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讲地方政府与区域发展规划
经济区划与区域发展规划.doc

第八章经济区划与区域发展规划经济区是在商品经济发展过程中客观形成的地域经济单元;区域发展战略是在经济区划基础上所制定的区域经济社会远景发展目标和重点;区域规划是在经济区(或一定地区)发展战略基础上对国民经济建设所进行的总体部署。
三者既有区别,又有密切联系,共同构成完整的区域经济研究体系。
第一节经济区划所谓经济区划,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经济区别是指对经济区的划分;广义的经济区划既包括对经济区的划分,也包括经济区划方法论问题。
本章所说的经济区划主要指后者。
一、经济区的性质及其形成与发展究竟什么是经济区?它有哪些特点?各方面的认识颇不一致。
以上海经济区为例,迄今为止已有五、六种提法,如经济体制改革的试行区、加工工业区、外贸出口区、新型产业结构的特色区、新经济政策的试验特区等。
甚至同一作者在不同场合,就有不同的提法,主观任意性很大,有必要加以明确。
经济区既不同于自然区,也不同于行政区。
自然区是指自然特征基本相似的自然地理单元,如长江三角洲、黄土高原、四川盆地等;行政区尽管名称不一,然而就其实质都是属于上层建筑范畴,如我国的省、县、乡等;经济区则不同,它是客观存在的地域经济单元,亦称地域经济综合体。
关于经济区的概念,曾有种种不同的说法。
前苏联曾是世界上开展经济区划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最早的国家。
早在20年代初,就将全苏划分为21个经济区。
在此基础上,对经济区及经济区划的理论问题开展了深入的研究。
1921年,俄罗斯区划委员会为经济区下了如下的定义:“经济区是国家的一个特殊的经济上尽可能完整的地区,这种地区由于自然特点、以往的文化积累和居民及其生产活动能力的结合而成为国民经济总锁链中的一个环节。
这种经济上完整的原则,再加上地方资源、外来资本有价物、新技术和全国国民经济计划的正确配合,便有可能在以最小的耗费而最充分地利用一切可能性的基础上编制区域经济的发展方案。
”这个定义比较具体地表述了经济区的概念,并阐明了经济区的作用,至今为经济区划理论工作所继承。
规划方案中的区域发展与区域规划

规划方案中的区域发展与区域规划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区域发展和区域规划成为了现代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城市规划与设计中,区域发展和区域规划的概念经常被提及,但是很多人对于这两个概念的理解并不深刻。
本文将探讨规划方案中的区域发展与区域规划,并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与作用。
一、区域发展的概念与特点区域发展是指在特定地理范围内,通过合理的资源配置和产业布局,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区域发展的目标是提高区域的整体竞争力和综合实力,推动区域经济的增长和社会进步。
区域发展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多元性: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资源禀赋和发展潜力,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差异化的发展战略和政策。
2. 综合性:区域发展不仅仅关注经济增长,还要兼顾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3. 长期性:区域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通过长期规划和持续的政策支持来推动。
二、区域规划的概念与作用区域规划是指通过对特定地理范围内的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状况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制定合理的发展目标和政策措施,实现区域发展的有序和可持续。
区域规划的主要作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引导发展:区域规划可以引导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产业的优化布局,推动经济的协调发展,避免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
2. 促进协调:区域规划可以协调不同地区之间的利益关系,避免区域间的竞争和冲突,实现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
3. 保护环境:区域规划可以通过合理的土地利用和环境保护措施,减少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环境的破坏,实现可持续发展。
4. 提升生活质量:区域规划可以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条件,提供更好的教育、医疗、文化和娱乐设施,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
三、区域发展与区域规划的关系区域发展和区域规划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
区域发展需要依靠区域规划来引导和支持,而区域规划的制定和实施也需要依赖于区域发展的需求和动力。
首先,区域发展为区域规划提供了实践基础和动力。
区域发展规划

区域发展规划
区域发展规划是指对一个特定区域的经济、社会、环境等各个方面进行规划和管理,以促进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对区域发展规划进行详细阐述。
首先,区域发展规划的目标是要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平衡。
在发展过程中,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尊重自然规律,避免过度开发和环境破坏。
通过合理规划和管理,保护生态系统,提高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
其次,区域发展规划要注重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根据区域自身资源禀赋和优势,合理确定产业布局,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
通过产业结构的优化,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促进就业增长和居民收入提升。
另外,区域发展规划还需要关注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提升。
建设与区域发展相适应的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撑。
同时,要加强城市规划和建设,提高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形象和品质。
除此之外,区域发展规划还要注重人才培养和教育投入。
通过建设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机构,提高人力资源的素质和发展水平。
同时,要鼓励和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最后,区域发展规划还要加强区域合作与交流。
通过加强区域间的交流与合作,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互利共赢。
同时,要
积极融入国际经济合作,促进对外开放,扩大区域影响力。
综上所述,区域发展规划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需要全面考虑经济、社会、环境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通过合理规划和管理,可以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平衡,推动产业升级和基础设施提升,加强人才培养和区域合作。
只有如此,才能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区域协调发展未来政府对地区经济的规划

区域协调发展未来政府对地区经济的规划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区域协调发展成为了政府工作的重要目标之一。
每个地区都有不同的经济特点和资源条件,政府需要通过合理规划和政策引导,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本文将就未来政府对地区经济的规划进行探讨。
一、加强地区间的合作与互联互通在区域协调发展中,政府应该注重不同地区之间的合作与互联互通。
通过促进经济要素的自由流动,加强互联互通的交通网络建设,提升交通运输效率,降低地区间的交通和物流成本,实现地区经济资源的共享与互补。
同时,政府还应鼓励不同地区之间的产业合作和合理分工。
通过产业链的延伸和协作,实现地区间优势互补,推动经济的协同发展。
二、构建开放包容的经济发展环境未来政府对地区经济的规划要重点构建开放包容的发展环境。
政府要推动市场准入的公平和公正,建立健全的法律体系和法规制度,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稳定、透明的经营环境。
此外,政府还应积极推动知识产权保护,鼓励创新创业,提升地区经济的竞争力和创新力。
通过吸引和保留高端人才,搭建优质的科研平台,培育创新企业,推动地区经济的转型升级。
三、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城乡发展不平衡是制约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
政府在规划地区经济时,应注重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城乡经济的互补和协同。
政府可以通过改革土地制度,促进农村宅基地的流转和规模经营,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同时,要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投入,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和获得感。
此外,政府还应鼓励城市地区向农村倾斜,引导城市人口和产业向乡村转移,推动城乡要素的有序流动和优化配置,实现城乡资源的共享。
四、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在地区经济规划中,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方面。
政府要加大对环境保护的力度,严格控制污染排放,推动绿色发展,构建生态文明的地区经济发展模式。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严格的环境保护法规和标准,推动企业减排增效,鼓励发展清洁能源和循环经济等绿色产业。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与区域规划PPT31页

61、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 有所亏 。 62、奇文共欣赞,疑义相与析。
63、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 深巷中 ,鸡鸣 桑树颠 。 64、一生复能几,倏如流电惊。 65、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31
第八讲地方政府与区域发展规划

区域生态环境问题 区域协调问题 区域外向型经济发展问题
落后地区和萧条地区的区别
区域发展的政治社会环境
政局的稳定性:企业经济发展的必要前提条件
政府的经济管理质量
区域内社会各阶层、各民族、各种宗教团体之 间的关系是否融洽。它与相邻地区、国家之间 的关系是否和睦
国家或区域财政收入的大小,及其使用分配的 政策依据
法律制度的完善程度,包括是否建立健全的法 律体制,执法是否有保证,契约、专利能否受 到保障,公私财产与公私合法所得能否受到保 护等
确定区域优势的方法
将各部门生产发展要求满足的条件与地区可能 提供的条件进行全面的逐条对比,然后加以综 合,并列表示意说明
制表的方法是先根据地区生产发展的条件粗略 估计有哪些部门可能成为地区优势部门。然后 列出这些部门在布局上要求满足的区位因素, 并区分指向性因素、重要因素与一般因素
下一步再将这些部门在布局上要求满足的条件 与区域可能提供的条件作比较。
与落后(贫困)地区不同的是,这类地区的人均收入水 平与生产发展水平可能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且社会 基础完善,科学文化比较发达。
美国1933年的大萧条时期,失业率高达25%,许多人都来到像图 中由阿尔•卡彭(Al Capone)办的这种施粥场接受救济。
区域经济发展病的诊断方法一 克劳森的四指标分析法
第八讲 地方政府与区域 发展规划
一、区域特征分析 二、区域发展目标系统与政府相应的政 策
和手段 三、区域产业结构 四、区域开发与区域发展战略
区域规划及其发展教材(PPT 44张)

• 3、外国区域规划的共同特点:
(1)规划体系完整,有一套科学的方法。 (2)规划的目标主要在于PRED的协调,更强调 地区发展的均衡。 (3)就业问题、土地利用问题、基础设施建设 问题和城市发展问题,以及环境问题是区域规划 普遍关注的研究课题。 (4)逐步走上了制度化和法制化的轨道。
(5)各国的具体情况:
四、区域规划的内容
• 城镇体系和乡村居民点体系规划
1. 研究城镇体系演变过程、现状特征,预测城镇化发展水 平。 2. 确定规划区域的城镇发展战略和总体布局。 3. 确定各主要城镇的性质和方向,明确城镇之间的合理分 工和经济联系。 4. 确定城镇体系的规模结构,各阶段主要城镇的人口发展 规模、用地规模。 5. 确定城镇体系的空间结构,各级中心城镇的分布,新城 镇出现的可能性及其分布。 6. 提出重点发展的城镇地区或重点发展的城镇,以及重点 城镇近期建设规划建议。
四、区域规划的内容
• 环境治理和保护规划
1. 分析环境诸要素的现状特征。 2. 揭示整个区域环境和各个环境要素状态的存在 问题。 3. 根据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远景目标,预测环 境状况,制定区域近期和远期环境保护规划目 标(包括环境污染控制目标和自然生态保护目 标)。 4. 拟订一系列环境保护的具体措施 。
• 系统分析中常用的两种思维方法 A 演绎法—从一般到特殊的方法 B 归纳法—从特殊到一般的方法
• 2、传统综合方法 • 传统综合方法是与系统分析方法相反的逆 向思维方法,它是在系统分析的基础上不 断将系统分析结果加以综合,形成整体认 识的一种科学方法。 • 综合平衡法是传统综合方法中的一种,也 是国际上区域规划方法中最基本、使用最 广泛的一种方法。
2.
3. 4.
区域的概念
第八讲 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

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战略
5
(3)市场:进口替代战略和出口导向战 略 (4)宏观经济调节机制:政府集权控制、 政府主导下的石场经济和市场经济。
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战略
6
4、经济发展战略调整及原因 (1)调整的内容: 在速度上:速度型→协调增长型 在市场重心上:进口替代型→出口导向 型 在主导力量上:政府主导面的控制→选 择调节方式 产业选择上:选择制造业 对经济增长率的理解:选择可持续发展
11
Hale Waihona Puke 3、东亚经济发展战略演变及特点 (1)东亚经济经济格局的变化 (2)东亚经济模式的转变: 以加快工业化带动经济的高速增长 以进口替代迅速向出口导向战略转变 70年代后实行多元综合发展战略 推行以政府为主导的市场经济体制
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战略 12
第三节 拉丁美洲经济发展战略
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战略
经济的增长发展:都是高速增长型的 工业生产具有世界地位 较为发达的服务和金融业 新加坡为例
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战略
10
2、东盟四国经济发展
先进行初级产品的生产和出口,经济结 构十分脆弱 60年代以后,发展速度较快,实行工业 化 金融自由化、监管不力、劳动力素质不 高是经济发展中严重隐患
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战略
第八讲 发展中国家和地 区的经济发展战略
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战略
1
第一节 经济发展战略及基 本内容
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战略
2
一、经济发展战略基本含义 及类型
1,基本含义:是经济发展的总 体目标,是一国(地区)根据其 可供利用的资源禀赋而对经济全 局的方针、计划、安排和部暑所 作的总体设计,它是一国(地区) 经济发展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区域发展与城市规划

区域发展与城市规划城市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它是由众多不同的元素组成的,如建筑物、道路、公园、商业区等。
而城市的规划是为了有效地组织和管理这些元素,实现城市的持续发展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区域发展与城市规划紧密相连,通过合理的区域规划可以实现城市的统一发展。
首先,区域发展与城市规划可以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
不同地区的资源特点各异,有的地区适合农业发展,有的地区适合工业发展。
通过进行区域发展规划,可以合理安排各个地区的发展方向,使资源得到最优化的利用。
例如,国家可以将某地区定位为重点发展农业产业,而将其他地区发展为工业园区,从而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
其次,区域发展与城市规划可以提高城市的韧性。
城市作为人口聚集和经济活动的中心,必须能够应对各种复杂的挑战和危机。
合理的城市规划可以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的影响,提高城市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例如,城市规划可以合理规划建筑物的高度和结构,确保其在地震等自然灾害中的稳定性。
此外,城市规划还可以合理划分城市的功能区域,比如将住宅区和工业区分隔开来,减少环境污染对居民生活的影响。
再次,区域发展与城市规划可以提升城市的竞争力。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城市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
一个精心规划的城市可以吸引更多的人才和投资,从而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
例如,城市规划可以提供创新型产业园区和科技孵化器,吸引科技企业和创业者的入驻。
此外,城市规划还可以打造独特的城市形象和文化氛围,增加城市吸引力。
最后,区域发展与城市规划可以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
城市规划的目标之一就是为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
通过合理规划的道路网络和公共交通系统,可以方便居民的出行;通过规划公园和绿地,可以提供居民休闲和娱乐的场所;通过规划便利的商业和服务设施,可以满足居民的日常需求。
这些都可以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提高幸福感。
综上所述,区域发展与城市规划是推动城市发展的重要手段。
通过合理的规划可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城市的韧性、提升城市的竞争力以及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
区域发展与战略规划

区域发展与战略规划在现代都市化的进程中,区域发展战略规划成为了一项重要的讨论话题。
针对城市的大规模扩散和人口数量的大量增长,地方政府在当地利益的背景下往往会借助于国家和地方的社会和经济政策提出自己的观点。
因此,一个明智行动的城市规划助力于建设更加宜居的城市环境,增加城市的经济收益和城市居民的综合福利。
区域发展规划的内涵实现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并不是简单的问题。
在城市化进程中,很多地方的发展规划并不持续,限制了可持续生态平衡和经济发展的需求。
为了实现国家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区域发展规划需要改变对城市发展的传统模式,同时要尊重现有的有限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原则。
区域规划引领城市化进程区域治理和城市规划的主要目标是使城市的生态和环境变得更加健康,同时增加人们的福祉。
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区域规划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旨在实现城市规划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分析区域性的社会经济、政治和环境问题,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使城市的发展更好地符合国家和地方的经济政策。
城市规划的影响城市规划的实施不仅能使城市生态变得更加健康,还可以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
由于城市发展的规划是基于国家和地方政策的,因此可以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
通过城市规划,地方政府可以调整当地的产业结构和人口结构,以增加当地的可持续性和组织的效率性。
同时通过公共设施的规划,城市的社会服务被增加,使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捷。
结论总之,区域发展战略规划是促进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
在城市规划中,重点需要放在健康、可持续和普及教育等方面。
地方政府需要引入城市规划师来制定相应的城市规划方案,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也需要引入新的技术和工程方法,使城市规划更加高效和精准。
只有这样,才能建造更宜居、更可持续的城市,推动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地方政府与经济区域发展

地方政府与经济区域发展地方政府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中,地方政府的角色至关重要。
地方政府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规划、管理和执行的作用,通过制定政策、提供公共服务和资源配置等手段,推动经济区域的发展。
首先,地方政府的规划功能对经济区域的发展起到关键的作用。
地方政府通过制定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为经济区域的发展提供了指导和保障。
规划可以使地方政府更加清晰地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政策和措施,推动经济发展。
例如,某地区的优势产业是农业,地方政府可以根据当地的土地资源和气候条件,制定相关政策,促进农业发展。
与此同时,地方政府还可以通过规划确定未来经济发展的方向,提前做好准备,为经济区域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其次,地方政府在经济区域发展中承担着管理和执行的责任。
地方政府可以通过提供公共服务,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经济区域的竞争力。
例如,加大对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的投入,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从而吸引更多的人才和资本到该地区发展。
另外,地方政府还可以加强对市场环境的监管和整顿,打击非法经营活动,保护市场秩序和公平竞争。
这些举措可以提高经济区域的规范程度,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
此外,地方政府还在资源配置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地方政府可以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推动经济区域的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
例如,在某个地区,当地政府可以将资源配置到具有竞争力的产业中,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通过引导投资和吸引外来资本,加强创新和研发等方面的支持,提高产业的竞争力和附加值,进而推动经济的发展和提高地方的竞争力。
然而,地方政府在经济区域发展中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一方面,地方政府要面临协调不同利益主体的问题。
在经济发展中,不同部门、企业和利益群体之间往往存在着利益冲突,地方政府需要妥善处理这些冲突,协调各方利益的关系,才能推动经济区域的发展。
另一方面,地方政府需要面对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问题。
在追求经济增长的同时,地方政府也要考虑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问题,避免发展进入无限制的消耗模式,而是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农村地方政府治理与农村区域发展

农村地方政府治理与农村区域发展近年来,中国农村地方政府治理与农村区域发展成为国家关注的热点问题。
农村地方政府在推动农村区域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治理能力和水平直接影响着农村地区的经济、社会和环境发展。
本文将从农村地方政府的角度出发,探讨农村地方政府治理与农村区域发展的关系,并提出一些改进措施。
首先,农村地方政府在农村区域发展中的作用不可忽视。
农村地方政府作为地方政府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决策权、管理权和服务权。
它承担着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保护农村环境等重要任务。
农村地方政府的治理能力和水平直接决定了农村区域发展的效果。
因此,加强农村地方政府的治理能力是推动农村区域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其次,农村地方政府治理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由于农村地区的特殊性,农村地方政府在资源配置、政策制定和项目管理等方面面临着一定的困难。
另一方面,一些农村地方政府存在着权力滥用、腐败问题,导致资源浪费和不公平现象的出现。
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农村地方政府的治理效能,阻碍了农村区域发展的进程。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首先,农村地方政府应加强组织建设,提高决策能力和执行力。
政府部门应加强内部沟通和协调,形成合力,确保政策的有效实施。
其次,农村地方政府应加强对农村经济的研究和分析,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战略和政策。
政府部门应加强与农民和企业的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意见,制定出更加符合实际情况的政策。
此外,农村地方政府还应加强对农村环境的保护和治理。
政府部门应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加强对农村环境的监管和管理,确保农村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另外,农村地方政府治理与农村区域发展还需要加强与社会组织和市场力量的合作。
农村地方政府应积极引导和支持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发挥其在农村区域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同时,农村地方政府还应加强与市场力量的合作,吸引和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农村地区,推动农村产业升级和农民收入增加。
区域发展与城市规划

区域发展与城市规划随着中国城市化快速发展,城市规划成为越来越重要的话题。
与此同时,区域发展也成为城市规划中不可忽略的一部分。
什么是区域发展?在城市规划中又扮演着怎样的角色?本文将就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什么是区域发展?区域发展,顾名思义,是指面积较大的区域内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发展。
这里的区域,可以是一座城市的周边地区,也可以是跨越多个城市的连片区域,还可以是连续的地方行政区域等。
区域发展与城市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城市作为地理上的一个实体,其周边区域的发展也会受到其影响。
城市经济的繁荣、人口的增长、环境污染等问题都会对周边地区产生影响,因此区域发展需要与城市规划结合起来综合考虑。
区域发展的重要性城市规划是一个综合考虑城市发展的过程,而区域发展则超出城市的范畴,将眼光放到更广阔的区域内。
由于城市与周边地区的相互联系,区域发展不仅涉及城市经济、人口、环境等方面,还要考虑到交通、农业、生态等多个方面。
同时,区域发展与城市规划的良性互动,也能够促进城市及其周边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规划的目标一般围绕着提高城市品质、增加城市经济、改善城市环境等方面展开。
而区域发展则着重研究城市周边地区的资源供给、环境状况、社会问题等,以推动整个城市群的发展。
如何规划区域发展?在规划区域发展时,需要考虑到多方面因素,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1. 制定长远目标在制定区域发展规划时,需要有明确的长远目标。
这些目标一般包括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发展。
同时需要在目标的制定过程中,充分考虑当前的城市规划、发展状况,以及周边地区的资源状况,以确保目标不仅是可实现的,也是可持续的。
2. 结合城市规划区域发展与城市规划密切相关,这两者需要相互协调,形成良性互动。
在规划区域发展时,需要考虑到城市与周边地区的相互联系,以确保规划不会导致不必要的负面影响。
3. 考虑环保和生态因素随着人口增长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环保和生态问题日益凸显。
在制定区域发展规划时,需要充分考虑到环保和生态因素,采取有效的措施,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区域规划与区域发展高中地理深度解析

区域规划与区域发展高中地理深度解析高中地理学科的课程内容涵盖了广泛的领域,其中包括区域规划与区域发展。
本文将对这一内容进行深度解析,探讨其重要性、方法以及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一、区域规划的定义和意义区域规划是指对某一特定区域内的土地利用、资源配置、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进行科学、系统、合理的规划,以实现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区域规划的核心目标是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提高区域的综合竞争力。
区域规划的意义在于协调各种资源的合理利用,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通过区域规划,可以实现各地区资源优势的互补和协同作用,避免资源的重复开发和浪费。
同时,区域规划还可以调控人口迁移和城市扩张等问题,避免人口过度集中和资源环境压力过大。
因此,区域规划在现代社会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区域规划的方法和流程区域规划要求科学的方法论和系统的流程,以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下面是一般的区域规划方法和流程:1. 数据收集和分析:通过收集相关的地理、经济、人口等数据,并进行系统的分析,了解该区域的现状和发展潜力。
2. 目标确定:根据该区域的资源、环境、经济特点等,确定合理的发展目标和规划方向。
3. 评价和选择:通过对各项规划方案进行评估,筛选出最优的方案,并进行适应性分析。
4. 实施和调控:将最优方案付诸实施,并进行相应的监测和调控,确保规划的有效执行。
5. 评估和调整:定期对规划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这一流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不断进行反馈和调整,以适应地区发展的需求和变化。
三、区域发展的影响因素区域规划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以下是几个主要的影响因素:1. 土地利用和资源配置:合理的土地利用和资源配置,可以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和资源的高效利用。
资源丰富的地区可以发展适合的产业,提高经济效益;生态脆弱的地区需要进行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
2. 基础设施建设:合理布局和高效建设基础设施,可以提升地区的交通运输、能源供应、通信网络等方面的水平,促进区域内外的互联互通,提高地区的综合竞争力。
地方政府与经济发展规划

地方政府与经济发展规划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地方政府在经济发展规划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地方政府的经济发展规划对于促进地方经济的稳定增长和可持续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地方政府与经济发展规划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挑战和前景。
首先,地方政府在经济发展规划中具有引导和规划的职责。
地方政府承担着协调和平衡地方经济各个领域的责任,为经济发展提供指导和支持。
地方政府应该根据地方资源和市场需求,制定具体的发展目标和策略。
例如,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吸引外资和促进工业发展,会制定一揽子优惠政策,提供土地、税收和人力资源等方面的支持。
其次,地方政府在经济发展规划中需要平衡各方利益。
地方政府在制定经济发展规划时,不仅要考虑到经济增长的要求,还要平衡社会、环境和资源等方面的利益。
例如,一些经济发达地区面临着经济快速增长带来的环境污染和资源紧缺等问题,地方政府需要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找到平衡点,同时推动可持续发展。
然而,地方政府在经济发展规划中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一些地方政府存在发展目标过于追求GDP增长的问题。
在竞争激烈的经济环境中,地方政府容易将GDP增长作为衡量经济发展的唯一标准,忽视了环境和社会的可持续性。
这导致一些地方过度依赖资源消耗型行业,加剧了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
另外,地方政府在制定经济发展规划时,往往存在政策执行不到位的问题。
一些地方政府制定了一揽子的优惠政策,但在具体的落地过程中,执行力度不够,导致政策效果不佳。
这不仅浪费了资源,也影响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地方政府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地方政府应该注重科学规划和统筹发展。
在制定经济发展规划时,应该充分考虑地方的资源特点和市场需求,制定合理的发展目标和策略。
其次,地方政府应该加强政策执行和监督。
只有在政策的具体执行过程中,才能真正发挥政策的作用,促进经济的良性循环。
最后,地方政府在经济发展规划中应该发挥好市场的作用。
经济发展中的区域发展规划如何制定区域发展规划以促进经济增长

经济发展中的区域发展规划如何制定区域发展规划以促进经济增长区域发展规划在经济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份全面而有效的区域发展规划能够为各个地区的经济增长提供指导,发挥经济潜力,提高竞争力并促进可持续发展。
为了解决如何制定区域发展规划以促进经济增长的问题,本文将介绍区域发展规划的重要性以及制定区域发展规划的一般步骤。
1. 区域发展规划的重要性经济发展是各个国家和地区所关注的核心议题之一。
而在实现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区域发展规划起着关键的作用。
首先,合理的区域发展规划可以利用各地区的资源优势,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其次,区域发展规划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避免过度开发或浪费。
此外,区域发展规划还可以促进地区之间的协同发展,实现经济整体的增长。
2. 制定区域发展规划的一般步骤2.1. 收集和分析数据在制定区域发展规划之前,需要收集和分析各个相关领域的数据。
这些数据可以包括地区的经济产业结构、人口分布、交通网络、自然资源等。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深入分析,可以了解地区的优势和劣势,并为后续的规划工作提供基础。
2.2. 制定发展目标和战略基于对数据的分析,制定明确的发展目标和战略是制定区域发展规划的重要步骤。
发展目标应该符合地区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并具有可行性。
战略则是指明实现发展目标的措施和方向,可以包括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内容。
2.3. 制定政策和措施在确定发展目标和战略之后,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关键。
政策和措施的制定应该充分考虑地区的特点和条件,注重提高政策的可操作性和执行力。
同时,政策和措施的制定还需要充分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增加规划的可接受性和公众的参与度。
2.4. 实施和监督制定区域发展规划并不意味着任务的完成,实施和监督是保证规划有效性的重要环节。
实施过程中需要建立相应的机制和制度,确保政策的贯彻执行。
同时,监督机构应该及时检测和评估规划的效果,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域收入水平/ 全国收入水平
区域收入增长率/ 全国收入增长率
大于1
大于1 繁荣区
小于1
潜在萧条区
小于1 发展中地区 萧条区
区域为主
救济:主要是考虑落后地区与萧条地区人民的困难,政府向他们提供 无偿的、或是以工代赈的援助,藉以缓解社会的不满。这是一种消极 的措施,不可能消除地区贫困落后的根源 开发:主要是针对影响企业基金发展的主要问题,找出根源,利用经 济手段进行治疗。目的在于为地区经济问题的解决作出一套正确的、 切实可行的规划
区域经济发展病:指那些因区域经济结构失调或 区域企业竞争能力衰退而产生的慢性病
区域经济发展病的主要发病原因
经济结构落后,这是落后地区的通病 经济结构陈旧,这是经济萧条区的通病 经济结构臃肿、紊乱,这是过度繁荣区的通病 区域企业竞争力衰退
企业规模不经济 生产布局不合理 工业设备老化、管理与生产技术落后,致使产品质量下降,成 本上升 公用事业与基础设施落后于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 一些重要第三产业部门的发展落后于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 地区政治不稳定,社会动荡
特定区位因素可能形成的优势是定向的
各种区位因素在空间分布上的差异
一种区位因素在不同区域的开发利用条件是有差别 的,因而可以建立不同的地区优势
区位因素在空间分布上的可移动性
有些区位因素是可以移动的,如资金、劳动力因素 等 有些因素是不可以移动的,如地区的政治条件;区 域经济基础雄厚、科学文化发达等
有利条件转化为区域优势的前提
制表的方法是先根据地区生产发展的条件粗略 估计有哪些部门可能成为地区优势部门。然后 列出这些部门在布局上要求满足的区位因素, 并区分指向性因素、重要因素与一般因素
下一步再将这些部门在布局上要求满足的条件 与区域可能提供的条件作比较。
最终根据列表比较的结果,选择最优的区位因 素作为区位优势
2、区域经济病理分析
指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地区,它们过去曾经是发达地区,有 的甚至是高度发达地区。在它们的经济结构中占主导地位的是那 些传统性的第二产业部门,诸如钢铁、造船、纺织等。随着时代 的发展,这些行业都由创新阶段进入衰退阶段。这种陈旧的经济 结构给此类地区带来了企业开工不足、失业率高,地区经济与人 均收入增长缓慢,人口外流等一系列问题。
三、区域发展目标系统与政府相 应的政策和手段
区域发展目标系统地制订
手段—目标系统
区域发展目标系统的制订
关于如何处理效益目标和公平目标的关系
以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 以社会公平为主要目标 两者相辅相承
确定主从目标关系的依据
在确定区域发展总目标中发展速度与社会公平 两者的主从关系时,主要依据是:
计划经济发展预测 全国或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状况 社会资金积累状况与政府可能用于开发的财力
第八讲 地方政府与区域 发展规划
一、区域特征分析 二、区域发展目标系统与政府相应的政 策
和手段 三、区域产业结构 四、区域开发与区域发展战略
五、地方政府在区域开发中的作用
一、区域特征分析
区域发展优势的确定 区域经济病理分析与诊断 区域经济病变治疗中的政策界限
区域发展诸条件
区域发展的政治社会环境 区域发展的经济环境 区域发展的科学技术环境 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与天然资源丰度
开发资金的分配何者优先
“最有潜力者优先”:实际上是一种救济重于开发的战略,是一种治 标的措施
充分就业与结构优化何者居首 移劳动力就职业还是移职业就劳动力
移劳动力就职业:把困难地区的过剩劳动力迁移到可以为他们提供就 业机会的繁荣地区去 移职业就劳动力:即把繁荣地区一些衰败行业,有计划的迁往劳动力 过剩的低工资地区,或由政府直接投资,在困难地区振兴实业,为那 里大量的失业人口创造新的就业机会
地区发展优势必须与国家的总体发展战 略目标一致,才有可能得到确立,否则 只会把规划工作引入歧途 地区发展优势只有通过对区域内全部生 产发展的有利与不利条件进行综合评价 后,才能确定 一个区域的优势只有通过与全国其他区 域进行比较,才能确定。
确定区域优势的方法
将各部门生产发展要求满足的条件与地区可能 提供的条件进行全面的逐条对比,然后加以综 合,并列表示意说明
在确定了企业发展的总目标后,就可以进一步 围绕总目标建立起:
阶段目标系统,即将总目标分成几个在不同时 完成的、阶段性目标 子区域目标,即将全国发展总目标分成应由几 个二级区去完成的二级子目标 手段目标系统
手段—目标系统(一)
政府可以用以影响区域经济的政策和手段:
在政府指导下找出区域发展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制 订区域全面发展战略和规划 提供信息(对象:国内外资本家) 利用财政诱导与补偿手段,协调各方面关系
区域发展的经济环境
地区拥有的固定资产与流动资本总量、地 区工农矿业的生产能力、区域交通系统、 信息系统、金融系统、商业系统以及其他 服务业系统的完备程度及其服务质量 区域市场条件 区域资源供需条件 区域劳动力供应条件 城市建设与基础设施条件
影响区位优势发挥的因素
一种有利的区位因素对特定产业部门生产发展 的影响能力
区域生态环境问题 区域协调问题 区域外向型经济发展问题
落后地区和萧条地区的区别
(1)落后地区(贫困地区)
是指经济发展水平绝对落后的地区,它们从来就是落后的。在它 们的经济结构中占主导地位的是那些初级产业部门。区内的第二 产业主要是农林渔矿产品的初步加工工业、简单劳动密集型行业。
(2)萧条地区
与落后(贫困)地区不同的是,这类地区的人均收入水 平与生产发展水平可能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且社会 基础完善,科学文化比较发达。
美国1933年的大萧条时期,失业率高达25%,许多人都来到像图 中由阿尔•卡彭(Al Capone)办的这种施粥场接受救济。
区域经济发展病的诊断方法一 克劳森的四指标分析法
区域发展的政治社会环境
政局的稳定性:企业经济发展的必要前提条件
政府的经济管理质量
区域内社会各阶层、各民族、各种宗教团体之 间的关系是否融洽。它与相邻地区、国家之间 的关系是否和睦
国家或区域财政收入的大小,及其使用分配的 政策依据
法律制度的完善程度,包括是否建立健全的法 律体制,执法是否有保证,契约、专利能否受 到保障,公私财产与公私合法所得能否受到保 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