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F-BT陶瓷的制备固相烧结法

合集下载

钛酸铋钠-钛酸钡陶瓷的铁电压电性能研究

钛酸铋钠-钛酸钡陶瓷的铁电压电性能研究

1引言微机电执行器因可以将电能转变为机械能而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

在该领域,压电陶瓷具有频率范围宽、精度高、响应时间快和器件体积小等优点,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1-3]。

其中,铅基压电陶瓷Pb(Zr,Ti)O3(PZT)因其优异的性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然而,铅基陶瓷具有高毒性而给环境带来了严重的污染,此外,这类器件因为受温度的影响较大而在使用过程中对环境条件要求比较苛刻。

这促使人们投入更多关注去寻找具有大应变又具有良好温度稳定性的无铅陶瓷。

在这些无铅陶瓷中,Bi0.5Na0.5TiO3(BNT)具有室温铁电性强、压电性能好等优点,是目前最有前途的无铅陶瓷材料之一。

但由于BNT大的矫顽场和低击穿场强,纯BNT 比较难以极化,且BNT的应变值太低,还不能满足实际应用。

为了提高BNT基陶瓷的性能,一般采用在BNT的基础上掺杂其它元素或ABO3型钙钛矿化合物构建多元陶瓷体系,如BaTiO3[3],(Bi0.5K0.5)TiO3[4],Na0.5K0.5NbO3[5]和SrTiO3[6]等。

其中,BNT与BaTiO3 (BT)的固溶体具有良好的压电性能,且适当的掺杂得到压电性能与PZT相当。

BNT本身具有三方的相结构特征,而引入的BaTiO3具有四方相结构,因此,通过适量的掺杂可以获得准同型相界并得到优异的电学性能。

本文通过在BNT铁电陶瓷中掺杂BaTiO3,制备出新型(Bi0.5Na0.5)0.94Ba0.06TiO3(简称BNBT)无铅铁电陶瓷,并详细分析了材料的表面微观结构、铁电特性以及温度对铁电性能的影响规律。

2实验将分析纯的Bi2O3(99.9%),Na2CO3(99.5%),BaCO3 (99.9%)和TiO2(98%)粉末按化学计量比称重,通过固溶反应技术合成了(Bi0.5Na0.5)0.94Ba0.06TiO3(简称BNBT)陶瓷。

在1130°C的空气气氛下烧结2小时。

为了减少烧结过程中钠和铋的挥发,烧结中采用粉末埋烧的方法。

钛酸钡陶瓷制备实验报告(3篇)

钛酸钡陶瓷制备实验报告(3篇)

第1篇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了解钛酸钡陶瓷的制备过程,掌握固相反应法合成钛酸钡陶瓷的实验步骤,并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探讨影响钛酸钡陶瓷性能的关键因素。

实验原理钛酸钡(BaTiO3)是一种具有钙钛矿结构的压电陶瓷材料,广泛应用于电容器、传感器、换能器等领域。

钛酸钡陶瓷的制备主要通过固相反应法,即利用高温使钡源和钛源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钛酸钡晶体。

实验材料1. 纯度≥99.9%的钛酸钡原料2. 纯度≥99.9%的钡源3. 纯度≥99.9%的钛源4. 纯度≥99.9%的氧化铝(Al2O3)作为助熔剂5. 砂轮研磨机6. 高温炉7. 精密天平8. 精密移液器9. 烧结炉10. 显微镜11. X射线衍射仪(XRD)实验步骤1. 原料准备:称取适量的钛酸钡原料、钡源、钛源和氧化铝,精确至0.01g。

2. 原料混合:将称取好的原料放入球磨罐中,加入适量的去离子水,开启砂轮研磨机进行球磨,时间为2小时。

3. 干燥:将球磨后的浆料在60℃下干燥12小时,得到干燥的粉体。

4. 压制成型:将干燥后的粉体进行压制成型,得到尺寸为10mm×10mm×1mm的陶瓷片。

5. 烧结:将陶瓷片放入高温炉中,在1300℃下烧结2小时。

6. 性能测试:对烧结后的钛酸钡陶瓷进行XRD分析,测定其物相组成;使用显微镜观察其微观结构;测量其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

实验结果与分析1. XRD分析:通过XRD分析,发现钛酸钡陶瓷主要成分为BaTiO3,没有其他杂质相生成。

2. 微观结构:通过显微镜观察,发现钛酸钡陶瓷晶粒尺寸均匀,分布良好。

3. 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测量结果表明,钛酸钡陶瓷的介电常数为3450,介电损耗为1.89%,满足实验要求。

结论本实验采用固相反应法成功制备了钛酸钡陶瓷,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得到物相组成单一、微观结构良好的钛酸钡陶瓷。

通过调整原料配比、球磨时间、烧结温度等因素,可以进一步优化钛酸钡陶瓷的性能。

钛酸铋钠Bi0.5Na0.5TiO3(BNT)的制备工艺

钛酸铋钠Bi0.5Na0.5TiO3(BNT)的制备工艺

钛酸铋钠Bi0.5Na0.5TiO3(BNT)的制备工艺摘要:结合钛酸铋钠Bi0.5Na0.5TiO3(BNT)的性质,介绍了钛酸铋钠Bi0.5Na0.5TiO3((BNT)的制备工艺。

关键词:钛酸铋钠Bi0.5Na0.5TiO3BNT)制备工艺压电陶瓷是一类极为重要的﹑世界各国竞相研究开发的功能材料,被广泛应用于通信﹑家电﹑航空﹑探测和计算机等诸多领域,是最重要的电子材料之一。

但是现在使用的压电陶瓷材料仍是含铅的,其中铅基压电陶瓷中氧化铅约占原材料总量的70%。

氧化铅是一种有毒物质。

因此,无铅压电陶瓷成为研究的热点。

Bi0.5Na0.5TiO3(缩写为BNT)具有铁电性强、压电常数较大、介电常数小、声学性能好等优良特性,且烧结温度较低,被认为是最具吸引力的无铅压电陶瓷材料体系之一[1]。

一、钛酸铋钠0.5Na0.5TiO3(BNT)的性质钛酸钡(BaTiO3)是最早发现的典型无铅压电材料,其居里温度较低,工作温度范围较窄,压电性能属于中等水平。

当前研究多集中在对钛酸钡进行深度改性,如BT-Nb2O5-Co3O4﹑BT-Nb2O5-ZnO﹑BT-Bi2O3-TiO2均具有平缓的电容量温度特性。

[2]研究表明,上述材料体系的平缓温度特性得益于陶瓷中形成的细晶结构或壳-芯(core-shell)结构[3,4]。

钛酸铋钠Bi0.5Na0.5TiO3(BNT)是1960年Smolensky等[5]首次合成并发现的具有钙钛矿结构的铁电体,同时为A0.5A′0.5TiO3,是钛酸盐系列的典型代表。

BNT在室温下是三方铁电相,在230℃时经历弥散相变转变为反铁电相,在320℃转变为四方顺电相,520℃以上BNT为立方相。

BNT具有弛豫铁电体的特征,具有相对较大的剩余极化强度Pr(38μC/cm)﹑压电系数大(kt,kp约50%)﹑介电系数小(240~340)﹑声学性能好(其频率常数Np=3200Hz?m)和极高的矫顽场(7.5kV/mm)。

Gd3+掺杂调控BiFeO3-BaTiO3高温无铅压电陶瓷的结构与性能

Gd3+掺杂调控BiFeO3-BaTiO3高温无铅压电陶瓷的结构与性能

第 4 期第 43-53 页材料工程Vol.52Apr. 2024Journal of Materials EngineeringNo.4pp.43-53第 52 卷2024 年 4 月Gd 3+掺杂调控BiFeO 3-BaTiO 3高温无铅压电陶瓷的结构与性能Structures and properties of Gd 3+ doped modified BiFeO 3-BaTiO 3 high -temperature lead -free piezoelectric ceramics唐蓝馨1,王芳1,周治1,李双池1,左鑫1,李凌峰1,杨柳1,谭启2,陈渝1*(1 成都大学 机械工程学院,成都 610106;2 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广东 汕头 515063)TANG Lanxin 1,WANG Fang 1,ZHOU Zhi 1,LI Shuangchi 1,ZUO Xin 1,LI Lingfeng 1,YANG Liu 1,TAN Daniel Q 2,CHEN Yu 1*(1 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Chengdu University ,Chengdu 610106,China ;2 Department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Guangdong Technion -Israe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hantou 515063,Guangdong ,China )摘要:用于监测航空发动机、重型燃气轮机等重大技术装备高温部件振动状态的压电加速度传感器,需要一种高居里温度压电陶瓷作为敏感元件,而电子元器件的无铅化是环境保护的迫切要求。

采用传统的固相反应法制备一种Gd/Mn 共掺杂的BF -BT ((0.67BiFeO 3-0.33Ba 1-x Gd x TiO 3)+0.5%(质量分数)MnO 2,x =0~0.02)高温无铅压电陶瓷,并研究Gd 3+掺杂浓度(x )对BF -BT 陶瓷的相组成、微观结构、压电性能、介电弛豫行为及交流阻抗特征的影响。

固相法制备3d过渡金属离子掺杂BiFeO3陶瓷的多铁性研究

固相法制备3d过渡金属离子掺杂BiFeO3陶瓷的多铁性研究

固相法制备3d过渡金属离子掺杂BiFeO3陶瓷的多铁性研究固相法制备3D过渡金属离子掺杂BiFeO3陶瓷的多铁性研究一、引言多铁材料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

BiFeO3(BFO)是一种具有多铁性质的重要材料,具有独特的铁磁性和铁电性,因此在磁存储、传感器和自旋电子器件等领域展示出巨大的潜力。

然而,BFO的铁电性能不够理想,且在常温下的磁性也相对较弱,限制了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发展。

因此,研究如何提高BFO的多铁性能,对于进一步发展多铁功能材料具有重要意义。

二、实验方法和材料制备本研究采用固相法制备3D过渡金属离子掺杂BFO陶瓷。

首先,以高纯度的Bi2O3、Fe(NO3)3和摩尔分数为x的过渡金属离子(M=Co、Ni、Cu)为原料,按照化学式Bi1-xMxFeO3计量混合,得到相应的混合粉末。

然后,在高温下进行固相反应,将混合粉末在氧气气氛中进行预烧和烧结处理,最终得到所需的3D过渡金属离子掺杂BFO陶瓷。

三、材料表征使用X射线衍射仪(XRD)对制备的样品进行结构表征。

XRD结果显示样品呈现出钙钛矿型结构,晶胞参数与文献值相符,表明制备的材料为单相纯净的BFO陶瓷。

此外,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镜(TEM)观察样品的形貌和微观结构,发现样品表面光滑,无明显的缺陷和颗粒聚集现象,颗粒粒径均匀分布。

四、多铁性能测试使用外加电场法测试样品的铁电性能。

实验结果显示,掺杂不同过渡金属离子的BFO陶瓷均表现出良好的铁电性能,具有明显的极化-电场环回线。

其中,Co掺杂样品的铁电畴序温度最高,优于其他样品。

测试样品的磁性使用超导量子干涉仪(SQUID)进行测量。

实验结果显示,所有掺杂样品均具有铁磁性,而纯BFO样品则只具有弱的自旋玻璃性。

其中,Cu掺杂样品的磁矩值最大,显著高于其他样品。

五、讨论与分析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我们认为过渡金属离子的掺杂对BFO的多铁性能有着显著的影响。

首先,过渡金属离子的掺杂可以有效改善BFO的铁电性能,提高其铁电畴序温度。

陶瓷的传统固相烧结工艺

陶瓷的传统固相烧结工艺

陶瓷的传统固相烧结工艺陶瓷是指以无机非金属粉末为原料,经过成型、干燥、烧成等工艺制成的坚硬、致密、耐磨、耐腐蚀、耐高温的材料。

固相烧结工艺是陶瓷制造的传统方法之一,也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成型工艺之一。

固相烧结工艺的步骤主要有原料制备、成型、干燥、烧结、密封等工序。

首先是原料的制备。

陶瓷的原料包括粘土、石英、矾土、长石、白云石、氧化铝等无机非金属物质。

制备原料是固相烧结工艺的第一步,原料的质量对最终制成的陶瓷材料的质量影响很大。

因此,对原料的选择和处理要求非常严格。

接下来是成型。

常用的成型方法有压制、注塑、挤出、注浆和液压成型等多种方法。

成型的目的是将原料压制成一定形状的坯体,形状可以是各种几何形状。

成型后的坯体需要进行干燥处理,以免在烧结时出现爆炸或破损等情况。

干燥过程是坯体失去水分的过程,干燥的方法有自然通风干燥、烘干炉干燥等方式。

干燥的温度和时间要视原料不同而定。

烧结是固相烧结工艺的核心步骤。

它是指将干燥后的坯体置于高温环境下,在特定温度和时间内使之烧结成陶瓷材料的过程。

在烧结过程中,原料粒子之间会发生吸附、扩散和重组等现象,使粒子紧密结合,形成致密的陶瓷体。

密封是最后一个必须完成的步骤。

因为陶瓷材料的热膨胀系数很小,若在高温下使用时不能控制热胀冷缩,容易造成烧毁、爆裂等损伤。

因此,在烧结前后对陶瓷器进行密封处理,能有效避免陶瓷材料在高温下的损伤。

总之,陶瓷的固相烧结工艺对原料的精选、成型的精度、烧结的温度控制和密封的处理都有严格的要求。

只有精细的工艺流程和高品质的原材料,才能生产出质量优良、使用寿命长久、安全可靠的优质陶瓷制品。

低温敏感陶瓷材料的制备与应用

低温敏感陶瓷材料的制备与应用

低温敏感陶瓷材料的制备与应用在现代科技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陶瓷材料已经成为了各个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材料之一。

而低温敏感陶瓷材料则作为陶瓷材料中的一种重要类型,其具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巨大的市场需求。

本文将主要探讨低温敏感陶瓷材料的制备方法以及其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情况。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低温敏感陶瓷材料的制备方法。

低温敏感陶瓷材料的制备需要考虑到多种因素,如烧结温度、材料成分和添加剂等。

目前,常用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固相反应法、合成法以及溶胶-凝胶法等。

固相反应法是指通过将不同的原料混合,并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进行烧结来制备低温敏感陶瓷材料。

合成法则是通过化学反应直接合成所需的陶瓷材料。

溶胶-凝胶法则是将溶胶溶液加入到溶剂中形成凝胶,然后通过热处理得到相应的陶瓷材料。

这些制备方法各有优缺点,可以根据具体需求选择适合的制备方法。

接下来,我们来讨论低温敏感陶瓷材料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情况。

首先是电子领域。

随着电子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电子器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而低温敏感陶瓷材料由于其优良的绝缘性能、高介电常数以及低电子损耗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电子元件的制造过程中。

比如,低温敏感陶瓷材料可以用于制备电容器、铁电器件以及传感器等,从而提高电子元件的性能和稳定性。

其次是能源领域。

能源问题是当前社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而低温敏感陶瓷材料则可以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源材料而得以应用。

比如,低温敏感陶瓷材料可以用于制备高效的太阳能电池。

通过将低温敏感陶瓷材料作为太阳能电池的材料,可以提高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从而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

此外,低温敏感陶瓷材料还可以用于制备储能材料,如锂离子电池和超级电容器等,从而提高能源的储存和利用效率。

最后是生物医学领域。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材料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的应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低温敏感陶瓷材料由于其生物相容性好、稳定性高以及可调节的敏感特性,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

比如,低温敏感陶瓷材料可以用于制备人工骨骼、人工心脏瓣膜以及医学传感器等,从而改善人类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

陶瓷粉体的制备流程固相法

陶瓷粉体的制备流程固相法

陶瓷粉体的制备流程固相法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陶瓷粉体固相法制备流程。

1. 原料选择和预处理,选择合适的陶瓷原料,并将其研磨成细粉。

固相烧结法步骤

固相烧结法步骤

固相烧结法步骤宝子们,今天来给你们唠唠固相烧结法的步骤哦。

固相烧结法呢,一开始得准备原料。

这原料就像是盖房子的砖头一样重要 。

要把那些需要烧结的固体原料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好。

这个比例可不能马虎呀,就像做菜放盐放多放少都不行呢。

比如说要烧结陶瓷,就得把陶瓷的各种矿物原料按照配方精确地混合起来。

混合好原料后呀,就到了压制成型这一步啦。

这就像是把松散的面粉压成饼一样的感觉。

把混合好的原料放进模具里,然后用压力机给它施加一定的压力,让原料变成我们想要的形状。

这个形状可以是块状、片状或者其他奇奇怪怪的形状哦,只要符合我们最后的需求就行。

比如说我们想做个陶瓷小杯子,就把原料压制成小杯子的形状。

接着呢,就是烧结过程啦。

这可是固相烧结法的关键步骤呢。

把压制成型的样品放到高温炉子里。

这个高温可不是一般的高哦,可能是几百摄氏度甚至上千摄氏度呢。

在这个高温环境下,固体颗粒之间就开始发生奇妙的变化啦。

它们会相互扩散、融合,就像小伙伴们手拉手一样紧紧地结合在一起。

随着时间的推移,样品的密度会不断增加,性能也会变得越来越好。

烧结完成之后呢,可不能就这么不管啦。

还得进行冷却。

冷却也有讲究哦,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

太快的话呢,样品可能会因为温度变化太剧烈而产生裂纹,就像玻璃突然遇冷会裂掉一样。

太慢的话呢,又会浪费很多时间。

所以要选择一个合适的冷却速度,让我们的样品能够完美地从高温状态过渡到常温状态。

宝子们,固相烧结法的步骤大概就是这样啦。

是不是还挺有趣的呢?每个步骤都像是一场小小的冒险,一个环节出问题都可能影响最后的结果哦。

不过只要按照正确的步骤来,就能做出很棒的烧结产品啦。

功能陶瓷的固相反应法制备及介电性能测试

功能陶瓷的固相反应法制备及介电性能测试

功能陶瓷的固相反应法制备及介电性能测试一、实验目的1、了解制备功能陶瓷材料的固相反应法;2、掌握用LCR仪测试功能陶瓷材料介电性能的方法;3、测量特定频率及温度范围内BaTiO3陶瓷的介电性能随频率及温度的变化;4、结合实验结果分析BaTiO3陶瓷的介电性能与频率及温度的关系.二、实验原理固相反应法制备功能陶瓷:制备功能陶瓷材料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最成熟、应用最为广泛的则是固相反应法.这种方法以高纯度粉末(常为氧化物)为原料,经精确称量后与球磨介质(常为球状,一般用ZrO2、Al2O3、玛瑙等高硬度材料)及分散液体(通常为水或酒精)混在一起,经球磨、干燥、过筛后得到颗粒细小、混合均匀的粉末。

均匀混合的粉末在高温下发生化学反应,合成所需的物相,此过程称为预烧结(又称锻烧).之后再次进行球磨、干燥、过筛,并将得到的颗粒细小的粉末与少量有机物水溶液(如PV A、PVB等)混合在一起、研磨后过筛(此过程称为造粒),以增加粉末在成型过程中的可塑性和流动性,并减小粉末与模具间的摩擦。

将造粒后的粉末放置于金属模具中,并施加高压,即得到具有所需形状的压粉体(又称素胚),此过程称为成型。

压粉体具有一定的强度和致密度,但其中仍存在很多气孔,需通过高温下的烧结过程予以排除。

由于粉末颗粒细小,具有较高的表面能,这和高温一起构成了烧结过程的动力.在烧结动力的作用下,颗粒之间发生传质的过程,同时伴随着晶粒的长大、大部分气孔的排除、体积的收缩、密度的增大及强度的提高,最终得到致密的陶瓷材料。

材料的介电性能及其测试方法:介电性是材料对外加电场的一种反应。

介电材料内的电荷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会发生位移,导致正、负电荷中心不重合,从而发生电极化、在介质表面形成束缚电荷,并在宏观上表现为电容及介电常数.介电常数 是表征材料介电性能的物理量,定义为电位移与外加电场之间的比值。

出于方便的考虑,常用相对介电常数r ε (即介电常数与真空介电常数的比值,0/εε)来表示。

固相法制备陶瓷全流程

固相法制备陶瓷全流程

固相法制备陶瓷工艺1、配料根据化学式配比称重所需药品,理论药品质量要除以纯度之后才获得实际质量,药品先倒入混料器皿,随后再倒入磨球和无水乙醇。

2、混料A、混料机混料磨球:350g直径为1cm和150g直径为0.5cm的锆球器皿:体积为250ml的塑料瓶料球比:按照30-50g料:40g无水乙醇的比例加入无水乙醇,形成料浆流动性好。

转速、时间:转速为200r/min,持续24小时。

清洗:用自来水在小刷子的帮助下对球和瓶子缝隙进行清洗,之后灌入自来水放入混料机反复清洗两次,之后用超声清洗仪器,最后灌入蒸馏水精心最后清洗,烘干。

B、行星式球磨机混料磨球:直径为0.5cm的锆球,质量待定器皿:体积为500ml的钢制尼龙球磨罐料球比:加入60至80g酒精(视情况而定),总体积不超过球磨罐2/3容积。

转速、时间:45Hz频率下转动,持续6小时清洗:用自来水清洗完毕后,超声清洗20分钟,再用自来水和蒸馏水冲洗后,球磨约1——2小时,可再次使用。

3、烘干将器皿中的料浆通过粗孔筛网倒入陶瓷碗中,使料球分离,器皿中少量剩料可通过极少数的酒精冲洗摇晃后倒入陶瓷碗中,并将其置入80℃烘箱中进行烘干。

粉料可以采用无色的硬塑料片,刮干净。

4、预烧烘干后的料块进行粗磨后倒入干净的坩埚中,并在坩埚上方放上陶瓷盖后整体放倒马弗炉中,以3℃/min的速度上升到某个温度(不同体系预烧温度不一样),并在此温度保温4小时之后自然降温。

注意,当不确定体系的准确预烧温度时,应先采用小剂量的预烧测试,待经过粉末XRD测试环节确认之后,再进行下一步工作。

5、二次球磨,烘干步骤同混料阶段,烘干也同上。

6、过筛造粒炒蜡:将上述粉体反复研磨,坯体粉末按质量百分比5%-10%加入石蜡,保证炒蜡均匀,炒蜡过程中,若大颗粒一碰就变粉状,则炒蜡完成。

过筛:将炒蜡粉料过筛(60目),观察其流动性,确保粉料流动性良好。

压片:在6MPa的压力下成型;一酒精,二干棉,三凡士林。

硅化物基金属陶瓷

硅化物基金属陶瓷

硅化物基金属陶瓷硅化物基金属陶瓷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新型材料。

它的独特性能使其在许多领域得到应用,如电子、航空航天、能源等。

本文将从材料特性、制备方法、应用领域等方面介绍硅化物基金属陶瓷的相关知识。

硅化物基金属陶瓷是由金属和硅元素组成的复合材料。

它具有金属的导电性和硅化物的高熔点、高硬度、高抗腐蚀性等特点。

这使得硅化物基金属陶瓷在高温、低温、高压等极端环境下具有出色的性能表现,因此受到了广泛关注。

硅化物基金属陶瓷的制备方法主要有固相反应法、化学气相沉积法、热压烧结法等。

其中,固相反应法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方法之一。

通过在高温下使金属与硅元素发生反应,形成硅化物基金属陶瓷。

这种方法制备出的材料结构致密,性能稳定,适用于大规模生产。

硅化物基金属陶瓷在电子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由于其优异的导电性和导热性能,硅化物基金属陶瓷被广泛应用于集成电路、半导体器件等高端电子产品中。

它可以作为电子封装材料、散热材料等,有效提高电子设备的性能和稳定性。

在航空航天领域,硅化物基金属陶瓷的高温抗氧化性能使其成为理想的材料选择。

它可以用于制造航空发动机的叶片、燃烧室等部件,能够承受极端的高温和高速气流环境,具有良好的耐磨、耐腐蚀性能,从而提高了航空发动机的工作效率和寿命。

硅化物基金属陶瓷还在能源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

它可以用于制造高温燃烧器、热电转换器等设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同时,硅化物基金属陶瓷还可以作为催化剂载体,用于催化反应,加速化学反应速率,提高能源转化效率。

硅化物基金属陶瓷作为一种具有优异性能和广泛应用前景的新型材料,在电子、航空航天、能源等领域都有着重要作用。

随着材料科学的不断发展和创新,相信硅化物基金属陶瓷在未来会有更广阔的应用空间。

新型陶瓷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新型陶瓷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新型陶瓷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作为传统的先进材料,陶瓷材料具有一系列优异的特性,例如高硬度、高耐热、强度大、低摩擦系数、强振动阻尼等。

然而,传统陶瓷材料的应用受到了一些限制,例如脆性强、易破坏等,因此人们一直在寻找新型的陶瓷材料。

新型陶瓷材料的制备和性能研究是当今材料科学领域的热点之一。

本文将分别从新型陶瓷材料的制备和性能研究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新型陶瓷材料的制备新型陶瓷材料的制备涉及到许多技术和方法,例如固相反应法、溶胶-凝胶法、浸渍-烧结法等,下面我们就简要介绍一下这三种方法。

1.固相反应法固相反应法是一种最常见的陶瓷材料制备方法。

此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将需要制备的陶瓷元素与其他元素的粉末混合均匀,然后加热至高温,使之发生化学反应,最终形成陶瓷材料。

这种方法制备的新型陶瓷材料,通常具有高纯度、高稳定性等优异特性。

2.溶胶-凝胶法溶胶-凝胶法是一种利用水溶液中某些离子的凝胶化过程来制备陶瓷材料的方法。

溶胶化是由于某些物质在水溶液中呈胶状,即形成了一种凝胶。

凝胶就像一种凝固的胶体,而这种凝胶通过烘干和高温烧结即可形成陶瓷材料。

此方法制备新型陶瓷材料通常具有非常高的表面积和散射能力,且材料致密,均匀性好。

3.浸渍-烧结法浸渍-烧结法是将陶瓷材料的基体通过浸渍等方法将溶液中的某些物质进行渗透,并且再通过高温烧结使之形成新型陶瓷材料的制备方法。

该方法的优势在于可以形成复合材料或者涂层结构,从而更好地控制新型陶瓷材料的性质。

新型陶瓷材料的性能研究新型陶瓷材料的性能是制备的关键因素之一,下面主要介绍一下新型陶瓷材料的几个具有代表性优异性能。

1.高硬度高硬度是陶瓷材料最显著的优异特性之一。

钢铁的硬度在1到5之间,而陶瓷材料的硬度可以达到9左右,远高于钢铁。

这种硬度过高,使得陶瓷材料的磨损、破坏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其应用。

因此,研究如何使其弥补这些局限也是非常重要的。

2.高耐热性陶瓷材料的高耐热性也是其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特性,这使得陶瓷材料可以在高温环境下工作,可以应用在制造各种高温元器件方面。

Gd掺杂的多铁性陶瓷BiFeO-铁酸铋

Gd掺杂的多铁性陶瓷BiFeO-铁酸铋

Gd掺杂的多铁性陶瓷BiFeO铁酸铋论文导读::是少数在室温下同时具有铁电性和铁磁性的多铁性材料之一。

是用稀土元素对A、B位进行离子掺杂,用La3+。

论文关键词:铁酸铋,多铁性材料,掺杂1 引言BiFeO3是一种具有扭曲钙钛矿结构(R3c空间群)的单相磁电材料,室温下同时具有铁电(T C=830℃)与G型反铁磁(T N=370℃)有序,是少数在室温下同时具有铁电性和铁磁性的多铁性材料之一。

BiFeO3中铁电性和铁磁性的共存使其在信息存储、磁电传感器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科学家虽然很早就发现了BiFeO3中铁电与铁磁性的共存态,但在传统固相反应法制备的样品中易出现Bi2Fe4O9和Bi25FeO39等杂相,致使样品的漏导增大,铁电性能降低,大大限制了其应用前景。

此外,从磁性与晶体对称性关系考虑,BiFeO3特有的自旋螺旋G型反铁磁结构,只允许弱铁磁性的产生,而同时具有较强的铁电性与铁磁性是作为新型记忆材料和电容电感一体化的关键所在,纯的BiFeO3显然不能满足这一要求,因此要BiFeO3走向应用,就必须增强其铁电性与铁磁性,同时减少其高漏导。

为了改善BiFeO3陶瓷的多铁性能,学者们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了研究:一是将BiFeO3陶瓷与其他具有强铁电性的钙钛矿材料复合(与PbTiO3、BaTiO3等[1-3]复合,形成二元或三元固溶体体系),从而破坏其特有的自旋螺旋反铁磁结构,增强其多铁性;二是用稀土元素对A、B位进行离子掺杂,用La3+,Nd3+铁酸铋,Sm3+等[4-6]离子替代晶体中的A位Bi3+离子,或用Co3+,Ti4+,Zr4+等[7-9]磁性或非磁性离子替代B位Fe3+以抑制氧空位的生成,同时破坏其反铁磁结构,改善多铁性能。

关于Gd掺杂的BiFeO3陶瓷研究已有报道,Khomchenko等[10-13]研究发现随着掺杂量的增大,其发生了由三角钙钛矿结构向正交钙钛矿结构的转变,并给出了Bi1-x Gd x FeO3陶瓷随着掺杂量变化的磁电相图论文的格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固相烧结是混合粉末或者样品在高温下物质相互扩散,使微观离散颗粒逐渐形成连续的固态结构,此过程样品整体自由能降低,然而强度提高。

固相烧结过程包含了表面扩散、晶界扩散、晶界迁移、颗粒重排等烧结机制的作用。

3.3.2工艺流程的说明:
(1)配料:
流程与要求:
1)按照化学方程式严格计算配比。

2)原料质量要计入纯度。

3)应该尽量采用较光滑的,不吸水的称量用纸。

4)称量完毕的药品直接放入球磨罐,不能与其他介质接触。

5)钥匙在使用之前与每次换料之前必须要严格擦洗干净。

6)称量准确,一般应该精确到小数点后3位,误差不能超过0.5mg。

(2)混合:
流程与要求:
1)使用球磨机,球磨既使得物料颗粒变细又使得不同组分可以充分混合。

2)方式为湿磨,湿磨可以增大研磨效率,有利于粉料的细化。

3)球磨介质的选取应该不溶解原材料。

使该介质淹没锆球。

4)溶剂的添加必须采用注射器量取,量以磨完后料成浆状为宜。

出料时可适宜添加溶剂。

5)球磨罐磨料以30g左右为宜,一般不超过50g。

相应的锆球比例(直径10:6.5:5)=(质量70:100:120)。

其中,本次试验的球磨介质是无水乙醇,取量为45ml。

另外,采用锆球是防止引起样品的介电性能降低。

将聚酯罐放入行星式球磨机,以225r/min转速球磨12小时,使原料混合均匀。

完成后,将浆状药品放入烘干机中烘干。

(3)预烧:
流程与要求:
1)采用压块预烧,增大接触面积和结合力,降低预烧温度,方便反应,较少挥发。

2)压片压力为6-8Mpa。

3)预烧温度的选择要求:生成纯相;颗粒均匀,颗粒不能太大,可用XRD 检测。

本次试验是采用的压块预烧,模具的直径为30mm,压片厚度为18mm,压
力为8Mpa。

温度为450o C,预烧180min。

(4)粉碎:
流程与要求:
1)一般先采用研钵粗磨,然后用球磨机精磨。

2)研钵使用过程中要注意:大颗粒要压碎,不能直接磨,导致损伤研钵并引入杂质。

3)粗磨要磨到肉眼看不到颗粒为止。

研磨时,研锤要始终和研钵壁垂直,增加效率。

(5)造粒:
1)添加粘合剂3%左右,在12Mpa的压力下压制大片。

2)粉碎过筛。

一般选择上层60-80目,下层选择120-140目。

粉碎过程中手上用力一定要轻柔。

3)在使用筛子之前活着更换过筛样品之前,筛子要清洗,烘干。

清洗时要现在一个平面上将筛子摔几下,抖落大的颗粒,然后用清水清洗,最后用蒸馏水清洗,然后烘干。

若在干压成型前未造粒,粉末不易成型,很容易出现分层和边角粗糙等问题。

将磨细的粉料加入胶黏剂,制成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和达到规格的颗粒的工艺就是造粒工艺。

其中,加入胶黏剂是为了使粉料颗粒具有一定的机械强度,在压片时有利于排出空气,从而获得密度均匀的胚体。

本实验将干燥好的粉料进行研磨,加入粘合剂PV A,取量为2ml,蒸馏水,取量为1ml,混合后再研磨均匀。

然后打碎,粗研磨后经80和140目标准筛进行筛选,取中间均匀粉料进行实验。

(6)成型:
流程与要求如下:
1)选择模具。

2)根据材料的大致收缩比,设定厚度。

3)压力不宜过大,否则容易出现分层现象,对于1.5cm的模具一般选择4-8Mpa。

对于1cm的模具一般3-6Mpa。

4)每个样品押完都要检查一下有没有分层现象。

方法:翻过样品看边缘有没有裂纹。

5)每压一个样品,都要清洗模具。

清洗顺序:干棉花-酒精棉-干棉花。

本次试验选择的模具直径为15mm,压片厚度为3mm,烧完后厚度大概在1mm左右。

压片时的压强为4Mpa。

(7)排胶:
流程与要求如下:
1)将一份料的所有片和粉体放在一个干过里面,上面盖上盖子,但不能密封,放在炉子里升温。

2)可一次排胶多份样品。

3)温度设置如下:
温度95 100 350 450 650 450
升温40 5 65 70 100 60
保温70 65 30 15 60 60
(8)烧结:
流程与要求如下:
1)选择合适大小的承烧板。

2)底层采用高熔点的氧化锆作为电料。

均匀铺敷,压实。

3)采用与烧结材料成分一直的粉体做保护层。

4)放置样品,层间用造粒后的颗粒作为隔离层。

5)顶层采用与烧结成分一致的分提保护,防止挥发。

6)一块承烧板上可放置组分接近的多组样品。

烧结时,一般样品上面要加个盖子,防止炉膛内有其他成分脱落。

由于本次试验中样品含有挥发性成分,采用密封烧结,如在样品上倒置一个坩埚密封。

本实验采用多层叠烧的方式,对样品进行6个温度的烧结,分别是:920o C、940o C、960o C、980o C、1000o C、1020o C,每组样品在升到烧结温度时保温3个小时,然后使样品随炉冷却。

(9)制备电极:
流程与要求如下:
1)双面涂敷银浆,可采用丝网印刷,简用毛笔。

2)毛笔涂敷过程中注意不要涂敷边缘,防止测试的过程中发生漏电现象。

3)炉膛内放置时,要加盖板。

本次试验采用烧渗法制备电极,温度设置如下:
温度/ o C130 270 350 450 820
升温/min 35 65 65 70 70
保温/min 35 0 8 8 20
(10)极化:
流程与要求如下:
1)高温极化。

2)采用直流强电场极化。

3)降温过程中要保持电压。

本试验样品的极化是在120摄氏度左右的硅油中,极化电压从0开始缓慢增加,当极化电压达到3.5kv时停止。

持续极化30min后,将样品从硅油中提出,待到自然降温到50摄氏度左右时,去除电压,停止极化。

在极化电压缓慢增加的过程中,注意漏电流的变化,如果漏电流增加速度过快,应该停止增加极化电压,等待数分钟后再次增加。

在极化过程中,有个别样品可能会被击穿,将被击穿样品两端的极化电压去除。

极化完成后,取出样品,使用干纸或者干棉花擦净样品表面附着的硅油。

(11)测试:
测试分为密度、压电系数、电子扫描。

本次测试密度的仪器利用排水法进行,在操作工程中,应该注意将样品表面用干燥棉花擦干净,以防止其他成分对密度测量产生干扰。

使用镊子将样品放入托盘中,测量质量,然后将样品放入蒸馏水中。

当样品的表面不存在气泡时,获得的数据最准确。

用镊子将样品从水中夹出的时候,应该尽量少带蒸馏水,并且将测量仪清零,方式镊子带出来的水珠对下一次测量产生影响。

在测量过程中,应该是身体部位尽可能不接触仪器及放置仪器的桌面,而且将仪器尽可能远离振动环境,以防环境不稳定造成误差。

在测量压电系数的时候,应该先用标准样品校准仪器。

在调整样品位置后,应该使身体部位不接触样品,因为身体电容会干扰仪器,产生误差。

多次调节样品位置,以获取最大的数值。

使用SEM发现烧结样品有新鲜断裂表面。

为了测试电性能将它们抛光成0.3-0.4mm的薄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