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城乡划分和城市地域(上课)

合集下载

城市地理学第二章城乡划分和城市地域

城市地理学第二章城乡划分和城市地域
– 更多地反映了就业机会集中和人口集中的组合, 其核心是以非农业活动占绝对优势的中心县和 外围县之间劳动力联系的规模和联系的密切程 度。
大都市带地域组织的特点
多核心 交通走廊 密集的交互作用 规模特别庞大 国家的核心区域
二、城市的功能地域(自学内容)
戈特曼定义的世界六大都市带
– 波士华 – 芝匹兹 – 日本太平洋沿岸大都市带 – 英格兰大都市带 – 西北欧大都市带 – 长三角城市密集地区
课本23-28页内容。要求掌握: 都市区的概念
– 城市功能地域概念,是一个大的人口核心及与 这个核心具有高度的社会经济一体化倾向的邻 接社区的组合
大都市带的概念 – 由连成一体的许多都市区组成,在经济、社会、 文化等方面活动上存在密切的交互作用的巨大 城市地域复合体
二、城市的功能地域(自学内容)
确定都市区的标准
• 只有商品经济不断发展,在人口集中的地方设 立市场,城市才产生。
•人类历史已进入会以后的产物,是国家出现的
重要标志。
•城堡阶段:原始社会后期到夏代 •都邑阶段:商到西周 •城市兴起:春秋时期

两类意见: ➢ 原始城堡从广义角度看,应该是城市雏型。因
此,城市早在国家产生之前的原始社会就已产 生。
➢ 城乡界线的划分 ➢ 城市的功能地域
城乡界线的划分
按照城镇定义,理论上我们可以把城乡界线 划分的很清楚,但在现实的城乡之间,却找不到 一条准确的线把它们严格区别开来。城乡之间有 诸多差别,但大多是渐变的。
城乡界线的划分
城乡差别:
• 景观(城市——由现代建筑材料通过建筑和构筑而形 成的硬质轮廓线;乡村为软质轮廓线)
聚落类型
• 聚落作为人类活动的中心,既是人们居住、生活、 休息和进行各种社会活动的场所,也是人们进行 劳动生产的场所,它有大小之分 。

城市地理学课件PPT-第二讲 城乡划分

城市地理学课件PPT-第二讲 城乡划分
城市是以非农业产业和非农业人口集聚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城市 规划基本术语标准》)。包括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镇。从行政界 线来讲,城市——市;城镇——镇。镇是乡政府驻地,是城乡结合体。
城镇是以工商业等各种非农业活动为主、聚居人口较多、人口和建筑 密度较大、具有相当市政基础设施的居民点,它们一般是不同范围地 域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周一星,1986)
https:///wiki/City#CITEREFO.27Flaherty2005
城乡划分:城市概念总结
A city is a large and permanent human settlement. Although there is no agreement on how a city is distinguished from a town in general English language meanings, many cities have a particular administrative, legal, or historical status based on local law. (wikipedia)
景不同
景观不同,城市具有较大的建筑密度、人口密度 物质构成不同,城市具有较多的市政设施、公共设
施 职能不同,城市是一定地域的政治、经济、文化的
中心
人不同
规模不同,城市聚居了较多人口 产业结构不同,城市居民以从事非农业活动为主 生活方式不同 价值观念不同 人口属性构成不同
城镇用地结构, 住宅33.2%,工矿 仓储28%,公服商 服19.7%,交通 12%。
只有9个国家采用最小人口密度阈值,其中只有德国将其用作界定“城市”的唯一 标准。所采用的最小人口密度为150人/平方公里(德国),最大为1500人/平方 公里(中国和塞舌尔)。

城乡划分与城市地域

城乡划分与城市地域

资料
2023年底,北京市常住总人口为1423.23万人。 期中户籍常住人口1136.33万人,外来常住 人口286.93万人,另有约100万居住不满六 个月旳流感人口。
四个中心城区常住人口总数为274万人,人 口密度为31458人\平方公里,
四个近郊城区常住人口总数为614.5万人, 人口密度为4790人\平方公里,
(2)一种“地方”若包具有满足条件(1)
旳地域,而且该地域旳人口占该“地方” 人口旳50%以上,则将该“地方”全部划
入城市化地域;假如该“地方”没有包括 满足条件(1)旳地域,或者虽然满足条件 (1)但该地域旳人口不足该“地方”旳50
%,则该“地方”全部排除在城市化地域 之外;
(3)其他人口密度不足每平方英里1000人 旳地域,假如作为飞地被包围在满足密度 原则旳城市化地域中,而且面积不超出5平 方英里,则可并入城市化地域;
市区界定、山西城市区)
3、大城市带 (定义、特点、世界城市带、我国城市带
旳界定)
一、为何要划分城乡?
各国界定城乡旳原则多样,造成城市
不可比,为了使世界城市可比,关键是拟
定可比旳城乡人口。
可见,进行
城乡划分旳目旳是区别城市、乡村,统计
精确旳城乡人口。
城乡人口是一种难以详细拟定旳概念(见 北京市人口) 。
二、美国旳城乡划分措施(P19)
1、美国旳城市人口=UA旳人口+>2500人旳 地方人口
UA=>15000人旳中心地方+外围密集居住区 外围密集区划分条件:
以普查小区为单元,人口密度为指标需满足4
个条件。看课本P19 )
UA旳局限
2、 大城市区 (定义、我国与山西旳城

02城乡划分和城市地域

02城乡划分和城市地域
– 市镇辖区内的人口并不全部是非农业人口 – 作为城镇人口的城镇非农业人口却不一定居住在城
镇建成区 – 居住城镇建成区内持农业户口居民不计入城镇人口
• 城镇人口的这种统计标准比实际偏小
28
3、1990年的标准 1990年中国第四次人口普查为城镇人口制订新 标准。城镇人口由市人口和镇人口两部分组成。
22
(四)1986年设市标准的调整
1.非农业人口6万以上,年国民生产总值2亿以上, 已成为该地经济中心的镇,可设市。不足此标准, 有必要也可设市
2.人口50万以下县,县人民政府驻地所在镇非农业 人口10万以上,常住人口中农业人口不超过40%, 年国民生产总值3亿元以上
3.人口50万以上县,县府所在镇的非农业人口12万 以上,年国民生产总值4亿以上,可撤县设市
村庄是乡村型的居民点,从事农业活动 镇是城镇型的居民点,非农业人口集聚 城镇不同于乡村的本质特征有以下几个:
①城镇在产业构成上不同于乡村 ②城镇在规模上区别于乡村 ③城镇在景观上不同于乡村 ④城镇在物质构成上不同于乡村 ⑤城镇在职能上区别于乡村
5
(1)单纯用某级行政中心所在地为标准:
–埃及规定省的首府和地区首府为城镇 –蒙古的首都和地区中心为城镇 –用这类标准有三十几个国家
16
2、大都市带 • 许多大城市首位相连,在经济、社会、文
化等各方面相互作用 • 特点:多核心
交通走廊 密集的交互作用 规模特别庞大 国家的核心区域 世界典型大都市带(P25)
3. 都市连绵区(周一星提出) • 以都市区为基本单元,若干大城市为核心,
与周边地区社会经济联系密切,沿一条或多 条交通走廊分布的巨型城乡一体化地区 • 五个必要条件:
3
• 城市和城镇这两个概念有严格的区分:

城乡划分专题知识讲座

城乡划分专题知识讲座

后来在 特定旳 时间交 易,形 成“集 市”。
随商品经济 发展,市逐 渐被吸引到 人口比较集 中,又是奴 隶主居住旳 城中,并有 固定位置。 城市始产生。
到近当代, “市”引申 为一级城乡 聚落性质旳 行政建制单 元。
镇——
镇与市原本有严格旳区别: “有商贾贸易者谓之市,设官防者谓之镇”
到宋代,镇 才摆脱军事 色彩,以贸 易市镇出现 于经济领域
大城市带(megalopolis): 许多城市区连成一体,经济、社会、文化等活动相 互作用亲密,是一种巨大旳城市地域复合体。
• 为何要构建大城市区?构建大城市区旳意义何在?
• 大城市带旳形成条件或特征有哪些?形成原因是 什么?
• 我国城市区和城市带旳研究和发展情况怎样?
2、大城市区 (1)大城市区旳性质与城市区域化现象
• 城乡人口:
• 市人口:设区市总人口、不设区市旳街道人 口
• 镇人口:不设区市旳镇居委会人口、县辖镇 居委会人口

设区市旳总人口 + 不设区市和镇旳非农
业人口
• 2023年(第五次人口普查)
• 城乡人口:
• 市人口 :设区市市区人口
三、市带县
1、市领导县旳体制旳背景
改革开放早期,发挥城市带动地域经济发展旳作用 1990年底,全国168个市领导了700个县
际情况,但仍不理想 4)不同空间尺度旳城乡辖区没有相互区别旳专用名词,
造成概念和城乡统计口径上旳人为混乱
2、中国城市地域概念旳提议
1)城乡实体范围(城乡旳基本统计单元) 城乡旳建成区 城乡旳近郊区(农业人口<20%)
2)不同空间尺度旳城市地域 市中心 旧城区 建成区 城市实体范围 城市直接辖区(行政上不含辖县旳城市市区) 城市经济统计区(中心城市与周围县旳组合) 城市连绵区(城市经济统计区首尾相连组合而成)

第二章城乡划分与城市地域讲义

第二章城乡划分与城市地域讲义

城市:

形态:城市是指一种景观,或一片经济空间。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性质和职能:城市是指第二、第三产业活动中心及从事第
二、第三产业的人口的生活聚居地。

区位:城市则是指沿河流、山麓、海岸或铁路、
公路沿线分布的一定区域的中心。

特征:
1、城市是具有一定规模的非农业人口聚居地。
2、城市是一定地域范围的中心地。
3、城市是高密度的物质与精神聚集体。(人口
城市的定义:
——城市是一个有相当大的面积、相当高的人口密度,居住有各 种非农业专门人口的地域综合体。
——城市既是一片景观,一片经济空间,一种人口密度,也是一 个生活中心或劳动中心,还可能是一种气氛,一种特征或一个灵魂 。
——巴顿则指出:城市是一个坐落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由住房 市场、劳动力市场、土地市场、运输市场等各种经济市场相互交织 形成的网络系统。
6、基础设施指标
菲律宾规定城市 必备“道路网、 6个以上商场或 娱乐场所和某些 公共设施如市政 大厅、教堂、公 共广场、学校和 医院等”。
7、其他标准
巴基斯坦规定“一个地区指定 为城市至少必须集中有5000居 民,住房连接成行或社会意识 得到很好发扬,拥有公共设施 如道路、街道、照明、自来水 和环境卫生等条件”。
瑞典只要在200人以上,房屋间距 通常不大于200m的建成区即为城 镇;加拿大1000人以上的设有建制 的市、镇、村以及1000人以上、人 口密度至少390人每平方千米的未 设建制的居民点为城镇。
3、非农业人口比重
印度以75%以上男性劳动力从事 非农业活动的居民点为城镇,荷 兰以 2 000人以上的市或人口不 到2 000人、但男子从业人口中 从事农业活动的人口不超过20% 的市为城镇。

城市地理学第二章城乡划分和城市地域

城市地理学第二章城乡划分和城市地域

定义城镇的标准——单一指标

某级行政中心所在地:埃及、蒙古 城镇特征:智利、马耳他


居民点下限人口数量:伊朗、肯尼亚、 墨西哥、爱尔兰
定义城镇的标准——两个指标

居民点下限人口数量指标和密度指标: 瑞典、加拿大 人口规模和城镇特征:巴拿马 人口规模和从业构成:荷兰


取两个以上指标作为标准


MSA , PMSA, CMSA 统称 MA

人口在100万以上的包括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城 市化地区的MSA复合体,假如满足特别的标准, 要进一步定义出它们的组成部分“基本大都 市统计区”(primary metropolitan statistics area ,简称PMSA),包含有几个的大都市复 合体体则称为“结合大都市统计区” (consolidated metropolitan statistics area, 简称CMSA)

聚落系列

小村——村庄——镇——城市——大城市

乡村型居民点,从事农业活动 城镇型居民点,非农业活动为主
城镇不同于乡村的本质特征
1.产业构成:非农活动
2.人口规模:人口较多 3.景观:较大的人口密度和建筑密度
城镇不同于乡村的本质特征
4.物质构成:市政设施和公共设施
5.职能: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6.还可以从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人口素 质等许多方面寻找城乡间的差异
第二章

城乡划分和城市地域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城市概念及标准 城乡地域 中国市、镇概念和统计口径
第一节
城市概念及标准
一、城市和城镇 1.城: 最早是一种大规模永久性防御设施,主要用于防御 野兽侵袭,后来演变为防御敌方入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章“乡村和城镇”教学课件(共44张PPT)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章“乡村和城镇”教学课件(共44张PPT)

• 小结
乡村的内部空间结构特点: 1.农业用地分布在村落的周围。 2.村落内部以公共服务设施为中心,住 宅由此向外环绕分布。
• 二、城镇内部空间结构
• 1.经济活动 • 城镇包括城市和镇,是以非农业经济活动为主
的地区。
• 2.用地类型 • 城镇里人口相对较多,经济活动多样,出现了土
地利用的专业化,往往会形成不同的功能区,如 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等。有些大城市因 为功能复杂,还会形成其他的功能区,如行政区 、文化区、旅游休闲区、生态区等。
提供优质服务;
化等措施,改善城乡居住环境。
②城乡居民人均收人、受教育水平 的差别不断缩小,人们的价值观念
和生活方式等逐渐趋同。
二、世界城镇化的进程
在 19 世 纪 的 100 年 里 , 世 界 人 口 增 加 了
70%,城镇人口增加了340%,1900年
1
世界城镇人口比例提高到13.3%。20世
垃圾污染和噪声污染等环境问题 。 2.城市人口规模和人口密度不断增加,加上缺乏合理的
城市规划和管理,城市的基础设施远远不能适应城市 发展的需要,会出现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等现象。 3. 有的发展中国家城镇化畸形发展,与经济发展不相适 应,失业率高、贫困等社会问题突出 。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章“乡村 和城镇 ”教学 课件( 共44张P PT)
• 3.乡村内部空间结构 • 为了方便生产,农业用地一般分布在村落的周
围。
• 一、乡村的土地利用
• 3.乡村内部空间结构
• (1)农业用地一般分布在村落的周围。 • (2)村落内部以公共服务设施为中心,住宅由
此向外环绕分布。
• 乡村以农业用地和居住为主。
• 当乡村发展到一定规模时,村落出现了一些满 足居民社会需求的公共设施,以提供祭祀、聚 会、娱乐、商业、医疗、教育等多种服务。 这样,村落内部土地利用出现了简单的分化,以 公共服务设施为中心,住宅往往由此向外环绕 分布。

《城市地理学》第二章 城乡划分与城市地域

《城市地理学》第二章 城乡划分与城市地域
2017/5/30 47
第二章 城乡划分与城市地域
中国都市区的研究与实践 •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规划(1994年) • 中国沿海城镇密集地区空间集聚与扩散研 究(1994-1996) 中国确定都市区的简明指标
• 市区非农业人口20万以上的中等城市可作为都 市区的中心市; • 都市区外围县(市)的划分:全县(市)劳动力 构成中二、 三产业占75%以上,县市连绵而不 间断; • 由行政区划的历史沿革作为确定县(市)都市区 归属的依据; • 从县(市)中心始发到各地中心城市的客流的最 大流向作为确定其都市区归属的辅助指标。
2017/5/30
10
成都市2
兰州—广场西口(注意不同区域建筑物的高度与密度、风格、新旧关系)
兰 内州 部 建广 筑场 密西 度口 与( 容注 积意 )城 市

兰州市东方红广场:硬质轮廓
兰州—广场西口(注意建筑物与道路、绿地系统的组合)
兰州—广场
兰州—广场西口(注意城市的外部环境与内部环境)
近现代,引 申为一级政 区单元
2017/5/30
6
第二章 城乡划分与城市地域
4、城、镇、城市、城镇
• (1)相对于乡村而言; • (2)只有国家批准设有市建制的城镇才 称城市; • (3)不够设市条件的建制镇才称镇;
• (4)市+镇=城镇 / 市镇;
• (5)广义的城市=城镇.
2017/5/30
7
第二章 城乡划分与城市地域
二、定义城镇的标准
(一)中外的居民点系列
小村-村庄-镇-城市-大城市
农业活动 乡村型居民点 非农业活动 城镇型居民点
城乡差异
产业构成
人口规模
密度指标
景观
物质构成

02城乡划分和城市地域

02城乡划分和城市地域

9
(5)用人口规模和城镇特征两指标划分城镇: 人口规模和城镇特征两指标划分城镇: 两指标划分城镇
–巴拿马 1 500人以上且具有街道 、 上下水系统和 巴拿马1 500 人以上且具有街道、 巴拿马 人以上且具有街道 电力系统等城镇特征的居民点为城镇
人口规模和从业构成两指标作标准 两指标作标准: (6)用人口规模和从业构成两指标作标准:
4. 城市群(姚士谋) 城市群(姚士谋) • 特定地域范围内有相当数量不同性质、类 型和等级规模城市,依据一定自然条件, 以一或两个超大城市为核心,借助发达的 交通和信息网络进行联系,形成“集合体 ” • 存在一定问题 5. 都市圈 6. 城镇密集区
第三节 中国市、镇建制标准和 中国市、 统计口径
24
年国务院对1986年的设市标准的 (五)1993年国务院对 年国务院对 年的设市标准的 调整
调整的要点是采取了分类指导的原则和增加了 考察的指标
25
26
二、中国的城乡划分和统计口径
我国没有恰当而稳定的城乡地域划分标准。 主要原因是我国一直以市镇的行政界线作为 城乡划分的基础,没有建立城镇的实体地域 概念。而我国市镇的行政管辖范围都大于其 景观上的实体范围,包括了相当一部分的乡 村地域和农业人口
第二章 城乡划分和城市地域
第一节 城市概念及标准 第二节 城市地域 第三节 城市市镇概念和统计口径
1
第一节 城市概念及标准
一、城市和城镇 二、定义城镇的标准 三、城乡界限的划分
2
一、城市和城镇
1、城 – “城”最早是大规模永久性防御设施,防御野兽侵袭, 后来演变为防御敌方侵袭 –不具备宗庙、宫室、商业市场、手工业工场等一般 城市所应该具备的物质要素 –中国古代的城市常有城墙 2、市 – “市”是商品交易的场所。最早的市常在居民点井旁 故称“市井”。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逐渐吸引到 人口集中,奴隶主贵族居住的城中,有固定位置,真 正意义上的城市方才产生

第二章_城乡划分和城市地域

第二章_城乡划分和城市地域

5.城市的景观定义 5.城市的景观定义
城市是人“集中”利用“空间”的结果, 城市是人“集中”利用“空间”的结果,是以人造 景观为特征的聚落类型,具有复杂、多样的城市景观[ 景观为特征的聚落类型,具有复杂、多样的城市景观[ 土地利用的多样化、建筑物的多样化、空间(地面、 土地利用的多样化、建筑物的多样化、空间(地面、空 中、地下)利用的多样化]。-→构成城市外部形态和内 地下)利用的多样化] 部结构的差别,使城市呈现出不同特色。 部结构的差别,使城市呈现出不同特色。
日本学者山田浩之认为,城市必须具有3个特点: 日本学者山田浩之认为,城市必须具有3个特点: 密集性(城市的一般性质) ①密集性(城市的一般性质); 非农业土地利用(经济性质) ②非农业土地利用(经济性质); 异质性或多样性(社会性质, ③异质性或多样性(社会性质,指城市社会中各 种各样人的存在以及他们的社会联系) 种各样人的存在以及他们的社会联系)。
第二章 城乡划分和城市地域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掌握城市的概念及定义城 市的标准, 市的标准,理解不同城市地域的概念及 特点,熟悉中国市、镇建制标准、 特点,熟悉中国市、镇建制标准、城乡 划分和统计口径。 划分和统计口径。 学习重点:城市和城镇的概念; 学习重点:城市和城镇的概念;都市 大都市带、城市群等的区分。 区、大都市带、城市群等的区分。 学习难点: 学习难点:城乡划分
3.城市集聚的定义 3.城市集聚的定义 城市是人口十分密集的场所,也是产业、资金、 城市是人口十分密集的场所,也是产业、资金、 技术、文化和建筑物密集的场所。城市是有一定 技术、文化和建筑物密集的场所。 人口规模,并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居民聚居地。 人口规模,并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居民聚居地。 4.城市的区域定义 4.城市的区域定义 城市是区域的中心( 城市是区域的中心(从它产生的时候起就具有 区域中心的作用) 区域中心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都市圈结构与卫星城分布图
上海都市区的圈层结构
广佛大都市区空间结构
广州南拓战略
第二节 大都市区和大都市带
(二)大都市带
许多都市区连成一体,经济、社会、文化 等活动相互作用密切,是一个巨大的城市 地域复合体。
要点:一定地域范围内集聚了若干个大城 市;人口与经济活动密切联系。
英格兰 都市带 西北欧 都市带
为较均衡地布局城镇体系,采取了分类指导的 原则和增加了考察的指标。
第三节 中国市、镇概念和统计口径
二、中国的城乡划分和统计口径
两种城市地域:城市辖区与城市实体
行政区 建成区
城乡界线 不一致
统计口径问题
第三节 中国市、镇概念和统计口径
城乡统计口径(1)
城镇人口:设有建制的市和镇辖区的 1955年 总人口,含15%左右的农业人口。
第二节 大都市区和大都市带
城市产业体系的垂直结构(现代化)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高新技术产 业管理/控制、研究/开发和制造/ 装配等环节分别聚集在不同的城市 (区域),空间经济结构重组表现 为制造/装配环节的扩散和管理/控 制环节的空间集聚。
第二节 大都市区和大都市带
小结
大都市区的性质 大都市带的表现形态 大都市带的特征和形成原因 中国开展都市区和都市带理论研究与
网络资源: 中国城镇人口统计数据整合研究
第三节 中国市、镇概念和统计口径
一、中国市、镇建制标准
中国颁布的五次城镇建制标准(1)
1955年6月9日,《关于设置市镇建制的决定》 市:聚居人口≥10万的城镇 镇:县级或以上地方国家机关所在地,或常住 人口≥2000,非农业人口≥50%的居民区 1963年12月7日,《关于调整市镇建制、缩小城市 郊区的指示》 市:标准从严掌握,农业人口<20% 镇:聚居人口≥3000,非农业人口≥70%,或聚 居人口2500-3000,非农业人口≥ 85%
城市功能地域:城市功能所波及的范围。
一、城市的行政不实体地域
城乡界线的划分——
第二节 城市地域
偏小
偏大
城乡界线的划分,美国的处理方法比较完整, 它对城市实体范围的划定使用详细的规定。
Urbanized Area
城镇人口由“城市化地区”的人口 和城市化地区以外的2500人以上 “地方”的全部人口组成。 Place 按照1990年普查的最新规定,一个城 市化地区由中心地方和外围密集居住 区两部分组成,一般至少5万人。
大都市带(megalopolis):
许多都市区连成一体,经济、社会、文化等活动 相互作用密切,是一个巨大的城市地域复合体。
(一)大都市区
中心县+外围县 中心县:中心市所在的县或至少有50%以上的 人口居住在城市化地区里的县; 外围县:必须满足某些都市特点和与中心县之 间的经济联系等特别的标准
(一)大都市区
市:非农业人口≥6万、年GNP ≥2亿元的地方中心镇。 总人口<50万的县,县政府驻地所在镇非农业人≥10万,农 业人口<40%,年GNP ≥3亿元 总人口≥50万的县,县政府所在镇非农业人口≥12万,年 GNP ≥4亿元
第三节 中国市、镇概念和统计口径
中国颁布的五次城镇建制标准(3)
1993年5月17日国务院批转民政部《关于调整设 市标准的报告》。
五大湖沿 岸都市带 日本太平洋 沿岸都市带 沪宁杭 都市带
美国东北 部都市带
巨大城市带(Megalopolis)(人口大于2500万):
在城市密集区,由于郊区城市化(扩散)作用,城市 不断向四周扩展,,使城市之间的农田景观(分界) 日渐模糊,使若干城市连成一片的状况。
正在形成者:
美国西部沿海巨大城市带(San—San带):圣弗朗西斯科(伯 克利、萨克拉门托)—洛杉矶(帕萨迪纳、长滩)—圣迭戈(美 墨交界处) 巴西南部沿海巨大城市带:阿雷格里港—弗洛里亚诺波利斯—库 里蒂巴—圣保罗(桑托斯)—里约热内卢(尼泰罗伊)—坎普 斯—维多利亚(S—N) 意大利北部波河平原巨大城市带:马赛—都灵—米兰—热那亚— 佛罗伦萨—维罗纳—费拉拉—博罗尼亚—威尼斯
Central Place / Central City 至少15000人 具体条件?
Urban Fringe
第二节 城市地域
二、城市的功能地域
大都市区(Metropolitan Area):(MA、MSA)
一个大的人口核心以及与这个核心具有高度的社会 经济一体化倾向的邻接社区的组合,一般以县作为 基本单元。 中心县+外围县
第三节 中国市、镇概念和统计口径
中国颁布的五次城镇建制标准(2)
1984年11月22日,国务院批转民政部《关于调整建镇 标准的报告》
镇:乡人口<20000,乡政府驻地非农业人口≥2000, 乡人口≥20000,乡政府驻地非农业人口≥10% 1986年4月19日,国务院批转民政部《关于调整设市 标准和市领导县条件的报告》,第一次在市镇建制中 加入经济指标。推行:整县改市
பைடு நூலகம்
都市区构建目的 对中心城市,对周边城镇,竞争力,生态,空间形态
第二节 大都市区和大都市带
2、中国都市区的建立
●中国城市化进程表现出新特点 城市发展区域不平衡,城市群现象,城乡界线模糊 城市建成区扩展,城市郊区化出现 城乡联系活跃 ●就城市论城市的传统规划思想和管理不适应需要 城乡结合部管理问题 城市内部外来人口集聚区管理问题 区域基础设施的协调发展问题
中心县+外围县 中心县:中心市所在的县或至少有50%以上的 人口居住在城市化地区里的县; 外围县:必须满足某些都市特点和与中心县之 间的经济联系等特别的标准
确定大都市区地域标准的核心是以非农 业活动占绝对优势的中心县和外围县之 间劳动力联系的规模和联系的密切程度。 更多地反映了就业机会集中(需要劳动 力)和人口集中(供应劳动力)的县的 组合。
单纯以城镇特征为标准
埃及、蒙古
智利、马耳他
单纯以居民点下限人口数量划分城镇
用居民点的下限人口数量指标和密度指标想结 合 用人口规模和城镇特征两个指标 用人口规模和从业构成两个指标
伊朗、肯尼亚
瑞典、加拿大 巴拿马 荷兰
取两个以上指标
其他标准
印度
第一节 城市概念及标准
城市概念
城市是有一定人口规模,并以非农业人口 为主的居民集居地,是聚落(Settlement) 的一种特殊形态。
到宋代,镇 才摆脱军事 色彩,以贸 易镇市出现 于经济领域
近现代,引申谓 一级政区单元和 起着联系城乡经 济纽带作用的较 低级的城镇居民 点
城?镇?城市?城镇?
(1)相对于乡村而言 (2)国家批准的建制的城镇才称城市 (3)不够设市条件的建制镇才称镇
(4)市+镇=城镇 / 市镇 (5)广义的城市=城镇
第二节 城市地域
学习要点
城市地域有几种概念? 为何要构建大都市区?构建大都市区 的意义何在? 大都市带的形成条件或特征有哪些? 形成原因是什么? 我国都市区和城市带的研究和发展 状况如何?
城市行政地域:依据城镇定义标准确定城镇的地 位,进而确定城镇的行政管辖范围。 城市实体地域:有着密集人口和各种人工建筑物、 构筑物和设施组成的城市建成区,是城乡界线划 分的依据。
1963-1981年 城镇人口:设有建制的市和镇 辖区内的非农业人口。
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 城镇人口:1955年的标准,即市镇总人口
第三节 中国市、镇概念和统计口径
城乡统计口径(2)
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
城镇人口: 市人口:设区市总人口、不设区市的街道人口。 镇人口:不设区市的镇居委会人口、县辖镇居 委会人口。 设区市的总人口 + 不设区市和镇的非农业人口
枢纽功能:在本国经济中的中枢作用
在国际经济中的重要影响 带状的空间结构和密集的网络结构
沿长轴呈带状发展,产业和城市密集分布的走廊
发达的交通通信网络 大规模、高密度人口指标 人口2500万人以上,人口密度250人/km2 以第三产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
第二节 大都市区和大都市带
大都市带(区域城市化)的形成原因
规划实践的意义和进展
第二节 大都市区和大都市带
进一步阅读的文献
1、胡序威、周一星、顾朝林等,中国沿 海城镇密集地区空间集聚与扩散研究,
科学出版社,2000。
2、崔功豪,当前城市与区域规划问题的
几点思考,《城市规划》2002年第2期,
40-42。
第三节
中国市、镇概念和统计口径
中国城市地域和城市统计口径 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向?
其他地区:
波罗的海东岸城市群:赫尔辛基—维堡—圣彼得堡—科尔皮诺— 塔林—里加 莫斯科城市群:加里宁、克林、波多利斯克、谢称普霍夫、图拉、 新莫斯科斯克、梁赞、穆罗姆、弗拉基米尔 德里—新德里城市群:德里、新德里、罗塔克、金德、阿里格尔、 马图拉、金阿格拉 恒河布河三角洲城市群:达卡、巴布纳、锡拉杰甘杰、库尔纳、 巴里萨尔、加尔各答、豪拉等
纽约
巴尔的摩 费城
华盛顿 波士顿
90年代国 外学者认 为中国比 较成熟的 都市带
长江三角洲地区城镇分布
上海、南 京、杭州
按照都市区 的指标划分 ,多个都市 区连接成一 个大都市带 的雏形
长江三角洲都市连绵区,1995
(2)大都市带的特点
多核心:若干个高人口密度的大城市核心 良好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中纬地带,平原地带 门户位置:沿海、沿大江大河、重要铁路线 国际性大都市或国际港口城市
加拿大大温哥华地区
人口
就业
原有轻轨 中等容量运输系统:轻铁 公共汽车优先 高承载车辆设备 区域公路连接和货物移动 新的或升级的区域间公路连接
调整后的交通布局图
东京大都市地区城市群
第二节 大都市区和大都市带
1.小结
城市功能空间变化 “点”→“面”→都市区(城市发展的新空间单元) 都市区的地域范围戒影响范围 由中心城市和周边城镇组成,联系密切 都市区的功能 全球化分工、合作以及竞争的基本单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