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人画家的美学思想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文人画家的美学思想

摘要:“文人画”又称“士人画”,因其创作主体大都是文人士大夫。文人画是画中带有文人情趣,画外流露着文人思想的绘画。中国文人画是中国美术历史发展史上重要的流派,他们在创作上强调个性表现和诗、书、画等多种艺术的结合。文人画家的美学思想包括文人画的题材趋同、文人画重意、文人画重笔墨、文人强调画诗书画合一。

关键字:文人画家 ; 美学思想

Abstract: "Literators’ painting" also known as "scholars’ painting",beca use they are created by literators.Literators’painting include the Literators’ sentiment and ideal.Chinese Literators’ painting is the importment genre in Chinese art history.which emphasize individuality expression and combination calligraphy,draw, poem. Literati artist's aesthetic idea reflect in similar subjucts,artistic conception,combine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paintings poetry.

Key words: Literati painter ; esthetics ideology

一、何谓文人画

“文人画”又称“士人画”,因其创作主体大都是文人士大夫。文人画是画中带有文人情趣,画外流露着文人思想的绘画。它不与中国画三门:山水、花鸟、人物并列,也不在技法上与工、写有所区分。陈衡恪解释文人画时讲“不在画里考究艺术上功夫,必须在画外看出许多文人之感想”。[1]此之,所谓文人画或谓以文人作画,“知画之为物。是性灵者也,思想者也,活动者也,非器械者也,非单纯者也”。[2]说明了文人画所具有的文学性、哲学性、抒情性。在传统绘画里它特有的“雅”与工匠画和院体画所区别,独树一帜。

明代是文人画的鼎盛时期,出现了“吴门画派”和“浙派”,沈周、文征明、戴进等是这一时期的重要代表人物。明代画家董其昌根据苏轼的“士人画”理论进一步提出画分南北宗和文人画理论,文人画的名字也正式被提出和使用。

文人画的形成和发展,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多种因素促成的一种文化现象,它有着一个相当长的演进过程。中国文人画是中国美术历史发展史上重要的流派,他们在创作上强调个性表现和诗、书、画等多种艺术的结合。中国现代著名画家、教育家潘天寿曾这样说过,文人而兼画家,画家而兼文人是中国绘画史上的一大特点,中国绘画以此进入了超逸之境。

二、文人画的历史沿革

文人画的由来可以追溯到汉代,张衡、蔡邕皆有画作。魏晋南北朝时期,姚最“不学为人,自娱而已”成为文人画的中心论调,历代文人更将其尊为绘画的宗旨;宗炳以山水明志“澄怀观道,卧以游之”,充分体现了文人自娱的心态。唐代诗歌盛行,大诗人王维以诗入画,使后世奉他为文人画的鼻祖,他的绘画作品也成为后世文人画家的范本。此后文人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蔚然成风,代代相传。

五代时以荆浩和关仝代表的北方山水画派,开创了独特的构图形式,他们善于描写雄伟壮美的全景式山水。以董源、巨然为代表的南方山水画派,在创作上追求平淡天真和笔墨情韵,为文人画的发展提供了直接的艺术规范。南北宋时期出现了许多大文人,如苏轼、黄庭坚、米芾父子等,他们在王维的文人画派基础上,以书法入画,实践并发展了其水墨技巧。邓椿的“画者,文之极也”等理论

将“文”与“画”紧紧的结合在一起,是系统的文人画理论,对文人画的发展启到了深远的影响。此后,苏轼提出的“士人画”概念又使文人画向成熟迈进了一步。

进入到元代,文人画进入兴盛时期。最著名的文人画家有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即后世所说的“元四家”。他们的画多表现“隐居”、“高隐”、“小隐”、“渔隐”,以“出世成仙”的态度表达一种士大夫阶层的孤傲、空虚的情感;艺术上提倡“高雅”、“平淡天真”、“天真幽淡”;理论上主张“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写胸中逸气”。赵孟頫、柯九思强调以书入画,同时许多文人画家将具有象征意义的梅兰竹菊作为自己的表现题材,用以标榜个人的志节情操。延至明代,文人画已上升为画坛的主导地位,并直接影响到了清代绘画的基本格局和审美取向。清代涌现了诸多顶极文人画家,最突出的是“四僧”,“四僧”中又以八大、石涛最为突出。身为明末遗民,他们在书画中寄寓国破家亡之痛,八大笔法恣肆、放纵、简括、凝练,造形夸张,意境冷寂。石涛努力体察自然,鄙视陈陈相因,亦步亦趋的画家,主张“笔墨当随时代”,“法自我立”,面向生活“搜尽奇峰打草稿”。他的主张对后世的“扬州画派”、“扬州八怪”、虚谷、赵之谦、任伯年,吴昌硕等都起到了深刻的影响。

三、文人画家的美学思想

自先秦时期开始,基础绘画实践萌芽中,便已经蕴涵着“文人画”的基本精神。如秦汉的“解衣般礴”、“谨毛失貌”等理论实际上已经反映出中国文化对艺术创作和艺术形式的认识。魏晋时代的“得意忘象”、“传神悟对”等更是奠定了后来文人画的理论基础。隋唐及五代的“心源”说、“写真”说,为后来文人画的理论框架增添了砖石。到了宋元,文人画达到了空前的发展,其中相继提出“不以形似”、“求无人态”、“胸有成竹”、“写生写气”、“逸笔草草”、“书画同源”等理论和绘画法则,使得中国画走向了一个新的文化高度。经历了宋画的精致之后,元画的写意被一致肯定为“文人画”脱颖而出的标志,以至明清之后的大画家们,如董其昌、明四家、徐青藤、恽南田、八大、石涛、石溪、吴昌硕等人,都以直溯元人胸臆为准则。

文人画的美学思想主要表现在:

(一)文人画的题材趋同

文人画题材多为梅、兰、竹、菊、高山、渔隐之类。文人借描绘目之所及的自然景物写心灵感受。他们眼中的梅、兰、竹、菊、高山、渔隐,不再是单纯的自然景物而是君子的化身。梅,冲寒斗雪,玉骨冰肌,孤高自赏;兰,清雅幽香,芳草自怜,洁身自好;竹,虚心劲节,直竿凌云,高风亮节;菊凌霜而荣,孤标傲骨;山水、渔隐则不问世事,淡漠名利。借此,文人抒发他们内心当中或豪迈或抑郁的情绪,表达其自身的清高文雅。

陶潜“采菊东篱下,悠然间南山”;苏轼作直竹曰“竹生时何尝逐节生”;吴镇自号梅花道人,言梅妻鹤子而终老;郑思肖因亡国失土作露根兰。文人画对梅兰竹菊的代代阐释,表达了文人画家追求爱慕高尚纯洁的气质、格调和风貌的一种理想人格与情操。

(二)文人画重画意

杜甫讲“意匠惨淡经营中”匠心独运,可回味无穷。倪赞道“画者不过意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写胸中逸气耳”。文人画重简,无干的皆可简,甚至简到“零”,“零”既是白既是空。“计白当黑”,空、白是为了“多”,为了“够”,为了满足,空白能给人以无尽深远悠长的的感受,似“此时无声胜有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