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几何入门教学读书心得do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面几何入门教学》读书心得
几何教学特别是初中的几何教学对于老师来说是一个难教的课题,对于学生来说也一直认为是一个难学的内容,读了杨裕前老师的《平面几何入门教学》,觉得非常有收获,此书确实是一本既有理论依据,又有实用价值的好书书。对于我们在一线的教师来书来说无疑是给出了清晰的理论依据和实战经验典范,给了我明确的指导方向,现就自己的阅读谈点滴体会: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认为,动机是一切学习的原动力,任何成功的学习都伴有强烈的动机,受内在动机的驱使:而无动机的学习,多畏惧困难,敷衍了事,最后一事无成。平面几何的学习刚进入新天地,好奇心、求知欲十分旺盛,激发学生内在动机,必是学习平面几何关键。因此激发学生学习几何的动机,成为我们几何入门教学的引言,现从一下两个方面阐述:1.激发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可以给学生介绍我国古代在几何学上的辉煌成就,如:《周骨算经》中写到的“勾三股四玄五”,祖冲之在圆周率的计算上达到了相当的精确的程度等,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渲染教育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使学生有充分的学习信心。2.联系实际从生活找根源。如学习圆的内容时可以从实际出发为什么要学习圆,生活中圆无处不在,特别是我们的交通工具离不开圆。还可以从学生感兴
趣的动手“折纸”入手将长方形纸折成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梯形等基本图形,让学生把几何图形抽象到实际的可以动手操作的可认识,有据可循的知识上来。
二、抓住几何的基本概念,揭示本质
几何教学从一开始就会出现几何概念,概念多、术语新,难掌握,易混淆,是几何的特点,因此概念教学的成败,极大地影响着几何能否入门,而在课堂上能否深刻揭示几何概念的本质特征,又是概念教学成败的关键,由于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有一个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发展过程,学生学习一个新的几何学概念,一般有三个阶段,那就是:直观形象——图象抽象——本质抽象。例如一个比较简单的概念——射线,可举出手电筒射出的光线先给学生以射线的直观形象,然后教师画出并引导学生画出从A点出发,沿着某一个固定方向前进的路线,给学生以射线的图象抽象,再阐述它仅有一个端点,它没有长短,也没有粗细,它是直线上的一点一旁的部分,这样便上升为射线的本质抽象,从而给出射线的定义。
三、准确识图,数形转换
几何学是离不开图形的,因此图形的视觉效应是不可忽视的,在图形教学中,还应重视培养学生对较复杂图形的认识能力,随着学习几何内容的逐渐丰富,几何图形也就越来越复杂,复杂的几何图形是多式多样的,主要是图形的交错
和变位,当然在几何入门阶段,图形还不能算是很复杂的,但有的学生已感到图形难辨认、分析难下手。因此从几何教学的开始就应该予以重视,如在讲“垂线”概念时,可以画出图形,如图AO⊥OD、BO⊥OC,图中有相等的角吗?为什么?这里有两个直角交错,为了便于学生认别,可以用彩色粉笔画图形的界线,并标注出有关性质符号。对于交错图形,更重要的还应使学生理解交错图形如何分解成一些基本图形,怎样又从简单图形组合成较复杂的图形,这样逐步让学生懂得图形的分解和组合。
四、几何语言的训练和推理论证的培养
几何语言是我们于他人沟通的桥梁,是我们进行几何交流思想和进行智力活动的工具,而推理就是用正确的几何语言将其表达出来的一种智力活动。加强学生几何语言的训练,要努力提高学生的说理能力.课堂数学要形式多样,有讲有练,给学生较多的语言训练机会.如要求学生复述定义、定理的意义;教师给出图形,要求学生“看图说话”讲述意义;教师写出各论证,要求学生说出根据,理由等。语言训练中逐步要求学生做到语言精练,表述正确,对于学生模糊不清的口语,要一一加以纠正,毫不放松.语言训练要重视课本的作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看书,同时对于一些语言方式和习惯用语,如“连结××并延长交××于×点”、“延长××到×,使××等于××”等,可以要求学生熟记,以利于
熟练地掌握和正确地使用几何语言。当然适当的反例教学也可以提高学生使用语言的精确性.如教学中经常让学生来辨析诸如下列一类的语句:“到一条线段两端距离相等的点是线段的中点”,“两条线段不平行就相交”;“过线段AB外一点作AB的垂线”;“过M、N两点作直线AB的平行线”等;推理论证的方法也是逐步渗透的,从简单开始,从口头表达开始,明确因果关系,熟悉如何推导。可通过实例介绍推证通法中的演绎法(三段论法):举例:(1)放火的人是坏蛋(大前提)
因为丁一正在放火(小前提)
所以丁一是坏蛋(结论)
(2)对顶角相等(大前提)
∵∠1和∠2是对顶角(小前提)
∴∠1=∠2 (结论)
以上推理过程由三段组成,所以称之三段论证(演绎法)。
通过介绍,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三段论证,从而减轻了“几何难”的心理压力。并从“∵”、“∴”的句式练习中,可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推理论证的能力。同时向学生讲清楚,在证明一个命题时,它的过程往往是由一连串前后连贯的三段论法组成的。
以上是我的点滴体会,由于时间仓促只能从中领悟出这一点内容,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看书的遍数的增加还
会从中领悟出更深的精髓,希望各位能不吝提出批评。
俞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