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花城版音乐 粤剧《昭君出塞》选段教案
昭君出塞简要教案
课题第一节匈奴统一课型新授授课人教材第二单元第一节授课时间初一23-30 班教学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匈奴的兴起、统一发展的概况通过引导学生对匈奴扩张的了解,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通过学习,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培养学生爱家乡、爱国家的精神,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匈奴的起源匈奴的发展统一教学难点匈奴的统一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影像资料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学情分析我们今天面对的学生,大都是00后左右出生,由于他们生活在一个开放、、发展、融合的时代,在现代文明的洗礼之下,在五光十色的现代生活中,他们崇拜的是影视明星,热衷的是国外节日,追求的是时尚,而他们对于家乡的历史文化却知之甚少,所以教学应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通过学习,增强作为内蒙人的自豪感和对家乡的热爱,从而树立起努力学习报效家乡的远大理想。
板书设计第一节、匈奴的统一一、北方少数民族二、匈奴的起源三、冒顿时期的匈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新课】回忆历史课上关于匈奴的有关知识问题:秦朝时,蒙恬北击匈奴【教学过程】一、匈奴建国示意图:秦统一中国之前北方游牧民族的分布匈奴建国概况:在匈奴建国以前,东北亚草原被许多大小不同的游牧部落割据着。
那时的部落和部族联盟的情况是“时大时小,别散分离”;是“各分散居溪谷,自幼军长,往往而聚者百有余,然莫能相一”。
当时分布在草原东南西喇木伦河和老哈河流域的,是东胡部落联盟;分布在贝加尔湖以西和以南色楞格河流域的,是丁零部落联盟;分布在阴山南北包括河套以南所谓“河南”(今鄂尔多斯草原)一带的,是匈奴部落联盟。
此外还有其他部落集团分散在草原各地。
后来的匈奴国,就是以匈奴部落联盟为基础,征服了上述诸部落联盟、部落以及其他一些小国而建立起来的。
二、历史上的与中原各国:1、自西周起,戎族开始威胁中原王朝,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后,犬戎部落攻陷镐京,迫使平王东迁。
战国时林胡、楼烦多次侵扰赵国,赵武灵王胡服骑射驱逐林胡、楼烦,在北边新开辟的地区设置了云中等县。
歌曲《昭君出塞》的演唱处理
歌曲《昭君出塞》的演唱处理
《昭君出塞》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古风歌曲,演唱处理可从以下方面进行考量。
歌曲的情感表达是十分重要的。
《昭君出塞》讲述了一个含恨离去的女子出塞的故事,表达了她心中的不舍和思念之情。
演唱时需要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让听者能够感受到歌曲所描绘的情景和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音乐的演唱要注重节奏的把控和音准的掌握。
《昭君出塞》的曲调优美悠扬,带有浓厚的民族特色,演唱时应注意音符的准确演绎,拿捏好歌曲的节奏感,使听者能够沉浸在音乐的氛围中。
用声音塑造角色形象。
演唱处理时可以根据歌曲的情绪变化和故事情节,通过音色、音量、音高的变化等手法,使听者对主人公的形象有更加直观的感受。
在描绘昭君内心思念的部分可以使用柔和、细腻的音色,来表达她的温柔和柔情;而在描绘她悲愤离去的部分,可以使用高亢、有力的音色,呈现她的坚定和决绝。
与音乐的伴奏配合要紧密。
伴奏的处理应与歌唱的风格相协调,相得益彰。
在《昭君出塞》这首歌曲中,可以选择以民族乐器为主要伴奏,如胡琴、大笛等,增强歌曲的浓郁古风特色。
演唱时要注意与乐器的合奏,使乐器和声音能够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给人以强烈的音乐冲击感。
《昭君出塞》是一首具有情感深度的古风歌曲,演唱处理时要注重情感的表达、音乐的节奏感和音准的掌握、角色形象的塑造,同时与乐器的伴奏配合,达到完美的演唱效果。
花城版音乐八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岭南春早粤曲和广东民歌一、教学目标(一)通过欣赏粤曲《荔枝颂》,让学生初步感知广东粤曲的特点,萌发对粤曲的兴趣和对粤曲艺术家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热爱地方文化的情感。
(二)引导学生亲身感受和体验广东民歌的风格,激发学生尝试用客家方言演唱客家山歌。
二、教学内容1、欣赏粤曲《荔枝颂》2、欣赏学唱客家山歌、渔歌、咸水歌、小调、舞歌、牧歌、儿歌。
3、欣赏交响诗篇《土楼回响》第五乐章《客家之歌》三、教学安排1、重点:引导学生在欣赏、学唱的过程中,通过感受、议论、,理解“真正创作音乐的是人民”的内涵,体会作曲家是如何从民间音乐中吸取素养进行创作的,从而达到启迪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目的。
2、难点:激发学生学习民歌的兴趣,鼓励学生用方言演唱民歌。
3、课时安排:3课时四、教材分析1、《荔枝颂》:粤曲是广东、港澳、珠江三角洲地区以及西江流域一带人民群众爱好的艺术品种。
广义上粤曲是指广东省内的各个曲艺品种,如粤曲演唱、木鱼、龙舟、南音、粤讴等以及潮州歌册、客家板歌、惠东渔歌等等。
但通常所说的粤曲是指粤曲演唱,或称广东曲艺。
粤曲是广州方言区流行最广的一大曲种,已有150多年历史。
它以广东、港、澳为主要活动基地,流行地区扩及两广。
可以说凡有粤籍华人聚居的世界各地,均有粤曲的演唱。
粤曲原为粤剧的曲调,后来逐渐形成独立的曲种。
粤曲的特点是音乐性极强,注重听觉艺术,讲究唱工;唱腔属于皮黄系统的板腔体,梆子、二黄、牌子曲、小曲、歌谣构成整体;分平喉、子喉、大喉三种喉腔。
红线女,粤剧表演艺术家。
原名邝健廉,广东开平人。
红线女在艺术上勇于革新,在继承粤剧名旦董华唱腔的基础上,又吸收京剧、昆曲、歌剧和西洋歌唱技巧,形成独树一帜的“女腔”,是当代粤剧舞台上流传最广的唱腔流派。
代表剧目有《关汉卿》、《昭君出塞》、《李香君》、《搜书院》、《山乡风云》等。
她于1947年涉足影坛,所主演影片除粤剧《关汉卿》、《搜书院》、《沙家浜》、《李香君》外,还有故事片《慈母泪》、《胭脂虎》、《秋》、《我是一个女人》等。
七年级音乐上册 第5单元粤剧《昭君出塞》选段教案 花城版
粤剧《昭君出塞》选段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本课学习, 了解中国戏曲文化的特色与悠久的历史, 体会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从而更加热爱戏曲艺术, 热爱民族文化。
22. 通过欣赏体验粤剧的风格特点, 初步了解他的发展概况。
3.通过听辨练习判断出戏曲的剧种。
教学重点: 欣赏《昭君出塞》唱段。
教学难点: 体会并辨别地方戏曲的特点和风格。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 我们在上学期学习了国粹京剧, 今天要学习第六单元《梨园百花》进一步体会我国地方戏曲的艺术魅力。
(幻灯片展示课题)首先我们看几段视频资料。
2、请学生模仿矮子功, 学演员蹲着走路。
以积极参与的方式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欣赏1.同学们模仿得很像, 我看很有学习戏曲的天分哦。
其实戏曲的魅力还不止于此, 凄美的故事中蕴含美丽, 质朴的音调中显现悲壮, 爱的情感冉冉升腾, 美的乐波潺潺流淌。
听, 犹如山泉正静静地流进我们耳朵的是昆剧《牡丹亭游园》选段《原来姹紫嫣红开遍》。
播放《原来姹紫嫣红开遍》视频资料。
简介《牡丹亭》故事概要并介绍昆曲的发展和特点。
2.如果说昆剧犹如静静的山泉, 那么越剧就像是竹林间优美的小溪, 极富江南地区的诗情画意, 接下来我们欣赏越剧《红楼梦》选段《天上掉下个林妹妹》, 一起体会一下它优美抒情的风格。
播放《天上掉下个林妹妹》视频资料, 重点介绍越剧的发展和特点。
3.山泉小溪汇进了河流, 是一条什么样的河流呢?应该是一条涛涛流淌的河流吧。
这就是评剧给我的印象, 请听评剧《花为媒》选段《报花名》。
播放《报花名》视频资料, 介绍剧情, 重点介绍评剧的发展和特点。
24、接下来我要带大家去湖北黄梅县, 听到这个地名, 大家肯定猜到我们要欣赏的戏曲了吧?对, 就是黄梅戏。
黄梅县有将近30个湖泊, 然而黄梅戏就像这些家门口的湖泊一样亲切朴实, 具有浓烈的生活气息。
播放黄梅戏《夫妻观灯》选段《闹花灯》, 介绍此选段的情景, 重点讲解黄梅戏的发展和特点。
花城版音乐七上第5单元《昭君出塞》课件
争雄斗艳
旧时粤剧角色分为“十大行当”,经过一百 多年来的不断整理和归纳,演变成现今的六 种行当,称为“六柱制”。
六柱演员会主演每一个剧里最重要的角色: 文武生——男主角 正印花旦——女主角 小生——第二男主角 二帮花旦——第二女主角 武生——重要的配角,通常是年老的角色 丑生——重要的配角,是诙谐的角色
丑生
戏行里有句话叫“无丑不成戏”,说的
就是丑角的举足轻重。丑生分为文丑和
武丑,扮演的大多是地位不高的小人物, 虽然很多是阴险狡猾,贪婪自私的角色, 但也有机智幽默、善良戆直的,甚至还 有悲情人物。
粤剧脸谱
戏剧脸谱
是戏剧人物在面部用图案化的化装 方式来表现其性格特征的图谱。其 谱式很多,有整脸、水白脸、三块 窝脸、十字门脸、元宝脸、歪脸。 艺术特色表现在形、神、意。
廖侠怀(1903年--1952年)工丑生,扮 演各种人物均能刻画 入微,形像传神,善 于即兴发挥,针砭时 弊。用鼻音行腔使调, 别具一格,尤以唱 “中板”、“木鱼” 等曲调最为出色,人 称“廖腔”。
白驹荣(1892年—1974年),原名陈荣, 号少波,广东顺德大良人,著名粤剧小 生表演艺术家,粤剧四大天王之一。二 十年代初期已有小生王之称的白驹荣发 展了"二黄"的腔调和板式,使唱腔更富特 色,更以真嗓(平喉)代替假嗓演唱,音色 优美清润,自创“白派”的演唱方式。
粤剧发源于佛山,其源流可溯道明嘉靖年间。旧时, 佛山的粤剧戏班有一个惯例:每年六、七月份,在 外演出的各个戏班都会返回佛山,解散旧班底,重 组新班。而新班的首场戏定要在祖庙万福台上演, 审阅通过之后,新班才可以乘着红船下到广东四乡 演出。
由于广府先祖来自不同地域,所以粤剧的发展也受到戈 阳腔、昆腔、汉剧、微剧、秦腔等多个剧种的滋润与影 响,取各家之长,自成风格:既与传统的戏曲文化一脉 相承,又具有浓郁的岭南文化特色。 最初,流行于两广和港澳地区。随着广府人徙居海外 开枝散叶,粤剧也变成了世界上流传最广的地方剧种, 可谓有华人的地方必有粤剧。如今,粤剧剧目已多达一 万一千多个,堪称世界之最。
走进舞剧《昭君出塞》 教学设计
走进舞剧《昭君出塞》教学目标:1.了解舞剧的概念,了解舞剧是怎么样通过舞蹈、音乐、舞台设计等艺术方式来呈现剧情。
并能认真欣赏本课所呈现的舞蹈片段,从舞蹈语汇中感受其中的舞蹈美,音乐美以及舞台设计的艺术美。
2.通过学习本课,扩展了对艺术的欣赏视野,提高学生对舞蹈的兴趣爱好,增强学生对中国古典艺术的热爱。
3.学生通过参与课堂的互动及分组讨论,运用所学知识与同学分工合作,能编排自己生活中的舞蹈语汇。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感受舞蹈、音乐、文学、舞台艺术等综合艺术对舞剧的艺术的呈现。
难点:通过对剧情了解和对舞蹈、音乐的把握,并表达自己对舞剧人物形象塑造意图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欢迎大家来到今天的音乐课堂。
今天彭老师好开心,想表达自己的心情,想起一句话《礼记.乐记》中记载:“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比音而乐之,谓之乐。
音质不足故长言之,长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欣赏老师表演一段古典舞。
(我的昭君)二、作品舞剧《昭君出塞》片段鉴赏1、舞剧总编导介绍:孔德明,女,中国歌舞剧院青年舞蹈编导家,她善于挖掘中国古典文化的典型人物作为创编题材,表达自己对中国文化历史的一种个性解读。
代表舞剧《孔子》、《关公》、《昭君出塞》。
其中,她认为“昭君”二字承载着大众对中国古代女性最美好的幻想,成为了人们向往和平的情感寄寓;战争到和平的沿变,不仅仅是时代政治与文化的历史运筹,更是女性英雄史诗的壮阔书写。
2、舞剧《昭君出塞》的人物关系分析及故事结构展示人物关系直观图。
本舞剧分为六个部分四幕,序、和亲、出塞、贺婚、宁边、尾声。
介绍本剧主要故事情节:在西汉时期,为了维护汉和匈奴的和平,汉宣帝把王昭君赐给匈奴呼韩邪单于,被称为“宁胡阙氏”。
3、舞剧《昭君出塞》片段鉴赏⑴、序:烽烟陈尸遍野,哀鸿遍野,边怨遍野……遍野的陈尸似乎回到那倒下的瞬间——他们在痛苦地挪动着自己的躯体,颤抖的双手绝望地晃动,好像在唤回那将要飘逝的魂灵……遥居宫中的昭君,仿佛聆听着边塞的哀怨;一阵微风掠过,昭君抬头放目,似乎感悟着自己的使命……提问:此片段中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了汉宫与匈奴“和亲”势在必行?谈谈你的看法。
昭君出塞的历史教案
昭君出塞的历史教案昭君出塞的历史教案活动目的:1.通过本课的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或掌握冒顿单于第一次统一蒙古草原,汉武帝时派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的知识,从中认识到祖国的历史是由各民族人民共同缔造的。
2.通过学习呼韩邪单于归汉和昭君出塞的内容,认识到民族友好是我们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主流。
3.通过本课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学会并初步掌握运用图片、史料来分析历史史实的方法,特别是围绕汉朝与匈奴的和战问题,让学生在讨论中运用对比的方法归纳历史知识,既提高了分析问题的能力,又促进了同学间的合作精神。
4.在探究活动中穿插的历史小品表演,目的是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想象力、创造力而设的小活动。
活动准备:1.把全班同学分成若干活动小组,一般以四人小组为宜。
2.教师在课前把预习提纲打印若干份,分发给各活动小组。
3.各小组在预习课文的前提下广泛搜集与本课内容有关的图片、资料或其他的辅助资料。
4.在班中民主推选若干人,组成评分小组。
5.各小组自定一个本次探究活动要讨论的中心议题。
要求所选议题是本课的重点或难点,小组成员要对所选议题进行有理有据的陈述,以利于所有小组参与讨论和学习。
活动步骤:1.按活动小组抽顺序签,每组四人同时上台。
2.向台下同学及评分小组出示本小组的中心议题。
四人小组按课前准备好的进行分工合作,围绕中心议题分别进行陈述、表演或演讲,同时配合使用投影仪、录音机等辅助设备。
3.在各小组上讲台的同时,推选出的评分小组成员各自独立按下表评分。
4.在每个活动小组陈述结束后,评分小组当即亮出所评综合分,并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然后由主持人宣布总得分。
5.有关说明(1)在分小组活动时,尽量考虑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等各项能力强弱的搭配。
(2)评分标准除参照上表外,评分小组可灵活操作,不必拘泥于条条框框。
活动过程:以下是一个活动小组按上面设计的活动方案进行探究活动的精彩过程。
(四人小组上台,幻灯投影出他们的中心议题,并开始陈述)甲同学: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好!今天我们小组和大家一起讨论的中心议题是:围绕汉朝与匈奴的“和”“战”问题,应该如何正确看待“和亲”政策?我们四人小组经过反复讨论一致认为,应将“和亲”放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加以考察,不同的历史条件和历史环境下所产生的客观效果不同,但一般来讲,其结果都是有利于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的。
粤剧《昭君出塞》选段-花城粤教版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粤剧《昭君出塞》选段-花城粤教版七年级音乐上册教
案
课时安排与教学目标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目标:
–了解粤剧表演技巧及唱腔要素
–学习选段《昭君出塞》的剧情和粤剧表演技巧
–听懂、欣赏和评价粤剧《昭君出塞》选段
教学准备和前置知识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音响设备,播放选段《昭君出塞》音频
–准备PPT或白板,展示粤剧表演技巧和唱腔要素
•前置知识:
–学生们应该了解传统音乐剧种的基本表演和唱腔要素
教学内容和过程
1. 粤剧表演技巧介绍
•展示PPT或白板,介绍粤剧表演技巧要素
•学生们通过观看视频或实地观察粤剧演员表演,了解表演要素,如泥头、扭步、做法等
•老师也可以通过示范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
2. 粤剧唱腔要素介绍
•展示PPT或白板,介绍粤剧唱腔要素,如酬和、分明、咬字等
•学生们通过听取音频或实地观察演员唱腔,了解唱腔要素的表达方式
•老师可通过基本唱腔的示范、训练,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
3. 选段《昭君出塞》剧情介绍
•展示PPT或白板,介绍选段《昭君出塞》的基本情节
•学生们通过观看视频或实地观察演员表演,了解剧情和角色之间的关系
4. 欣赏和评价粤剧《昭君出塞》选段
•播放选段《昭君出塞》音频,引导学生欣赏粤剧唱腔和表演技巧
•引导学生进一步评价选段,如表演技巧、唱腔的表达、情感的传达等
作业与反思
•作业:让学生回家朗读基本唱腔或自己创作唱腔。
让学生完善评价表格,将欣赏和评价的内容写下来。
•反思:教学中要注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给予鼓励和肯定。
同时,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评价和创作,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出塞》教学设计教案
《出塞》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出塞》这首古诗。
(2)理解《出塞》的创作背景和诗歌内容,领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分析诗歌中的意象、韵律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出塞》。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边疆将士的敬意,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2)理解团结互助、英勇担当的精神内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出塞》。
(2)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人情感。
2. 教学难点:(1)分析诗歌中的意象、韵律和修辞手法。
(2)感受诗人对边疆将士的敬意,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
2. 启发式教学法:提问引导,激发学生思考,提高课堂互动性。
3. 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件:制作包含诗歌内容、创作背景、意象分析等方面的课件。
2. 图片:准备与诗歌相关的图片,如边疆风光、将士英勇事迹等。
3. 音乐:挑选适合诗歌氛围的音乐,增强课堂氛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边疆风光图片,引导学生感受边疆的美丽与神秘。
(2)简要介绍《出塞》的创作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出塞》,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学生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3. 课堂讲解(1)讲解诗歌内容,分析意象、韵律和修辞手法。
(2)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4. 小组讨论(1)分组讨论诗歌中的意象、韵律和修辞手法。
(2)分享讨论成果,互相交流学习。
5. 情感体验(1)引导学生想象自己置身于诗歌情境中,感受诗人的情感。
(2)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互相交流。
6.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2)强调诗歌中的爱国主义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出塞》教学教案
《出塞》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出塞》。
(2)理解《出塞》的诗意,了解王昌龄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3)分析并掌握《出塞》中的修辞手法和抒情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出塞》。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边塞将士的敬意和对和平的渴望。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出塞》。
(2)理解《出塞》的诗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教学难点:(1)分析《出塞》中的修辞手法和抒情技巧。
(2)联系作者生平及其创作背景,深入解读《出塞》。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王昌龄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出塞》的题目,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出塞》,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基本意思。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出塞》中的修辞手法和抒情技巧。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情感体验(1)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边塞将士的敬意和对和平的渴望。
(2)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爱国情怀的理解。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出塞》的诗意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出塞》。
2. 写一篇关于《出塞》的读后感,不少于300字。
五、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自主探究。
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出塞》为例,讲解修辞手法和抒情技巧。
3. 采用情感教学法,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4. 利用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互动交流,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初中音乐粤教花城版七年级上册第5单元黄梅戏《天仙配》选段《夫妻双双把家还》优质课教案公开课试讲教案
初中音乐粤教花城版七年级上册第5单元黄梅戏《天仙配》选段《夫妻双双把家还》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名师授课教案】1教学目标1.学习用自然流畅的声音演唱黄梅戏选段《夫妻双双把家还》,能够用简单的、经过处理提炼的动作进行戏曲唱段的表演。
2.感受戏曲的特点,在听赏、演唱等音乐活动中获得积极、愉悦的情感体验。
3.了解中国五大戏曲剧种。
2重点难点重点了解中国五大戏曲特点。
难点:自然流畅的演唱黄梅戏选段。
3教学过程3.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1【导入】导入感受戏曲的不同风格。
询问学生对戏曲了解多少,都知道哪些剧种?播放多媒体戏曲选段。
京剧:《沙家浜》选段《智斗》京剧,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
徽剧是京剧的前身。
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 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他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同时又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间曲调,通过不断的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京剧。
京剧形成后在清朝宫廷内开始快速发展,直至民国得到空前的繁荣。
京剧走遍世界各地,成为介绍、传播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重要媒介。
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中国。
在20 10年11月16日,京剧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评剧:《刘巧儿》选段《巧儿我自幼许配赵家》评剧是流传于中国北方的一个戏曲剧种,是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的剧种之一,位列中国五大戏曲剧种。
曾有观点认为是中国第二大剧种。
清末在河北滦县一带的小曲"对口莲花落"基础上形成,先是在河北农村流行,后进入唐山,称"唐山落子"。
20世纪20年代左右流行于东北地区,出现了一批女演员。
20世纪30年代以后,评剧表演在京剧、河北梆子等剧种影响下日趋成熟,出现了李金顺、刘翠霞、白玉霜、喜彩莲、爱莲君等流。
歌曲《昭君出塞》的演唱处理
歌曲《昭君出塞》的演唱处理1. 引言1.1 歌曲《昭君出塞》的演唱处理歌曲《昭君出塞》是一首描写汉代昭君被匈奴王汉谟的传说故事。
这首歌曲通过古典的旋律和抒情的歌词,讲述了昭君被迫远嫁匈奴的悲惨遭遇,表达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深情眷恋。
在演唱处理方面,艺人们往往会选择不同的风格和技巧来诠释这首歌曲,以展现出不同的音乐性格和情感表达方式。
不同的演唱处理可以在历史背景下得到更好的展示,比如一些演唱版本会更侧重于传统民族乐器的运用,以呈现出古老的气息和历史的沧桑。
而另一些演唱版本则可能会加入现代音乐元素,让这首古老的歌曲更具时代感和现代感。
在演唱处理中,声音的运用也是至关重要的。
一些演唱者可能会选择低沉而深情的嗓音来表达昭君的哀怨之情,而另一些演唱者则可能会运用高亢明亮的声音来展现昭君的坚强和勇敢。
歌曲《昭君出塞》的演唱处理不仅可以展现出不同的音乐元素和表现方式,也能通过不同的演唱处理带给听众不同的感受和体验。
这种多样化的演唱处理也可以让这首歌曲在传播中更具影响力,为人们带来更多对昭君故事的思考和解读。
2. 正文2.1 历史背景下的演唱处理历史背景下的演唱处理对于歌曲《昭君出塞》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这首歌曲讲述了汉武帝的爱妃王昭君被迫随汉朝使者出使匈奴的故事,具有深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在演唱时,艺人们需要深入了解这段历史背景,把握好人物心理和情感,才能更好地表现出歌曲的意境和情感。
在历史背景下的演唱处理中,艺人们需要通过声音的变化和表达方式来展现出王昭君的坚强和忧伤。
他们可以运用音乐元素,如音调的变化、节奏的把握和音色的处理,来凸显歌曲中所描述的情感和故事背景。
艺人的情感表达也至关重要,他们需要通过歌声和表情来传达王昭君在出塞的遭遇和内心世界,让听众感受到她的坚强和妩媚。
在历史背景下的演唱处理中,艺人们还可以利用声音的运用来呈现出不同的人物形象和情感表达方式。
通过音量、音色、音调的变化,他们可以创造出多样的音乐性格,让听众更加深入地理解歌曲中所描述的历史背景和人物形象。
歌曲《昭君出塞》的演唱处理
歌曲《昭君出塞》的演唱处理1. 引言1.1 歌曲介绍《昭君出塞》是一首源自古代汉乐的传统歌曲,其歌词取自古代传说中的昭君故事,描写了昭君被迫出塞的凄美情景。
这首歌曲曲调悠扬动听,旋律优美婉转,歌词富有诗意与感情。
在演唱中,歌手需要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精湛的声音技巧来诠释这首歌曲,将昭君的离别之苦和无奈之情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昭君出塞》作为中国传统音乐的经典之一,深受人们喜爱。
其演唱处理要求歌手具备扎实的音乐基础和情感表达能力,能够通过声音的变化传递出昭君心中的愁思和情感。
声音的处理也至关重要,要求清晰明亮的唱腔,能够准确地表达出曲调的美妙和情感的真挚。
演唱《昭君出塞》需要歌手具备多方面的能力和技巧,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精准的声音处理,将这首经典的歌曲演绎得淋漓尽致,展现出其独特的魅力和艺术价值。
1.2 演唱特点《昭君出塞》是一首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传统歌曲,不仅在音乐上有着独特的魅力,而且在演唱处理上也有其独到之处。
演唱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音色处理:演唱者需要具备较为宽广的音域,能够准确把握歌曲中的音调变化,根据曲调的起伏变化适时调整嗓音的亮度和厚度,以达到更好的演唱效果。
2.情感表达:《昭君出塞》是一首极富情感表达的歌曲,演唱者需要通过细腻的情感演绎,将歌曲中的哀思之情、离别之情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使听众能够感受到歌曲中蕴含的深刻情感。
3.技巧运用:演唱者需要熟练掌握各种演唱技巧,如气息控制、发声技巧等,以确保演唱过程中音质的稳定和流畅。
演唱《昭君出塞》需要演唱者具备较高的音乐素养和表现力,通过对音色、情感和技巧的处理,将歌曲完美地呈现出来,引起听众的共鸣,传达出歌曲所蕴含的情感和内涵。
2. 正文2.1 历史背景《昭君出塞》是一首古典歌曲,讲述了春秋时期公主昭君被迫嫁给匈奴王,随之出塞的故事。
这首歌曲的历史背景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16年,公元前成近341年之间。
当时,匈奴在中国北方肆虐,对中原地区施加了巨大压力。
描写粤剧《昭君出塞》的作文
描写粤剧《昭君出塞》的作文
夜幕下,灯光一闪一闪的,粤剧《昭君出塞》开始了。
昭君,
她可真是个美人儿,穿着那华丽的衣裳,眉眼里都藏着故事。
你看
她眼睛,像有说不完的话,每一个眼神都在跟命运较劲。
锣鼓一响,昭君就开始跳了。
她跳得可真好啊,像只凤凰在飞。
动作既有力量又柔美,看得人眼睛都舍不得眨。
突然,笛声悠悠地响起来,昭君开始唱歌了。
她的声音就像哭
了一样,唱出了对家乡的思念,对亲人的想念,还有对未来的担忧。
那声音啊,直戳人心里去,听得人心里酸酸的。
场景一换,就到了塞外。
黄沙满天飞,风呼呼地刮,昭君一个
人站在那儿,面对着大沙漠。
她脸上一点都不怕,反而很坚定。
她
知道自己的责任,就算路再难走,也得往前走。
就在这时,一群匈奴骑兵冲了过来,气氛一下子就紧张了。
但
昭君可没怕,她站得稳稳的,用智慧和勇气把危机给化解了。
那些
匈奴人最后都对她佩服得五体投地。
最后啊,昭君踏上了去塞外的路。
夕阳下,她的背影越来越远。
她为了国家的和平,牺牲了自己的幸福和自由。
真是个了不起的女人!。
关于昭君出塞的作文1500字
关于昭君出塞的作文1500字第一篇:关于昭君出塞的作文1500字关于照好出塞的作文1500字人面桃花相映红有一片草原坦坦荡荡,有一种旋律悠悠回转,有一份依恋山远水长,有一处风景不同凡响。
夜色朦胧,你静静地卧在朱红的楼阁中,忧伤的眼神穿过檀香木雕成的窗栏,呆呆地望着那一方死寂的夜空,窗外有些飒飒的风响。
月色朦胧,人也忧伤,昭君,明天你就要告别故乡,去那个荒凉高寒的草原。
熹微的晨光透过云霞,给高高的长安城镀上一层金辉。
庭院深深,你随一群人马来到长安城外,城内挤满了百姓,全无往日的喧嚣与嘈杂。
你抬头环顾四周,每一双眼神似乎都在焦急地等待着什么。
匈奴兵在北面虎视眈眈,频频骚扰,你的心慢慢地淌过一幅幅画面:一缕缕炊烟袅袅升入天际,百姓匆匆出征从此一去不返,一片片啼哭声低低地悲吟……“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春风轻轻地拂过你面上的轻纱,你坚定的眼神潋滟如波,你取一只素琴,面向长安,你纤细的手指轻轻地拨动琴弦,阵阵悠扬的旋律回响在长安城的上空,如清泉汩汩淌过每一个人的心田。
轻轻的春风为你伴奏,青青的野草倔强地昂着头。
那份山远水长的依恋,幻成了片片飞扬的音符,如纷飞的蝶儿,翩跹起舞。
抑或是哀婉,抑或是忧伤。
一曲终了,你为你乘坐的乌骓马小心翼翼地系上一支风铃,就这样告别,就这样出发。
一行队伍,就这样在荒凉的古道上渐行渐远;异国他乡的春风,也有这般些许柔和么?在那里,哀伤有谁吟?弦断有谁听?“叮呤呤……叮呤呤……”风铃声声,传响在古道上,驱走一路荒凉,秋风在你耳畔,轻声低诉着兴亡,你承载着无数期盼的心,这路不知何时才是个尽头?忽地,前方一阵峰回路转,顿时柳暗花明。
有一阵暗香盈袖,徐徐飘来,沁人心脾。
远处伏着一条小河,两岸一片桃花林,桃花开得嫣红一片,从你的脚下延展开来。
你下马而行,穿过落英缤纷的花雨,在一株桃花树下停歇,这一株桃花似乎比其它的桃花开得更红,更艳,更香。
暖暖的春阳升过了树梢,照射在桃花林间。
花城版高中音乐鉴赏《戏曲篇》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说明
花城版高中音乐鉴赏《戏曲篇》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容分析:本课选自花城版高中音乐鉴赏教科书第二单元《音乐与民族》,第一节《多彩的华夏之音》之《戏曲篇》第一课时。
我国的戏曲博大精深、种类繁多,本课将以南音作为主要学习的容,通过南音欣赏、老师传唱学唱、并用亲身体验的方式尝试南音小乐器演奏,让学生开心的了解身边的戏曲,进而了解我国更多的戏曲文化,弘扬民族音乐、乡土文化,传承戏曲、曲艺文化。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现在的高中生,由于受流行歌曲的影响较深,对教材上的歌曲不是很感兴趣,特别是戏曲部分更难接受。
大部分学生对戏曲了解很少,有的甚至很难接受,所以学习难度很大。
希望通过身边熟悉的戏曲引导学生喜爱戏曲音乐,把南音引进课堂降低学习欣赏戏曲音乐的难度。
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三、设计思想:我对南音了解较多,擅长南音演唱、演奏,多次获得南音比赛金奖,而且我校以南音为办学特色,大家对南音也相对比较不会陌生,所以对本课我将以南音为主,通过学校南音教学成果展示,老师参加演出、比赛视频,亲身体验有趣的南音演唱、小乐器演奏等,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戏曲文化,让学生充分感受戏曲、曲艺的艺术魅力,使学生更加热爱民族音乐、热爱戏曲,弘扬乡土文化。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初步了解南音基本知识:流传地、伴奏乐器、构成等。
能够用方言(闽南语)演唱简单的南曲《直入花园》片段,并能亲身体验用南音打击乐器进行伴奏,加深对南音的了解并感受和体验。
2过程与方法:A通过欣赏学生南音获奖比赛照片,及电视台报道,配上音乐(南音《三千两金》)及文字资料切入主题,吸引学生了解南音的意愿。
激发学生的学习的欲望。
B初步认识南音的基础知识,并通过欣赏老师参加演出、比赛视频,让学生充分感受南音的魅力。
C通过南音演唱(片段)学习,用闽南语演唱,练习咬字、吐字有趣的学习,感受体验南音唱腔艺术。
理解方言在戏曲音乐中的独特表现力D通过南音小乐器亲身体验,自主、合作表演,让学生喜欢上戏曲艺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粤剧《昭君出塞》选段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了解中国戏曲文化的特色与悠久的历史,体会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更加热爱戏曲艺术,热爱民族文化。
2、通过欣赏体验粤剧的风格特点,初步了解他的发展概况。
3、通过听辨练习判断出戏曲的剧种。
教学重点:欣赏《昭君出塞》唱段。
教学难点:体会并辨别地方戏曲的特点和风格。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在上学期学习了国粹京剧,今天要学习第六单元《梨园百花》进一步体会我国地方戏曲的艺术魅力。
(幻灯片展示课题)首先我们看几段视频资料。
1、播放戏曲功夫的视频资料,给学生直观展示戏曲的表演技巧:翎子功,帽翅功,水袖功和矮子功。
2、请学生模仿矮子功,学演员蹲着走路。
以积极参与的方式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欣赏
1、同学们模仿得很像,我看很有学习戏曲的天分哦。
其实戏曲的魅力还不止于此,凄美的故事中蕴含美丽,质朴的音调中显现悲壮,爱的情感冉冉升腾,美的乐波潺潺流淌。
听,犹如山泉正静静地流进我们耳朵的是昆剧《牡丹亭游园》选段《原来姹紫嫣红开遍》。
播放《原来姹紫嫣红开遍》视频资料。
简介《牡丹亭》故事概要并介绍昆
曲的发展和特点。
2、如果说昆剧犹如静静的山泉,那么越剧就像是竹林间优美的小溪,极富江南地区的诗情画意,接下来我们欣赏越剧《红楼梦》选段《天上掉下个林妹妹》,一起体会一下它优美抒情的风格。
播放《天上掉下个林妹妹》视频资料,重点介绍越剧的发展和特点。
3、山泉小溪汇进了河流,是一条什么样的河流呢?应该是一条涛涛流淌的河流吧。
这就是评剧给我的印象,请听评剧《花为媒》选段《报花名》。
播放《报花名》视频资料,介绍剧情,重点介绍评剧的发展和特点。
4、接下来我要带大家去湖北黄梅县,听到这个地名,大家肯定猜到我们要欣赏的戏曲了吧?对,就是黄梅戏。
黄梅县有将近30个湖泊,然而黄梅戏就像这些家门口的湖泊一样亲切朴实,具有浓烈的生活气息。
播放黄梅戏《夫妻观灯》选段《闹花灯》,介绍此选段的情景,重点讲解黄梅戏的发展和特点。
5、这节课我们欣赏的最后一段戏曲是秦腔《祝福》选段《四十年血和泪哪里吐冤》。
秦腔
的特点最明显,粗狂朴实,直起直落,高亢激越,就像豪迈的大瀑布从上宣泄而下。
来,我们一起体会一下粗狂的秦腔。
播放《四十年血和泪哪里吐冤》视频资料。
介绍秦腔的特点及相关知识。
三、小结
众多的山泉、小溪、河流、湖泊、瀑布都会流进大海,这些各个地方的戏曲最终汇成了我们中国地方戏曲的海洋。
现在请每位同学认真阅读45页“音乐网上行-----中国地方戏曲”,找到戏曲的特点(戏曲源于民间;有地域性,一般而言,南方戏唱腔细腻婉转,北方戏粗狂豪放;生活化;通俗易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