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阅读之把握论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议论文阅读之把握论点
新课标对议论文的学习要求是:议论文阅读在中考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初中学生能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二者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并作出判断。

能分析关键性词句,理解议论性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近几年来,阅读材料大踏步走向课外,给人启发、给人教益、让人深思与警醒的文章日益成为阅读中的热点。

选择题逐渐淡出,填空、简答题成为主流题型,迁移性、开放性试题大量涌现。

这种趋势代表着阅读的方向,是时代的要求,值得考生关注。

议论文有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议论文常用的论证方法: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

议论文的论证方式:立论、驳论。

(议论文可由此标准分为立论文与驳论文二大类)
议论文的结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一、关于论点的基础知识
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是议论文的灵魂。

只有准确地把握文章的论点,才能了解文章中提出的见解和所要解决的问题。

准确地分析、归纳论点,首先要辨清两个问题:
A、论点与论题。

1、定义不同。

论点是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论题是有待于证明的命题,它仅是议论的问题或对象。

2、要求不同。

论点的提出要求正确、鲜明、有针对性,要符合客观实际,符合科学真理,观点要明确,赞成或是反对,不能含糊其辞,态度要鲜明。

论题的确立却没有作者的观点和主张,可以是某种片面的、错误的认识或现象。

3、形式不同。

以标题来看,论点的提出一般是一个较完整的判断句,论题的出现常是一个短语。

4、位置不同。

论点的位置灵活,可在标题、文首,也可在文中,还可在结尾;论题的位置一般在标题或文首。

B、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有些文章既有中心论点,又有分论点。

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

区别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并不难。

分论点是用来补充或证明中心论点的,只要研究这些论点的关系,就能看出哪是主哪是从,哪是纲哪是目。

要记住:一篇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设置分论点,是为了对中心论点起证明或补充作用。

分论点是中心论点的支撑材料。

C、论点的提出方式:
①最常见的是放在开头,有的是旗帜鲜明地提出;有的是引用提出;有的是归纳事例或名言提出。

要注意文章中的提示语对论点的暗示作用。

②放在结尾的,往往是先提出分论点,层层论述,在结尾处归纳中心论点。

要注意总结归纳性的语言。

③放在文章中间的,往往观点的提出有一个过程,经过一番论述后,再提出中心论点,一般驳论性的文章,经常采取此种方法。

要注意承上启下过渡性的语言。

还有的中心论点隐含在论证中,这就要读者去归纳。

这种文章阅读难度比较大,要很好的研究文章内容和题目的关系,才能归纳出来(不过在中考中,很少选这样的难题)。

④很多的时候,标题往往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

D、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带有作者明显的倾向性),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应该是完整的句子。

除了在位置上找论点外,还可以用以下方法:
①分析文章内容,有助于找出论点。

②分析论据有助于找出论点。

因为论据是证明论点的,分析论据,看它证明的是什么问题,这个问题就是论点。

③分析标题有助于找到论点。

特别注意,有的标题不是论点而是论题。

④分析总结性的关键词语。

⑤分析分论点,找到中心论点。

E、概括议论文的中心论点,在语言的表述上一定要用明确的判断或陈述,要有明显的倾向性。

在归纳论点的时候:
①要抓住中心词;
②要用陈述句式;
③要有明显的倾向性,旗帜鲜明;
④语言要简洁,文意通顺,要立足得分,不要华而不实。

F、如果一篇文章开篇部分有明确表明观点的语句,文末又有相同或相近的语句,以开篇为论点。

有些文段全篇无明确表明观点的句子,就需要将几个分论点合并、提炼,还有的文章,作者的观点渗透于论证之中,这就需要领悟并归纳了。

概括中心论点(非典型议论文):
①论题扩展法:先确定论题,再归纳作者对论题的看法。

即可概括出中心论点。

②关键词语组合法:文章开头、结尾、段落中心句中反复出现的关键词,串连组合成观点句。

③论据反证法:用论据来验证概括论点,看论点和文章中的论据所要证明的观点是否吻合。

④分论点摘录法:只适用于只有分论点而无中心论点的文章。

⑤综合分析法:从整体上把握全文内容,针对论据的共性分析归纳出中心论点。

注意:
①论点应该是一个明确完整的、有着鲜明观点的判断性语句。

不能是词、短语、疑问句;用于表达论点的语言必须简明、准确。

②分论点的总合未必是中心论点。

③如果论点针对的对象具有普遍性,则可省去对象主语,论点的提出有特定的针对群体,则必须指明对象主语。

二、例题解析
【例一】
失败不是成功之母
阿元
①“失败是成功之母”可能是中国最著名的一句格言,它在我们生活中出现的频率是相当的高。

原因之一是几乎所有人都经历过失败,原因之二是在失败之后人们需要用这句话来安慰自己破碎的心灵。

②但阿元认为,“失败是成功之母”这句话用来自我安慰当然不错,但用它来指导我们的生活就未必有效。

③其实,失败和成功之间,绝对没有无法割裂的联系。

关于这一点,历史上有无数的例子可以证明。

比如说项羽,从江东起来,从来没有打过一次败仗,但垓下之败让他永无翻身之地,因为他自杀了。

还有李自成,现在的历史学家研究表明,李自成占领北京之后,至少有五次机会可以战胜满清,过足当皇帝的瘾,但最终他被杀掉了。

可能有人会说,这些人的失败之所以没有成为成功之母是因为他们失败之后就死了,根本没有机会。

那么咱们就举一个失败之后没死的,世界上最著名的军事统帅——拿破仑。

在拿破仑的一生中有两次致命
..的失败,一次在莫斯科,一次在滑铁卢。

两次失败的主要原因也差不多,因为拿破仑的扩张让他成为了欧洲的公敌。

就像俗话说的,双拳难敌四手,好虎难顶群狼,拿破仑的两次失败都是败在了欧洲其它国家的联合上,一代天骄拿破仑最终是死在了圣赫勒拿岛上。

④以上的例子充分地证明,失败并不必然就是成功之母。

失败要成为成功之母是需要一些条件的,比如说失败的当事人要能正确认识失败,合理评估自己。

⑤美国一个非常著名的推销员在谈到他为什么会成功的时候,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次他在推销《幼儿百科全书》时对一家人说,他的这套书能解答孩子们提出的任何问题。

然后他又对那家的孩子说:“小朋友,你随便问我一个问题,看我怎么从书上找到你想知道的答案。

”这个小朋友的问题是:“上帝坐的是什么牌子的车子?”这个推销员说,当时他是面红耳赤,只能收拾起他的书,灰溜溜地走了。

⑥从这次经历,这个推销员总结出一个经验,话不能说得太满,牛皮不能吹得太爆,从而他走上了成功之路。

⑦这个故事说明了,如果你对于失败能够有个理性的分析,那么失败为成功之母。

而在生活中,如果不能正确认识失败,不能合理评估自己,失败只能带来更大的失败。

⑧要想让失败成为成功之母,除了要对错误有合理的分析之外,还要有从头再来的勇气和永不放弃的毅力。

⑨项羽的对手刘邦,和项羽交手,从来没有打胜过。

最惨的时候,他的老爸老妈老婆孩子全都被项羽抓起来了,项羽还威胁说,如果你不投降,我就把你老爸煮了,当饭吃。

对此,刘邦的反应是,我们是兄弟,我爸就是你爸,如果你要煮你爸,你就送一碗给我吃。

⑩虽然刘邦的话有点耍无赖的意思,但正是他永不放弃的勇气才让他在一次次大败之后又站了起来,并最终成为一代强汉的开国皇帝。

⑾所以说失败不是成功之母,并不是要否定这句名句,而是想告诉大家,如果对于这句话没有一个正确的分析和运用,很可能会让这句话成为逃避失败的借口,成为一块不敢正视失败的挡箭牌
...。

1、失败要成为成功之母需要哪些条件?
【答案】:要想让失败成为成功之母,需要的条件是:要对错误有合理的分析,还要有重头再来的勇气和永不放弃的毅力。

2、认真阅读《失败不是成功之母》这篇文章,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解析】:我们先从整篇文章的内容来看,文章的第一个自然段说明人们运用“失败是成功之母”这句话的原因。

第三自然段作者论述和失败和成功之间没有必然的关系。

第四段总结得出结论,失败并不必然就是成功之母。

第五到第十自然段分析了失败转化为成功所需要的条件是要对错误有合理的分析,还要有从头再来的勇气和永不放弃的毅力。

所以说本文所有的问题都是围绕“失败并不必然就是成功之母”这一句话展开议论的,为了证明这一中心论点,作者又设立了两个分论点,一是失败转化为成功需要对错误有合理的分析;二是失败转化为成功要有从头再来的勇气和永不放弃的毅力。

【答案】:失败并不必然就是成功之母。

3、第⑧—⑩段为我们论述了一个什么道理?
【答案】:失败转化为成功要有从头再来的勇气和永不放弃的毅力。

4、结合语境,解释加点词。

致命:可使丧失生命。

挡箭牌:盾牌,比喻推托或掩饰的借口。

5、本文主要采用了那种论证方法?
【答案】:举例论证
6、结合全文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D )
A.论据“李自成占领北京后被杀”、“刘邦打败项羽成为开国之君”的作用是一样的,都是为了证明“失败和成功之间绝对没有无法割裂的联系”这一分论点的。

B.第三自然段中拿破仑的例子显得多余,应该删去。

C.作者通过否定名句“失败是成功之母”,告诉我们要独立思考,要用批判的眼光来对待名言的道理。

D.“失败是成功之母”作为格言被人们广泛认同,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几乎所有人都经历过失败,另一个是在失败之后需要用它来安慰自己破碎的心灵。

【例二】
有时,我们需要将脚步放慢一点
①几乎所有的人都察觉到,这个世界的节拍越来越快了。

不停奔走的现代人已经收不拢脚步,这个世界早就变成了一个匆匆赶路的意象。

②快,有快的好处。

快速发展的高科技,快速更新的各种信息。

宽带网的口号是“极速世界”。

据说,现今人们每天的信息量相当于古人一年的所见所闻——这不是多活出几辈子了吗?
③然而,人们很快又发现,一味的加快速度显然是不行的。

到处是快餐,以及快餐式的旅游、快餐式的阅读、快餐式的家庭生活……还有那快餐式的心情!草草地掠过生活,往往会把细节当做累赘抛掉,生活便仅仅剩下了梗概。

④有时,我们确实需要将脚步放慢一点。

⑤将脚步放慢一点,我们才能尽情领略大自然之美。

现代人旅行,从海南岛到哈尔滨,波音757只要几个小时。

旅行感都还来不及出现,旅客已经从夏季飞进了冬季。

可是,呼啸的飞行既看不清长江,也看不清泰山。

古人骑一头毛驴上路,歇歇停停地走了三个月。

他们不在乎哪一天抵达目的地,但他们说得出哪里草长马肥,哪里风高雪厚。

小桥流水,黄土高坡,只有一程一程地慢慢走过,人们才可能真正认识江山。

否则,我们只不过认识一张地图罢了。

⑥将脚步放慢一点,我们才能潜心阅读,品尝文学经典的醇香。

忙忙碌碌的现代人,在滚滚红尘中,离“心清自得诗书味”的境界越来越远了。

然而,阅读就像与一位慢条斯理的智者交谈,是急躁不得的。

读一本巨著是如此,读一篇美文、一首好诗亦是如此。

不细细品味,你如何能读出“煮酒论英雄”的那份豪情与智慧?不跟随陶渊明一路寻觅,你如何到达宁静优美的“世外桃源”?不让心灵带着想像的翅膀翱翔,你如何领略得到“春风又绿江南岸”的诗韵?
⑦将脚步放慢一点,我们才能听到别人的心声和自我灵魂的独白。

没有人会把自己的内心世界完全暴露给别人,也没有人能够不让自己的愿望从言语中流露出来。

因此,与他人沟通的最好方式就是
倾听。

然而,倾听是需要一种定力的。

“高山流水逢知音”,琴师伯牙与樵夫钟子期演绎了千古知音情。

倘若钟子期当时步履匆匆,就不可能听清楚,更谈不上欣赏伯牙弹奏的“高山流水”了。

心浮气躁的人,既无暇听清别人的心声,也很难静心聆听自我灵魂的独白。

孙子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其实,“知彼”难,“知己”更难。

因此,我们不妨将脚步放慢一点,多多聆听心灵的激情呼唤或喃喃低语。

⑧亲爱的朋友,处在争先恐后的浮嚣尘世里,我们不要只顾手忙脚乱地往前飞奔。

“水流心不竞”,有时将脚步放慢一点,温习另一个久违的世界,我们会渐渐地平静,甚至大彻大悟。

1、通读全文后,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作者具体是从哪几方面告诉我们“有时,我们需要将脚步放慢一点”的?
【答案】:本文分别从“尽情领略大自然之美”,“潜心阅读”,“倾听别人的心声和自我灵魂的独白”三个方面告诉读者“有时,需要将脚步放慢一点”。

2、认真阅读《有时,我们需要将脚步放慢一点》这篇文章,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解析】:文章的第一、二自然段写出了世界的快节奏给我们带来的好处。

第三自然段列举了一系列的快节奏的现象,总结出一味的快,生活便仅仅剩下了梗概。

第四自然段承接第三自然段说出“我们确实需要将脚步放慢一点”。

第⑤段说明将脚步放慢一点,我们才能尽情领略大自然之美。

第⑥段说明将脚步放慢一点,我们才能潜心阅读,品尝文学经典的醇香。

第⑦段说明将脚步放慢一点,我们才能听到别人的心声和自我灵魂的独白。

第⑧总结全文。

文章的所有问题都围绕“我们需要将脚步放慢一点”这一问题展开,所以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有时,我们需要将脚步放慢一点”。

【答案】:有时,我们需要将脚步放慢一点。

3、第⑦段所要论述的问题是什么?
【答案】:将脚步放慢一点,我们才能听到别人的心声和自我灵魂的独白。

4、第③段提及“快餐式的阅读”。

请联系文章内容和生活体验,用自己的话解释一下什么叫做“快餐式的阅读”?
【答案】:指的是阅读时只知大概,未能进入作品理解其内涵,未能与作者对话,理解其心路、旨意。

5、细读第⑦段,具体说说作者引用“高山流水”的典故有何作用?
【答案】:“高山流水”是广为流传的故事,用此典故形象地说出了放慢脚步之于人际交往乃至于现代生活的重要,同时增强文章的文化内涵和品味。

6、本文作者认为“一味的加快速度显然是不行的”,“有时,我们确实需要将脚步放慢一点”。

但也有人认为“现代社会飞速发展,慢就意味着会被时代抛弃,快才是制胜的法宝”。

你是怎样看待“快”与“慢”的?请结合文章内容和生活感悟具体谈谈。

【答案】:[例一]:现代社会求发展,就要加快速度,这是毋庸置疑的,但人的内心世界却无需如此加速度。

生命是美好的,一举手一投足,俯下身去,抬头望天,皆可发现美丽。

这些都是可以在短暂的生命中被浓墨重彩地去书写,去感悟,去体验。

[例二]:快,才能跟得上飞速发展的社会,但我们不能被纷繁的生活所左右,要学会不断调整自己的生活节奏,不要一味行色匆匆,要在快与慢中找到一个平衡,给自己的心灵留一个空间。

[例三]:一味快节奏的生活,人们将没有喘息的机会;一味地慢节奏,将难以跟上时代生活的脚步。

因此,生活中,当快则快,当慢则慢。

生活因为有快慢相间的节奏而丰富多彩。

【例三】
让信念点亮生命
①如果说生命是一座庄严的城堡,那么信念就是那穹顶的梁柱;如果说生命是一只飞翔的小鸟,那信念就是那有力的翅膀。

②信念,让人拥有前进的动力。

艾森·豪威尔年幼时与母亲玩牌,几次发到手中的牌都很烂,以至于老是输。

于是,他就抱怨牌不好,母亲却抚摸着他的头说:“人的生活就像玩牌一样,发牌的是上帝,权利不在你,无论拿到怎样的牌,都应尽力地打好它。

”这句话给艾森·豪威尔很大的启示,以后每逢遇到困难和棘手的事情,他都燃起一种信念:不管事情有多困难,我都要竭尽全力做到最好。

这种信念是他一步一步迈向成功殿堂的动力,终于成就他成为美国第34任总统。

③信念给人不屈的力量。

林肯被成为美国最伟大的总统,可有谁真正的了解他那坎坷的一生呢?他七岁时,全家被赶出住宅,开始居无定所的生活;长大后,创业多次失败,竞选参议员也多次被除名……他一生经历十五次重大挫败,但他从未被命运打败,跌到了再爬起来,这种不屈的信念让他有了无穷的力量,最终成就了生命的辉煌。

④信念助人在苦难中成才。

作家丁玲说过,人只要有一种信念,有所追求,什么苦难都能忍受,什么环境都能适应。

是啊,信念是战胜苦难的利剑,信念又是一位高明的老师,让你在苦难中茁壮成长。

⑤信念哺育心灵,绚丽人生,滋润着成功的花朵。

它催人奋进,给人力量,助人成才。

愿每个人都用信念点亮自己的人生,乘着信念的翅膀飞向理想的彼岸。

1、概括文章第三段的内容。

【答案】:信念给人不屈的力量。

2、认真阅读《让信念点亮生命》这篇文章,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解析】:文章的第一段运用比喻的修辞说出了信念的重要性,第二段说明信念让人拥有前进的动力。

第三段说明信念给人不屈的力量。

第四段说明信念助人在苦难中成才。

第五段总结信念催人奋进,给人力量,助人成才。

从总体上来说这篇文章在最后总结出自己的观点,水到渠成。

【答案】:信念催人奋进,给人力量,助人成才。

3、作者在第二段所要论述的观点是什么?
【答案】:信念,让人拥有前进的动力。

4、在本文中作者运用了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方法。

5、仿照第①段话的句式,续写一个句子。

【答案】:如果说生命是一支在风浪中穿梭的小舟,那么信念就是获取动力的船桨。

6、给文章第④段补充一个事实论据。

【答案】:贝多芬小时候家庭贫困没能上学,17岁后伤寒、天花、肺病、关节炎等疾病接踵而到,26岁失去听觉。

在这样的苦难中,他“扼住命运的咽喉”,最终成为享誉全球的音乐家。

【例四】
关掉你的浏览器
①有个20出头的记者来采访我,我跟她聊了一个多小时,发现她并不知道该怎样采访,她的脑子是乱的。

这个记者告诉我,她经常上网看别人怎样采访,怕自己被淘汰。

我告诉她,以后不要总是上网浏览,去看书吧,五年后你或许就能成一个名记者了。

②我不建议中学生上豆瓣这样的传播知识的网站,我不喜欢被太多种类的知识骚扰,我只喜欢了解我想知道的知识。

互联网对我这个年纪的人来说,有些信息是有用的,(A)但对中学生这个年纪的人来说,是碎片,没有任何用处。

就像那个记者一样。

③现在,接受知识的方式与过去有些不一样了。

那时接受知识有限,所以才有很大的想像空间,才有更多的时间去消化。

现在,所有人对互联网带来的知识共享津津乐道。

对于一个有判断力的成年人来说,的确方便了许多,但是对于一个中学生来说,弊多利少。

互联网上只会告诉你答案,不会告诉你产生这个答案的过程,它会让你慢慢丧失思考能力。

你想变成那样的人吗?
④知识共享要有可以接受知识能力的前提。

如果你对文艺感兴趣,别去看那些影评、乐评、书评等各类评论。

我就是写书评的,我写出来自己很爽,别人看了只知道我是评论了,不知道我是为什么评论的。

真正的体验要靠你自己。

这些评论看似有帮助,实际上却是在绑架你的判断力。

看那些所谓的文艺评论,跟吃别人嚼了一遍吐在你嘴里的馍的感觉是一样的——多恶心啊。

我知道吃第五个馒头饱了是什么滋味,你直接吃第五个馒头能有饱的感觉吗?即使有了也是假饱,时间长了你就会营养不良甚至饿死的。

⑤如果你想真正掌握一些知识,并且通过这些知识让你更加明白清楚,那你就关掉你的浏览器。

有时间去看看书,不要看我这个岁数(包括我)以下的人写的书,因为他们不比你高明多少。

去看那些比你大五十岁以上的人写的书吧。

另外,(B)千万不要让别人推荐你看什么书,因为你不是他。

按照你的兴趣去买书,别看封面腰封上那些推荐语,很多人自己都没有看过这本书就不负责任地加以推荐。

⑥珍爱你的青春,关掉你那个破浏览器。

1、概括第二段的内容。

【答案】:网络上的知识对于中学生来说没有用。

2、认真阅读《关掉你的浏览器》这篇文章,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解析】:第一个自然段作者由一个记者的例子引出“不要总是上网浏览,去看书吧”的观点。

第二段、第三段和第四段具体分析上网浏览的弊端。

第五自然段写要获得知识要读年长人写的书。

第六段总结。

联系全文来看,文章说的是青年学生上网和看书的问题。

第一自然段作者强调不要总上网,应该去看
书。

第五自然段作者强调要年长人写的书。

所以本文的中心论点应该是青年学生不要总是上网浏览,要多读(年长者写的)书。

3、第①和第④段中的事实论据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作简要说明。

【答案】:第①段中“新闻记者采访”这件事是借“总会网上浏览”的害处提出观点。

第④段中的论据“我写书评”,则用自己的亲身体验来证明观点。

【例五】
让有些话穿耳而过
段奇清
①李肇星曾在一篇文章中记述了他儿子3岁时的一些充满意趣的奇言妙语。

有次他儿子在回答“人为什么会长两只耳朵”时说:“可以一个耳朵进,一个耳朵出,光进不出就会装不下。


②由此,我想起了一句话:让有些话穿耳而过。

③譬如某一天,你无意中听到一些诽谤和中伤你的话语,就让它穿耳而过。

那也许是别人对你某一个不经意的行为、某一句不经意的话产生了误解。

你要相信,浊者自浊,清者自清,只要假以时日,他一定会看出你的初衷与本真。

于是你便拥有了一颗平静安宁的心。

④如果偶尔听到有人指责你太不细心,未能做到未雨绸缪、防微杜渐,要让它穿耳而过。

尽管他的指责是善意的,可是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是渺小的,谁也不能保证自己不踏入认识上的歧途。

不要太过相信“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的话,无论自己对将来有多少设想,可它终究没有发生。

最为紧要的是要抓住今天,认认真真活在当下。

如此,才会在有限的生命中不为一些似是而非的东西浪费自己宝贵的光阴,才会不为那些旁逸斜出的枝杈失去自己的吟咏与歌唱。

你才能听到妻儿的欢声笑语,才能淋浴到金色的夕阳、绚烂的晚照。

即便风雨骤然而至,也依然轻裘绶带,玉树临风。

⑤如果有人说你才貌双全,要让它穿耳而过。

那才华学识本是天外有天、山外有山,那形貌亦是父母的遗传并非自己的努力,原本不值得他人夸奖。

⑥如果有人说你出类拔萃,却白璧微瑕,也要让它穿耳而过。

是否出类拔萃姑且不说,不完美本是人生的一种常态,如此,你就能摆脱“一次失败就成永远颓势”的阴影,就能走出“局部不完美就泛滥成整体否定”的误区,就始终能保持清醒的头脑。

⑦对于一些冷漠无情或者耍小聪明的话,对于一些玩世不恭,不知轻重的话,对于一些上下之势、高低权争、男女绯闻的话,都要让它穿耳而过。

这样,你就会秋波无痕,素心如玉。

纵然那些对你有用,却让你智所不能逮、力所不能及,以致抢夺了幸福与快乐的话语,就要让它们穿耳而过,随风而逝。

⑧人生是一个容器,可这个容器的容量实在是非常有限。

愁苦与畏惧多了,欢乐与勇气就少了;局促与紧张多了,潇洒与轻松就少了;傲慢与骄矜多了,恭谨与谦虚就少了。

一些不需要的话语存放太多了,一些箴言就会无处落脚。

让有些话穿耳而过。

1、从结构上看,③④⑤⑥段之间的关系是。

【答案】:并列关系
2、认真阅读《让有些话穿耳而过》这篇文章,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解析】:文章的题目是“让有些话穿耳而过”,第一个自然段作者运用一个事例引出论点,第二段紧接着提出自己的观点“让有些话穿耳过”,在开头的部分提出自己的观点。

第三到第六自然段分别列举了哪些话让我们穿耳而过。

第七段在三到六段的基础之上,概括说明了哪些话我们可以让它穿耳而过,并进一步解释了让有些话穿耳过的好处。

第八自然段总结全文。

【答案】:让有些话(语)穿耳而过
3、第①段事例的作用是增强可读性;引出中心论点。

4、第③段中有一个短评“平静安宁的心”,请从第⑦段中找出意思与之相近的两个词语。

【答案】:秋波无痕素心如玉
5、读完全文后,给你的人生启示是
【答案】:[示例一]:人生是一个容量有限的容器,因而要选择欢乐与通气、潇洒与轻松、恭谨与谦虚,让有些话语穿耳而过。

[示例二]:对于一些冷漠无情,耍小聪明、玩世不恭、不知轻重、上下之势、高低权争的话语都要让它们穿耳而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