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选修三复习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选修3知识点全部归纳

高中化学选修3知识点全部归纳

高中化学选修3知识点全部归纳高中化学选修3知识点全部归纳(物质的结构与性质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一、认识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了解电子云、电子层(能层)、原子轨道(能级)的含义.1.电子云:用小黑点的疏密来描述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出现的机会大小所得的图形叫电子云图.离核越近,电子出现的机会大,电子云密度越大;离核越远,电子出现的机会小,电子云密度越小.电子层(能层):根据电子的能量差异和主要运动区域的不同,核外电子分别处于不同的电子层.原子由里向外对应的电子层符号分别为K、L、M、N、O、P、Q.原子轨道(能级即亚层):处于同一电子层的原子核外电子,也可以在不同类型的原子轨道上运动,分别用s、p、d、f 表示不同形状的轨道,s轨道呈球形、p轨道呈纺锤形,d轨道和f轨道较复杂.各轨道的伸展方向个数依次为1、3、5、7.2.(构造原理)了解多电子原子中核外电子分层排布遵循的原理,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1~36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1).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特征可以用电子层、原子轨道(亚层)和自旋方向来进行描述.在含有多个核外电子的原子中,不存在运动状态完全相同的两个电子.(2).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理.①.能量最低原理:电子先占据能量低的轨道,再依次进入能量高的轨道.②.泡利不相容原理:每个轨道最多包容两个自旋状况分歧的电子.③.XXX规则:在能量相同的轨道上排布时,电子尽可能分占不同的轨道,且自旋状态相同.洪特规则的特例:在等价轨道的全充满(p6、d10、f14)、半充满(p3、d5、f7)、全空时(p0、d0、f0)的状态,具有较低的能量和较大的稳定性.如24Cr [Ar]3d54s1、29Cu [Ar]3d104s1.(3).掌握能级交错图和1-36号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式.①根据构造原理,基态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遵守图⑴箭头所示的顺序。

②根据构造原理,能够将各能级按能量的差别分成能级组如图⑵所示,由下而上表示七个能级组,其能量依次升高;在统一能级组内,从左到右能量依次升高。

高中化学选修3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选修3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选修3知识点总结高中化学选修3知识点总结高中化学选修3知识一、化学平衡弱电解质的电离、盐类的水解、难溶电解质的溶解等问题都涉及化学平衡的理念,基于此,研究这类问题,我们要从平衡的角度出发,运用化学平衡的观念分析问题。

化学平衡的研究对象是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而弱电解质的电离、盐类的水解、难溶电解质的溶解等都是可逆反应,在水溶液中的行为都表现为一种动态的平衡,这些平衡可看作化学平衡中的一种特例(水溶液中的化学平衡),因此它们有化学平衡的共性,也有其鲜明的个性。

1.弱电解质的电离(以CH3COOH的电离为例)(1)弱电解质的电离:CH3COOHCH3COO—+H+。

(2)电离平衡常数:用K表示,CH3COOH的电离平衡常数可表示为K(CH3COOH)=[c(H+)·c(CH3COO—)]/c(CH3COOH)。

注意:电离平衡常数只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不随参与电离平衡的分子和各离子的浓度变化而变化。

K电离表达式中的各浓度指平衡时的浓度。

通常都用在25℃的电离常数来讨论室温下各种弱电解质溶液的平衡状态。

多元弱酸是分步电离的,它的每一步电离都有相应的.电离常数,通常用K1、K2、K3等表示,其大小关系为K1>K2>K3,一般都要相差104~105倍。

(3)弱电解质电离的特点:①共性特点:动(动态平衡)、定(各微粒的含量保持不变)、等(电离的速率等于离子结合成分子的速率)、变(条件改变,平衡发生移动)。

②个性特点:电离过程吸热;电离程度较小。

(4)外界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①浓度:增大弱电解质的浓度,电离平衡向右移动,溶质分子的电离程度减小;增大离子的浓度,电离平衡向左移动,溶质分子的电离程度减小。

②温度:升高温度,电离平衡向右移动,溶质分子的电离程度增大;降低温度,电离平衡向左移动,溶质分子的电离程度减小。

注意:区分电离平衡移动与电离程度变化的关系,电离平衡移动的方向利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来分析,而电离程度是一个相对值,即使电离平衡向右移动,电离程度也不一定增大。

化学选修三知识点总结

化学选修三知识点总结

化学选修三知识点总结化学选修三主要涉及到有机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有机化合物的合成方法,下面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1. 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有机化学研究有机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

有机物是由碳和氢构成的化合物,可分为烃、醇、酮、醚、酯、醚、醛、胺、酸等。

2. 共价键与配位键:有机物中的碳原子一般通过共价键与其他原子连接,共用电子对形成共价键。

配位键是由金属离子与配位子之间的电子共享形成的。

3. 有机物的软硬酸碱性:有机物中的碳原子带有正电荷,可被视为软酸;氧、硫等元素带有负电荷,可被视为软碱。

氮、磷等带有正电荷的原子可被视为硬酸,氧、氯等带有负电荷的原子可被视为硬碱。

4. 有机反应机理:有机反应机理是指有机化合物参与反应过程中的化学键的形成、断裂和移动等变化过程。

常见的有机反应机理有加合反应、消除反应、取代反应、重排反应等。

5. 醇和酚的合成和性质:醇是含有羟基(-OH)的有机化合物,通过醇的脱水反应可以合成酚。

醇和酚具有一定的酸碱性,可以发生酸碱反应和取代反应。

酚还具有酚醛试剂试验的特异性。

6. 醛和酮的合成和性质:醛和酮是由羰基(C=O)连接的有机化合物,通过酸催化的氧化反应可以合成醛。

醛和酮具有亲电性,可以发生加合反应、加氢反应、亲电取代反应等。

7. 脂肪酸和脂肪族酯的合成和性质:脂肪酸是通过醇和酸的酯化反应合成的,是长链碳酸的一种。

脂肪族酯是由醇和脂肪酸酯化合成的,常用作食品添加剂和工业原料。

8. 胺的合成和性质:胺是由氨基(-NH2)取代或连接到有机骨架上的化合物。

胺可以通过氨的取代反应或胺的加成反应合成,具有碱性和亲电性。

9. 芳香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合成和性质:芳香化合物是由苯环及其衍生物组成的。

芳香化合物具有独特的稳定性和反应性,可以通过芳香取代反应和芳香合成反应进行合成。

10. 有机化合物的质谱分析:质谱分析是一种通过对化合物分子进行碎裂和质荷比分析,确定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和相对分子质量的方法。

高中化学《选修三物质结构与性质》知识归纳

高中化学《选修三物质结构与性质》知识归纳

高中化学《选修三物质结构与性质》知识归纳选修三《物质结构与性质》是高中化学课程中的一本重要教材。

本书主要介绍了物质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以及有机化合物、配位化学、无机材料等内容。

下面是关于该教材的知识归纳。

第一章物质的结构和性质1.物质的微观结构:原子、离子和分子是物质的微观结构。

2.物质的宏观性质:密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等是物质的宏观性质。

3.物质的宏观性质与微观结构的关系:物质的性质与其微观结构相关,如金属的导电性、晶体的硬度等。

第二章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1.有机化合物的元素组成:有机化合物主要由碳、氢和少量氧、氮、硫等元素组成。

2.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有机化合物由分子构成,分子由原子通过共价键连接。

3.有机化合物的性质:有机化合物具有燃烧性、酸碱性、氧化还原性、流动性、挥发性等特性。

4.有机物的分类:根据分子中所含的官能团,有机物可分为醇、酮、醛、酸、酯、醚、芳香化合物等不同类型。

第三章有机反应与有机合成1.有机反应的定义:有机反应是指有机化合物在适当条件下发生变化,形成具有新性质的有机化合物。

2.脱水反应:脱水反应是指有机化合物中的水分子与有机分子发生反应,生成新的有机化合物。

3.氢化反应:氢化反应是指有机化合物中的氢气与有机分子发生反应,生成新的有机化合物。

4.酸碱催化:酸碱催化是指在酸碱存在的条件下,有机化合物的反应速率增加。

第四章金属配合物1.配位化合物的概念:配位化合物是指由一个或多个给体与一个或多个受体之间通过配位键结合形成的化合物。

2.配位键:配位键是指由配体中的一个或多个电子对与金属离子形成的共价键。

3.配位数:配位数是指一个金属离子周围配位体的数目。

4.配位化合物的性质:配位化合物具有明显的颜色、溶解度、稳定性等特性。

第五章无机材料1.无机材料的分类:无机材料可分为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和无机非金属材料。

2.无机材料的性质:金属材料具有导电性、延展性、塑性等特性;非金属材料主要用于绝缘材料、陶瓷材料等;无机非金属材料具有耐高温、耐腐蚀等特性。

选修三化学知识点

选修三化学知识点

选修三化学知识点选修三化学知识点笔记1.碱性物质:①碱性:NaOH、NH3·H2O、NaHCO3、Na2CO3、NaAlO2、Na2SiO3等②碱性+氧化性:Na2O2、NaClO、NaNO2、Fe(OH)3等③碱性+还原性:Na2SO3、Na2S、Fe(OH)2等2.酸性物质:①酸性:HCl(稀)、H2SO4(稀)、H2CO3、NaHSO4、AlCl3、NH4Cl等②酸性+氧化性:HNO3、H2SO4(浓)、HClO、FeCl3、CuSO4等③酸性+还原性:H2S、H2SO3、HI、FeSO4等3.中性物质:①中性:Na2SO4、CaCl2、Ba(NO3)2等②中性+还原性:NaI、KBr等如果反应物都是碱性物质,它们若不发生复分解反应,仅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我们只需要依据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就可以完成方程式的书写。

例如:Na2O2+Na2S+2H2O=4NaOH+S↓同理,如果反应物都是酸性物质,若不发生复分解反应,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只需要依据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就可以完成方程式的书写。

例如:2FeCl3+2HI=2FeCl2+2HCl+I2当然,如果是酸、碱性物质与中性物质反应时,可能有以下两种情况:(1)发生生成沉淀的复分解反应;例如:CaCl2+Na2CO3=2NaCl+BaCO3↓H2SO4+Ba(NO3)2=BaSO4↓+2HNO3(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例如:2NaI+Na2O2+2H2O=4NaOH+I22NaI+2FeCl3=2FeCl2+2NaCl+I2在高中涉及的反应中,难度较大的是以下两类反应:①既有酸性又有氧化性的物质与既有碱性又有还原性的物质之间的反应;②既有酸性又有还原性的物质与既有碱性又有氧化性的物质之间的反应。

这两类反应我们既要考虑复分解反应又要考虑氧化还原反应。

书写时应该考虑氧化还原反应优先原则,再考虑复分解反应。

例如:⑴2FeCl3+Na2S=2FeCl2+2NaCl+S↓⑵H2S+NaClO=NaCl+S↓+H2O⑶10HNO3+3Fe(OH)2=3Fe(NO3)3+NO↑+8H2O⑷6HI+2Fe(OH)3=2FeI2+I2+6H2O高三选修三化学知识点总结1.仪器的洗涤玻璃仪器洗净的标准是:内壁上附着的水膜均匀,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化学高三选修三知识点

化学高三选修三知识点

化学高三选修三知识点化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和深远的研究意义。

在高三化学选修三中,有三个重要的知识点需要重点掌握,分别是化学动力学、化学平衡和电化学。

下面将逐一进行介绍。

一、化学动力学化学动力学研究的是化学反应的速率及其影响因素。

要描绘化学反应速率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可以利用反应速率与浓度之间的关系。

反应速率可以通过反应物浓度的变化速率来表示,反应速率的表达式为:速率= ΔC/Δt其中,ΔC表示反应物浓度的变化量,Δt表示反应时间的变化量。

化学动力学中的重要概念还包括反应速率常数、反应级数和速率方程。

反应速率常数表示单位时间内单位物质的消耗量,反应级数表示反应物在反应速率表达式中的指数,速率方程是根据实验数据确定的关于反应物浓度与反应速率之间的数学关系。

二、化学平衡化学平衡指的是化学反应双向进行,并且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反应物浓度和反应速率不再发生明显变化的状态。

化学平衡的条件包括封闭系统、恒温和无外界影响等。

在化学平衡中,有一个重要的概念叫做平衡常数。

平衡常数是在平衡条件下,反应物浓度与反应物物质量之间的比值。

平衡常数可以根据反应物浓度的表达式推导出来,对于不同的反应物组成,平衡常数也会有所不同。

化学平衡有三种常见的情况,分别是气体的平衡、溶液的平衡和溶解度的平衡。

气体的平衡根据气体分子之间的反应,溶液的平衡根据溶质和溶剂之间的反应,溶解度的平衡指的是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过程。

三、电化学电化学研究的是化学反应与电能转化之间的关系。

电化学包括两个重要的方向,分别是电解和电池。

电解是指通过外加电流将化学反应进行到非自发性的过程,电池则是指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在电解中,有两个重要的定律需要了解,分别是法拉第电解定律和双极电解定律。

法拉第电解定律描述了电解过程中电流与物质质量的关系,双极电解定律描述了在电解池中物质电解的位置和方式。

在电池中,主要包括原电池和电解池。

原电池是一种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而电解池则是一种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

高考化学选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考化学选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考化学选修三知识点总结高考化学选修三是高考化学科目的一部分,主要包括了有机化学、化学工业和活性元素等内容。

这部分的知识点相对较多,需要学生熟练掌握基本概念和反应机理。

以下是对高考化学选修三知识点的详细介绍。

1. 有机化学有机化学是研究碳及其化合物的科学,是高考化学选修三中最重要的知识点之一。

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有机物的命名: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是有机化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命名可以了解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方法有很多,常见的有IUPAC命名法和通用命名法。

(2) 有机反应:有机反应是有机化学的核心内容,主要研究有机物之间的化学反应。

有机反应可以分为加成反应、消除反应和取代反应等不同类型。

(3) 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有机物的结构决定了它们的性质,比如溶解性、稳定性和酸碱性等。

了解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对于理解有机反应过程和预测产物具有重要意义。

2. 化学工业化学工业是指利用化学原理和方法进行生产的一门学科,它与高考化学选修三中的有机化学有很多的联系。

下面是化学工业的一些知识点:(1) 合成氨工业:合成氨是化学工业中非常重要的基础化学品,广泛应用于制造肥料、塑料、染料等。

合成氨的工业生产主要是通过哈伯-博世过程实现的。

(2) 烯烃工业:烯烃是一类含有双键的有机化合物,具有广泛的用途。

烯烃工业主要是通过石油裂解或煤炭加氢等方法进行生产,用于制造聚乙烯、合成橡胶等产品。

(3) 聚合物材料:聚合物是由大量相同或不同的单体分子经共价键连接而成的大分子化合物,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化学工业中广泛使用的聚合物材料包括聚乙烯、聚丙烯和聚氯乙烯等。

3. 活性元素活性元素是指具有较高反应性的元素,主要包括氧、氢、氮、氯等。

活性元素在高考化学选修三中也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1) 氧的化合物与性质:氧是化学中非常重要的元素,它与其他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有很多,如氧化物、过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等。

了解氧化物的性质对于理解燃烧、酸碱反应等有重要意义。

化学选修三有机知识点总结

化学选修三有机知识点总结

化学选修三有机知识点总结1. 烷基、烯基、炔基及环烷烃的命名方法和构象:烷基和环烷烃命名法:按照碳原子数、分支数、双键数、环数、连结数、立体构型等命名规则进行命名。

烯烃和炔烃命名法:在碳原子编号的基础上标明双键位置或三键位置。

对于烯烃和炔烃的立体异构体,则需要用E/Z表示立体异构体的相对构型。

2. 芳香族化合物的结构和特性:芳香族化合物分为反芳香族化合物和正芳香族化合物。

反芳香族化合物由4n个π电子组成,呈现出独特的反芳香特性,如环状电子云结构的稳定度低、化学惰性高、难以发生化学反应等。

而正芳香族化合物由(4n+2)个π电子组成,呈现出稳定的芳香特性。

3. 单质、衍生物、合成及应用方面的烃类、醇类、酚类、醛类、酮类、羧酸类、酯类等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合成方法和应用方面的基本知识。

对于烃类,可以通过烷基化、卤代反应、卤代裂解、加成反应等方法进行合成。

醇类在进行烷基化、烯基化、脱水反应、氧化反应、酯化反应等化学反应时具有独特的化学性质和反应规律。

酚类可通过烃基化、酰化、芳香族的取代反应、芳香族亲电取代反应、氧化等反应合成。

醛类在进行氧化反应、缩合反应和加成反应等反应时呈现出独特的反应特性。

酮类的还原反应、芳香族取代反应、酸催化等反应可以直接合成酮类。

羧酸类的合成方式包括卤代反应、羰基合成、酯化反应、重排反应、氧化反应等化学反应。

酯类的合成反应包括酸催化的酯化反应或碱催化的缩合反应等。

4. 考查学生对有机化合物的判断、鉴别、分离、提纯及测定物质含量等的基本实验技能。

有机化合物的鉴别方法包括性质比对、芳香族物质嗅觉识别、滴定法、沉淀法、质谱分析、红外光谱分析、核磁共振光谱分析等。

有机化合物的分离和提纯方法包括溶剂萃取法、蒸馏法、结晶法等。

而测定有机化合物含量的方法包括比色法、气相色谱法、多小时萃取法、显微镜法等。

高三化学选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三化学选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三化学选修三知识点总结随着高考的临近,高三学生们都在积极备考各科目,其中化学作为一门重要的科目之一,对于选修三的内容,同学们需要充分了解和掌握。

本文将对高三化学选修三的主要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旨在帮助大家更好地复习和理解这一部分的内容。

一、配位化学在高三化学选修三中,配位化学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配位化学是研究物质中复杂化合物形成和存在的科学。

其中包括配体和中心离子之间的配位键形成以及配位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等方面。

在学习配位化学时,我们需要了解几个核心概念:1. 配位键:指的是配体和中心离子通过配位作用所形成的化学键。

2. 配体:参与配位作用的化合物或离子,可以通过提供一个或多个电子对与中心离子形成配位键。

3. 中心离子:指的是配位化合物中被配体所包围的离子。

在配位化学中,我们需要掌握配合物的命名、配位数的判定、配合物的光谱分析等内容。

同时,了解配位离子的水合和配合物的形成常数以及对于配体排列的影响等知识也很重要。

二、化学动力学化学动力学是高三化学选修三的另一个重要知识点。

化学动力学是研究化学反应速率和反应机理的科学。

在学习化学动力学时,我们需要了解以下几个关键概念:1. 反应速率:指的是反应物消失或生成物产生的变化率。

2. 反应级数:指的是反应速率与各参与反应物浓度的关系。

3. 反应机理:指的是描述反应过程中各个步骤和中间体形成的细节。

此外,化学动力学还涉及到反应速率常数、速率方程的推导和应用、表观活化能等知识点。

对于掌握化学动力学的内容,理解反应速率与温度、浓度和催化剂等因素之间的关系也非常重要。

三、化学平衡化学平衡是化学反应进行的一种特殊状态。

在高三化学选修三中,我们需要了解平衡常数、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关系、平衡常数的应用等内容。

同时也需要了解平衡常数与反应自由能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利用平衡常数进行反应方向的判断。

在学习化学平衡时,我们还需要了解平衡的移动、平衡浓度的计算和平衡条件等知识。

高中化学选修3重要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选修3重要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选修3重要知识点总结关于高中化学选修3重要知识点总结高中的化学课本包括必修和选修,选修课本的知识通常是一些重点难点知识的拓展,我们现在学习化学的时候,选修三的内容是不能轻视的。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化学必备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用!高中化学选修3重要知识点总结1(一)原子结构1、能层和能级(1)能层和能级的划分①在同一个原子中,离核越近能层能量越低。

②同一个能层的电子,能量也可能不同,还可以把它们分成能级s、p、d、f,能量由低到高依次为s、p、d、f。

③任一能层,能级数等于能层序数。

④s、p、d、f……可容纳的电子数依次是1、3、5、7……的两倍。

⑤能层不同能级相同,所容纳的最多电子数相同。

(2)能层、能级、原子轨道之间的关系每能层所容纳的最多电子数是:2n2(n:能层的序数)。

2、构造原理(1)构造原理是电子排入轨道的顺序,构造原理揭示了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

(2)构造原理是书写基态原子电子排布式的依据,也是绘制基态原子轨道表示式的主要依据之一。

(3)不同能层的能级有交错现象,如E(3d)>E(4s)、E(4d)>E(5s)、E(5d)>E(6s)、E(6d)>E(7s)、E(4f)>E(5p)、E(4f)>E(6s)等。

原子轨道的能量关系是:ns<(n-2)f < (n-1)d(4)能级组序数对应着元素周期表的周期序数,能级组原子轨道所容纳电子数目对应着每个周期的元素数目。

根据构造原理,在多电子原子的电子排布中:各能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2n2 ;最外层不超过8个电子;次外层不超过18个电子;倒数第三层不超过32个电子。

(5)基态和激发态①基态:最低能量状态。

处于最低能量状态的原子称为基态原子。

②激发态:较高能量状态(相对基态而言)。

基态原子的电子吸收能量后,电子跃迁至较高能级时的状态。

处于激发态的原子称为激发态原子。

③原子光谱:不同元素的原子发生电子跃迁时会吸收(基态→激发态)和放出(激发态→较低激发态或基态)不同的能量(主要是光能),产生不同的光谱——原子光谱(吸收光谱和发射光谱)。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 第二章 分子结构与性质总复习(课件1)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 第二章 分子结构与性质总复习(课件1)

V形
H2O、H2S
分子立体构型 的推断
① 确定价层电子对数 ② 判断VSEPR模型 ③ 再次判断孤电子对数确立分子的立体构型
杂化类型 的推断
① 确定价层电子对数 ② 判断杂化轨道数 ③ 判断杂化类型
讨论3:A、B、C、D、E五种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B与C能层数相同,D与E能层数相同,C与D价电子结构相同,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Unit4 Where‘s my backpack ?
超级记忆法-记忆 方法
TIP1:在使用场景记忆法时,我们可以多使用自己熟悉的场景(如日常自己的 卧 室、平时上课的教室等等),这样记忆起来更加轻松; TIP2:在场景中记忆时,可以适当采用一些顺序,比如上面例子中从上到下、 从 左到右、从远到近等顺序记忆会比杂乱无序乱记效果更好。
平面正三角形、正四面体)
另:在ABn型分子中A原子没有孤对电子一般为非极性分子; 在ABn型分子中A原子化合价绝对值等于价电子数,一般 为非极性分子;
(2)含氧酸的酸性——(HO)mROn *含氧酸的化学式写成(HO)mROn n值越大,酸性越强
2、分子与分子之间的作用
范德华力
氢键
共价键
定义
分子间普遍存在 的作用力
消化
固化
模式
拓展
小思 考
TIP1:听懂看到≈认知获取;
TIP2:什么叫认知获取:知道一些概念、过程、信息、现象、方法,知道它们 大 概可以用来解决什么问题,而这些东西过去你都不知道;
TIP3:认知获取是学习的开始,而不是结束。
为啥总是听懂了 , 但不会做,做 不好?
高效学习模型-内外脑 模型
2
内脑- 思考内化
目 录/contents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选修3-4全套学案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选修3-4全套学案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选修3-4全套学案引言这份学案是为高三学生提供的化学一轮复资料,主要针对选修3和选修4的内容。

通过系统研究和复,希望能够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以备应对高考化学科目的挑战。

学案大纲1. 单元一:物质的构成和性质- 研究目标:了解物质的组成和性质,掌握常见元素和化合物的特点。

- 复重点:元素周期表、共价键、离子键、氨基酸等。

- 复方法:阅读教材、做题、实验操作。

2. 单元二:化学反应和能量变化- 研究目标: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能量变化的原理。

- 复重点:化学反应方程式、焓变、化学平衡等。

- 复方法:复教材内容、解析典型题型、做相关实验。

3. 单元三:电化学和电解质溶液- 研究目标:了解电化学和电解质溶液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 复重点:氧化还原反应、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电解质溶液的腐蚀和电镀。

- 复方法:阅读教材、解析典型试题、开展相应实验。

4. 单元四:有机化学基础- 研究目标:掌握有机化学基础知识,了解有机物的命名和性质。

- 复重点:有机物的分类、烃类和卤代烃的命名、官能团的识别等。

- 复方法:深入研究教材、做题、实践有机实验。

研究建议1. 制定复计划:根据学案大纲,合理安排每个单元的复时间,确保每个内容都能充分复到。

2. 深入理解:通过阅读教材、查阅相关资料,深入理解每个单元的知识点和概念,建立起扎实的基础。

3. 做题巩固:多做各类型的题,包括选择题、计算题和应用题,巩固知识点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4. 实践操作:尽可能参与实验操作,亲自操作化学实验,加深对化学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的理解。

5. 多练试题:在复过程中,多做一些模拟试题或历年真题,熟悉考试的题型和要求,增强应对考试的信心和能力。

总结这份学案提供了高三化学选修3-4的全套学习资料,包括学案大纲、复习重点、复习方法和学习建议。

通过系统地学习和复习,相信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为高考化学科目取得优异的成绩做好准备。

选修三化学知识点总结

选修三化学知识点总结

选修三化学主要涉及以下几个知识点的总结:化学反应动力学:反应速率:描述反应物浓度随时间的变化率。

反应速率常数:表示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之间的关系。

反应级数:描述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关系。

反应速率与温度:高温下反应速率较快,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可由活化能和碰撞理论解释。

催化剂:增加反应速率但不参与反应本身。

化学平衡与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平衡态:反应物与生成物浓度之间的比例不再变化。

平衡常数:描述平衡态下反应物浓度之间的比例关系。

平衡常数与温度:温度升高时,平衡常数可能会发生变化。

平衡常数与反应方程式:通过平衡常数可推断反应方程式的平衡位置。

酸碱与溶液:酸碱性:根据氢离子(H⁺)或氢氧根离子(OH⁻)的生成与否判断溶液的酸碱性。

酸碱指示剂:根据颜色的变化来检测溶液的酸碱性。

pH值:用于描述溶液酸碱强度的指标,pH值小于7为酸性,大于7为碱性。

酸碱中和反应: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强酸强碱与弱酸弱碱:强酸强碱离子化程度高,弱酸弱碱离子化程度低。

电化学与电解: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够导电,非电解质不能导电。

电解:通过电流在电解质溶液中产生化学变化。

电解质溶液中的电解过程:阴极反应和阳极反应,电子转移和离子迁移。

氧化还原反应与电池:氧化还原反应产生电子流,电池利用氧化还原反应产生电能。

以上是选修三化学的主要知识点总结,涵盖了化学反应动力学、化学平衡与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酸碱与溶液以及电化学与电解等内容。

在学习过程中,建议结合教材的具体章节和实验案例进行深入学习和实践操作,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

选修三化学总结(实用4篇)

选修三化学总结(实用4篇)

选修三化学总结第1篇1、硫酸铜中加入过量氨水,可生成[Cu(NH₃)₄]²⁺配离子。

已知NF₃与NH₃的空间构型都是三角锥形,但NF₃不易与Cu²⁺形成配离子,其原因是什么?答:F的电负性比N 大,在NF₃_用电子对偏向氟原子,NF₃中N原子核对其孤对电子的吸引能力增强难以形成配位键,故NF₃不易与Cu²⁺形成配离子。

2、乙二胺(H₂NCH₂CH₂NH₂)能与Mg²⁺、Cu²⁺等金属离子形成稳定环状离子,其原因是:NH₂中的N原子有孤对电子,金属离子有空轨道。

其中与乙二胺形成的化合物稳定性相对较高的是Cu²⁺(填“Mg²⁺”或“Cu²⁺”),因为:Cu²⁺的半径大且含有的空轨道多,与配体的电子云重叠程度更大,键更牢固。

选修三化学总结第2篇1、不同类型晶体熔、沸点的比较不同类型晶体熔沸点高低的一般规律: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

金属晶体的熔沸点差别很大,如钨、铂等熔沸点很高,汞、铯等熔沸点很低。

2、同种类型晶体熔沸点的比较①金属晶体:取决于金属键的强弱,金属离子半径越小,离子所带电荷越多,其金属键越强,熔、沸点就越高。

如熔、沸点:Na < Mg < Al②离子晶体:阴阳离子半径越小和带电荷数越多,晶格能越大,熔沸点越高。

熔点:MgO > MgCl₂ > NaCl > CsCl。

③原子晶体:原子半径越小,键长越短,键能越大,熔沸点越高熔点:金刚石>碳化硅>硅;④分子晶体:先看氢键:分子间氢键提升熔沸点,分子内氢键降低熔沸点。

若氢键种类、数目相同,再看xxx力:分子量大的,xxx力强,熔沸点高。

若分子量也相同,最后看极性:极性强的分子,熔沸点高。

(有机化学中,分子量相等时,支链多的熔沸点低。

如熔沸点:正戊烷 > 异戊烷 >新戊烷)1、已知GaF₃的沸点为℃,GaCl₃的沸点为℃,GaBr₃的沸点为292℃,造成熔点差异的部原因是什么?答:GaF₃、GaCl₃、GaBr₃均是分子晶体,且相对分子质量依次增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大,熔沸点依次升高。

高中化学选修三知识点归纳

高中化学选修三知识点归纳

高中化学选修三知识点归纳一、原子结构。

1. 能层与能级。

- 能层:根据电子的能量差异和主要运动区域的不同,核外电子分别处于不同的能层,能层用符号K、L、M、N、O、P、Q表示,能量依次升高。

- 能级:同一能层里电子的能量也可能不同,又将其分成不同的能级,如s、p、d、f等能级,各能级的能量顺序为ns < np < nd < nf(n为能层序数)。

2. 构造原理与电子排布式。

- 构造原理:随着核电荷数递增,大多数元素的电中性基态原子的电子按顺序填入核外电子运动轨道,这个顺序被称为构造原理。

- 电子排布式:如铁(Fe)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64s^2。

为了简化,还可以写成[Ar]3d^64s^2(其中[Ar]表示氩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结构)。

3. 基态与激发态、光谱。

- 基态原子:处于最低能量的原子。

- 激发态原子:当基态原子的电子吸收能量后,会跃迁到较高能级,变成激发态原子。

- 光谱:不同元素的原子发生跃迁时会吸收或释放不同频率的光,可以用光谱仪摄取各种元素的电子的吸收光谱或发射光谱,总称原子光谱。

原子光谱是线状光谱,可用于元素的定性分析。

二、分子结构与性质。

1. 共价键。

- 共价键的类型。

- σ键:原子轨道以“头碰头”方式重叠形成的共价键,如H - H键,s - s 重叠;H - Cl键,s - p重叠等。

- π键:原子轨道以“肩并肩”方式重叠形成的共价键,如N≡ N中,除了一个σ键外,还有两个π键。

- 共价键的参数。

- 键能:气态基态原子形成1mol化学键释放的最低能量。

键能越大,化学键越稳定。

- 键长:形成共价键的两个原子之间的核间距。

键长越短,键能越大,共价键越稳定。

- 键角:在原子数超过2的分子中,两个共价键之间的夹角。

键角是描述分子立体结构的重要参数,如CO_2分子中键角为180^∘,为直线形分子;H_2O分子中键角为104.5^∘,为V形分子。

化学选修三总结

化学选修三总结

化学选修三总结化学选修三总结化学选修三是高中化学课程的一部分,主要内容包括化学反应动力学、化学平衡与溶解平衡、电化学以及有机化学合成等。

通过学习化学选修三,我对化学的基础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也提高了我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进行总结和回顾。

1. 化学反应动力学化学反应动力学是研究化学反应速率和反应机理的学科。

通过学习化学反应动力学,我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包括浓度、温度、催化剂等。

我也学会了如何通过实验数据来推断反应的反应速率方程式和速率常数,并且能够计算并解释反应的速率常数与温度的关系。

2. 化学平衡与溶解平衡化学平衡是研究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相对浓度关系的学科。

通过学习化学平衡,我对平衡常数、反应的偏向性以及酸碱中和等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另外,学习了溶解平衡后,我能够根据溶解度积来计算溶解度,并解释不同条件下溶解度的变化。

3. 电化学电化学是研究电能与化学能的相互转化过程的学科。

通过学习电化学,我对电解质溶液中的电离度、电极电位以及电解质溶液的电导性等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我也学会了如何绘制电位-浓度曲线图,并应用它来解决相关问题。

此外,通过学习电解概念,我了解了金属腐蚀和电镀等实际应用。

4. 有机化学合成有机化学合成是研究有机物合成的方法和过程的学科。

通过学习有机化学合成,我掌握了一些常用的有机化合物合成方法,例如醇、酮、醛的合成、重排反应等。

我也了解了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并学会了如何通过对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推断其性质和反应。

此外,我还学习了一些重要的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例如醇、醚、羧酸等。

通过学习化学选修三,我不仅对化学的相关概念和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还提高了我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化学实验是化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亲自进行实验,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并锻炼了我的观察能力、实验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

化学选修三第二章复习精品课件

化学选修三第二章复习精品课件

NH4+
0
4
4
四面体 四面体
杂化轨道理论简介
要点:当碳原子与4个氢原子形成甲烷分子时,碳原 子的2s轨道和3个2p轨道会发生混杂,混杂时保持轨道总数 不变,得到4个相同的sp3杂化轨道,夹角109 28 ′,表示这 4个轨道是由1个s轨道和3个p轨道杂化形成的如下图所示:
2s
2p
激发 2s
2p
C的基态
1.σ键电子对数怎样确定?
σ键电子对数由分子式确定:σ键电子对数=σ键数
2.中心原子上的孤对电子数的确定方法是什么?
中心原子上的孤电子对数=1
2
(a-xb)
3.a、x、b分别指什么?
a 指中心原子的价电子数、 x 指中心原子结合的原子 数、 b 为与中心原子结合的原子最多能接受的电子数
4.阳离子和阴离子中a的计算方法有什么不同?
2、配合物
(1) 定义 通常把接受孤电子对的金属离子
(或原子)与某些提供孤电子对的 分子或离子以配位键结合形成的化 合物称为配位化合物,简称配合物
思考:NH4Cl是否有配位键?它是配合物吗?
(2) 配合物的组成
内界 外界 配离子
[Cu(NH3)4] SO4
中心原子 配位体 配位数 配位原子
写出[Ag(NH3)2]OH的中心离子、配位体、配位原 子、配位数,并写出其电离方程式。
分子的立体构型复习
共价键 键参数
σ键
成键方式 “头碰头”,呈轴对 称
π键 成键方式 “肩并肩”,呈镜面对

键能
衡量化学键稳定性
键长
键角 描述分子的立体结构的重要因素
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VSEPR theory)
理论要点(根本依据):对ABn型的分子或离子,中 心原子A上价层电子对之间相互排斥,尽可能趋向彼 此远离。价层电子对包括参与形成σ键的电子对和中 心原子上未参与成键的孤电子对。

高中化学选修3知识点图示大全

高中化学选修3知识点图示大全

高中化学选修3知识点图示大全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一.原子结构1.能级与能层2.原子轨道3.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1)能量最低原理现代物质结构理论证实,原子的电子排布遵循构造原理能使整个原子的能量处于最低状态,简称能量最低原理。

构造原理和能量最低原理是从整体角度考虑原子的能量高低,而不局限于某个能级。

(2)泡利(不相容)原理:基态多电子原子中,不可能同时存在4个量子数完全相同的电子。

换言之,一个轨道里最多只能容纳两个电子,且电旋方向相反(用“↑↓”表示),这个原理称为泡利(Pauli)原理。

(3)洪特规则:当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的不同轨道(能量相同)时,总是优先单独占据一个轨道,而且自旋方向相同,这个规则叫洪特(Hund)规则。

比如,p3的轨道式为或,而不是。

洪特规则特例:当p、d、f轨道填充的电子数为全空、半充满或全充满时,原子处于较稳定的状态。

即p0、d0、f0、p3、d5、f7、p6、d10、f14时,是较稳定状态。

前36号元素中全空状态的有4Be 2s22p0、12Mg 3s23p0、20Ca 4s23d0;半充满状态的有:7N 2s22p3、15P 3s23p3、24Cr 3d54s1、25Mn 3d54s2、33As 4s24p3;全充满状态的有10Ne 2s22p6、18Ar 3s23p6、29Cu 3d104s1、30Zn 3d104s2、36Kr 4s24p6。

4.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方法(1)电子排布式①用数字在能级符号的右上角表明该能级上排布的电子数,这就是电子排布式,例如K:1s22s22p63s23p64s1。

②为了避免电子排布式书写过于繁琐,把内层电子达到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结构的部分以相应稀有气体的元素符号外加方括号表示,例如K:[Ar]4s1。

(2)电子排布图(轨道表示式)每个方框或圆圈代表一个原子轨道,每个箭头代表一个电子。

如基态硫原子的轨道表示式为二.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1.原子的电子构型与周期的关系(1)每周期第一种元素的最外层电子的排布式为ns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鉴别晶体和非晶体
(1)物理性质差异 如:外形、硬度、熔点、折光率
(2)区分晶体和非晶体最科学的方法是对固
体进行X-射线衍射实验。
固体 外观 微观结构 自范性 各向 熔点 异性
具有规 粒子在三 晶体 则的几 维空间周 有
何外形 期性有序 排列
各向 异性
固定
非晶 体
不具有规 则的几何 外形
粒子排列 相对无序
顶 ----1/8 棱----1/4 面----1/2 心----1
3. 在碳单质的成员中还有一种混合型晶体——石 墨,如图所示。它是层状结构,层与层之间依靠
作用力相结合。每层内部碳原子与碳原子之间靠 作用力相结合,其键角为120ْ 。分析图中每个六 边形含有 2 个碳原子。占有的碳碳键数为__3__ 个。碳原子数目与碳碳化学键数目之比为__2_:_3___.
A. MgB C. Mg2B
B. MgB2 D. Mg3B2
Mg原子的数目: 12×1/6+2×1/2=3 B原子的数目:6 故化学式可表示为
MgB2
3.2《分子晶体与 原子晶体》
一、分子晶体
1、概念
分子间以分子间作用力(范德华力,氢键)相 结合的晶体叫分子晶体
(1)构成分子晶体的粒子是分子。 (2)粒子间的相互作用是分子间作用力。 (3)范德华力远小于化学键的作用; (4)分子晶体熔化破坏的是分子间作用力。
分子晶体有哪些物理特性,为什么? 2、物理特性:
(1)较低的熔点和沸点,易升华; (2)较小的硬度; (3)一般都是绝缘体,熔融状态也不导电。
➢原因:分子间作用力较弱
3、典型的分子晶体:
– 非金属氢化物:H2O,H2S,NH3,CH4,HX – 酸:H2SO4,HNO3,H3PO4 – 部分非金属单质:X2,O2,H2, S8,P4, C60 – 部分非金属氧化物: CO2, SO2, NO2, P4O6,
4. 下图是CO2分子晶体的晶胞结构示意图, 其中有多少个分子?

1 8
+
6
×
1 2
=4
5. 下列是NaCl晶胞示意图,晶胞中Na+和Cl¯的 个数比是多少?
6. 最近发现一种由钛原子和碳原子构成的气
态团簇分子,如下图所示,顶角和面心的原子
是钛原子,棱的中心和体心的原子是碳原子,
它的化学式是
3、金属晶体结构与金属延展性的关系
【讨论3】金属为什么具有较好的延展性?
原子晶体受外力作用时,原子间的位移必 然导致共价键的断裂,因而难以锻压成型, 无延展性。而金属晶体中由于金属离子与自 由电子间的相互作用没有方向性,各原子层 之间发生相对滑动以后,仍可保持这种相互 作用,因而即使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也 不易断裂。

解析:由于本题团簇分子指的 是一个分子的具体结构,并不 是晶体中的最小的一个重复单 位,不能采用均摊法分析,所 以只需数出该结构内两种原子 的数目就可以了。答案为:
Ti14C13
2001年报道的硼和镁形成的化合物刷新了金属化合物 超导温度的最高记录。如图所示的是该化合物的晶体 结构单元:镁原子间形成正六棱柱,且棱柱的上下底 面还各有1个镁原子,6个硼原子位于棱柱内。则该化 合物的化学式可表示为
3.三种典型立方晶体结构
简单立方 体心立方 面心立方
4.晶胞中原子个数的计算
分摊法:晶胞任意位置上的一个原子如果是 被x个晶胞所共有,那么,每个晶胞对这个 原子分得的份额就是1/x
体心:1 面心:1/2 棱边:1/4 顶点:1/8
5.常见晶胞中微粒数的计算
(1)六方晶胞:在六方体顶点的微粒为6个晶 胞共有,在面心的为2个晶胞共有,在体内的微 粒全属于该晶胞。
(1)范德华力
(2)分子间氢键
5、分子晶体熔、沸点高低的比较规律 分子晶体要熔化或汽化都需要克服分子 间的作用力。分子间作用力越大,物质熔 化和汽化时需要的能量就越多,物质的熔、 沸点就越高。
因此,比较分子晶体的熔、沸点高低, 实际上就是比较分子间作用力(包括范力 和氢键)的大小。
(1)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相对分子质量越 大,范德华力越大,熔沸点越高。如:O2>N2, HI>HBr>HCl。 (2)分子量相等或相近,极性分子的范德华力 大,熔沸点高,如CO>N2 (3)含有氢键的,熔沸点较高。如 H2O>H2Te>H2Se>H2S,HF>HCl,NH3>PH3 (4)在烷烃的同分异构体中,一般来说,支链 数越多,熔沸点越低。如沸点:正戊烷>异戊烷 >新戊烷;芳香烃及其衍生物苯环上的同分异构 体一般按照“邻位>间位>对位”的顺序。
P4O10 – 大多数有机物:乙醇,冰醋酸,蔗糖
4、分子晶体结构特征
(1)只有范德华力,无分子间氢键——分子 密堆积
• 每个分子周围有12个紧邻的分子,如:C60、 干冰 、I2、O2
(2)有分子间氢键——不具有分子密堆积特 征
• 如:HF 、冰、NH3
分子的密堆积
氧(O2)的晶体结构
碳60的晶胞
原子晶体
二.原子晶体(共价晶体) 1、概念:
相邻原子间以共价键相结合而形成空间立 体网状结构的晶体。
– (1)构成原子晶体的粒子是原子; – (2)原子晶体的粒子间以较强的共价键相结合; – (3)原子晶体熔化破坏的是共价键。
二氧化硅晶体结构示意图
Si
O
180º
109º28´
共价键
金刚石的晶体结构示意图
(2)物理性质表现各向异性(强度、导热性、 光学性质)——同样反映了晶体内部粒子排列 的有序性
(3)晶体具有固定的熔点
4. 晶体自范性的条件之一是生长的速率适当
天然水晶球里的玛瑙和水晶
思考:得到晶体的途 径,除了冷却的方法, 还有没有其它途径? 你能列举哪些?
5. 晶体形成的途径
(1)熔融态物质凝固 (2)气态物质冷却不经液态直接凝固(凝华) (3)溶质从溶液中析出
③在金刚石中最小的环是六元环,1个环中平 均含有6×1/12=1/2个C原子,含C-C键数为 6×1/6=1;
④金刚石的晶胞中含有C原子为8个,内含4个 小正四面体,含有C-C键数为16。
Si
O
180º
109º28´
共价键
①二氧化硅中Si原子均以sp3杂化,分别 与4个O原子成键,每个O原子与2个Si原子 成键;
3、电子气理论:经典的金属键理论叫做 “电子气理论”。它把金属键形象地描绘成 从金属原子上“脱落”下来的大量自由电子 形成可与气体相比拟的带负电的“电子气”, 金属原子则“浸泡”在“电子气”的“海洋” 之中。
二、金属共同的物理性质
容易导电、导热、有延展性、有金属光泽 等。
三、金属晶体的结构与金属性质的内在联系
109º28´
共价键
2、原子晶体的物理特性
• 在原子晶体中,由于原子间 以较强的共价键相结合,而 且形成空间立体网状结构, 所以原子晶体的
– 熔点和沸点高
– 硬度大
– 一般不导电
– 且难溶于一些常见的溶剂
3、常见的原子晶体
• 某些非金属单质:
– 金刚石(C)、晶体硅(Si)、晶体硼(B)、晶体 锗(Ge)等
【总结】非金属单质是原子晶体还是分子晶体的 判断方法
(1)依据组成晶体的粒子和粒子间的作用判断: 原子晶体的粒子是原子,质点间的作用是共价键; 分子晶体的粒子是分子,质点间的作用是范德华力。
(2)记忆常见的、典型的原子晶体。 (3)依据晶体的熔点判断:原子晶体熔、沸点高, 常在1000℃以上;分子晶体熔、沸点低,常在数百 度以下至很低的温度。
(与每个分子距离最近的相同分子共有12个 )
干冰的晶体结构图
分子的密堆积
(与CO2分子距离最近的 CO2分子共有12个 )
分子的非密堆积
氢键具有方向性
冰中1个水分子周围有4个水分子
冰的结构
• 〖归纳要点〗分子的密度取决于晶体 的体积,取决于紧密堆积程度,分子 晶体的紧密堆积由以下两个因素决定:
• 某些非金属化合物:
– 碳化硅(SiC)晶体、氮化硼(BN)晶体
• 某些氧化物:
– 二氧化硅( SiO2)晶体、α-Al2O3
109º28´
共价键
思考:在金刚石晶体中,每个碳与 周围多少个碳原子成键?形成怎样的 空间结构?最小碳环由多少个碳原子 组成?它们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在金刚石晶体中,碳原子个数与 C-C键数之比为多少?
(4)依据导电性判断:分子晶体为非导体,但部 分分子晶体溶于水后能导电;原子晶体多数为非导 体,但晶体硅、晶体锗是半导体。
(5)依据硬度和机械性能判断:原子晶体硬度大, 分子晶体硬度小且较脆。
(1)石墨中C原子以sp2杂化; (2)石墨晶体中最小环为六元环,含有C
2个,C-C键为 3; (3)石墨分层,层间为范德华力,硬度小, 可导电;
一、晶体和非晶体
1.定义:晶体——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
非晶体——没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
又称玻璃体
2.分类
思考:
晶体
离子晶体 原子晶体 分子晶体 金属晶体
为什么晶体呈现规则的 几何外形,而非晶体没 有规则的几何外形呢? 你认为可能和什么因素 有关?
3.特点和性质: (1)自范性:晶体能自发地呈现多面体外形的 性质——是晶体中粒子在微观空间里呈现周期性 有序排列的宏观表现
(4)石墨中r(C-C)比金刚石中r(C-C)短。
3.3《金属晶体》
一、金属的结构
1、金属键的定义:金属离子和自由电子 之间的强烈的相互作用,叫金属键。 (1)金属键的成键微粒是金属阳离子和 自由电子。 (2)金属键存在于金属单质和合金中。 (3)金属键没有方向性也没有饱和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