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讲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前页
后页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的初步探索
第二节 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
第三节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课间休息
目录
前页
后页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的初步探索
一 社会主义的历史和现实
课间休息
目录
前页
后页
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 理论成果 三 党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曲折发展
目录
前页
后页
课间休息
目录
前页
后页
课间休息
目录
前页
后页
课间休息
目录
前页
后页
课间休息
目录
前页
后页
工业大跃进——大办钢铁
课间休息
目录
前页
后页
农业大跃进——竞放高产卫星
课间休息
目录
前页
后页
人民公社宣传画
课间休息
目录
前页
后页
课间休息
目录
前页
后页
课间休息
目录
前页
后页
课间休息
目录
前页
后页
课间休息
目录
前页
后页
值得深思的问题:
社会主义究竟应该是什么样? 共同受穷?共同富裕? 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向何处去?
课间休息
目录
前页
后页
人口众多 经济文化落后 发展极不平衡
如何建设 社会主义 强国?
全新的课题
课间休息 目录 前页 后页
2、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取得的 成果
(1)1956年4月,毛泽东 发表《论十大关系》的重 要讲话,正式提出了探索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 任务。
第十讲从社会主义到共产主义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论
社会主义基本特征
1、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主义 社会基本特征的论述
马克思、恩格斯在科 学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 矛盾和演变趋势的基础 上,根据当时的历史条 件,以社会主义建立在 发达资本主义基础上为 前提,对共产主义社会 第一阶段的基本特征作 了科学预测。
生产资料归全社会所有 有计划地调节生产 个人消费品实行各尽所能、 按劳分配 没有商品生产和货币交换 没有阶级对立和阶级差别 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开始消亡等。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 产力,消灭剥削,消 除两极化,最终达到 共同富裕。”
2.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概括 根据已有的社会主义各国的实践经验,特 别是根据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经验, 可以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作如下的概括:
(1)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创造高 度发达的生产力 和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
从历史上看,人们对未来社会的设想,往往起因 于对现实问题的感受和看法。
现实的 苦难
苦难的 根源
新社会 因素
未来社会
在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旧世界中阐发未来 新世界的特点
未来社会是作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对立物而存 在的。深刻认识资本主义是展望未来社会的基础。
资本主义社会形态 的研究,揭示其运 动规律,指明了资 本主义必然灭亡
马克思主义
旧社会形态
新社会形态 “历史的谬误” “人世间的祸 害”,要消灭。
空想社会主义
经典论述
“新思潮的优点又恰恰在于我们不想教
条地预期未来,而只是想通过批判旧 世界发现新世界。”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人民 出版社2004年版,第64页。
经典论述
“在将来某个特定的时刻应该做什么, 应该马上做什么,这当然完全取决 于人们将不得不在其中活动的那个 既定的历史环境。”
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本质 ppt课件
社会主义本质论的意义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继承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是探索建设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最重大的理论成果之一,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重 大发展。这一科学概括,有三个重要意义:
第一,这一科学概括既包括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问题,又包括了以社会主义 生产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关系问题,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第二,“消灭剥削,消除两级分化”,是社会主义在生产关系方面的本质属性。 从生产资料所有制方面说,邓小平同志提出既坚持公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经济中 的主体地位,又允许其他经济成分的存在和发展,这就使我们在不损害社会主义 本质的前提下,采用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方法和手段,从而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的建立提供了保证。从分配制度方面说,邓小平同志提出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 分配方式并存的原则,同时又通过经济的、法律的、行政的手段,防止出现两极 分化。
社会主义现象与社会主义本质
社会主义现象是社会主义的外在特征和外部联系,是社会主义本质在各方面的表 现。社会主义现象和社会主义本质,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在实践中,我们 既要透过社会主义的现象抓住其本质,加深对社会主义的理解,又要大力营造、 充分利用社会主义现象,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调整,让人民群众从 切身感受中更加拥护社会主义。
第二 ,有很强的目的性。 邓小平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的目的,是为了消除改革开放的阻力,加快改革开放的 步伐 ,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有些人担心改革开放会走资本主义道路,致使改革开 放迈不开步子;有些人担心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会导向资本主义,致使市场 取向的改革踌躇不前;而有些人却担心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会产生两极 分化,固守平均主义大锅饭 ,难于激发起经济活力。邓小平所讲清社会主义的本质, 就是为了消除这些阻碍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的错误观念,动员人们进一步解放思想 ,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 第三 ,有很强的时代感。 现时代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两大主题;二是世界新技术革 命蓬勃发展,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增强。当代世界的竞争,主要是科 技力量的竞争、经济力量的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邓小平把解放生产力、发展 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本质的基本内容,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性。
社会主义本质
二.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为我们探索社会之一制度的有效实现形式开辟了道路,在走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十九大特别报告
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
开启
新时代
新征程
新编程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全族人民团结奋斗,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全体中华儿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复兴中国梦 我国不断为人类作更大贡献
第二,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社会主义发展生产力 与资本主义发展生产力的目的根本不同。资本主义是为少数人谋利益,必然产生剥削与两极分化。而 社会主义必须消灭剥削,消灭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这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社会主义是让全体社会成员过上幸福的生活,而资本主义由于私有制和剥削的存在,不可能实现共同 富裕。 因此没有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一基础,共同富裕就无法实现,离开了共同富裕这一目标,解放 和实现发展生产力也就失去了作为社会主义本质的意义。
社会主义本质
社会主义本质
一本质的科学内涵
三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
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
1980年,邓小平首次提出“社会 主义的本质”这一概念
“社会主义是一个很好的名词,但是如 果搞不好,不能正确理解,不能采取 正确政策,那就体现不出社会主义的 本质”
CONTENTS
二.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
对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的思考:
首先,消灭剥削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消灭剥削制度. 二是消灭剥削现象。
两极分化,是指在社会财富分配上的不平衡,最终 导致阶级分化。
其次,我们不能把作为社会主义本质的“消除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要求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完全做到。
简述社会主义的本质
简述社会主义的本质马克思和恩格斯创建了科学社会主义,并对其做出了科学的描述。
科学社会主义之所以科学,是因为它不是从人类公平、正义等理性原则出发来批判资本主义,而是依据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方法,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在矛盾和运动规律的深刻分析,从中发现否定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种种物质因素,从正在瓦解的经济运动形式内部发现未来的、能够消除这些弊病的、新的生产组织和交换组织的因素,发现未来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的最基本特征。
马克思对未来社会基本经济特征进行了分析和概括,其主要思想为:自由人的联合体和个人自由全面的发展;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代替私有制;尽快发展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消灭商品生产,对全部生产实行有计划的调节;在共产主义两个阶段中分别实行按劳分配和按需分配。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对于社会主义的预测,是科学的,但在具体国家和国情下可能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邓小平1992年对社会主义的本质做出了全新的概括,即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个方面,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第二个方面,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这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要求,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径;第三个方面,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也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最高体现。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新概括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一、坚持了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这。
社会主义本质的三个方面概括,既包含了社会主义生产力,又包含了生产关系;既包含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也包含了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既讲了社会主义的根本要求,又讲了社会主义的最高价值。
因此,构成了一个辩证统一体。
前者是后者的条件,后者既是前者的结果,又是后者的条件,是一种关系上的递进。
二、强调了解决与发展生产力的意义。
在过去,我们不知道生产力的重要性,实行计划经济,严重的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
社会主义本质
社会主义本质论的形成历程
1、20世纪60年代初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 是社会主义本质论的萌芽时期; 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到20世纪80年 代中期,主要从生产力方面揭示社会主义 本质; 3、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比较集中从 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联系中揭示社会主义 本质; 4、从1991年到1992年南巡谈话,是社会 主义本质论的正式提出阶段。
马列斯毛对社会主义的认识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社会主义革命 和社会主义建设中,作过许多有益的 探索,提出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 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方针,实行逐步和 平改造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政策获得成 功;对人民内部的民主方面和对反动 派的专政方面互相结合起来就是人民 民主专政的理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 本矛盾运动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问题;走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工业 化道路;独立自主,自力更可能突破苏联模式的基本框架。
社会主义本质《邓小平文选》
1990年12月,他又说:“社会主义最 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 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东西。”(《邓小平 文选》第364页) 1992年初,他明确指出:“社会主义 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 共同富裕。”(《邓小平文选》第373 页)
社会主义本质对实践的指导意义
它继承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是探索建设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最重大理论成果之一,是对 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 为我们坚持公有制又完善和发展公有制指明了方向。 突破把计划经济等一些原本不属于社会主义固有的 东西当作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传统观念。 反映了人民的利益和时代的要求,澄清了不合乎时 代进步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模糊观念,摆脱了长期以 来拘泥于具体模式而忽视社会主义本质的错误倾向, 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
总之,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 质所作出的理论概括,对科 学社会主义理论既是坚持和 继承,又是发展和创新,为 我们真正搞清楚什么是社会 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并在实践中创造出充满活力 的社会主义奠定了科学的思 想基础。
谢 谢!
(2)1986年9月,邓小平在回答美 国记者关于“致富光荣的口号同 社会主义的关系”时说:“社会 主义财富属于人民,社会主义的 致富是全民共同致富。社会主义 原则,第一是发展生产力,第二 是共同致富。”这段话成为社会 主义本质论断的雏形。
(3)1990年12月,邓小平又一次 强调共同富裕的问题,指出: “共同致富,我们从改革一开始 就讲,将来总有一天要成为中心 课题。社会主义不是少数人富起 来、大多数人穷,不是那个样子。 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 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 一个东西。”
它使我们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认识提到 一个新的高度,帮助我们自觉地把这一社 会主义本质属性的要求贯穿于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整体 布局和奋斗目标的各个方面,更加清醒、 更加努力地为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而不懈奋斗。
三、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
邓小平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抓住“什么是 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 个根本问题,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 本质,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 展,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 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我们对 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 个新的科学水平。为进一步 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思想 武器。
2.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对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具 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为我们寻找一种能够从根 深层次认识社会主义,从而为中国的社会主义 建设在改革开放中探索出一条发展更快、人民 享受到社会主义建设成果最大、能够充分体现 出对资本主义优越性的道路,奠定了理论基础, 开辟了广阔前景。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核心内容之一。
作为一种社会制度和理论体系,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为了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自由平等的社会目标,通过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实现生产资料的公有化,促进社会的持续发展。
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是指社会主义制度内部存在着一定的运行规律和发展规律。
这些规律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的相互作用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首先,社会主义发展规律体现在经济领域。
在社会主义经济中,为了实现生产力的自由发展和生产关系的适应性,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这就涉及到社会主义经济的计划与市场的有机结合、国家与市场的相互关系等问题。
同时,社会主义经济还要重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实现产品优质、价格合理、供应稳定的目标。
其次,社会主义发展规律还表现在政治领域。
社会主义政治的本质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实现政权的社会主义化。
在社会主义政治中,实现民主和集中、权力与群众的关系等问题是核心。
民主决策、协商民主、法治等制度的完善,是保证社会主义政治稳定和发展的关键。
另外,社会主义发展规律还涉及到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社会主义文化的本质是服务人民、坚持提高人的全面发展水平。
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
同时,要倡导科学精神、人文关怀,实现文化事业的繁荣与繁荣民族文化和地方文化的多样性。
最后,社会主义发展规律还涉及到国际社会主义运动。
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相互支援和合作是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一部分。
社会主义国家应该积极参与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维护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整体利益。
同时,社会主义国家还需要在国际事务中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共处、互利互惠的原则,共同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综上所述,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和自由平等的社会目标,而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则是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规律和制度安排。
你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解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性质,是构成社会主义社会各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和固有属性,是社会主义质的规定性和内在要求,是社会主义社会区别于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源。
从时间上说,社会主义本质适用于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而不仅限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具有稳定性;从空间上说,社会主义本质不适用于中国,也适用于所有社会主义国家,具有普遍性。
社会主义特征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外部表现,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和反映,是社会主义社会区别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外在樗。
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问题:邓小平第一次明确的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的概念。
1992年初南方谈话中,他对社会主义本质这一重大问题,作了总结性的理论概括:“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削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这一科学概括,揭示了社会主义存在和发展的根据,划清了真假社会主义的界限,揭示了社会主义优于高于资本主义的根源,从理论层面上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基本内涵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本质.第二,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在指导我国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反思了我国过去对社会主义认识的偏差,逐步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的命题,从最根本的意义上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1]邓小平的论述,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新的概括和发展。
一,邓小平从生产力的高度概括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无疑是抓住了社会主义的核心问题。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具有最终的决定作用。
马克思指出:“人们在发展其生产力时,即在生活时,也发展着一定的相互关系;这些关系的本质必然随着这些生产力的改变和发展而改变。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三、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
(一)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形成过程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形成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1980年,酝酿阶段 虽然没有提出社会主义本质论概念,却抓住了社会主义 本质的内容,即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水平。
第二阶段:1980、5—1987年(十三大),形成阶段 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原则: 第一是发展生产力; 第二是共同富裕。基本形成社会主义本质的基本内容。
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特征作了完整概括。
第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 制度,按劳分配、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 第二,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人民民主专政。 第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文化制度。
总
结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发现,以往认识社会主义只 是停留在社会主义特征或基本特征层次上,归纳出 社会主义应当具备的一些最一般的属性,优点是可 以清楚地把社会主义同其他社会形态区分开来。不 足之处是这种认识主要在于说明什么是社会主义, 什么不是社会主义,而没有进一步回答具有这样特 征的社会他所追求的根本目标是什么。如故不能把 二者有机地联系起来,就不能完全搞清楚什么是社 会主义的问题。
列宁第一个进行了把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的伟大尝试。 列宁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第一,要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高的 劳动生产率,这是无产阶级国际根本任务,具有最终决定意 义。第二,生产资料由国家或社会全体成员共同占有。第三, 社会主义的政治特征是无产阶级专政。第四,列宁晚年认为 社会主义允许一定范围的资本主义经济存在,这不会改变社 会主义经济制度。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第五, 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并提出了按劳分配的具体形式。 由于列宁领导苏联社会主义的时间不长,对社会主义实践的 探索只是初步的。
第十讲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课间休息
目录
前页
后页
新中国建立后
三大改造即将胜利在握社 会主义制度即将建立
照搬照抄苏联模式
希望另辟蹊径,探索适合 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苏共二十大后 八大召开前后
进一步加快了对中国自己的社会 主义建 设道路的探索步伐
就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面临的许多重 大问题进行了全方位思考,取得了 一系列宝贵的思想成果
课间休息
目录
前页
后页
苏联社会主义 模式
经济上:高度集中 的计划经济体制
政治上:高度集权 的行政体制
意识形态上:严格 的一元化思想控制
课间休息
目录
前页
后页
4. 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很大程度上照搬 了苏联模式 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失误与对社会主义 本质认识不清有关,将特征等同于本质加以固守。
课间休息
课间休息
目录
前页
后页
1986年9月,邓小平在回答美国记者关于“致 富光荣的口号同社会主义的关系”时说:“社 会主义财富属于人民,社会主义的致富是全民 共同致富。社会主义原则,第一是发展生产, 第二是共同致富。” 这段话成为社会主义本质 论断的雏形。
课间休息
目录
前页
后页
1990年12月,邓小平又一 次强调共同富裕的问题,指出: “共同致富,我们从改革一开 始 就讲,将来总有一天要成为中 心课题。社会主义不是少数人 富起来、大多数人穷,不是那 个样子。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 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 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
课间休息 目录 前页 后页
其三,总的来说,党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 路的初步探索及其所取得的成果既具有开创性, 涉及范围又比较广泛,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阶 段、中心任务、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文化建设 等方面都提出过有益探索,成为十一届三中全会 以后邓小平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前提和 条件,为中国共产党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 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提供了 基础。
社会主义本质ppt.
1980年4月,邓小平 在会见赞比亚总统时说: ‚不解放思想不行,甚至 于包括什么叫社会主义这 (会见坦桑尼亚副总统) 个问题也要解放思想。经 济长期处于停滞状态总不 能叫社会主义。人民生活 长期停滞在很低的水平总 (会见坦桑尼亚副总统) (会赞比亚总统) 不能叫社会主义。‛
1980年5月,邓小平在 会见几内亚总统时说:‚社 会主义是一个很好的名词, 但是如果搞不好,不能正确 理解,不能采取正确的政策, 那就体现不出社会主义的本 质。‛
怎样全面、准确地 把握邓小平关于社会主 义本质的科学概括?
答疑解惑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 原则就是要发展生产 力。 社会主义的首要 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逐步提高人民的物质 和文化生活水平。
关于社会主 义本质的论述, 不仅讲发展生产 力,而且讲解放 生产力
生产力 发展迅速
社会主义 优越性充 分体现
社会主义 优越性无 法体现
社会主义 得到巩固 和发展
社会主义 难以巩固 和发展
1985年4月邓小平在会 见坦桑尼亚副总统时说: ‚我们建立的社会主义制 度是个好制度,必须坚 持。……但问题是什么是 (会见坦桑尼亚副总统) 社会主义?我们的经验教 训有许多条,最重要的一 条,就是要搞清楚这个问 (会见坦桑尼亚副总统) 题。‛
1986年9月,邓小平在 回答美国记者关于‚致富光 荣的口号同主义的致 富是全民共同致富。社会主 义原则,第一是发展生产, 第二是共同致富。‛
解放生产力
消灭剥削
发展生产力
消除两极分化
最 终 达 到 共 同 富 裕
社会主义 本质观的特点
• • • •
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社会主义根本手段和最终目标的统一 社会主义的发展过程和最后结果的统一 社会主义效率和公平原则的统一
社会主义本质
对社会主义本质理解与认识基本认识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探索并初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在实践中深化和发展1、否定批判:总结历史经验,不断对“什么不是社会主义”进行思考,先后归纳了十个不是社会主义,即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不是社会主义、平均主义不是社会主义、两极分化不是社会主义、僵化封闭不是社会主义、照搬外国经验也不能发展社会主义、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没有法制也没有社会主义、不重视物质文明搞不好社会主义、不重视精神文明也搞不好社会主义。
2、肯定诠释:邓小平一改以往习惯从基本标志方面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揭示路径,采用了新的功能揭示路径。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A、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B、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C、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关系,解放发展生产力与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互为条件的。
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能达到共同富裕。
后者是最终目标与实现方式。
3、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形成过程80年:“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个问题也要解放思想”。
第一次使用社会主义本质的概念。
84年:“……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87年:“社会主义的第一个任务是要发展生产力”。
91年:“我们搞改革开放,……没有丢马克思,……问题是要把什么叫社会主义搞清楚……”。
92年初南方谈话:“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对实践的重大指导意义表现在:(1)它继承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是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最重大理论成果之一,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
论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本质
论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本质【摘要】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社会主义本质包括理论基础、经济基础、政治基础、文化基础以及终极目标。
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是关于生产资料社会化和生产关系社会化的理论,经济基础是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原则。
政治基础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文化基础是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文化。
最终目标是建立共产主义社会。
实现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本质,需要通过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理想。
这些基础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本质,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路径。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社会主义本质, 理论基础, 经济基础, 政治基础, 文化基础, 终极目标, 实现1. 引言1.1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本质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本质是指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框架下对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基本属性的深刻揭示和理论总结。
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本质的核心是社会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和以满足全体人民共同福祉为宗旨的生产方式。
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本质体现了对社会主义制度内在规律的把握和对社会主义建设基本要求的清晰认识,是指导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原则和基本遵循。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本质不是凭空臆想或主观愿望,而是通过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深刻分析和认识得出的科学结论。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阶段,是既定的历史趋势和规律。
社会主义本质的实现需要在阶级斗争和社会变革的过程中,通过社会主义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来推动,最终实现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最高境界。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本质提出了人类社会进步的方向和目标,是指导社会主义国家建设和发展的理论指引和行动纲领。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本质的实现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团结一致,坚定不移地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最终实现社会主义的终极目标,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崇高理想。
2. 正文2.1 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基础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的理论原理和观点。
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本质.ppt
3.社会主义本质两方面的关系:
不可分割的 统一体
两者之间也 存在矛盾性
两者互为条件。
后者是在前者的
基础上逐步实现 的
怎样看待社会主义 和资本主义的关系
历史的角度:社会主义产生于资本 主义的母体中
现实的状况:相比较、竞争、渗透、 借鉴而存在(对立统一)
未来的趋势:趋同?融合?代替?
怎样看待趋同论?现在的状况是否代表未来?
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本质?
——兼谈社会发展趋势
讨论
如何全面理解社会主义本质 如何看待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关系
如何全面理解社会主义本质 如何看待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关系
如何理 解社会 主义本 质?
怎样看待 社会主义 与资本主 义的关系?
怎样理解现 实中的社会 主义和理想 中的社会主 义?
如何理解解 放、发展生 产力与社会 主义共同富 裕的关系?
消灭剥削,消除两 极分化,最终达到 共同富裕。
1.第一方面 突出强调了生产力的首要基础地位。
使我们看清了社会主义存在的根据。
使我们看清了社会主义全过程的本质 要求。
揭示了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和 发展生产力的统一。
2.第二方面
强调共同富裕的目标。
从社会主体所追求的价值目标 角度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
如何理解社 会主义本质
邓小平的概括 我们的理解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所作的概括,一方面
强调必须集中力量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另一方面 指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手段和目的。这一概 括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同时又 赋予了社会主义以新的含义和时代内容。
它的基本内涵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解放、发展生产力
观点
趋同只是暂时表面的,社会主义必 然代替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摘要:邓小平同志的社会主义本质论的形成是以思想解放为前提的;邓小平同志的社会主义本质论的形成有一个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出发,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经验的思想发展过程;学习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使我们坚定了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心,并进一步认识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重要性。
关键词: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探索启示提纲:1。
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形成的思想前提2。
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形成的思想发展过程3。
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最后提出4。
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形成过程的启示邓小平同志论述社会主义本质时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这一科学论断是邓小平同志对社会主义本质进行长期思考的结果。
一.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形成的思想前提关于社会主义的传统理解是,社会主义是"以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制度,是无产阶级通过革命斗争,夺取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后产生的"〖1〗。
这种传统理解是比较空洞的。
可正是这种空洞的理解的基础上,邓小平开始了他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探索。
这种探索是以思想解放为思想前提的。
没有思想解放,没有对于思想解放的重视,邓小平就不可能开始新的对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探索,也不可能在若干年后,得出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
(1)早在1978年12月,邓小平同志就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提出并深刻地论述了"解放思想",他指出,"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首先是解放思想。
只有思想解放了,我们才能正确地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解决过去遗留的问题,解决新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正确地改革同生产力迅速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确定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道路,方针,方法和措施"。
〖2〗(2)1980年2月,邓小平同志又在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第三次会议上进一步论述了"解放思想",他认为,"我们讲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切实地想办法使我们的步伐快一些,使生产力发展快一些,使国民收入增加快一些"〖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发展先进生产力 . 第一,人类社会的发展, 第一,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先进生产力不 断取代落后生产力的历史进程。 断取代落后生产力的历史进程。 第二,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同生产关系、 第二,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同生产关系、上 层建筑的不断完善密切相关。 层建筑的不断完善密切相关。 第三,调动人的积极性。 第三,调动人的积极性。 第四,重视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 第四,重视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
3.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 . 邓小平提出的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 新论断是: 新论断是: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 裕。”
(1)这一论断形成的社会实践背景 ) 第一,社会主义国家, 第一,社会主义国家,特别是我国社会 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教训 历史经验教训。 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教训。 第二,中国具体的国情。我国还处于社会 第二,中国具体的国情。我国还处于社会 主义初级阶段。 主义初级阶段。 第三,时代特征不同。 第三,时代特征不同。在和平与发展成为 时代主题、新的科技革命迅速发展的条件下, 时代主题、新的科技革命迅速发展的条件下, 世界各国尤其是我们的周边国家和地区都在 研究如何抓住时机、加快发展自己。 研究如何抓住时机、加快发展自己。
一个杯子: 一个杯子: 它有许多的属性:饮具、实验器皿、镇纸、 它有许多的属性:饮具、实验器皿、镇纸、 武器、艺术品等等 等等。 武器、艺术品等等。如何确定哪一个属性是本 质的。仅仅从我们的主观判断上讲, 质的。仅仅从我们的主观判断上讲,这些特征 都是等价的,没有什么重要与非重要之区别。 都是等价的,没有什么重要与非重要之区别。 当我们把杯子放在实践中去后 , 当我们把杯子 放在实践中去后, 就能确定 放在实践中去后 了。
三、事物本质的把握 一事物与他事物有着多种多样的联系, 一事物与他事物有着多种多样的联系,也 就会有多种多样的应答方式,因此, 就会有多种多样的应答方式,因此,一事物也 就具有多种多样的属性。 就具有多种多样的属性。 我们怎样才能把握本质的属性? 我们怎样才能把握本质的属性? 实践是我们把握事物本质的真正确定者。 实践是我们把握事物本质的真正确定者。
二、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1.发展才是硬道理 . 第一, 第一,生产力是建立社会主义的必不可 少的物质基础。 少的物质基础。 第二,我国大力发展生产力有特殊重要性。 第二,我国大力发展生产力有特殊重要性。 “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靠自己的发展”。 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靠自己的发展”
2.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 党的先进性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 坚持党的先进性 坚持 党的先进性 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 优越性结合起来, 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 优越性结合起来 , 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 、 发展先进文化、 发展先进文化 、 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上来。 上来。 第一, 这是对党的执政规律的认识体现。 第一 , 这是对党的执政规律的认识体现 。 第二,这是执政党的主要执政经验。 第二,这是执政党的主要执政经验。
(2)社会主义本质的内涵 ) 第一, 第一,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 义本质。 义本质。 第二,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第二,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对于社会主义本质新认识的理解, 对于社会主义本质新认识的理解,不能 抠字眼, 抠字眼,在着重理解其产生形成的社会主义 实践背景,理解其精神实质。 实践背景,理解其精神实质。
五、事物本质辩证法的实践意义 1.不要轻言“无用” .不要轻言“无用” 对于知识、理论,只要是真知识、 对于知识 、 理论 , 只要是真知识 、 是反映 事物本质的真理性的认识, 不是假知识、 事物本质的真理性的认识 , 不是假知识 、 不 是谬论,都不是轻率下结论认为没有用处。 是谬论, 不是轻率下结论认为没有用处。 “东方不亮西方亮,黒了南方有北方” 东方不亮西方亮,黒了南方有北方” “有意栽花花不发,无意插柳柳成荫” 有意栽花花不发,无意插柳柳成荫”
关于事物本质的哲学思考
一、问题提出的意义 哲学作为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问, 哲学作为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问,其根 本任务就是提供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 观和方法。 观和方法。 对于事物本质的哲学思考, 对于事物本质的哲学思考,是对我们的 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一次全面、系统的思考, 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一次全面、系统的思考, 是形成属于我们自己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哲 学基础。 学基础。
第一,创造性的思维方式。 第一,创造性的思维方式。不要相信一 种认识是唯一正确的东西, 种认识是唯一正确的东西,不要相信这种认识 是对这一事物唯一正确的应答方式。 是对这一事物唯一正确的应答方式。实事求是 就是我们进行创造的最科学的思想方法和思维 方式。 方式。 第二,创造性的成果都是来源于实践。 第二,创造性的成果都是来源于实践。你 要获得一种别人没有过的对于一事物的本质属 离开了实践,是无法实际确定的。 性,离开了实践,是无法实际确定的。 没有社会实践,就不可能真正掌握真理, 没有社会实践,就不可能真正掌握真理, 更不能去发现真理, 更不能去发现真理,也就不能成为一个创造性 的人才。 的人才。
2.不要轻言“放弃” .不要轻言“放弃”
世界是多样性, 事物的本质是多样性的。 世界是多样性 , 事物的本质是多样性的 。 一个人也同样具有多样性的属性。 一个人也同样具有多样性的属性 。 每个活在 这个世界上的人由于具有不同的本质属性, 这个世界上的人由于具有不同的本质属性 , 因而在不同的实践条件下, 对于这个社会总 因而在不同的实践条件下 , 是有意义的。 是有意义的。 “天生我材必有用” 天生我材必有用” “只要是金子,就会发光”。 只要是金子,就会发光”
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1.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 . 从社会发展规律的角度定义 定义: 从社会发展规律的角度定义:是资本主 义社会之后, 义社会之后,与资本主义社会相对立并且高 于和优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制度。 于和优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制度。 从生产关系角度定义: 从生产关系角度定义:是实行公有制和 定义 按劳分配的社会制度。 按劳分配的社会制度。 从历史地位角度定义: 从历史地位角度定义:是共产主义社会 定义 的初级阶段。 的初级阶段。
四、事物本质的辩证法 事物本质的辩证性核心就是它的多样性 , 事物本质的辩证性核心就是 它的多样性, 它的多样性 而非唯一性。 而非唯一性。 事物本质是多样性,而不是唯一性的, 事物本质是多样性,而不是唯一性的,这 就克服了认识上片面性、静止性、绝对性。 就克服了认识上片面性、静止性、绝对性。对 于这种认识我们尽管相信它的客观性或今天我 于这种认识我们尽管相信它的客观性或今天我 们掌握的理论,获得的认识, 们掌握的理论,获得的认识,其实不过是一定 条件下实践活动的产物,真理性,但是, 条件下实践活动的产物,真理性,但是,丝毫 不能说我们的认识已经达到了至极的状态。 不能说我们的认识已经达到了至极的状态。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邓小平以前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 .
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 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比资本主义发展 水平高,发展速度快; 水平高,发展速度快; 实行生产资料全民所有制; 实行生产资料全民所有制; 实行按劳分配,消灭了剥削; 实行按劳分配,消灭了剥削; 消灭了一切阶级和阶级差别; 消灭了一切阶级和阶级差别; 国家失去了政治职能, 国家失去了政治职能,只有社会管理的 职能; 职能; 实行计划经济,没有商品货币关系。 实行计划经济,没有商品货币关系。
第十讲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教学目的:通过学习, 教学目的:通过学习,掌握社会主义本质理 论的内涵和思想方法论的重要意义。 论的内涵和思想方法论的重要意义。 教学内容:主要讲授三个方面的内容, 教学内容:主要讲授三个方面的内容,即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对于 事物本质的哲学思考。 事物本质的哲学思考。 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重点和难点是提出社会主义本 质的方法论意义。 质的方法论意义。
(3)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 ) 第一, 第一,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 新的科学水平。现在就提出“社会和谐是 新的科学水平。现在就提出“社会和谐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这就是 对社会主义本质新的认识和深化。 对社会主义本质新的认识和深化。 第二, 第二,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广泛探索 提供理论根据。 提供理论根据。
3.要立志成为创新人才 . 事物具有多种本质属性的哲学观点, 事物具有多种本质属性的哲学观点,潜藏 着丰富的创造性。 着丰富的创造性。 事物具有多种多样的属性, 事物具有多种多样的属性,你所把握的这 种本质属性区别于别人把握的时, 种本质属性区别于别人把握的时,这就是创造 性了,创造性就是这么简单。 性了,创造性就是这么简单。 每个人都是具有创造性的, 每个人都是具有创造性的,每个人每天都 在创造。 在创造。 要获得大的创造性成果,就需要懂得创造 要获得大的创造性成果,就需要懂得创造 的方法。 的方法。
二、事物本质的内涵 本质”一词, “ 本质 ” 一词 , 作为哲学上一个十分重要 的范畴,有多种表达方式, 的范畴,有多种表达方式,即有许多个同义词 汇。最常用的词是“根本性质”。 最常用的词是“根本性质” 什么是事物的本质,就是事物的根本性质 事物的根本性质。 什么是事物的本质 , 就是 事物的根本性质 。 事物的根本性质是什么, 事物的根本性质是什么,就是一事物区别 于他事物的内在的固有的根本属性 根本属性。 于他事物的内在的固有的根本属性。 事物的根本属性是什么, 事物的根本属性是什么 , 就是一事物与他 事物的关系中所表现出来的, 事物的关系中所表现出来的,对周围事物的应 答方式,这种应答方式对于确定一事物的质具 答方式, 有决定性的作用。 有决定性的作用。
实践怎样去确定事物本质属性的? 实践怎样去确定事物本质属性的? 第一步: 通过实践获得关于事物多种关系 第一步 : 通过实践获得关于 事物多种关系 的认识。 的认识。 第二步: 第二步 : 人们对于事物关系进行合乎目的 性归类、 组合 、 整理 、 加工 、 改造 , 形成关 性归类 、 组合、 整理、 加工、 改造, 于事物的不同属性的认识。 于事物的不同属性的认识。 第三步: 经过多次反复实践, 第三步 : 经过多次反复实践 , 证实了某一 属性实现了人类实践目的, 属性实现了人类实践目的 , 从而就获得了事 物这一本质属性的认识。 物这一本质属性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