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克卢汉《理解媒介》
(完整word版)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docx
(完整word版)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docx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正如尼采所言,既然理解能阻止行动,那么借助弄懂媒介——媒介使我们延伸,挑起我们里里外外的战争——我们就可以节制这场冲突的激烈程度。
”——继弗洛伊德和爱因斯坦之后最伟大的思想家马歇尔(赫伯特)麦克卢汉一、主要摘要:“艺术家的头脑在大家都认可的文化中对现实扭曲的暴露总是最敏感和机智。
”“媒介的魔力在人们接触媒介的瞬间就会产生,正如旋律的魔力在旋律的头几节就会拖放出来一样。
” “任何媒介的“内容”都是另外一种媒介。
”“任何一种媒介(即人的任何延伸)对于个人和社会的任何影响,都是由于新的尺度产生的;我们的任何一种延伸都要在我们的事物中引进一种新的尺度。
”“严肃的艺术家是仅有的能够在遭遇新技术时不受到伤害的人,因为这样的人是认识感觉变化方面的专家。
”“印刷术以来的绝大多数技术和娱乐都是热的、分割的、排斥的。
但是到了电视时代,我们看见向冷价值的回归,向广泛、深度卷入和参与的回归。
”“媒介是人体的延伸,任何一种新技术或新媒介的出现,都是人的一种新的器官的延伸。
报纸是视觉的延伸,广播是听觉的延伸,电视是视觉和听觉的延伸,互联网是人的中枢神经和其他感官的延伸,手机作为一种新媒体我认为可以说是人的综合器官的延伸,因为手机综合了几乎所有大众媒介的功能,集视听读写于一体。
”“印刷术的同一性、连续性和线条原则,压倒了封建的、口耳相传文化的社会的纷繁复杂性。
” “因为每一种媒介同时又是一件强大的武器,它可以用来打垮别的媒介,也可以用来打垮别的群体。
”“古往今来的玩世不恭者,男人最痴情的,是反应他们自己形象的女人。
”“媒介即讯息’的意思是,一种全新的环境创造出来了。
这一新环境的‘内容’,是工业时代陈旧的机械化环境。
这一新环境对旧环境进行彻底的加工。
”“有一个例子是贝都因人骑着骆驼听半导体收音机的现象。
灌水般滚滚而来的观念使土著人面临灭顶之灾,没有任何的东西侵犯他们做好准备去对付汹涌而来的各种观念。
麦克卢汉理解媒介
麦克卢汉理解媒介《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加拿大]马歇尔?麦克卢汉著,初版于1964年。
该书的中译本入选“改革开放30年最具影响力的300本书”。
一、作者简介马歇尔?麦克卢汉(Marshall McLuhan,1911~1980),加拿大哲学家、教育学家、文学批评家、传播学家,传播学媒介环境学派一代宗师。
他被誉为20世纪的“先知”、“圣人”,以“地球村”、“媒介即讯息”等论断名震全球。
在“互联网”一词尚未出现时,他已经预言了互联网的诞生。
代表作有《机器新娘》(1951)、《谷登堡星汉》(1962)、《理解媒介》(1964)、《媒介定律》(1969)等,其中,麦克卢汉的大部分观点集中在其《理解媒介》一书中,也正因为本书,使其声名鹊起。
1、家庭背景他的父亲是一名商人;他的母亲接受过大学教育,热爱英国文学,是一名小有名气的演员。
他的父母从三个方面深刻影响了他后来的发展:①首先是虔诚坚定的宗教信仰。
造成麦克卢汉比较保守;②其次是对英国文学的热爱。
这是他后来会选择从事文学批评的一个重要原因;③最后是喜欢辩论。
在成名之后,他不再直接写作,而是雇了一堆秘书帮他记录整理谈话。
2、学习经历1911年,麦克卢汉出生于加拿大。
17岁他考入曼尼托巴大学学习工程专业,后来改学文学,毕业时获得英文和哲学的双学位。
26岁至31岁,在英国剑桥大学重新从本科读到博士,研究方向是英国文学。
此后,他曾在威斯康星大学、圣路易斯大学、圣麦克尔学院任教。
1946年,麦克卢汉成为多伦多大学的文学教授二、传播学三大学派世界范围内,传播学学界大体分为三派:经验学派、批判学派和媒介环境学派①经验学派。
由拉扎斯菲尔德、勒温、拉斯韦尔与霍夫兰等四位先驱开拓,战后由“传播学之父”威尔伯?施拉姆集大成。
②批判学派。
法兰克福学派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突出代表,对美国传播学产生影响的代表人物有霍克海默、阿多诺、马尔库塞、席勒、本雅明等③媒介环境学派。
该理论学派从麦克卢汉的“媒介即讯息”出发,研究媒介在社会中的作用。
《理解媒介》-读麦克卢汉《理解媒介》有感Word版
读麦克卢汉《理解媒介》有感1964年,麦克卢汉所著传播学巨作《理解媒介》横空出世,一经出版,即获得如潮好评,其中许多名句至今仍广为流传:“媒介是人的延伸”,“媒介既是讯息”“电子媒介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延伸”……麦克卢汉的学术生涯并非一帆风顺,《机器新娘》和《理解媒介》的出版使其声名大作,也带来了无数的争议。
他声誉沉载,一生颇富戏剧性--在世时毁誉之声别若天壤,直至上世纪末思想才被认同,而网络时代的今天,麦克卢汉的预言已然成为现实,他的思想振聋发聩,他的洞见为当代所推崇,同时代人均不能望其项背。
联系实际,我对《理解媒介》《机器新娘》中,麦克卢汉的思想有如下的理解:1.环球村。
在信息化时代,全球性的交流日趋紧密,经济趋于统一,不断整合,时间空间的差别逐渐削弱,地球由过去以地区为界以国为界转向结为一体。
在信息化时代,讯息传播的迅速和无国界使各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突飞猛进,实现贸易、文化、科技的高度自由化,通讯领域的进步使全世界的人们空前的接近,全球化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
在全球3.0时代,跨国公司取代国家成为交流主体,国家发展由早期的武力扩张变为以智慧和人才为核心的竞争与合作。
21世纪初期的全球化过程正是“环球村”概念的真实写照。
2.“媒介即是讯息,因为对人的组合与行动的尺度和形态,媒介正是发挥着塑造和控制的作用。
”这一观点是随着电视称为主流媒体之后提出来的观点,对麦克卢汉来说,媒介对信息,知识,内容具有强烈的反作用,媒介因为人的需求而产生而改变,而人也因为媒介的形态而产生新的尺度,因此改变着整个社会形态。
用“讯息”一词将其中的联系结合到一起。
它重塑着社会形态,因此,控制媒介的人即可控制社会,是尺度和标准的把关人,即控制媒介就体现着权力,给每个时代创造出了新的环境,使人们在新的信息传递模式下形成新的习惯,新的社会结构,对应着新的信息识别系统,新的符号,即也代表着新的讯息。
3.热媒介和冷媒介。
在书中,麦克卢汉的定义是热媒介是指传递的信息比较清晰明确,接受者不需要动员更多的感官和联想活动就能够理解的。
理解媒介读后感
理解媒介读后感《媒介》是一本由马歇尔·麦克卢汉(Marshall McLuhan)所著的著名著作,该书深刻地探讨了媒介对人类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通过对媒介的分析,麦克卢汉揭示了媒介在塑造我们的思维方式、社会关系和文化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阅读完《媒介》,我深刻地认识到了媒介对我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巨大影响,同时也对媒介的运作和影响产生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思考。
在《媒介》中,麦克卢汉提出了“媒介即信息”的观点,他认为媒介不仅是传递信息的工具,更是一种塑造人们认知方式和社会结构的力量。
他指出,不同的媒介对人们的认知方式和社会关系有着不同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又会深刻地影响到文化的发展和演变。
通过对不同媒介的分析,麦克卢汉揭示了电报、电话、电视等媒介对人们的生活和思维方式所产生的深远影响,从而引发了我对媒介的运作和影响产生了更深刻的思考。
阅读《媒介》让我认识到,媒介不仅仅是传递信息的工具,更是一种塑造人们认知方式和社会结构的力量。
在当今社会,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新媒介层出不穷,它们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社会。
通过对《媒介》的阅读,我深刻地认识到了媒介对我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巨大影响,同时也对媒介的运作和影响产生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思考。
在《媒介》中,麦克卢汉还提出了“全球村庄”的概念,他认为电视和互联网等媒介的出现让世界变得越来越像一个村庄,信息和文化在全球范围内得以快速传播,人们的生活和思维方式也变得越来越相似。
这一观点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媒介在全球化进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它不仅加速了信息和文化的传播,也对人们的生活和价值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对《媒介》的阅读,我对媒介在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总之,通过对《媒介》的阅读,我对媒介的运作和影响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思考。
麦克卢汉的观点和分析让我认识到了媒介对我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巨大影响,也让我对媒介的作用和影响产生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思考。
麦克卢汉与《理解媒介》
麦克卢汉与《理解媒介》麦克卢汉与《理解媒介》关键词:媒介即讯息、媒介:人的延伸、热媒介与冷媒介、地球村v背景1959年,时年45岁的麦克卢汉成为全美教育台和教育署"媒介工程"项目的主持人,该项目的研究成果成为《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Understanding Media-The extensions of man)的雏形。
而在此之前与之后约十年的时间里,尽管出版了《机器新娘(1951)--一部广泛分析报纸、广播、电影和广告产生的社会冲击和心理影响的作品、使用福特基金会的赞助费创办《探索》,但由于没有引起社会多大的反响,这位媒介环境学的创始人依旧寂寂无名。
然而1962年其第二部学术专著《古登堡星系》的问世,仿佛是投向湖心的一颗石子,迅速地泛起了涟漪;1964年《理解媒介》的横空出世,更触发人文学科领域的一场地震:《旧金山记事报》称之为"最为灸手可热的学术财富",《纽约先驱论坛报》冠麦克卢汉以"继牛顿、达尔文、弗洛依德、爱因斯坦和巴甫洛夫之后的最重要的思想家…"的头衔。
《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一书属媒介文化研究的经典著作。
麦克卢汉认为,电话、电报、广播、电视等电子媒介的广泛使用,塑造而一个新的文化形态和传播方式;通过对不同媒介的比较,以及与种种文化现象的关联,作者勾画出一种电子媒介文化社会的图景、对其发展趋向作出某些预言,①比如"地球村"、"媒介即讯息"。
v麦氏学说及运用《理解媒介》作为麦克卢汉学术思想的浓缩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媒介即讯息(the media is the message)《理解媒介》的核心思想。
所谓"媒介即讯息"即任何媒介/人的任何延伸对个人和社会的任何影响都是因新的尺度产生的;我们的任何一种延伸/任何一种新技术,都要在我们的事务中引进一种新的尺度。
解读麦克卢汉的《理解媒介》 麦克卢汉学派
解读麦克卢汉的《理解媒介》麦克卢汉学派加拿大闻名学者麦克卢汉的代表作《理解媒介――论人的延长》(以下简称《理解媒介》),对我们思想的启迪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这本书写于1964年,集中而翔实地记录了麦克卢汉的大部分经典学术观点。
全书共分两大板块,第一板块是理论篇,其次板块是应用篇,在其次板块中麦克卢汉不惜笔墨认真介绍了从古至今的26种媒介。
综观全书,麦克卢汉集中阐述了自己的两大观点:一是媒介即是信息,二是热媒介和冷媒介,并详细从各种媒介入手,介绍媒介为何能成为人的延长。
20世纪60年月的国际背景是美苏争霸,这两个世界大国在世界范围内的霸权存在着意识形态的激烈对峙。
在传播学界,美国传播学阅历学派的一大批学者致力于做态度层面的劝说与转变等讨论,而来自欧洲的传播学批判学派的学者专家们则在矢志不渝地以“马克思主义”为武器批判大众传播事业。
正是在这样一个大的国际背景下,这本著作诞生了。
在学术渊源上,麦克卢汉深受加拿高校者哈罗德・伊尼斯思想的感染。
所以,麦克卢汉曾谦逊地承认:“伊尼斯第一个在理论上处理了与技术形态本身有关的变化过程。
和他的工作相比较, 我的工作只不过是在他的著作中的位于页面下方的解释。
”①在伊尼斯的思想基础上,麦克卢汉有了新的见解,他的“媒介技术打算论”即独特地把大众媒介进展的历史看做是整个文明史的发源点,在现在看来虽有些偏颇,但是其精神意义照旧存在,媒介技术的革新与进展造成了人的感受、思索、信仰、行动等方面的相互作用与变化, 最终造就了社会现存的形态及文明的进展。
假如说伊尼斯更多地倾注于讨论传播与社会组织的关系,那么麦克卢汉则更强调媒介对人类感觉中枢的影响。
麦克卢汉命名这本书的副标题为“论人的延长”有他的道理,在他看来,现实社会中的一切大众传播媒介都可以被认为是人类感官的延长,例如文字和印刷媒介是人视觉力量的延长,收音机和广播是人听觉力量的延长,电视则是视觉、听觉和触觉力量的综合延长,电子媒介的诞生与应用对社会的冲击力与影响力前所未有――“人类中枢神经系统的延长”。
(完整word版)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
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正如尼采所言,既然理解能阻止行动,那么借助弄懂媒介——媒介使我们延伸,挑起我们里里外外的战争——我们就可以节制这场冲突的激烈程度。
”——继弗洛伊德和爱因斯坦之后最伟大的思想家马歇尔(赫伯特)麦克卢汉一、主要摘要:“艺术家的头脑在大家都认可的文化中对现实扭曲的暴露总是最敏感和机智。
”“媒介的魔力在人们接触媒介的瞬间就会产生,正如旋律的魔力在旋律的头几节就会拖放出来一样。
” “任何媒介的“内容”都是另外一种媒介。
”“任何一种媒介(即人的任何延伸)对于个人和社会的任何影响,都是由于新的尺度产生的;我们的任何一种延伸都要在我们的事物中引进一种新的尺度。
”“严肃的艺术家是仅有的能够在遭遇新技术时不受到伤害的人,因为这样的人是认识感觉变化方面的专家。
”“印刷术以来的绝大多数技术和娱乐都是热的、分割的、排斥的。
但是到了电视时代,我们看见向冷价值的回归,向广泛、深度卷入和参与的回归。
”“媒介是人体的延伸,任何一种新技术或新媒介的出现,都是人的一种新的器官的延伸。
报纸是视觉的延伸,广播是听觉的延伸,电视是视觉和听觉的延伸,互联网是人的中枢神经和其他感官的延伸,手机作为一种新媒体我认为可以说是人的综合器官的延伸,因为手机综合了几乎所有大众媒介的功能,集视听读写于一体。
”“印刷术的同一性、连续性和线条原则,压倒了封建的、口耳相传文化的社会的纷繁复杂性。
” “因为每一种媒介同时又是一件强大的武器,它可以用来打垮别的媒介,也可以用来打垮别的群体。
”“古往今来的玩世不恭者,男人最痴情的,是反应他们自己形象的女人。
”“媒介即讯息’的意思是,一种全新的环境创造出来了。
这一新环境的‘内容’,是工业时代陈旧的机械化环境。
这一新环境对旧环境进行彻底的加工。
”“有一个例子是贝都因人骑着骆驼听半导体收音机的现象。
灌水般滚滚而来的观念使土著人面临灭顶之灾,没有任何的东西侵犯他们做好准备去对付汹涌而来的各种观念。
解读麦克卢汉的《理解媒介》
解读麦克卢汉的《理解媒介》时间:2012-02-18 11:10:00 作者:; 来源:● 马文博加拿大著名学者麦克卢汉的代表作《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以下简称《理解媒介》),对我们思想的启迪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这本书写于1964年,集中而翔实地记录了麦克卢汉的大部分经典学术观点。
全书共分两大板块,第一板块是理论篇,第二板块是应用篇,在第二板块中麦克卢汉不惜笔墨仔细介绍了从古至今的26种媒介。
综观全书,麦克卢汉集中阐述了自己的两大观点:一是媒介即是信息,二是热媒介和冷媒介,并具体从各种媒介入手,介绍媒介为何能成为人的延伸。
20世纪60年代的国际背景是美苏争霸,这两个世界大国在世界范围内的霸权存在着意识形态的激烈对峙。
在传播学界,美国传播学经验学派的一大批学者致力于做态度层面的说服与改变等研究,而来自欧洲的传播学批判学派的学者专家们则在矢志不渝地以“马克思主义”为武器批判大众传播事业。
正是在这样一个大的国际背景下,这本著作诞生了。
在学术渊源上,麦克卢汉深受加拿大学者哈罗德·伊尼斯思想的感染。
所以,麦克卢汉曾谦逊地承认:“伊尼斯第一个在理论上处理了与技术形态本身有关的变化过程。
和他的工作相比较, 我的工作只不过是在他的著作中的位于页面下方的注释。
”①在伊尼斯的思想基础上,麦克卢汉有了新的见解,他的“媒介技术决定论”即独特地把大众媒介发展的历史看做是整个文明史的发源点,在现在看来虽有些偏颇,但是其精神意义依旧存在,媒介技术的革新与发展造成了人的感受、思考、信仰、行动等方面的相互作用与变化, 最终造就了社会现存的形态及文明的发展。
如果说伊尼斯更多地倾注于研究传播与社会组织的关系,那么麦克卢汉则更强调媒介对人类感觉中枢的影响。
麦克卢汉命名这本书的副标题为“论人的延伸”有他的道理,在他看来,现实社会中的一切大众传播媒介都可以被认为是人类感官的延伸,例如文字和印刷媒介是人视觉能力的延伸,收音机和广播是人听觉能力的延伸,电视则是视觉、听觉和触觉能力的综合延伸,电子媒介的诞生与应用对社会的冲击力与影响力前所未有——“人类中枢神经系统的延伸”。
传播学著作 理解媒介
传播学著作理解媒介
《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是马歇尔·麦克卢汉的一部传播学著作。
全书共有四个部分,分别是“媒介即讯息”“媒介:人的延伸”“过热的媒介”和“逆转:人的延伸的逆效应”。
作者在书中提出了许多独特的观点,其中最著名的是“媒介即讯息”。
他认为,媒介本身才是真正有意义的讯息,即,人类只有在拥有了某种媒介之后才可能从事与之相适应的传播和其他社会活动。
从这个角度而言,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讯息”不是各个时代的媒体所传播的内容,而是这个时代所使用的传播工具的性质、它所开创的可能性以及带来的社会变革。
此外,麦克卢汉还提出了“冷媒介”和“热媒介”的概念。
他将媒介分为冷媒介和热媒介两种类型,冷媒介是指传达的信息量少而模糊,需要受众参与其中以填补空白;热媒介则是指传达的信息量多而清晰,不需要受众进行过多的思考。
《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是一本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传播学著作,它的出版引发了学界和业界对媒介和传播的深入思考,推动了传播学研究的发展。
如果你对媒介和传播感兴趣,那么这本书绝对值得一读。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你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优化与修改。
如果你能提供更多信息,我将为你生成更加详细的内容。
作为报复的麻木——评麦克卢汉《理解媒介》
作为报复的麻木——评麦克卢汉《理解媒介》《理解媒介》在麦克卢汉的著作中享有核心地位,思想精髓融进其中。
不论“媒介即讯息”亦或“媒介是人的延伸”,这些标题性的语句有沦为陈词之虞;新媒体的瞬息万里证实了地球村打破了时空限制,让人类重新走向部落化;即使是颇有争论的冷媒介和热媒介也不无精彩绝伦之笔。
麦克卢汉的遗产,经过实践检验,早已深入人心、无人撼动。
他曾呼喊:我们的文化太偏重技术,已近乎麻木。
那喀索斯的重生河神与水泽神女利生下一子名叫那喀索斯。
那喀索斯出世以后,他的父母去求神示,想要知道这孩子将来的命运如何。
神示说,不可使他认识自己。
他的父母因为记住了那句神示,一直不让他看见自己的影子,那喀索斯一直不知道自己长得是什么模样。
成年后的一天,那喀索斯又到林中打猎,他发现了一片清澈的湖水。
湖水里有一个令他失魂的倒影,他想伸手去拥抱水中的情人,当他的手一触到水面,水面便化作一片漪涟。
过了好一会儿,那水中的神仙才又重新出现。
他在湖边流连,频频望着湖中的影子,不知饥馑,过了一天又一天,他面颊上的红润消褪了。
终于,他的青春活力枯竭了。
他轻轻地倒在地上,头枕着岸边的嫩草,永远地闭上了他那双被人赞赏,又被他自己深深地爱着的眼睛。
那喀索斯的名字就是希腊词narcosis,即麻木。
那喀索斯的故事包含的寓意是人迷恋人体的延伸。
当我们沉浸在交通工具带给我们的便利时,却忽视了自行车、汽车让我们的脚丧失了走路的功能。
轮子、汽车这种交通媒介对人体功能的延伸,却瘫痪了被延伸的肢体,在这种意义上,技术的延伸反而是一种自我的截除。
生理学给我们充足的理由说明我们的延伸会使我们麻木。
人体受到强烈刺激时,就诉诸自我截除的力量保护自己,中枢神经系统就会截除或隔离使人不舒适的感觉来麻痹刺激带给人体的痛感。
同样,在媒介环境中,那喀索斯正在重生。
文字与货币媒介加速交换时,会让我们对时间产生异常严格的控制,这就是腿需要延伸为轮子的直接原因,或者说是从人体截除脚的功能的直接原因。
探究理解《理解媒介》
探究理解《理解媒介》《理解媒介》书如其名,关注的是媒介,是媒介自古至今的变化,以及这种新旧更替的变化引起的环境的更迭对人类产生的全面性的影响。
所以说,可以将《理解媒介》称之为媒介专门史,如果再宽泛一点说,它还是一部人类文明史。
因为在麦克卢汉的理解里,媒介不仅仅是新闻传播意义上的,而是包容了一切能让人与其他元素发生关系的物质。
1964年,加拿大传播学者麦克卢汉出版了《理解媒介》一书,他提出的“媒介即讯息”引发了学术界的轰动与批判,他被誉为20世纪的“先知”、“圣人”,以“地球村”、“媒介及讯息”等论断名震全球。
在“互联网”一词尚未出现时,他已预言了互联网的诞生,他的理论是极其主观的,天马行空的立论方式实在让我难以企及,这样也不难想象在当时那个时代这些观点的提出是如何引起社会争议的。
但从现在来看,麦克卢汉确实站到了一个相当的高度来思考媒介并提出了十分有预见性的设想,并在现代还在不断的被验证,堪称经典。
《理解媒介》是麦克卢汉的成名作。
该书首次提出了一些我们至今听起来都不过时的金句,如“地球村”、“信息时代”等。
本书研究的是人的一些主要延伸及心理影响和社会后果,他告诉我们“人的任何一种延伸,无论是皮肤的手的还是脚的延伸,对整个心理的和社会的复合体都产生影响”。
该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理论篇,展开论述了四种观点。
第一,媒介的迅猛发展,使地球成为一个小小的“地球村”。
第二,“媒介即是讯息”他认为媒介对信息、知识、内容有强烈反作用,它是积极的、能动的对讯息有重大影响,决定了讯息的清晰度和结构方式。
第三,“媒介是人的延伸”。
媒介与人是相对独立的。
不同媒介对不同感官起作用,书面媒介影响视觉,使人的感知成线状结构;视听媒介影响触觉,使人的感知成三维结构。
第四,“冷媒介和热媒介”。
低清晰度的媒介(如电话、电视、口语)叫“冷”媒介。
因为它们的清晰度低,要求人参与度高,要求接受者完成的信息多。
反之,高清晰度的媒介叫“热”媒介。
《理解媒介》读后感
《理解媒介》读后感《理解媒介》读后感《理解媒介》这本书是著名的加拿大传播学家马歇尔·麦克卢汉所著,是传播学领域的重要读物。
该书的全名是《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丛书名就可以看出麦克卢汉是将媒介看作是人的一种延伸,将媒介与人联系在一起。
这本书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他的思想的提出,第二部分则是他思想的实例。
他在第一部分主要提出了“媒介即讯息”、“媒介是人的延伸”等思想,其中涉及一些概念比如“冷、热媒介”、“逆转”、“自我截除”、“麻木”、“内爆”等。
他并没有对这些概念一一进行解释,事实上他的写作方式也遭到学术界诟病。
“媒介即讯息”应该是麦克卢汉最著名的言论之一,从字面上也很好理解他的意思是媒介就是一种信息,这种信息对我们人类的影响比媒介所传播的内容所带来的影响大得多。
简单来说就是影响改变我们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是高铁、飞机、手机、电脑这些媒介,或者说是技术——麦克卢汉将技术等同于媒介。
而高铁、飞机运输什么东西,手机电脑传播什么信息内容相比之下并不重要。
他举了一个电灯的例子。
电灯本身不包含任何信息,它的出现让人们可以在夜晚进行活动,这是它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
麦克卢汉似乎比较极端的强调了媒介对人的影响,而把传播内容对人的影响几乎忽略,他认为内容不过时刻在原子弹上的编号罢了,他的这种思想实际上忽视了人和社会的作用。
第二个媒介是人的延伸,这是对媒介起源的一种探讨。
麦克卢汉认为,媒介是人的肢体感官的延伸,各种交通工具可以说是腿的延伸;显微镜,望远镜之类的是眼睛的神等等……而如今随电力技术的发展,我们的中枢神经系统也出现了延伸。
(我的说法比较简单,深入探讨的话还涉及到感官比率,冷热媒介等概念。
)这种延伸所伴随的是一种麻木的状态,我们不知道各种媒介技术是我们自身的延伸,从而迷恋他,正如希腊神话中的阿克索斯不知道水中的倒影是他自己才迷恋上,如果知道那是他自己的话,可能就不会发生这种事情了(阿克索斯从未照过镜子,我们也从未认清楚自己)。
《理解媒介》学术扩散的状态、特性与路径研究中期报告
《理解媒介》学术扩散的状态、特性与路径研究中期报告本研究的目的旨在探讨《理解媒介》这一学术作品的扩散状态、特性与路径,为深入了解新媒体研究领域的发展提供参考。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理解媒介》是新媒体研究领域的经典著作之一,是由加拿大学者马歇尔·麦克卢汉在1964年首次出版的。
该作品在理论上提出了“媒介即信息”的观点,即媒介不仅仅是传输信息的手段,而是对人类认知、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该观点对于后来新媒体研究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新媒体研究的重要理论基础。
然而,虽然《理解媒介》在学术界内有着重要地位,但其实际影响范围及扩散程度尚未得到全面、深入的研究。
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探究该作品的扩散状态、特性与路径,来揭示其实际影响力及对学术界的贡献,为新媒体研究领域的发展提供参考。
二、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分析法、社会网络分析法及案例分析法等方法,对《理解媒介》的扩散情况进行了综合考察。
1.文献资料分析法收集分析《理解媒介》及其作者马歇尔·麦克卢汉的相关文献资料,对其发表时间、引用次数、研究方向等指标进行分析,以了解该作品的影响力及发展历程。
2.社会网络分析法通过建立与《理解媒介》相关的学术社交网络,探究该作品在学术界内的传播途径、关键节点、及影响因素,并分析其对学术界的影响与贡献。
3.案例分析法重点分析《理解媒介》在新媒体研究领域的应用及其产生的影响,以了解该作品的学术发展路径及历史演化。
三、研究进展截至目前,本研究已对《理解媒介》的发表时间、被引用次数、研究方向等指标进行了初步分析,同时还建立了一个以《理解媒介》为核心的学术社交网络。
经过对网络结构、节点特征及传播路径的分析,得出以下初步结论:1.《理解媒介》自出版以来,在学术界内取得了广泛的影响,成为新媒体研究领域的经典著作之一。
2.虽然《理解媒介》是一个经典的学术著作,但是其在学术界内的引用与转载方式并不完全相同。
麦克卢汉《理解媒体》读书分享课件
用户不再是被动接受信息的观众,而是可以 积极参与内容创作和互动交流。
媒体即信息的传播
传播管道
媒体信息通过各种渠 道进行传播,包括传 统的新闻报刊、广播 电视,以及新兴的互 联网社交媒体平台。 每种渠道都有其独特 的优势和特点。
信息扩散
借助现代信息技术, 媒体信息能快速、广 泛地传播,形成社会 影响。信息可以通过 人与人之间的分享、 转发而不断扩散。
媒体即信息的热与冷
热与冷的定义
麦克卢汉将媒体划分为"热"和" 冷"两大类,其中"热"媒体高度参 与度,信息详细丰富,而"冷"媒体 则缺乏参与度,信息简单粗糙。
"冷"媒体的特点
"冷"媒体如电视、广播等,信息 量有限,观众参与度低,容易让人 产生被动和疏离感。
"热"媒体的特点
"热"媒体如书籍、电影等,信息 详细丰富,观众参与度高,容易引 发人们的深度思考和情感共鸣。
媒体即信息的特点
目的驱动
媒体作为信息的传递工具,其本 质功能是满足人类的信息需求, 传达特定信息以实现某种目的。
广泛传播
现代媒体具有快捷、广泛的传播 特点,能够将信息瞬间推送至大 众视野,实现信息的快速扩散。
互动体验
媒体不仅是信息的载体,也能提 供交互性体验,让信息接受者参 与其中,增强沟通和学习效果。
总结与反思
通过对麦克卢汉的《理解媒体》一书的深入解读与分享,我们不仅更好地理 解了媒体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也深刻认识到了信息在当代世界扮演的关键角 色。我们应该客观看待媒体,分析其背后的机制与逻辑,并努力建构一个有益 于人类发展的媒体生态系统。
《理解媒介》书籍介绍
穿衣自由的重要性
穿衣自由可以促进个人的自我表达和个性发展,同时也可以 减少社会压力和焦虑。
穿衣自由的实现方式
要实现穿衣自由,首先需要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认为衣服只是保暖和遮羞的工具。其次, 应该尊重自己的喜好和风格,勇敢地表达自己的个性。最后,应该学会自我认知和自我管 理,根据自己的身材、肤色、气质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服装。
Dx8美lQN丽aS羞N3V耻tSw症SO的E3态XeS度Lx0KJfTyoScawhtKSiIHjBKGYZWOUmZjN4Y7uStyXkecAhPXxj6PPb19Cx9CHBPXorzXADDk
OVU7Tc+HsUnCnzW5mKRdVSI8e
应认识到每个人都有独特之美,值 得被喜爱。接受自己的不完美,避 免过度追求外貌完美。自信地面对 自己,相信自己的价值和魅力。
选择适合自己风格和品味的服装
尝试不同风格的衣服
从模仿开始,观察时尚达 人参考时尚杂志和博客的搭配 技巧逐渐尝试和创造独特风格
了解自己的风格和品味
风格和品味由内在素质和 兴趣决定观察喜欢的衣服和搭 配方式了解自己的身材特点和 优势
灵活搭配不同的服装
根据场合展现不同形象和 气度根据季节调整服装厚薄和 保暖性
服装作为媒介。 媒介是那些延伸人类器官的所有工具、技术和活动,它的范围是很广泛的。
——《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
本书结构:理论篇与应用篇
理论篇核心内容
应用篇核心内容
深入探讨媒介与人之间的关系,并 分析不同媒介如何影响人们对世界 的感知。
将理论篇的探讨应用于实际,展示 媒介在社会、文化、政治等方面的 深远影响。
服装:延伸的肌肤
麦克卢汉《理解媒介》
——麦克卢汉传播思想解读
作者研究
Marshall McLuhan (1911-1980)
马歇尔·麦克卢汉,加拿大著名传播 学者。 1911年生于加拿大艾伯塔的埃德蒙顿, 1934年获曼尼托大学工程硕士学位, 1942年获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哲学 博士学位。1936年起,在加拿大路易 斯大学等讲授文学,1946年以后任多 伦多大学的文学教授,1963年成为该 校文化与技术中心的主任。
2、评价 麦克卢汉主张将媒介这样划分,是为说明正确运用它的重要, 给人以启示。各种媒介作用于人的方式不同,引起的心理行为反 应也各具特点,对媒介的研究应把这些因素考虑在内,但是这种 分类的确有些牵强而且似是而非。
(四)地球村
1、内容: 在自然社会,口语是主要以传播媒介,人的交往受距离的限 制,文学印刷媒介产生后,人类由"耳朵的社会"进入"眼睛的社会 "人与人之间联系变得疏远。电子媒介的出现与普及改变了这种状 况,它们以接近于实时的传播速度和强烈的现场感、目击感把遥 远的世界拉得很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感觉上大大缩短,于是 整个世界变成一个"地球村",任何国家和社会都是村庄的一部分。
(二)媒介即是讯息
1、内容 麦克卢汉的“媒介即是讯息”的观点有着两层含义。 (1)第一层含义是: “任何媒介(即人的延伸)对个人和社会的任何影响,都是由 于新的尺度产生的;我们的任何一种延伸(或曰任何一种新技 术),都要在我们的事务中引进一种新的尺度。”这里的“尺度” 指的是在人们的实践活动中会产生于媒介相关的标准和方式,这 种标准和方式不是媒介的具体内容给带来的而是媒介本身的性质 决定着。此前一般的观点认为媒介的内容是讯息,媒介只不过是 一个工具或者说是载体,具有影响的是媒介的内容而不是媒介本 身。而媒介即是讯息的观点表明媒介本身就是一种内容,内容和 载体是不可分离的。媒介产生直接的后果是在实践中会产生新的 标准和行为方式,这种标准和方式不是媒介内容所决定的。
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读书笔记
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读书笔记麦克卢汉提出的对于冷媒介与热媒介的划分标准并不是绝对的。
下面是小编准备的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读书笔记,欢迎阅读。
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读书笔记篇1传播学的一个很重要的研究领域就是传媒形态的变化发展是如何影响社会和人的。
英尼斯是第一个研究专题的研究者,在1950年,1951年分别出版了两本著作《帝国与传播》和《传播的偏向》,他采用了经济史和文明史的角度,反复证明了一个基本观点:一种新的媒介(包括广义语言、文字媒介)的长处,将导致一种新的文明的产生。
而在英尼斯之后,麦克卢汉因对媒体在思想和社会上的效应的研究而闻名世界。
麦克卢汉最重要的贡献在于推翻了传播内容高于内容载体的传统认识,他要把人们“从对媒介影响的麻木状态中唤醒”。
他提出“媒介是人体的眼伸”、“媒介即讯息”等观点,以及“地球村”的概念。
他认为媒介的形态比其传递的内容更重要,一种新媒介问世,不管传递了什么内容,媒介本身就会引发社会的某些变化。
媒介是一种巨大的社会象征,不仅传递信息,而且告诉人们存在着什么样的世界,通过改变我们使用传感系统的比例来改变我们的性格。
鉴于电子媒体的普及,他认为整个地球的时空已经缩小成一个村庄,“产生一个人人参与的、新型的、整合的地球村”,尽管那时的传播科技还没有像现在这样发达。
根据麦克卢汉的观点,重要的是媒介本身而不是传递的内容。
他认为新店子媒介延伸了人的中枢神经系统,使人与人之间的时空距离居然缩短,打破了就得时空概念,整个世界似乎浓缩成了“地球村”。
麦克卢汉认为,通过电视这样的电子媒介人们重新“部落化”,可以使得人们彼此间的亲情重新燃烧起来。
麦克卢汉指出:演讲是人们互相交流最有力的表现方式。
因为他是多种感觉的融合,如视觉、听觉、触觉等。
电视演讲和人们面对面地交谈几乎具有完全相同的功能,因此当电视经常播放谈话节目时,主持人用不同寻常的眼光盯着摄像机,用充满感情的言语与观众交流因此颇受观众欢迎,拉近了人们的心理距离。
(完整word版)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docx
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正如尼采所言,既然理解能阻止行动,那么借助弄懂媒介——媒介使我们延伸,挑起我们里里外外的战争——我们就可以节制这场冲突的激烈程度。
”——继弗洛伊德和爱因斯坦之后最伟大的思想家马歇尔(赫伯特)麦克卢汉一、主要摘要:“艺术家的头脑在大家都认可的文化中对现实扭曲的暴露总是最敏感和机智。
”“媒介的魔力在人们接触媒介的瞬间就会产生,正如旋律的魔力在旋律的头几节就会拖放出来一样。
” “任何媒介的“内容”都是另外一种媒介。
”“任何一种媒介(即人的任何延伸)对于个人和社会的任何影响,都是由于新的尺度产生的;我们的任何一种延伸都要在我们的事物中引进一种新的尺度。
”“严肃的艺术家是仅有的能够在遭遇新技术时不受到伤害的人,因为这样的人是认识感觉变化方面的专家。
”“印刷术以来的绝大多数技术和娱乐都是热的、分割的、排斥的。
但是到了电视时代,我们看见向冷价值的回归,向广泛、深度卷入和参与的回归。
”“媒介是人体的延伸,任何一种新技术或新媒介的出现,都是人的一种新的器官的延伸。
报纸是视觉的延伸,广播是听觉的延伸,电视是视觉和听觉的延伸,互联网是人的中枢神经和其他感官的延伸,手机作为一种新媒体我认为可以说是人的综合器官的延伸,因为手机综合了几乎所有大众媒介的功能,集视听读写于一体。
”“印刷术的同一性、连续性和线条原则,压倒了封建的、口耳相传文化的社会的纷繁复杂性。
” “因为每一种媒介同时又是一件强大的武器,它可以用来打垮别的媒介,也可以用来打垮别的群体。
”“古往今来的玩世不恭者,男人最痴情的,是反应他们自己形象的女人。
”“媒介即讯息’的意思是,一种全新的环境创造出来了。
这一新环境的‘内容’,是工业时代陈旧的机械化环境。
这一新环境对旧环境进行彻底的加工。
”“有一个例子是贝都因人骑着骆驼听半导体收音机的现象。
灌水般滚滚而来的观念使土著人面临灭顶之灾,没有任何的东西侵犯他们做好准备去对付汹涌而来的各种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本研究
(一)媒介是人体的延伸
1、内容 媒介是人体感官能力的延伸和扩展:文字印刷媒介是视觉能 力的延伸,广播是听觉能力的延伸,电视是视觉、听觉和触觉能 力的延伸。 2、评价 (1)这个观点的提出是为了说明传播媒介对人类感觉中枢的影 响,他认为媒介和社会的发展史同时也是人的感官能力由“统 合——分化——再统合”的历史。 (2)麦克卢汉的"媒介即人的延伸"的观点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但是它并不是严密的科学考察的结论,而是建立在"洞察"基础上 的一种思辨性的推论。
麦克卢汉的历次学术转向: (1)1928年,他进入曼尼托巴大学学工程,一年以后就转向文 科,专攻英文和哲学。 (2)1934年入剑桥大学后,他从传统的文学转向新批评、哲学 和修辞。 (3)1936回到北美大学执教后,他从精英文化转向大众文化。 (4)上世纪50年代初,他又从文学批评转向社会批评、从文学 转向传播学、从单一学科研究转向跨学科研究。
2、影响 地球村的出现和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极大影响,人与人,社 会与社会,国家与国家的相互依赖性及关系的密切程度大大增强,
经社交等社会结构要素的形态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对麦克卢汉媒介理论的总体评价:
1、贡献 (1)他的理论有独到的见解,他将媒介的概念扩大,不仅指大 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的媒介,而且包括人际互动的所有介质。 (2)他将媒介置于一个广阔的社会,历史情境中研究。因此 其媒介分析有了高度和纵深的品质。开拓了从媒介技术出发观察 人类社会发展的视角,并强调了媒介技术的社会历史作用。 (3)他的这些认识角度和方式开拓了媒介研究的眼界与范围, 也使人们真正看到媒介作为客观存在自身的价值和作用。 (4)关于地球村的预言也符合当前世界的发展趋势。
理解媒介:人体的延伸
——麦克卢汉传播思想解读
作者研究
Marshall McLuhan (1911-1980)
马歇尔·麦克卢汉,加拿大著名传播 学者。 1911年生于加拿大艾伯塔的埃德蒙顿, 1934年获曼尼托大学工程硕士学位, 1942年获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哲学 博士学位。1936年起,在加拿大路易 斯大学等讲授文学,1946年以后任多 伦多大学的文学教授,1963年成为该 校文化与技术中心的主任。
(二)媒介即是讯息
1、内容 麦克卢汉的“媒介即是讯息”的观点有着两层含义。 (1)第一层含义是: “任何媒介(即人的延伸)对个人和社会的任何影响,都是由 于新的尺度产生的;我们的任何一种延伸(或曰任何一种新技 术),都要在我们的事务中引进一种新的尺度。”这里的“尺度” 指的是在人们的实践活动中会产生于媒介相关的标准和方式,这 种标准和方式不是媒介的具体内容给带来的而是媒介本身的性质 决定着。此前一般的观点认为媒介的内容是讯息,媒介只不过是 一个工具或者说是载体,具有影响的是媒介的内容而不是媒介本 身。而媒介即是讯息的观点表明媒介本身就是一种内容,内容和 载体是不可分离的。媒介产生直接的后果是在实践中会产生新的 标准和行为方式,这种标准和方式不是媒介内容所决定的。
缺陷: (1)把媒介技术看作社会发展的唯一动力——极端性 (2)忽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社会制度对它的制约——片面性, 因为媒介是人创造的,人如何利用和控制媒介,媒介的社会占有 结构,所有制关系如何,也反过来规定媒介活动的特点和作用性 质。
(三)热媒介与冷媒介
1、含义 (1)热媒介:传递的信息明确清晰,接受者无须动员更多的感 官和思维活动就能理解,它本身就是"热的",如照片、广播、电 影等。需要受众参与其中的程度低 (2)冷媒介:提供给受众的讯息模糊、不充分,需要受众予以 补充、联想,受众参与其中的程度高,如漫画、电视、电话等。
《古腾堡星系》 (1962):
此书主要探讨印刷技术对社会的影响,其对拼音文字和 印刷术在感官和文化上的影响做详尽的反思。文中也探讨语 言、言语、语法、印刷、书籍等所有这些文明交流中重要的 东西,如何受到电子媒体所形成的压力。
《理解解媒体:人体的延伸》(1964):
此书是对“媒体”这个概念进行颠覆,或是说对“新兴 媒体”,特别是营销取向的媒体重新定义。麦克卢汉这本着 作的影响十分深远,他此时提出了的重要观点,提醒了人们 对“媒体威力”的改观: 1、媒体即讯息指:讯息会因为媒体选择的不同,而改 变讯息的内容。 2、媒体是人体的延伸是指:媒体对公众人物所形成包 装作用的持续性。
(何道宽,教授,男,1942年生,四川洪雅人,研究生,政府 津贴专家,深圳大学文学院副院长,语言文化翻译研究所所长。)
文献研究
麦克卢汉的论文及论著颇丰: (1)著作15本。 (2)论文50篇(国外期刊网)
麦克卢汉在中国的研究著 作颇多:
《机器新娘》(1951):
《机器新娘》是麦克卢汉思想历程的一本重要著作,讨 论现代媒介和通俗文化。内容涵盖两个主轴,一是麦克卢汉 急欲抨击现代传播(尤其是透过广播)所诱发的「集体恍惚 状态」;另一是对于媒介内容本身被视之为美学整体美学这 件事,他偏向于采取一种「悬疑策略」。 《机器新娘》主张使用这些原本用在操纵、剥削、控制 公众的前所未见力量,来从事一种新形式教育,并呼吁发展 批判性知识。
(2)第二层含义是: 媒介是另一种媒介的内容。这一点是容易理解的,任何媒介的内 容必然包含着文字、音频、图像等等的符号或其他的可以传输的 东西。而这些东西又是一种媒介。如“文字的的内容是言语,文 字是印刷的内容,印刷又是电报的内容”等等。
2、评价 意义: (1)这是麦克卢汉对传播媒介技术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 作用的高度概括。 (2)强调媒体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也是区分不同社会形态的标 志。
麦克卢汉以研究媒介著称于世,对传播学研究的主要贡献、深入 的研究,提出了富有启发性的理论学说,指出人类已进入了 “电子时代”,电子传播媒介使全世界成了一个“地球村”。 同时,麦克卢汉不恰当地夸大了媒介的作用,把媒介视为社 会发展的基本动力,因而被认为是一个“技术决定论”者。
2、评价 麦克卢汉主张将媒介这样划分,是为说明正确运用它的重要, 给人以启示。各种媒介作用于人的方式不同,引起的心理行为反 应也各具特点,对媒介的研究应把这些因素考虑在内,但是这种 分类的确有些牵强而且似是而非。
(四)地球村
1、内容: 在自然社会,口语是主要以传播媒介,人的交往受距离的限 制,文学印刷媒介产生后,人类由"耳朵的社会"进入"眼睛的社会 "人与人之间联系变得疏远。电子媒介的出现与普及改变了这种状 况,它们以接近于实时的传播速度和强烈的现场感、目击感把遥 远的世界拉得很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感觉上大大缩短,于是 整个世界变成一个"地球村",任何国家和社会都是村庄的一部分。
话题拓展
手机媒体对麦克卢汉理论的诠释:
手机已经成为大众媒体,有几个显著特点:方便、快捷和 便宜。手机媒体阐释并拓展了“地球村”、“媒介即讯 息”和“媒介是人的延伸”等三条著名的麦克卢汉定律。 手机媒体使互动的“地球村”变成了移动的“地球村”, 成为人的综合器官的延伸。
问题讨论
问题1:5W中的“内容”和“媒介”是否因麦氏 理论而重合与改变? 问题2:媒介(技术)与讯息(内容)哪个更重 要,两者是什么样的关系? 问题3:媒介(如电视)使人亲和还是使人疏离?
2、局限 (1)只强调媒介工具和技术的巨大能动性,把媒介技术视为社 会发展和变革的唯一决定因素,忽略了其他复杂社会因素的作用。 (2)忽略了人的主体性和主观能动性,人仿佛成为媒介主宰的 对象。 (3)忽视媒介具体内容,对冷热媒介划分过于牵强 (4)全部依据都集中在媒介工具对中枢感觉系统的影响上,由 此解释的人类行为也是片面的。 (5)其分析的客观性、科学性、实证性不足。
麦克卢汉的学术高峰: (1)他率先研究商业广告,达到20世纪通俗文化研究的顶峰 (2)他率先研究印刷术,留下一部经典《古腾堡星系》。 (3)他率先研究电视的性质和影响,超越了褒贬新兴技术的道 德判断。 (4)他传播学从课堂中解放出来,进入了千百万人的日常生活。
麦克卢汉在中国盛传: (1)中国的传播学研究起步较晚,没有研究传统。 (2)中国传播学研究者多为文学或新闻背景,早期注重新闻 写作方面的研究。 (3)中国传播学研究注重应用和宣传,缺乏实证研究传统。 (4)“何道宽”此人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