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南极冰川下的火山》练习及答案
2020年中考语文专项复习——说明文阅读理解及答案
2020年中考语文专项复习——说明文阅读理解及答案目录【一】真假近视都是不可逆的 (1)【二】人脸识别的漏洞 (2)【三】磷虾也能搅动大海 (3)【四】虫瘿:植物上的育婴房 (4)【五】小心!书可“杀.人” (5)【六】蓝色生物为什么这样少 (6)【七】中药禁忌要讲明白 (7)【八】海洋“黑洞” (9)【九】混合词:词语中的“混血儿” (10)【十】蝴蝶没了 (11)【十一】人类的建筑文明会终结吗 (12)【十二】港珠澳大桥:伶仃洋上的亮丽风景 (13)【十三】说“裳” (15)【十四】大脑瞬间的愚蠢 (16)【十五】《流浪地球》的科学奥秘 (18)参考答案 (19)【一】真假近视都是不可逆的①近年来,我国青少年近视患者呈现低龄化、度数高的特点,严重影响身心健康。
很多家长认为假性近视或低度的真性近视是可逆的。
在门诊中,经常有近视患儿家长问:“有没有什么方法能让孩子的视力恢复正常?”一项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结果显示,我国7—12岁小学生、13—15岁初中生、16—18岁高中生及19—22岁大学生的视力不良率分别为45.71%、74.36%、83.28%和86.36%。
而在调查中,居然有近五成的家长不知道近视是不可逆的。
②事实上,如果是真性近视,无论中低度还是高度近视,都不可逆。
假性近视实际上是调节痉挛,是由于长时间高强度近距离用眼,导致睫状肌持续紧张收缩不能放松所致。
对这种类型的“近视”,通过放松调节,多看远处,必要时辅以睫状肌麻痹药物使用,是可以恢复部分视力的。
但需要指出的是,所谓假性近视,不过是即将步入近视的一种过渡状态,临床上很少有一直能维持视力而不近视的青少年近视患者。
到目前为止,全世界还没有发现任何一种方法能够逆转真性近视或者阻止假性近视转变成真性近视。
现有的任何方法,都只能延缓近视发生的时间和进展速度。
③青少年近视的发生和进展,并非一朝一夕。
刚出生的婴幼儿都是远视眼,一般而言,4—5岁的孩子应该具备200度左右的远视储备,6—8岁的孩子应当具有100度到150度的远视储备。
2020年最新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版
一、积累与运用(26分,1-7题各3分;第8题5分)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嫉妒(jì)倔强(jué)长缨(yīng)汪洋万顷(qīn)B.蓦然(mò)日晕(yùn)憎恶(zèng)鲜}{\;}为人知(xiān)C.河畔(pàn)氛}{\;}围(fēn)长吟(yín)接踵摩肩(zhǒng)D.驾驭(yù)栖息(qī)平仄(zhè)潜滋暗长(qián)2.下列词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震憾惺忪中西合璧心弛神往B.酬谢竣工无暇顾及故弄玄虚C.风糜澄碧重峦叠嶂阵词乱调D.恻隐苍桑言简意赅闲情逸志3.依次填入下面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读如春,你心便无冬;读如秋,你心中便挂满果实。
从阴雨读出晴日,从暗夜读出,从枯黄读出,从沙漠读出清泉,你就读出了常人所读不到的。
读的最高境界是读出,这样才能把被读的生命与自己的生命读在一起。
A.霞云翠绿意境灵魂B.光明翠绿意义生命C.霞云丰润意义灵魂D.光明丰润意境生命4.(3分)(2016?十堰)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在公共汽车上是否该给有需要的人士让座?对此,众说纷纭,莫衷一是B.在武当山机场我与十年未见的朋友萍水相逢,不由得热泪盈眶C.迪士尼门票5月28日零时开始预订,市民们趋之若鹜,以致一票难求D.我市争创文明城市首战告捷,目前的当务之急是在社会风尚、市民素质等方面还需要狠下功夫5.(3分)(2016?十堰)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我市文明办开展与策划的“经典诵读”活动,有利于更多的人了解、研究国学经典B.有数据显示,随着生态持续优化,空气质量不断改进,十堰的蓝天成了常态C.当参加“国际青少年网球巡回赛”的体育明星来到我市,受到了球迷的热烈欢迎D.为积极响应我市“外修生态,内修人文”方略,市五创办、市环保局联合举行了以“践行文明之约,共享生态之美”为主题的大型公益活动6.(3分)(2016?十堰)将下列句子重新排序,顺序恰当的一项是()①舆论几乎一边倒地把今年冬天的极端天气归咎于全球变暖②因为早在人类出现之前,地球就出现过导致冰川大规模融化的全球变暖,而近年的气温上升很可能只是地球正常的周期性气候气变化的一个阶段。
中考语文专题:说明文阅读(C卷)【含答案解析】
一、阅读下面短文《地震云》,完成1——3题。
(9分)①“地震云”是指地震即将发生时,震区上空出现的不同颜色的,如白色、灰色、橙色、橘红色等的带状云。
其分布方向同震中垂直,一般出现于早晨和傍晚。
据目测估计,地震云高达6000米以上,相当于气象云中高云类的高度。
②地震云的最大特点在于“奇”,与一般的云有着明显的区别。
③地震云大致分为四种。
第一种是横条状的云,一般都是单条出现,很像飞机飞过之后留下的痕迹,所以又有人把它叫做“飞机云”,一般预示着2周以后有地震;第二种是成波浪状或者放射状的云,一般预示着1周以后有地震;第三种是垂直的像龙卷风一样,或者像无风时垂直向上的烟柱一样的云,预示着三天以后有地震;第四种是固体形状的大块的或者团状的云,一般出现在地震当时或者地震发生之前。
④据气象观测报道,在某些中强地震发生前,在其周围地区的天空中,一般在凌晨或傍晚会出现形似稻草绳状或条带状的云,这种长蛇状的云,如果在天空较长时间不消失,这是当地可能..发生有感地震的预兆。
这种云的垂直方向,大体就是震源所在地的方向。
⑤例如,1976 年7 月28日,我国唐山发生了7.8 级强烈地震,在7 月27日傍晚,日本真锅大觉教授发现天空出现了一条异常的长长彩云,并用相机拍摄下来。
后经研究,这种异常的长条云,就是唐山地震的前兆——地震云。
⑥目前,对于地震云的形成原因众说纷云,虽然各有道理,但是都不能完整地解释地震前出现的这种现象,而准确预测、预报地震更是世界性难题。
1.下面对文章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A.本文说明的对象是“地震云”,它是指地震将发生时,震区上空出现的不同颜色的带状云。
B.日本真锅大觉教授从拍摄到的地震云中断定我国唐山将发生强烈地震。
C.第③段采用“总—分”式结构,介绍了地震云的种类。
D.第⑤段主要运用了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2.第④段“这是当地可能..发生有感地震的预兆”中的“可能”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3.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2020年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练习及参考答案(三篇)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5—17题(12分)从世界视角看丝绸之路葛剑雄丝绸之路在历史上的作用不言而喻,但中国人几乎从未主动利用这条路获取利益;相对的,回鹘、阿拉伯商人途经此地,把丝绸贩运到波斯、罗马一带,成为了直接的获利者。
丝绸一经传入西欧,立刻成为了上流社会追逐的奢侈品,价格一度比黄金还贵。
正是这样的市场需求驱使了一批商人,不惜以生命为代价,维持着这条路线。
安史之乱后,古丝路被切断,中国经济中心持续南移,海上商路逐步形成。
在此之前,中国的海上从未开放外贸,还经常实行海禁、迁海,民间的海外贸易自然被长期禁止。
元朝虽有一个短暂的开放时期,但朱元璋认为海外有敌对势力,在明朝实行了更严格的海禁——“片板不得下海”。
清朝时,为切断郑成功与内地的联系,中央下令从辽东到广东,所有沿海要腾出20~50里的无人区,农田荒废,更谈不上海外贸易。
在严格的限制下,海上丝绸之路虽然存在,但能够利用其获利的中国商人微乎其微。
上世纪在印尼发现的“黑石号沉船”是一艘唐朝后期的船只,打捞后清理出 6万多件中国瓷器和大量中国钱币。
这些瓷器质地粗糙,只有一套阿拉伯风格的瓷器比较精美,考古人员推测此为船主自用,而粗糙的瓷器和钱币仅仅是顺路带回的货品而已。
明朝初年,郑和七下西洋,船队几乎都有六七十艘大船,最远到达东非的肯尼亚。
然而,在世界史评中,这次远航的意义远不如哥伦布的新航线。
我们认为,这和两次航海的性质不同有关。
郑和下西洋毫无疑问是中国航海史上一次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创举,航海的重要目的是为永乐帝朱棣政权做宣传,到海外诸国赏赐天朝物产,带回各国的朝贡物品。
相较而言,西方航海家发现新大陆,是一个纯粹的地理发现,为人类的认知做出了贡献。
尽管丝绸之路早已存在,但中国古代却从未为其命名,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实际上,这与中国古代长期的“天下观”及“重农抑商”的传统有关。
古代的中国历来只有天下观念而无国家概念,庙堂和江湖都认为四海之内尚存许多还未开化的蛮夷之地,无需统治,加上黄河流域能够产出足够丰富的物资,因此也无需了解外面的世界。
2020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汇编——说明文阅读及答案
2020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汇编——说明文阅读及答案说明:本试题汇编来源于2020年全国各地100余份中考语文试题,每8个阅读编为一组,是谓一套。
共6套,共72页,均有答案。
每一套均可独立成卷。
第一套 2020年中考说明文阅读汇编【一】(2020年中考·新疆卷)骆驼的抗沙标配张云广①穿行于瀚海中的骆驼是以酷热、干燥、贫瘠等为特征的沙漠极端环境中的成功生存者。
不仅如此,它们还曾一度成为人类在沙漠中最主要的运输工具,素有“沙漠之舟”的美誉,而这一切都源于其拥有一套高效运作的抗沙标配。
②骆驼是一种极不挑食的动物,陆地上近百分之八十的植物都在其食谱范围内,即使是一些看起来十分坚硬的东西,也会在其反复咀嚼和消化液的强力作用下转换成可以吸收的汤汁。
骆驼的反刍能力惊人,它的脸颊内侧密集分布着手指状指向后侧的突起,这些突起的作用是留住食物,以便再次进行咀嚼,其反刍次数可以高达五十次之多,从而最大限度地对食物进行吸收和利用。
③骆驼不仅是高效利用食物的专家,还是节能减排的高手。
骆驼的腿部有着发达的跟腱结构,这些跟腱如同橡皮筋一样,弹力十足,大大削减了其长途跋涉时所耗费的能量。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而骆驼的膀胱相对其庞大的身躯来说,就显得有些小了,骆驼排泄出的尿液量也很小,而其中所含的水分极少。
骆驼体内有许多条小管汇聚到肾脏的中心部位,使肾脏具有强大的过滤功能,尽可能地回收尿液中的每一滴水。
超凡的减排能力使骆驼在一次性喝下一百升水的情况下,可以行走一百千米的路程,所以在沙漠中即使骆驼不喝水也能生存很长一段时间。
④此外,作为标志性部位的驼峰是骆驼最重要的战略储备基地,而且驼峰部位的皮肤厚度有一厘米,里面是被脂肪化了的细胞组织,这样的细胞组织为骆驼在非常时期提供了能量上的补给和保障。
这些脂肪具有很好的隔热能力,同时能把脂肪汇聚于一处,这样的布局正是为了方便其他部位能够更好地散热,堪称一大科学布局。
⑤骆驼自身的降温制冷机制还远不仅于此。
2020年语文中考阅读冲刺训练之说明文阅读(15篇)
2020年语文中考阅读冲刺训练之说明文阅读(15篇)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5题。
(13分)亚马孙不是地球的肺袁越①亚马孙森林大火引发了全世界的关注,很多媒体说这是地球的肺被点着了,就连法国总统马克龙也在个人社交媒体上说亚马孙为地球提供了20%的氧气。
著名美国气象学家斯考特·丹宁教授在Livescience网站撰文指出,这个说法是不对的,我们呼吸到的氧气并不是来自森林,而是来自海洋。
②要想明白这一点,首先必须意识到地球上的所有元素都一直在陆地、海洋和大气之间不停地循环着,氧原子自然也不例外。
氧气最初肯定来自植物的光合作用,这是毫无疑问的。
陆地光合作用的三分之一发生在热带雨林,亚马孙则是地球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所以亚马孙每年生产的氧气确实很多。
但是植物死后留下的残枝烂叶会被微生物迅速分解,分解过程会消耗等量的氧气,因此绝大部分陆地上光合作用生产的氧气到头来都会被尽数消耗干净,对大气含氧量的贡献值几乎为零。
③既然如此,怎样才能让氧气有结余呢?④答案就是把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从氧循环中移除出去,不让它们被分解。
地球上有一个地方提供了这种可能性,那就是深海。
海洋表面生活着大量海藻,它们通过光合作用生产出很多有机物,其中大部分被鱼类吃掉了,但有一小部分没被吃掉的有机物沉入了海底,那里严重缺氧,微生物无法生存,所以有机物被保存下来,躲开了氧循环。
⑤我们呼吸的氧气,是大量有机物被移出氧循环的结果。
有机物通常用碳来表示,移出氧循环的有机物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碳汇( Carbon Sink),这可比存在于生物体内的有机物总量高多了。
根据丹宁教授的估算,即使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被一把火烧光了,大气层中的氧气含量也仅仅会减少1%而已。
也就是说,无论再爆发多少场森林大火,地球上的氧气也够我们再呼吸个几百万年的。
⑥当然了,这并不是说亚马孙大火无关紧要。
先不说别的,热带雨林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高的地方,大量物种只在这里生活,一场大火很可能会让很多人类尚未发现的物种就此灭绝,造成的损失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题训练及答案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题训练及答案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题训练及答案1假如没有台风和闪电①人们不喜欢台风,也害怕闪电。
但是,在这个世界上,如果没有了台风和闪电,又将怎样呢?②假如没有台风,全世界本已严重的水荒就会更加严重。
台风能为人类送来大量的淡水资源。
据测算,一个直径不太大的台风,登陆时可带来近30亿吨降水。
每年,台风给中国、日本、印度、菲律宾、越南以及美国沿海地区带来的水量,往往要占到当年降水量的25%以上。
在炎热的季节里,台风暴雨的光临,可以缓解旱情,使作物焕发生机。
③假如没有台风,世界各地冷热将会更不均衡。
赤道地区日照最多,气候炎热。
台风最大时速可达200千米,如果没有台风来驱散、带走这一地区的热量,热带便会更热,寒带也会更冷,而温带将从地球上消失。
④假如没有闪电,人类将失去一位勤奋的“清洁工”。
雷电交作时,空气中的部分氧气会激变成臭氧。
稀薄的臭氧不但不臭,而且能吸收大部分宇宙射线,使地球表面的生物免遭紫外线过量照射的危害。
闪电过程中产生的高温,又可杀死大气中90%以上的细菌和微生物,从而使空气变得更加纯净,更加清新宜人。
⑤假如没有闪电,人类就将失去一座巨大的“化肥厂”。
据估计,每年地球上空会出现31亿多次闪电,平均每秒钟100次。
每次放电,其电能高达52700千瓦时,连世界上最大的电力装置都不能和它相比。
空气中含有占总体积78%的不能被作物直接吸收的氮气,闪电时,电流高达10万安培,空气分子在瞬间被加热到3万摄氏度以上,致使大气中的氮和氧化合,生成一氧化氮。
一氧化氮继而转化生成二氧化氮。
雨水又与二氧化氮反应生成硝酸,含有微量硝酸的雨水降落地面后即是作物可以直接吸收的氮肥。
据测算,全球每年由雷雨(闪电)“合成”的'氮肥达5亿吨。
这5亿吨从天而降的化肥,相当于5万个年产1万吨的化肥厂的产量总和。
1.假如你只想略略了解本文将要说明什么,你会抓住文中的哪句话?(2分)2.假如你想快速提取全文的主要信息,你的阅读方法是:(答题不得超过20字)3.假如你想用表格来举例说明本文的说明方法(限三种),请把它画出来。
来自冰岛的火山烟尘 阅读答案(年四川泸州中考语文说明文试题)
来自冰岛的火山烟尘阅读答案(年四川泸州中考语
文说明文试题)
2010年四川泸州中考语文说明文试题及答案(来自冰岛的火山烟尘...)
①来自冰岛的火山烟尘近日肆虐欧洲,迫使许多机场关闭,航班取消,国家政要被迫改变行程,甚至有可能影响全球气候。
火山灰为何如此厉害?
②和所有火山烟尘一样,冰岛火山烟尘的根源是地底岩浆。
③冰岛的火山喷发不是什幺新鲜事。
冰岛位于大西洋中脊上。
这个大西洋中脊位于大西洋中间,在北大西洋这部分,是分隔北美板块和欧亚板块的地方,可以说冰岛同时位于北美板块和欧亚板块上。
这个中脊高出周围洋底不少,在冰岛这里,索性露出了海面,形成了世界上第18大岛。
这里是板块运动活跃的地方,所以经常有火山爆发,冰岛自然也就有很多的火山。
这个面积只有10万平方公里的岛屿,竟然有大约130座火山,自从冰岛有人类居住开始,已经有18座火山先后喷发过很多次。
④此次喷发的显着特点是冰火交融。
除拥有丰富的地热资源外,冰岛境内还有许多冰川。
近来喷发的火山位于埃亚菲亚德拉冰盖冰川附近,火山上不少喷发口都覆盖着冰层。
3月20日,火山开始活动时,还是在没有冰层的地方冒烟,4月1日火山却直接从冰层之下开始了大规模喷发。
冰火交融的第一个结果是融化的冰川形成了洪水。
其次,冰水与岩浆相互作用,产生了地质学上所谓的“射气岩浆喷发”。
这种喷发导致火山烟尘中含有类似玻璃碎粒的物质。
火山灰基本上是由非常小的岩石颗粒组成的,这些颗粒如此小而轻,以至于它们能够很容易的被空气托起来。
所有的火山灰云柱都能堵塞飞机的传感器,并包住飞机,这样会。
来自冰岛的火山烟尘 阅读附答案
来自冰岛的火山烟尘阅读附答案 2010年四川泸州中考语文说明文试题阅读附答案①来自冰岛的火山烟尘近日肆虐欧洲,迫使许多机场关闭,航班取消,国家政要被迫改变行程,甚至有可能影响全球气候。
火山灰为何如此厉害?②和所有火山烟尘一样,冰岛火山烟尘的根源是地底岩浆。
③冰岛的火山喷发不是什幺新鲜事。
冰岛位于大西洋中脊上。
这个大西洋中脊位于大西洋中间,在北大西洋这部分,是分隔北美板块和欧亚板块的地方,可以说冰岛同时位于北美板块和欧亚板块上。
这个中脊高出周围洋底不少,在冰岛这里,索性露出了海面,形成了世界上第18大岛。
这里是板块运动活跃的地方,所以经常有火山爆发,冰岛自然也就有很多的火山。
这个面积只有10万平方公里的岛屿,竟然有大约130座火山,自从冰岛有人类居住开始,已经有18座火山先后喷发过很多次。
④此次喷发的显着特点是冰火交融。
除拥有丰富的地热资源外,冰岛境内还有许多冰川。
近来喷发的火山位于埃亚菲亚德拉冰盖冰川附近,火山上不少喷发口都覆盖着冰层。
3月20日,火山开始活动时,还是在没有冰层的地方冒烟,4月1日火山却直接从冰层之下开始了大规模喷发。
冰火交融的第一个结果是融化的冰川形成了洪水。
其次,冰水与岩浆相互作用,产生了地质学上所谓的射气岩浆喷发。
这种喷发导致火山烟尘中含有类似玻璃碎粒的物质。
火山灰基本上是由非常小的岩石颗粒组成的,这些颗粒如此小而轻,以至于它们能够很容易的被空气托起来。
所有的火山灰云柱都能堵塞飞机的传感器,并包住飞机,这样会增大飞机重量,并改变飞机微妙的平衡。
这次的冰岛火山烟柱是特别危险的,因为其中含有类似玻璃碎粒的颗粒,这些颗粒在飞机极高的发动机环境温度下会融化,阻塞并损坏机械结构。
喷气式飞机飞过这种灰云的话,发动机将会熄火,进而酿成空难。
⑤冰岛火山爆。
2020年吉林省长春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含答案)
2020年吉林省长春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一.积累与运用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作答。
我们很快到达了海边,看到城市mó天大楼的尖顶伸出海面,退潮时白花花的海水从大楼无数的窗子中流出,形成一道道瀑布……刹车时代刚刚结束,其对地球的影响已触目惊心:地球发动机加速造成的潮汐吞没了北半球三分之二的大城市,发动机带来的全球高温róng化了极地冰川,更给这大洪水推波助lán,波及到南半球。
爷爷在三十年前目睹了百米高的巨浪吞没上海,他现在讲这事的时候眼还直勾勾的。
事实上,我们的星球还没启程就已(面目一新/面目全非)了,谁知道在以后漫长的外太空流浪中,还有多少苦难在等着我们呢?(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
(依次填写)mó________天刹_________车róng______化推波助lán__________(2)从括号中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前边横线上。
事实上,我们的星球还没启程就已__________(面目一新/面目全非)了。
(3)文段中画横线的语句有一处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
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把画波浪线的句子改为陈述句,并说说表达效果有什么改变。
答: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A.这本著作是他花了十几年时光殚精竭虑....写成的。
B.奶奶八十多岁了,视力越来越差,看什么都眼花缭...乱.的。
C.从古时的大同理想到今日的中国梦,尽管时代背景和历史条件发生了沧海桑田....的变化,但其中所蕴含的对公平正义与社会和谐的期盼,却有着一脉相承的连续性。
D.一位市民收到中奖短信,喜冲冲地跑去银行汇钱,却在见到银行前一道防诈骗横幅后如梦初醒....。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我市教育局号召各学校行动起来,做好校园安保工作,防止校园安全事故不再发生。
2020年全国中考语文分类汇编—说明文阅读
2020年全国中考语文分类汇编—说明文阅读阅读下面选文,完成25 ~28题。
(12分)森林大火为何扑灭难度这么高魏齐①据“西昌发布”公众号4月1目下午报道,截至当天13时25分,泸山正面明火全部扑灭,四川凉山西昌森林火灾灭火取得阶段性成果。
不过人们不会忘记,3月30日下午,四川凉山西昌突发森林大火造成打火队员19人牺牲。
联想到去年几乎烧遍澳大利亚的森林大火,人们可能会问,森林火灾为何如此凶险,又为何如此难以扑灭?②森林大火较难扑灭,首先是因为往往火势很大,点多面广,森林火灾往往发生在气候干旱、气温较高的季节,加之一些林木富含油脂,积累不少林下可燃物,再加上火借风势,往往会很快扩大、扩散。
以此次西昌地区发生的火灾为例,据西昌市人民政府3月31日下午召开发布会介绍的情况,起火后由于风向多变,火情扩散迅速,并伴多处飞火,造成多处多线速燃态势。
截至3月31日16时,火灾过火面积1000余公顷,毁坏面积80余公顷。
③其次,不少森林火灾发生在山区,这里地形崎岖,交通不便,为灭火增加了难度。
以凉山地区为例,该地区仅海拔高度超过4000米的高峰就超过20座,山区地形极大限制了人员活动,大型灭火器材很难快速抵达现场。
在山区,林火可能发生爆燃,特别是在陡坡,山脊、草塘沟等特殊险境地形中,这就会极大增加灭火危险性。
④此外,山区的气候气象条件也比较复杂,特别是山谷之间的风向变化比较快,对火势发展影响尤其大。
在干旱季节,山区容易形成明显上升气流,加之各种涡流、越山气流影响,往往风向突然发生变化。
⑤专家认为,随着科技进步,适当引入更多高科技装备协助灭火是一大趋势。
首先要做到预警早,在火灾萌芽阶段就尽早发现火情,例如通过携带红外传感器的卫星或长航时无人机及时预警,然后“打早,打小”,进而“打灭”。
灭火时,可适当派出消防直升机、灭火飞机等大型装备,此外,国内一些企业也研制出“灭火榴弹炮”“灭火导弹”等一些适合森林灭火的新型“武器”,尽管其有效性需要进一步论证,但完全可以尝试。
《地表形态的塑造》中考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江西省中考题)
《地表形态的塑造》中考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江西省中考题)(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第17~20题。
(13分)地表形态的塑造地表形态是指地球表面的起伏状态,又称地形或地貌,是我们可以直接感受到的地球表面特征。
内力和外力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作用力。
内力作用的能量来自地球内部,主要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
变质作用一般发生在地壳深处,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而岩浆只有在喷出地表时才可直接影响地表形态。
因此,在内力作用中,地壳运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
地壳的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
水平运动是指组成地壳的岩层沿平行于地球表面的方向运动,它使岩层发生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形,常在地表形成绵长的断裂带和巨大的褶皱山脉;垂直运动是指组成地壳的岩层作垂直于地球表面方向的运动,即上升或下降运动。
它使岩层发生大规模的隆起和凹陷,引起地势的起伏变化和海陆变迁。
内力作用在地表形成大陆与洋底、山脉与盆地等,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总的趋势是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外力作用是指地球表面的风、流水、冰川、生物等引起地表形态的变化。
其能量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
它对地表形态的塑造主要有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四种方式。
在温度、水以及生物等的影响下,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发生崩解和破碎,形成碎块或砂粒,这种作用叫风化作用。
水、冰川、空气等在运动状态下对地表岩石及其风化产物进行破坏,称为侵蚀作用。
外力通过风化、侵蚀作用不断破坏地表,并把破坏了的物质从高处搬运到低处堆积起来,总的趋势是使地表起伏的状况趋向于平缓。
在地表形态塑造过程中,内力和外力同时起作用,其结果也往往交织在一起。
地表形态的塑造过程也是岩石圈物质的循环过程,它们存在的基础是岩石圈三大类岩石——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的相互转化。
在地球内部压力作用下,岩浆沿着岩石圈的薄弱地带侵入岩石圈上部或喷出地表,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
裸露地表的岩浆岩在风吹、雨打、日晒以及生物作用下,逐渐崩解成砾石、沙子和泥土。
2020年中考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doc
2020年中考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文言文阅读教学可称得上是中学语文教育中的重点和难点,中考说明文阅读题大家做过多少呢?下面我为大家带来20xx 年中考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20xx年中考说明文阅读题原文(一)海洋是未来的粮仓①人口剧增,资源短缺,这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
显然,能否妥善地解决这一问题,直接关系到人类未来的生死存亡。
②资源短缺的表现之一,是可耕土地资源不足,粮食生产的增长赶不上人口的增长。
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许多人纷纷发出警告:地球将无法养活超过100亿的人口。
然而,一些乐观的人士反对这种危言耸听的说法。
他们认为,虽然陆地上可耕地的开发已近极限,但地球上还有广阔的海洋可供开发,大海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
③当然,海洋所能提供给我们的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粮食——大米、小麦和玉米等,而是广义的粮食——其他的能够满足人类营养需要的食物。
一些海洋学家指出:仅仅是位于近海水域自然生长的海藻,每年的生长量就已相当于目前世界小麦年产量的15倍。
如果把这些藻类加工成食品,就可以为人类提供足够的蛋白质。
④其实,把藻类作为食品,我们并不陌生。
仅以我国沿海来说,人们比较熟悉的可食用藻类就有:褐藻类的海带、裙带菜、羊栖菜、马尾藻;红藻类的紫菜、鹧鸪菜、石花菜;绿藻类的石莼、浒苔等。
它们在人工的精心养殖下,产量正在不断增加。
其中仅海带一种,目前年产量就比早先的野生状态下提高了20xx多倍,可见增产潜力是多么巨大!在国外,人们还培育出一种藻类新品种,据说在1公顷水面上生产的这种藻类,经加工后可获得20吨蛋白质、多种维生素以及人体所需的矿物质。
这相当于陆地上耕种40公顷土地生产的大豆所能提供的同类营养物。
⑤除海藻类,海洋中还有丰富的肉眼看不见的浮游生物。
有人作过计算,若能把它们捕捞出来,加工成食品,足可满足300亿人的需要。
当然,前提是,不破坏生态平衡。
⑥至于海洋中众多的鱼虾,则更是人们熟悉的食物。
【说明文阅读】李非多《南极冰川下的火山》初中说明文阅读及答案
【说明文阅读】李非多《南极冰川下的火山》初中说明文阅读及答案①2200多前的某一天,南极的动物们原本正在像平时一样过着自己悠闲的日子,突然,它们感到脚下的冰面开始剧烈震动,随后它们看到了令自己永生难忘的一幕壮丽奇观――原本平坦结实的冰层中,出现了一个巨大的坑洞,夹杂着非比寻常热度的烟雾从坑洞中滚滚而出,垂直地喷向高空,远远望去,就像是一个不断翻滚的高达12千米的烟柱。
②遗憾的是,这次烟柱奇观并没有持续多久,随着烟雾的消散,冰雪很快将坑洞覆盖,在低温的帮助下,南极又恢复了往日的样子。
③这就是英国南极考察队2021在南极展开实地考察后,描绘出的一幅令人难以置信的画面。
当时,科考队员在空中采用雷达对南极大陆冰层下的地形展开观测时,辨认出西部冰原的哈德孙山冰层下存有一块2.3万平方千米的“特定”区域,其地形极圆形。
经科考队员证实,其冰层下面耸立着一座海拔约1000米的岩石山,而根据其周围的沉积物等情况推论,这座火山曾在约2200前发动过。
④南极厚厚的冰层下曾经有过火山爆发的“冰火两重天”奇观,想想就令人兴奋不已。
但是科学家们却开始忧心忡忡,既然南极冰层下确实有不少火山甚至活火山,历史上还曾经爆发过若干次,那有没有可能南极冰层下仍然存在着随时可能爆发的活火山?如果有的话,一旦火山爆发,会出现怎么样的情况呢?⑤有些人已经开始坐立不安了,他们甚至乐观地指出,一旦火山爆发,岩浆可以融化大量的冰川,引致海平面急剧增高,冲走毫无准备的人类城市,无数人将流离失所,为了存活不得不长途迁徒……⑥如果你也想到了这些凄惨的画面,赶快打住吧!南极冰盖的厚度,不是一般性的火山爆发能顶开的,火山很有可能让冰层一阵晃动之后就自动平息了;如果火山爆发比较厉害,就像是2200前那次爆发,那么其情景也不过是和当时差不多,虽然肯定会有一些冰层融化进入海洋,但是影响时间并不会太长久;假如真的发生了让人难以想象的、剧烈且成串的火山活动,导致南极大量冰层融化,全球海平面也升高不了几厘米,再说,全球的水循环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有冰的融化,自然也会有水的凝结,两者之间也多少可以相互抵消一些。
2020年中考部编版语文:说明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2020年中考部编版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项练习题一、(2020·原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问题。
确认过“掌纹”找到对的人①将新兴技术毫不吝啬地搬上荧屏,让观众一饱黑科技奇观的眼福,是好莱坞电影长期以来的噱头和卖点。
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早已是影视黑科技中的常客。
《变形金刚2》年轻的男主角和他的小伙伴们过关卡时骗过了值班的士兵,却栽在了人脸识别技术上;《碟中谍4》出现了具有人脸识别功能的隐形眼镜;《惊天危机》临危受命的查宁·塔图姆借助虹膜扫描进入地库;2014年新版《机械战警》中,墨菲第一次公开亮相就在人群中扫描所有人的脸,瞬间发现了一个逃逸多年的通缉犯,并将其制服。
②在科技发展迅速的今天,虽然电影里的黑科技不可完全复制、粘贴到现实生活中,但科学家们已通过相应的技术原理逐步拉近荧幕与现实的距离。
“指纹开金库”“扫脸抓逃犯”等一些传奇桥段早已走下神坛,披着“指纹解锁”“刷脸支付”的亲民外衣步入了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
③生物特征识别技术(Biometrics)是指利用人体与生俱来的生理特性和长年累月形成的行为特征来进行身份鉴定的一种识别技术。
该技术的安全性和便捷性远高于口令、密码或者ID卡等传统方式。
举个例子,只要将你的目标特征(例如指纹和脸蛋儿)通过扫描设备告诉你的手机,从此它就对你死心塌地、忠心耿耿了,除了宝宝本尊,其他任何人都无法解锁。
这的确是一件又方便又安全还很酷的事情。
④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体特征都可以当作目标特征来用,它必须满足唯一性和稳定性等基本要求。
目前可用于身份识别的人体特征包括指纹、虹膜、面部、掌纹、静脉等生理特征和步态、笔迹、声音等行为特征。
⑤犯罪甄别对身份识别技术的迫切需求是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发展的重要动力来源。
20世纪60年代起,美国、英国和法国都开始研究自动指纹识别系统(Automatic Finɡerprint Identification System,AFIS),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实现指纹自动识别,从而节省人力,提高效率。
2020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试题汇编(含答案)
2020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试题汇编1、北京市四、现代文阅读(共24分)(一)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5-17 题。
(共7分)材料一北京老城,即市区二环路以内(含护城河及其遗址)区域,属于“首都功能核心区"的主体部分。
历经元明清三朝规划、建设和完善的北京老城建筑群,堪称古代都城建设史上的经典之作。
其中最核心的是“1+4”的城市格局,正如图1 所示:一条中轴线居中,① 、② 、③ 、④ 四重城廓层层拱卫并延展开去。
有古建筑研究专家高度评价北京老城的格局,认为北京城“所特具的优点主要就在它那具有计划性的城市的整体”。
因此,近年来首都城市总体规划结合城市建设的实际情况,始终把加强老城格局整体保护作为主要任务,即将两轴(中轴线和长安街)、四重城廓、棋盘路网、历史水系等作为整体进行保护。
材料二位于南锣鼓巷地区的雨儿胡同是颇受游人喜爱的休闲去处。
几年以前,这里和老城大多数胡同一样,私搭乱建普遍,历史风貌破坏严重。
经过整治提升,雨儿胡同拆除违建,修缮加固老屋,绿化美化院落,逐步恢复了老北京胡同的风貌,这条背街小巷由此成为“北京最美街巷”。
如果说,大街是城市的“面子”。
那么背街小巷就是“里子”。
北京市前些年更多的是在治理“面子”,近年来则将“里子”也纳入了重点治理范围,并制定了《首都核心区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三年(2017-2019 年)行动方案》,雨儿胡同的变化就是这一方案的实施成果之一。
三年来,首都功能核心区已完成1674 条“毛细血管”的改造,让背街小巷也旧貌换新颜。
未来三年,背街小巷整治提升工作还将在全市范围内持续推进。
计划完成3261 条达标类、精治类背街小巷的精细化整治提升。
材料三近几年,老城保护思路有了新发展,提出了可持续保护的理念。
这一理念不提倡将老城变成博物馆供人参观,而强调在不破坏历史风貌的前提下改善街区人居环境,让居民们更好地生活在老城中,使老城在浓郁的生活气息中得到可持续保护。
可持续保护的要点之一,是在保护街区风貌的同时重视改善公共服务设施的功能,满足居民的需要。
2020年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大洋中脊的特殊地质结构》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
(12分)大洋中脊的特殊地质结构梁鑫峰①自古以来,人类就知道陆地上有山脉;其实海洋里也有山脉,这些山脉被称作大洋中脊。
②人们意识到海底也有山脉,只不过100多年的时间。
大洋中脊的发现,可以追溯到1872年英国“挑战者号”的全球调查。
“挑战者”号上的科学家利用探测锤发现大西洋中部有一处高高隆起的地方。
1925-1927年,在德国“流星”号考察期间,科学家利用声学回声测深法再次确认了这条山脉的存在。
他们还发现这条位于大西洋底的山脉竟然通过好望角,延伸到了印度洋。
③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间,印度洋中脊和东太平洋中脊也陆续被发现。
二战后,船载声学设备的发展极大促进了人们对大洋中脊的研究。
到20世纪50年代初期,地质学家已经知道地球上每个大洋的洋底都有山脉,并且这些山脉连成一个巨大的海底山脉系统。
④大洋中脊的发现使得人类对地球的认识也向前迈出了一大步。
正是因为大洋中脊的发现,让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学说开始得到重视,诞生了海底扩张学说,并进一步发展成现在被人们普遍接受的板块运动理论。
⑤大洋中脊既是海洋深处的巨大山脉,又是新的海洋洋壳生成的地方。
大洋中脊的中轴线上坐落着众多的“火山口”。
在那里,灼热的岩浆由地幔向上涌,逐渐冷却,结合周围已软化的岩石,形成新的洋壳。
新生成的洋壳挤压大洋中脊两边已有的地壳,不断向外扩张,并最终在板块的交界边缘俯冲回地幔去。
因此,洋壳在大洋中脊出生,在板块与板块的撞击中消亡。
在过去的几十亿年里,大洋洋壳就这样的循环往复、生生不息。
⑥研究发现,大洋中脊相对其中轴线几乎是对称的。
从中轴线往外,水深逐渐增加。
比如大西洋中脊的中轴线处水深大约为2500米,但其外沿的水深则有5000多米。
究其原因,中轴线处的洋壳刚刚形成,温度最高,因此其密度较小,所以也就升得最高。
在几百万年的地质时间尺度上,中轴线处的洋壳往外移动,其温度逐渐降低,密度增加,随之也就慢慢沉下去了。
于是,这些高大的海底山脉就形成了。
冰岛的火山阅读答案《冰岛火山》阅读答案
冰岛的火山阅读答案《冰岛火山》阅读答案阅读《冰岛火山》一文,完成题。
(14分)冰岛火山①来自冰岛的火山烟尘近日肆虐欧洲,迫使许多机场关闭,航班取消,国家政要被迫改变行程,甚至有可能影响全球气候。
火山灰为何如此厉害?②和所有火山烟尘一样,冰岛火山烟尘的根源是地底岩浆。
③冰岛的火山喷发不是什么新鲜事。
冰岛位于大西洋中脊上。
这个大西洋中脊位于大西洋中间,在北大西洋这部分,是分隔北美板块和欧亚板块的地方,可以说冰岛同时位于北美板块和欧亚板块上。
这个中脊高出周围洋底不少,在冰岛这里,索性露出了海面,形成了世界上第18大岛。
这里是板块运动活跃的地方,所以经常有火山爆发,冰岛自然也就有很多的火山。
这个面积只有10万平方公里的岛屿,竟然有大约130座火山,自从冰岛有人类居住开始,已经有18座火山先后喷发过很多次。
④此次喷发的显著特点是冰火交融。
除拥有丰富的地热资源外,冰岛境内还有许多冰川。
近来喷发的火山位于埃亚菲亚德拉冰盖冰川附近,火山上不少喷发口都覆盖着冰层。
3月20日,火山开始活动时,还是在没有冰层的地方冒烟,4月1日火山却直接从冰层之下开始了大规模喷发。
冰火交融的第一个结果是融化的冰川形成了洪水。
其次,冰水与岩浆相互作用,产生了地质学上所谓的射气岩浆喷发。
这种喷发导致火山烟尘中含有类似玻璃碎粒的物质。
火山灰基本上是由非常小的岩石颗粒组成的,这些颗粒如此小而轻,以至于它们能够很容易的被空气托起来。
所有的火山灰云柱都能堵塞飞机的传感器,并包住飞机,这样会增大飞机重量,并改变飞机微妙的平衡。
这次的冰岛火山烟柱是特别危险的,因为其中含有类似玻璃碎粒的颗粒,这些颗粒在飞机极高的发动机环境温度下会融化,阻塞并损坏机械结构。
喷气式飞机飞过这种灰云的话,发动机将会熄火,进而酿成空难。
⑤冰岛火山爆发带来的大量火山灰严重影响了欧洲各国航班的正常运行。
不光是冰岛,连英国的所有进出航班都已经取消,从15号中午开始,英国除执行紧急任务的飞机之外,所有飞机都被禁止飞行,繁忙的机场变成了停机坪。
能喷冰的“火山”(2017山东临沂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
能喷冰的“火山”叶青青1随着一声巨响,土地猛烈震动了起来。
阿胡那火山开始喷射了。
这个庞然大物高约4千米,底部直径30千米左右,大小相当于半座珠穆朗玛峰。
这次突然的爆发,地动山摇,构成山体的冰块与岩石大面积滚落。
2然而,仔细观察,你就会发现奇妙之处,阿胡那火山喷出的不是赤红的岩浆,竟是白色的冰岩浆,这种含冰、水、氨、甲烷和氯化物的混合物,被强大的推力射向高空,形成数百米乃至数万米的白色喷流。
当落到地表时,冰岩浆呈液态四下流淌,随后,因为暴露在温度较低的环境中而凝结成固体。
3然而,我们知道,地球上的火山都是喷出岩浆的,为什么这座火山这么与众不同,能喷出冰呢?4原因就是这座火山不属于地球,而是矮行星谷神星上唯一一座圆顶形状的冰火山。
5冰火山是一种在地球上找不到,但在我们太阳系的其他行星上存在的地貌类型,它们通常出现在冰冻卫星或者其他一些表面温度低于-150℃的天体上。
在形态上,冰火山与在地球上的火山类似,它们从地表凸起,顶端有一个巨大的凹陷口,当喷发时,会排放出四处流淌的液体。
关键性的差别是地球火山主要由岩石和重金属组成,冰火山主要由坚固的冰壳构成,冰火山的岩浆也是冰冻沉积物,所以,在喷发时,会出现大量冰块被喷出的奇观。
6我们知道,地球火山喷发是因为密度和压力差造成的。
当岩浆温度比周围的岩石更高时,密度就会更低,这种压力差会使得岩浆做上升运动,当岩浆上升时,岩浆释放的气体会形成气泡,气泡会释放大量的压力,这一压力使岩浆喷出地表。
7那么,冰火山是如何喷发的呢?8冰火山的喷发原理和地球火山相似。
由于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导致热能聚集,或由于潮汐摩擦而生热,致使深部的冰层熔融。
如果这时上部的冰层破裂,深部融化了的冰水就像地球内部的岩浆一样,在周围压力的挤迫下,沿裂缝喷发出来,这就是奇特的冰火山爆发的过程。
而如果冰岩浆跟周围的环境温度相差不大,冰火山就会处于休眠状态,甚至成为死火山。
9不过,虽然冰火山名字听上去似乎是火山的一种类型,喷发过程又跟地球火山类似,但严格意义上说,它只是与地球火山相似的地貌,并不是真正的火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极冰川下的火山
文/李非多
①2200多年前的某一天,南极的动物们原本正在像平时一样过着自己悠闲的日子,突然,它们感到脚下的冰面开始剧烈震动,随后它们看到了令自己永生难忘的一幕壮丽奇观——原本平坦结实的冰层中,出现了一个巨大的坑洞,夹杂着非比寻常热度的烟雾从坑洞中滚滚而出,垂直地喷向高空,远远望去,就像是一个不断翻滚的高达12千米的烟柱。
②遗憾的是,这次烟柱奇观并没有持续多久,随着烟雾的消散,冰雪很快将坑洞覆盖,在低温的帮助下,南极又恢复了往日的样子。
③这是英国南极考察队2008年在南极进行考察后,描绘出的一幅令人难以置信的画面。
当时,科考队员在空中使用雷达对南极大陆冰层下的地形进行探测时,发现西部冰原的哈德孙山冰层下有一块2.3万平方千米的“特殊”区域,其地形极不规则。
经科考队员确认,其冰层下面矗立着一座海拔约1000米的岩石山,而根据其周围的沉积物等情况判断,这座火山曾在约2200年前爆发过。
④南极厚厚的冰层下曾经有过火山爆发的“冰火两重天”奇观,想想就令人兴奋不已。
但是科学家们却开始忧心忡忡,既然南极冰层下确实有不少火山甚至活火山,历史上还曾经爆发过若干次,那有没有可能南极冰层下仍然存在着随时可能爆发的活火山?如果有的话,一旦火山爆发,会出现怎么样的情况呢?
⑤有些人开始坐立不安了,他们甚至悲观地认为,一旦火山爆发,岩浆会融化大量的冰川,导致海平面急剧升高,淹没毫无准备的人类城市,无数人将流离失所,为了生存不得不长途迁徙……
⑥如果你也想到了这些凄惨的画面,赶快打住吧!南极冰盖的厚度,不是一般性的火山爆发能顶开的,火山很有可能让冰层一阵晃动之后就自动平息了;如果火山爆发比较厉害,就像是2200年前那次爆发,那么其情景也不过是和当时差不多,虽然肯定会有一些冰层融化进入海洋,但是影响时间并不会太长久;假如真的发生了让人难以想象的、剧烈且成串的火山活动,导致南极大量冰层融化,全球海平面也升高不了几厘米,再说,全球的水循环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有冰的融化,自然也会有水的凝结,两者之间也多少可以相互抵消一些。
⑦目前看来,冰层下的火山活动中心距离冰面至少
..有1千米,想要将1千米的冰层融化可是个大工程。
因此,为南极冰层下的火山爆发而紧张完全是杞人忧天了。
(选自2014年2期《大科技·百科新说》,有删节)
1.选文的说明对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说为南极冰层下的火山爆发而紧张是“杞人忧天”?请说明理由。
3.选文第⑦段加着重号的词“至少”能否删去?请说明理由。
4.选文体现了怎样的科学思想?
1.南极冰川下的火山
2.①南极冰盖的厚度,不是一般性的火山爆发能顶开的;②如果火山爆发较厉害,会有一些冰层融化进入海洋,但是影响时间并不会太长久;③假如发生了剧烈且成串的火山活动,导致南极大量冰层融化,全球海平面也升高不了几厘米;④全球水循环是一个完整系统,有冰的融化,自然会有水的凝结,两者之间可以相互抵消一些。
3.不能删去。
“至少”表最低限度,说明火山活动中心距离冰面最低限度有1千米,甚至更大,如果删去,就变成“火山活动中心距离冰面有1千米”了,与文中表述不符。
“至少”体现出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特点。
4.示例:多元思考的科学思想;证实加证伪的科学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