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瘅(糖尿病前期)中医诊疗方案

合集下载

脾瘅(糖尿病前期)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脾瘅(糖尿病前期)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脾瘅(糖尿病前期)中医临床路径(试行)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糖尿病前期的门诊患者。

一、脾瘅(糖尿病前期)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脾瘅。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糖尿病前期(ICD-10编码:R73.004)。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中医防治指指南》(ZYYXH/T3.1~3.15—2007)。

(2)西医诊断:参照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脾瘅(糖尿病前期)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脾瘅(糖尿病前期)临床常见证候:肝胃郁热证气滞痰阻证气虚痰湿证阴虚气滞证阳虚寒湿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脾瘅(糖尿病前期)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脾瘅(糖尿病前期)。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9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脾瘅(糖尿病前期)的患者。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其他因素(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感染、应激、放化疗后等)所导致的各种血糖升高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症状、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身高、体重、BMI、血压等人体测量学;(2)血常规、尿常规;(3)糖化血红蛋白;(4)糖耐量试验及胰岛素释放试验;(5)血脂、血尿酸、肝功能、肾功能;(6)心电图;(7)胸透或胸部X片。

2.诊断与鉴别诊断检查项目:胰岛细胞抗体、甲状腺功能、全段甲状旁腺激素、肾上腺功能、垂体功能、血浆醛固酮、血管紧张素、性激素等。

3.其他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尿微量白蛋白、24小时尿蛋白定量、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DIC初筛试验、肌钙蛋白、便常规、眼底检查、神经传导速度(或肌电图)、心脏超声、颈动脉彩超、下肢血管彩超、腹部B超、肌电图、动态血压、肢体动脉检查、骨密度检查、PPG指趾动脉检查、激光多普勒血流检查、动态心电图、彩色眼底照像、CT、MRI等影像学检查等。

糖尿病之脾瘅篇

糖尿病之脾瘅篇

糖尿病之脾瘅篇现代医学认为:糖尿病是不可治愈的疾病,需终身服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来控制血糖的升高,但根据目前国内已知的临床试验结果,发现单纯降糖并不能很好地控制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进展。

我们通过多年对糖尿病的中医机制研究,和大量的临床实践,发现中医是完全能够根治糖尿病,并且能逆转其并发症的。

多年的临床发现,糖尿病的中医发病机制是极其复杂的,涉及到全身多个脏器系统。

我们曾三次在养生堂节目里,对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做了深度的剖析。

今天仅探讨脾胃对糖尿病发病的影响,从一个层面揭示糖尿病的发病内在机制和规律。

理论依据(脾瘅)帝曰:有病口甘者,病名为何?何以得之?岐伯曰:此五气之溢也,名曰脾瘅。

夫五味入口,藏于胃,脾为之行其精气,津液在脾,故令人口甘也。

此肥美之所发也。

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

——《素问·奇病论》王冰注释:“瘅,谓热也。

脾热,则四脏同禀,故五气上溢也。

生因脾热,故曰脾瘅。

”我们临床研究也发现:糖尿病的发病,与长期过食鱼肉辛辣油腻饮食,造成中焦脾胃积热壅堵,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尤其是青壮年的糖尿病患者,早中期的糖尿病病人,多有中焦脾胃积热郁堵的脉症,颇符合脾瘅的特点。

临床研究还发现脾瘅的患者,不仅有中焦积热郁堵,还常有脾气虚。

脾气内虚,也是中焦结热产生的必要因素。

所以脾瘅期的患者,常常是既有脾气亏虚,又有中焦结热郁堵的双重特点。

辨证要点(脾瘅)脾气虚:病程长,面色红中带黄,皮肤松弛,身体虚胖,腹部胖大;易疲乏无力,四肢沉重,下肢酸沉;小便泡沫多,大便易溏粘软,阴囊潮湿,脚气;舌胖大,苔腻;右关脉按之芤软。

中焦结热:血糖高,面色红,唇红;纳旺易饥,口干渴,口臭,易口腔溃疡;大便溏、臭、粘;怕热多汗。

心下压痛,舌红苔黄腻,右关脉滑。

儿童糖尿病初期表现:面红润,怕热,易汗出,吃得多喝得多,形体偏胖,容易疲倦等。

脾瘅病阶段的饮食禁忌1、饮食不宜过饱,不宜长期过食鱼、肉、辛辣、油腻、酒等易生热生湿的食物。

糖尿病从脾论治成功经验处方

糖尿病从脾论治成功经验处方

糖尿病从脾论治成功经验处方脾失健运,精气不升是糖尿病的病机关键。

血糖乃饮食所化精微,由于脾失健运,血中之糖不能输布于脏腑,营养四肢,使血糖蓄积而增高,蓄积过多的血糖随小便漏泄而排出体外,致使尿有甜味,尿糖阳性。

消渴一病其主因应责之于脾虚失运,导致清气不升,浊气不降,堆积体内,变生诸病。

治疗当以健脾升清降浊为主,使食入之水谷精微能得到正常的利用,壅积在体内的湿浊能及时清除。

作者拟方升清降浊运脾汤。

2型糖尿病都有一脾胃受损、运化失司、痰湿阻滞的病理过程,此时无明显的口渴、多饮、多尿、消瘦等阴虚内热的症状,而是以乏力、倦怠、气短、懒言、身体肥胖等脾气虚弱、痰湿阻滞症状为主。

患者的空腹血糖可能正常,而是以餐后血糖增高为主,胰岛素水平不低,有些还增高,以胰岛素抵抗为主。

辨证当属脾气虚弱、痰湿阻滞。

治疗应益气健脾化痰,旨在恢复脏腑功能,祛除痰湿。

施今墨先生在治疗消渴病时亦谈到:“除滋阴清热外,健脾补气实为关键的一环。

”《景岳全书》曰:“凡遇怒气便作泄泻者,必先以怒时挟食,致伤脾胃,故但有所犯,即随触而发,此肝脾两脏病也。

盖以肝木克土,脾气受伤而然。

使脾气本强,即有肝邪,未必能人,今即易伤,则脾气非强可知矣。

”处方一:降糖方治疗2型糖尿病【药物组成】黄芪30g,玄参30g,生地黄30g,葛根15g,苍术15g,丹参30g,地骨皮30g,山药10g。

【随症加减】如烦渴、便干、脉数者加石膏、黄连、麦冬;尿量多、手足心热者加山茱萸、茯苓、泽泻;血糖持续不降加天花粉30g,地骨皮加至100g。

【治疗方法】每日1剂,水煎取汁300ml,分2次早、晚服,1个月为1个疗程。

【功效】补气生津,滋阴润燥。

【临床运用】临床治疗68例,显效43例,有效2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5.6%。

王某,男,36岁,干部。

患者自觉困乏无力,多汗1年余,加重3天。

1年前无明显诱因而自觉周身困乏无力、多汗、活动后较甚,易烦躁。

无厌油腻,服了一些降糖西药后效果不佳。

消渴病脾瘅初期饮食疗法

消渴病脾瘅初期饮食疗法

消渴病脾瘅初期饮食疗法作者:吕仁和肖永华来源:《糖尿病新世界》2009年第09期脾瘅初期脾瘅脾瘅中期消渴病消渴脾瘅后期消瘅中医认为,消渴病(即糖尿病)分为脾瘅、消渴、消瘅三期。

除了以前谈到的运动疗法,饮食治疗同样功效显著,历来为中医医家所重视。

中医理论认为,食疗、药膳最宜扶正固本。

饮食疗法所用之物多品性温和,其“形为食品,性为药品,取药物之性,用食物之味,相辅相成,食借药力,食助药威”,从而达到药物治疗和食物调养的双重功效。

脾瘅期是消渴病的第1期。

脾瘅期的主要症状可以简单概括为“吃多、动少、肥胖”。

此期疾病初起,病情尚轻,患者常常掉以轻心。

饮食疗法简便易行,又切实有效,很适合患者应用。

根据病情具体表现,脾瘅期又可以细分为初、中、后期三个过程。

不同阶段的患者有着相对独特的饮食特点。

本文重点介绍消渴病脾瘅初期的饮食疗法,供大家参考。

《黄帝内经》针对脾瘅期病机的核心论述是“数食甘美而多肥”。

饮食不节,多食甘美,导致肥胖而诱发此病。

临床发现脾瘅初期患者特征表现是“壮”,“能吃、能干”。

体重短期内有逐渐增加的趋势,但没有明显不适症状。

该期患者的饮食习惯,常常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是常因工作、应酬等原因外出就餐,“胡吃海塞”,即“数食甘美”;二是日常生活也多存在饮食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因此,初期患者饮食治疗应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纠正饮食偏颇。

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合理饮食到底有多重要?“民以食为天”、“病从口入”等说明饮食重要性的俗语,大家都耳熟能详,但未必真正重视。

紧张、繁忙的工作生活,首先挤占的是用餐时间。

“不吃算了”,“随便吃点”或“大吃一顿”的声音随处可见;相反,“好好吃饭”的叮嘱则渐行渐远。

大量医学研究表明,以糖尿病为首的代谢紊乱疾病,包括高脂血症、痛风、脂肪肝等,与饮食不合理关系极为密切。

在对疾病的干预上,饮食治疗也是一切其他治疗措施的基石,绝不是可有可无、可听可不听的医嘱。

应该改变“打针吃药”才是治病方法的陈旧观念,充分认识合理饮食对于保持健康和防治疾病的重要作用。

糖尿病(单纯性糖尿病)中医诊疗方案

糖尿病(单纯性糖尿病)中医诊疗方案

糖尿病(单纯性糖尿病)中医诊疗方案简介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中医药在治疗糖尿病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传统的诊疗方案。

本文将介绍一种针对单纯性糖尿病的中医诊疗方案。

中医诊断中医诊断糖尿病通常依靠四诊合参的方法,包括望、闻、问、切四个方面的观察和询问。

望诊望诊时,医生会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脉象等情况,以判断病情。

闻诊闻诊时,医生会通过嗅觉判断患者的呼出气和尿液等是否有特殊气味。

问诊问诊时,医生会询问患者的症状、病史、饮食惯等,以了解病情。

切诊切诊时,医生会通过对患者脉搏的触诊,判断患者的气血状况以及脏腑功能。

中医治疗中医治疗糖尿病主要从调整气血、调理脏腑等方面入手。

中药治疗中药治疗是中医治疗糖尿病的重要方式之一。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医生会开具适合的中药方剂,一般包括中药汤剂和中药丸剂等。

常用的中药有黄芪、苦瓜、陈皮等,这些中药可以调理人体内的气血,起到一定的降糖效果。

饮食调理在中医治疗糖尿病中,饮食调理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制定适合的饮食方案,包括禁忌食物和适宜食物的选择。

一般来说,糖尿病患者应少食多餐,控制糖分和脂肪摄入量,多摄入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

运动疗法中医认为适度的运动可以改善人体的气血循环,增强脏腑功能。

因此,医生会建议糖尿病患者适度参与有氧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

运动时间和强度应根据患者的年龄、体质和病情情况来制定。

注意事项在接受中医治疗时,糖尿病患者应遵循医生的指导,并定期复诊。

同时,患者还应注意监测血糖水平、控制饮食以及合理使用药物。

以上是一种针对单纯性糖尿病的中医诊疗方案,但请注意个体差异,具体治疗方案需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黄帝内经中脾瘅的治疗

黄帝内经中脾瘅的治疗

黄帝内经中脾瘅的治疗黄帝内经中脾瘅的治疗所在栏目:黄帝内经分享:148次黄帝内经黄帝内经中脾瘅的治疗【原文】帝曰:有病口甘者,病名为何?何以得之?岐伯曰:此五气之溢也,名曰脾瘅(1)。

夫五味入口,藏于胃,脾为之行其精气,津液在脾,故令人口甘也。

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

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

治之以兰(2),除陈气(3)也。

【注解】(1)脾瘅:脾瘅,古病名,指脾胃积热之口甘、口渴病证。

(2)兰:指兰草,也叫佩兰。

(3)陈气:谓久食甘美所致沉积之气。

【白话详解】黄帝说:有患口中发甜的,病名叫什么?是怎样得的呢?岐伯说:这是由于五味的精气向上泛溢所致,病名叫脾瘅。

五味入于口,藏于胃,其精气上输于脾,脾为胃输送食物的精华,因病水谷精微停留在脾,使其向上泛溢,就会使人口中发甜,这是由于肥甘美味所引起的疾病。

患这种病的人,必然经常吃甘美而肥腻的食物,肥腻能使人生内热,甘味能使人中满,所以脾运失常,脾热上溢,就会转成消渴病。

本病可用兰草治疗,以排除蓄积郁热之气。

【按语】“脾瘅”是一种以口中发甜为主症的疾病,其中的“瘅”是热的意思。

究其病机,多因过食肥甘,引起脾热而浊气上泛,故口中甜腻,不思饮食。

因上泛的五液清华,失其本来之真味,故口中的甜味并无清爽之感,为淫淫之甜味。

此症久延,即化燥热,转为消渴。

故前贤有“膏粱无厌发痈疽,热燥所致;淡薄不堪生肿胀,寒湿而然”之论。

文中还指出“脾瘅”的治疗可遵循“治之以兰,除陈气也”的原则。

“陈气”指甘肥酿成陈腐之气;“兰”指佩兰,俗名为省头草。

妇人插于髻中,以辟发中油秽之气,其形似马兰而高大,其气香,其味辛,其性凉,亦与马兰相类,用以醒脾气,涤甘肥。

这一治法原则至今仍指导临床,颇有现实意义。

今天临床治疗湿热壅脾,口甜苔腻之证,仍以佩兰之类的芳香化湿之品为主,或选用其他补脾气的药物配伍苦辛寒的药物以行气泄热,除陈气之意。

【应用举例】杨晋翔治张某,女,50岁,口中反复发甜2个多月。

中医如何通过调节脾胃功能来治疗糖尿病

         中医如何通过调节脾胃功能来治疗糖尿病

中医如何通过调节脾胃功能来治疗糖尿病中医如何通过调节脾胃功能来治疗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

而中医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调节脾胃功能来治疗糖尿病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本文将探讨中医如何通过调节脾胃功能来治疗糖尿病,并介绍几种常用的治疗方法。

一、中医对脾胃功能的认识中医理论认为,脾胃是人体消化吸收的重要器官,也是气血生成的基础。

脾胃功能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人体健康。

而糖尿病患者往往伴有脾胃功能紊乱的症状,如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

因此,通过调节脾胃功能可以有效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症状,控制疾病的进展。

二、调养饮食习惯中医治疗糖尿病的首要措施之一就是调整患者的饮食习惯。

根据中医理论,糖尿病属于“消渴”范畴,患者要注意慢食少餐,避免大量进食。

此外,中医强调饮食应该清淡,以减少肠胃负担。

适当摄入一些有益于调节脾胃功能的食物,如山药、黄豆、薏苡仁等。

这些食物具有健脾益胃的功效,可以帮助糖尿病患者恢复脾胃功能的平衡。

三、采用草药疗法中草药疗法在中医治疗糖尿病中被广泛应用。

许多中草药具有调节脾胃功能、降低血糖的作用,常用的有苦瓜、黄芪、山药等。

例如,苦瓜被认为具有清热解毒、健脾益胃的功效,可以帮助糖尿病患者调理脾胃功能,降低血糖水平。

黄芪则具有益气健脾、改善消化功能的作用,可以帮助糖尿病患者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四、针灸疗法针灸是中医常用的治疗疾病的方法之一,对于糖尿病的治疗也有一定的效果。

中医认为,针灸可以刺激穴位,调节脾胃功能,提高机体的代谢能力。

研究表明,经过针灸治疗的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可以得到有效控制,且脾胃功能得到改善。

为了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可以结合推拿和艾灸等辅助疗法,以加强调节疗效。

五、运动调理除了饮食和草药治疗以外,运动也是调节脾胃功能的一种重要手段。

中医认为,运动可以活血化瘀、通经活络,有助于改善脾胃功能,促进体内能量的代谢。

因此,糖尿病患者可以适量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等,以增强体质,提高脾胃功能。

糖尿病早期中药可以调理吗

糖尿病早期中药可以调理吗

糖尿病早期中药可以调理吗文章目录*一、糖尿病早期中药可以调理吗*二、治疗糖尿病的中草药*三、糖尿病早期治疗注意什么糖尿病早期中药可以调理吗1、糖尿病早期中药可以调理吗对于糖尿病前期,早在中医最古老的经典着作《黄帝内经》中,就有系统论述。

《素问·奇病论》指出:“有病口甘者,病名为何?何以得之?岐伯曰:此五气之溢也,名为脾瘅。

夫五味入口藏于胃,脾为之行其精气,津液在脾,故令人口甘也。

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治之以兰,除陈气也”。

意思就是说,“脾瘅”的典型表现是口甘,即口中甜腻,常由多食甘美肥厚之物所致,长期嗜食甘美,可使形体肥胖,甘肥厚味蕴而为热,内聚陈气阻滞气机,不加以注意,进一步发展可转为消渴,治疗可用兰草除其陈气。

这里说的“脾瘅”很类似于现代医学所说的糖尿病前期,即胰岛素抵抗引起的空腹血糖受损、糖耐量受损,防治不及时,进而可发展为消渴,即临床期糖尿病。

《内经》这种对“脾瘅”发展可为“消渴”的论述,对我们今天认识糖尿病的自然病程尤其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从中医病因病机来分析,脾瘅期的患者,除有体质因素存在外,常有过食甘肥醇酒以及情志过激、劳心过度等因素,中医证候可表现为湿热、痰湿阻滞、肝胃郁热,或表现为阴虚肝旺、脾虚、气阴两虚等。

湿热、痰火、郁热伤阴,“阴气不足、阳气有余”,或有胃肠结热存在,“二阳结谓之消”,则成典型消渴。

对于这些糖尿病好发人群,在糖尿病前期,就给予中医药治疗,以防治其病情进展,而逐渐发展为典型糖尿病。

2、糖尿病早期症状如何自查手足麻木十糖尿病早期症状的反应。

糖尿病可引起末梢神经炎,出现手足麻木、疼痛以及烧灼感等,也有的人会产生走路如踩棉花的感觉。

在糖尿病的晚期末梢神经炎的发病率就更高。

糖尿病早期症状还表现在“三多一少”:食量明显增加,而体重下降。

伴多饮多尿的。

排尿困难:男性糖尿病患者出现排尿困难者约为21.7%。

脾瘅从脾论治--王旭教授临床诊治糖尿病前期经验撷萃

脾瘅从脾论治--王旭教授临床诊治糖尿病前期经验撷萃

脾瘅从脾论治--王旭教授临床诊治糖尿病前期经验撷萃曹燕;王旭【期刊名称】《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年(卷),期】2014(000)004【摘要】[Objective]This paper sums up professor Wang Xu's experience of differentiating and treating Pidan. [Methods]Through summarizing professor Wang Xu's experience of differentiating and treating principles of prediabetic state, final y we use a case to analyze the specialty of professor Wang Xu's differentiating and treating prediabeticstate.[Results]When my teacher deals with the clinical symptoms, she always relegates prediabetic state to Pidan. She establishes the theory from the organ of spleen. In the therapy, she confirms the treatment through trading off among the phlegm, the turbid, the lipid and the stagnated blood. The major therapy is damaging the remaining pathogenesis, replenishing the deficiency, clearing the heat, removing the blood stasis, tradding off al kinds of factors. One sentence summing up is removing the pathological and physiological metabolites generating from the body. Also, she applies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drugs flexibly which can strengthen the spleen, nourish ying, or adjust the blood according to the deficiency and heat which is more obvious. The most importantly, she suggests the theory that strengthening the spleen can prevent the procession of prediabetic state.[Conclusions] When professor Wang Xudeals with the clinical symptoms, she always relegates prediabetic state to Pidan. And she confirms the therapeutic principles rooting in the spleen. Most of al , the clinical therapeutic effect is notable.%[目的]总结王旭教授辨治糖尿病前期的经验。

脾瘅期(糖尿病前期)饮食治疗

脾瘅期(糖尿病前期)饮食治疗

选择 热量低 、膳食纤维丰 富的蔬菜 ,如冬瓜 、苦 瓜 、芹菜 、绿豆芽 、黄瓜 、西红柿 、韭菜 、藕 、豆腐
避 免煎炸食物和西式快 餐。饮食控制的同时,不提倡用 等 。可以选择的诸 多菜谱如 :香菇炒芹菜 、白菜炒木耳
零食解馋或充饥。戒烟限酒。
粉丝、爆炒三鲜、蘑菇炒青菜、冬瓜烧香菇、炒魔芋、
炒洋葱、芹菜黑枣汤、鸡丝冬瓜汤等 。
2 脾瘅各期特点及饮食治疗
22 中期: . 饮食治疗时,除坚持遵照脾瘴初期的饮食治
还 脾瘅期的患者依次经历初、中、后期 ,不 同阶段 疗原则和方法外 , 可多选用决明子、山楂、菊花 、荷
药 品 评价
20年 08
第5 卷
第 1 Z o9
长期饮用 。在此基础 花 、枸杞子等药食两用的中药 , 频频代茶饮 , 具有化痰祛 制的菜肴,并可配合相应的茶饮料 ,
瘀 、消脂泻浊之功效 ,可以改善脾瘅中期 “ 懒”之症状 。 上,还可辨证用膳,利于控制病理变化 。
-. 决 明子 :决 明子炒黄 后冲泡 代茶饮 ,适合具 有血 231 阴虚肝 旺
脂紊乱 、脂肪肝伴便秘或视物 昏花症状 的人群 。常饮决 明子茶具有 清肝 明目、利水通便的功效 。
吃 ;必须去吃时 ,要靠毅 力克服过于旺盛的食欲 ,用知 者改善饮食习 , 惯 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 偶尔 也可吃些 “ 甘 识控制 和选择甘美饮食 ;若已知吃 多了,之后就要减少 美”食物, 但应注意接下来就要素淡、少吃, 把增加的体重 食量 , 多次素淡饮食。正如不少专家所说 : “ 并 有机会 减下来。 具体为: 争取逐渐达到或保持理想体重; 每周自 测 摄入 ‘ ’饮食后体重长三斤 ,不参加宴会时多食素 体重, 甘美 根据体重变化制定 相应的热量摄入, 平衡营养摄入; 淡饮食体重减三斤 ,这样就能维持体重平衡了”。这虽 尽可能减少外出用餐次数。参加必要的宴请时,尽可能遵照

糖尿病的中医治疗处方

糖尿病的中医治疗处方

糖尿病的中医治疗处方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中医治疗糖尿病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

中医认为糖尿病的发病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有关,治疗上注重调和阴阳、平衡脏腑。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中医治疗糖尿病的处方:1. 养阴清热法:适用于阴虚内热型糖尿病患者。

常用药物有生地黄、知母、黄连等,具有滋阴清热、生津止渴的作用。

2. 健脾益气法:适用于脾气虚弱型糖尿病患者。

常用药物有黄芪、白术、党参等,具有健脾益气、升清降浊的功效。

3. 补肾益精法:适用于肾精不足型糖尿病患者。

常用药物有熟地黄、山茱萸、枸杞子等,具有补肾益精、固精止遗的作用。

4. 疏肝解郁法:适用于肝郁气滞型糖尿病患者。

常用药物有柴胡、郁金、川芎等,具有疏肝理气、解郁止痛的功效。

5. 活血化瘀法:适用于糖尿病并发血管病变的患者。

常用药物有丹参、红花、桃仁等,具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作用。

6. 化痰利湿法:适用于痰湿内阻型糖尿病患者。

常用药物有半夏、茯苓、陈皮等,具有化痰利湿、健脾和胃的功效。

7. 温阳散寒法:适用于阳虚内寒型糖尿病患者。

常用药物有肉桂、干姜、附子等,具有温阳散寒、回阳救逆的作用。

8. 清热解毒法:适用于糖尿病并发感染的患者。

常用药物有金银花、连翘、板蓝根等,具有清热解毒、散风热的功效。

9. 调和阴阳法:适用于阴阳失衡型糖尿病患者。

常用药物有天麻、钩藤、石决明等,具有平肝息风、调和阴阳的作用。

10. 益气养阴法:适用于气阴两虚型糖尿病患者。

常用药物有人参、麦冬、五味子等,具有益气养阴、生津止渴的功效。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治疗糖尿病应根据患者的具体体质和病情进行辨证施治,处方需由具有中医执业资格的医师开具。

同时,患者在接受中医治疗的同时,也应注意饮食控制和适当的体育锻炼,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脾瘅期(糖尿病前期)运动治疗

脾瘅期(糖尿病前期)运动治疗
11办公椅 子上 单盘 腿运 动 .
手 向上 托 同 时 吸 气 ,可 以 使 人体 上 、中 、 下三 焦 气
机 理顺 ,气 顺 则血脉 行 ) 当双手 举 过头 后 ,头 可后 。
先 将 左脚背和外 踝搭 在右大 腿上 ,盘 累了交换一 仰 ,两 眼望着双 手 ,向上 伸展的 同时 可缓缓 吸气 ,并
着重介 绍相应 的运动 治疗 ,这 是使患 者健 康长 寿的又 手心向上 ,配合缓慢吸气 ,双手举向头顶部( 百会穴

重要基 石。
上) 行十指 交叉 ,然后呼 气同时交叉两手抱住头 后 部 ,接着头部轻轻向后仰,双手轻轻向前上方用力,
1脾瘅早期
形 成 了头手 对 抗运 动 的状 态 ,一边 做 一边 数次 ,1 、
中期 则不 易缓 解 ,到后 期 则不能缓 解 。头手 对抗加 伸 际上这是一个全身性运动 ,五脏 、六腑 、筋 、脉、
懒腰运动对预防和治疗以上症状都有较好的作用 ,可 肌 、骨无处 不在 运动 。练得 深入 了可以 不单纯 是蹲起
运 动 ,还I 以 蹲着走 、跳 、跑 。既锻烁 四肢肌 肉以健 胆 经、阳维 经三经之交 会穴 ,俗 话说 : “ l 『 少阳经通 ,
成一个容易疲乏、没有精神的 “ 懒人”。根据我们临 不引起疼痛。然后交叉双手从枕部向天空伸展,似双
床所 见 ,此期 不运 动的原 因主 要是 工作繁 忙 。现介 绍 手 托 天理 三 焦 的姿 势( 这是 古 代 八段 锦 中一 段 ,即双 几种不影 响工作 ,在繁忙 中可 以进 行的运 动方法 。
( ( 脾瘴期( 尿病 前期) 食治疗》一 文 经常练 习直到运 动 自如 。 糖 饮
上中

我 们 曾经介 绍 了脾瘅 早 、 中、晚三 期

金广辉主任医师从肝脾论治糖尿病前期一得

金广辉主任医师从肝脾论治糖尿病前期一得

金广辉主任医师从肝脾论治糖尿病前期一得刘景全金广辉△摘要:金广辉主任医师通过多年临床经验观察,从肝脾论治糖尿病前期各种症候,中医称“脾瘅”代谢综合症。

用直觉体悟,取类比象的中医形象思维观点,从血管疾病入手,通过对肝脾郁热,脾胃阴伤血瘀;肝郁脾虚,湿热蕴结;肝热脾胃虚寒,寒热错杂的分型论治,以使血糖血脂降到正常水平,通过临床医案观察疗效满意。

关键词:金广辉;脾瘅;糖尿病;肝脾论治doi :10.3969/j.issn.1003-8914.2017.12.054文章编号:1003-8914(2017)-12-1798-02作者单位: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翁牛特旗乌敦套海卫生院(翁牛特旗024500)△指导老师金广辉,男,主任医师,为内蒙古名中医,国家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带教老师,内蒙古自治区首批和第二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工作指导老师。

现任世界中医药联合会方药量效研究会、中华医药学会方药量效研究会、方药量效研究分会会员,自治区中医药学会荣誉副会长,仲景学说分会委员,特约首席专家。

金师致力于《伤寒论》《金匮要略》等中医经典著作的研究与应用,善用经方辨治疑难杂症,教学中告诫弟子:“常吟经论,问道长沙,临症必有奇效”。

金师研究糖尿病治疗数十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

有幸随诊左右,耳濡目染获糖尿病治疗心得。

金师认为糖尿病早期属中医“脾瘅”,晚期属中医的“消渴”。

临床所见糖尿病早期无明显“三消”症状,应从“脾瘅”入手治疗。

正如现代医学所言,糖尿病首先要以血糖的系列指标所定。

相对中医来讲,这些指标的出现综合起来相当于代谢综合症。

中医对此分四个阶段,即郁、热、虚、损,寒热错杂更多出现。

对女性患者更应注重其生理特征,经、带、胎、产等情况。

对不同年龄段,如《黄帝内经》讲七损、八益。

“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六七,三阳脉衰于上”等。

糖尿病早期以“郁、热”为主,六郁之中气郁、血郁、火郁关乎肝;食郁、湿郁、痰郁关乎脾。

脾瘅(糖尿病前期)中医诊疗方案

脾瘅(糖尿病前期)中医诊疗方案

脾瘅(糖尿病前期)中医诊疗方案脾瘅(糖尿病前期)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2007年发布的《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结合脾瘅(糖尿病前期)患者临床特点,拟诊断标准如下:(1)患者多形体肥胖或超重,可有易疲倦、失眠或多寐、多食或纳差、口干多饮、腹泻或便秘、小便多等表现;(2)平素多食肥甘、久坐少动或情志失常等;(3)有消渴病家族史者,可作为诊断参考。

2.西医诊断:参照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

6.1mmol/L(110mg/dl)≤空腹静脉血浆血糖≤7.0mmol/L(126mg/dl),或(和)7.8mmol/L≤OGTT试验中2小时的血浆葡萄糖水平≤11.1mmol/L (200mg/dl)。

(二)证候诊断1.肝胃郁热证:神疲体倦,体重下降或肥胖,心烦失眠,尿多,大便秘结。

口渴咽干,喜冷恶热,语声高亢有力,口苦,纳多,或有头晕,胸胁苦满,善太息,舌红苔黄,脉有力。

2.气滞痰阻证:形体肥胖,腹型肥胖,或见脘腹胀闷,心烦口苦,大便干结,舌质淡红,苔白腻或厚腻,脉弦滑。

3.气虚痰湿证:形体肥胖,腹部增大,或见倦怠乏力,纳呆便溏,口淡无味或黏腻,舌质淡有齿痕,苔薄白或腻,脉濡缓。

4.阴虚气滞证:形体中等或偏瘦,或见口干口渴,夜间为甚,两胁胀痛,盗汗失眠,舌质偏红,苔薄白,脉弦细。

5.阳虚寒湿证:神疲体倦,体形瘦弱或虚胖,但欲眠睡,夜尿频多或小便少,大便溏或先硬后溏或下利。

畏寒喜热,肌肉松弛,面色萎黄、晄白、淡白或晦暗,语声低微,手足不温,纳呆,腰膝酸软,口水多,舌淡,脉无力。

二、治疗方案(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1.肝胃郁热证治法:清肝和胃。

推荐方药:大柴胡汤合小陷胸汤加减。

柴胡、黄芩、黄连、大黄、枳实、瓜蒌、白芍、法半夏、生姜、大枣等。

中成药:小柴胡片、龙胆泻肝丸、丹栀逍遥丸等。

2.气滞痰阻证治法:理气化痰。

推荐方药:越鞠丸加减。

糖尿病中医诊疗方案 (2023)

糖尿病中医诊疗方案 (2023)

糖尿病中医诊疗方案 (2023)1. 简介该文档旨在提供关于糖尿病中医诊疗方案的信息。

本方案根据最新的临床实践和研究成果制定,以中医的理论和方法为基础,旨在帮助患者控制和管理糖尿病病情。

2. 诊断与辨证2.1 诊断根据国际糖尿病联合会 (IDF) 的标准进行糖尿病的诊断。

2.2 辨证根据中医的辨证论治理论,将糖尿病分为不同的证型,包括气虚型、湿热型、痰湿型等。

根据患者的具体证型,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3. 中医治疗方案3.1 中药治疗根据患者的辨证结果,选用合适的中药进行治疗。

常用的中药包括黄芪、山药、苦瓜等,具有调节血糖、增强免疫力等作用。

3.2 饮食调理根据中医养生原则,制定个性化的饮食方案。

合理控制摄入的总热量和碳水化合物含量,增加蔬菜和粗粮的摄入,避免过多食用甜食和高脂食品。

3.3 运动疗法中医强调运动对改善糖尿病病情的重要性。

建议患者进行适度的有氧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提高体内能量代谢和血液循环。

3.4 中医辅助疗法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结合针灸、艾灸、推拿等中医辅助疗法,促进身体的平衡与调理,改善病情。

4. 注意事项4.1 药物治疗中医药物治疗需要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遵循医嘱使用药物。

4.2 饮食调理患者在饮食调理时需注意均衡营养,避免过度节食或暴饮暴食。

4.3 运动疗法运动前需做好热身准备,避免过度运动导致不适。

4.4 定期复诊患者需定期复诊,及时调整诊疗方案。

5. 结论本文档提供了糖尿病中医诊疗方案的基本内容,希望能为患者提供帮助,并请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咨询医生的意见。

糖尿病分阶保健操——脾瘅早期

糖尿病分阶保健操——脾瘅早期
《 黄帝内经 ・ 素问》
这句话出自 《 黄帝内经 ・ 素问》 ,
孙思邈是世界上最早提 出饮食治
是对脾瘅 口 糖尿病早期 )成因的论 疗方法的。他在.备急千金药方》中 《
述 ,可见早在春秋战国时期 .祖国医 提 出.消渴病 ” 懊者有三 .一饮 其所
学就认识到消渴症 ( 糖尿病)与饮食 酒 , 二房事 . 三成食及面 唐朝的王
味是导致早期糖尿病 ( 脾瘅) 发生的 炸之品。可见控制饮食是治疗消渴病
重要因素 ,与现代医学中饮食不当可 的重要措施。 以诱发糖尿病的理论是一致的。患者
吕仁和 北 京中医药大学东 直
门医院 肾病糖尿 病研究室主任 、 教 授、 博士 生导师 , 界中医药联合 世 会糖尿 病专业委员会会长 , 中华中 医药学 会糖 尿病分会名誉主任 , 北 京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名
0 佳 或均 送清: 正 气脑正 立 动 领坐 要
可. 两臂向两侧水平伸 出. 手心 向上,
两手心 ( 劳宫穴 ) 开放 随着鼻部吸气,
两臂自然放下 .反复 2 次 。 ~3
劳宫穴:在手掌心 ,当第 2 3 、 掌
骨之间偏于第三掌骨, 握拳屈指时中指
尖处 。
劳宫穴也吸入清凉之气 同时两臂上 移至头顶百会穴 ,五指并拢 、掌心空
②佳 用 : 工作紧张、久坐劳累时,全身肌 肉紧张 ,特别是腰背 、胸腹部感
到沉重、疲劳。此操可使全身各部肌肉放松 ,消除疲劳感 。
20 年 ’ 09 月
4 1
中医养生
I 草 言_ 毒箴
_ l
| . 1
l 一 .
- ‘ 肥 美 之 所 发 也 , 此人必 数食甘 美而 多肥也 - ‘ 此 - 肥者令人 置 内 热 - 甘 者 令 人 中 满 , 故 其 气 上 溢 ,转 为 消 渴 o . 一 - , ’ ' ・

脾瘅是现代糖尿病的主要类型+名医费伯雄治疗消渴经验+黄煌教授讲座笔记

脾瘅是现代糖尿病的主要类型+名医费伯雄治疗消渴经验+黄煌教授讲座笔记

脾瘅是现代糖尿病的主要类型+名医费伯雄治疗消渴经验+黄煌教授讲座笔记脾瘅是现代糖尿病的主要类型 +名医费伯雄治疗消渴经验+黄煌教授讲座笔记---糖尿病方2010-12-08 22:00:20| 分类:默认分类 |举报 |字号订阅脾瘅是现代糖尿病的主要类型转载自春江水暖●古代消渴只是现代糖尿病在疾病发展中的一个偏后的阶段,现代临床所见初发的糖尿病实际上是消渴病的前一阶段,二者并不等同,这也是照搬古代消渴理论治疗现代糖尿病收效欠佳的根源所在。

●脾瘅不仅包括肥胖型糖尿病的早、中期,也包括了糖尿病前期即IGT阶段。

现阶段以及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临床仍以脾瘅为主要类型。

脾瘅也是由肥胖发展为多种代谢紊乱的中间阶段,是防治多代谢紊乱的关键切入点。

●我们需要在“初病入络”的糖尿病络病隐证阶段就想到可能发生的各种并发症,积极地进行干预;药物治疗仅仅是一个方面,饮食、运动、情志等生活方式的调控则是糖尿病治疗中不可或缺的更重要的方面。

而长期坚持这些方面的治疗,需要依靠病人自身的努力。

糖尿病已成为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杨文英教授最新报告显示,截至2008年,中国人群糖尿病患病率已高达9.7%,糖尿病前期患病率为15.5%,而1994年中国糖尿病患病率仅2.5%,短短十几年间发病率大大升高。

因此,积极防治糖尿病是当前的重要工作。

近年来,中医药防治糖尿病虽取得了重要进步,但相比现代医学的发展似乎仍显不足。

中医药如何突破瓶颈,在糖尿病防治方面发挥主流作用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笔者认为,提高中医药防治糖尿病临床疗效,发挥中医治疗特色,需要辨清以下几个关键问题。

糖尿病不等同于消渴现代糖尿病较古代消渴已发生很大变化,不仅临床表现不同,基本病机也有差别。

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古代消渴病以“三多一少”(多食、多饮、多尿、消瘦)症状为临床特征和诊断依据,而现代糖尿病约80%肥胖,80%无典型“三多一少”症状;二是古代消渴病以“阴虚燥热”为基本病机,多见虚实夹杂证或虚证,现代临床所见糖尿病则以实证为主,表现出“膏浊痰热壅滞”、“火热内盛”等病机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脾瘅(糖尿病前期)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2007年发布的《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结合脾瘅(糖尿病前期)患者临床特点,拟诊断标准如下:
(1)患者多形体肥胖或超重,可有易疲倦、失眠或多寐、多食或纳差、口干多饮、腹泻或便秘、小便多等表现;
(2)平素多食肥甘、久坐少动或情志失常等;
(3)有消渴病家族史者,可作为诊断参考。

2.西医诊断:参照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

6.1mmol/L(110mg/dl)≤空腹静脉血浆血糖≤
7.0mmol/L(126mg/dl),或(和)
7.8mmol/L≤OGTT试验中2小时的血浆葡萄糖水平≤11.1mmol/L(200mg/dl)。

(二)证候诊断
1.肝胃郁热证:神疲体倦,体重下降或肥胖,心烦失眠,尿多,大便秘结。

口渴咽干,喜冷恶热,语声高亢有力,口苦,纳多,或有头晕,胸胁苦满,善太息,舌红苔黄,脉有力。

2.气滞痰阻证:形体肥胖,腹型肥胖,或见脘腹胀闷,心烦口苦,大便干结,舌质淡红,苔白腻或厚腻,脉弦滑。

3.气虚痰湿证:形体肥胖,腹部增大,或见倦怠乏力,纳呆便溏,口淡无味或黏腻,舌质淡有齿痕,苔薄白或腻,脉濡缓。

4.阴虚气滞证:形体中等或偏瘦,或见口干口渴,夜间为甚,两胁胀痛,盗汗失眠,舌质偏红,苔薄白,脉弦细。

5.阳虚寒湿证:神疲体倦,体形瘦弱或虚胖,但欲眠睡,夜尿频多或小便少,大便溏或先硬后溏或下利。

畏寒喜热,肌肉松弛,面色萎黄、晄白、淡白或晦暗,语声低微,手足不温,纳呆,腰膝酸软,口水多,舌淡,脉无力。

二、治疗方案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1.肝胃郁热证
治法:清肝和胃。

推荐方药:大柴胡汤合小陷胸汤加减。

柴胡、黄芩、黄连、大黄、枳实、瓜蒌、白
芍、法半夏、生姜、大枣等。

中成药:小柴胡片、龙胆泻肝丸、丹栀逍遥丸等。

2.气滞痰阻证
治法:理气化痰。

推荐方药:越鞠丸加减。

苍术、黄芩、香附、栀子、神曲等。

中成药:越鞠丸、温胆片、二陈丸等。

3.气虚痰湿证
治法:补气化痰。

推荐方药:六君子汤加减。

党参、白术、茯苓、法半夏、陈皮、炙甘草等。

中成药:六君子丸、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丸等。

4.阴虚气滞证
治法:养阴理气。

推荐方药:二至丸合四逆散加减。

柴胡、白芍、枳实、女贞子、旱莲草、炙甘草等。

中成药:六味地黄丸、生芪消渴胶囊、降糖甲片等。

5.阳虚寒湿证
治法:温阳化湿。

推荐方药:附子汤合理中丸加减。

熟附子、干姜、白术、白芍、茯苓、人参、炙甘草等。

中成药:理中丸、附子理中丸、金匮肾气丸等。

(二)穴位贴敷
可根据患者临床证候特点选择穴位贴敷药物。

如脾瘅合并有睡眠不佳者,可选用醋调萸桂散敷贴涌泉穴。

1.方法:将适量吴茱萸研末,与肉桂粉一起用米醋调成糊状,敷两足心(涌泉穴),盖以纱布固定,每晚1次,次日早晨取下,5~7天为1个疗程。

2.功效:调和阴阳,引火下行。

3.适应症:适用于脾瘅阴虚或阳气虚等至阴阳不和出现失眠、多汗等患者。

(三)针灸疗法
1.艾灸疗法
(1)方法:用艾绒或艾条等,在体表的某些经穴或患病部位上,用各种不同的方法燃烧,直接或间接(隔姜、隔蒜、隔附子饼灸)地施以适当的温热刺激。

(2)功效:通过经络的传导作用而起到温和气血、扶正祛邪、温阳散寒。

(3)适应症:适用于脾瘅患者气虚痰湿盛患者,可选足神阙、三里、三阴交、内
关、中脘、神门等。

2.体针及耳穴压豆
体针及耳穴压豆可以通过穴位刺激,可达到调整气血阴阳、减轻体重等作用。

(1)方法:如体针选择丰隆、足三里、内关、三阴交、太冲等,耳穴可选肝、胆、肾、肾上腺、神门、内分泌等。

(2)功效:人体的五脏六俯在耳廓有相应的穴位分布,通过刺激相应的穴位起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调整内脏气血阴阳功能。

(3)适应症:脾瘅各证型患者。

(四)其它疗法
根据情况可使用糖尿病治疗仪、经穴电针治疗仪、磁疗仪、微波热疗仪等。

(五)中医饮食生活起居调理
1.食饮调理
少食肥甘厚味、煎炸烧烤及膨化食品和碳酸饮料,饮食以清淡为主,适当食用粗粮,多食绿色蔬菜。

并根据不同体质特点选择饮食。

(1)定时定量
饮食时间有节,即一日三餐时间相对固定。

饮食量有节制,以控制总热量为主:首先计算理想体重,理想体重(kg)=身高(cm)-105;然后根据理想体重和工作性质,参考原来的生活习惯等因素计算热量,成人卧床休息状态每日每公斤理想体重给予热量25~30kcal;轻体力劳动30~35kcal,中度体力劳动35~40kcal,重体力劳动40kcal以上。

(2)依体质特点选择食物
根据辨证结果,按照体质寒热不同特点进行选择食物。

①偏实热阴虚证者:可适当选择偏寒滋润食物;
②偏虚寒湿盛证者:可适当选择偏温热性食物;
③虚实寒热兼见者:可适当选择平性食物。

2.运动疗法
(1)适宜项目:
羽毛球、乒乓球、保龄球、游泳、跳绳、慢跑、快走、骑车、登山等中等活动量的运动。

也可选择家务劳动、步行购物、做广播操、打太极拳等较轻活动量的运动。

根据个人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可将运动融入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进行,不要作为一种额外的负担。

不应选择过于剧烈的运动。

(2)注意事项:
应在第一口饭开始后1小时开始运动,因为此时血糖较高,不易出现低血糖。

每周至少应坚持运动4次以上,每次运动持续时间为60分钟左右(包括运动前准备活动及运动后的恢复整理运动)。

运动过程中应感觉周身发热、出汗,但不要大汗淋漓。

可用心率衡量运动强度。

即心率=(220-年龄)×60%到70%。

或心率=170-年龄。

如年龄为40岁,运动后心率达到110-130次/分钟,否则运动意义不大,达到强度后坚持30分钟。

注意:有心脏疾患者不做要求。

三、疗效评价
(一)评价标准
1.中医证候学评价
观察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如神疲体倦、口干、体重减轻、肥胖、多食、纳差、便秘、便溏、小便多等。

评定指标:中医症状根据临床观察分为4级:(0)正常、(1)轻度、(2)中度、(3)
评价方法:治疗前后症状总积分情况比较(疗前/疗后)。

痊愈:治疗后症状积分较治疗前减少90%以上。

显效:治疗后症状积分较治疗前减少70%以上。

有效:治疗后症状积分较治疗前减少30%以上。

无效:治疗后症状积分较治疗前减少不足30%。

2.有效降糖
治愈:治疗后糖化血红蛋白≤6.0%。

有效:治疗后糖化血红蛋白≤6.5%。

无效:治疗后糖化血红蛋白>6.5%。

3.改善胰岛素抵抗:
显效:治疗后IAI提高50%以上;
有效:治疗后IAI提高20%-50%;
无效:治疗后IAI提高不足20%。

(二)评价方法
患者治疗前后评价临床症状积分,降低血糖,改善胰岛素抵抗指数改善情况。

以症状积分改善结合血糖及胰岛素释放等指标综合评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