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后感: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读后感: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最朴实的农民,最勇敢的科学家饥饿被认为是人类最古老的一个敌人,到目前为止,世界上仍然有八亿多人口处于饥饿当中,这是一个比整个欧洲人口还要多的群体。全世界每年有约九百万人死于饥饿和饥饿引起的疾病,也就是说每天有两万四千人,每四秒钟约有一人因为饥饿离开人世,而在这当中,有一多半是儿童,换句话说,由于直接或间接的饥饿原因,每八秒钟就有一个孩子被活活饿死。作为农业大国和人口大国,中国的粮食问题向来受到世界的关注,1994年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莱斯特布朗发表了《谁来养活中国人》的报告,宣扬“中国粮食威胁论”,然而近25年来,世界主要农产品增长份额20%以上来自中国,中国的粮食年产量从三亿吨增长到五亿吨,以实事回答了布朗的置疑。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粮食援助捐赠国,仅次于美国和欧盟。从粮食缺口大国到第三大粮食援助捐赠国,袁隆平院士的杂交水稻推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40年磨一剑,从1964年发现第一株雄性不育株起到现在的第一期、第二期超级杂交稻的达标。这期间的过程,袁隆平走得异常艰辛。1960年罕见的天灾人祸,带来了严重的粮食饥荒,一个个蜡黄脸色的水肿病患者倒下了……袁隆平的5尺之躯也直接经历了饥饿的痛苦。袁隆平目睹了严酷的现实,他辗转反侧不能安睡:民以食为天。然而这句话喊了这么多年,哪朝哪代解决了这个问题?几千年来,中国人一直没有解决吃饭这个根本的民生问题。为什么没有解决这个问题?除了天灾人祸之外,生产力低下是根本原因,农民们在水田里辛苦一年,能打下的粮食只有那么多。从科学上寻找高产的方法,向饥饿挑战,为中国人民解决吃饭问题,是我们学农的知识分子的天职!带着这样的信念,袁隆平走向了现代遗传学之路。多少年来,人们已习惯常规选种。袁隆平也曾想通过常规稻的选育,得到高产优质的稻种。他调查后发现,这种方法得到的稻种增产优势不大,难以取得实质性进展。如何才能培育出高产优质的稻种呢?袁隆平想到了杂交优势。可是,杂交水稻是世界难题。因为水稻是雌雄同花的作物,自花授粉,难以一朵一朵地去掉雄花搞杂交。这样就需要培育出一个雄花不育的稻株,即雄性不育系,然后才能与其他品种杂交。这是一个难解的世界难题。在对调研的材料进行反复研究之后,袁隆平立志突破学院派的禁忌,坚定了寻找雄性不育株,去触及杂交水稻禁区的决心和信心。袁隆平知难而进,他认为,雄性不育系的原始亲本,是一株自然突变的雄性不育株,也能天然存在。中国有众多的野生稻和栽培稻品种,蕴藏着丰富的种子资源,是水稻的自由王国,“外国没有搞成功的,中国人不一定就不能成功”。然而,天有不测风云,1966年5月,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大字报开始在校园出现,针对袁隆平的大字报不下一百张,内容不一而足。有的攻击他“搞的是盆盆钵钵的研究,宣扬资产阶级的孟德尔、摩尔根的学说”;有的说他“自由散漫,是典型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要向袁隆平猛烈开火!”……各种“罪名”和“帽子”都有,连《科学通报》上发表的论文也成了罪证。无独有偶,在“文攻”的同时还出现了“武卫”。大字报墨迹未干,“革命小将”立即横刀夺爱,把袁隆平种试验秧苗的坛坛罐罐几乎全砸烂,秧苗也被折断。幸好其中的几位学生,不忍心看到袁隆平多年的心血被毁掉,他们偷偷地藏了两三盆。

5.18事件,几乎毁掉了袁隆平的杂交水稻试验。对此,有人幸灾乐祸,有人冷语相讥。但为了解决温饱,为了不再看到一个个面黄肌瘦的百姓,袁隆平痴心

不改,更坚定了继续搞下去的决心!从1964年发现“天然雄性不育株”算起,袁隆平和助手们整整花了6年时间,先后用1000多个品种,做了3000多个杂交组合,仍然没有培育出不育株率和不育度都达到100%的不育系来。袁隆平总结了6年来的经验教训,并根据自己观察到的不育现象,认识到必须跳出栽培稻的小圈子,重新选用亲本材料,提出利用“远缘的野生稻与栽培稻杂交”的新设想。在这一思想指导下,袁隆平带领助手李必湖于1970年11月23日在海南岛的普通野生稻群落中,发现一株雄花败育株,并用广场矮、京引66等品种测交,发现其对野败不育株有保持能力,这就为培育水稻不育系和随后的“三系”配套打开了突破口,给杂交稻研究带来了新的转机。寻找合适野生稻终于有了一定结果!1973年10月,袁隆平发表了题为《利用野败选育三系的进展》的论文,正式宣告我国籼型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这是我国水稻育种的一个重大突破。紧接着,他和同事们又相继攻克了杂种“优势关”和“制种关”,为水稻杂种优势利用铺平了道路。杂交水稻的种植也迅速在全国推广。经过十多年的应用推广,杂交水稻的高产优势已毋庸置疑。但在1992年3月,某报头版刊登了一条长篇座谈纪要,纪要上反映了个别人士对杂交水稻米质的评价,说杂交水稻是“米不养人,糠不养猪,草不养牛”。对此,袁隆平十分冷静,从容应对。在承认存在个别组合高产低质的情况下,又用国家鉴定结果事实说明,杂交水稻具有诱人的发展前景,绝对不是什么“三不稻”。1998年8月,袁隆平又向新的制高点发起冲击。他向朱总理提出选育超级杂交水稻的研究课题。朱总理闻讯后非常高兴,当即划拨1000万元予以支持。袁隆平为此深受鼓舞。在海南三亚农场基地,袁隆平率领着一支由全国十多个省、区成员单位参加的协作攻关大军,日夜奋战,攻克了两系法杂交水稻难关。经过近一年的艰苦努力,超级杂交稻在小面积试种获得成功。有关专家对48亩实验田的超级杂交水稻晚稻的实测结果表明:水稻稻谷结实率达95%以上,稻谷千粒重达27%以上,每亩高产847公斤。这表明“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又取得“四大突破”:目前超级杂交水稻晚稻亩产量高;稻谷结实率高;稻谷千粒重高;筛选出适合华南地区种植的两个中国新型香米新品种。在场的专家和科技人员对这位卓越科学家取得的新成功而欣喜不已。这标志中国超级杂交稻育种研究再次超越自我,继续领跑世界。目前,超级杂交稻正走向大面积试种推广。袁隆平算了一笔账,如果2020年后每年有2/3的播种面积种植超级杂交水稻,每公顷增产粮食2吨,则增产的粮食达2亿吨,那么每年增产的粮食可养活8亿人口,这是多么可观的数字和贡献啊!袁隆平的巨大贡献赢得了国内外的赞誉和尊重。目前,他正协杂交水稻课题小组朝超级杂交稻、水稻基因技术方向大力进军。我们期待,袁隆平及他的科研队伍,以及广大农业科学家更突出的技术突破!问及袁隆平取得成功的秘诀是什么?他说,我的公式是:成功=知识汗水灵感机遇。正是抓住这四个要素,袁隆平在科研的道路上不断开拓创新,在征服了一个个科学高峰后,又向新的目标攀去。袁隆平还说:“杂交水稻的成功,除了知识、汗水、灵感和机遇外,最重要的是有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杂交水稻的成功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下能集中物力、人力和财力办大事的优越性,是社会主义大协作的一首凯歌。”从1978—2008,改革开放走过了30周年辉煌历程,我们逐渐实现了从温饱到小康再到富裕,从物质文明到精神文明再到政治文明的巨大转变。是随着改革开放带来的繁荣科技之风,是国家的大力鼓励科技创新给社会发展带来的如此进步。孟子云:仓廪实而知礼节。对于中国仓廪实的实现,我们可以想像,袁隆平做出了多大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