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城乡划分和城市地域
城市地理复习资料
地科二班城市地理复习资料第二章城乡划分与城市地域1、名词解释都市区(Metropolitan area) :它是国外最重要的城市功能地域概念。
一个大的人口核心以及与这个核心具有高度的社会经济一体化倾向的邻接社区的组合,一般以县作为基本单元。
(P23-24)大都市带( Megalopolis ):由许多都市区首尾连成一体,它们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又存在着密切的交互作用,这样的巨大城市地域复合体叫做大都市带。
城市化地区:城市化地区就是美国为了确定城市的实体界线以便较好地区分较大城市附近的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的目的而提出来的一种城市地域概念,大体相当于我们常用的城市建成区的概念。
(P25)城市腹地:一般指与某城市地理位置接近,或与某城市具有密切经济联系而作为原材料、产品供应基地或重要销售市场的地区。
城市建成区:城市的实体地域即城市建成区都市连绵区:是以都市区为基本组成单元,以若干大城市为核心并与周边地区保持强烈交互作用和密切社会经济联系,沿一条或多条交通走廊分布的巨型城乡一体化地区。
城市群:是指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具有相当数量的不同性质、类型和等级规模的城市,依据一定的自然环境条件,以一个或两个超大或特大城市作为地区经济的核心,借助于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和综合运输网的通达性,以及高度发达的信息网络,发生与发展着城市个体之间的内在联系,共同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城市“集合体”。
这个集合体就称为城市群。
(P27)2、举例说明定义城镇的标准有哪些?1、单纯用某级行政中心所在地为标准:如省级;2、单纯以城镇特征为标准:如公共设施等;3、单纯以居民点下限人口数量为标准:如5000人;4、用居民点的下限人口数量和密度指标为标准;5、用人口规模和城镇特征两个指标为标准;6、用人口规模和从业构成两个指标作标准;7、取两个以上指标作为标准:人口规模、人口密度、职业构成;8、其它标准。
3、城市与乡村的区别有哪些?答:第一、经济水平发展的区别,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品要远远高于乡村,我国在五个统筹中就提到要统筹城乡经济发展,旨在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第二、人口素质的差异,城镇人口受教育的水平要远远高于乡村;第三、基础设施的差距,比如医院、学校等机构的设施设备上的差距;第四、生活环境的差距,这个乡村要优于城市,在许多发达国家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就是奔着乡村相对优越的生活环境去的。
城市地理学
1、城市兴起和成长的前提 、 粮食剩余, 粮食剩余,农业劳动力剩余 2、形成的根本动力:人类历史上的三次社会劳动大分工 、形成的根本动力: - 农牧分离:产生了固定居民点,即聚落 农牧分离:产生了固定居民点, 手工业与农业分离: - 手工业与农业分离:城市雏形形成 商业与手工业分离: - 商业与手工业分离:城市规模扩大 3、城市起源地 、 美索不达米亚,印度河流域,尼罗河流域,中国华北平原, 美索不达米亚,印度河流域,尼罗河流域,中国华北平原, 中美,安第斯山中部,尼日利亚西南部。 中美,安第斯山中部,尼日利亚西南部。
2、近代城市 、
1)资本主义世界的城市-工业城市 资本主义世界的城市- 工业革命与工业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旧城更新与改建 新大陆上的格状城市 2)发展中国家的城市-殖民城市 发展中国家的城市-
3、现代城市 、
1)城市问题加剧 ) 2)卫星城-分散主义的对策 )卫星城- 理论基础:霍华德的花园城市。 理论基础:霍华德的花园城市。 概念:大城市周边小城镇,与市区联系密切。 概念:大城市周边小城镇,与市区联系密切。 发展:三代卫星城:卧城、工业城镇、综合性城镇。 发展:三代卫星城:卧城、工业城镇、综合性城镇。 优点: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 优点: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
卫星城的实质:卫星城在经济技术联系、财政金融联系、 卫星城的实质:卫星城在经济技术联系、财政金融联系、就业联 系等方面与母城联系不密切,故实际功效不显著, 系等方面与母城联系不密切,故实际功效不显著,多为独立于母 城的小城镇。 城的小城镇。 发展不理想的原因:户籍制度, 发展不理想的原因:户籍制度,缺乏鼓励人们向卫星城定居 的优惠政策。 的优惠政策。 发展趋势: 发展趋势:来自母城的限制和来自子城的限制不利于卫星城 发展。 发展。 5)不同类型城市 中心地方型城市,以交通运输职能为主的城市, 中心地方型城市,以交通运输职能为主的城市,以某种专门 职能为主的城市 为主的城市。 职能为主的城市。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 第二章乡村和城镇 知识点整合
第二章乡村和城镇第一节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1、乡村的定义?乡村土地利用类型?以农业经济活动为主的地区。
农业用地、居住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2、乡村内部空间结构(发展阶段、空间结构特点、原因)(课本P25)乡村以农业用地为主。
当乡村发展到一定规模时,村落出现了一些满足居民社会需求的公共设施,以提供祭祀、聚会、娱乐、商业、医疗、教育等多种服务。
这样村落内部土地利用出现了简单的分化,以公共服务设施为中心,住宅往往由此向外环绕分布,再往外是农业用地。
3、城镇定义?(课本P25)城市土地利用类型?城镇包括城和镇,是以非农业经济活动为主的地区。
商业用地、工业用地、政府机关用地、住宅用地、休憩及绿化用地、交通用地和农业用地等4、城镇功能分区特点(课本P25)①城镇不同的功能区之间一般没有明确的界线②某一种功能区以某种土地利用方式为主,可能兼有其他类型用地。
5、城镇主要功能区及其特点、区位选择原因(课本P26)功能区分布特征原因居住区城镇中广泛分布,面积最大;商业区位于城镇中心、交通干线两侧或街角路口,主要为点状或条状分布交通、市场工业区多分布在靠近河流、铁路公路等交通比较便捷的地带,通常距离城镇中心较远;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并趋向于延主要交通干线分布。
减轻市区污染和交通拥堵;土地充足且租金低;方便原料输入和产品输出;为城市发展预留空间;交通便捷,降低运输成本6、高级居住区与普通居住区差异(课本P26)收入建筑质量位置公共设施环境发展方向中高级住宅区高收入面积大,有些有独立庭院①主导风向上风向;②河流上游;③环境优美;④交通便利;⑤城市外缘;⑥与文化区相连完善,生活方便优美背向发展低级住宅区低收入面积小,拥挤密集多在内城,多于低地、工业地相联系缺乏,生活不便较差【方法技巧】“六看法”判断城市三大功能区(1)看面积:居住区面积最大,其次是工业区,商业区面积最小。
(2)看距市中心远近:一般情况下,距离市中心由近及远依次为商业区、居住区、工业区。
第二章 城乡划分和城市地域(上课)
北京都市圈结构与卫星城分布图
上海都市区的圈层结构
广佛大都市区空间结构
广州南拓战略
第二节 大都市区和大都市带
(二)大都市带
许多都市区连成一体,经济、社会、文化 等活动相互作用密切,是一个巨大的城市 地域复合体。
要点:一定地域范围内集聚了若干个大城 市;人口与经济活动密切联系。
英格兰 都市带 西北欧 都市带
为较均衡地布局城镇体系,采取了分类指导的 原则和增加了考察的指标。
第三节 中国市、镇概念和统计口径
二、中国的城乡划分和统计口径
两种城市地域:城市辖区与城市实体
行政区 建成区
城乡界线 不一致
统计口径问题
第三节 中国市、镇概念和统计口径
城乡统计口径(1)
城镇人口:设有建制的市和镇辖区的 1955年 总人口,含15%左右的农业人口。
第二节 大都市区和大都市带
城市产业体系的垂直结构(现代化)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高新技术产 业管理/控制、研究/开发和制造/ 装配等环节分别聚集在不同的城市 (区域),空间经济结构重组表现 为制造/装配环节的扩散和管理/控 制环节的空间集聚。
第二节 大都市区和大都市带
小结
大都市区的性质 大都市带的表现形态 大都市带的特征和形成原因 中国开展都市区和都市带理论研究与
网络资源: 中国城镇人口统计数据整合研究
第三节 中国市、镇概念和统计口径
一、中国市、镇建制标准
中国颁布的五次城镇建制标准(1)
1955年6月9日,《关于设置市镇建制的决定》 市:聚居人口≥10万的城镇 镇:县级或以上地方国家机关所在地,或常住 人口≥2000,非农业人口≥50%的居民区 1963年12月7日,《关于调整市镇建制、缩小城市 郊区的指示》 市:标准从严掌握,农业人口<20% 镇:聚居人口≥3000,非农业人口≥70%,或聚 居人口2500-3000,非农业人口≥ 85%
周一星城市地理学整理资料
城市地理学读书笔记第二章城乡划分和城市地域第一节城市概念及标准。
1.城市的概念。
狭义:只有经国家批准设有市建制的地方才称为市(城市),不够设市条件的地方成为镇(城镇)。
市和镇的总称为市镇。
广义:城市代表城镇居民合称。
(本书为广义)2.城镇不同于乡村的本质特征(城镇标准)。
①镇是以从事非农业活动的人口为主的居民点,在产业结构上不同于乡村。
②城镇一般聚集较多的人口,在规模上不同于乡村。
③城镇具有许多市政设施和公共设施,在物质构成上不同于乡村。
④城镇一般是工业,商业,交通,文教的集中地,在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人口素质等方面存在差异。
第二节城市地域1.城市的三种不同概念。
行政地域概念实体地域概念功能地域概念①行政地域:法律规定的,有大于实体地域,有小于实体地域。
②实体地域:城市建成区,可区分城乡。
城市建成区或城市化地区反映了城市作为人口和各种非农业活动高度密集的地域而区别于乡村,代表城市的实体地域。
③功能地域:城乡分界模糊后而建立城市的功能地域概念来适应这种变化。
2.城市建成区,可区分城乡。
城市建成区或城市化地区反映了城市作为人口和各种非农业活动高度密集的地域而区别于乡村,代表城市的实体地域。
3.中心地:是城市化地区中一个或几个人口最多的设有建制的地方,人口至少15000人。
4.城市人口与乡村人口的划分问题①城市的行政管辖范围比实体范围大,包括一定的乡村地域。
②城市的实体范围已经超出了城市的行政管辖范围,或者城市的实体地域包括若干个城市行政地域。
5.城市功能地域的相关概念。
①.都市区:它是一个大的人口核心以及与这个核心具有高度的社会经济一体化倾向的临近社区的组合,一般以县作为基本单位。
后确认为标准都市区(MSA),MSA由中心县和外围县组成。
确定都市区地域标准的核心是以非农业活动占绝对优势的中心县和外围县之间的劳动力联系的规模和联系的密切程度(就业机会,人口集中)。
②大都市带:由许多个都市区首尾连成一体,它们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又存在着密切的交互作用,这样的巨大城市地域复合体。
城乡划分和城市地域
2500 美国、墨西哥、波多黎各、委内瑞拉、泰国、关岛
3000 英国
5000
印度、巴基斯坦、伊朗、孟加拉国、韩国、土耳其、尼泊尔、沙特阿拉伯、约 旦、黎巴嫩、加纳、马里、马达加斯加、赞比亚、索马里、苏丹、喀麦隆、奥 地利、比利时
10000 塞内加尔、马来西亚、科威特、希腊、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瑞士
1000 加拿大、委内瑞拉、格林纳达、澳大利亚、新西兰
1400 汤加
1500 巴拿马、哥伦比亚、爱尔兰
2000
肯尼亚、利比里亚、埃塞俄比亚、加蓬、扎伊尔、安哥拉、塞拉利昂、留尼旺、 阿根廷、古巴、玻利维亚、瓜德罗普、马提尼克、以色列、阿富汗、捷克和斯 洛伐克、卢森堡、法国、德国、希腊、南斯拉夫、所罗门群岛、荷兰
第二章 城乡划分和城市地域
第一节 城市概念及标准 第二节 城市地域 第三节 中国市、镇概念和统计口径
第一节 城市概念及标准
• 一、城市和城镇 • 二、定义城镇的标准
一、城市和城镇
1、城市 城市=城(防御功能)+市(交易功能) 2、城镇
镇:“有商贾贸易者谓之市,设官防者谓之镇”,宋代 之后,成为县治和农村集市之间的一级商业中心。
• 2000人以上的小镇建成区人口密度须超过每公顷75 人,至少有3个生活区住房占10%以上,镇上小部分 地区有供水排水系统,至少有2名医生和一家药店。 在此标准以下不属于城镇。
下限标 国家和地区 准(人)
100
乌干达
200
丹麦、瑞典、挪威、冰岛、格陵兰、法罗群岛
400
阿尔及利亚
500
南非、巴布亚-新几内亚、新喀里多尼亚
20000 尼日利亚、毛里求斯
50000 日本
第二节 城市地域
02城乡划分和城市地域
镇建成区 – 居住城镇建成区内持农业户口居民不计入城镇人口
• 城镇人口的这种统计标准比实际偏小
28
3、1990年的标准 1990年中国第四次人口普查为城镇人口制订新 标准。城镇人口由市人口和镇人口两部分组成。
22
(四)1986年设市标准的调整
1.非农业人口6万以上,年国民生产总值2亿以上, 已成为该地经济中心的镇,可设市。不足此标准, 有必要也可设市
2.人口50万以下县,县人民政府驻地所在镇非农业 人口10万以上,常住人口中农业人口不超过40%, 年国民生产总值3亿元以上
3.人口50万以上县,县府所在镇的非农业人口12万 以上,年国民生产总值4亿以上,可撤县设市
村庄是乡村型的居民点,从事农业活动 镇是城镇型的居民点,非农业人口集聚 城镇不同于乡村的本质特征有以下几个:
①城镇在产业构成上不同于乡村 ②城镇在规模上区别于乡村 ③城镇在景观上不同于乡村 ④城镇在物质构成上不同于乡村 ⑤城镇在职能上区别于乡村
5
(1)单纯用某级行政中心所在地为标准:
–埃及规定省的首府和地区首府为城镇 –蒙古的首都和地区中心为城镇 –用这类标准有三十几个国家
16
2、大都市带 • 许多大城市首位相连,在经济、社会、文
化等各方面相互作用 • 特点:多核心
交通走廊 密集的交互作用 规模特别庞大 国家的核心区域 世界典型大都市带(P25)
3. 都市连绵区(周一星提出) • 以都市区为基本单元,若干大城市为核心,
与周边地区社会经济联系密切,沿一条或多 条交通走廊分布的巨型城乡一体化地区 • 五个必要条件:
3
• 城市和城镇这两个概念有严格的区分:
城市地理学名词解释整理
城市地理学名词解释整理第一章绪论城市:区别于乡村的一种相对永久性的大型聚落。
是以非农业活动为主体,人口、经济、政治、文化高度集聚的社会物质系统。
”第二章城乡划分与城市地域城市行政地域:依据城镇定义标准确定城镇的地位,进而确定城镇的行政管辖范围。
城市实体地域:有着密集人口和各种人工建筑物、构筑物和设施组成的城市建成区,是城乡界线划分的依据。
城市功能地域:城市功能所波及的范围。
大都市区:一个大的人口核心以及与这个核心具有高度社会一体化倾向的邻接社区的组合,一般以县作为基本单元。
大都市带:由连成一体的许多都市区组成,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活动上存在着密切的交互作用的巨大的城市地域复合体。
都市连绵区:以都市区为基本组成单元,以若干大城市为核心并与周边地区保持强烈交互作用和密切社会经济联系,沿一条或多条交通走廊分布的巨型城乡一体化地区。
城市群:指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具有相当数量的不同性质、类型和等级规模的城市,依据一定的自然环境条件,以一个或两个超大或特大城市作为地区经济的核心,借助于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和综合运输网的通达性,以及高度发达的信息网络,发生与发展着城市个体之间的内在联系,共同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城市“集合体”。
第三章城市的形成与发展城市地理位置:城市及其外部的自然、经济、政治等客观事物在空间上相结合的特点。
第四章城市化原理城市化:城市化是指人口向城市地域集聚和乡村地域转为城市地域的过程。
这一过程使区域城市数量增多,非农活动规模扩大,城市文化扩散,城市人口和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在区域总人口中所占比重不断提高。
建成环境:由无数不同要素——道路、运河、港口码头、工厂、仓库、下水道、公共建筑、住宅等组成的复杂的、混合的商品,其中每一种要素都是在不同条件下按不同的规律进行生产的,而某些要素,如交通网络,既起生产性建成环境的功能,又起消费性建成环境的功能。
向心型城市化:城市中的商业服务设施以及政府部门、企事业公司的总部、银行、报社等脑力劳动机关,都有不断向城市中心集聚的特性,这就是向心型城市化,也称集中型城市化。
城市地理学课后思考题汇总
《城市地理学》(第二版)课后思考题最全汇总第一章绪论1、谈谈你对城市地理学研究对象的理解。
2、结合我国实际,你认为城市地理学的主要任务是什么?3、如何理解城市地理学的学科性质及其与其他相邻学科的关系?4、简述西方城市地理学发展简史。
5、如何评价中国城市地理学的发展?6、你为什么要学习城市地理学?如何才能学好城市地理学?第二章城乡划分和城市地域1、你认为应该如何定义城镇及城镇人口的标准?2、简述城市地域的概念。
3、如何理解和评价各种城市功能地域的概念?4、中国市镇建制标准和城镇人口统计发生过什么变化?了解这些变化有什么意义?5、如何评价市带县的体制?第三章城市的产生与发展1、如何理解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2、城市产生与发展的主要区域基础是什么?3、评述地理位置对城市产生与发展的影响,并以实例说明。
4、试举例分析不同类型的城市产生与发展的动力是什么?5、如何评价信息革命对世界城市体系的影响?6、以你家乡所在的城市(或者是你所了解的城市)为例,简述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动力及未来发展趋势。
第四章城市化原理1、如何完整地理解城市化的概念?2、推动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是什么?3、如何用资本三次循环来解释城市化的过程?4、如何用乡—城人口的“推—拉”假说来解释我国的城市化?5、举例说明不同类型城市化的基本特征。
6、试评价我国现行的城市化指标及测度方法。
7、举例分析城市化近域推进最主要的因素是什么?8、从西方再城市化、郊区化的经验,分析我国旧城改造与郊区化的实践。
第五章城市化的历史进程1、简述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2、当今世界城市化的主要特征是什么?3、简述1949年以前中国各历史时期城市发展的主要特征。
4、评述当代中国城市化的进程。
5、评析当代中国城市化的特征。
6、对比分析中国东、中、西三个地带城市化的差异及其主要对策。
第六章城市职能分类1、简述城市经济活动的基本与非基本理论。
2、用经济活动的基本与非基本理论来解释城市发展的机制。
城市地理学第二章城乡划分和城市地域
定义城镇的标准——单一指标
某级行政中心所在地:埃及、蒙古 城镇特征:智利、马耳他
居民点下限人口数量:伊朗、肯尼亚、 墨西哥、爱尔兰
定义城镇的标准——两个指标
居民点下限人口数量指标和密度指标: 瑞典、加拿大 人口规模和城镇特征:巴拿马 人口规模和从业构成:荷兰
取两个以上指标作为标准
MSA , PMSA, CMSA 统称 MA
人口在100万以上的包括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城 市化地区的MSA复合体,假如满足特别的标准, 要进一步定义出它们的组成部分“基本大都 市统计区”(primary metropolitan statistics area ,简称PMSA),包含有几个的大都市复 合体体则称为“结合大都市统计区” (consolidated metropolitan statistics area, 简称CMSA)
聚落系列
小村——村庄——镇——城市——大城市
乡村型居民点,从事农业活动 城镇型居民点,非农业活动为主
城镇不同于乡村的本质特征
1.产业构成:非农活动
2.人口规模:人口较多 3.景观:较大的人口密度和建筑密度
城镇不同于乡村的本质特征
4.物质构成:市政设施和公共设施
5.职能: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6.还可以从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人口素 质等许多方面寻找城乡间的差异
第二章
城乡划分和城市地域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城市概念及标准 城乡地域 中国市、镇概念和统计口径
第一节
城市概念及标准
一、城市和城镇 1.城: 最早是一种大规模永久性防御设施,主要用于防御 野兽侵袭,后来演变为防御敌方入侵。
第三节 中国市、镇概念和统计口径
2.中国颁布第二次城镇建制标准
1963年12月7日,《关于调整市镇建制、 缩小城市郊区的指示》
市:标准从严掌握,农业人口<20%。基于 几年“大跃进”期间城镇人口增加过猛,市镇建 制增加过多,城市郊区偏大的倾向,对设市标 准从严掌握。经逐个审查,撤销了一批市建制, 并且缩小了城市郊区范围。
镇:聚居人口≥3000,非农业人口≥70%, 或聚居人口2500-3000,非农业人口≥ 85%
第二章城乡划分和城市地域
• 中国颁布的五次城镇建制标准
5.中国颁布第五次城镇建制标准
1993年5月17日国务院批转民政部《关于调 整设市标准的报告》。
为较均衡地布局城镇体系,采取了分类指导 的原则和增加了考察的指标。
按人口密度确立了三个市镇设置标准,对中 西部地区适当降低了要求。
按行政建制进行的城市人口统计也采取两个 统计范围的双轨制,
第二章城乡划分和城市地域
02/
二.中国的城乡划分和统计口径
第二章城乡划分和城市地域
1.中国的城乡划分
①.中国的城乡划分的意义: 城乡划分有多方面的意义,最基本的目的是用于区分城乡人口。 城乡人口结构的状况是极为重要的国情状况,向来受到各国和世界组织的重视。
②.中国的城乡划分的标准: 我国没有恰当而稳定的城乡地域划分标准。主要原因是我国没有建立城镇的实体地域概 念,一直以市镇行政界线作为城乡划分的基础。而我国市镇行政管辖范围都远大于其景观上的 实体范围,包括了相当一部分的乡村地域和农业人口。
城市地理学课后习题整理
地理学课后习题整理目录第一章——绪论 (2)第二章——城乡划分和城市地域 (2)第三章——城市的产生与发展 (3)第四章——城市化原理 (4)第五章——城市化的历史进程 (10)第六章——城市职能分类 (16)第七章——城市规模分布 (18)第八章——城市空间分布体系 (19)第九章——区域城镇体系规划 (20)第十章——城市土地利用 (21)第十一章——城市内部地域结构 (21)第十二章——城市市场空间、社会空间和感应空间 (22)第十三章——城市问题 (22)第一章——绪论1.谈谈你对城市地理学研究对象的理解。
2.结合我国实际,你认为城市地理学的主要任务是什么?3.如何理解城市地理学的学科性质及其与其他相邻学科的关系?4.简述西方城市地理学发展简史。
5.如何评价中国城市地理学的发展?6.你为什么要学习城市地理学?如何才能学好城市地理学?第二章——城乡划分和城市地域1.你认为应该如何定义城镇及城镇人口的标准?定义城镇:产业结构(非农产业为主);城镇人口集聚规模;城镇特征如:①职能(政治、经济、文化职能)、②物质形态(电灯、广场、街道、电话、影剧院等市政设施和公共设施)③文化价值观念等;行政地域划分(某级行政中心所在地)定义城镇人口:从事非农产业;在城镇集聚并且居住在城镇半年以上使用各项城市设施的实际居住人口2.简述城市地域的概念。
①城市地域是城市或城镇作为大型的居民点和各种经济社会要素的聚集区,从不同角度认识城市地域可以得到不同的城市地域概念。
②城市地域包括行政地域、实体地域和功能地域。
行政地域:按一定的标准和程序在行政上分别设置市、镇和乡、村等建制,并确定他们的行政管理边界。
不同国家在空间尺度上标准不一。
实体地域:是城市功能的物质环境、设施等,是人口和各种非农活动高度密集的情况地域,即城市建成区。
功能地域:是城市或城镇组合的功能或部分功能实施所波及的地域范围。
主要有:都市区、大都市带、都市连绵区、城市群、都市圈、城镇密集区等。
城乡划分和城市地域
城乡划分和城市地域第⼆章城乡划分和城市地域第⼀节城市概念及标准⼀、城市和城镇(⼀)聚落(settlement)聚落是指⼈类各种形式的居住场所,是⼀个居民点。
——聚落是⼀种社会实体,是⼀个社区(community),是⼈类活动的场所。
1.是⼀种社会实体聚落是⼈类出现后,特别是作为社区核⼼的具有稳定联系的⼈群出现以后才真正出现的,是⼈类社会独有的,是⼈类各种⽣产、⽣活活动和要素相互作⽤、有机联系的整体。
2.具有集聚的特点它是⼈类在地表集聚的空间组织形式,是⼀定区域⼈类活动的中⼼。
3.占据⼀定的地理空间4.具有⼀定的聚落景观(land-scape)聚落中有各种建筑物、活动场地、休息场地、⽣产⽤地等聚落空间的组成要素,这些要素的不同组合形成各种聚落景观。
5.具有⼀定等级体系随着社会的发展,聚落也由低级⾛向⾼级,形成不同形式、不同规模、不同功能的居民点——聚落体系:⼩⾃然村(hamlet)—村庄(village)—镇(town)—城市(city)—⼤都市(metropolis)—⼤都市区(metropolitan Area)—城市群(conurbation)—城市带(城市连绵区)(megalopolis)。
聚落因其基本职能和结构特点不同,分为:①农村聚落:⾃然村——村庄——集镇(村镇、乡镇)——(⼀般建制镇—-县城)②城市聚落(城镇聚落):建制镇是城市型聚落的最低层次单元。
(⼆)对城市(镇)的⼏点认识由于城市(镇)本⾝的复杂性,对城市进⾏科学的、全⾯的认识并⾮易事,⼀般来说,对城市的认识必须基于4个基本前提:1.城市是相对于乡村⽽⾔的,城市有不同于乡村的本质特征,主要表现在:①产业构成上不同于乡村:以Ⅱ、Ⅲ产业为主②规模上不同于乡村:集聚较多的⼈⼝、经济活动等③景观上不同于乡村:⼈⼝密度、建筑密度⼤④物质构成上不同于乡村:有较多的市政设施、公共设施⑤职能上区别于乡村:⼀定地域的政治、经济、⽂化、交通中⼼2.城市的概念是不断发展的,具有阶段性的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盐连都市圈 13、南京都市圈 14、上海都市圈 15、武汉都市圈 16、南昌都市圈 17、长沙都市圈 18、珠三角都市圈 19、南宁都市圈 20、成渝都市圈
资料来源:王建. 国家发改委“十一五”前 期重点研究课题“到2030年中国空间结构问 题研究”
都市带
• 提出者:法国地理学家戈特曼 • 定义:由许多都市区首尾连成一体,他们在经济、
社会、文化等各方面又存在着密切的交互作用,这 样的巨大城市地域复合体叫做大都市带。 • 特点:多核心、交通走廊、密集的交互作用、规模 特别庞大、国家的核心区域。 • 构成:大都市圈的有机聚合整体,跨越整个大都市 圈的范围,横向分工与合作,更要国家调控。
类型 概念
城市地域结构 中心城市人口 城市数量 形状 形成阶段 形成主导力量 逻辑关系
组织管理特征
经济均衡程度
大都市区
大都市圈
都市带
一个特大城市或大城市中心与具有 紧密联系的周围郊县组成的市管县/ 市一体化区域。
地域相邻、互无隶 由数个地域相邻 属关系的若干个多 大都市圈横向连 个大都市区组成的 接、连绵不断的 跨省市城市经济区。 巨大带状城镇走
廊。
单中心
单核心或多核心 多核心
20万以上
20000 尼日利亚、毛里求斯
50000 日本
第二节 城市地域
• 一、城市行政地域 • 二、城市实体地域 • 三、城市功能地域
一、城市行政地域
二、城市实体地域
三、城市功能地域
• 都市区 • 都市圈 • 都市带 • 都市连绵区 • 城市群 • 城镇密集区
都市区
• 提出国:美国 • 省级或地 级行政界限,互动合作,协调难度大 。
南京都市圈范围:
省内: 南京、镇江、扬州的全部以及淮安的南部。 省外: 马鞍山、芜湖、滁州的全部以及巢湖的部分地区。
表1-2 到2030年中国的20大都市圈一览
1、哈尔滨都市圈 11、驻信都市圈
2、齐大都市圈 3、长春都市圈 4、沈大都市圈 5、京津都市圈 6、石邯都市圈 7、青烟都市圈 8、济维都市圈 9、郑州都市圈 10、徐州都市圈
1、城镇和乡村的区别
• 产业方面 • 规模方面 • 景观方面 • 物质构成 • 职能方面 • 生活方式 • 价值观念 • 人口素质 • ---------
2、城镇的定义标准
• 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城镇定义标准
捷克斯洛伐克的城镇规定
• 5000人以上的大镇建成区人口密度要超过每公顷 100人,至少有3个生活区住房面积占15%以上,镇 上大部分地区有供水和排水系统,至少有5名医生和 一家药店,一所9年制学校,一家超过20个床位的旅 馆,有供应本镇以外村镇的商业和分配系统,有周 围地区居民在镇上就业的机会,有一个公共汽车总 站,非农业人口占90%以上;
1000 加拿大、委内瑞拉、格林纳达、澳大利亚、新西兰
1400 汤加
1500 巴拿马、哥伦比亚、爱尔兰
2000
肯尼亚、利比里亚、埃塞俄比亚、加蓬、扎伊尔、安哥拉、塞拉利昂、留尼旺、 阿根廷、古巴、玻利维亚、瓜德罗普、马提尼克、以色列、阿富汗、捷克和斯 洛伐克、卢森堡、法国、德国、希腊、南斯拉夫、所罗门群岛、荷兰
这个核心具有高度的社会经济一体化倾向 的邻接社区的组合。 • 构成:中心市区+外围邻接县市,一般不跨 越行政界限,便于组织管理。
• 在中国凡城市实体地域内非农业人口在20万以上的地级市可视为中心 市,有资格设立都市区。
都市圈
• 提出国:日本 • 定义:都市圈是指以一个或多个具有强大
经济吸引和辐射功能的大城市或特大城市 为核心,以及与该核心具有密切的经济、 社会、交通联系,具有一体化倾向的若干 相邻城市所覆盖的区域围合而成的圈层式 的城乡复合体。
100万以上
——
1个
3个以上
多个
依核心城市的形状而定
圈层状
带状
中高级阶段
高级阶段
成熟阶段
集聚与扩散并举,以集聚为主
集聚与扩散并举, 以扩散为主 近域横向扩散明显
大都市圈的组成单元
两个或以上大都市 大都市圈的有机 区的聚合体;大都 聚合整体 市带的组成单元
不跨省行政界限,便于协调管理
跨省级或地级行政 界限,互动合作, 协调难度大
跨越整个大都市 圈的范围,横向 分工与合作,更 要国家调控
强调城市功能地域的连续性,发展 水平层次性不强
强调经济社会的联 系紧密,但是经济 发展水平存在层次 性
强调经济社会的 联系紧密,经济 发展水平层次性 不强
城市群(城镇群)
• 提出者:姚士谋(中国)
• 定义:城市群是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具有相当数量 的不同性质、类型和等级规模的城市,依托一个或 两个特大城市或大城市作为地区经济的核心,借助 于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和运输网络的通达性以及高度 发达的信息网络,发生与发展着城市个体之间的内 在联系,共同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城市‘聚合体’。
3、城市的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只有经国家设有市建制的地方才称为市,不够设 市条件的建制镇称为镇
广义:包括国家按行政建制设立的直辖市、市、镇
《易经》:“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史记》:“古未有市,若朝聚井汲,便将货物于井边货卖,曰市井 ”
二、定义城镇的标准
• 1、城镇和乡村的区别 • 2、城镇的定义标准
第二章 城乡划分和城市地域
第一节 城市概念及标准 第二节 城市地域 第三节 中国市、镇概念和统计口径
第一节 城市概念及标准
• 一、城市和城镇 • 二、定义城镇的标准
一、城市和城镇
1、城市 城市=城(防御功能)+市(交易功能) 2、城镇
镇:“有商贾贸易者谓之市,设官防者谓之镇”,宋代 之后,成为县治和农村集市之间的一级商业中心。
• 2000人以上的小镇建成区人口密度须超过每公顷75 人,至少有3个生活区住房占10%以上,镇上小部分 地区有供水排水系统,至少有2名医生和一家药店。 在此标准以下不属于城镇。
下限标 国家和地区 准(人)
100
乌干达
200
丹麦、瑞典、挪威、冰岛、格陵兰、法罗群岛
400
阿尔及利亚
500
南非、巴布亚-新几内亚、新喀里多尼亚
2500 美国、墨西哥、波多黎各、委内瑞拉、泰国、关岛
3000 英国
5000
印度、巴基斯坦、伊朗、孟加拉国、韩国、土耳其、尼泊尔、沙特阿拉伯、约 旦、黎巴嫩、加纳、马里、马达加斯加、赞比亚、索马里、苏丹、喀麦隆、奥 地利、比利时
10000 塞内加尔、马来西亚、科威特、希腊、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瑞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