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的动脉硬化指数的应用及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态的动脉硬化指数的应用及意义
2006年初,我们提出了一种利用常规的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数据反映动脉硬化程度的新指数,称之为动态的动脉硬化指数(Ambulatory
Arterial Stiffness Index,AASI)。
实际上,早在1914年,英国学者MacWilliam等已经阐述了收缩压与舒张压的变化与血管弹性之间的关系。如果动脉血管健康而有弹性,当收缩压升高时,舒张压也相应增加。当动脉血管的弹性降低时,随着收缩压的升高,舒张压增高不明显,有时甚至会降低。这说明收缩压和舒张压变化的关系可以反映动脉血管的弹性功能。人类24小时血压的昼夜变化,正好提供了在不同生理情况下的一系列收缩压与舒张压的数值。利用这些血压变异,可以计算出舒张压和收缩压变化之间的关系。因此,我们假设24小时动态的舒张压与收缩压之间的回归斜率可以反映动脉硬化程度。AASI定义为1减去该回归斜率。动脉硬化程度越严重,AASI越趋向于1。
我们首先将AASI与现有的动脉硬化指数进行了比较。采用脉搏波分析仪检测颈-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PWV)、中心和外周脉搏压、中心(CAIx)和外周(PAIx)反射波增压指数等反映动脉硬化的指标,同时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检测。在166例志愿者中,AASI与PWV显著相关(相关系数r=0.51,P
<0.0001)。在348例自然人群样本中,AASI与 CAIx(r=0.48)、PAIx(r=0.50)及中心脉压(r=0.50)等密切关联(P<0.0001)。调整可以影响动脉反射波的身高和心率等变量前后,AASI比24小时脉压与CAIx及PAIx相关程度更为密切(P<0.0001)。在年龄小于40岁的年轻人中,24小时脉搏压与收缩期增压指数间没有关联,而AASI则与CAIx和PAIx等均显著相关(P < 0.05)。提示AASI可能是反映动脉硬化程度的早期指标。
AASI随着年龄及平均动脉压的升高而上升,随着身高的增加而下降,而与24小时平均心率无关。女性平均AASI高于男性。在血压正常的受检者中,AASI的95百分位数为0.55。AASI的正常参考值范围是:年轻人(20岁)<0.50,老年人(80岁)<0.70。这一参考值还有待在前瞻性研究中进一步证实。
AASI作为动脉硬化指数,与靶器官损伤密切相关,并可预测心脑血管危险。在188 例未治疗的意大利高血压病人中,AASI每增加一个标准差(0.17单位),患微量白蛋白尿、颈动脉斑块或内中膜增厚、左心室肥厚的危险增加2倍。 AASI与24小时尿蛋白排泄量呈正相关,与肌酐清除率呈负相关。在都柏林心血管研究中,11291例高血压患者平均随访5.3年后,AASI可独立于传统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预测心血管死亡,尤其对中风有较强的预测能力。在丹麦的一个40岁以上的自然人群中(n=1829),平均随访9.4年,AASI 每增加一个标准差(0.14单位),发生中风的相对危险比为1.62(95%CI 1.14-2.28,P=0.007)。在日本的OHASAMA人群研究中,随着递增的AASI的四分位数,发生心血管死亡和致死性中风的危险呈“U”字型,进一步证实了AASI可在亚洲人群中预测心血管死亡和致死性中风。
总之,AASI是一个反映动脉硬化程度的新指数,测量方便,无需专门的设备和人员培训。AASI与靶器官损伤有关,可预测心血管危险,对中风有较强的预测能力。但AASI是血管功能的一个间接测量指标,受其它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如动脉反射波、外周阻力等。AASI究竟反映了动脉的那些特性,仍需深入探讨。对中风高发的我国人群,其危险预测价值如何,更值得进一步研究。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作者:王继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