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设备防雷选型及接地讲诉

合集下载

电子信息设备防雷技术

电子信息设备防雷技术

电子信息设备防雷技术电子信息设备防雷技术是一种用于防护电子设备免受雷击的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人们对电子设备的依赖越来越大,这就使得电子设备防雷技术的重要性日益突出。

作为一名电子工程师,需要了解和掌握电子信息设备防雷技术的知识,以保护电子设备不受雷击的影响。

在雷电活动日益频繁的今天,电子设备遭受雷击成为一种常见情况。

雷电的威力极大,其能造成的损失更是不可预测。

因此,为了有效地保护电子设备免受雷击,需要采取一些技术和方法,其中包括不同的设备级别的防雷保护方案。

第一种防雷方案是采用“外护栏接地法”。

这种防雷方案主要是将电子设备安装在防雷网中,并将防雷网接地,以保护设备不受雷击的影响。

这种方案适用于电子设备的工作环境较恶劣,存在更高雷击频率的情况。

第二种防雷方案是采用“内部保护技术”。

这种防雷方案主要通过构建防雷电路的方式,将电子设备内部的各种保护电路连接起来,实现对设备内部电路的保护。

这种方案适用于电子设备的工作环境较为稳定,雷击频率较低的情况。

第三种防雷方案是采用“合理的设备保护结构”。

这种防雷方案是将电子设备的保护设计集成到设备的结构之中,从而达到对设备的全面保护。

这种方案适用于对电子设备保护要求较高的特殊场合,如军事、航空等领域的应用。

除了以上防雷方案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防雷技术和方法,可以进一步提高电子设备的防雷能力。

例如,设计良好的接地系统、采用电源减压和隔离技术、利用避雷针等,都可以有效地保护电子设备免受雷击的影响。

然而,电子设备的防雷问题不仅仅是技术问题,还包括设备的使用与维护。

在使用电子设备时,需要注意避免在雷电天气下使用。

在维护电子设备时,需要定期巡检,发现设备上的故障问题及时维修,避免雷击造成的电压冲击损坏设备。

总之,电子信息设备防雷技术是电子工程师需要了解和掌握的重要技术之一。

采用适当的防雷技术和方法,可以保护电子设备免受雷击的影响。

同时,从设备的使用与维护方面加强注意,也是防止雷击损坏设备的重要措施。

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接地技术的分析

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接地技术的分析

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接地技术的分析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子信息系统也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由于内部元件较多,绝缘性能差导致雷击事故频频发生。

基于此,本文阐述了雷击对电子信息系统的危害,通过直击雷防护、内部防护、屏蔽防护以及共用接地几个方面探讨了电子信息系统的防雷接地技术,目的是确保电子信息系统的安全使用,减小雷电的破坏力,尽可能将损失成本降到最低。

关键词: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接地技术引言:众所周知,雷电具有破坏力大、威胁性强和不可控的特点,严重威胁了电子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而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电子信息系统遭受雷击的案例,影响了设备的正常工作。

所以,科学的防雷接地技术能为机房提供有效的安全保障,降低风险损失,为电子设备的使用营造一个可靠的环境。

一、电子信息系统受雷电的影响雷电对电子设备产生影响的主要原因在于大功率电流,在大功率电流的作用下,系统的内部元件、硬件及线路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坏。

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会造成系统瘫痪,引发火灾,威胁人身安全。

具体来讲,雷电的影响体现为以下几点:首先,直击雷。

带电乌云在放电过程中会产生直击雷,这时地面上的通电体会受到电流的作用出现异常情况。

如果电子信息系统处于直击雷作用范围内,则会对其造成严重的影响。

影响程度视雷电强度和位置而定。

其次,雷电波。

一般来讲,雷电不会直接作用于建筑和通电体,但是会对电缆产生影响,其中的雷电波会通过线路快速传递进入室内,破坏电子信息系统,所以很可能在听到雷声前,系统已经受到影响。

再者,感应过电压。

雷电经避雷装置会导入到地下,这时地表周围的磁场会发生改变,电子信息系统的元件和电路板很可能被烧坏,导致系统出现瘫痪。

最后,地电位反击。

雷电受避雷装置影响导入地下时会提升接地电位,进而流向室内作用于电子设备,当作用力较大时很可能击穿地面绝缘网,造成地电位反击。

二、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接地技术(一)技术概述接地技术是一种电力设备的防护手段,对于电子信息系统应从实际出发,制定科学的防护计划,运用综合有效的方法,降低雷电对电子设备的危害。

电子信息第9章 电子信息机房防雷及接地

电子信息第9章 电子信息机房防雷及接地
1.电源浪涌保护 进出电子信息机房的电源线路不宜用架空线路,宜用埋地电力电缆 引入。 (1)电源1级浪涌保护。
9.2 防雷击电磁脉冲
通常将配电系统第一级防雷保护设计为:使用10/350μs波形、通流 容量25kA/线,波形、通流容量100kA/线的B级电源浪涌保护器将 感应雷击过电压限制到2kV以下。所有接线用16mm2多股铜线连接, 地线用25mm2多股铜线连接,选用一级电源防雷模块。 (2)电源2级浪涌保护。 (3)电源3级浪涌保护。 机房内机柜、设备外壳等大金属物件用4mm2专用接地线和等电位 铜排进行连接,要求用两根接地线,在机柜对称的两个角落焊接 引出到等电位铜排。所有机柜的等电位连接线单独出线。 2.信号浪涌保护器 信号电涌保护器是在信息线路上进行浪涌保护的器件,其主要接 入位置为:
9.1 防 雷
9.1.1 建筑物防雷 建筑物防雷分为第一类、第二类、第三类防雷建筑物,相应采取 不同防雷措施。 (1)接闪器。 (2)避雷引下线。 (3)接地体。 (4)均压环。 9.1.2 电子信息系统防雷 当电子信息系统在建筑物防雷接地情况良好时,还应该注意雷击 电磁脉冲(感应雷)对电子设备的危害。 1)避雷针及其引下线。 2)设备的供电线路。
9.3 接 地
根据规范的规定:电子信息系统直流工作接地要求电阻值≤1Ω;电 子信息系统交流接地电阻值≤4Ω;安全保护接地电阻值≤4Ω;防雷 接地电阻值≤10Ω。
9.4 接地体、接地方式与接地系统
9.4.1 接地体 接地体有自然接地体和人工接地体。 (1)自然接地体。 (2)人工接地体。 人工接地体大多为金属,但由于金属本身的特性,腐蚀的接地体 阻值很容易升高,对设备的正常运作有很大影响,故建议采用非 金属低电阻接地模块作为接地极。非金属接地体本身为非金属, 不腐蚀,与土壤的侵合力很好,不易与土壤产生接触电阻。采用 人工接地体的具体做法为:针对机房做一独立地体,然后并入大 楼地网组成联合接地,机房地线与联合地网相连。 9.4.2 接地方式 接地方式有共用接地(Common earthling)和独立接地方式。

电子信息第9章 电子信息机房防雷及接地

电子信息第9章 电子信息机房防雷及接地
表9-1 等电位联结带、接地线和等电位联结导体的材料和最小截面积 (单位:m )
2. 局部等电位联结
9.2 防雷击电磁脉冲
局部等电位联结是指在每个楼层竖井内或配电箱内设置局部等电 位端子板,各个房间的设备及其附近的金属管道和构件保护接地 可以接到局部等电位端子板。 9.2.3 浪涌保护器
图9-1 浪涌保护器
9.5 机房接地施工验收
2)对接地装置的外露接点应进行外观检查,已封闭的应检查施工 记录。 3)验证浪涌保护器的规格、型号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检查浪涌保 护器安装位置、安装方式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或产品安装说明书的 要求。 4)检查接地线的规格、敷设方法及其与等电位金属带的连接方法 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5)检查等电位联结金属带的规格、敷设方法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6)检查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值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2.验收 验收检测项目合格后,可进行施工交接验收,并应填写《防雷与 接地装置验收记录表》。
9.2 防雷击电磁脉冲
1)在计算机网络引入线路处加入计算机信号浪涌保护器。 2)在各种通信天线如微波、电视、卫星通信、电视摄像机等处加 入信号浪涌保护器。 3)在通信设备、调制解调器、程控交换机、用户电话等处加入电 话信号浪涌保护器。 图9⁃3所示为计算机浪涌保护器的外形。
图9-2 TN系统电源浪涌保护器接法 FU—熔断器 FV—浪涌保护器 图9-3 计算机浪涌保护器
9.5 机房接地施工验收
1)接地线不得有机械损伤;穿越墙壁、楼板时应加装保护套管;在有 化学腐蚀的位置应采取防腐措施;在跨越建筑物伸缩缝、沉降缝处, 应弯成弧状,弧长宜为缝宽的1.5倍。 2)接地端子应做明显标记,接地线应沿长度方向用油漆刷成黄绿 相间的条纹进行标记。 3)接地线的敷设应平直、整齐。 9.5.2 机房接地系统测试 (1)机房接地系统测试主要有以下几个参数: 1)机房接地系统的接地电阻值; 2)机房配电箱的中性线对地电压值。 (2)系统测试方法:

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接地技术探析

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接地技术探析

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接地技术探析摘要:在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现代化信息技术得到快速的发展,电子信息系统与生活息息相关,然而电子信息系统容易遭到雷电损坏,影响人们生活。

基于此,本文就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接地技术做出简要分析。

关键词: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接地技术1雷电的破坏性雷电在自然界中具有强大的放电能力,直接击在建筑物或人、家畜等表面将造成一定的危险,甚至失去生命。

雷电产生的强大电磁脉冲具有破坏能力,现代建筑内的电子信息系统受到雷电的影响越来越大。

尤其在发达地区,80%以上的电子信息系统都会受到危害。

其主要灾害包括:第一,受灾面积较大,电力、建筑甚至各个领域都可能受到雷电的影响。

第二,从二维空间直接入侵变为三维空间入侵。

雷电将无孔不入对三维空间造成伤害,空间范围较广。

第三,危害程度较深,且会造成直接的经济损失以及间接的经济损失。

第四,雷电灾害的主要对象在微电子设备中,因此科技的发展致使雷电对设备造成失控、损坏现象。

2防雷接地技术的必要性雷雨天气产生的雷电一般会以两种形式进行破坏,一种是雷电直接击中,这种形式的雷击的伤害是最大的;另一种是雷电没有直接击中,但是系统与雷电产生感应,电子信息系统被感应雷击中。

由于云层产生的闪电向下打击的时候距离高层建筑物更近,很有可能会击中高层建筑物,破坏高层建筑物的物理结构或者导致建筑物内的电气系统因承受大电流大电压而烧坏。

更重要的是,如果建筑物内有人在使用电子设备进行办公,这些电子设备可能也会被烧坏,造成资料的遗失和破坏。

所以,有必要对电子系统进行防雷接地保护,有效降低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3实施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接地技术的措施3.1安全接地在发生雷击时,强大的电流导致系统暂时抬高电位,进而危险人身安全或导致其他突发状况,使用电子设备的场合常常伴随电源等其他设备,要做到电子设备与强电设备分开接地,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虽然将二者分开较为困难,但通过复杂的隔离和绝缘措施也能够实现该目的。

数据中心机房防雷与接地

数据中心机房防雷与接地

2023-11-10CATALOGUE 目录•数据中心机房防雷概述•数据中心机房防雷措施•数据中心机房接地系统•数据中心机房防雷接地案例分析•数据中心机房防雷接地技术的发展趋势与展望01数据中心机房防雷概述雷击对数据中心的危害雷击会导致数据中心内的服务器、网络设备等重要设施损坏,甚至引发火灾,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雷击还会对数据中心的运营带来严重影响,如业务中断、数据丢失等,给企业带来不良影响。

雷击具有电流幅值大、脉冲放电时间短、冲击性强等特点,会对数据中心造成严重的危害。

防雷接地系统的必要性防雷接地系统是数据中心机房安全运行的重要保障,可以有效地保护建筑物及电子信息系统的安全。

防雷接地系统可以有效地防止雷击对数据中心的危害,保护企业的重要设施和业务运营。

在数据中心机房中,电子设备数量众多,防雷接地系统可以有效地防止雷电感应对电子设备的影响,保证数据中心的稳定运行。

防雷接地系统的基本原理02数据中心机房防雷措施010203操作过电压的防护安装UPS采用多级电源系统设计,避免雷电过电压通过电源系统对设备造成干扰。

合理设计电源系统安装电源滤波器03数据中心机房接地系统工作接地为保证电力系统的正常工作,将设备的某一部分与大地连接。

保护接地将设备的外壳与大地连接,防止因绝缘损坏而使设备带电危及人身安全。

防雷接地为防止雷电过电压对人身和设备产生危害,将避雷器等防雷设备与大地连接。

接地系统的分类与作用接地电阻的计算接地电阻的测量接地电阻的计算与测量接地系统的设计与施工接地系统的施工注意事项接地系统的设计04数据中心机房防雷接地案例分析1北京某数据中心防雷接地系统改造案例23该数据中心原有防雷接地系统存在设计不合理、材料老化、连接不规范等问题,导致防雷效果不理想。

原有防雷接地系统存在缺陷对原有防雷接地系统进行全面检查和改造,包括更换新型防雷设备、重新设计接地网络、优化连接方式等。

改造方案改造后,该数据中心的防雷接地系统性能得到显著提升,减少了雷击事故发生的概率,有效保障了数据中心的安全运行。

浅析电子设备的防雷与接地

浅析电子设备的防雷与接地

浅析电子设备的防雷与接地摘要:通过受到雷击的实际灾害表明,在现代智能化的发展当中,传统的避雷方式已不足已适应安全防雷的需要了。

经相关部门的统计,在当前的几年中,因受到雷击从而造成电子设备损失的都在巨额以上,然而造成损失的程度还处于迅速上升的趋势中。

目前,造成电子设备损失的事故多有发生,但这些事故一般都在有传统避雷针或者是建筑接地完良好的情况下发发生的。

因此,为了可以保证电子设备正常的运转,所以对于电子设备的防雷安全保护问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关键词:电子设备防雷接地雷电的产生是一种自然现象。

在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作为集成电路为核心的网络通信以及各种测控系统已经广泛地应用在电力、金融、石油化工、邮电以及交通运输等行业和医疗等各个领域中。

这一系列的电子设备其元器件的集成度较高并且信息的存储量也较大,在精度与速度不断的提高中,电压工作却只有几伏,而信息的电流也只有微安级,因此会受到过电流和过电压以及电磁脉冲等外来因素的干扰会很敏感并且耐受的能力也会很低。

所以,遭受雷击的电子设备受损的事故经常发生,因此对于减弱电子设备防雷害的问题应得到注重。

1 对于电子设备的防护措施1.1 雷击的方式当前根据防雷理论,可以把雷击分为两种,一种是感应雷击,一种是直接雷击。

在弱电设备中所发生的雷击一般都是感应雷击的事故,其破坏程度主要表现在:(1)在雷电流所形成电磁场的变化,在通过电磁感应导致周围的导体会产生过压,所以感应电压就会沿导线进行传输,也就损坏了相连接的电子设备。

(2)由于雷电所引发的电荷分布不均,在通过静电感应从而产生局部过压造成电子设备的损害。

(3)由于雷击会致使电子设备的电位不均,从而导致高电位的反击,这样也会破坏电子设备。

所谓直接雷击指的是雷电直接击在了物体上,从而产生了热效应和电效应以及造成机械力破坏的雷击反应。

这也是一般最常见的雷击方式。

在直接雷击的防护问题上,当前主要采用的方式是给建筑物装置避雷针和避雷带等,还可以通过在强电系统中安装高低压避雷器装置等。

变电所电子设备的防雷

变电所电子设备的防雷

变电所电子设备的防雷
变电所是电力系统中重要的供电节点,其电子设备的防雷非常重要。

在雷电天气下,变电所电子设备可能面临雷击造成的电磁脉冲和过电压等问题,因此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雷措施。

首先,变电所应当合理选择设备的安装位置。

一般来说,避免设备暴露在容易受雷击的区域中,如高处、露天区域以及在大型金属结构物的顶部等。

同时,建议设备安装在可靠接地区域,以便将雷击电荷迅速引入地下,减小雷击对设备的影响。

其次,进行完善的接地系统设计。

接地系统是保护设备免受雷击的重要组成部分。

应采用低电阻、低电感的地网,保证良好的接地效果。

同时,设备的接地电阻应符合规定值,通常在1欧以下。

此外,变电所的电子设备也可以采用防雷设备来提高其防雷能力。

常见的防雷设备包括避雷针、避雷带和避雷器等。

避雷针和避雷带通常用于引导雷电入地,避免对设备造成冲击。

而避雷器则是用来抵抗过电压的装置,一旦变电所遭受雷击导致过电压,避雷器可将过电压引至地,保护设备的安全。

此外,需要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和检测,以确保其正常工作。

维护包括设备的清洁和检查,以防止灰尘、异物等影响设备运行。

检测则可以通过示波器、绝缘电阻测量仪等设备进行,以发现设备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及时修复。

总之,变电所电子设备的防雷工作非常重要。

通过合理选择设备安装位置,建立完善的接地系统,使用防雷设备以及定期维护和检测,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设备的防雷能力,保障变电所的正常运行和设备的安全。

电子设备防雷接地做法

电子设备防雷接地做法

电子设备防雷接地做法引言在现代社会中,电子设备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然而,雷电产生的强大电磁场和电流可能对电子设备造成损坏甚至破坏。

为了保护电子设备的安全运行,合理的防雷接地做法是非常重要的。

防雷接地原理防雷接地可以分为直接接地和间接接地两种形式。

直接接地是指将设备连接到地下的金属导线上,迅速将雷电传输的电流释放到地球上,从而保护设备。

而间接接地是通过模拟连接外壳和设备的任何一个可导电接触点,将雷电传输的电流引导到地。

这两种防雷接地方式均可减小雷击对设备的危险。

电子设备防雷接地做法地线的选择在选择地线材料时,需要考虑导电性能、耐腐蚀性和耐久性等因素。

通常,铜和铝是常用的地线材料,其导电性能良好且不易腐蚀。

此外,地线的截面积应足够大,以确保电流能够快速传输到地下,减小雷击对设备的危害。

设备接地方式直接接地直接接地需要将设备的金属外壳连接到地下的导线上。

这可以通过将地线连接到设备的接地螺丝孔或接地引线上实现。

确保金属外壳和地线连接牢固可靠,并使用接地装置进行检测,以验证接地的有效性。

间接接地间接接地需要选择一个可靠的导电接触点,如设备的电源插座或接口。

通过合适的连接线缆,将地线与电源插座或接口连接在一起。

同样,确保连接可靠,并使用接地装置进行测试。

接地系统的维护定期检查和维护接地系统是保证其良好工作的关键。

应定期检查地线的连接,确保地线与设备和地下导线之间没有断开或松动。

同时,也需要对地线和接地装置进行清洁,以确保其导电性能。

结论电子设备防雷接地是保护设备安全运行的重要措施。

选择合适的地线材料和接地方式,并定期检查和维护接地系统,可以有效减小雷击对设备造成的损坏。

坚持合理的防雷接地做法将为电子设备的长期使用提供保障。

电子信息设备的防雷接地系统

电子信息设备的防雷接地系统
全保护接地、 浪涌保护器 ( D 接 地端等均应 以最短的距离与等 电位连接网 S ) P
2雷 击 电 子设 备 的 途 径及 损 坏 机 理
采用 等电位 联结和共用接地系统后。 使信号接地 雷击过电压损坏设备可分为两种情况 , ~种是受雷 电直击 , 另一种受感 络 的接地端子连接 。因此, 共模型态 的杂信号不 易产 生, 同时可 消除静 电和电场的干 应雷影响所致。 据统计 电子设备受雷 电直击而损坏 的机率很小, 而绝大多数 不形成闭合 回路,
()屏 蔽接地指模拟信号屏蔽层 的接地 。 3 除了以上几种接地外, 在很多场合下容易引起混 乱的还有供 电系统地, 也Ⅱ 交流 电 q 源工作地。它是为 了满足 电力系统运行需要而设置的接地 。
10 00 5月 4 2 1 年
器设备外壳 ( 构架) 就会有触 电的危险 。相反 , 时, 若将 电器 设备做 了接地保 安全状态 同时为了使接地 电位相等, 被保护设备和防雷器必须 公用一个接
护, 单相接地短路 电流就会沿接 地装置和人体这两条并联支路分别流过 。
3 2工作接地 . 工接地是为了使系统 以及与之相连的电子设备均 能可靠运行,并保
在电子设备 中, 易受雷击过 电压损坏的元部件 , 多数是靠近设备的入 大 口端 , 纵向过 电压会击 穿线 路和设备间起匹配作用 的变压器 匝问、 间、 如 层
或线对地绝缘等 。 横向过电压可随信息同时传至 设备 内部 , 损坏设备 内的阻 位接地端子板应与预 留的楼层 主钢 筋接地端子连接。接地干线宜采用多股 容元 件及 固体元件。设备 中元器件受损的程度 , 决于元器 件绝缘水平 , 铜芯导线或铜带, 取 即 其截面积不应 小于 1、 ’ 6瑚 。接地干线应在 电气竖井内明 耐 受冲击 的强度, 对具有 白复能力的绝缘, 击穿只是暂时 的, 一旦过压消 失, 敷, 并应与楼层主钢筋作等 电位连接 。施工时, 有的单位只将其与建筑物内 即可恢复 。有些非 自 复性的绝缘介质 , 冲击时只有小 电流流过 , 一次冲击不 钢筋或配 电稽处 I 线用 几个螺栓 固定在一起, 】 E 或仅用普通焊接方式, 这都 会立 即中断设备, 但经过多次冲击, 随着 多次冲击 的累积可能会使元件逐渐 是不正确的做法 。 因为铜和钢筋这两种金属采用这种方式固定时, 两者之 间

2024年配电系统的防雷与接地(三篇)

2024年配电系统的防雷与接地(三篇)

2024年配电系统的防雷与接地雷电的危害,大家是有目共睹的。

然而,近几年随着电网的改造,特别是城网改造和变电所自动化系统的建设,大家可能对这些设备的防雷接地保护还是认识不足,以致造成了多起雷害事故,造成自动化系统的瘫痪和一些电网设备事故,损失是比较严重的。

因此,我们有必要探讨一下供、配电系统的防雷接地问题,为设计和施工人员提供一定的帮助。

1电力线路的防雷与接地1.1输电线路的防雷与接地输电线路的防雷,应根据线路的电压等级、负荷性质和系统运行方式,并结合当地地区雷电活动的强弱、地形地貌特点及土壤电阻率高低等情况,通过技术经济比较,采用合理的防雷方式。

(1)35kV线路不宜全线架设避雷线,一般在变电所的进线段架设1~2km的避雷线,同时在雷电活动强烈的地段架设避雷线,或者安装线路金属氧化物避雷器。

(2)110kV线路应全线架设避雷线,山区应采用双避雷线;但在年平均雷暴日数不超过15日或运行经验证明雷电活动轻微的地区,可不架设避雷线。

(3)220kV线路应全线架设避雷线,同时应采用双避雷线。

对于架设避雷线的线路,应注意杆塔上避雷线对边导线的保护角,一般采用20°~30°保护角,同时做好杆塔的接地。

根据土壤电阻率的不同,杆塔的工频接地电阻,不宜大于表1所列数值。

表1杆塔的接地电阻地壤电阻率(Ω·m)100及以下100以上至500500以上至1000工频接地电阻(Ω)101520对于35kV线路装设的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的技术参数,一般应满足以下条件:①持续运行电压(有效值)不小于40.8kV;②额定电压(有效值)不小于51kV;③直流1mA参考电压不小于73kV(范围在73~74kV之间);④标准放电电流5kA等级下残压(峰值)不大于:雷电冲击134kV、操作冲击114kV、陡波冲击154kV。

⑤xxμs方波电流(峰值)200A。

⑥对绝缘配置,根据线路污秽等级要求确定。

与输电线路一样,配电线路的防雷也可采用避雷线或者避雷器,对于不同电压等级和不同线路采取的措施也不一样。

信息设备及系统的接地和防雷探析

信息设备及系统的接地和防雷探析
统 的 防 雷 电灾 害提 供参 考 。
关键 词 ; 信息设备 供电 接地 防 雪保护 中图分 类号 : T M 5 文献 标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6 7 Z - 3 7 9 1 ( 2 0 1 3 ) O 1 ( c ) 一 0 1 0 1 — 0 1
1 信息设 备及系统 的接地
用 多点接地 连接的方式 , 则 信 息 系 统 设 备 这 样 才 能 有 效 保 护 好 建 筑 物 本 身 、 建 筑 物
1 . 1接 地方 式 接地 与建筑 室内接地是 多点连接 的 , 施 工 内 的 电 子 信 息 设 备 及 系统 、 建 筑 物 内的 工 目前 , 信 息 设 备 及 系统 的 常 见 接 地 方 与 维 护 均 方 便 , 但 是 外 部 电 流 进 入 信 息 系 作 人 员。 式 为 统 一 接 地 以 及 等 电位 连 接 。 这 样 的接 统 具 有 很 大 的 可 能 性 。 信 息 系 统 设 计 与 安 地方式是 既经济 又合理 。 这 是 由 于 运 用 统

设 备及系统 的防雷电灾害提供 参考 。
式具 有外部 电流无法进 入系统 , 但 是 信 息 方面 要 在 建 筑 物 里 面 的 电 话 线 与 网 络线 等 系统 设 备 却 要 与 钢 筋 绝 缘 的 特 点 。 假 如 采 处 安 装 电 涌保 护 器 以 防 止 雷 电 波 的 侵 入 ,
带来很大的危害 。 因此 , 必须 对其 做 好 防 雷 故 ~ 。 的保 护 工 作 。 单 一 的 防 护 是 难 以 收 到 比较 1 . 2接地 方法
好 的效果 , 在 日常 生 活 中 应 该 重 视 对 信 息
信 息设 备 遭 受 雷 电 的 侵 袭 , 主 要是 雷 电先

配电系统的防雷与接地

配电系统的防雷与接地

配电系统的防雷与接地是确保系统安全运行的重要环节。

在一个配电系统中,雷电可能对设备和人员造成严重损害,因此需要采取适当的措施来保护系统免受雷击和其他电力设备引起的危险。

本文将对配电系统的防雷与接地进行详细介绍。

一、防雷措施1. 预防措施(1)合理选择设备位置:应避免将设备安装在高处,尤其是高于周围建筑物的地方。

如果设备不得不安装在高处,应采取适当的绝缘措施来提高设备的耐雷能力。

(2)避免暴露的导体:所有暴露在室外的导体都应遵循规定的最小防雷距离。

这意味着导体应该离地面足够远,以减少雷电对设备的直接影响。

(3)带电设备的防雷保护:对于带电设备,应安装适当的防雷保护装置,如避雷针和避雷网等。

这些装置可以将雷电引导到地面,保护设备免受雷击。

2. 防雷保护装置(1)避雷针:避雷针是一种由尖端导体组成的装置,它们通常位于建筑物的顶部。

当雷电靠近建筑物时,避雷针可以将其引导到地面,保护建筑物内的设备和人员。

(2)避雷网:避雷网是一种由导体组成的网状装置,通常安装在建筑物周围。

它可以将雷电引导到地面,形成一个保护屏障,防止雷电进入建筑物内部。

(3)避雷器:避雷器是一种用于保护设备的装置,可以将雷电引导到地面。

根据不同的电力设备的需要,可以选择不同类型的避雷器,包括气体避雷器、无线电避雷器和电磁避雷器等。

二、接地系统配电系统的接地系统是保护设备和人员免受电击的关键部分。

它能够将电流引导到安全的地方,减少电压梯度,并确保电流能够正确流动。

以下是一些与接地系统相关的重要事项:1. 接地电极:接地电极是连接地面和电气设备的导体,通常埋入地下。

地面接地电极的数量和布局应根据配电系统的具体要求进行设计。

接地电极的长度和直径对于接地效果有直接影响,因此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合理选择。

2. 接地系统设计:接地系统的设计应符合相关的标准和规范,如国家标准GB50057-2012《建筑物电气设计规范》。

该标准规定了接地系统的设计要求,包括接地电阻的要求、接地装置的选型等。

变电所电子设备的防雷范文(二篇)

变电所电子设备的防雷范文(二篇)

变电所电子设备的防雷范文变电所作为供电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电子设备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

防雷是保障变电所电子设备安全运行的重要环节。

为了保障变电所电子设备的防雷安全,需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广泛的防雷措施的落实。

一、引雷措施的落实引雷措施是防止雷电击中变电所电子设备的第一道防线。

为此,变电所需设置好接闪装置,并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工作。

接闪装置应布置在变电所外侧边缘,且高出变电所建筑物和设备,以便迎头拦截雷电。

同时,变电所还需设置好避雷带,增强对雷电的引导作用。

避雷带应沿着变电所建筑物的周边设置,确保全面地引导雷电。

二、地接措施的落实地接措施是变电所电子设备防护的关键。

在变电所内,应设置良好的接地装置,以将雷电引至地下,并将其迅速分散。

接地装置需要具备良好的导电性能和良好的防腐蚀性能,以确保其长期有效地工作。

同时,还需定期对接地装置进行检查和测试,确保其良好的接地效果。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在地接线路上不得有断点和锈蚀,以免影响接地效果。

三、屏蔽措施的落实屏蔽措施是变电所电子设备免受雷电干扰的重要手段。

为了防止雷电电磁波的干扰,变电所内的电子设备应采取屏蔽措施,使其与外界雷电电磁波隔离。

首先,需要对电子设备进行合理的布局,将其分散布置,并与其他设备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

其次,还需要在电子设备周围设置好屏蔽罩,以减少雷电电磁波的侵入。

屏蔽罩可以使用金属材料制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和屏蔽效果。

四、保护措施的落实保护措施是变电所电子设备安全运行的重要保障。

为了保护电子设备免受雷电的击坏,变电所内的电子设备应配备良好的保护设施。

首先,需在电子设备周围设置好过电压保护装置,以抵御雷电带来的过电压冲击。

过电压保护装置应具备快速响应的能力,能够在雷电来临时迅速打开,将过电压引至地下。

其次,还需配备好的防雷接地模块,将雷电电流引至地下,以保护电子设备的安全运行。

五、维护措施的落实维护措施是保障变电所电子设备长期安全运行的关键环节。

配电系统的防雷与接地范本

配电系统的防雷与接地范本

配电系统的防雷与接地范本配电系统是现代工业生产和民用建筑中不可或缺的关键设施之一。

然而,频繁的雷电活动给配电系统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因为它们可能导致设备损坏、系统故障甚至火灾等严重后果。

因此,在设计和安装配电系统时,必须重视防雷措施和接地系统的建设。

本文将详细介绍配电系统的防雷与接地范本。

一、防雷范本1. 选择合适的设备防雷措施的第一步是选择具有良好防雷性能的设备。

对于配电系统来说,主要的设备包括变压器、开关柜、电缆等。

这些设备应具有防雷等级符合国家标准要求,并经过权威机构的检测和认证。

2. 合理布置设备在设计和布置配电系统时,应考虑雷电冲击的传播路径和能量分散问题。

首先,应将设备布置在有利于雷电放电扩散和分散的位置。

其次,设备之间的间距应根据设备的防雷等级和供电要求进行合理规划,避免因电气设备之间的相互干扰而引发雷电事故。

3. 安装避雷装置为了有效地防范雷电对配电系统的影响,必须安装合适的避雷装置。

避雷装置不仅能够减少雷电对设备的直接冲击,还能引导雷电电流通过合适的导体通道,将雷电能量导入地下。

常见的避雷装置包括避雷针、避雷网和避雷线等。

安装避雷装置时,应根据设备的特点和周围环境的条件进行合理布置。

4. 导引和耦合装置的安装为了进一步提高配电系统的防雷性能,可以安装导引和耦合装置。

导引装置的作用是引导雷电电流尽快地传导和扩散,减少电流对设备的影响。

耦合装置则可以将雷电冲击与设备分离,减少雷电对设备的直接侵害。

导引和耦合装置的选择和安装位置应根据具体的配电系统特点和环境条件进行合理设计。

二、接地范本1. 设计合理的接地系统配电系统的接地系统是保证系统安全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设计接地系统时,应根据配电网络的规模和特点进行合理规划。

首先,应确定合适的接地电阻的目标值,以确保接地系统的正常运行。

其次,应根据配电系统的整体结构和布置,合理确定接地线路的长度和布置形式。

最后,应选择合适的接地方式,如电力接地和电子设备接地等。

配电系统的防雷与接地范本

配电系统的防雷与接地范本

配电系统的防雷与接地范本配电系统的防雷与接地是保证电气设备运行安全稳定的重要措施。

防雷与接地的范本应包括配电系统的防雷设计和接地设计两部分。

下面将详细介绍配电系统的防雷与接地范本。

一、配电系统的防雷设计1.了解当地雷击频率和雷暴天气特点,确定适当的防雷标准和措施。

2.根据建筑物类型、高度、材料等特点,选择适当的防雷设备,如避雷针、避雷网、避雷带等,并按照相关标准进行安装。

3.在配电系统的进线处设置防雷装置,包括雷电接闪器、过电压保护器等,以防止雷击过电压对设备造成损坏。

4.合理规划配电系统的布线,减少电气设备之间的电磁干扰,提高系统的抗雷击能力。

5.在配电系统的负荷侧设置避雷装置,如超前放电器、过电压保护器等,保护负荷设备不受雷电冲击。

二、配电系统的接地设计1.根据当地的规范和要求,确定适当的接地电阻值,一般要求不大于10欧姆。

2.选择合适的接地材料,如接地网、接地极等,确保接地系统的良好导电性能。

3.合理规划接地系统的布置,确保各个接地装置之间能够形成良好的接地网络。

4.按照规范要求设置主接地网和分支接地网,确保接地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5.安装接地检测装置,定期检测接地系统的接地电阻值,并及时修复损坏的接地装置。

三、配电系统的防雷与接地维护1.编制配电系统的防雷与接地管理制度,并确保制度的有效执行。

2.定期维护防雷设备,如清理避雷针等,确保其正常运行。

3.定期检测接地系统的接地电阻值,及时修复损坏的接地装置。

4.对新建的配电系统进行防雷与接地的检测和验收,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5.对老化、损坏的电气设备及时进行维修或更换,以防止设备故障引发事故。

总结:配电系统的防雷与接地是保证电气设备运行安全的重要措施,防雷与接地设计的范本主要包括防雷设计和接地设计两部分,其中防雷设计应考虑当地雷击频率、防雷标准和适当的防雷设备,接地设计应根据规范确定合适的接地电阻值和材料,并合理布置接地系统。

同时,对防雷与接地系统要进行定期的维护和检测,确保其正常工作。

综合电子信息系统的防雷与接地

综合电子信息系统的防雷与接地

综合电子信息系统的防雷与接地摘要:经济的不断发展,推动着我国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从而使电子信息系统与生活息息相关,然而电子信息系统因其耐受电压极低,极易遭到雷电损坏,导致电子信息系统出现故障、误动作,甚至系统崩溃。

因此,本文就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接地技术做出简要分析。

关键词: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接地技术引言:随着社会高速发展,电子信息系统得到广泛的应用;目前已经广泛深入到各个行业,包括智能建筑、工业生产及制造信息化、智能交通等领域。

建设过程中过分的追求数据处理能力、通信能力和系统集成度,缺乏对电子信息系统本身的稳定性、可靠性因素足够了解,特别是防雷接地。

防雷接地作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部分,能够有效的保证电子信息系统的物理链路通信和能源供应的安全可靠性,降低雷电、静电、电磁干扰对电子信息系统的正常工作,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运行。

一、雷电的类型1 )地闪地闪是指闪电直接击中建筑物或电子信息系统,产生灾害。

巨大的雷电流流入建筑物,使雷击点及其连接的金属部分产生极高的对地电压,可能直接导致建筑物或电子信息系统产生火灾、烧击,是目前我国防雷规范主要考虑防护的雷电类型。

2)云闪云闪是指云体与云体之间的放电或云体内部的放电,其产生的电磁场可能影响地面的电气、电子设备,也是目前我国防雷规范考虑防护的雷电类型之一。

3)球形雷球形雷是一种球形、发红光或极亮白光的火球,运动速度大约为2m/s。

球形雷能电子信息系统机房的从门、窗、烟囱等通道侵入室内,极其危险。

由于该雷电类型研究尚不成熟,目前我国防雷规范未规定其相应的防护措施。

二、雷电对电子信息系统所造成的影响雷电产生的高电流是引发严重电力故障的根本。

因此,雷电的产生会对相应的电力设备及电子信息系统造成严重影响,轻则影响电子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转,重则会使整个系统瘫痪,甚至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安全。

雷电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直击雷直接雷是带电的云层对大地进行猛烈放电的现象。

电子信息设备防雷选型及接地讲诉

电子信息设备防雷选型及接地讲诉

一、雷电防护区划分1、LPZO A区:受直接雷击和全部雷击电磁场威胁的区域;2、LPZO B区:直接雷击的防护区域,该区域的威胁仍是全部雷电电磁场;3、LPZ1区:由于边界处分流和浪涌保护器的作用是浪涌电流受到限制的区域;4、LPZ2~n后续防雷区:由于边界处分流和浪涌保护器作用使浪涌电流受到进- 步的限制的区域。

图5.4.4信号线路浪涌保护器的设置雷电防护区边界的等电位连接端子板* (m* g c—符合L、n 或ni类试验要求的电源浪涌保护器;a》一信号接口]5》一接地绽;电源接口辛LPZ—雷电防护区,5)—信号线路或网貉?匚一部分雷电流;・眼D—不同防番区边界的倍号线路浪涌保护器丫人一直击雷电流二、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的一般要求:1、需要保护的电子信息系统必须采取等电位连接与接地保护措施,具体如下:1)等电位连接和接地;2)电磁屏蔽;3)合理布线;2、等电位体和共用接地1)机房内电子信息设备应作等电位体连接,连接形式分S型和M型以及其组合图乩瓷1电子倍息系统等电位连接网络的基本方法------- 共用崔趟慕统I --------------- 等昭■位连接导怵i[ !设备匚•箋电位遲接网堀的连接点*ERP接地辜椎点匚氐单爲等电悅连接时岸形结掏F 网狀等电也连搖的网格蛇结鞠°电子设备的金属外壳、机柜、机架、金属管屏蔽线缆金属外层、防静电接地、工作接地、保护接地、浪涌保护器接地端均应以最短的距离与网格进行连接。

机房等电位连接连接网格应与共用接地系统连接。

2)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置的局部等电位接地端子板之间要做多股铜芯导线或铜带进行连接:机房局部等电位端子板之间的连接导体截面不小于16mm2;设备与机房等电位连接网络之间的连接导体截面不小于6mm2;机房网络采用铜箔或多股软铜芯导体截面不小于25mm2;3)电子信息设备中的音、视频等专用设备接地干线应通过专用等电位接地端子板独立引至设备机房;4)进入建筑物的金属管线((含金属管、电力线、信号线)应在入口处就近连接到等电位连接端子板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雷电防护区划分1、LPZ0A区:受直接雷击和全部雷击电磁场威胁的区域;2、LPZ0B区: 直接雷击的防护区域,该区域的威胁仍是全部雷电电磁场;3、LPZ1区:由于边界处分流和浪涌保护器的作用是浪涌电流受到限制的区域;4、LPZ2~n后续防雷区:由于边界处分流和浪涌保护器作用使浪涌电流受到进一步的限制的区域。

二、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的一般要求:1、需要保护的电子信息系统必须采取等电位连接与接地保护措施,具体如下:1) 等电位连接和接地;2)电磁屏蔽;3)合理布线;2、等电位体和共用接地1)机房内电子信息设备应作等电位体连接,连接形式分S型和M型以及其组合。

电子设备的金属外壳、机柜、机架、金属管屏蔽线缆金属外层、防静电接地、工作接地、保护接地、浪涌保护器接地端均应以最短的距离与网格进行连接。

机房等电位连接连接网格应与共用接地系统连接。

2)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置的局部等电位接地端子板之间要做多股铜芯导线或铜带进行连接:机房局部等电位端子板之间的连接导体截面不小于16mm²;设备与机房等电位连接网络之间的连接导体截面不小于6mm²;机房网络采用铜箔或多股软铜芯导体截面不小于25mm²;3)电子信息设备中的音、视频等专用设备接地干线应通过专用等电位接地端子板独立引至设备机房;4)进入建筑物的金属管线((含金属管、电力线、信号线)应在入口处就近连接到等电位连接端子板上。

在LPZ1入口处应分别设备适配的电源和信号浪涌保护器,使电子信息系统的带电体时限等电位连接。

3、屏蔽和布线1)为减小雷电电磁脉冲在电子信息系统内产生的浪涌,宜采用建筑物屏蔽、机房屏蔽、设备屏蔽、线缆屏蔽等措施;2)机房屏蔽的要求:利用建筑物的金属框架、混凝土钢筋、金属墙面、屋顶等金属构件与防雷装置连接构成大空间屏蔽;增加机房屏蔽;机房配置在LPZ1区之后的后续防雷区内,并与雷电防护区屏蔽体留有安全距离;3)线缆屏蔽要求:应在屏蔽层两端并宜在雷电防护区交界处做等电位连接并接地。

当系统要求单端接地时,宜采用两层屏蔽或穿钢管敷设,外层屏蔽或钢管按前述要求处理;户外采用非屏蔽线缆时,采取穿钢管埋地引入,钢管长度不得大于15米,并在入口做等电位连接;相邻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间采用电缆连接,屏蔽电缆两端和金属管道两端均要与各自的等电位体连接;光缆的所有金属件要在建筑物入口处直接接地。

4)信号线缆与其他设备及线缆的安全距离:三、电子信息系统的防雷与接地1、通信接入与电话交换系统:有线电话通信用户交换机设备芯信号线路,应根据总配线的中继线及用户的接口类型选择适配的浪涌保护器;浪涌保护器的接地端应与配线架接地端相连,配线架的接地线应采取截面积不小于16mm²的多股铜线接至等电位接地端子板上;通信设备机柜、机房电源配电箱等的接地线应就近接至机房的局部等电位接地端子板上;引入建筑物的室外铜缆宜穿管敷设,钢管两端接地。

2、信息网络系统:进出建筑物的传输线路上,在LPZ0A或LPZ0B与LPZ1的边界处应设置适配的信号线路浪涌保护器。

被保护设备端口处宜设置适配的信号浪涌保护器。

网络交换机、集线器、光电端及的配电箱内,应加装电源浪涌保护器。

入户处浪涌保护器的接地线应就近接至等电位接地端子板,设备处信号浪涌保护器的接地线宜采用截面积不小于1.5mm²的多股软铜线连接到机架或机房等电位连接网络上。

计算机网络的保护接地、工作接地、屏蔽接地、防静电接地和浪涌保护器的接地均应与局部等电位连接网络连接。

3、安防系统:置于户外摄像机的输出视频接口应设置视频信号线路浪涌保护器。

摄像机控制信号接口处应设置信号线路浪涌保护器。

解码箱处供电线路应设置线路浪涌保护器。

主控机、分控机的信号控制线、通信线、各监控器的报警信号线,宜在线路进出建筑物LPZ0A或LPZ0B与LPZ1的边界处应设置适配的信号线路浪涌保护器系统视频、控制信号线路及供电线路的浪涌保护器,应分别根据视频信号线路、解码控制信号线路及摄像机供电线路的性能参数来选择,信号浪涌保护器应满足设备传输速率、带宽要求,并与被保护设备接口兼容。

系统的户外供电线路、视频信号接线、控制信号接线应有金属屏蔽层并穿管埋地敷设,屏蔽层及钢管两端应接地。

视频信号线路屏蔽层应单独接地,钢管应两端接地。

信号线与供电线路分开敷设。

系统的接地宜采用共用接地系统。

主机房宜设置等电位连接网络,系统接地干线宜采用多股软铜线。

4、火灾报警系统:火灾报警系统的报警主机、联动控制盘、火警广播、对讲通信等系统的信号传输线路宜在线路进出建筑物LPZ0A或LPZ0B与LPZ1的边界处应设置适配的信号线路浪涌保护器。

消防控制中心与本地区域或城市“119”报警指挥中心联网的进出线路端口应装设适配的信号线路浪涌保护器。

消防控制室内所有的机架、金属线槽、安全保护接地、浪涌保护器接地端均应就近接至等电位连接网络。

区域报警控制器的金属机架、金属线槽、电气竖井内的接地干线、接地箱的保护接地端等,应就近接至等电位接地端子板。

火灾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的接地应采用共用接地系统。

接地干线应采用铜芯线,并宜穿管敷设接至等电位接地端子板。

四、浪涌保护器的选型与使用1、浪涌保护器的选择1)电子信息系统设备由TN交流配电系统供电时,从建筑物内部配电箱开始引出的配电线路必须采用TN-S系统的接地形式;2)220/380V配电系统中设备的耐冲击电压额定值U w,需要保护的电子信息设备耐冲击电压额定值U w为1.5kV;3)浪涌保护器的最大持续工作电压U C值,我们主要参考TN-S系统:4)设置多级SPD系统应符合下图所示:5)LPZ0和LPZ1界面处每条电源线路浪涌保护器的冲击电流I imp,当采用非屏蔽线缆时按照公式:;当采用非屏蔽线缆时按照公式:;无法确定时应取值不小于12.5kA。

6)当电压开关型浪涌保护器至限压型浪涌保护器之间的线路长度小于10米、限压型浪涌保护器之间的线路长度小于5米时,在两级浪涌保护器之间需加装退耦装置(具备能量自动配合功能的除外)。

7)用于电源线路浪涌保护器的冲击电流和标称放电电流的参数推荐:8)电源线路浪涌保护器的在各个位置安装时,浪涌保护器的连接导线应短直,其进出线的总长度不应超过0.5米。

有效保护水平U p/f小于设备耐受冲击电压额定值。

2、信号浪涌保护器的选择:1)电子信息设备应根据线路的工作频率、传输速率、带宽、工作电压、接口形式、和特性阻抗等参数选择适配的SPD。

U c应大于线路上的最大工作电压1.2倍,U p应低于被保护设备的耐冲击电压额定值U w。

2)电子信息系统的信号线路浪涌保护器宜设置在雷电防护区界面处。

根据雷电过电压、过电流幅值和端口的耐冲击电压额定值,可设单级浪涌保护器,也可能量配合的多级浪涌保护器。

3)信号线路浪涌保护器的参数:注:C1的具体含义为:SPD测试的最低要求冲击试验类型为快上升率;开路电压为0.5或1kV,1.2/50μs;短路电流为0.25kA或1kA,8/20μs的冲击试验。

五、防雷工程的主要问题防雷工程中电源SP共的设计和施工不规范的主要问题有两个:一是SPD接线过长,导致SPD对被保护设备间的距离过大,浪涌的传播时产生震荡电压超出了设备的耐冲击电压导致设备损坏。

二是多级SPD安装时的能量配合不当。

1、凯文接线法的运用根据GB50057-94(2000年版)《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第6.4.4条的要求:为使最大电涌电压足够低,其两端的引线应做到最短。

其目的就是为了减少过长的引线而引入的额外的残压对设备的危害,避免降低SPD对设备的保护效果。

凯文接线图下面举例说明采用普通并联式接线方式与采用凯文式接线方式对设备保护效果的不同:A点为交流配电箱。

B点为机房接地母排。

假设A点到防雷箱的距离为1米,则L1的电感量大约为1uH。

假设防雷箱到B点的距离为5米,则L2的电感量大约为5uH。

开关电源交流输入侧得到的剩余电压(残压)=L1的残压+防雷箱的残压+L2的残压,并不仅仅是防雷箱的残压。

假设通过防雷箱的雷电流为20KA:防雷箱的残压为1500VL1的残压=L1*di/dt=1uH*20KA/10uS=2KVL2的残压=L2*di/dt=5uH*20KA/10uS=10KV则最终开关电源交流输入侧得到的剩余电压(残压)=2+1.5+10KV=13.5KV。

远远大于防雷箱的1500V电压,也远远超过开关电源2500V的耐压,结果失去了防雷的保护效果,导致开关电源会因雷击损坏。

A点为交流配电箱。

B点为机房接地母排。

采用凯文式接法后,假设A点到防雷箱的距离为6米。

而开关电源交流输入侧得到的剩余电压(残压)=防雷箱的残压。

也就是说把L1和L2的长度变为0。

假设通过防雷箱的雷电流为20KA:防雷箱的残压为1500V。

L1的残压=L1*di/dt=0uH*20KA/10uS=0KV。

L2的残压=L2*di/dt=0uH*20KA/10uS=0KV。

则最终开关电源交流输入侧得到的剩余电压(残压)=1.5KV。

基本上等于防雷箱的1500V残压,也远小于开关电源2500V的耐压,结果防雷的保护效果很好,开关电源不会因雷击损坏。

在实际情况下,使无法保证绝对的凯文接线,即接线总长度为零,但为了降低进出线的残压,也要尽量缩短其长度。

2、电源SPD能量的配合1)伏安特性配合这种方法基于SPD的静态伏安特性,适用于限压型SPD的配合,该法对电流波形不敏感,也不需要去耦原件,线路的分布阻抗本身就有一定的去耦作用。

2)使用专门的去耦原件配合使用足够的浪涌耐受能力的集中原件作去耦元件,其中电阻主要用于信息系统,电感用于电源系统。

3)触发性的SPD可以实现SPD的配合。

触发性的SPD的电子触发电路应当保证被保护的后续SPD的能量耐受能力不会被超出。

这个方法也不需要去耦元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