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心理学终极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学最终版

一,名词解释

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各种心理活动和心理规律的科学。

2,皮亚杰认知发展基本过程:1)同化,2)顺应,3)平衡。

3,维果斯基的发展最近区:儿童能够独立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儿童在成人的指导下所能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之间,往往有差距。前者水平不及后者高。这一段距离或差距,称为儿童心理发展的最近发展区。(判断、选择)

4,发展学习:布鲁纳认为,发展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情境中利用教材或教师提供的条件独立思考、自行发现知识,掌握原理和规律。

5,程序性知识:是用于具体情境的算法或一套操作步奏。说明“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也叫操作性知识或过程性知识。其本质是一套操作程序控制了人的行为,包括外显的身体活动和内在的思维活动。我国习惯于把程序性知识称为技能。

6,陈述性知识:主要反映事物的形态、内容及变化发展的原因,说明事物“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问题。也叫描述性知识。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陈述性知识主要是以命题、命题网络和图式等方式在头脑中表征的。

7,同化:来源于生理学,意思是有机体吸收食物并使之转化为原生质。同化在心理学的基本意义是学习者接纳、吸收和合并知识并转化为自身的一部分。最早把同化一词运用于心理学的是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发展了赫尔巴特的同化思想,用同化的概念来解释儿童的认知发展。

(判断、选择)

8,智慧技能:也称心智技能。我国过去大部分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和词典把智慧技能解释为,是借助于内部言语在头脑中进行的智力活动方式,其中抽象思维因素占据着最主要的地位,并按其内容和概括化程度,区分为一般智慧技能和特殊智慧技能两类。(选择、判断)

9,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的程序规则和调控方式。

10,自我效能感:指个人对自己从事某项工作所具备的能力和可能达到的程度的一种主观评价。(判断)

11,学习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通常所说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就是学习迁移在教育中的具体体现。

12,附属的内驱力:指个体为了获得和保持家长、教师等长者的赞许或认可而表现出来的把学习搞好的一种需要。(重点)

13,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14,人格:个体在行为上的内部倾向,它表现为个体适应环境时在能力、情绪、需要、动机、价值观、气质、性格和体质等方面的整合,是具有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自我,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人以特色的心身组织。

15,教学模式:在一定教育理论指导下,为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比较稳固的教学范型,包括教学程序和操作要领等要素。

二,单选、(判断)

1,教育心理学诞生的标志是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1903年出版《教育心理学》专著。

2,同化:刺激输入的过滤或变化叫同化。

3,顺应:是指机体的图式不能同化客体,必须建立新图式或调整现有的图式,引起图式质的变化,使机体适应环境。

4,平衡:是指个体通过自我调节机制使认识发展从一个平衡状态向另一个较高平衡状态过滤的过程。5,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分为8个阶段。埃里克森第四阶段是学龄期(7~12岁)心理社会危机时勤奋对自卑。

6,桑代克经典实验,提出尝试错误理论、联结学习理论(三条学习定律:效果律、准备律、练习律);

斯金纳操作条件反射。\

7,苛勒得出结论:学习的实质是知觉的重新组织,学习是借助对问题情境中各种事物间关系的突然领悟(顿悟)。

8,在人本主义中,提倡学生中心论,罗杰斯认为教师是“壶”,是知识的拥有者,学生是“杯”,像消极的容器一样,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罗杰斯主张废除传统意义上教师的角色,以促进者取而代之,注重发挥学生的潜力,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信任学生,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自己选择负责任的学习行为。

9,学习策略的特点:主观能动性、有效性、过程性、通用性。

10,动机的作用:激发行为、行为定向、维持行为。

11,阿特金森提出成就动机理论。

12,班杜拉提出自我效能感理论。

13,韦纳的归因理论。

14,皮亚杰道德认知理论包括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自我中心阶段(2~5岁);第二阶段是权威阶段(6~7岁);第三阶段是可逆性阶段(8~10岁);第四阶段是公正阶段(11~12岁)。

15,科尔伯格道德认知理论,提出从出生到二十岁以后的道德认知发展的三水平六阶段的划分:第一种是前习俗水平(免受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朴素的利己主义定向阶段);第二种是习俗阶段(“好孩子”定向阶段、权威和维护社会秩序定向阶段);第三种是后习俗水平(社会契约定向阶段、普通的伦理定向阶段)。

16,弗洛伊德认为,个体的社会行为是由本我、自我、超我三种人格成分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结果。本我受快乐原则支配,自我遵循现实原则活动,超我遵循理想原则。

17,

18,社会规范的学习过程:1)社会规范的服从(低级水平阶段),2)社会规范的认同(关键阶段),3)社会规范的内化。

19,社会规范的服从具有的特点:第一,被动性;第二,工具性;第三,情境性。

20,影响社会规范服从学习的因素:1)外界压力,2)他人支持,3)行为后果的反馈,4)个性因素。

21,社会规范认同的类型:1)榜样认同,2)价值认同。

22,社会规范的内化具有的特点:1)高度自主性,2)坚定性。

23,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1)系统性原则;2)操作性原则;3)创造性原则。

24,布卢姆提出教学目标。

三,简答

1,心理发展的规律:1)心理发展的连续性,2)心理发展的顺序性,3)心理发展的方向性,4)心理

发展的阶段性,5)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6)心理发展的个别差异性,7)心理发展的系统性。

2,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1)第一阶段:感动运动阶段(出生~2岁),2)第二阶段:前运算阶段(2~7岁),3)第三阶段:具体运算阶段(7~12岁),4)第四阶段: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3,人的学习与动物学习的不同:1)人的学习在内容和中介上与动物不同,人类学习是具有社会性,是

以语言为中介,2)人的学习在目的和意识上与动物不同,动物学习是本能的适应性为,人类学习是积极主动。(选择、判断)

4,布鲁纳认为的发展学习的条件:1)直觉思维是发现学习的前奏,2)学习情境的结构性是有效学习的必要条件,3)学生在探索中发现的正误答案具有反馈性质。

5,建构主义的几种主要教学模式:1)随机通达教学,2)情景性教学,3)支架式教学,4)互惠式教学。(选择、判断,看下内容P81)

6,(重点)陈述性知识的教学策略:1)学习材料要具有逻辑意义,2)根据学生的知识贮备确定教学起点,3)运用直观材料或实际操作,4)提供丰富多彩的变式,5)科学地进行比较,6)使用肯定比例与否定比例,7)建构概念与规则的体系。

7,班杜拉观察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1)强化与认知的结合(三种强化:直接强化、替代性强化、自我强化),2)交互决定论(行为、个人、环境交互作用)。观察学习的过程:1)注意过程,2)保持过程,3)动作复现过程,4)动机过程。(选择、判断)

8,学习迁移的促进:1)科学编排和呈现教材,2)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3)发现学习材料的共同性,4)注意学生心理定势的影响,5)构建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6)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7)提高学生的元认知水平。(论述题要阐述,见P208)

9,建构主义的建构过程:一是运用已有经验对新信息的理解,超越所提供的新信息而建构意义,二是从记忆系统中所提取的信息本身,也要按具体情况进行建构,而不单是提取。

10,成就动机的类型:1)追求成功的动机与避免失败的动机,2)自我提高的内驱力、认知的内驱力和附属的内驱力,3)个人取向的成就动机与社会取向的成就动机。

11,成就动机的作用:1)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2)影响学生的学业成就,3)影响学生对困难的态度,4)影响学生潜能的发挥,5)影响学生的人格发展。

12,低成就者在学习活动中怎么选择:由于对外界环境持消极态度,当面临学习困难时,容易放弃或消极应付,将困难归咎于环境和非人力可以控制的因素,不去努力,往往在困难面前束手无策。13,自我效能感的作用:1)决定人们对活动的选择及对活动的坚持性,2)影响人们在困难面前的态度,3)影响活动时的情绪。

14,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1)个体行为的结果(即成败经验),2)通过观察学习获得的间接经验,3)他人的评价和劝说,4)来自情绪和生理状态的信息。(论述-阐述)

15,成就动机的影响因素:1)家庭因素,2)学校因素,3)社会文化因素,4)学生因素。(论述-P23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