告监测考评制度1. 背景过去,一些医院在医疗质量管理上存在着问题,其中之一就是死因报告不及时或者不真实。
对此,卫生部和国家行政管理局发布了多个文件,要求开展死因报告管理工作。
随着医疗质量监管制度不断完善,医院死因报告监测考评制度已经成为医疗质量评价的重要手段。
2. 医院死因报告监测考评制度内容医院死因报告监测考评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2.1 死因报告制度医院应建立死因报告制度,明确应如何结束死亡病例,如何报告死者的相关信息,以及如何按时上报死因报告。
同时还应明确死因报告发起人、批准人、填报人等职责分工,并规定死因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2.2 死因报告审核制度医院死因报告审核制度,应由专业的质控人员进行审核,责令及时补充或修改申报信息,尽可能保证死因报告的真实性。
2.3 死因报告统计分析系统随着医疗数据的电子化,医院死因报告统计分析系统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通过死因报告统计分析系统,监测死因统计报告数据的正常提交情况,以及分析病历的完整性、死因诊断准确性和公正性等情况。
同时还可以建立可视化图表、便于快速分析各种数据,便于法医科、医务科和医疗管理部门对数据进行监管和考核。
2.4 死因报告考评制度医院应规定死因报告考评要求,根据报告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成情况等对死因报告进行定期考评和分析。
通过考评结果,评估医院质量水平,为医院管理者权衡优劣助力。
2.5 死因报告技能培训要求在制定医院死因报告监控和考核制度后,有必要对从业人员进行相应的技能培训。
培训的内容包括死因报告相关政策法规、死因诊断规范和技术要求、报告表填写规范以及统计分析等方面。
3. 医院死因报告监测考评制度的意义医院死因报告监测考评制度是医疗质量管理的核心之一。
通过制定和执行该制度,可以有效提高死因报告的准确性和规范性,促进医院质量管理的提高,让医院向着更加安全、高效、健康的方向发展。
同时,制度的实施还能提高病人对医院的信任感和满意度,有效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进一步巩固医院和患者的信任和合作关系。
死因监测工作管理制度
死因监测工作管理制度篇一:死因监测工作管理制度XXXXXXXXXXX医院死因管理XXXXXXXXXXX医院死因管理领导小组组长:院长 XXX副组长:业务院长 XXX后勤院长 XXX组员:医教科主任 XXX防保科主任 XXX质控科主任 XXX信息科主任 XXX职责:1、负责研究制定我院死因管理相关制度规定,协调各科工作。
2、医教科负责死亡医学证明的领用、发放、收集、登记工作。
3、防保科负责死亡医学证明的审核、网报、检查、奖惩工作。
4、病案室负责死亡医学证明疾病编码、病历及存根等原始资料的保存。
5、统计室负责死因统计工作。
死亡病例报告管理制度一、为规范居民死亡证明书的管理和使用,提高死亡统计工作的质量,根据《西安市居民死亡证明书管理办法》及《西安市居民病伤死亡原因统计报告工作方案》的要求,特制定本院死亡证明登记报告制度。
二、居民死亡证明书是判断死者性质的基本法律依据,同时也是进行死亡原因统计的基本信息来源。
是研究人口自然变动规律的一个重要内容。
三、在服务区域内凡在我院发生的死亡(包括来院已死,院前急救过程中死亡),我院应出具卫生部,公安部制发的《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
四、《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医疗文书,必须由诊查医生认真如实填写,不得缺项和涂改,不得使用铅笔及红色笔填写,死亡主要疾病诊断要准确,勿填症状体征。
对非经治疗的死亡原因不明者,或经诊查仍死因不明者必须将死者生前的病史、症状、主要的辅助检查结果及诊治记录在《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调查记录栏目中。
五、所有《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必须有诊治医生签名,加盖我院医疗专用章。
六、诊治医生须在死亡后7日内开具证明书报医务科,同时填写我院死亡信息卡报防保科信息管理网络直报人员处。
七、对住院死亡者所开具的《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第一联须粘贴在死亡者的病案中,随其病案一并保存,保存期限按病案管理有关规定执行;对急诊留观死亡者所开具的《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第一联须粘贴在死亡留观病史中,随其病案一并保存,保存期限按病案管理有关规定执行;对来院已死亡者及急诊抢救过程中死亡者开具的《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第一联由急诊科登记造册,交病案室保存,期限2年。
死因监测工作管理制度及工作流程
死因监测工作管理制度及工作流程例会制度1、组织本院门诊医生每两个月召开一次死因监测工作会议,主要内容为死亡信息的收集、报告等。
2、医院要高度重视死因监测工作,每季度组织召开死亡报告讨论会,对存在的问题要尽快解决,使《死亡医学证明书》的填写得到不断的完善。
死因登记报告管理制度1、在医疗过程中患者死亡后,须对死亡案例进行死因医学诊断并由诊治医生填报《死亡医学证明书》.2、医务处组织有关专家对死亡病例进行实地调查核实,采集病史,并在死亡证明书上加盖公章。
3、诊治医生在开具《死亡医学证明书》后3天内,病案室应完成死因编码工作.4、网络直报人员在开具死亡证明书后7天内完成网络直报工作.在进行直报时要认真填写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发病日期、诊断日期、报告日期、报告单位;死亡信息:死亡日期、死亡原因(直接死因、根本死因、与传染病相关的死因及不明死因).对于不明原因死亡病例,要在《医学死亡证明书》背面〈调查记录〉一栏填写病人症状、体征。
5、病案室做好原始死亡医学证明书的保存与管理,协助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相关调查工作.6、医务处要定期检查各科室死亡报告情况,并对预防保健科网络直报工作进行定期督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死亡信息核实制度1、医院要建立死亡信息核实制度,对死因信息不清楚,死因不明的死亡病例要认真核实调查,提高死因推断准确性。
2、医院要安排专门人员及时收集院内死亡的信息,对有疑问的《死亡医学证明书》及时向诊治(填写)医生进行核实。
3、医院负责死亡报告工作的医生,对在家中死亡,死亡信息不清楚、死因不明的,需核实调查或入户调查,并在《死亡医学证明书》第二联及网络报告卡中填写调查记录。
死亡信息补充报告制度1、医院定期与当地派出所、计生等部门核对死亡资料,发现漏报及时补报。
2、医院医生要定期了解院内死亡情况,发现漏报及时补报。
档案管理制度1、医院要安排专人妥善保存死因登记信息原始资料(包括原始记录、死亡登记册、各种报表和个案数据),填报的《死亡医学证明书》由录入单位和县控中心按档案管理要求长期保存。
医院管理培训—死因监测及报告制度(课件PPT)
医院管理培训—
死因监测及报告制度
主讲:XXX
20XX年X月X日
1.建立和完善死因监测系统,掌握居民死亡情况,确定主要死因分布及其变化 趋势。
2.建立覆盖和所有村卫生室(卫生服务站)的死因监测工作网络。完善与公安、 民政、妇幼和计生部门的合作机制。
3.所有村卫生室(卫生服务站)均为死因监测工作的责任报告单位。
5.村卫生室(卫生服务站)指定专门人员负责出具死亡证明,按照要求定期上报 到所属;及时复核上级反馈的信息或死因不明的个案。
谢谢大家!
01院内死亡,由临床医生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并由公共卫生科专人通过网络直报系统填报 死亡个案信息。
02院外死亡,建立村(居)委会、(街道)、县(区)逐级死因数据报告网络,由村医向公共卫生人 员报告死亡数,公共卫生人员和临床医生负责开展死因流行病学调查,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 并通过网络直报系统填报死亡个案信息。
4.指定专门人员负责所辖街道的死因监测管理工作;收集所辖卫生室的死因登 记信息,统一上报;对死因明确的个案进行网络直报;对死亡原因不明的个案, 开展死因推断并进行网络直报;及时复核辖区疾控机构反馈的有关死亡原因不 明的个案;配合收集所辖(街道)上一年度分年龄和性别的人口等资料,并提供 给辖区疾控机构。
死因监测工作例会制度
死因监测工作例会制度1、组织本院门诊医生每两个月召开一次死因检测工作会议,主要内容为死亡信息的收集、报告等。
并对入户调查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及时解决。
2、医院要高度重视死因监测工作,每季度组织召开死亡报告讨论会,对存在的问题尽快解决,使《死亡医学证明书》的填写得到不断的完善。
3、医院安排人员参加卫生所的死因监测工作会议,了解存在的问题并给与技术上的指导和协调。
XXX死因等级报告管理制度1、在医疗过程中患者死亡后,须填报《死亡报告卡》,对死亡案例进行死因医学诊断并有诊治医生填报《死亡医学证明书》。
2、医务处组织有关专家对死亡病例进行实地调查核实,采集病史,并在死亡证明书上加盖公章。
3、诊治医生在开具死亡证明书后3天内,病案室应完成死因编码工作。
4、网络直报人员在开具死亡证明后7天内完成网络直报工作。
在进行直报时要认真填写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
职业、发病日期。
诊断日期、报告日期、报告日期、报告单位:死亡信息:死亡日期、死亡原因(直接死因、根本死因、与传染病相关的死因及不明死因)。
对于不明原因死亡病例,要在《医学死亡证明书》背面(调查记录)一栏填写病人症状、体征。
5、病案室做好原始死亡证明书的保存与管理,协助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调查工作。
6、医务处要定期检查各科室死亡报告情况,并对预防保健科网络直报工作进行定期监督,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XXX死亡信息核实制度1、医院要建立死亡核实制度,对死因信息不清楚,死因不明的死亡病例要当真核实调查,提高死因揣度准确性。
2、医院要安排专门人员及时收集院内死亡的信息,对有疑问的《死亡医学证明书》及时向诊治(填写)大夫核实。
3医院负责死亡报告工作的医生,对在家中死亡,死亡信息不清楚、死因不明的,需核实调查或入户调查,并在《死亡医学证明书》第二联及网络报告卡中填写调查记录。
4、医院定期与当地派出所、计生等部门核对死亡资料,发现漏报及时补报。
5、医院医生要定期了解院内死亡情况,发现漏报及时补报。
死因监测工作管理制度及工作流程
死因监测工作管理制度及工作流程例会制度1.组织本院门诊医生每两个月召开一次死因监测工作会议, 主要内容为死亡信息的收集、报告等。
2、医院要高度重视死因监测工作, 每季度组织召开死亡报告讨论会, 对存在的问题要尽快解决, 使《死亡医学证明书》的填写得到不断的完善。
死因登记报告管理制度1.在医疗过程中患者死亡后, 须对死亡案例进行死因医学诊断并由诊治医生填报《死亡医学证明书》。
2.医务处组织有关专家对死亡病例进行实地调查核实, 采集病史, 并在死亡证明书上加盖公章。
3.诊治医生在开具《死亡医学证明书》后3天内, 病案室应完成死因编码工作。
4、网络直报人员在开具死亡证明书后7天内完成网络直报工作。
在进行直报时要认真填写基本信息: 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发病日期、诊断日期、报告日期、报告单位;死亡信息: 死亡日期、死亡原因(直接死因、根本死因、与传染病相关的死因及不明死因)。
对于不明原因死亡病例, 要在《医学死亡证明书》背面〈调查记录〉一栏填写病人症状、体征。
5、病案室做好原始死亡医学证明书的保存与管理, 协助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相关调查工作。
6、医务处要定期检查各科室死亡报告情况, 并对预防保健科网络直报工作进行定期督导, 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死亡信息核实制度1.医院要建立死亡信息核实制度, 对死因信息不清楚, 死因不明的死亡病例要认真核实调查, 提高死因推断准确性。
2、医院要安排专门人员及时收集院内死亡的信息, 对有疑问的《死亡医学证明书》及时向诊治(填写)医生进行核实。
3、医院负责死亡报告工作的医生, 对在家中死亡, 死亡信息不清楚、死因不明的, 需核实调查或入户调查, 并在《死亡医学证明书》第二联及网络报告卡中填写调查记录。
死亡信息补充报告制度1.医院定期与当地派出所、计生等部门核对死亡资料, 发现漏报及时补报。
2、医院医生要定期了解院内死亡情况, 发现漏报及时补报。
档案管理制度1.医院要安排专人妥善保存死因登记信息原始资料(包括原始记录、死亡登记册、各种报表和个案数据), 填报的《死亡医学证明书》由录入单位和县控中心按档案管理要求长期保存。
卫生院死因监测各种制度
效果评估
通过考核、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培训效果进 行评估,及时发现并改进存在的问题,提 高培训质量。
相关教育和宣传
教育活动
开展针对卫生院工作人员的死因监测教育和宣传活动 ,提高工作人员对死因监测工作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宣传材料
制作宣传材料,包括海报、宣传册等,向卫生院工作 人员和社区居民宣传死因监测的重要性和意义。
《卫生院死因监测各种制度 》
2023-10-28
contents
目录
• 卫生院死因监测制度总则 • 卫生院死因监测流程 • 卫生院死因监测工作内容 • 卫生院死因监测制度保障 • 卫生院死因监测风险控制 • 卫生院死因监测培训和教育
01
卫生院死因监测制度总则
目的和依据
目的
为及时掌握居民死亡原因和变化趋势,为制定和评价卫生政策及干预措施提 供依据,特制定本制度。
04
卫生院死因监测制度保障
组织保障
建立健全死因监测 工作领导小组,明 确各部门职责分工 ,形成工作合力。
加强死因监测工作 的考核评估,确保 工作质量和效果。
定期召开死因监测 工作会议,研究解 决工作中的问题, 提出改进措施。
人员保障
配备专职死因监测人员,负责 死因监测工作的日常管理。
加强人员培训,提高死因监测 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依据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医疗机构死因监测工作规范》和《医疗机 构死亡病例管理规定》等文件制定本制度。
监测范围和对象
监测范围
本卫生院所辖区域的居民死亡情况。
监测对象
所有在卫生院辖区内死亡的居民,包括户籍和非户籍人口。
卫生院死因监测各种制度五篇范文
卫生院死因监测各种制度五篇范文第一篇:卫生院死因监测各种制度死因监测制度例会制度每半年组织辖区村卫生人员,召开死亡资料报告、填写和审查的会议。
县疾控机构应轮流参加各乡镇(社区)的会议,了解情况,并给予技术上的指导和协调各方关系。
死亡报告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死亡报告管理制度,完善填报流程,将此项工作纳入医院综合考核内容。
明确相关科室职责,设立死亡报告管理部门,由专人负责全院的《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的收集、整理、审核、编码和网络报告工作,并建立院内死亡登记册。
死亡信息核查制度建立辖区死亡信息的核查制度,并按制度开展辖区死因登记报告人员报告资料的准确性进行审核,发现问题应及时进行纠正。
乡镇卫生院防保科负责死亡报告的医生,对村(居委会)卫生人员填报不清的个案,需查阅原始资料,或入户调查。
死亡信息补充报告制度应建立辖区死亡信息的补充报告制度,并按制度定期到同级户籍管理、殡葬服务管理和妇幼部门核对出生、死亡信息。
发现未登记报告的死亡个案,应摘录相关信息,填写《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并及时补报。
乡镇卫生院定期到同级户籍管理、殡葬服务管理和妇幼部门核对死亡信息。
发现未登记报告的死亡个案,应摘录相关信息,填写《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注明死亡信息来源,并负责进行补报。
村医生定期了解辖区内死亡情况,对辖区内发生在家死亡的个案和发现未登记报告的死亡个案进行入户调查,填写《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及时上报乡镇卫生院,由乡镇卫生院负责补报。
档案管理制度各级各单位要建立死亡信息相关资料的档案管理制度,包括原始记录、死亡登记册、培训记录、例会记录、督导记录、考核评估记录、各种报表和计算机数据库等的管理制度。
县疾控机构要安排专人对资料进行管理。
原始资料须长期保存,录入后的数据应使用有效方式备份保存。
培训工作制度每年对辖区内临床医生、村医有针对性地进行业务知识培训。
以满足工作队伍的专业需要,确保工作质量。
第二篇:死因监测相关制度死因监测工作管理制度一、成立死因监测管理领导小组,设专(兼)职人员负责医院死亡信息的收集、整理、核查、登记及网络报告工作等。
2023卫生院死亡病例检测报告制度
3、诊治医生在开具死亡证明书后 3 天内,病案室应完成死因编码工作,同时做好原始死亡医学证明书的保存与管理,协助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相关调查工作。
4、预防保健科网络直报人员在开具死亡证明书后 7 天内完成网络直报工作。
2023卫生院死亡病例检测报告制度
(完整版)
为及时发现诊断不明的、可能死于传染病的病例,及早采取措施控制疫情,为传染病和新发传染病监测和预警提供基线数据,根据《医疗机构死亡病例监测实施方案》的要求,我院开展死亡病例的监测报告。
1、在医疗过程中患者死亡后,须填报《死亡病例报告卡》,对死亡案例进行死因医学诊断并由诊治医生填报《死 亡医学证明书》。《死亡医学证明书》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职 业、发病日期、诊断日期、报告日期、报告单位。死亡信息: 死亡日期、死亡原因(直接死因、根本死因、与传染病相关的死因及不明死因)。对于不明原因死亡病例,要在《医学死亡证明书》背面(调查记录)一栏填写病人症状、体征;如 果是呼吸系统不明原因死亡病例,须填写体温是否超过 38℃, 是否有咳嗽、呼吸困难、抗生素治疗无效及肺炎或 SARS 的影象学特征,以及白细胞是否正常。
5、医务处要定期检查各科室死亡报告情况,并对网络直工作进行定期督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死因监测例会制度(17篇)
死因监测例会制度(17篇)篇1:死因监测例会制度1、本院各科室临床医生,每两个月召开一次死因监测工作会议,主要内容为讨论死亡信息的收集、报告及《死亡医学证明书》的填写等,并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及时解决。
2、各科室临床医生每季度组织召开死亡报告讨论会,对存在的问题要及时解决,使《死亡医学证明书》的填写得到不断的完善。
3、镇卫生院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卫生部门有关人员应参加死因监测工作会议,了解存在的问题并给予技术指导和协调。
篇2:死因监测例会制度1.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月组织辖区内的村医(个体医生)召开一次以收集和上报死亡信息为主要内容的死亡监测会议,及时提出和解决入户调查中发现的问题。
2、各行政村卫生室、个体诊所要高度重视死因监测工作,每月组织召开死亡报告讨论会,对存在的问题要尽快解决,使《死亡医学证明书》的填写得到不断的完善。
3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安排人员参加各行政村卫生室的死因监测工作会议,了解存在的问题并给予技术上的指导和协调。
4、使用者必须注意保密,不得将文件内容透露给无关人员,未经同意,不得带出文件。
5、不得向外提供、转让、出售死亡数据库。
涉及个案资料或信息,未经家属同意不得向其他部门和个人提供。
6、发现死亡患者立即上报中心,填写死亡监测报告卡,并取消居民健康档案封存。
篇3:死因监测工作计划为加强我院死因监测工作,避免和减少误差提高报告质量和报告及时性,查找和排除过程中导致不合格的原因以便及时纠正,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20XX年死因监测工作计划。
1、建立健全相关工作制度有领导分管,明确死亡病例监测网络直报部门和专(兼)工作人员,落实相应的`设备,物资,制定并严格实施相关工作制度,确保死亡病例上报及监测工作的质量。
2、信息收集凡在我辖区以上医疗机构发生的死亡个案(包括到达医院时已死亡,院前急救过程中死亡,院内诊疗过程中死亡)均应由诊治医生作出诊断并逐项认真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
不明原因肺炎或死因不明者必须将死者生前的症状,体征,主要的辅助检查结果及诊治经过记录在《死亡医学证明书》上的调查记录栏内,并做好登记,,登记率达100%。
死因监测工作制度
死因监测网络报告工作例会制度1、乡镇卫生院组织本辖区村医(个体医),每两个月召开一次死因监测工作会议,主要内容为死亡信息的收集、报告等,并对入户调查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及时解决。
2、各村委卫生所、个体诊所要高度重视死因监测工作,每季度组织召开死亡报告讨论会,对存在的问题要尽快解决,使《死亡医学证明书》的填写得到不断的完善。
3 、乡镇卫生院安排人员参加各村委卫生所的死因监测工作会议,了解存在的问题并给予技术上的指导和协调。
死因登记报告管理制度1、镇卫生院要成立死因监测管理领导小组,专人负责辖区死亡信息的收集、整理、核查、登记及网络报告工作等。
2、乡镇卫生院要明确死因登记报告工作流程,按要求填报《死亡医学证明书》并实行网络报告:镇级以下医疗机构30天内完成报告(原始信息如实录入、网络报告包括查重、补报)乡镇卫生院在7天内通过网络审核确认,并进行死因信息的审核、订正。
3、对收集的死亡信息进行台帐登记,建立死亡登记册。
4、每月10日前将上月填报的《死亡医学证明书》第二联上交到县疾控中心.死亡信息核实制度1、乡镇卫生院要建立死亡信息核实制度,对死因信息不清楚,死因不明的死亡病例要认真核实调查,提高死因推断准确性。
2、镇卫生院要安排专门人员及时收集院内死亡的信息,对有疑问的《死亡医学证明书》及时向诊治(填写)医生进行核实。
3、乡镇卫生院负责死亡报告工作的医生,对在家中死亡,死亡信息不清楚、死因不明的,需核实调查或入户调查,并在《死亡医学证明书》第二联及网络报告卡中填写调查记录。
死亡信息补充报告制度1、乡镇卫生院定期与当地派出所、计生等部门核对死亡资料,发现漏报及时补报。
2、乡村医生(个体医)要定期了解辖区内死亡情况,发现漏报及时补报。
档案管理制度1、乡镇卫生院要安排专人妥善保存死因登记信息原始资料(包括原始记录、死亡登记册、各种报表和个案数据),填报的《死亡医学证明书》由录入单位和县疾控中心按档案管理要求长期保存。
死因监测工作指导制度
死因监测工作指导制度
1. 背景
死因监测是一项重要的公共卫生工作,旨在及时、准确地确定人口死亡的原因和趋势,为制定有效的公共卫生政策和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为了规范和指导死因监测工作,制定本指导制度,以确保死因监测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2. 目的
本指导制度的目的是为了规范死因监测工作过程,确保数据采集和分析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提高死因监测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3. 责任
3.1 部门责任:相关卫生部门负责组织和实施死因监测工作;
3.2 人员责任:死因监测人员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严格遵守工作程序和操作规范。
4. 工作流程
4.1 数据采集:死因监测人员应及时收集、记录和整理死亡相关数据,包括基本信息、死因诊断、医疗记录等;
4.2 数据分析:根据采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到死因监测结果;
4.3 结果报告:将死因监测结果进行整理和汇总,并及时向相关部门和决策者报告。
5. 隐私保护
5.1 个人信息保密:死因监测工作中涉及的个人信息应严格保密,只能用于统计分析和科学研究,不得用于其他用途;
5.2 数据安全保护:死因监测数据应采取安全措施,确保存储和传输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6. 评估与改进
相关部门应定期评估死因监测工作的效果和质量,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必要的改进和调整。
7. 附则
本指导制度的解释权归相关卫生部门所有。
以上为《死因监测工作指导制度》。
如有任何疑问或建议,请及时反馈。
死因监测工作管理制度
死因监测工作管理制度死因监测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公共卫生工作,旨在准确了解死亡原因,及时掌握疾病流行趋势,为公共卫生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为了保证死因监测工作的运行效率和数据质量,建立一套完善的死因监测工作管理制度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工作人员职责、数据收集与分析、信息共享与保护等方面探讨死因监测工作管理制度。
一、工作人员职责1. 专业人员责任:(1) 定期进行死因监测工作培训,提高专业水平和技能;(2) 准确记录死因信息,包括基本信息和详细病史;(3) 协助医学鉴定、尸检等工作,提供必要的支持与配合。
2. 管理人员责任:(1) 制定和完善死因监测工作管理制度;(2) 监督和检查死因监测工作的实施情况;(3) 组织开展监测数据的统计和分析。
二、数据收集与分析1. 死因报告制度:(1) 建立死因报告制度,要求所有医疗机构对所有死亡病例进行报告;(2) 对医疗机构提供的死因报告进行审核和核实。
2. 数据采集与整理:(1) 建立统一的死因监测数据采集标准和流程;(2) 确保数据准确性和完整性;(3)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和归档。
3. 数据分析与应用:(1) 利用统计学方法对死因数据进行分析,掌握死因分布规律;(2) 研究死亡原因与疾病流行的关联性,提供科学依据;(3) 及时报告疾病异常流行情况,提供决策支持。
三、信息共享与保护1. 信息共享:(1) 建立信息共享机制,与相关卫生部门进行数据交流与共享;(2) 在确保数据安全的前提下,向社会公开重要监测数据。
2. 信息保护:(1) 加强数据管理,确保数据的保密性和安全性;(2) 严禁泄露和篡改数据,追究责任;(3) 定期备份数据,防止数据丢失。
四、监督与评估机制1. 监督机制:(1) 督促各医疗机构落实死因报告制度并完善报告流程;(2) 定期组织对死因监测工作开展督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 评估机制:(1) 建立定期评估死因监测工作的机制;(2) 对工作效果、数据质量和信息传递等方面进行评估;(3)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和改进工作措施。
死因监测工作管理制度.
目录医院死因监测登记报告制度1死因监测工作管理制度12死因监测工作例会制度7死因监测工作管理制度10医院死因监测登记报告制度1、在医疗过程中患者死亡后,须填报《死亡病例报告卡》,对死亡案例进行死因医学诊断并由诊治医生填报《死亡医学证明书》。
2、医务科组织有关医生对死亡病例进行实地调查核实,采集病史,并在死亡证明书上加盖公章。
3、诊治医生在开具死亡证明书后3天内,公共卫生科应完成死因编码工作。
4、网络直报人员在开具死亡证明书后7天内完成网络直报工作。
在进行直报时要认真填写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发病日期、诊断日期、报告日期、报告单位;死亡信息:死亡日期、死亡原因(直接死因、根本死因、与传染病相关的死因及不明死因)。
对于不明原因死亡病例,要在《医学死亡证明书》背面〈调查记录〉一栏填写病人症状、体征。
5、公共卫生科做好原始死亡医学证明书的保存与管理,协助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相关调查工作。
6、医务科要定期检查各科室死亡报告情况,并对公共卫生科网络直报工作进行定期督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7、医院要建立死亡信息核实制度,对死因信息不清楚,死因不明的死亡病例要认真核实调查,提高死因推断准确性。
8、医院定期与当地派出所、计生等部门核对死亡资料,发现漏报及时补报。
9、医院医生要定期了解院内死亡情况,发现漏报及时补报。
接龙镇中心卫生院20XX年3月20日死因监测工作管理制度例会制度1、本院各科室临床医生,每两个月召开一次死因监测工作会议,主要内容为讨论死亡信息的收集、报告及《死亡医学证明书》的填写等,并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及时解决。
2、各科室临床医生每季度组织召开死亡报告讨论会,对存在的问题要及时解决,使《死亡医学证明书》的填写得到不断的完善。
3、镇卫生院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及公共卫生科相关人员要参加死因监测工作会议,了解存在的问题并给予技术上的指导和协调。
死因登记报告管理制度1、院成立死因监测管理领导小组,专人负责辖区死亡信息的收集、整理、核查、登记及网络报告等工作。
死因监测工作相关制度
一、为妥善保管和利用死因监测资料,加强死因监测档案的管理,根据上级有关规定,制定本管理制度.二、死因监测档案包括死亡报告卡片、登记册、报表等监测的原始资料和计算机数据库。
三、死因监测资料设专人负责监测档案的管理,科室人员负责自身工作范围内业务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归档工作.四、档案管理人员要定期检查档案保管状况,注意防火、防虫、防潮、防鼠,保证档案的绝对安全。
对有损坏的资料及时进行修复、复制。
五、档案管理人员要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注意死亡个案资料的保密工作,不得擅自公布。
绝密档案专柜保管.计算机录入需保密的资料要加密保存。
六、借阅、抄录、复印、备份监测资料必须出具有关单位证明,并由疾控中心主任签字批准。
发生失密造成不良后果的追究当事人和管理人员责任。
七、死因监测工作的原始记录要长期保存,录入计算机的数据使用有效的方式备份保存,应有两套备份。
一、为提高死因监测工作人员死因监测方面的业务素质,满足监测工作的需要,制定本制度。
二、培训采取逐级培训的形式,县疾病控制中心负责对乡级以上医疗机构进行培训,乡级以上医疗机构负责对本单位内部及辖区村级医疗单位进行培训。
三、对新从事死因监测的工作人员,上岗前应进行《全国疾病监测系统死因监测工作规范(试行)》、《全国死因登记信息网络直报工作规范(试行)》等有关等知识的培训,考核合格方可上岗。
四、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每年举办一起死因监测工作培训班,对各乡镇卫生院、县直和厂矿医院的死因监测管理人员、临床医生和防疫医生有针对性地业务知识培训。
五、各乡镇卫生院以举办学习班或以会代训的方式,每年定期或不定期对辖区内从事死因监测工作的专业人员进行有关的业务基础知识和技能培训,每年至少对辖区从事监测的工作人员培训1次。
六、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死因监测科,派专业人员参加各乡镇的业务培训,对基层医生进行技术指导。
死因监测例会制度一、为及时收集死因监测资料,了解监测工作开展情况,发现和解决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制定本制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死因监测制度
例会制度
每半年组织辖区村卫生人员,召开死亡资料报告、填写和审查的会议。
县疾控机构应轮流参加各乡镇(社区)的会议,了解情况,并给予技术上的指导和协调各方关系。
死亡报告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死亡报告管理制度,完善填报流程,将此项工作纳入医院综合考核内容。
明确相关科室职责,设立死亡报告管理部门,由专人负责全院的《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的收集、整理、审核、编码和网络报告工作,并建立院内死亡登记册。
死亡信息核查制度
建立辖区死亡信息的核查制度,并按制度开展辖区死因登记报告人员报告资料的准确性进行审核,发现问题应及时进行纠正。
乡镇卫生院防保科负责死亡报告的医生,对村(居
委会)卫生人员填报不清的个案,需查阅原始资料,或入户调查。
死亡信息补充报告制度
应建立辖区死亡信息的补充报告制度,并按制度定期到同级户籍管理、殡葬服务管理和妇幼部门核对出生、死亡信息。
发现未登记报告的死亡个案,应摘录相关信息,填写《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并及时补报。
乡镇卫生院定期到同级户籍管理、殡葬服务管理和妇幼部门核对死亡信息。
发现未登记报告的死亡个案,应摘录相关信息,填写《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注明死亡信息来源,并负责进行补报。
村医生定期了解辖区内死亡情况,对辖区内发生在家死亡的个案和发现未登记报告的死亡个案进行入户调查,填写《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及时上报乡镇卫生院,由乡镇卫生院负责补报。
档案管理制度
各级各单位要建立死亡信息相关资料的档案管理制度,包括原始记录、死亡登记册、培训记录、例会记录、督导记录、考核评估记录、各种报表和计算机数据库等的管理制度。
县疾控机构要安排专人对资料进行管理。
原始资料须长期保存,录入后的数据应使用有效方式备份保存。
培训工作制度
每年对辖区内临床医生、村医有针对性地进行业务知识培训。
以满足工作队伍的专业需要,确保工作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