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语文阅读教学的比较及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美语文阅读教学的比较及思考
摘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担着培养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重要任务。从课程目标、师生角色、教学手段等方面对中美语文阅读教学进行比较,希望能为我国的语文阅读教学提供思考空间与启示。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比较
语文阅读教学,是对学生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及思想认识水平的综合培养。搞好语文阅读教学,不仅对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有很大的提高,而且也能对学生的人格塑造产生积极影响。《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而我国现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更多关注的是老师给予的正确答案,无暇顾及学生的独立思考,过多地侧重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对该学科的“人文性”的关注有着不同程度的缺失。
杨振宁教授曾根据中西文化传统不同,比较了中美两国的教学方法,他认为:美国的教学方法注重归纳、分析、渗透和综合,是一种“体会式”教学;而中国的传统教学方法注重演绎、推理、按部就班,其优点是学生的学习态度认真、刻苦,基础知识较为扎实,但缺乏创造性思维,缺乏质疑能力。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对比中美两国语文阅读教学的异同,了解国外语文阅读教学的具体情况,借鉴国外优秀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进而改善我国语文教学的现状。
一、中美语文阅读课程目标比较
施良方教授认为“课程目标具有终极意义,是教学的方向目标;课程目标是对教学的总体要求,对各类学校的所有教学活动都起着指导作用”,由此可见,课程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整个教学活动的“风向标”。因此,对比中美两国语文阅读课程目标,可以更好地反映出两国语文阅读教学的异同。
1.美国语文阅读课程目标解读
美国的语文学科一般分为“语言”和“阅读”两门课程,而相应的语文教材则分为“英语”和“文学”两种。1996年,国际阅读协会(IRA)和全美英语教师联合会(NCTE)携手出版了美国《英语语言艺术标注》。这份被公认为“官方意见”的课标,像一份提纲,共有12项内容要求,与语文阅读课程目标有关的内容有3项,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通过阅读大量印刷和非印刷文本,建构属于自己的文本理解,对美国文化和对世界的理解;获取信息,回应社会和工作的需求;实现自我。二是学生应广泛阅读各个时期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多角度地了解人类经验。三是使学生学会利用先前的经验、与其他读者和作者互动的机会,借助词汇知识和其他文本知识、词汇识别策略,以及对文本特征的理解等策略方法,来理解、阐释、评价和欣赏文本。
由于美国的教育体制是高度分权的,除国家统一的课程标准外,各州还存在着适用于本州的课程标准。以威斯康星州为例,美国威斯康星州的《英语课程标准9-12年级》,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美国母语教学的特点。在阅读课程目标中,《标准》明确地指出,选择注重开
阔学生视野的阅读内容;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分析并综合诸如报告、操作指南、史诗性报纸、政府文件等文章中的观点和资料”,“针对一个感兴趣的话题获取知识,提出观点等。”
2.中国语文阅读课程目标解读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从“知”、“情”、“意”、“行”四个角度出发,对语文阅读课程目标进行了明确的界定,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地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二是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三是应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四是阅读教学应重视朗读和默读,引导学生学习必要的语法和修辞知识,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培养阅读兴趣。
3.对比分析
从上面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到,在语文阅读课程目标中,中美两国都强调阅读能力的培养,注重拓宽学生的阅读面以及学生思维、情感的培养。但是,中国更注重“技能训练”,对语法和修辞知识的学习有了明确的要求,而且中国的语文阅读教学更倾向于一种“个体的修身”,如个体的情感熏陶,审美情趣等。而美国的语文阅读教学更注重现实的需求,培养学生的交往、互动的能力,阅读文本只是一种途径,而不是最终的目的,与此同时,美国的阅读教学把政府文件,
报告也纳入其教学的内容,与中国相比,更关注社会现状。
二、师生角色的差异
在中美两国的语文课堂中,由于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定位不一致,导致师生双方在教学观、学生观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
1.在中国的语文课堂上,教师一直扮演着“支配者”的角色
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强调尊师重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具体到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以“自己的阅读来代替全班的阅读”,忽视了学生对课文的“个体建构”,习惯把学生对阅读的感悟、理解趋向于预设的教学目标或教参上的标准答案,忽视教学过程的“创生性”,教师是课堂的中心,是整个课堂的“决策者”,而学生渐渐成为了一名“旁观者”或“边缘人”。
2.在美国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所扮演的更多的是导演的角色或者说是整个课堂的引导者,而学生则是主角
教师引导学生质疑和提出问题,指导学生查找相关资料来解决问题。教师鼓励学生与同伴一起阅读,甚至参与学生间小组讨论,充当学生阅读上的“伙伴”。第斯多惠指出:“不称职的教师强迫学生接受真知,一个优秀的教师则教学生主动寻求真知”。美国的语文阅读教学比较注重学生的独立意识和个体知识的建构,对阅读文本的解读也紧密联系社会实际,注重学生个体价值的培养,是学生社会化的“催化剂”。
三、教学手段的比较
“语文阅读教学在提倡个体阅读的同时,让学生大胆质疑,因为
质疑是有意识地发问,探究的心理过程,只有学生主动去探求,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才能将课内的知识很好迁移至课外,让学生真正成为知识情感的主体”。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学方式应注重学生的学与师生的主体间关系,陈晓端教授认为“教学是一种在特定环境中,借助课程这一中介,通过教师与学生主体间有目的、有计划地交流与互动,从而促进学生学习与发展的专业活动。”由此可见,教学应是一个创生、变动、发展的过程,而不是预设、固定、停滞的。
1.中国语文阅读教学以知识本位为主
“新课改”启动后,语文阅读教学有了很大的改变,国内的一些学者及一线教师都力图扭转一直以来以“知识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但是由于多年以来“教学沉积”,目前,语文阅读教学的方式还是——注入式、灌输式、以讲授为主,方法单一。
“新课标”所倡导的教学方式与方法的创新,在阅读课上却成了一些“花架子”,课堂形式是新了,但课堂上之满足与给问题找答案的热烈讨论,有些中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师让学生表演、合作探讨,只是在一些不重要的环节上下工夫。而在阅读材料的核心意义解读上,仍是“一言堂”,对学生真正对阅读材料的理解与否,毫不在意。Roger 认为“教学方式应以学生为中心,这种学生中心的方式能够减少课堂教学中消极、冷漠、厌烦的课堂的氛围”。
诚然,教师作为课堂的驱动力,保证课堂能够有序展开,按照知识的逻辑结构对学生进行系统指导,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使学生掌握较多的语文词汇和良好语法应用能力。但是,语文阅读教学仅仅停留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