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温里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配伍特点:
辛甘化阳配以 酸甘化阴。
第 二 节 回阳救逆
四 逆 汤 《伤寒论》
命名:
本方具有回阳救逆之 功,主治四肢厥逆之 证,故名之。
组成:
四逆汤用姜附草, 回阳救逆效果好。
主治:阳虚寒厥证。 (心肾阳衰寒厥证。)
病机与症状:
少阴病之肾阳衰微或太阳 病误汗亡阳,阳虚导致 四肢失温,则见四肢厥逆 (其冷过肘过膝);
温肺朝百脉以外温 经脉,温肾诸阳之本 以内温脏腑。
通达表里,以散寒邪 而助桂枝。
芍药(白芍):苦酸 微寒,归肝脾。 养血和营以助当归。
二药共为臣药。
通草:甘淡微寒,归肺。
通经脉以助君臣,
利关节;制约桂、辛温 燥之性;
----佐药。
大枣、炙甘草:甘温, 归脾胃
。 益气健脾、补血以助归、 芍, 并防桂、辛之燥烈太 过,免伤阴血。
配伍特点:
温、补、燥之品同用。
某男,46岁。患者多涎2年余, 加重半月。患者2年前因感冒发 热,在某医院静滴抗生素1周, 痊愈出院后即觉多涎。每当饮用 生冷之品,唾液即明显增多,不 停天吐,半月前,因饮酒加重, 唾液难以控制,常流出口外,清 澈如水,精神不振,纳差,舌淡 胖,脉滑。
方用理中丸加味:党参 15g,干姜9g,白术30g, 甘草6g,吴茱萸6g,服药 3剂,唾液减少,精神渐旺。 继服8剂,诸症悉平。
调和诸药。(使药)
配伍特点:
脾肾双补,补肾为主; 补阳之中,寓于护阴。
实验研究:
由附子、干姜、炙甘草组成
的四逆汤,其强心升压效优于 各单味药组,且能减慢窦性心 律,避免了单味附子所产生的 异位心律失常。提示四逆汤组 方的合理性,体现了“附子无 干姜不热,得甘草而缓”的论 述。
第 三 节 温经散寒
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 中焦虚寒,化源不足, 气血俱虚。
气血虚,可见神疲乏力, 虚怯少气。
来自百度文库
----虚劳里急
心血不足,则心悸、心 烦,面色无华。
----虚劳心悸
中气虚,阴阳失调(血 虚生内热),则见手足 烦热,咽干口燥;气血 无源,四肢失养,可见 四肢酸楚。 ----虚劳发热
中焦虚寒,气血无源, 则四肢乏力,舌淡苔 白,脉细弦。
卫阳不足,则畏寒蜷卧;
肾寒不能温暖脾土, 致脾肾阳虚,寒凝气 滞,则腹痛;
脾胃升降失职,则呕 吐下利。
肾阳虚可致心阳虚, 则心肾两虚,阳虚不 化精微、神失所养, 则神 衰欲寐。
阳虚水停,则舌苔白 滑;
阳虚不能鼓动血行, 则脉微细。
(该方可治寒邪深入少 阴,肾阳虚衰,阴寒内 盛所致少阴病,以及太 阳病误汗亡阳,所致亡 阳厥逆证。)
当 归 四 逆 汤
《伤寒论》
命名:
以当归为主药,而主 治四肢厥逆之证,剂 型为汤,故名之。
组成
1、当归四逆芍桂枣, 细辛甘草与通草。
2、桂枝汤去生姜,倍 大枣,加当归、通草、 细辛。
主治:
血虚寒厥证。
病机与症状:
血虚受寒、血寒凝 滞则血虚不能充养四 肢,寒阻阳气不能温
煦四末.
(血虚并外受寒邪,寒 凝经脉,血行不畅)
此乃脾胃虚寒证;
脾胃虚寒,脾不统血, 则见吐血,衄血,便血 等,血色暗淡,质清稀 此属阳虚失血;
脾虚,则生血无源 肝不养筋,则见小儿 手足抽搐并缓慢无力, 此乃小儿慢惊;
脾胃虚寒,气虚不能 摄津,故见病后(脾 虚)喜唾涎沫;
脾胃虚寒,阴寒凝 滞,胸阳受损,胸中 阳气闭塞不通则见胸 痛,此为胸痹。
治法:
温中补虚,和里缓急。
(本方证之虚劳发热, 每因劳累后发作或加重, 伴头晕乏力、肢冷等。 与实热不同。 本方为 “甘温除热”之代表
方解:
饴糖:甘温,归脾胃 温中缓急止痛,补脾 益气以生化气血。
----君药
芍药(白芍):苦酸 微寒,归肝脾
补血养阴以治心血不 足, 并柔肝缓急止痛。
桂枝:辛甘温,归心 肺
二药共为佐药。
炙甘草:调和诸药。
----使药
配伍特点:
治法(功用):
温中祛寒,补气健脾。
方解:干姜:辛热, 归脾胃
温中散寒,以治脾 胃虚寒。---君药
人参:甘微温,归脾 补气健脾,以治脾气 虚弱。 ---臣药
补中益气,培补后天之本, 气旺则阳气复。
白术:甘温,归脾胃 健脾燥湿。
---佐药
炙甘草:甘平,归脾 补气健脾(佐药); 调和诸药(使)。
小建中汤 《伤寒论》
命名:
本方具有温中补虚而建 立中气之功,与大建中 汤相比药力缓和,故名 之。大建中汤为小建中 汤之附方。
组成:
桂枝汤倍用芍药 重加饴糖。
主治:
中焦虚寒,肝脾不和 证。 (虚劳里急证。)
病机与症状:
本方病因中焦虚寒, 肝脾失调,化源不足 所致。
中焦虚寒,肝气乘脾, 则腹中拘急疼痛,喜 温喜按;
温阳气祛寒邪以止痛。
合饴糖辛甘化阳,以 温中补虚,建立中焦 之气。
----二药共为臣药
生姜:辛微温,归脾 温胃和中。
大枣:甘温,归脾胃 补脾益气。
二药合用补脾益胃,以 升腾中焦生发之气(补
炙甘草:甘平,归脾胃 补脾益气;
合桂枝辛甘化阳,以助 温中;
合芍药酸甘化阴,以助 养血。 ----佐药
调和诸药(使)。
功用(治法):
回阳救逆。
方解:
生附子:大辛大热, 有毒。归心脾肾 温肾壮阳,祛寒救逆。 ----君药
干姜:辛热,归脾
温中散寒,助阳通 脉,以助君药。
----臣药
以上二药相合,一壮 肾阳,一温脾阳,使 回阳祛寒之力倍增。
炙甘草:甘平,归脾
益气温中以助臣药;(佐助 药)
缓和姜、附燥烈、辛散之性, 以防伤阴;(佐制药)
引起手足厥寒(指掌至 腕踝)或腰、腿疼痛, 舌淡苔白,脉沉 细或细 而欲绝(寒在经脉,血 脉不利)。
治法(功用):
温经散寒,养血通脉。
方解:
桂枝:辛甘温,归肺心 温经通脉,以祛经脉中 客留之寒邪,而畅通血 行。
当归:辛甘温,归心肝。 补血活血。
二药相合,温经散寒, 养血通脉,共为君药。
细辛:辛温,归肺肾。
第六章
温里剂
第 一 节 温中祛寒
理 中 丸 《伤寒论》
命名:
本方有调理中焦阳气 之功,故名之。
组成:
人将猪赶 (人参,干姜,白术,炙 甘草)
主治:
1、脾胃虚寒证。 2、阳虚失血证。 3、脾胃虚寒所致的 胸痹;或病后喜涎沫; 或小儿慢惊等。
阳虚失温则见畏寒肢 冷;舌淡苔白润,脉 沉细或沉迟无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