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性高血压患者动态动脉硬化指数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隐性高血压患者动态动脉硬化指数分析[摘要]动脉硬化是高血压病患者并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基本病理改变之一,动脉硬化与年龄、高血压,尤其是收缩压密切相关,长期血压升高可以引起动脉血管壁增厚、硬化,顺应性降低,僵硬度增加,是高血压病的基本病理改变,最终可导致严重的心、脑、肾并发症,是脑卒中、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
本文先从隐性高血压和动态动脉硬化指数的定义出发,旨在分析隐性高血压(mh)患者与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的关系。
[关键词]隐性高血压;动脉硬化
一、隐性高血压
隐性高血压又称无症状高血压和适应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一般为缓慢上升趋势,由于它本身已经适应了这种缓慢升高的血压,所以即使自己血压已经很高也不会又何症状。
因此患者也就不会认为自己有病,也就不会去进行降压治疗,而最为常见的严重后果就是突发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急性心衰和急性心梗,并可发生急性或慢性性肾功能衰竭。
因此,这是一种很凶险的心脑血管疾病。
血压会随着身体部位、运动、季节、时间、醒觉状态的改变而改变,也会随着每次心脏搏动的改变而改变。
临床实验已经表明了预测高血压发病率和病死率的可靠指标为袖带血压检测。
最近一些年来,动态血压监测的临床应用已经更进一步把人们对血压波动规律的
认识深化了。
许多诊室血压升高的患者在应用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后可能就被证实为正常血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白大衣高血压;
反之,应用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也会发现很多血压升高,但在诊室血压正常的患者,就是隐性高血压。
二、动态动脉硬化指数
动脉硬化是心血管疾病发生与死亡的重要独立预测因素,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它通常发生在青少年时期,时期加重、发病在中老年时期。
一般男性比较多,近些年来,该病在我国不断增多,成了老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动脉粥样硬化的表现主要决定于血管病变及受累器官的缺血程度,对于早期的动脉硬化病患者,大多数患者几乎都没有任何临床症状,都处在隐慝状态下潜伏发展。
对于中期的动脉硬化病患者,大多数患者都或多或少有心悸、心慌、胸痛、胸闷、头痛、头晕、四肢凉麻、四肢酸懒、跛行、视力降低、记忆力下降、失眠、多梦等临床症状,不同的患者会有不同的症状。
检测动脉硬化程度有助于从尚未罹患动脉硬化的“正常人群”中尽早筛选出高危人群,这对于预防动脉硬化至关重要。
由于动脉功能检测的技术含量较高,通常它的检测设备都比较昂贵,操作人员必须受过专业训练,因此限制了该检测技术在临床实践中的大规模推广应用,所以发展更为简单有效的检测方法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直至2006年推出了来源于24小时监测的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动态动脉硬化指数是一个反映动脉硬度的新指数,它来源于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通常定义为l减去24小时动态监测期间舒张压与收缩压的斜率。
它的测量需要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值。
这种无需专门检测设备的新指数一经推出,立即受到了学术界的重
视,成为动脉功能检测研究领域的新焦点。
动态动脉硬化指数它并不是对某特定血管段僵硬度的直接测量,而是整体动脉弹性功能的反映。
因此,除了导致动脉硬化的高血压因素,其它如心输出量、心率、外周阻力及压力反射波在内的血流动力学因素也会对动态动脉硬化指数产生影响。
三、隐性高血压患者与动态动脉硬化指数的关系研究
(一)、资料
正常的体检者100例
(二)、方法
选取100例需呀正常的体检者,结果都实行24小时动态血压(abp)检查,根据白天血压检测结果是否合并有高血压,把它分为高血压组和对照组,其中40例高血压组,60例对照组,根据动态血压监测结果来计算它的动态动脉硬化指数。
(三)、结果
高血压组的24小时平均收缩、舒张压(24hsbp、24hdbp)均高于对照组(p<0.05),日间平均收缩压、舒张压(dsbp、ddbp)升高更明显(p<0.01);高血压组的动态动脉硬化指数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p均<0.01。
(四)、结论
高血压患者的动态动脉硬化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高血压患者的动脉弹性功能降低。
结语:
高血压和动脉硬化是一个互为因果的疾病,高血压可以促进动脉硬化,而动脉硬化又可以加重高血压,两者常互相移行,辨治关系密切。
可以说它们是“孪生兄弟“。
在我国高血压普遍存在着高患病率、高死亡率、高残疾率的“三高”和知低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的“三低”特点。
世界上高血压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中我国就占一个。
为了改善这种现状,高血压病人首先应该进行一些必要的检查,包括血液、尿液、心电图以及其它血管方面的检查,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医护人员正确的评估高血压患者的现状,以便及时推导出治疗方案,为对病人的预后工作做准备。
参考文献:
[1]孙刚,张昕,丁燕程.血压正常高值人大动脉顺应性的变化[j].高血压杂志2005,5.
[2]刘丽芳,谢晋湘,晋库根等.隐性高血压病人中心动脉压及增强指数[j].高血压杂志,2005,12.
[3]刘丽芳,谢晋湘,刘力生.大规模人群中原发性高血压发病机制中盐敏感性和交感神经调节的遗传作用(研究方案及预试验)[j].高血压杂志,2006,3.
[4]倪永斌,张维忠,王宏宇,吴美枝.3156例原发性高血压脂肪分布与大动脉缓冲功能关系研究[j].中国循环杂志,2006,2.
[5]王宏宇,张维忠,龚兰生,胡大一.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与大动脉缓冲功能关系的研究[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