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学温里剂
中医《方剂学》温里剂(温经散寒)——当归四逆汤(《伤寒论》)
中医《方剂学》温里剂(温经散寒)——当归四逆汤(《伤寒论》)一、组成当归三两(12克)、桂枝三两,去皮(9克)、芍药三两(9克)、细辛三两(1.5克)、甘草二两,炙(5克)、通草二两(3克)、大枣二十五枚,擘(8枚)。
二、用法上七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三、歌括1.当归四逆汤当归四逆桂芍枣,细辛甘草与通草;血虚肝寒四肢厥,煎服此方乐陶陶。
2.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上方再加姜萸配,温经散寒功更超。
3.黄耆桂枝五物汤桂枝汤中去甘草,加入黄耆名五物;益气温经和营卫,善治血痹肌麻木。
四、功用温经散寒,养血通脉。
五、主治1.阳气不足而又血虚,外受寒邪。
手足厥寒,舌淡苔白,脉细欲绝或沉细。
2.寒入经络,腰、股、腿、足疼痛六、方解四肢为诸阳之本,阳气不足,四末失其温养,所以手足厥寒。
然而不见其他阳微阴盛证,却又脉细欲绝,是血虚而又经脉受寒,血脉不利之故。
况手足厥寒只是指掌至腕、踝不温,与四肢厥逆有别。
正如成无己云:“手足厥寒者,阳气外虚,不温四末;脉细欲绝者,阴血内弱脉行不利。
”所以但用温经散寒,养血通脉为治。
本方从组成看,是桂枝汤去生姜,倍大枣,加当归、细辛、通草而成。
当归苦辛甘温,补血和血,与芍药合而补血虚。
桂枝辛甘而温,温经散寒,与细辛合而除内外之寒。
甘草、大枣之甘,益气健脾,既助归、芍补血,又助桂、辛通阳。
更加通草通经脉,使阴血充,客寒除,阳气振,经脉通,手足温而脉亦复。
《伤寒论》方以四逆命名者,有四逆汤、四逆散、当归四逆汤。
三方主治与用药皆不同正。
如周扬俊云:“四逆汤全从回阳起见,四逆散全从和解表里起见,当归四逆汤全从养血通脉起见。
”所以本方又能治经脉受寒,血涩不通而致腰、股、腿、足疼痛者。
七、附方及方论1.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伤寒论》):即当归四逆汤加吴茱萸二升(5克)、生姜半斤(15克),改用水酒各六升,煮取五升,去滓,温分五服。
功用:温经散寒。
大学中医方剂学课件 第六章,温里剂
163 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 遂协热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硬, 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参汤主之。
先煮四味,内桂。温服一升,日再夜 一服。
4,加减法: 腹痛重,加——良姜,肉桂,木香。 反胃呕吐,减白术,加——生姜,半夏。 下利甚,白术土炒,加——补骨脂,肉豆蔻,山
君:当归——温补肝血,温通血脉
桂枝——温阳散寒,温通经脉
臣:芍药——补血和营
细辛——温经散寒
佐:通草——通利血脉
大枣,炙甘草——益气健脾,养血
使:炙甘草——和药。
[重点,难点]
1,病机:肝血不足,血虚寒凝于经脉,血脉 不利,四肢失养。
2,辨证要点:本方为养血温经散寒的常用方。 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舌淡。 3,配伍特点: 温阳与散寒并用, 养血与通脉兼施, 温而不燥, 补而不滞。
小儿慢惊。
[方解] 君:干姜——温中散寒 臣:人参——补气健脾 佐:白术——益气健脾燥湿 使:炙甘草——益气和中,止痛,和药。
[重点,难点]
1,病机:中焦虚寒,阳虚气弱,脾胃运化, 受纳,升降失常。
2,辨证要点:本方为治疗中焦脾胃虚寒证 的基础方。
吐利冷痛。脘腹冷痛,自利不渴,食少肢 冷,脉沉细。
[方解] 君: 吴茱萸——温中降逆 臣: 生姜——温胃散寒,降逆止呕 佐: 人参——补脾气 使: 大枣——调和脾胃,和药
[重点,难点]
1,病机:肝胃虚寒,浊阴上逆。主证是呕 吐。
2,辨证要点:本方为治疗肝胃虚寒,浊阴 上逆证的常用方。
呕吐,干呕,吐涎沫,四肢不温,舌淡苔 白滑,脉细迟。
原书加减
352 若其人内有久寒者,宜当 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
方剂学6温里剂(课堂PPT)
25.06.2020
.
13
回阳救逆 君:附子
祛散阴寒
温中祛寒 臣:干姜
助附子之用
益气温中 佐:炙草 制姜附燥性
回阳救逆 祛散阴寒
25.06.2020
.
14
第三节 温经散寒
Formulae that Warm Meridians to Expel Cold
手足烦热 四肢痠楚 口燥咽干
宜补
气血两虚 心悸不宁 心神失常 面色无华
宜缓
25.06.2020
Minor Decoction for Strengthening the Middle
.
10
君:饴糖
温中补虚 和里缓急
辛甘化阳
桂枝: 温通阳气
臣
调和营卫
白芍: 和营益阴
酸甘化阴 缓急止痛
佐 使
炙草:和中益气 生姜 调中和营卫
25.06.2020
.
4
四、组方大法
以辛甘温热而又能温里祛寒的药物 为主。酌情佐以助阳、益气,或养血、 活血,或温通经脉,以收邪正兼顾,寒 祛阳复之效。
25.06.2020
.
5
五、使用注意
(一)必须以里寒证为准: (二)注意辨清寒热真假: (三)注意具体证型与患者的体质,和方土时令: (四)必要时可用反佐法:
第五章 温里剂
Formulae that Warm the Interior
一、含义
二、适用范围
三、分类
四、组方大法
五、使用注意
25.06.2020
.
1
一、含义
温里剂是在温法的指导下,以温热药 为主组成。属于八法中的“温法”。
《方剂学》之温里剂 课件
第六章温里剂第一节温中祛寒理中丸《伤寒论》[组成]人参干姜甘草炙白术各三两(各90g)[用法]上四味,捣筛,蜜和为丸,如鸡子黄许大(9g)。
以沸汤数合,和一丸,研碎,温服之,日三四服,夜二服。
腹中未热,益至三四丸,然不及汤。
汤法:以四物依两数切,用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服汤后,如食顷,饮热粥一升许,微自温,勿发揭衣被(现代用法:上药共研细末,炼蜜为丸,重9g,每次1丸,温开水送服,每日2-3次。
或作汤剂,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功用]温中祛寒,补气健脾。
[主治]1.脾胃虚寒证。
脘腹绵绵作痛,喜温喜按,呕吐,大便稀溏,脘痞食少,畏寒肢冷,口不渴,舌淡苔白润,脉沉细或沉迟无力。
2.阳虚失血证。
便血、吐血、衄血或崩漏等,血色暗淡,质清稀。
3.脾胃虚寒所致的胸痹;或病后多涎唾;或小儿慢惊等。
[方解]本方所治诸证皆由脾胃虚寒所致。
中阳不足,寒从中生,阳虚失温,寒性凝滞,故畏寒肢冷、脘腹绵绵作痛、喜温喜按;脾主运化而升清,胃主受纳而降浊,今脾胃虚寒,纳运升降失常,故脘痞食少、呕吐、便溏;舌淡苔白润,口不渴,脉沉细或沉迟无力皆为虚寒之象。
治宜温中祛寒,益气健脾。
方中干姜为君,大辛大热,温脾阳,祛寒邪,扶阳抑阴。
人参为臣,性味甘温,补气健脾。
君臣相配,温中健脾。
脾为湿土,虚则易生湿浊,故用甘温苦燥之白术为佐,健脾燥湿。
甘草与诸药等量,寓意有三:一为合参、术以助益气健脾;二为缓急止痛;三为调和药性,是佐药而兼使药之用。
纵观全方,温补并用,以温为主,温中阳,益脾气,助运化,故曰“理中”。
阳虚失血,无论吐、衄或便血、崩漏,但见面色晄白、气短神疲、脉细或虚大无力,是阳气虚弱,脾不统血所致,以本方加减治疗。
胸痹一病,总由上焦阳气不足,阴寒之邪上乘,胸中之气痹阻所致。
若心中痞坚,逆气上冲心胸,是中焦阳虚,又有痰饮上犯所致。
可用本方温中祛寒,益气健脾,使中焦气旺,则上焦之气开发,逆气可平,胸痹可愈。
中医《方剂学》温里剂(回阳救逆)——回阳救急汤(《伤寒六书》)
中医《方剂学》温里剂(回阳救逆)——回阳救急汤(《伤寒六书》)一、组成熟附子(9克)、干姜(5克)、肉桂(3克)、人参(6克)、白术炒(9克)、茯苓(9克)、陈皮(6克)、甘草炙(5克)、五味子(3克)、半夏制(9克)(原书无药量)。
二、用法水二盅,姜三片,煎之,临服入麝三厘(0.1克)调服。
中病以手足温和即止,不得多服。
三、歌括1.回阳救急汤回阳救急用六君,桂附干姜五味并;加麝三厘或胆汁,三阴寒厥建奇勋。
2.回阳救急汤又方名同治稍异,去苓加入麦辰砂。
四、功用回阳救急,益气生脉。
五、主治寒邪直中三阴,真阳衰微。
症见恶寒踡卧,四肢厥冷,吐泻腹痛,口不渴,神衰欲寐,或身寒战栗,或指甲口唇青紫,或吐涎沫,舌淡苔白,脉沉微,甚或无脉等。
六、方解本方主治纯是一派阴寒内盛,阳微欲脱之危象,故用四逆汤合六君子汤,再加肉桂、五味子、麝香而成。
方中熟附子虽不如生附子回阳之力峻,但除干姜外,更有肉桂为辅,其温壮元阳,祛寒破阴之功益显。
六君子汤补益脾胃,固守中州,并能除阳虚水湿不化所生之痰。
人参与五味子相合,还有益气生脉之功。
麝香之用尤妙,借其斩关夺门,通十二经血脉之力,与五味子之酸收相配,发中有收,使诸药迅布周身,顾回脉复而吐泻亦止,指甲口唇之青紫能消,而无虚阳散越之弊。
但本方终是辛热峻剂,不宜过量,故“手足温和即止”。
原书还注明,“若呕吐涎沫,或少腹痛,加盐炒吴茱萸,是取其温胃暖肝,下气止呕之功;“无脉加猪胆汁,是阴盛阳微而真阳不足又进一步,故用为反佐,以防阳脱之变;“泄泻不止加升麻、黄芪”,是虚阳不能固阴,故用益气升阳之品,防阴气下脱;“呕吐不止加姜汁”,是加强温胃止呕,使不妨饮药之法。
陶氏制方,考虑周密,颇具巧思,是从实践中来。
但病证之变无常,若能熟知方意,用时自能应对裕如,如俞根初又将本方去茯苓,加麦冬,治上证而有干呕心烦厥逆无脉者,即是一例。
七、附方及方论回阳救急汤(《重订通俗伤寒论》):黑附块三钱(9克)、紫瑶桂五分(0.15克)、别直参二钱(6克)、原麦冬三钱、辰砂染(9克)、川姜二钱(6克)、姜半夏一钱(3克)、湖广术钱半(5克)、北五味三分(1克)、炒广皮八分(3克)、清炙草八分(3克)、真麝香三厘(0.1克)冲。
温里剂概述、组成及功效方剂学
2、关于附子用法:附子当用熟附子、制附 子、炮附子,附子当先煎久煎,只用汤剂,不
入散剂,用量在10~12克之间。
2021/1/10
温里剂概述、组成和功效方剂学
3、加减: 顽固性风湿性关节炎加桂枝;阳虚水肿加 茯苓、泽泻。
4、四逆汤注射液具有强心、升压作用,可用 于心衰,休克,心肌梗塞。
2021/1/10
温里剂概述、组成和功效方剂学
二、治法
虚
补
寒 温 温中祛寒,补气健脾。
恶湿 燥
三、方解:
干姜
温脾胃,祛里寒,扶阳气 温
人参 补脾胃,助运化,正升降 补
甘草
补中气,调诸药
白术 燥湿土,健脾胃燥2021/1/10温里剂概述、组成和功效方剂学
辛热以去中焦之寒 清阳升而浊阴降
甘温以复中焦之虚
小建中汤
和里缓急力强,治虚劳里
急腹痛。
2021/1/10
温里剂概述、组成和功效方剂学
四逆汤
《伤寒论》
一、主治:心肾阳衰寒厥证 症见:四肢厥逆,畏寒蜷卧,神疲欲寐,面 色苍白,下利清谷,呕吐不渴,苔白滑, 脉沉微细或脉微欲绝。 病机:肾中阴寒内盛,阳气衰微,亡阳欲脱
2021/1/10
温里剂概述、组成和功效方剂学
温里剂概述、组成和功效方剂学
一、主治:中焦虚寒证 1、脾胃虚寒吐利证:自利呕吐,腹痛不渴, 喜温欲按,畏寒肢冷,舌淡苔白,脉沉细。 2、阳虚失血:便血崩漏,出血色淡,四肢不 温,脉沉迟细。 3、小儿慢惊风:手足抽搐,目晴上视。 4、病后喜唾涎沫。 5、胸痹:胸满,心下痞。
2021/1/10
温里剂概述、组成和功效方剂学
3、注意:使用反佐法,热药冷服,或少加猪 胆汁;孕妇忌用;真热假寒禁用。
方剂学-温里剂
第七单元温里剂概述温里剂的适用范围温里剂适用于里寒证。
凡因素体阳虚,寒从中生;或因外寒直中三阴,深入脏腑;或因过服寒冷,损伤阳气之时,见畏寒肢凉、喜温蜷卧、面色苍白、口淡不渴、小便清长、脉沉迟或缓等里寒证者,均可使用温里剂治疗。
温里剂的应用注意事项(1)辨清寒证所在的部位,有针对性地选择方剂。
(2)辨清寒热的真假,真热假寒证不可误用。
(3)因人、因地、因时制宜,斟酌药量大小。
(4)阴寒太盛,服药入口即吐者,可于本类方剂之中反佐少许寒凉之品,或采用反佐药的方法,避免寒热格拒。
(5)素体阴虚或失血之人应慎用温里剂,以免温燥药物重伤阴血。
(6)寒为阴邪,易伤阳气,故本类方剂多配伍补气药物,以使阳气得复。
温中祛寒理中丸《伤寒论》组成:人参干姜炙甘草白术各三两方歌:理中干姜参术草,温中健脾治虚寒,中阳不足痛呕利,丸汤两用腹中暖。
速记:草人赶猪。
/老人白干。
功用:温中祛寒,补气健脾。
主治:(1)脾胃虚寒证。
脘腹绵绵作痛,喜温喜按,呕吐,大便稀溏,脘痞食少,畏寒肢冷,口不渴,舌淡苔白润,脉沉细或沉迟无力。
(2)阳虚失血证。
便血、吐血、衄血或崩漏等,血色暗淡,质清稀。
(3)脾胃虚寒所致的胸痹;或病后多涎唾;或小儿慢惊等。
配伍意义:方中以干姜为君,大辛大热,温脾阳,祛寒邪,扶阳抑阴。
以人参为臣,性味甘温,补气健脾。
君臣相配,温补并用,温中健脾。
脾为湿土,虚则易生湿浊,故用甘温苦燥之白术为佐,健脾燥湿。
炙甘草与诸药等量,其意有三:一为合参、术以助益气健脾;二为缓急止痛;三为调和药性,是佐药而兼使药之用。
四药配伍,共奏温中祛寒,补气健脾之功。
本方为治疗中焦虚寒之主方,凡中焦脾胃虚寒所致之胸痹、小儿慢惊、病后多涎唾,久久不已者,均可使用本方治疗,是异病同治之典范。
小建中汤《伤寒论》组成:桂枝三两炙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芍药六两生姜三两胶饴一升方歌:小建中汤君饴糖,方含桂枝加芍汤,温中补虚和缓急,虚劳里急腹痛康。
速记:草医要姜汁枣。
方剂学6温里剂考点重点总结
方剂学温里剂考点重点总结温中祛寒理中丸1.治:①中焦/脾胃虚寒=脘腹绵绵作痛+喜温喜按。
②阳虚失血(脾统血+脾阳虚=脾不统血→失血)。
③脾胃虚寒→胸痹/病后流涎/小儿慢惊。
(只要中焦虚寒,都可以用理中丸。
)(中=专zhi)2.成:参术姜草。
(人参、白术、干姜、炙甘草)3.功:温中祛寒(=干姜=君药),补气健脾(=参术草=四君子框架)。
4.PS:四君子汤=参术苓草。
5.PS:人参汤=汤剂/起效快=胸痹。
小建中汤1.治:中焦虚寒+肝脾不和=拘急腹痛+温减。
2.成:桂枝、芍药、炙甘草、生姜、大枣、麦芽糖。
3.功:温中补虚(=中焦虚寒),合里缓急(=腹痛)。
4.PS:理中丸=纯脾胃。
小建中汤=有肝。
5.芍药/麦芽糖=缓急止痛=腹痛。
6.麦芽糖=君药。
大建中汤1.治:中阳虚弱+阴寒内盛→腹痛剧痛+呕不能食(腹痛太疼→上逆呕吐。
)2.成:蜀椒、干姜、人参、麦芽糖。
3.功:温中补虚(中焦虚热),降逆止痛(腹痛太疼→上逆呕吐。
)4.PS:腹痛:理中汤=绵痛;小建中汤=急痛;大建中汤=剧痛。
吴茱萸汤1.治:①阳明寒呕。
②厥阴头疼+呕。
③少阴呕吐下利。
2.成:人参、吴茱萸、生姜、大枣。
3.功:温中补虚,降逆止呕。
回阳救逆四逆汤1.治:心肾阳衰寒厥/少阴寒化=四肢厥逆+神衰欲寐(少阴)。
(透心凉=从里往外凉)2.成:生附子、干姜、炙甘草。
3.功:回阳救逆。
温经散寒当归四逆汤1.治:血虚寒厥=手足逆冷+脉细欲绝/沉细。
2.成:当归、细辛、通草、桂枝、芍药、炙甘草、大枣。
3.功:温经散寒,养血通脉。
阳和汤1.治:阴疽/阴证疮疡=无热无红=无热象。
2.成:熟地、鹿角胶,麻黄、肉桂、白芥子、炮姜、甘草。
3.功:温阳(鹿角胶)补血(熟地),散寒(麻黄、肉桂、炮姜)通滞。
4.熟地、鹿角胶=君。
5.白芥子=皮里膜外痰。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方剂学》章节考点:温里剂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方剂学》章节考点:温里剂总论一、概念凡以温热药为主组成,具有温里助阳,散寒通脉等作用,用于治疗里寒证的方剂,统称位温里剂。
二、分类温中祛寒、回阳救逆、温经散寒三大类。
三、配伍使用随证而配伍,有时亦须配伍酸寒收敛的药物,酸寒、甘寒护阴,以达到祛邪不伤正的目的。
四、使用注意温里剂多由辛温燥热之品组成,适用于阳虚的里寒证候。
运用时当辨别寒证所在的部位,尤其应注意辨清寒热之真假。
若平素火旺注意小儿的“三有余,四不足”:心、肝、阳常有余;肺、肾、脾、阴常不足。
之人,或属阴虚失血之体,或夏天炎暑之季,或南方温热之域,剂量一般宜轻,且要中病即止;若冬季气候寒冷,或素体阳虚之人,剂量可以适当加大;若素体阳气虚弱,经温里剂治疗,里寒去而阳气仍虚者,可另谋温补之剂;若阴寒太盛,或真寒假热,服药入口即吐者,此为格拒,可少佐苦寒或咸寒之品,或冷服,以免格拒不纳,此即“寒因寒用”反佐之法。
第一节温中祛寒温中祛寒剂主治中焦虚寒证。
脾胃属土,位居中州,主运化而司升降。
若脾胃阳气虚弱,则运化无权,升降失职,势必导致寒湿内生,出现脘腹胀痛,肢体倦怠,手足不温,或吞酸吐涎,恶心呕吐,或腹痛下利,不思饮食,口淡不渴,舌苔白滑,脉沉细或沉迟等症。
常用温中散寒药如干姜、吴茱萸等配伍益气健脾药如人参、白术、饴糖等。
理中丸组成:人参干姜甘草炙白术各9g功用:温中散寒,补气健脾。
主治:脾胃虚寒证。
脘腹疼痛,喜温喜按,自利不渴,畏寒肢冷,呕吐,不欲饮食,舌淡苔白,脉沉细;或阳虚失血;或小儿慢惊;或病后喜唾涎沫,或霍乱吐泻,以及胸痹等中焦虚寒所致者。
方解:方中以干姜为君,大辛大热,归经脾胃,温中祛寒,扶阳抑阴。
病属虚证,虚则补之,故以人参为臣,甘温入脾,补中益气,培补后天之本,气旺而阳亦复。
脾胃湿土,中虚不运,必生寒湿,故又臣以甘苦温燥之白术,燥湿健脾,健运中州,是为佐药。
炙甘草性温具补,补脾益气,调和诸药,用之为使。
附方:1、附子理中丸:人参、白术、干姜、甘草、附子各9g。
中医《方剂学》温里剂(温中祛寒)——理中丸(《伤寒论》)
中医《方剂学》温里剂(温中祛寒)——理中丸(《伤寒论》)一、组成人参(6克)、干姜(5克)、甘草炙(6克)、白术(9克)各三两。
二、用法上四味,捣筛,蜜和为丸,如鸡子黄许大,以沸汤数合和一丸,研碎,温服之。
日三服,夜二服。
腹中未热,益至三、四丸,然不及汤。
汤法,以四物依两数切,用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服汤后,如食顷,饮热粥一升许,微自温,勿发揭衣被(现代用法:蜜丸,一日二、三次,每次9克,开水送下;或按原方比例酌定用量作汤剂,水煎服)。
三、歌括1.理中丸理中丸主温中阳,人参甘草术干姜。
2.附子理中丸呕哕腹痛阴寒盛,再加附子更扶阳。
3.理中化痰丸理中化痰加苓夏,擅治停饮大便溏。
4.桂枝人参汤桂枝加入理中内,温里解表两兼长。
四、功用温中祛寒、补气健脾。
五、主治1.中焦虚寒,自利不渴,呕吐腹痛,不欲饮食,以及霍乱等。
2.阳虚失血。
3.小儿慢惊,病后喜唾涎沫,以及胸痹等由中焦虚寒所致者。
六、方解脾主运化而升清阳,胃主受纳而降浊阴。
今中虚有寒,升降失职,故为吐利腹痛,不欲饮食。
治当温中以祛寒,补气而健脾,助运化而复升降,则诸证自愈。
本方以辛热之干姜为君,温中焦脾胃而祛里寒。
人参大补元气,助运化而正升降,为臣药。
白术健脾燥湿;炙草益气和中,并为佐使之用。
四药配合,中焦之寒得辛热而去,中焦之虚得甘温而复,清阳升而浊阴降,运化健而中焦治,故曰“理中”。
正如程应旄曰:“理中者,实以燮理之功,予中焦之阳也。
”所以,凡中气虚欠,暴受风寒,霍乱吐利交作,不欲水者,或饮食不节之脾胃虚寒证,亦可用本方治疗。
阳虚失血,无论吐或便血,但见面色晄白,气短神疲,脉细或虚大少力,是阳气虚弱,血失所统,离经妄行之故,均可用本方治疗。
若将干姜改为炮姜,加黄芪、当归、阿胶之类,其效更好。
小儿慢惊,总由先天不足,后天失调,或病中过服寒凉之品,或大病后调理不善,戕伤牌胃阳气所致。
若形体羸瘦,手足不温,呕吐泄泻,神疲食少,舌淡苔白,脉细迟或沉细缓弱者,是纯属中焦虚寒,亦可用本方治疗。
中医《方剂学》温里剂(回阳救逆)——四逆汤(《伤寒论》)
中医《方剂学》温里剂(回阳救逆)——四逆汤(《伤寒论》)一、组成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5~10克)、干姜一两半(6~9克)、甘草,二两(6克)。
二、用法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三合,去滓,分温再服。
强人可大附子一枚,干姜三两(现代用法:附子先煎一小时,再加余药同煎,取汁温服)。
三、歌括1.四逆汤四逆汤中附草姜,四肢厥冷急煎尝;腹痛吐泻脉沉细,急投此方可回阳。
2.通脉四逆汤倍加干姜名通脉,温阳守中血脉畅。
3.四逆加人参汤人参加入四逆内,益气固脱效非常。
4.白通汤四逆加葱去甘草,方名白通擅通阳。
5.白通加猪胆汁汤白通再把胆尿配,阴盛格阳不二方。
6.参附汤又有参附合为剂,回阳救脱挽危亡。
四、功用回阳救逆。
五、主治1.少阴病。
症见四肢厥逆,恶寒踡卧,呕吐不渴,腹痛下利,神衰欲寐,舌苔白滑,脉象微细。
2.太阳病误汗亡阳。
六、方解本方为回阳救逆之代表方剂。
《素问·厥论》曰:“阳气衰于下,则为寒厥。
病至寒邪深入少阴,肾中阳气衰微,阴阳之气不相顺接,故外则四肢厥逆,恶寒踡卧,神疲欲寐;内则呕吐不渴,腹痛下利。
舌苔白滑,脉象微细,是不仅肾阳衰微,而且心脾之阳气亦衰,阴寒独盛之危候。
此时非大剂辛热不足以回阳破阴而救逆。
《素问·至真要大论》曰:“寒淫于内,治以甘热,佐以苦辛,以咸泻之,以辛润之,以苦坚之。
”“寒淫所胜,平以辛热,佐以苦甘以咸泻之。
”所以用大辛大热之附子为君药。
附子纯阳有毒,为补益先天命门真火之第一要剂,通行十二经,生用尤能迅达内外以温阳逐寒。
干姜温中焦之阳而除里寒,助附子伸发阳气,为臣药。
生附子有大毒,与干姜同用,其性峻烈,故又用益气温中之甘草为佐药,既能解毒,又能缓姜、附辛烈之性,合而回阳救逆,又不致有暴散之虞,故方名“四逆。
若服药呕吐,可用冷服法,即《素问·五常政大论》“气反者,…治寒以热,凉而行之”之意。
七、附方及方论1.四逆加人参汤(《伤寒论》):即四逆汤加人参一两(3克,另煎兑入)。
方剂学第六章-温里剂
3 温经散寒:用于寒凝经脉证。
四、使用注意
1 辨 辨清病位、真假;
2 三因制宜 三因制宜(因人、因时、因地制宜);
3 拒药处理 拒药处理:热药冷服或反佐配伍。
第一节
阳虚失温
中 焦 虚 寒
温中祛寒
一、适用证:中焦虚寒证
温中祛寒药 干姜、吴茱萸
脾失健运
益气健脾药 人参、白术
二、现代药理研究
温中祛寒方能促进和加强胃肠道 的消化吸收功能,间接地补充热量, 人体机能不足的状况,可适应于人 体功能减弱,特别是消化系统的减 弱,消化吸收发生障碍,能量代谢 降低,热量不足的病证。
四逆汤--病机及证候分析
心 肾 阳 衰 厥 证
阳衰失温 四肢厥逆 恶寒倦卧
心阳衰微,神失所养 神衰欲寐
黄芪建中汤
• 黄芪建中汤出自《金匮要略· 血痹虚劳病脉病症并治第六》,条文 很简洁:“虚劳里急,诸不足者,黄芪建中汤主之。于小建中汤 中加黄芪一两半,余依上法。气短胸满者加生姜;腹满者去大枣, 加茯苓一两半;及疗肺虚损不足,补气加半夏三两”。现代医家 多用于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浅表性胃炎,胃黏膜脱垂,胃 大部切除后倾倒综合征,胃轻瘫综合征,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室性早搏,心肌缺血,心绞痛,再生障碍性贫血,带下,崩漏, 过敏性鼻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等属于中焦虚寒病机者。
吴茱萸汤
《伤寒论》 -肝胃虚寒、浊阴上逆的 常用方。
吴茱萸汤--病机及证候分析
阳虚失温 胃气上逆 畏寒肢冷,甚则四逆 食谷欲呕 胃脘痛,喜温喜按
浊阴随胃气上逆 干呕吐涎沬
肝浊 水湿停聚 脾不升清 舌、脉
阻于胸膈
浊阴循肝经上犯
胸膈满闷
巅顶头痛
下利 舌淡,苔白滑,脉沉弦或迟
《方剂学·温里剂》
第六章 温里剂1、定义:凡以温热药为主组成,具有温里助阳,散寒通脉作用,用于治疗里寒证的方剂,统称温里剂。
2、适应病证:里寒证3、寒的来源:4、温经散寒寒在脏腑温中祛寒心肾阳虚回阳救逆5、使用注意:⑴多配伍补气药物。
⑵辨别寒热之真假。
⑶素体阴虚或失血之人亦应慎用。
⑷服药入口即吐者,运用反佐法(服法或配伍反佐药)⑸药物用量,当因人、因时、因地,随证变通。
第一节 温中祛寒理 中 丸 Ⅰ类 《伤寒论》失温中阳不足 ③纳减,吐,利 ④出血;流涎土不荣木 ⑤慢惊风 治法:温中祛寒,补气健脾君:干姜:温中祛寒 人参为君药?臣:人参:益气健脾佐:白术:健脾、燥湿 兼顾调理脏腑功能使:甘草(与诸药等量):缓急止痛;健脾;调药配伍特点:温、补、燥三法并用,重在调理脏腑功能辩证要点:脘腹绵绵作痛,呕吐便溏、畏寒肢凉,舌淡,苔白,脉沉细为辨证要点。
加减变化:1、呕吐,加生姜、半夏;或砂仁、半夏(砂半理中汤)2、虚寒甚,加附子、肉桂(桂附理中汤)3、胸痹,加枳实、桂枝、薤白4、痛甚,加丁香、吴茱萸(丁萸理中汤)使用注意: 1、湿热内蕴中焦,或脾胃阴虚者禁用。
2、汤剂或丸剂的选择,根据病情轻重而定病案:胡希恕医案,经方传真,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张某,男,42岁,1966年6月10日初诊,胃脘隐痛反复发作5年,西医诊断为“胃粘膜脱垂”,近日来常饿时加重,恶寒怕冷,口中和,不思饮食,大便溏,日行2次,下肢酸软,无恶心吞酸,先与附子理中汤治疗,无效,现汗出恶风,脉缓。
“恶寒”不一定是表证《中医诊断学》:畏寒:多加衣被或近火取暖而能缓解者恶寒:多加衣被或近火取暖而不能缓解古代医家恶寒与畏寒不分:《伤寒论》第70条:“发汗后,恶寒者,虚故也。
” 用芍药甘草附子汤治疗 现代文献研究:“恶寒”一症的诊断价值,不仅在于明确表证之有无;若无表证,提示“恶寒”乃是阳气虚的一个外在反映 摘自《伤寒论》恶寒症探微《浙江中医杂志》2004(2)小建中汤 Ⅰ类 《伤寒论》主治:中焦虚寒,肝脾不和,化血不足(阴阳两虚)肝木乘土腹部拘急疼痛,喜温按舌淡苔白,脉细弦脾阳不足心悸,面色少华 心烦,口燥咽干勿用蜂蜜代替温阳散寒 为何不用干姜白芍:滋阴补血,缓急止痛 为何桂枝:白芍=1 : 2佐:生姜:温胃散寒大枣:健脾养血 使:甘草:调和配伍结构:辛甘化阳,酸甘化阴配伍特点:阴阳并调,温中为主肝脾同治,补脾为主辩证要点:腹中拘急疼痛,喜温喜按,舌淡,脉细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一题
下一题 回答正确, 回答错误, 你真棒! 再想一想!
16. 药物组成中不含有干姜的方剂是 :
A.四逆汤 B.吴茱萸汤 C.理中丸 D.回阳救急汤 E. 半夏泻心汤
回答错误, 回答正确, 再想一想! 你真棒!
上一题
下一题
17. 四逆汤与通脉四逆汤组成完全相同,其区别是 :
C.益气健脾,温化痰饮
D.温中补虚,养血通脉 E. 补气健脾,渗湿止泻
回答错误, 回答正确, 再想一想! 你真棒!
上一题
下一题
4. 吴茱萸汤与理中丸共有药物是 :
A.大枣 B.干姜 C.甘草 D.人参 E. 生姜
回答错误, 回答正确, 你真棒! 再想一想!
上一题
下一题
5. 下列哪项不属于理中丸的主治证候 :
上一题
下一题 回答错误, 回答正确, 再想一想! 你真棒!
7. 理中丸的君药是 :
A. 人参 B. 干姜
C. 白术
D. 人参和干姜
E. 人参和白术
上一题
下一题
回答错误, 回答正确, 再想一想! 你真棒!
8. 理中丸与四君子汤共有的药物是 :
A.人参、白术、茯苓 B.人参、白术、甘草
C.人参、茯苓、甘草 D.人参、干姜、甘草
2.具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作用的方剂是 :
上一题
下一题
C B
A.助卫阳,通经络,解肌发表 B.温通胸阳,通行血脉 D. 温阳化气行水 C.温中阳,祛寒邪 E.温经散寒,温通血脉
3. 桂枝在小建中汤中的作用是 : 4. 桂枝在当归四逆汤中的作用是 :
C E 上一题 下一题
A.温里散寒,发散水气 C.温胃散寒,降逆止呕
E. 人参、茯苓、干姜
回答错误, 回答正确, 再想一想! 你真棒!
上一题
下一题
9. 既能温中补虚,和里缓急,又可以调和阴阳,柔肝 理脾的方剂是 :
A.理中丸 B.小建中汤 C.逍遥丸 D.一贯煎
E. 柴胡疏肝散
上一题
下一题
回答错误, 回答正确, 再想一想! 你真棒!
10. 小建中汤中桂枝与芍药的用量比例是 :
上一题
下一题
24. 阳和汤的主冶病证不包括 :
A.贴骨疽 B.流注 C.鹤膝风
D.大头瘟
E. 痰核
回答错误, 回答正确, 你真棒! 再想一想!
上一题
下一题
(二)B1型题(请单击题干,可提示正确答案)
A.小建中汤 C.补中益气汤 E.参苓白术散 B.理中丸 D. 归脾汤
1.具有温中袪寒,补气健脾作用的方剂是 :
ACE
上一题
下一题
10. 小建中汤的主冶证候包括 :
A. 腹中拘急疼痛,喜温喜按 B.心中悸动 C.手足烦热 D.咽干口燥 E. 脉细弦
上一题
下一题 ABCDE
二、填空题(请单击题干,可提示正确答案)
1.温里剂通常分为 _________、 _________ 、 ________三类。
温中祛寒 回阳救逆 温经散寒
2. 吴茱萸汤的组成是 :
A.吴茱萸、人参、干姜、大枣 B.吴茱萸、人参、生姜、大枣 C.吴茱萸、白术、生姜、大枣
D. 吴茱萸、白术、生姜、甘草
E.吴茱萸、人参、半夏、甘草
回答错误, 回答正确, 你真棒! 再想一想!
上一题
下一题
3. 吴茱萸汤的功用是 :
A.温中祛寒,益气健脾 B.温中补虚,降逆止呕
上一题
下一题
6. 当归四逆汤是由桂枝汤去生姜,加_____、 ______ 、______组成。
当归
细辛
通草
上一题
下一题
7. 阳和汤由熟地、肉桂、鹿角胶、白芥子、生甘草、 _____、_____组成。
麻黄 炮姜炭
上一题
下一题
8. 理中丸证的病机是________。
中焦虚寒
上一题
下一题
9.小建中汤中桂枝与芍药的用量比例是______。
A.通脉四逆汤重用干姜 B.通脉四逆汤重用甘草 C.通脉四逆汤重用附子 D.通脉四逆汤重用干姜、甘草 E. 通脉四逆汤重用干姜、附子
上一题
下一题 回答错误, 回答正确, 再想一想! 你真棒 !
18. 当归四逆汤的功用是 :
A.温经散寒,养血通脉
B.活血化瘀,温经止痛 C.养血益气,温经化瘀 D.温经散寒,除湿止痛 E. 化痰祛瘀,温经止痛
上一题 下一题 ABCDE
5. 组成中含有吴茱萸的方剂是 :
A. 左金丸
B.温经汤 C.四神丸
D.吴茱萸汤 E. 天台乌药散
ABCD
上一题
下一题
6. 当归四逆汤证的病机是 :
A. 营血虚弱 B.阴血亏虚 C.寒凝经脉 D.血行不利 E. 痰浊内阻
ACD
上一题
下一题
7. 阳和汤主治证候包括 :
A. 漫肿无头
A. 1 : 1
B. 1 : 2 C. 1 : 3
D. 2 : 1 E. 3 : 1
回答错误, 回答正常, 再想一想! 你真棒!
上一题
下一题
11. 桂枝汤、小建中汤、当归四逆汤共有的药物是 :
A.桂枝、芍药、甘草、大枣 B.桂枝、芍药、甘草、生姜
C.桂枝、芍药、生姜、大枣
D.芍药、甘草、生姜、大枣 E. 桂枝、甘草、生姜、大枣
上一题
下一题 回答错误, 回答正确, 再想一想! 你真棒 !
12. 小建中汤中的君药是 :
A.桂枝 B.饴糖 C.芍药 D.桂枝与饴糖 E. 饴糖与芍药
回答错误, 回答正确, 你真棒! 再想一想!
上一题
下一题
13. 治疗心肾阳虚寒厥证的代表方剂是 :
A.四逆汤 B.四逆散 C.真武汤 D.当归四逆汤
上一题
下一题 AE
2. 理中丸的辨证要点有 :
A.脘腹绵绵作痛 B. 呕吐
C.口渴欲饮 D.畏寒肢冷
E. 大便溏泻
ABDE
上一题
下一题
3. 芍药、甘草同用的方剂是 :
A.小建中汤 B.痛泻要方
C.桂枝汤
D.芍药汤 E. 四逆散
ACDE
上一题
下一题
4. 主治证候中可以见到手足厥冷的方剂是 :
A.四逆汤 B.四逆散 C.乌梅丸 D.当归四逆汤 E. 大承气汤
回答错误, 回答错误, 回答正确, 再想一想! 再想一想! 你真棒!
上一题
下一题
21. 阴疽,症见患处漫肿无头,皮色不变,酸痛无热, 口中不渴,舌淡苔白,脉沉细。治疗宜选用 :
A.仙方活命饮 B.普及消毒饮 C.阳和汤 D.大黄牡丹汤 E. 小金丹
上一题
下一题 回答错误, 回答正确, 你真棒! 再想一想!
普通高等教育 “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方剂学
在线测试题集
第六章
温里剂
一、选择题 (一)A1型题(请单击选项,可提示正确答案)
1.治疗肝胃虚寒,浊阴上逆证的常用方是 :
A.小建中汤 B.吴茱萸汤 C.理中丸 D. 香砂六君子汤 E.温脾汤
上一题
下一题 回答错误, 回答正确, 再想一想! 你真棒!
回答错误, 回答正确, 回答错误, 再想一想! 你真棒 ! 再想一想!
上一题
下一题
19. 当归四逆汤中通草的作用是 :
A.通经脉,畅血行 B.利水渗湿 C.活血利水 D.散寒通络 E. 清热利水
回答错误, 回答正确, 再想一想! 你真棒 !
上一题
下一题
20. 阳和汤的组成不包括下列哪味药物 :
A.麻黄 B.白芥子 C.桂枝 D.炮姜炭 E. 生甘草
A.脘腹绵绵作痛 B.畏寒肢冷 C.大便溏泻 D. 恶心呕吐 E.脉弦数
回答错误, 回答正确, 再想一想! 你真棒!
上一题
下一题
6. 患者脘腹绵绵作痛,喜温喜按,呕吐便溏,脘痞食少, 畏寒肢冷,口不渴,舌淡苔白润,脉沉细。治宜选用 :
A.小建中汤 B.吴茱萸汤 C.理中丸 D.补中益气汤 E. 参苓白术散
B.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D.发散风寒,和胃止呕
E.解毒
5.生姜在吴茱萸汤中的作用是 :
6.生姜在桂枝汤中的作用是 :
C D 上一题 下一题
A.温中与降逆并施,寓补益于温降之中
B.温补并用,以温为主
C.温阳与散寒并用,养血与通脉兼施
D. 温清消补并用,但以温经化瘀为主
E.温补脾阳与攻下寒积并用
7. 理中丸的配伍特点 : 8. 当归四逆汤的配伍特点 :
E. 理中丸
回答错误, 回14. 四逆汤主治证的病机是 :
A.心肾阳虚,阴寒内盛 B.脾肾阳虚,水湿内停 C.心肾阳虚,水湿内停 D.心阳不足,瘀血阻滞 E. 肾阳不足,精亏血少
回答错误, 回答正确, 再想一想! 你真棒 !
上一题
下一题
15. 患者四肢厥冷,恶寒蜷卧,神衰欲寐,面色苍白, 腹痛下利,呕吐不渴,舌苔白滑,脉微细。治宜选用 :
1:2 上一题
下一题
10. 治疗阴疽的代表方剂是______。
阳和汤
上一题
下一题
11. 阳和汤用量最大的药物是
。
熟地黄
上一题
下一题
三、改错题(请单击题干,可提示正确答案)
1.小建中汤主治中焦虚寒,浊阴上逆证。
“浊阴上逆” “中焦虚寒,肝脾失和 证”
上一题
下一题
2. 理中丸是治疗中焦脾胃气虚的代表方剂。
“中焦脾胃气虚” “中焦脾胃虚寒”
上一题
下一题
3. 四逆汤主治肾阳不足,阴寒内盛所致的四肢逆冷。
“肾阳不足” 虚”
“心肾阳
上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