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疟疾类药物研究新进展PPT
合集下载
屠呦呦研究青蒿素的过程以及最新进展ppt课件
肘后备急方》: ”青蒿一握,水一升渍,绞取汁尽服之” 浸泡、绞汁?干嘛不用水煎呢?是否害怕水煎的高温或酶的作用,
破坏了青蒿的疗效?
60°C的乙醚冷浸法处理青蒿,然后将提取物注入染有鼠疟的小白鼠, 发现对鼠疟的抑制率一下子有了明显的提高。——证明低温提取是保 障青蒿疗效的一大关键
5
微波萃取
不同物质的介电常数不同,其吸收微波能的程度不 同,由此产生的及传递给周围环境的热能也不同。 在微波场中,吸收微波能力的差异使得基体物质的 某些区域或萃取体系中的某些组分被选择性加热, 从而使得被萃取物质从基体或体系中分离,进入到 介电常数较小,微波吸收能力相对较强的萃取剂中。
采用频率为2450MHz或915MHz,功率为500-15000瓦 的微波对黄花篙植物碎料在选自水、C1-C4的醇、 乙醚、丙酮或其混合物的溶剂中进行初次约10min 的预提1-3次;然后用选自汽油、石油醚、C1-C3醇 及其混合物的萃取液对微波萃取所得初提液进行 再次提取约5min的1-3次。然后精提,浓缩,纯化,得 到青篙素纯度在95%以上的制品。
6
屠呦呦研究青蒿素的最新进展
青蒿素的应用领域得到了拓展,在 抗疟之外,屠呦呦团队正在探索青蒿素 类化合物对其他疾病的治疗。今年,双 氢青蒿素治疗红斑狼疮的新药研发已经 取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的临床 研究批件,将为红斑狼疮的治疗提供新 的可能性。
青蒿素的功效不仅仅是治疗疟疾, 还有很多值得研究的地方,如抗病毒、 免疫抑制、抗肿瘤、抗霉菌作用等。
8
蒿甲醚
其抗疟作用为青蒿素的10至20倍,目前 其开发成功的剂型蒿甲醚注射液为主要 含蒿甲醚的无色或淡黄色澄清灭菌油溶 液。
9
蒿乙醚
抗疟作用稍逊于蒿甲醚,且蒿乙醚的生产 不如蒿甲醚更经济实用。
破坏了青蒿的疗效?
60°C的乙醚冷浸法处理青蒿,然后将提取物注入染有鼠疟的小白鼠, 发现对鼠疟的抑制率一下子有了明显的提高。——证明低温提取是保 障青蒿疗效的一大关键
5
微波萃取
不同物质的介电常数不同,其吸收微波能的程度不 同,由此产生的及传递给周围环境的热能也不同。 在微波场中,吸收微波能力的差异使得基体物质的 某些区域或萃取体系中的某些组分被选择性加热, 从而使得被萃取物质从基体或体系中分离,进入到 介电常数较小,微波吸收能力相对较强的萃取剂中。
采用频率为2450MHz或915MHz,功率为500-15000瓦 的微波对黄花篙植物碎料在选自水、C1-C4的醇、 乙醚、丙酮或其混合物的溶剂中进行初次约10min 的预提1-3次;然后用选自汽油、石油醚、C1-C3醇 及其混合物的萃取液对微波萃取所得初提液进行 再次提取约5min的1-3次。然后精提,浓缩,纯化,得 到青篙素纯度在95%以上的制品。
6
屠呦呦研究青蒿素的最新进展
青蒿素的应用领域得到了拓展,在 抗疟之外,屠呦呦团队正在探索青蒿素 类化合物对其他疾病的治疗。今年,双 氢青蒿素治疗红斑狼疮的新药研发已经 取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的临床 研究批件,将为红斑狼疮的治疗提供新 的可能性。
青蒿素的功效不仅仅是治疗疟疾, 还有很多值得研究的地方,如抗病毒、 免疫抑制、抗肿瘤、抗霉菌作用等。
8
蒿甲醚
其抗疟作用为青蒿素的10至20倍,目前 其开发成功的剂型蒿甲醚注射液为主要 含蒿甲醚的无色或淡黄色澄清灭菌油溶 液。
9
蒿乙醚
抗疟作用稍逊于蒿甲醚,且蒿乙醚的生产 不如蒿甲醚更经济实用。
疟 疾PPT课件
有人认为安宫牛黄丸内雄黄有毒,且含有硫化砷,对肝脏有损害, 影响疗效。
2
2. 按三阴三阳辨证:将黄疸分为以阳明为主的热 重于湿证及以太阴为主的湿重于热证。
黄疸在三阳者,有如麻黄醇酒汤、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所主治的太阳经证黄疸,及《外台秘要》栀子汤所主 治的少阳、阳明合病的黄疸。 黄疸在三阴者,有《东医宝鉴》茵陈附子干姜汤所主 治的太阳、少阳合病的阴证黄疸。 也有《外台秘要》瓜蒂散所主治的邪入厥阴心包的急 性黄疸证。杨氏主张传染性肝炎急性期,以茵陈蒿汤 治阳明发黄;以茵陈四逆汤治太阴寒湿发黄,以茵陈 胃苓汤治阳明兼太阴发黄。慢性期,太阴阳虚血弱, 用归芪建中汤,厥阴阴虚血燥,用三甲复脉汤等。
3
3. 按脏腑辨证:龚氏将急性黄疸分为四型论治,热陷心包痰 火内闭型,用《千金方》犀角散清热解毒,退黄开窍;湿热蕴结 热毒炽盛型,用茵陈三黄汤(茵陈、栀子、黄芩、黄连、黄柏、 大黄、犀角粉、石菖蒲、败酱草、胆草)清热解毒,燥湿退黄, 凉血开窍;湿困中焦、阳气虚衰型,用茵陈术附汤加味温阳退黄,
4
5
兼症:头痛面赤,口渴引饮,骨节疼 痛,便秘尿黄,胸脘痞闷,神疲体倦, 神昏谵语。
20
病因病机
疟疾的病机为疟邪侵入人体之后,伏于 半表半里,内搏五脏,横连募原。由于 疟邪与正气相争,虚实更作,阴阳相转, 而发生疟疾的一系列症状。疟邪与营卫 相搏,入与阴相争,阴盛阳虚,以致恶 寒战栗,出与阳争,阳盛阴虚,则壮热 汗出,疟邪与营卫相离,则发作停止, 当疟邪再次与营卫相搏时,又引
18
概述
(三)范围 现代医学的疟疾属于本证的范围。
此外,肝胆疾病、流行性感冒、败血症 等疾病出现寒战壮热、休作有时症候, 与中医广义的疟证相似者,除不使用截 疟治法外,均可参照本篇证论治。
2
2. 按三阴三阳辨证:将黄疸分为以阳明为主的热 重于湿证及以太阴为主的湿重于热证。
黄疸在三阳者,有如麻黄醇酒汤、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所主治的太阳经证黄疸,及《外台秘要》栀子汤所主 治的少阳、阳明合病的黄疸。 黄疸在三阴者,有《东医宝鉴》茵陈附子干姜汤所主 治的太阳、少阳合病的阴证黄疸。 也有《外台秘要》瓜蒂散所主治的邪入厥阴心包的急 性黄疸证。杨氏主张传染性肝炎急性期,以茵陈蒿汤 治阳明发黄;以茵陈四逆汤治太阴寒湿发黄,以茵陈 胃苓汤治阳明兼太阴发黄。慢性期,太阴阳虚血弱, 用归芪建中汤,厥阴阴虚血燥,用三甲复脉汤等。
3
3. 按脏腑辨证:龚氏将急性黄疸分为四型论治,热陷心包痰 火内闭型,用《千金方》犀角散清热解毒,退黄开窍;湿热蕴结 热毒炽盛型,用茵陈三黄汤(茵陈、栀子、黄芩、黄连、黄柏、 大黄、犀角粉、石菖蒲、败酱草、胆草)清热解毒,燥湿退黄, 凉血开窍;湿困中焦、阳气虚衰型,用茵陈术附汤加味温阳退黄,
4
5
兼症:头痛面赤,口渴引饮,骨节疼 痛,便秘尿黄,胸脘痞闷,神疲体倦, 神昏谵语。
20
病因病机
疟疾的病机为疟邪侵入人体之后,伏于 半表半里,内搏五脏,横连募原。由于 疟邪与正气相争,虚实更作,阴阳相转, 而发生疟疾的一系列症状。疟邪与营卫 相搏,入与阴相争,阴盛阳虚,以致恶 寒战栗,出与阳争,阳盛阴虚,则壮热 汗出,疟邪与营卫相离,则发作停止, 当疟邪再次与营卫相搏时,又引
18
概述
(三)范围 现代医学的疟疾属于本证的范围。
此外,肝胆疾病、流行性感冒、败血症 等疾病出现寒战壮热、休作有时症候, 与中医广义的疟证相似者,除不使用截 疟治法外,均可参照本篇证论治。
新药研究与开发 ——青蒿素_PPT幻灯片
1967年5月23日,在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的指 示下,一项具有国家机密性质、代号为“523项目”的 计划就此启动了。项目短期的目标是要尽快研制出能 在战场上有效控制疟疾的药物 ,而它的长远目标是通
过筛选合成化合物和中草药药方与民间疗法来研发出 新的抗疟药物。
1969年1月,屠呦呦被任命为北京中药研究所523 课题组的组长,领导对传统中医药文献和配方的搜寻与 整理。
2 毒理学
2.2 大白鼠的长期毒性
取体重80~I00克的大鼠32只,分为四组,雌雄配搭均匀.第一组大 剂量为1000mg/kg,第二组为500mg/kg,第三组为250mg/kg,第四组为 对照.每天给药一次,连续14天.给药前称体重.测心电、血像.给药期间, 每三天称体重一次.观察一般表现及食欲.最后一次给药后1~2小时内 测心电.停药24小时测血像后各组处死一半.取心、肝、脾、肺、肺、 肾、脑、胃作病理切片检查.其余动物一周后再处死作病理切片检查, 结果指出:三个实验组与对照组的体重增长率是一致的.说明青篙素对 大鼠的食欲和生长没有影响.且心电、血像和各组的病理学检查,均无 异常改变.
工艺原理:
青蒿素在大孔吸附树脂的表面吸附和氢键吸附的作用下,吸附量大,易解析。
三、临床前研究
药 理 学
毒 理 学
药 代 动 力
学
1 药理学
(1)抗疟作用
实验证明:青蒿素对红细胞内期疟原虫无性体有较强杀灭作用。对抗氯喹和奎宁 的疟原虫有良好的疗效。但对原发性和继发性红细胞外期及蚊体内的孢子增殖无影响 。本品的抗疟作用与叶酸代谢无关,也不像氯喹等抗疟药那样干扰DNA的复制,其抗 疟作用主要是破坏疟原虫滋养体的膜系结构,干扰疟原虫的表膜-线粒体功能,使原 虫体无法摄取宿主红细胞内的营养物质而发生肿胀、死亡,并不断排出
过筛选合成化合物和中草药药方与民间疗法来研发出 新的抗疟药物。
1969年1月,屠呦呦被任命为北京中药研究所523 课题组的组长,领导对传统中医药文献和配方的搜寻与 整理。
2 毒理学
2.2 大白鼠的长期毒性
取体重80~I00克的大鼠32只,分为四组,雌雄配搭均匀.第一组大 剂量为1000mg/kg,第二组为500mg/kg,第三组为250mg/kg,第四组为 对照.每天给药一次,连续14天.给药前称体重.测心电、血像.给药期间, 每三天称体重一次.观察一般表现及食欲.最后一次给药后1~2小时内 测心电.停药24小时测血像后各组处死一半.取心、肝、脾、肺、肺、 肾、脑、胃作病理切片检查.其余动物一周后再处死作病理切片检查, 结果指出:三个实验组与对照组的体重增长率是一致的.说明青篙素对 大鼠的食欲和生长没有影响.且心电、血像和各组的病理学检查,均无 异常改变.
工艺原理:
青蒿素在大孔吸附树脂的表面吸附和氢键吸附的作用下,吸附量大,易解析。
三、临床前研究
药 理 学
毒 理 学
药 代 动 力
学
1 药理学
(1)抗疟作用
实验证明:青蒿素对红细胞内期疟原虫无性体有较强杀灭作用。对抗氯喹和奎宁 的疟原虫有良好的疗效。但对原发性和继发性红细胞外期及蚊体内的孢子增殖无影响 。本品的抗疟作用与叶酸代谢无关,也不像氯喹等抗疟药那样干扰DNA的复制,其抗 疟作用主要是破坏疟原虫滋养体的膜系结构,干扰疟原虫的表膜-线粒体功能,使原 虫体无法摄取宿主红细胞内的营养物质而发生肿胀、死亡,并不断排出
抗疟药新的方案课件
案例二:某抗疟药的商业化推广历程
总结词
该案例描述了某抗疟药的商业化推广过程,包括市场 调研、定位、营销策略的制定以及实施效果。
详细描述
某公司生产的抗疟药在市场上具有一定的知名度,但销 售业绩并不理想。为了提高药品的销售量,该公司进行 了市场调研,了解了目标客户的需求和偏好。根据调研 结果,公司重新定位了产品,并制定了有针对性的营销 策略。在实施过程中,公司采用了多种渠道进行宣传和 推广,如广告、社交媒体和医生推荐等。经过一段时间 的努力,该抗疟药的销售额得到了显著提升,同时也提 高了公司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案例三
总结词
该案例介绍了某抗疟药在非洲地区的临床试验和推广 情况,以及为当地居民带来的福祉。
详细描述
非洲地区是全球疟疾疫情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为了帮 助当地居民解决疟疾问题,某公司决定在该地区进行 抗疟药的临床试验和推广。在试验过程中,公司与当 地医疗机构合作,选择了合适的试验地点和患者群体 。同时,公司还为当地居民提供了相关的健康教育和 防治措施。经过一段时间的试验和观察,该抗疟药取 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并得到了当地居民的认可和信 赖。
抗疟药市场概况
全球抗疟药市场稳定 增长,受到疾病控制 和预防的重视
新型抗疟药的研发和 应用,为市场带来新 的增长点
不同地区抗疟药市场 需求和政策差异,导 致市场分布不均
现有抗疟药种类及优缺点传统抗疟药
如氯喹、奎宁等,疗效确 切但耐药性问题严重
新兴抗疟药
如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疗 效好且耐药性较低,但价 格较高
05
新型抗疟药的未来展望与挑战
继续探索新的抗疟药靶点
靶点创新
不断寻找和开发针对疟原虫生命周期中新的关键靶点,以产生更 有效和具有抗药性的新型药物。
青蒿素PPT
传播全世界
除了生产和配方问题之外,我们还面临着向世界传播我们的研究结果的挑战。
青蒿素(倍半萜内酯)的立体结构于 1975 年在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的团队协助下确定。然而,当时中国的环境限制了任何 有关青蒿素的论文的发表,除了中文发表的几篇文章。幸运的是,1979 年,中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授予我们国家发明证书,以 表彰青蒿素的发现及其抗疟功效。 2005 年,世卫组织宣布使用青蒿素联合疗法(ACT)的战略。 ACT 目前被广泛使用,挽救了许多人的生命,主要是非洲儿童的生
命。由于其抗淋巴细胞活性,该疗法显著减少了疟疾的症状。
艰难历程
上世纪60年代
各国废大量的人力物力, 寻找能够对抗疟疾的药物
1969
屠呦呦被任命为“523” 项目中医研究院科研组 长。
1967
中国紧急启动“药物研究工 作协作”,代号“523”。
1971
屠呦呦课题组在第191 此低沸点实验中发现了 抗疟疾效果为100%的 青蒿提取物
由于没有专利机制和专利意识,中国科研人员先后在各种学术刊物上发表了一系列关于
青蒿.素的论文,如1977年在《科学通报》以“青蒿素结构研究协作组”的名义介绍了青
蒿素的化学结构,1978年又发表了关于青蒿素结晶立体绝对构型的论文……由于各国专 利授权的基本前提都是“新颖性”,经过如此公开之后的青蒿素,也就失去了在国内外 申请专利的可能。
从分子到药物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没有进行新药的临床试验。因此,为了帮助患有疟疾的患 者,屠呦呦和她的同事勇敢地自愿成为第一个服用这种提取物的人。在确定提 取物对人类使用安全后,我们前往海南省测试其临床疗效,对感染间日疟原虫 和恶性疟原虫的患者进行抗疟试验。这些临床试验产生了令人鼓舞的结果:用 提取物治疗的患者症状(如发热和血液中的寄生虫数量)迅速消失,但是接受 氯喹的患者没有。
疟疾ppt幻灯片课件
目标设定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各国应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疟疾消除目标。例如,在发病率较高的地区,可以设定降 低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具体目标;在发病率较低的地区,则可以设定实现零本土病例或零死亡的具体目标。
国际合作验、技术和资源,共同应对全球疟疾挑战
疟疾可引起急性肾功能不全,表现为少尿 、无尿等症状。治疗方法包括血液透析、 利尿等。
肝损害
神经系统并发症
疟疾患者可出现肝功能异常,严重时可导 致肝衰竭。治疗方法包括保肝、降酶等。
疟疾可引起脑膜炎、脑炎等神经系统并发症 ,表现为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症状。治 疗方法包括抗感染、降颅压等。
康复期评估指标和随访计划制定
确性和及时性。
加强疟疾疫情监测
02
通过定期调查和抽样检测,了解疟疾流行情况和变化趋势,为
制定和调整消除策略提供依据。
完善监测网络
03
建立省、市、县三级疟疾监测网络,加强各级医疗机构和疾控
中心的协作与沟通,确保监测数据的共享和有效利用。
消除策略制定背景和目标设定
背景分析
全球疟疾疫情依然严峻,尤其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疟疾仍然是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因此,制定有效的消 除策略对于控制疟疾传播、减少发病率和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国际合作与交流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全球 疟疾挑战,是未来防控疟疾的重要趋 势。
THANKS
感谢观看
诊断疟疾的金标准。
核酸检测
采用PCR等核酸扩增技术检测血液 或其他体液中的疟原虫核酸片段, 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特点。
抗体检测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化学发光 或荧光免疫等技术检测血液中的疟 原虫特异性抗体,有助于疟疾的诊 断和流行病学调查。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各国应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疟疾消除目标。例如,在发病率较高的地区,可以设定降 低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具体目标;在发病率较低的地区,则可以设定实现零本土病例或零死亡的具体目标。
国际合作验、技术和资源,共同应对全球疟疾挑战
疟疾可引起急性肾功能不全,表现为少尿 、无尿等症状。治疗方法包括血液透析、 利尿等。
肝损害
神经系统并发症
疟疾患者可出现肝功能异常,严重时可导 致肝衰竭。治疗方法包括保肝、降酶等。
疟疾可引起脑膜炎、脑炎等神经系统并发症 ,表现为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症状。治 疗方法包括抗感染、降颅压等。
康复期评估指标和随访计划制定
确性和及时性。
加强疟疾疫情监测
02
通过定期调查和抽样检测,了解疟疾流行情况和变化趋势,为
制定和调整消除策略提供依据。
完善监测网络
03
建立省、市、县三级疟疾监测网络,加强各级医疗机构和疾控
中心的协作与沟通,确保监测数据的共享和有效利用。
消除策略制定背景和目标设定
背景分析
全球疟疾疫情依然严峻,尤其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疟疾仍然是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因此,制定有效的消 除策略对于控制疟疾传播、减少发病率和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国际合作与交流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全球 疟疾挑战,是未来防控疟疾的重要趋 势。
THANKS
感谢观看
诊断疟疾的金标准。
核酸检测
采用PCR等核酸扩增技术检测血液 或其他体液中的疟原虫核酸片段, 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特点。
抗体检测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化学发光 或荧光免疫等技术检测血液中的疟 原虫特异性抗体,有助于疟疾的诊 断和流行病学调查。
抗寄生虫病药—抗疟药(用药护理课件)
目录
C O N TA N T S
01
添加你的 标题
02
添加你的 标题
03
添加你的 标题
04
添加你的 标题
第一节 抗 疟 药
疟疾的特点与分类
寒战 → 高热 → 出汗退热
疟疾
良性疟 恶性疟
间日疟 三日疟
第一节 抗 疟 药
疟原虫的生活史及疟疾的发病机制
病因预防药
控制复发药
乙胺嘧啶
伯氨喹
控制传播药 伯氨喹、乙胺嘧啶
第一节 抗 疟 药
抗疟药合理应用
药物选择 联合用药
控制症状 氯喹敏感者首选 脑型疟:氯喹,奎宁,青蒿素类注射给药 耐氯喹恶性疟:奎宁,甲氟喹,青蒿素类
休止期:乙胺嘧啶和伯胺喹合用 病因性预防:乙胺嘧啶 症状性预防:氯喹
发作期:氯喹+伯胺喹 休止期:乙胺嘧啶+伯胺喹
主要作用于红内期滋养体,从中药黄花蒿中提取 临床用于治疗间日疟和 恶性疟,尤其对抗氯喹的恶性疟及脑型恶性疟均有显著效果,但复发率高。
咯奈啶
(malaridine)
我国研制,治疗各型疟疾包括脑型疟。
主要用于控制复发和传播的抗疟药
伯氨喹(primaquine)
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
对间日疟和卵形疟肝脏中的休眠子有较强的杀灭作用,是防治
主要用于病因性预防的抗疟药
乙胺嘧啶(pyrimethamine) 1. 对原发性红外期的疟原虫(良、恶)有杀灭作用,常用于病因预防. 2. 对红内期,仅对未成熟的裂殖体有作用,控制症状起效慢 3. 对配子体:对配子体无作用,但可阻止配子体在蚊体内发育,阻断传 播. 药理作用
作用机制 不良反应
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阻碍疟原虫核酸的合成 少, 多为叶酸缺乏。孕妇禁用
C O N TA N T S
01
添加你的 标题
02
添加你的 标题
03
添加你的 标题
04
添加你的 标题
第一节 抗 疟 药
疟疾的特点与分类
寒战 → 高热 → 出汗退热
疟疾
良性疟 恶性疟
间日疟 三日疟
第一节 抗 疟 药
疟原虫的生活史及疟疾的发病机制
病因预防药
控制复发药
乙胺嘧啶
伯氨喹
控制传播药 伯氨喹、乙胺嘧啶
第一节 抗 疟 药
抗疟药合理应用
药物选择 联合用药
控制症状 氯喹敏感者首选 脑型疟:氯喹,奎宁,青蒿素类注射给药 耐氯喹恶性疟:奎宁,甲氟喹,青蒿素类
休止期:乙胺嘧啶和伯胺喹合用 病因性预防:乙胺嘧啶 症状性预防:氯喹
发作期:氯喹+伯胺喹 休止期:乙胺嘧啶+伯胺喹
主要作用于红内期滋养体,从中药黄花蒿中提取 临床用于治疗间日疟和 恶性疟,尤其对抗氯喹的恶性疟及脑型恶性疟均有显著效果,但复发率高。
咯奈啶
(malaridine)
我国研制,治疗各型疟疾包括脑型疟。
主要用于控制复发和传播的抗疟药
伯氨喹(primaquine)
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
对间日疟和卵形疟肝脏中的休眠子有较强的杀灭作用,是防治
主要用于病因性预防的抗疟药
乙胺嘧啶(pyrimethamine) 1. 对原发性红外期的疟原虫(良、恶)有杀灭作用,常用于病因预防. 2. 对红内期,仅对未成熟的裂殖体有作用,控制症状起效慢 3. 对配子体:对配子体无作用,但可阻止配子体在蚊体内发育,阻断传 播. 药理作用
作用机制 不良反应
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阻碍疟原虫核酸的合成 少, 多为叶酸缺乏。孕妇禁用
疟疾(疾控讲课)PPT
欧洲地区
欧洲地区的疟疾主要分布在南 欧和东欧地区,如意大利、希
腊、土耳其等国家。
流行因素与风险
气候因素
气候条件是影响疟疾传播的重要因素,如降雨量、温度、湿度等,这 些因素会影响蚊虫的生长和繁殖,进而影响疟疾的传播。
地理环境
地理环境也是疟疾传播的重要因素,如森林、沼泽、湖泊等,这些地 方容易滋生蚊虫,增加疟疾传播的风险。
疫苗研究
针对疟疾的疫苗研究一直是全球科研人员的重要工作,目前 已有多个候选疫苗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其中部分疫苗在非洲 地区的试验效果显著。
疫苗开发
随着科研成果的不断涌现,疟疾疫苗的开发进程也在加速, 多个疫苗生产商正在积极推进疫苗的生产和注册工作,以期 早日实现疫苗的普及接种。
流行病学研究与现场调查
提高资金投入
保障防控工作的经费支持。
国际合作与交流
全球倡议与合作
参与持
分享防控技术和经验,为其他国家提 供支持。
资源共享
共同研发新型防控工具和技术,提高 防控效果。
能力建设与培训
加强专业人员培训和能力建设,提高 防控水平。
05 疟疾研究进展
新药研发与治疗技术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媒介传播
疟疾通过雌性按蚊等媒介昆虫叮 咬人体传播。
人体传播
感染疟疾的人通过输血或器官移植 等方式将疟原虫传播给其他人。
母婴传播
孕妇感染疟疾后,疟原虫可能通过 胎盘感染胎儿。
疟疾的症状与体征
01
02
03
04
症状
发热、头痛、寒战、出汗、乏 力、厌食等。
体征
面色苍白、肝脾肿大、黄疸等 。
严重症状
昏迷、抽搐、咳血、呼吸衰竭 等。
欧洲地区的疟疾主要分布在南 欧和东欧地区,如意大利、希
腊、土耳其等国家。
流行因素与风险
气候因素
气候条件是影响疟疾传播的重要因素,如降雨量、温度、湿度等,这 些因素会影响蚊虫的生长和繁殖,进而影响疟疾的传播。
地理环境
地理环境也是疟疾传播的重要因素,如森林、沼泽、湖泊等,这些地 方容易滋生蚊虫,增加疟疾传播的风险。
疫苗研究
针对疟疾的疫苗研究一直是全球科研人员的重要工作,目前 已有多个候选疫苗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其中部分疫苗在非洲 地区的试验效果显著。
疫苗开发
随着科研成果的不断涌现,疟疾疫苗的开发进程也在加速, 多个疫苗生产商正在积极推进疫苗的生产和注册工作,以期 早日实现疫苗的普及接种。
流行病学研究与现场调查
提高资金投入
保障防控工作的经费支持。
国际合作与交流
全球倡议与合作
参与持
分享防控技术和经验,为其他国家提 供支持。
资源共享
共同研发新型防控工具和技术,提高 防控效果。
能力建设与培训
加强专业人员培训和能力建设,提高 防控水平。
05 疟疾研究进展
新药研发与治疗技术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媒介传播
疟疾通过雌性按蚊等媒介昆虫叮 咬人体传播。
人体传播
感染疟疾的人通过输血或器官移植 等方式将疟原虫传播给其他人。
母婴传播
孕妇感染疟疾后,疟原虫可能通过 胎盘感染胎儿。
疟疾的症状与体征
01
02
03
04
症状
发热、头痛、寒战、出汗、乏 力、厌食等。
体征
面色苍白、肝脾肿大、黄疸等 。
严重症状
昏迷、抽搐、咳血、呼吸衰竭 等。
疟疾诊断和治疗PPT课件
国际合作与交流
全球倡议和行动
参与全球疟疾防控倡议,推动国际社 会共同应对疟疾挑战。
技术合作与援助
提供技术支持和医疗援助,帮助受援 国提高疟疾防控能力。
信息共享和经验交流
分享疟疾防控信息和经验,促进国际 学术交流和研究合作。
资源整合与筹措
动员国际社会资源,筹措资金和技术 支持,推动全球疟疾防控事业的发展。
传播媒介研究
深入研究疟疾传播媒介的生态学和生物学特性,了解媒介分布和 传播规律,为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疾病流行规律研究
通过对疟疾流行病学数据的收集和分析,研究疟疾的流行规律和趋 势,预测和评估疟疾的传播风险。
防控措施研究
研究和评估各种防控措施的效果和可行性,提出有效的防控策略和 措施,降低疟疾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疫苗研究
多肽疫苗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设计和合成疟原虫特定抗原 的多肽片段,制备出具有免疫原性的多肽疫苗。
重组蛋白疫苗
将疟原虫的特定基因克隆到载体中,表达出具有 免疫原性的重组蛋白,制备出重组蛋白疫苗。
减毒活疫苗
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制备出疟原虫的减毒活疫苗, 激发人体免疫系统对疟原虫的免疫反应。
流行病学研究
个体化治疗方案
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体重 等因素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
联合用药
针对疟原虫的多个生长阶段, 采用联合用药以提高疗效。
全程治疗
确保患者完成整个疗程,避免 复发和耐药性的产生。
04 疟疾的预防和控制
预防措施
药物预防
通过服用抗疟药物,降低感染 风险。
疫苗接种
研发和推广有效的疟疾疫苗, 提高人群免疫力。
况。
采集血液样本进行显微 镜检查、快速诊断试剂 检测或分子生物学检测。
第12章 喹啉和青蒿素类抗疟药物的分析课件35页
CH3O 2
Cl
HO Cl2
Cl Cl O +
N
N
N
NH3
ONH4
O
N
N
N
(一) 绿奎宁反应
ChP2019采用此反应鉴别硫酸奎宁和二盐 酸奎宁。
ChP2019硫酸奎宁的绿奎宁反应鉴别:取 本品约5mg,加水5ml溶解后,加溴试液3滴 与氨试液1ml,即显翠绿色。
(二) 光谱特征
1. 紫外吸收光谱特征 由于喹啉类药物分子 结构中含有喹啉杂环,具有共轭体系,可用 紫外吸收光谱的特征鉴别该类药物。ChP2019 采用本法鉴别磷酸氯喹、磷酸哌喹、磷酸咯 萘啶和磷酸伯氨喹。
H3CO
H N N CH3
NH2
·2H3PO4
磷酸伯氨喹 Primaquine Phosphate
喹啉类药物分子结构中含有吡啶与苯稠合而成的喹啉杂 环,环上杂原子的反应性能基本与吡啶相同。
(一)典型药物的结构与物理性质
药物名称 硫酸奎宁 Quinine Sulfate
二盐酸奎宁 Quinine Dihydrochlori
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几乎无味。 在乙醇、丙酮或三氯甲烷中易溶,在水中极微溶解。 熔点为131~136℃(口服用)或132~137℃(注射用) []D(二氯甲烷) +4.5o~+6.5o。
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无臭;味微苦。 在丙酮或三氯甲烷中极易溶解,在乙醇或乙酸乙酯中易溶,在水 中几乎不溶。 熔点为86~90℃。 []D(无水乙醇) +168o~+173o。
de
磷酸哌喹 Piperaquine Phosphate
磷酸氯喹 Chloroquine Phosphate
磷酸咯萘啶 Malaridine Phosphate
疟疾诊疗指南解读PPT课件
政策支持
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在疟疾防治方面提供了 广泛的支持和合作。例如,全球基金等国际 组织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帮 助其加强疟疾防治工作。中国政府也高度重 视疟疾防治工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 ,包括加强疫情监测、提供免费治疗药品、 开展宣传教育等,以降低疟疾发病率和死亡
率。
02
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
针对不同患者群体和疟原虫种类的差异,未来可能发展出更加个性化的治疗策略,以提高 治疗效果和减少副作用。
疫苗研发与应用
疫苗是预防疟疾的重要手段之一,未来随着疫苗研发技术的不断进步,可能出现更加安全 、有效的疟疾疫苗,为疟疾防控工作带来新的突破。
提高基层医生对疟疾认识和诊疗水平建议
加强培训和教育
通过定期举办培训班、学术会议 等活动,加强对基层医生的培训 和教育,提高其对疟疾的认识和 诊疗水平。
奎宁
奎宁是从金鸡纳树皮中提取的生物 碱,对于治疗疟疾有一定疗效。但 奎宁的副作用较大,使用时需谨慎 。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遵医嘱用药
患者在使用抗疟药物时,应严格 遵守医嘱,按时按量服药。
注意药物副作用
抗疟药物可能引起一些副作用, 如恶心、呕吐、头痛等,患者应 密切关注自身状况,如有异常应
及时就医。
避免耐药性的产生
03
治疗药物与方案调整
根据最新的临床研究和药物进展,指南对疟疾的治疗药物和方案进行了
调整和优化,包括推荐使用青蒿素类药物和联合用药等。
未来疟疾诊疗技术发展趋势预测
新型诊断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未来可能出现更加快速、准确和便捷的疟疾诊断技术,如基于生物 传感器的即时检测技术、高通量测序技术等。
个性化治疗策略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抗疟疾类药物研究进展最新ppt课件
程历展发的药疟抗代现
物药类啉喹
确定奎宁结构,人工合成奎宁
---
1907年,在经过大量的实验的基础上,德国化学家拉贝
(Rabe)报道了奎宁的结构。 1945年,美国化学家伍德沃德
(R.B.Woodward)和多林(Doering)以7-羟基异喹啉为原料经过还
原、重氮化、缩合等十六个步骤合成奎宁,该奎宁全合成路
第一,由于疟疾对奎宁的抗药性和奎宁合成的艰难等,奎宁已 经退出抗疟的舞台。
第二,氯喹因其安全性好、特异性强,且经济,从20世纪30年 代起就一直被用于治疗疟疾,但疟原虫对它的抗药性也显现出来 ,因而研究者致力于从氯喹的构效关系及药物代谢等方面研制起 效快、价格便宜、疗程短的新药。
如据“中国医药报”2014年5月19日报道,葛兰素史克(GSK)和非 营利组织“抗疟药品事业会”(MMV)近日宣布,启动一项全球Ⅲ期 临床项目,以评估他非诺喹(tafenoquine)用于间日疟治疗及预防复发( 根治)的疗效和安全性。
线成为现代有机合成化学的里程碑,该合成主要路线如下。
---
程历展发的药疟抗代现
物药类啉喹
-----
程历展发的药疟抗代现
物药类啉喹
奎宁的仲醇基与氯甲酸乙酯反应,生成奎宁碳酸乙酯,
--- 称为优奎宁,其苦味消失,故又称无味奎宁。口服后,在消
化道内水解出奎宁,因而仍保留抗疟疾的作用,适合儿童患 者服用。
--- 实验结果表明碱性侧链对抗疟活性产生积极影响。
程历展发的药疟抗代现
物药类啉喹
-----
程历展发的药疟抗代现
物药类啉喹
在此基础之上,德国人在1925年将类似碱性侧链引入喹
--- 啉环,其具有相当高的抗疟活性,即成功地合成了第一个抗
抗疟疾类药物研究新进展
面临的挑战
01
抗药性:疟 原虫对现有 药物产生抗 药性,影响 治疗效果
02
药物毒性: 部分抗疟疾 药物存在毒 性,可能对 人体产生不 良影响
03
研发成本: 抗疟疾药物 研发成本高, 需要大量资 金支持
04
临床试验: 抗疟疾药物 临床试验难 度大,需要 大量时间和 资源
研究方向和策略
研究方向:新型抗疟疾药物的研究,包
提高药物疗效:通过优化药物结构、提高药物 活性等方式,提高药物疗效
降低药物副作用:通过改进药物生产工艺、优 化药物配方等方式,降低药物副作用
提高药物可及性:通过降低药物生产成本、 提高药物生产效率等方式,提高药物可及性
药物安全性和有效性的评估
药物安全性:评估药物对患者的副作用和毒性, 确保药物在治疗过程中不会对患者造成伤害
药物有效性:评估药物对疟疾的疗效,包括治愈 率、缓解率等指标,以确定药物的疗效
药物耐药性:评估药物对疟原虫的耐药性,以确 定药物的长期疗效和适用范围
药物相互作用:评估药物与其他药物或保健品的 相互作用,以确定药物的使用禁忌和注意事项
演讲人
目录
01. 抗疟疾药物的研究背景 02. 抗疟疾药物的研究进展 03. 抗疟疾药物的研究挑战与展望
疟疾的危害
疟疾是一种由疟原 虫引起的传染病, 主要通过蚊子叮咬 传播。
疟疾可能导致发热、 发冷、头痛、肌肉 疼痛等症状,严重 时可能导致死亡。
疟疾主要影响发展 中国家,每年导致 数百万人死亡,对 全球公共卫生构成 严重威胁。
01
括天然产物、合成化合物、生物制剂等 策略:多学科交叉研究,包括化学、
02
生物、医学、药学等 研究重点:抗疟疾药物的靶点、作用
抗寄生虫 第一节抗疟药ppt课件
引起脑型疟疾。
疟原虫生活史和抗疟药作用环节
疟 原 虫 生 活 史
根治方法:
1.彻底治疗病人 2.消灭传播媒介:药物毒 杀、消灭蚊子孳生地
抗疟药分类
控制病症:氯喹、奎宁、青 蒿素、甲氟喹
控制复发:伯氨喹
病因性预防:乙胺嘧啶
控制传播:伯氨喹、乙胺嘧 啶
一、主要用于控制病症的抗疟药 氯喹( chloroguine) 人工合成的4-氨喹啉类衍生物 体内过程: 1.在RBC内仍浓度为血浆10~20倍 2.氯喹在有疟原虫RBC的浓度为在正常
RBC浓度的25倍 3.在肝、脾、肺的浓度为血浆浓度的
200~700倍 4.消除慢
药理作用:
1.杀灭RBC内期,对RBC外期无作用 特点:
(1)起效快:多数病例在用药后24~48 h 控制病症
(2)作用强:48~72 h内血中疟原虫消逝 (3)作用耐久:良性疟复发迟 (4)能根治恶性疟
机制:
(1)插入 DNA双螺旋之间,抑制 DNA
第39章 抗寄生虫药
第一节 抗疟药
疟疾概述
• 疟疾:疟原虫引起的传染病。传播媒 介为蚊;
• 全世界有2/5人口(20亿)遭到要挟, 每年新发病例达1亿例;
• 我国解放前疟疾发病率很高,解放后 发病率已明显降低〔99年为25-30万 人〕。
分型:
1.间日疟; 2.三日疟; 3.卵型疟(少见); 4.恶性疟-疟疾进犯到脑组织,
不良反响:
1.金鸡钠反响 2.心肌抑制:严禁 iv。需求时小心 iv
gtt 3.特异质:少数恶性疟患者出现急性溶
血。有过敏史者忌用 4.子宫兴奋:孕妇禁用 5.头晕、精神不振 6.低血糖:孕妇、小儿尤应留意,
iv drip 时间不少于3-4 h
疟原虫生活史和抗疟药作用环节
疟 原 虫 生 活 史
根治方法:
1.彻底治疗病人 2.消灭传播媒介:药物毒 杀、消灭蚊子孳生地
抗疟药分类
控制病症:氯喹、奎宁、青 蒿素、甲氟喹
控制复发:伯氨喹
病因性预防:乙胺嘧啶
控制传播:伯氨喹、乙胺嘧 啶
一、主要用于控制病症的抗疟药 氯喹( chloroguine) 人工合成的4-氨喹啉类衍生物 体内过程: 1.在RBC内仍浓度为血浆10~20倍 2.氯喹在有疟原虫RBC的浓度为在正常
RBC浓度的25倍 3.在肝、脾、肺的浓度为血浆浓度的
200~700倍 4.消除慢
药理作用:
1.杀灭RBC内期,对RBC外期无作用 特点:
(1)起效快:多数病例在用药后24~48 h 控制病症
(2)作用强:48~72 h内血中疟原虫消逝 (3)作用耐久:良性疟复发迟 (4)能根治恶性疟
机制:
(1)插入 DNA双螺旋之间,抑制 DNA
第39章 抗寄生虫药
第一节 抗疟药
疟疾概述
• 疟疾:疟原虫引起的传染病。传播媒 介为蚊;
• 全世界有2/5人口(20亿)遭到要挟, 每年新发病例达1亿例;
• 我国解放前疟疾发病率很高,解放后 发病率已明显降低〔99年为25-30万 人〕。
分型:
1.间日疟; 2.三日疟; 3.卵型疟(少见); 4.恶性疟-疟疾进犯到脑组织,
不良反响:
1.金鸡钠反响 2.心肌抑制:严禁 iv。需求时小心 iv
gtt 3.特异质:少数恶性疟患者出现急性溶
血。有过敏史者忌用 4.子宫兴奋:孕妇禁用 5.头晕、精神不振 6.低血糖:孕妇、小儿尤应留意,
iv drip 时间不少于3-4 h
疟疾诊断报告和治疗PPT课件
预防措施
使用防蚊液、穿长袖长裤、 使用蚊帐等措施可降低感 染风险。
02 疟疾的诊断
诊断方法
血液检查
通过检测血液中的疟原 虫来确诊疟疾,包括显 微镜检查和血液培养等
方法。
免疫学诊术检测疟 疾相关抗体或抗原,如 ELISA、免疫荧光等方法。
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检 测疟疾相关基因,如
研究成果与展望
已有成果
经过多年的研究,疟疾防治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新药研发和疫苗研究在实验和临床试验阶段均取得了一定的 进展,部分研究成果已经进入后期验证阶段。
未来展望
尽管疟疾防治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然面临诸多挑战。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疟疾防治的科研力度,推动 新药研发、疫苗研究和其他防治手段的全面发展。同时,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共同应对疟疾这一全球性健康威 胁。
疟疾的症状
典型症状
严重症状
发热、头痛、寒战、出汗、乏力等, 通常在感染后1-2周内出现。
如昏迷、抽搐、呼吸困难等,可能危 及生命。
其他症状
恶心、呕吐、腹泻、关节痛等,可能 伴随出现。
疟疾的传播途径
01
02
03
媒介传播
疟疾通过雌性按蚊叮咬传 播,不同地区传播媒介不 同。
人类行为
前往疟疾流行区、接触感 染者等行为增加感染风险。
PCR、基因测序等方法。
临床表现
根据疟疾的临床表现, 如发热、寒战、出汗等 症状,结合流行病学资
料进行诊断。
诊断流程
01
02
03
04
采集病史
了解患者症状出现的时间、地 点、病情发展等情况。
体格检查
检查患者体温、脉搏、呼吸、 血压等生命体征,以及肝、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疟 氨基喹啉类抗疟药。
喹
药啉
氯
的 发 展
类 药 物
喹
---
历
程
现
代
抗
疟喹
药啉
的 发 展
类 药 物
历
程
---
---
4-氨基喹啉的QSAR研究表明,7-位氯原子对其活性至关 重要,如用NH2、OCH3等给电子基或NO2等吸电子基替代之 将导致活性的明显下降。缩短或延长CQ 4-位取代基中的碳链 其抗疟活性可保持,而用代谢稳定的叔丁基或杂环(哌啶基 、吡咯烷基和吗啉基等)替代短碳链中的二乙氨基后其抗疟 活性明显增强,如下化学结构式,实验表明其对氯喹耐药性 的疟原虫IC50 为9.8nmol/L,极具有开发前景。
但金鸡纳树适合生长于热带海拔800~3000m的山地,生长环境有限
造成金鸡纳霜价格昂贵。
现
代
抗
疟
喹啉类药物
药
的
发
展
历
程
现
代
抗
疟喹
药啉
的 发 展
类 药 物
历
程
---
---
天然提取奎宁并确定其分子式
1820 年 , 法 国 化 学 家 佩 雷 蒂 尔 (P . Jpellefier) 和 卡 文 顿 (J . Bcaventou) 从 金 鸡 纳 树 皮 中 提 取 到 了 奎 宁 (quinine) 和 辛 可 宁 (cinchonine)生物碱,从此科学家们围绕着奎宁进行了大量研究。 1852年,法国科学家巴斯德证明了奎宁为左旋体。2年后的1854 年,德国的科学家斯特雷克确定了奎宁的分子式C20H24NO2 。
历
程
---
---
通过不同结构的连接子将两个4-氨基喹啉分子相连形成双 喹啉是克服CQ耐药性的策略之一。这种改造的大体积的双分 子不易与恶性疟原虫中CQ耐药转运子(PfCRT)结合域契合 ,而其中4个碱性基团使其更易于插入酸性消化泡中。如哌喹 (piperaquine),但广泛使用后其耐药性迅速增加,如对疟原虫 的IC50为240~320nmol/L。但在未使用过哌喹的非洲地区,对 已经产生了氯喹耐药性的疟原虫仍旧保持较高的敏感性,其 IC50分别为36nmol/L。
此PPT下载后可任意修改编辑增删页面
抗疟疾类药物研究新进展
有医术,有医道。术可暂行一时,道则流芳千古。
友情提示
感谢您不吸烟
手机调成静音
欢迎随时提问
疟疾病的介绍
目
抗疟疾药的发现
录
现代抗疟药的发展历程
结语
疟 疾
Q: 什 么 是 疟 疾—血液中的暴乱 ?
疟
疾
疟疾(malaria)是由一种单细胞寄生虫——疟原虫直接导致
现
代
抗
疟喹
药啉
的 发 展
类 药 物
历
程
---
---
由于疟原虫对氯喹抗药性的产生,促使对氯喹构效关系进 一步的研究改造。使其脂肪双氨基侧链改成取代氨酚侧链得 到咯萘啶(又名疟乃停),大量研究表明,它能有效杀灭裂殖体, 不论口服、肌肉注射或静脉点滴,抗疟疗效显著。
咯萘啶
现
代
抗
疟喹
药啉
的 发 展
类 药 物
药 先发如食倾,乃可以治,过之则失时也”;利用中草药治疗疟疾的
的 记载最早出现在《山海经》上,中国药物大典《本草纲目》记载了
发 174种之多的治疗疟疾的中草药。
现
在西方,17世纪前南美洲印第安人靠喝金鸡纳树皮水治疗疟疾
;19世纪中期英国学者将金鸡纳树种子带到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开
始大面积种植;欧洲人将金鸡纳树皮提炼成金鸡纳霜供患者服用,
出汗期,因此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周期性规律发作,全身发冷、发
热、多汗,长期多次发作后,可引起贫血和脾肿大等危害人体健
康。
疟 疾
疟 疾
疟 疾
抗
在中国古代治疗疟疾主要依靠针灸和中草药。其中针灸是最早
疟 治疗疟疾的方法,根据疟疾类型的不同、病情的不同有不同的针灸
疾 方法,但在治疗时机上有要求,《素问·刺疟》指出:“凡治疟,
的,一般通过蚊子叮咬传播。迄今为止人类发现了4种疟原虫,
分别是恶性疟原虫、间日疟原虫、三日疟原虫以及卵形疟原虫,
其中危害最大的是由恶性疟原虫和间日疟原虫引起的恶性疟和问
日疟。
疟疾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根据世界卫生组织
(WHO)统计,每年全球发病人数达3~5亿,年平均死亡人数高达
100~200万。该病主要分为4个时期潜伏期,发冷期,发热期和
8-氨基喹啉环取代物同样显示出较高的药效活性。如Jain等 报道了具有潜在抗疟活性的化合物A(R=OC5H11, R1=C2H5, R2= H)和B(R=OC8H17,R1=C2H5, R2=H)。
氧
化
化 产
合 物
物
和
现
代
抗
疟喹
药啉
的 发 展
类 药 物
历
程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
由于扑疟喹啉毒性较大,在20世纪20-50年代,伯喹和 氯喹成为治疗疟疾的最佳药,其中8-氨基喹啉类抗疟药( 除了伯氨喹,还有扑疟喹、戊烷喹等)用于治疗继发性红 细胞外期的疟疾症状有较好的疗效,4-氨基喹啉类抗疟药 (除了氯喹,还有羟氯喹啉、氨甲喹、氨酚喹、硝喹等) 对红细胞内期的疟原虫有杀灭作用。
虽然奎宁和辛可宁生物碱都具有抗疟活性,但辛可宁的药理 作用较小,因此奎宁被确定为治疗疟疾的有效成分。奎宁主要作 用于红细胞内的疟原虫,治疗疟疾非常有效,但奎宁具有金鸡纳
反应毒性,这种毒性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听力和视力减弱等
。
现
代
人工合成喹啉类抗疟药
---
抗
疟喹
药啉
的 发 展
类 药 物
历
---
人类不断探索治疗及预防疟疾的药物,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 期从天然药物向人工合成药物转变。
现
代
---
抗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金鸡纳树皮供应被干扰的情况下
疟 喹 , 1950年美国合成了以伯喹为代表的8-氨基喹啉类的抗疟药。
药啉
的 发 展
类 药 物
---
历
程
伯喹
现
代
抗
疟喹
药啉
的 发 展
类 药 物
历
程
---
---
AB
PQ的过氧二硫酸盐的氧化产物,对约氏疟原虫感染小鼠显 示体内保护疗效。
1891年德国科学家古特曼(Gutt—mann)和埃利希(Ehrilch)从亚 甲蓝具有一定抗疟活性出发,用一个长链的碱性基团去取代亚甲 蓝分子中的一个甲基所得到的化合物的抗疟活性明显增强,这一 实验结果表明碱性侧链对抗疟活性产生积极影响。
程
现
代
---
抗
疟喹
药啉
的 发 展
类 药 物
---
历
程
现
代
抗
疟喹
药啉
的 发 展
类 药 物
历
程
---
---
在此基础之上,德国人在1925年将类似碱性侧链引入喹 啉环,其具有相当高的抗疟活性,即成功地合成了第一个抗 疟药扑疟喹啉,该药为化学药物治疗疟疾开辟了新纪元。
N
喹啉
扑疟喹啉
现
代
---
抗
1934年,德国人安德撒(Andersag)合成了以氯喹为代表的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