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中的弃妇诗

合集下载

《弃妇诗·白华》原文翻译及鉴赏

《弃妇诗·白华》原文翻译及鉴赏

《弃妇诗·白华》原文翻译及鉴赏《白华》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

这是《诗经》中为数颇多的弃妇诗中的一首,从诗中语气来看,主人公应是一位贵族妇女。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白华原文翻译等相关资料,欢迎大家阅读。

《白华》原文先秦:佚名白华菅兮,白茅束兮。

之子之远,俾我独兮。

英英白云,露彼菅茅。

天步艰难,之子不犹。

滮池北流,浸彼稻田。

啸歌伤怀,念彼硕人。

樵彼桑薪,卬烘于煁。

维彼硕人,实劳我心。

鼓钟于宫,声闻于外。

念子懆懆,视我迈迈。

有鹙在梁,有鹤在林。

维彼硕人,实劳我心。

鸳鸯在梁,戢其左翼。

之子无良,二三其德。

有扁斯石,履之卑兮。

之子之远,俾我疧兮。

《白华》译文芬芳菅草开白花,白茅束好送给他。

如今这人去远方,使我孤独守空房。

浓浓云雾空中飘,沾湿菅草和丝茅。

我的命运多艰难,他还不如云露好。

滮水缓缓向北流,浸润稻田绿油油。

边号边歌心伤痛,思念那人在心头。

砍那桑枝作柴薪,烧在灶里暖在身。

想起那个健美人,实在让我伤透心。

宫内敲起大乐钟,声音必定外面闻。

怀念使我神不宁,你却视我如路人。

丑恶秃骛在鱼梁,高洁白鹤在树林。

想起那个健美人,实在煎熬我的心。

一对鸳鸯在鱼梁,嘴插翅下睡得香。

可恨这人没良心,转眼之间把我忘。

扁扁平平乘车石,虽然低下有人踩。

恨他离我如此远,让我痛苦实难挨。

《白华》鉴赏此诗八章,每四句为一章。

第一章以菅草和白茅相束起兴,映射夫妇之间相亲相爱正是人间常理。

其中的菅草白华和茅草之白有象征纯洁与和谐的爱情意义,与《召南·野有死麕》中的“白茅包之”“白茅纯束”相参证,可见“白茅”在当时是一个常用的带有象征意义的意象。

本来常理不言自明,可是这里偏偏是“之子之远,俾我独兮”。

一正一反,奠定全诗凄婉哀伤的悲剧基调。

第二章以白云普降甘露滋润那些菅草和茅草,反兴丈夫违背常理,不能与妻子休戚与共。

虽然从字面上看是白云甘露对菅草茅草的滋润与命运之神对被弃女主人公的不公平之间存在着直接的对应和映射关系,但实际上看似怨天实为尤人,矛头所向实际是这不遵天理的负心丈夫。

浅谈诗经中的弃妇诗

浅谈诗经中的弃妇诗

浅谈《诗经》中的弃妇诗——以《卫风·氓》、《邶风·谷风》为例《诗经》中描写弃妇的诗歌有10首左右,数量上仅次于爱情诗。

其内容大多为弃妇的悲愤怨叹之辞。

本文将以其中的代表作《卫风·氓》和《邶风·谷风》为例,探讨弃妇诗中的弃妇形象特征以及诗歌的艺术特色。

1.弃妇的形象特征《卫风·氓》和《邶风·谷风》都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叙述和抒发女主人公被弃的痛苦之情。

两位女主人公有很多共同点,她们集勤劳、善良、温柔、恪守妇道于一身,都是标准的贤妻。

《卫风·氓》中的女主人公在婚前多情纯洁,婚后在夫家吃尽了苦头“自我徂尔,三岁食贫”,“夙兴夜寐,靡有期矣”却无怨无悔。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叶而陨”。

时间总是那样的无情。

长年的劳作使昔日貌美的女子成了明日黄花,人老珠黄成了丈夫“士贰其行”“二三其德”的理由。

《邶风·谷风》中的女主人公在家中“就其深矣,方之舟之;就其浅矣,泳之游之”。

各项家务料理得井井有条,与邻里之间更是“何有何亡,黾勉求之。

凡民有丧,匍匐救之”。

能救人于危难之中,心地非常善良。

而就是这样一个女子同样由于人老珠黄而被丈夫遗弃,“昔育恐育鞫、及尔颠覆;既生既育,比予于毒。

”《邶风·谷风》和《卫风·氓》中的女主人公尽管同样遭弃,但是被弃后的态度还是很不相同的。

《邶风·谷风》中的女主人公是一个典型的幽怨的弃妇,虽然对于丈夫的“不达伊还,薄送我穷”怨愤不已,但是仍然恪守“及尔同死”这句早就烟消云散的誓言,“行道迟迟,心中有违”,对家和丈夫仍依依不舍,充满留恋。

最后还说“不念昔者,伊余来塈”,依然对自己无情的丈夫抱有希望,希望丈夫不要考虑过去的事情,仍然能够爱自己,柔弱顺从至极。

王照圆评论说“《谷风》句句怨,句句缠绵,与薄幸人作情厚语,使人伉俪之意油然而生。

诗人温柔敦厚,善于感人如此。

”①像《邶风·谷风》中女主人公一样,虽然被弃,但是仍然默默承受,渴望与背信弃义的丈夫重修旧好的弃妇形象在《诗经》的弃妇诗中普遍存在,这与当时封建伦理道德已占据社会主流地位是分不开的。

诗经中描写弃妇的诗是

诗经中描写弃妇的诗是

诗经中描写弃妇的诗是《诗经》中写弃妇的诗不止一篇,最有名也最典型的当数《氓》。

《氓》叙述了一个女子从恋爱、结婚、受虐到被弃的过程,感情悲愤,态度决绝,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男女不平等的婚姻制度对女子的压迫和损害。

原诗如下: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氓》赏析《卫风·氓》是一首上古民间歌谣,以一个女子之口,率真地述说了其情变经历和深切体验,是一帧情爱画卷的鲜活写照,也为后人留下了当时风俗民情的宝贵资料。

这是一首短短的夹杂抒情的叙事诗,将一个情爱故事表现得真切自然。

诗中女子情深意笃,爱得坦荡,爱得热烈。

即便婚后之怨,也是用心专深的折射。

真真好一个善解人意、勤劳聪慧、果敢率真、通情明义的鲜明形象。

在婚前,她怀着对氓炽热的深情,勇敢地冲破了礼法的束缚,毅然和氓同居,这在当时来说,是一件难能可贵的事。

按理说,婚后的生活应该是和睦美好的。

但事与愿违,她却被氓当牛马般使用,甚至被打被弃。

原因就是当时妇女在社会上和家庭中都没有地位,而只是的丈夫的附庸。

这种政治、经济的不平等决定了男女在婚姻关系上的不平等,使氓得以随心所欲地玩弄、虐待妇女而不受制裁,有抛弃妻子解除婚约的权利。

“始乱终弃”四字,正可概括氓对女子的罪恶行为。

因此她虽曾勇敢地冲破过封建的桎梏,但她的命运,终于同那些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压束下逆来顺受的妇女命运,很不幸地异途同归了。

中国最古老的弃妇诗

中国最古老的弃妇诗

中国最古老的弃妇诗诗经《卫风·氓》原文: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译文:《卫风·氓》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

这是一首弃妇自诉婚姻悲剧的诗歌。

此诗女主人公以无比沉痛的口气回忆了恋爱生活的甜蜜以及婚后被丈夫虐待和遗弃的痛苦,表达了她悔恨的心情与决绝的态度,深刻地反映了古代社会妇女在恋爱婚姻问题上倍受压迫和摧残的情况。

诗分六章,每章十句。

第一章,追叙自己由初恋而定的婚;第二章,叙述自己陷入情网,冲破了媒妁之言的桎梏而与氓结婚;第三章,她对一群年青貌美的天真少女,现身说法地规劝她们不要沉醉于爱情,并指出男女不平等的现象;第四章,对氓的负心表示怨恨,她指出,这不是女人的差错,而是氓的反复无常;第五章,接着追叙她婚后的操劳、被虐和兄弟的讥笑而自伤不幸;第六章,叙述幼年彼此的友爱和今日的乖离,斥责氓的虚伪和欺骗,坚决表示和氓在感情上一刀两断。

全诗运用现实主义创作方法,赋比兴交替使用,加之以对比、顶真、借代、呼告等表现手法,音调铿锵自然,富有真情实感,显示了很高的艺术成就。

《诗经·谷风》鉴赏及审美

《诗经·谷风》鉴赏及审美

《诗经·谷风》鉴赏及审美《邶风·谷风》是中国文学史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弃妇诗。

此诗描写弃妇斥责丈夫的无情并申诉自己的怨愤,反映了古代妇女的悲惨遭遇,表现的不是崇高壮烈之美,而是凄楚哀婉之美,因而具有更广泛的现实性。

全诗六章,每章八句,塑造了鲜明的文学形象,形成了独特的艺术美感,构思新颖独到,语言凄恻委婉,并善用对比和比喻等修辞手法,凸现丈夫的无情和弃妇被弃的凄凉,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下面跟着小编来看看《诗经·谷风》鉴赏及审美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通过对《诗经谷风》的鉴赏,进一步领悟《诗经谷风》的构思之美,文学形象之美。

文学作品是按照美的规律创造出来的艺术品,蕴含着琳琅满目的美的世界,其独特的构思、多姿多彩的艺术形象、比兴之美和形式之美,无不体现其巨大的审美价值,也为大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审美对象。

文学鉴赏就是一种审美的愉悦,是审美教育的重要手段,大学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引导大学生鉴赏文学作品,培养审美能力。

本文通过对《诗经谷风》鉴赏,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审美探析。

一.构思之美《谷风》的主题属弃妇诗,从朱熹的《诗经集传》、方玉润的《诗经原始》,到今人高亨的《诗经今注》和程俊英的《诗经译注》等均取此说。

作为一个社会问题,丈夫因境遇变化或用情不专而遗弃结发妻子,诗中通过弃妇的自述,叙述了由恋爱、结婚、受虐到被弃的全过程,反映了古代社会妇女在恋爱婚姻问题上受压迫和损害的现象。

本诗构思新颖、独到,全诗共六章,每章八句。

第一章写女主人公对狂怒不已的丈夫的劝说“黾勉同心,不宜有怒”,希望他不要遗弃自己;第二章写被弃的女主人公回顾自己辛勤经营起来的家,迟迟不忍离去,“行道迟迟,中心有违”;第三章是女主人公对自己被弃的辩解和愤怒之情,以及不能自保的悲痛,“毋逝我梁,毋发我笱”;第四章写女主人公回忆自已婚后在夫家一向勤勉持家和友爱四邻,“何有何亡,黾勉求之”;第五、六章回忆丈夫对自己今昔不同的态度,“不我能,反以我为雠”。

《弃妇诗·江有汜》原文翻译鉴赏

《弃妇诗·江有汜》原文翻译鉴赏

《弃妇诗·江有汜》原文|翻译|鉴赏《江有汜》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

这是一首弃妇诗,诗中有着丰富的、多重的情感在其中纠结着。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弃妇诗·江有汜原文译文及诗句赏析,希望对大家有用。

《江有汜》原文先秦:佚名江有汜,之子归,不我以。

不我以,其后也悔。

江有渚,之子归,不我与。

不我与,其后也处。

江有沱,之子归,不我过。

不我过,其啸也歌。

《江有汜》翻译译文江水决堤啊又流回,心爱的人儿别处飞,从此再不和我相随。

没有我相伴相陪你,终有一天你会懊悔。

江水静流啊积沙岛,心爱的人儿别处飞,从此再不和我相交。

在没有我的日子里,祝你平安岁月静好。

注释⑴江:长江。

汜(sì):由主流分出而复汇合的河水。

⑵归:荣归故里。

妇人谓嫁曰归。

⑶不我以:不带我。

我,媵自我也。

⑷渚(zhǔ):水中小洲。

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水中小洲曰渚,洲旁小水亦称渚。

”⑸不我与:不与我相聚。

⑹处:忧愁。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处’,假借为‘癙’,实为‘鼠’”《诗经·小雅·雨无正》“鼠思泣血”,鼠思,忧思也。

⑺沱(tuó):长江的支流名称。

或以为与“汜”同。

⑻过:至也。

一说度。

⑼其啸也歌:啸是唱歌没有谱和调的意思。

有“狂歌当哭”的含义。

一口出声,以抒愤懑之气,一说号哭。

闻一多《诗经通义》“啸歌者,即号哭。

谓哭而有言,其言又有节调也。

”啸,蹙口出声,以舒愤懑之气,言其悔时也。

歌,则得其所处而乐也。

《江有汜》鉴赏全诗三章。

三章诗的开头都是写景。

“汜”、“渚”、“沱”,上面的译文都从支流这一意义上翻译,而在弃妇心目中,这一条条不同的支流都是看得见的具体存在。

她住在“汜”、“渚”、“沱”一带,她丈夫当年从水路而来,最后又从这些支流中的一条乘坐小船悄然离去。

从表现手法说,各章的首句都是直陈其事,用的是赋体;从江水有支流,引出“之子归”的事实,则在赋体之中又兼有比兴的意味。

弃妇怨诗·谷风原文翻译古诗鉴赏

弃妇怨诗·谷风原文翻译古诗鉴赏

弃妇怨诗·谷风原文|翻译|古诗鉴赏《国风·邶风·谷风》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描写弃妇诉苦,反映妇女悲惨遭遇,是中国古代弃妇诗名篇。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弃妇怨诗·谷风的原文译文及古诗句赏析,希望对大家有用。

《谷风》原文先秦:佚名习习谷风,以阴以雨。

黾勉同心,不宜有怒。

采葑采菲,无以下体?德音莫违,及尔同死。

行道迟迟,中心有违。

不远伊迩,薄送我畿。

谁谓荼苦,其甘如荠。

宴尔新婚,如兄如弟。

泾以渭浊,湜湜其沚。

宴尔新婚,不我屑以。

毋逝我梁,毋发我笱。

我躬不阅,遑恤我后。

就其深矣,方之舟之。

就其浅矣,泳之游之。

何有何亡,黾勉求之。

凡民有丧,匍匐救之。

不我能畜,反以我为仇。

既阻我德,贾用不售。

昔育恐育鞫,及尔颠覆。

既生既育,比予于毒。

我有旨蓄,亦以御冬。

宴尔新婚,以我御穷。

有洸有溃,既诒我肄。

不念昔者,伊余来塈。

译文及注释译文山谷来风迅又猛,阴云密布大雨倾。

夫妻共勉结同心,不该动怒不相容。

采摘萝卜和蔓青,难道要叶不要根?往日良言休抛弃:到死与你不离分。

迈步出门慢腾腾,脚儿移动心不忍。

不求送远求送近,哪知仅送到房门。

谁说苦菜味最苦,在我看来甜如荠。

你们新婚多快乐,亲兄亲妹不能比。

渭水入泾泾水浑,泾水虽浑河底清。

你们新婚多快乐,不知怜惜我心痛。

不要到我鱼坝来,不要再把鱼篓开。

既然现在不容我,以后事儿谁来睬。

好比过河河水深,过河就用筏和船。

又如河水清且浅,我就游泳到对岸。

家中有这没有那,为你尽心来备办。

左邻右舍有灾难,奔走救助不迟延。

你不爱我到也罢,不该把我当仇家。

我的好心你不睬,就像货物没人买。

从前害怕家贫穷,患难与共苦经营。

如今家境有好转,嫌你厌我如毒虫。

备好干菜和腌菜,贮存起来好过冬。

你们新婚多快乐,拿我积蓄来挡穷。

粗声恶气欺负我,粗活重活我担承。

当初情意全不念,往日恩爱一场空。

注释1.邶(bèi):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地在今河南省汤阴县东南。

《诗经·氓》:恋爱和婚姻的真相,早被这首古老的诗歌说透了

《诗经·氓》:恋爱和婚姻的真相,早被这首古老的诗歌说透了

《诗经·氓》:恋爱和婚姻的真相,早被这首古老的诗歌说透了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氓》在《诗经》中是一种独特的存在,一直以来被定义为“弃妇诗”,整首诗就是一个女子在絮絮叨叨地倾诉她怎样被男人引诱许婚、怎样结婚、男人变心、怎样离婚的过程。

因为被主流释义先入为主,每次读都对女主人公惨遭抛弃产生深深地同情,最近读了蒋勋老师的《从〈诗经〉到陶渊明》中对《氓》的解读,我恍然大悟,原来这首诗写的并不单纯是女子被始乱终弃的故事,而是恋爱和婚姻的真相。

这首诗是以一个女子自述的形式写的,可以分为三部分,正好对应了一段感情的三个阶段:恋爱,婚后,离婚。

恋爱是忧伤诱人的蜜果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氓》的前两节讲的是初遇、恋爱、结婚。

氓,是流民的意思,先秦时代,有些地方农耕制度尚不完善,很多人的生活居所还是流动的。

这里,我们可以理解为这个小伙子是外乡来的。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蚩,形容那个“氓”的神情,呆呆的,很老实。

那个外乡来的小伙子站在不远处笑嘻嘻地望着我发呆,他是抱着布来换我的丝的。

《弃妇诗·我行其野》原文翻译出处

《弃妇诗·我行其野》原文翻译出处

《弃妇诗·我行其野》原文|翻译|出处《我行其野》这是一首弃妇诗,写一个远嫁的女子被丈夫抛弃的悲愤心情。

此诗融情于景,情景交织,象征、暗示手法的运用,是它的一个突出特点。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我行其野的原文翻译等相关资料,欢迎大家阅读。

《我行其野》原文先秦:佚名我行其野,蔽芾其樗。

婚姻之故,言就尔居。

尔不我畜,复我邦家。

我行其野,言采其蓫。

婚姻之故,言就尔宿。

尔不我畜,言归斯复。

我行其野,言采其葍。

不思旧姻,求尔新特。

成不以富,亦祗以异。

《我行其野》翻译走在郊野荒凉路,路旁椿树枝叶疏。

只因婚姻的缘故,我才与你同居住。

你不好好善待我,只有回到我故土。

走在郊野荒凉路,采摘蓫叶多辛苦。

只因婚姻的缘故,才到你家同住宿。

你不好好善待我,只有回归我家族。

走在郊野荒凉路,采那葍草聊果腹。

你全不思往日情,追求新欢太可恶。

不是她家比我富,是你变心的缘故。

《我行其野》鉴赏《小雅·我行其野》作为一首弃妇诗,和《卫风·氓》等其他同题材作品的大力渲染被弃前的生活场景所不同的是,其作者更多地表现弃妇目前,即此时此刻的情绪。

作品开头,作者便把自己情感悲剧的抒写安排在一个似乎暗合其孤独凄凉境况的,生长着樗树和蓫草、葍草的岑寂原野上,以此点明以下所抒写的,只是在抒情主人公经历了被遗弃之变故的打击后,离开伤她心的人,在归家途中的心理活动。

此诗三章,每章前二句,都是同一个画面的重复或再现。

它描绘出一个人在点缀着几棵樗树的原野上独行的情景。

“我行其野,蔽芾其樗”从比例和透视关系上讲,无边的原野、凝滞不动的树草(蓫、葍)和渺小无助而又孤独的行人(作者),给读者的是一种自然界的宏大与人类的渺小、原野的寂静和人心的焦虑的对立感。

原野因人之渺小而愈显其大、愈显其宁静安谧,人因原野之宏大而愈显其小、愈显其躁动不安。

抒情主人公被命运抛弃进而抗争无力的悲剧在这里被放大或具体化了。

同时,印象的叠加,也引起人们对隐藏于画面背后之故事的强烈探究欲。

《诗经》中两首弃妇诗的比较

《诗经》中两首弃妇诗的比较

《诗经》中两首弃妇诗的比较《诗经》中的《谷风》与《氓》是中国诗史上弃妇诗的源头,本文通过对二者的比较,得出周民族婚姻的一般理念,并对后世的弃妇诗产生的深远影响做了一番概说。

1、来自桑间濮上的感伤《邶风•谷风》和《卫风•氓》是诗经弃妇诗中的翘楚之作,就邶与卫来说,有人考证,实为一家。

朱熹《诗集传》云:“吴王克商,分自纣城,朝歌而北谓之邶,南谓之东谓之卫,以封诸侯”。

从此设三监以督武庚,不久,卫国尽得邶之地,因此,邶在版图上出现的时间仅为几十年甚至十几年,因此,《诗经》中所谓邶之风实际上还是卫风,至于为何分卫风为三,自汉以来,议论纷纷,就目前而言,较可信的说法是:卫诗夥多,几近诗之四分之一,故编者将部分诗歌散辑于邶之下,但不论如何,我们分析的这两首诗,同出于一地,这是毋庸置疑的,这是文章开头首先要说明的一点。

然而卫风,自两宋以降而至清季,甚至上溯两汉,多被经学家讥为“好淫”“多桑间濮上”之音.故而对卫风中所表现的婚姻与爱情的诗篇或托以“刺夫妇之道”,或冠之刺“淫失”之辞,实在是大可不必的。

就这两首诗而言,虽同出一地,表达的情感却多有不同,一个是娴静的,一无疾声怒颜之辞,尽是殷殷相诉的哀哀之语,而另一个确是在冷静的痛斥,更多的是对自己婚姻的反思;一为悲哀之女子,一为女子之悲哀;读者读之,不禁要为前者撒一掬同情之泪水,为后者表现出其的理智所惊叹,从而发现感性之绵渺,从而略见独立之人格。

但不论如何,两首诗的内容却都是感伤的,这便奠定了弃妇诗的大基调,丈夫的始乱终弃另结新欢而推诿旧妇,而二女子无论其柔刚,或曰“不以我屑”,或曰“无与士耽”,柔者自哀自之冷落,刚者独哀士之决绝。

是为同根而异体。

然桑间濮上,自有其儿女风情,可当风情变为多情,多情而至移情,移情最终滥情,那么这些或柔或刚的女子,终将会或劝委求全,或怒骂其无耻,或悲天泣地,或断然与之决绝,然而在读者看来,不论诗中的女子如何,却总会有那么一丝一缕甚至无穷无尽的'感伤,让人无法释怀。

诗经中的弃妇诗

诗经中的弃妇诗

诗经中的弃妇诗弃妇诗是抒写因婚姻破裂或丈夫变心而被抛弃的妇女的感受的诗歌。

这个定义要求弃妇诗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弃妇婚后被弃,二是弃妇离开夫家。

这两个条件排除了描写婚前情郎变心离开女子和婚后妻子被丈夫冷落而没有离开夫家这两种情形的诗。

风·中谷有蓷》、《郑风·遵大路》、《小雅·白华》。

然而,《小雅·白华》是申后被黜废后所作的怨愤之辞,申后被废当属弃妇,但因其地位高贵,对分析弃妇形象没有普遍意义,故本文不作分析。

全诗以女主人公自述的口气写出,一无疾声怒颜之辞,尽是殷殷相诉的哀哀之语,通过女主人公自叙性的语言,把她勤劳善良温顺又带软弱的性格鲜明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女主人公是勤劳善良的。

在夫家处在艰难困苦的时候,她能与丈夫同心同德、共创家业(“昔育恐育鞠,及尔颠覆”);在持家和睦邻等方面尽心尽力(“就其深矣,方之舟之。

就其浅矣,泳之游之。

何有何亡,黾勉求之。

凡民有丧,匍匐救之”)。

女主人公是温柔多情的。

这首先表现在她对丈夫的一片痴情上,她忍受着丈夫的冷脸相待,即使是丈夫翻脸相向,动辄挑起家庭纠纷,要遗弃她的时候,她还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表明自己的一片忠心,婉言劝说丈夫不能只看颜色不重心灵,不能忘记曾经的誓言,希望丈夫回心转意(“黾勉同心,不宜有怒。

采葑采菲,无以下体。

德音莫违,及尔同死”)。

当她得知丈夫完全绝情,爱情已成覆水,她仍未对丈夫的绝情予以正面的谴责,只用责备的口吻委婉地问道:“不念昔者,伊余来塈。

”(以前的日子你都忘记了吗?你以前也曾经是爱过我的呀!)她眷恋着丈夫以前对自己的“爱情”,气恼中带有温情,责备中带有幻想。

其次表现在她为自己被弃的辩白。

丈夫喜新厌旧,怪她年长色衰、容颜不美,她执着地为自己辩解。

诗用泾浊渭清作比,泾水浊,是因为和渭水相比较,如果泾水止而不流,也会是清的。

言外之意,是说自己并非不美,在容颜上也不见得比新妇差到哪儿去,只是丈夫迷恋新婚宴尔的美人,再也不愿接近她罢了(“泾以渭浊,湜湜其沚”)。

浅析《诗经》弃妇诗的弃妇悲剧

浅析《诗经》弃妇诗的弃妇悲剧

浅析《诗经》弃妇诗的弃妇悲剧
引言
《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珍宝之一,其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
化等多方面,其中弃妇题材是其中一类广泛出现的主题之一。

弃妇诗
表现了古代社会中男女地位的差异,反映了男女之间的矛盾以及社会
风俗中的弊端。

本文将分析《诗经》中弃妇诗的悲剧性质以及其所反
映的古代社会中的男女关系。

弃妇诗的悲剧性质
定义
弃妇诗是指描述一个女子被抛弃、不能得到男性宠爱的诗歌,这种
情况可能是男子变心导致的,也可能是男子去世或被贬谪后导致的。

弃妇诗中通常展现了主人公的悲哀、痛苦和无助。

悲剧性质
弃妇诗的主题具有深刻的悲剧性质,这种悲剧性质从多个角度体现:
•悲剧的结局:弃妇的境遇通常是悲惨的。

在古代的中国社会中,女性的地位通常较低,被抛弃的女子往往失去了依靠,无
法在社会上谋求生计,因此面临困境。

•悲剧的主题:弃妇诗的主题反映了古代中国社会中男女地位差异的问题。

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男性的地位通常高于女性,
这种性别歧视现象也体现在弃妇诗中。

弃妇所经历的不幸与其性别地位密切相关。

《诗经》中的弃妇诗
弃妇诗例
以下为《诗经》中的弃妇诗例:
•竹竿。

《诗经》中的弃妇诗

《诗经》中的弃妇诗

《诗经》中的弃妇诗1. 《江有汜》:江有汜,之子归,不我以。

不我以,其后也悔。

江有渚,之子归,不我与。

不我与,其后也处。

江有沱,之子归,不我遗。

不我遗,其啸也哀。

2. 《硕人》:硕人其颀,衣锦褧衣。

齐侯之子,卫侯之妻。

既醉既食,于公于归。

3. 《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溘逝儿行,陷我心兮。

猗靡来思,揽我心兮。

4. 《樛木》:乍凌乍下,河水之皋。

无底不测,难以沟濠。

乍宽乍狭,河水之坻。

既流既舍,弃我行儿。

5. 《谷风》:谷风皇皇,维舞维歌。

将翱将翔,尔疆尔疆。

弗思不豫,俾民不恭。

四牡彭彭,靷革有鸣。

6. 《汝坟》:于汝坟兮,吾宁死兮。

不及汝生,我其夭夭。

7. 《采采卷耳》:采采卷耳,不盈顷筐。

嗟我怀人,寘彼周行。

陟彼崔嵬,我马虺隤。

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

8. 《桃之夭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9. 《蓼莪》:蓼彼莪兮,采采之实。

予美亡此,莫知其云。

10. 《黍离》:黍离离兮,采采之宜。

思我不见,如何其已。

11. 《行露》:行露坐露,行濠坐濠。

既阴且吝,寺人共嗟。

以上是《诗经》中的一些弃妇诗的全文,展示了古代女性在面对感情困境时的柔情和坚韧。

诗经中描写弃妇的诗是那些

诗经中描写弃妇的诗是那些

诗经中描写弃妇的诗是那些《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

《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诗经中描写弃妇的诗,方便大家学习。

《我行其野》我行其野,蔽芾其樗。

婚姻之故,言就尔居。

尔不我畜,复我邦家。

我行其野,言采其蓫。

婚姻之故,言就尔宿。

尔不我畜,言归斯复。

我行其野,言采其葍。

不思旧姻,求尔新特。

成不以富,亦祗以异。

《郑风·遵大路》遵大路兮,掺执子之祛兮,无我恶兮,不寁故也!遵大路兮,掺执子之手兮,无我丑兮,不寁好也!《邶风·谷风》习习谷风,以阴以雨。

黾勉同心,不宜有怒。

采葑采菲,无以下体。

德音莫违,及尔同死。

行道迟迟,中心有违。

不远伊迩,薄送我畿。

谁谓荼苦?其甘如荠。

宴尔新昏,如兄如弟。

泾以渭浊,湜湜其沚。

宴尔新昏,不我屑以。

毋逝我梁,毋发我笱!我躬不阅,遑恤我后!就其深矣,方之舟之。

就其浅矣,泳之游之。

何有何亡,黾勉求之。

凡民有丧,匍匐救之。

不我能慉,反以我为雠。

既阻我德,贾用不售。

昔育恐育鞫,及尔颠覆。

既生既育,比予于毒。

我有旨蓄,亦以御冬。

宴尔新昏,以我御穷。

有洸有溃,既诒我肄。

不念昔者,伊余来塈。

《王风·中谷有蓷》中谷有蓷,暵其干矣。

有女仳离,嘅其叹矣。

嘅其叹矣,遇人之艰难矣。

中谷有蓷,暵其修矣。

有女仳离,条其啸矣。

条其啸矣,遇人之不淑矣。

中谷有蓷,暵其湿矣。

有女仳离,啜其泣矣。

啜其泣矣,何嗟及矣。

《卫风·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诗经·江有汜》全文翻译及赏析

《诗经·江有汜》全文翻译及赏析

《诗经·江有汜》全文翻译及赏析《江有汜》,《诗经·召南》的一篇。

为先秦时代民歌。

全诗三章,每章五句。

这是一首弃妇诗。

从诗中写到的“江”、“沱”看来,产地是在召(在岐山,周初召公的采邑)的南部、古粱州境内长江上游的沱江一带。

女主可能是一位商人妇。

那商人离开江沱返回家乡时将她遗弃了。

她满怀哀怨,唱出了这首悲歌,诗中的“之子”,是古代妻妾对丈夫的一种称呼,与《诗经·卫风·有狐》的“之子无裳”的“之子”一样。

江有汜江有汜,之子归,不我以。

不我以,其后也悔。

江有渚,之子归,不我与。

不我与,其后也处。

江有沱,之子归,不我过。

不我过,其啸也歌。

注释汜(si):江水决堤冲出后重又退回江里。

以:用,需要。

不我以:不用我,不需要我。

渚(zhu):水中的小沙洲。

与:交往。

相交。

不我与:不同我交往。

⑤处:忧愁。

③沱:江水的支流。

①过:来,至。

不我过:不到我这里来。

③啸:号,号哭。

啸歌:号田。

译文大江滔滔有倒流,姑娘就要出嫁了。

姑娘从此不要我,从此不再需要我,她将悔恨在后头。

大江之中有沙洲,姑娘就要出嫁了。

姑娘从此不理我,从此不再理睬我,她将忧愁在后头。

大江也会有支流,姑娘就要出嫁了。

姑娘从此不再来,从此不再来看我,她将长歌当号哭。

赏析心爱的姑娘离自己而去,一切挽回的努力都无补于事,内心的伤悲和哀愁,真该长歌当哭、仰天长啸!失恋的滋味是苦涩的,酸楚的,感伤的,有时,竟会苦涩、酸楚、感伤得让人气绝。

苦苦的追求,缠绵的思念,执著的热情,随着远去的花轿而飘走,一夜之间,世界变了模样,落得大地白茫茫一片,空空洞洞一团。

古典的浪漫情怀,与现代的荒洒时髦,有着天壤之别。

古典的浪漫,把爱情当作神灵侍奉,心甘情愿作爱情祭坛上的牺牲品,付出血和泪,生与死,所以有“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之说。

现代的激洒,把爱情当作权宜之计,当作疲惫无奈之中的点心小菜安乐椅,心甘情愿不惜一切代价去醉生梦死,及时行乐,追名逐利,所以才有“潇潇洒洒走一回”之说。

氓介绍

氓介绍

《氓》是《诗经》中的一篇叙事抒情长诗,属于“卫风”,叙述一个女子从恋爱到被弃的经过,感情悲愤。

《氓》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最好的一首弃妇诗。

它可能是春秋初期卫国的一首民歌。

诗歌通过一个妇女的哭诉,生动地叙述了这个妇女从恋爱、结婚直到被遗弃的完整过程,抒发了她的悲愤与怨恨,客观上揭露了当时的阶级压迫,因为“最初的阶级压迫是同男性对女性的压迫同时发生的”。

氓》是一首弃妇的诗,描写了弃妇与负心男子从订婚、迎娶,又到遭受虐待、遗弃的经过,表达了弃妇对遭受虐待与遗弃的痛苦与悲哀,同时也表达了她对“二三其德”(三心二意)的男子愤怒,尽管她也怀着对往事的无可奈何,但她对爱情与婚姻的忠贞又表现了坚决的抗议和“不思其反”的决心。

诗的叙述似乎沿着事情的发展经过在安排,但写得跌宕起伏,曲折多变。

有初恋的期待,有迎娶的欢乐,有遭虐待的痛苦,有被遗弃的悲哀,更有不堪加回首的叹息。

其中又暗用对比,前后的变化,男女认公的性格。

这种事态的变化,情感的变化,就是在诗中用语也表现了出来。

清人马瑞辰在《毛诗传笺通释》中写道:“氓为盲昧无知之称。

《诗》当与男子不相识之初则称氓;约与婚姻则称子,子者男子美称也,嫁则称士,士则夫也。

”而且选作意象的事物,既比喻得贴切、生动,也在暗示着情感事态怕脉络。

初婚之时桑“其叶沃若”,遭遇遗弃之时,则“其黄而陨”。

曲折其妙,情尽委曲,读来自有神韵。

《氓》 - 创作背景《氓》通过一位弃妇的自述,激昂、生动地叙述她和氓恋爱、结婚、受虐、被弃的过程,表达了她悔恨的心情与决绝的态度,深刻地反映了古代社会妇女在恋爱婚姻问题上受压迫和损害的现象。

在婚前,她怀着对氓炽热的深情,勇敢地冲破了礼法的束缚,毅然和氓同居,这在当时来说,是一件难能可贵的事。

按理说,婚后的生活应该是和睦美好的。

但事与愿违,她却被氓当牛马般使用,甚至被打被弃。

就是因为当时妇女在社会上和家庭中都没有地位,而只是的丈夫的附庸。

这种政治、经济的不平等决定了男女在婚姻关系上的不平等,使氓得以随心所欲地玩弄、虐待妇女而不受制裁,有抛弃妻子解除婚约的权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经中的弃妇诗
读《诗经》有感
诗经中的情歌,是我国爱情文学的源头;《诗经》时代,是我国情歌的黄金时代。

而诗经情歌的价值,不仅在于它生动地反映了远古时代的人们是怎么相爱的,当时有哪些恋爱和婚姻习俗,而且,还在于它为后世的情诗创作提供了“赋、比、兴”等艺术方法。

这些艺术方法,对我们当代的爱情文学创作具有非常好的借鉴作用。

而今天我主要探讨的是诗经中的弃妇诗。

古代的妇女,似乎没有什么过高的要求,她们唯一的希望,是嫁给一个可靠的丈夫,建立一个和睦的家庭,过上平静的生活。

但是,就连这个最起码的要求也很难实现,许多女子在结婚之后就遭到的丈夫的遗弃,成为弃妇。

《谷风》(邶风)、《氓》(卫风)和《小弁》(小雅)是诗经中三首比较著名的弃妇诗。

可以说这三首诗都达到了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

一、弃妇诗的内容——古代弃妇的悔与恨
古代妇女,在经济上不能独立、不能自主、没有任何地位,这是她们遭遇婚姻不幸的主要根源。

婚后,她们以辛勤的劳动改善了家庭生活,却反而使丈夫在较富裕的情况下,有条件另寻新欢。

或者是婚后只因丈夫听信谣言而惨遭抛弃(小弁)。

《谷风》和《氓》这两首弃妇诗,相当深刻地反映了古代妇女遭受婚姻悲剧的经济根源。

离开了经济地位,妇女的婚姻是没有保障的。

《氓》这首诗作为弃妇之辞。

全诗第一、二章写恋爱和结婚的巾帼,第三章写对恋爱和结婚的追悔,第四、五章写自己的美德和男子的负心,末章表达了她的悲痛心情和与之决裂的坚定态度。

正如程俊英在《诗经译注》中所写到“这是一首弃妇诗。

诗中的女主人悔恨地叙述自己的恋爱、结婚的经过和婚后被虐待被抛弃的遭遇,但她并不徘徊留恋,抱着“亦已焉哉”的决绝态度,表现了她性格刚强和反抗的精神。


《小弁》这首诗是弃妇的悲歌。

她之所以被遗弃,是因为丈夫听信了别人的谗言。

至于谗言是什么,我们虽然无从知道,但从弃妇的反复陈述中,我们知道她是清白的。

弃妇被赶出家门以后,因为娘家的双亲均已去逝,因而无家可归,她愁绪满怀,悲痛欲绝。

诗开头就羡慕寒鸦归家,又说桑、梓乃父母所种,对他要恭敬,哪有不瞻望、依靠父母的呢?显系对父母有留恋之情。

但是父亲却听信谣言,驱逐女儿不收。

诗中又有雉鸣求其雌。

“无逝我梁,无发我笱”显系对丈夫的责望之词。

本诗情文并茂,细腻地抒发了自己被放逐的忧愤哀怨,或兴或比,或反衬,或寓意,手法多变,布局精巧,很有艺术感染力。

《谷风》此诗写的是一个被丈夫抛弃的妇女,诉述丈夫的无情和自己的痴情。

本诗全诗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叙述了弃妇的不幸遭遇。

首章从即将被抛弃说起,二、三章叙述被弃,四、五章追述婚后的生活,六章以早年的恩爱岁月结尾。

诗中的这位弃妇对抛弃她的丈夫委婉地诉说、曲意地规劝、痴情地望
其回心转意。

她的诉说催人泪下,只可惜感动不了喜新厌旧的丈夫。

二、弃妇诗中的艺术手法
(1)“比”的艺术
对于《诗经》中的“比”,朱熹解释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这就是说,所谓比就是打比方。

如《氓》(卫风)诗中,弃妇现身说法,向未婚的女子诉说自己的惨痛教训:
吁嗟鸠兮,无食桑葚。

吁嗟女兮,无与士耽。

弃妇用斑鸠贪吃桑葚,因为吃醉了而落入猎人设置的罗网这以具体现象,来比喻姑娘相信了男子的花言巧语而坠入情网这一抽象道理。

(2)“兴”的艺术
朱熹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兴,又叫“起兴”,往往在诗的开端,就是朱熹说的“先言他物”。

如《谷风》中泾以渭浊,湜湜其沚。

宴尔新婚,不我屑以。

毋逝我梁,毋发我笱。

中先以“泾以渭浊,湜湜其沚”起兴,是说泾水和渭水相比之下才显得浊,泾水在止而不流的时候也是澄清的,可见不是真浊。

言下之意是说自己同新人相比之下显得丑,自己的容貌若不和新人相比也不见得丑。

再说丈夫沉溺于新婚之乐,不肯和自己同居。

诗经中的情歌,是《诗经》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而《诗经》中的弃妇是去相当深刻的反映了古代妇女在没有经济保障的情况下,遭遇被弃的现象和其中的深沉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