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中医药大学方剂学--5.温里剂PPT课件
中医方剂学PPT 温里剂
中英文日报导航站
中英文日报导航站
二、治法 虚 寒 恶湿 补 温 燥 温中祛寒,补气健脾。 温中祛寒,补气健脾。
三、方解: 方解: 干姜 人参 甘草 白术 温脾胃,祛里寒, 温脾胃,祛里寒,扶阳气 补脾胃,助运化, 补脾胃,助运化,正升降 补中气, 补中气,调诸药 燥湿土, 燥湿土,健脾胃
中英文日报导航站 www.aFra 参附汤人参、 人参、附 子 附子、 附子、干 姜甘草、 姜甘草、 人参
回阳救逆 益气固脱 回阳救逆 益气生津
亡阳兼气 脱 阳虚液脱
四逆加人 参汤 通脉四逆 汤 白通汤
重用附子、 回阳通脉 重用附子、 干姜、 干姜、甘 草 四逆汤去 甘草, 甘草,加 葱白 加猪胆汁 通阳破阴
中英文日报导航站
三、方解: 方解: 1、作用:①温中补虚 ②缓急止痛 、作用: ③舒肝 ④平调阴阳 2、配伍: 、配伍: 饴糖:甘温、 饴糖:甘温、温中补虚 和里缓急 辛甘化阳 桂枝:辛甘温、 桂枝:辛甘温、助饴温中散寒 白芍:酸寒、 白芍:酸寒、养血柔肝缓急 酸甘化阴 甘草:甘温、益气健脾(合饴糖) 甘草:甘温、益气健脾(合饴糖) 大枣 生姜 调和助补
六、比较: 比较: 四逆汤 当归四逆汤 四逆散
比较: 比较: 理中丸 温中补虚 吴茱萸汤 脾胃虚寒 小建中汤 祛寒燥湿力强, 祛寒燥湿力强,治中焦虚 寒泄泻。 寒泄泻。 温里降逆力强, 温里降逆力强,治浊阴上 逆呕吐。 逆呕吐。 和里缓急力强, 和里缓急力强,治虚劳里 急腹痛。 急腹痛。
中英文日报导航站
四逆汤
中英文日报导航站
温 补
燥
辛热以去中焦之寒 甘温以复中焦之虚 苦温以燥中焦之湿 四、应用: 应用:
清阳升而浊阴降
运化健而中焦治
《方剂学》之温里剂 课件
第六章温里剂第一节温中祛寒理中丸《伤寒论》[组成]人参干姜甘草炙白术各三两(各90g)[用法]上四味,捣筛,蜜和为丸,如鸡子黄许大(9g)。
以沸汤数合,和一丸,研碎,温服之,日三四服,夜二服。
腹中未热,益至三四丸,然不及汤。
汤法:以四物依两数切,用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服汤后,如食顷,饮热粥一升许,微自温,勿发揭衣被(现代用法:上药共研细末,炼蜜为丸,重9g,每次1丸,温开水送服,每日2-3次。
或作汤剂,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功用]温中祛寒,补气健脾。
[主治]1.脾胃虚寒证。
脘腹绵绵作痛,喜温喜按,呕吐,大便稀溏,脘痞食少,畏寒肢冷,口不渴,舌淡苔白润,脉沉细或沉迟无力。
2.阳虚失血证。
便血、吐血、衄血或崩漏等,血色暗淡,质清稀。
3.脾胃虚寒所致的胸痹;或病后多涎唾;或小儿慢惊等。
[方解]本方所治诸证皆由脾胃虚寒所致。
中阳不足,寒从中生,阳虚失温,寒性凝滞,故畏寒肢冷、脘腹绵绵作痛、喜温喜按;脾主运化而升清,胃主受纳而降浊,今脾胃虚寒,纳运升降失常,故脘痞食少、呕吐、便溏;舌淡苔白润,口不渴,脉沉细或沉迟无力皆为虚寒之象。
治宜温中祛寒,益气健脾。
方中干姜为君,大辛大热,温脾阳,祛寒邪,扶阳抑阴。
人参为臣,性味甘温,补气健脾。
君臣相配,温中健脾。
脾为湿土,虚则易生湿浊,故用甘温苦燥之白术为佐,健脾燥湿。
甘草与诸药等量,寓意有三:一为合参、术以助益气健脾;二为缓急止痛;三为调和药性,是佐药而兼使药之用。
纵观全方,温补并用,以温为主,温中阳,益脾气,助运化,故曰“理中”。
阳虚失血,无论吐、衄或便血、崩漏,但见面色晄白、气短神疲、脉细或虚大无力,是阳气虚弱,脾不统血所致,以本方加减治疗。
胸痹一病,总由上焦阳气不足,阴寒之邪上乘,胸中之气痹阻所致。
若心中痞坚,逆气上冲心胸,是中焦阳虚,又有痰饮上犯所致。
可用本方温中祛寒,益气健脾,使中焦气旺,则上焦之气开发,逆气可平,胸痹可愈。
中医《方剂学》PPT课件-温里剂
【功用】温经散寒,养血通脉
本方为素体血虚,寒凝经脉所致之证而设
【v 运辨证用要】点:四末不温,脉沉微细
v 临证加减:痛经加川芎、乌药、香附;兼血瘀加桃红 v 现代应用:多用于末梢循环障碍、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雷
诺氏病等属血虚寒凝者
黄芪桂枝五物汤 《金匮要略》
【主证】表虚受风之血痹
气血不足
卫表不固
风吴茱萸汤 《伤寒论》来自【主证】 中焦虚寒之呕吐
食谷欲吐,胃脘疼痛,吞酸嘈杂,苔滑, 脉沉弦
【方解】
君:吴茱萸9g-- 温胃散寒,降逆下气 臣:生姜18g-- 温胃散寒,降逆止呕
佐:人参9g-- 补中益气
温中补虚 一降胃气 一升脾气 升清降浊
佐使:大枣4枚-- ①调和脾胃 ②调药和中
【主证】
阳明寒呕 厥阴头痛 少阴吐利
不能温养四末:四肢厥逆,恶寒倦卧
阳气衰微 阴寒内盛
火不暖土:吐利,腹痛
阳气精则养神:神衰欲寐
舌苔白滑,脉沉细
2、太阳病汗多亡阳者
【方解】
君:附子9g--温肾祛寒,回阳救逆 臣:干姜9g--温里散寒,回阳通脉
干姜附子汤 “附子无姜不热”
二药大辛大热,相须为用,通达周身,壮阳散寒, 以救垂危之阳,助阳有利于散寒,散寒有利于助阳。
桂枝9g--温中散寒
酸甘化阴 缓急止痛
辛甘养阳 温建中阳
桂芍相配,益阴扶阳,调和阴阳 佐:生姜9g、大枣4枚-- ⑴在饴糖作用下,温中补虚
⑵在桂芍作用下,调和阴阳
使:甘草6g--缓急止痛,调和诸药
【配伍要点】
v “辛甘化阳”和“酸甘化阴” v 于气血营卫不足取治于中,通过温建中气,资助营卫 化生,以养五脏,故名“建中”,甘温补中,调和阴阳
中医《方剂学》课件-温里剂
吴茱萸汤《伤寒论》
功用:温中补虚,降逆止呕
主治:肝胃虚寒,浊阴上逆证。食后泛泛欲呕, 或呕吐酸水,或干呕,或吐清涎冷沫,胸满脘 痛,巅顶头痛,畏寒肢凉,甚则伴手足逆冷, 大便泄泻,烦躁不宁,舌淡苔白滑,脉沉弦或 迟。
病证解析:
肝浊 胃阴 虚上 寒逆 ,
《伤寒论》102条:“伤寒阴脉涩,阴脉弦, 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差者,小柴胡 汤主之。”
《伤寒论》105条:“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 烦者,小建中汤主之。”
《金匮·血痹虚劳》:“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 梦失精,四肢痠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 建中汤主之。”
《金匮·黄疸病》:“男子黄,小便自利,当 以虚劳小建中汤。”
小建中汤《伤寒论》
方歌:小建中汤君饴糖,方含桂枝加芍汤, 温中补虚和缓急,虚劳里急腹痛康。
病证解析:
中 焦
腹中时痛,喜温喜按-- 中焦虚寒心中悸动,虚烦 气血生化不足,
虚不 寒足
, 肝
不宁,面色无华 无以奉心上荣
, 肝
脾 不 和
手足烦热,咽干口燥---气血不足,营卫不和 脾
君 臣 佐 佐使
配伍特点: 温中与降逆并施,寓补益于温降之中。
《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243条
“食谷欲呕,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得汤反 剧者,属上焦也。”
《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309条
“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者,吴茱 萸汤主之。”
《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378条
“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
第六章 温里剂
概念:凡以温热药为主组成,具有温里助阳,散寒通 脉作用,治疗里寒证的方剂,统称温里剂。
方剂学精 5.温里剂ppt课件
.
20
随证加减: 1、 寒甚加干姜 2、气滞加木香 3、便溏加白术 4、虚甚加人参、黄芪、当归。
.
21
使用注意: 1.呕吐及中满者不宜使用。 2.阴虚内热之胃脘疼痛者忌用。
.
22
比较:
温 理中汤 :以干姜为君,重在温中
中
祛寒,以治寒为主;
君 吴茱萸 行气止痛
温降
降逆止呕
肝 逆 臣 生姜
温胃祛寒
暖止
降逆止呕
胃呕
宣散水气
人参 益气健脾
佐 大枣
.
温中与降逆并施, 寓补益于温降之中
31
随证加减: 1、呕吐甚者加半夏、陈皮、砂仁。 2、痛剧者加川芎。 3、虚寒重者加干姜、小茴香。
使用注意: 胃热呕吐、阴虚呕吐以及肝阳上亢之头痛
均禁用。
.
32
• 方歌:
吴茱萸汤重用姜,人参大枣共煎尝, 厥阴头痛胃寒呕,温中补虚降逆良。
(人早江无鱼:人枣姜吴萸)
.
33
第二节 回阳救逆
病位:心肾 阳衰 特征:四逆+神衰欲寐、脉微
心肾阳虚治法 温里回阳:附子、干姜 益气固脱:人参、甘草
.
34
现代药理研究
回阳救逆剂能增强心脏功能,反射性 兴奋血管运动中枢及交感神经,使血压 上升,改善循环功能,可适用于循环衰 竭的四肢冰冷、恶寒等象。
干呕吐涎沬 胸膈满闷 巅顶头痛
脾不升清 下利
舌、脉 舌淡,苔白滑,脉沉弦或迟
.
28
辨证要点: 巅顶头痛,夜半转剧,天明渐减,痛时
欲吐,四肢欠温,吐涎沫,舌淡,苔白滑, 脉弦迟。
温里剂PPT课件
⑵寒滞经脉,血脉不利,血行不畅 --肢冷、肌肤紫黯 冻疮:加丹参、川芎、鸡血藤 紫斑肢寒(雷诺氏病):重用白芍,加丹 参、川芎、附子
病案举例
赵 XX ,男性, 30 余岁,滦县人。于 1946 年严冬之际, 天降大雪,当时国民党反动派军队,以清乡为名,大肆搔 扰,当地居民被迫逃亡,流离失所,栖身无处,死亡甚多, 赵男奔至渤海滨芦丛中,风雪交加,冻扑于地,爬行数里, 偃卧于地而待毙,邻近人发现后,抬回村中,其状极危, 结合病情,以其手足厥逆,难以转侧,遂投与仲景当归四 逆汤:
损伤阳气
舌淡苔白
营 寒 血 血 凝 行
寒滞血脉→血行不畅 →痛证 阴血不足→无以盈脉→ 脉细欲绝 或沉细
虚 经 不 弱 脉 利
温 经 散 寒 养 血 通 脉
君
臣
当归— 补血活血 桂枝—温经散寒通脉
补而不滞
白芍—养血和营,与当归相合,补益营血;
与桂枝相伍,内和气血
细辛—外温经脉,内温脏腑,通达表里以散寒 佐 通草—苦寒,通经脉以畅血行 ,且防 桂、辛 燥热太过 使 甘草、大枣——益气健脾补血,调和诸药
• •
使用注意
1.若服药后出现呕吐拒药者,可将 药液置凉后服用。 • 2.本方纯用辛热之品,中病手足温 和即止,不可久服。 • 3.真热假寒者忌用。 • 4.方中附子有毒,应审慎其用量。
•
加减变化
阳虚阴盛 ↓ 阴盛格阳(格阳证) 发热、面赤 ↓ 通脉四逆汤
阴阳离诀 呼吸微弱,汗出如珠,脉微欲绝
加减变化
• 阳虚传导无力 便秘:大黄
• 阳虚寒凝,气机阻滞
脘腹胀满: 枳实、茯苓(枳实理
中汤)
• 出血
吐血、便血
+黄芪、当归、阿胶、艾叶(胶艾理中汤)
方剂学PPT课件 温里剂 表里双解
〔方药配伍〕
君 当归——补血行血。
温
桂枝——温经散寒,行血通脉。 经
臣 白芍——养血和营,助当归补血。 细辛——助桂枝温经散寒,并止痛
散 寒 , 养
佐:通草——通血脉 。
血 通
大枣
益气健脾,调和诸药。 脉
炙甘草(使)大枣重用以助补血。
〔临床运用〕 原方为血虚寒凝经脉之手足厥寒,脉
细欲绝之证而设,后世则广泛运用于腰、 股、腿、足痹痛,妇女痛经,男子疝痛, 脱疸,冻疮等属于血虚寒凝之证。
2.呕吐甚者,加砂仁,半夏温中和胃,降逆止 呕——砂半理中汤。
3.呕吐、腹痛、寒胜者,加丁香、吴茱萸温中止 呕,祛寒止痛——丁萸理中汤(《医宗金鉴》)。 4.下利重者 ,加茯苓健脾渗湿以止泻——五君 子煎(《景岳全书》)。
5.兼外感风寒表证者,加桂枝解表散寒——桂 枝人参汤((《伤寒论》)。
6.兼痰饮者,加半夏、茯苓燥湿化痰,和胃 止呕——理中化痰丸(《明医杂著》);兼 痰饮喘咳,再加苏子祛降气,平喘止咳—— 理中降痰丸(《杂病源流犀烛》)。
3.组方配伍要点
温热药(祛寒)寒为阴邪,易伤阳气 Nhomakorabea配伍
因 为 阳虚则阴盛,阴盛则
温阳补气药(补虚)
生寒
4、分类:温中祛寒,回阳救逆,温经散寒。
5.使用注意事项 (1)辨清里寒证的真假,真热假寒证忌用。
(2)注意病人的体质,素体阴虚或有失血者,不 得过用,以防伤阴动血,寒去热生。
(3)注意反佐法的运用。阴寒太盛,格阳于外, 服药出现拒药现象者,可反佐少许寒凉之品,或 热药冷服,免除格拒 。 (4)注意用量。因人、因时、因地制宜,以调 整温里剂的剂量。
脾
运化失职 升降失常
脘腹疼痛、吐、利、不欲饮食
方剂学温里剂-PPT课件
小儿下肢麻痹。
三、方解: 干姜 人参 温脾胃,祛里寒,扶阳气 补脾胃,助运化,正升降 温 补
甘草
白术
补中气,调诸药
燥湿土,健脾胃 燥
辛热以去中焦之寒
清阳升而浊阴降
甘温以复中焦之虚
苦温以燥中焦之湿 运化健而中焦治
四、应用:
1、辨证要点:除见吐、利、冷、痛之主症外,应
以畏寒肢冷,舌淡苔白,脉沉迟为使用要点。
2、加减:阳虚失血干姜易为炮姜。湿盛白术易为 苍术。 3、服药时饮热稀粥。 4、现代用于急慢性胃肠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胃扩张,胃下垂。
第六章
温里剂
要求:
1、熟悉温里剂的概念、适应范围、分类及应
用注意事项。
2、掌握:理中丸、四逆汤、当归四逆汤
温里剂概述
一、定义:凡以温热药为主组成,具有温里
祛寒,回阳救逆,散寒通脉作用,用治里寒证的
方剂,称为温里剂,
1 、组成:四大热药如附子、干姜、吴茱萸、
肉桂。
2、功效:温里祛寒,回阳救逆,散寒通脉
二、治法:回阳救逆
三、方解:
附子
干姜中阳,祛阴寒 益中气,缓和姜、附之辛 热伤阴,回阳之中寓护 阴之旨。
四、应用:
1、辨证要点:四肢厥逆,神疲欲寐,
舌淡苔白,脉迟而微。
2、关于附子用法:附子当用熟附子、
制附子、炮附子,附子当先煎久
煎,只用汤剂,不入散剂,用量在
10~12克之间。
四、比较:
理中丸 温中补虚 吴茱萸汤 脾胃虚寒 小建中汤 祛寒燥湿力强,治中焦虚 寒泄泻。 温里降逆力强,治浊阴上 逆呕吐。 和里缓急力强,治虚劳里 急腹痛。
第二节
回阳救逆剂
四逆汤
《伤寒论》
《方剂学》PPT课件:06-温里剂
②湿阻或气滞中满者,不宜用,甘能助湿生满。
③阴虚火旺者,忌用,本方属甘温之剂。
[类方鉴别]
理中丸 温、补、燥结合,方中配白术,长于健脾燥 湿,主治偏于中焦虚寒兼寒湿所致的满、痛、吐、利,并 治阳虚失血,小儿慢惊等。
5.使用注意事项
(1)辨清里寒证的真假,真热假寒证忌用。 (2)素体阴虚或失血者宜慎用。 (3)因人、因时、因地制宜,以调整温里剂的
剂量。 (4)阴寒太盛,服药出现拒药现象者,宜配伍
反佐。
[方药配伍]
理中丸
君:干 姜——温中祛寒,扶阳抑阴
臣:人 参——补气健脾,强壮脾胃 佐:白 术——健脾燥湿,以助运化
小建中汤 温、补、润结合,方中配伍白芍,温补阳 气之中兼能益阴血,且长于缓急止痛,主治中焦虚寒兼 阴血不足之腹痛,心中悸烦,发热等。
四逆汤
[主治证病机]
四肢厥逆
肢体失于温养 恶寒踡卧 少
少 阴 病 火不生土
阴
阳气衰微 阴寒内盛
腹痛,呕吐下利 虚
脾肾虚寒
寒
证 阳虚则神衰——神衰欲寐
无力鼓励血脉——脉微细
四肢厥逆,精神萎靡 恶寒踡卧,下利清谷 甚或大汗淋漓,头晕 气短,脉微细或欲绝
以大辛大热之 品为主组方
亡阳虚脱者配 人参益气救脱
(3)温经散寒
阳虚血弱 寒凝经脉
手足厥寒 肢体疼痛 阴疽
4.组方配伍要点
温经散寒药配伍 温阳补血通脉药
温热药(祛寒)
配伍
因 为
温补阳气药(补虚)
寒为阴邪,易伤 阳气;阳虚则阴 盛,阴盛则生寒
里 阴寒之邪, 中焦虚寒证 阳衰阴盛证
方剂学课件-温里剂-广州中医药大学共76页文档
5、使用注意:
6、类方比较
· 吴茱萸汤 ·
理中丸
长于温脾止痛、止泻,为治中重在温阳补 气,并能燥湿。亦可用治阳虚失血,小儿 慢惊,病后唾涎沫,霍乱吐泻,胸痹等属 中焦虚寒者
均有温中祛寒,益气补中之功。均可用于中焦虚寒 而见腹痛,肢冷,下利,呕吐等证
概念
·温里剂 ·
组成:温热药为主 功效:温里助阳,散寒通脉等 治证:里寒证
里寒证的病机与治法
寒在经脉
里 寒 证
寒在脏腑
温经散寒
肺气虚寒 心阳虚损 中焦虚寒 肝经虚寒 肾阳不足 心肾阳虚
温肺散寒 温补心阳 温中祛寒 温肝散寒 温补肾阳 回阳救逆
适应证及代表方
·温里剂 ·
外寒直中 寒从内生
寒邪在里
损伤中阳 凝滞经脉 阴盛阳衰
1、温中祛寒—中焦虚寒证: 理中丸、吴茱萸汤、小建中汤
2、回阳救逆—阳衰阴盛证: 四逆汤、参附汤
3、温经散寒—寒凝经脉证: 当归四逆汤、黄芪桂枝五物汤
使用注意
·温里剂 ·
·辨别寒证所在部位(脏腑、经脉)而选用方剂 ·注意辨别寒热真假
·因人、因时、因地制宜
·温热之品每易耗伤津液,中病即止 ·素体阳虚者,宜温补并用
《伤寒论方医案选编·温补方》
吴茱萸汤
《伤寒论》
【组成】
吴茱萸一升 人参三两 大枣十二枚 生姜六两
【主治】
肝胃虚寒; 肝寒上逆; 肾寒上逆
· 吴茱萸汤 ·
主治病机、症状分析
肝浊 胃阴 虚上 寒逆
阳虚失温 胃气上逆 寒凝气滞
阳虚失化 水湿停聚
脾不升清
舌、脉
四逆 食谷欲呕 胃脘痛,喜温喜按
《温里剂概述》PPT课件
2021/5/9
33
四、应用: 1、辨证要点:色白漫肿,酸楚少痛,舌淡, 脉沉弱。 2、加减:气虚加党参、黄芪;阴寒重加附子。 3、现代医学用于骨结核、腹膜结核、慢性骨 髓炎、骨膜炎、慢性淋巴结炎、类风湿性 关节炎、血栓性脉管炎、肌肉深部脓肿。
2021/5/9
34
五、使用注意:
2021/5/9
2
2、回阳救逆剂 主治阴盛阳衰,亡阳欲脱证 常用药:附子、肉桂、干姜、人参。 配伍:温肾祛寒药与益气固脱药同施。 代表方:四逆汤
3、温经散寒剂 主治寒凝经脉之痹痛。 常用药:桂枝、细辛、当归、熟地。 配伍:辛温发散药与温补阴血药同用。 代表方:当归四逆汤、阳和汤。
2021/5/9
3
15
吴茱萸汤 《伤寒论》
主治: 1、胃中虚寒证:症见食谷欲吐,吞酸呕吐,
胸膈满闷,胃脘疼痛,喜温喜按。 2、厥阴头痛:巅顶头痛,夜半转剧,天明渐 减,四肢欠温,并有头眩,痛时欲呕,干 呕吐涎沫。 3、少阴吐利,手足逆冷。
2021/5/9
16
治法:温中补虚,降逆止呕
方解: 吴茱萸 生姜 人参 大枣
苍术。
3、服药时饮热稀粥。
4、现代用于急慢性胃肠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2021/5/9 胃扩张,胃下垂。
9
小建中汤 《伤寒论》
2021/5/9
10
一、组成:①桂枝汤变方②重用饴糖白芍
二、主治—中焦虚寒,肝脾失和证。 1、病机:中焦虚寒,土虚木乘,阴阳失调。 2、主症:腹中挛痛时作,喜温按,舌淡
苔白,脉弦虚。
三、注意事项: 1、 辨清寒证所在脏腑,加以施治。 2、辨清寒热真假。 3、阴寒太盛当少佐寒凉药或热药冷服。 4、 热药用量要因人、因时、因地而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焦虚寒
·阳气不足,脘腹失于温养:腹中时疼, 喜温喜按,舌淡苔白,脉细弦缓
·阴血亏虚,心失所养:面色无华,心悸, 手足烦热,咽干口燥
·2小021建中汤 ·
16
【病机】
中焦虚寒,肝脾不和,阴阳失调
【治法】 温中补虚,和里缓急
芍药
·2小021建中汤 ·
2021
· 吴茱萸汤 · 13
6、现代研究:
·镇吐 ·抑制胃酸分泌 ·缓解胃痉挛
·其水煎醇沉法制成注射液能
加强心肌收缩力,升高血压, 增加尿量
7、类方比较
2021
· 吴茱萸汤 ·14
小建中汤
《伤寒论》
【组成】 芍药六两 桂枝三两 甘草炙二两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 饴糖一升
【用法】
2021
15
【主治】
17
【方解】
君:饴糖——温中补虚,缓急止痛
臣:桂枝——温运阳气
·桂、饴合用,辛甘化阳,以温建中阳
芍药——滋阴养血,柔肝缓急止痛
·芍、饴合用,酸甘化阴,以增养阴血,缓急 止痛之效
·芍药、桂枝共 为臣药,一散一 收,以调和阴阳, 化生气血
·小建2中02汤1 ·
18
佐:生姜、大枣——补益脾胃,增强温中脏之效 使:炙甘草———甘温益气, 调和诸药
6衍化方
·小建中2汤021·
22
四逆汤
【组成】
甘草炙,二两
《伤寒论》
干姜两半
附子生用,去皮,一枚,破八片
【用法】
附
2021
子
23
【主治】
·四逆汤 ·
1、少阴病之阳气衰微,阴寒内盛证 2、太阳病汗多亡阳者
阳气衰微 阴寒内盛
不能温养四肢:四肢厥冷,恶寒倦卧 心神失养:神疲欲寐
血脉失于充养:脉沉微细 火不暖土,脾失健运:呕吐,腹痛下利 清谷,舌淡苔白滑
佐、使子:无炙姜甘不热草”—之—说益气温中,调和诸药,
——助制约附子毒性
配伍要点: 附子+干姜
2021
26
·四逆汤 ·
一、本方为回阳救逆的代表方. 《名医论方》
二、辨证要点:
四肢厥冷,恶寒惓卧,神衰欲寐,脉沉微细
三、本方亦主治: ·休克属于阳衰型者
2021
【运用】
27
·四逆汤 ·
四、临证加减:
➢ 体壮之人,可用生附子12克 ➢ 气虚者,加人参
八 角 茴 香
2021
11
· 吴茱萸汤 ·
4、临证加减:
·呕吐较甚:加半夏、砂仁
·疼痛较重,加高良姜,香附 ·吐酸甚者,加瓦楞子、海螵蛸
2021
12
· 吴茱萸汤 ·
5、现代应用
慢性胃炎、妊娠呕吐、原发性高血压充血性 青光眼、神经性呕吐,血管神经性头痛、梅 尼埃综合征等属肝胃虚寒者,可用方治之
太 子 参
2、回阳救逆—阳衰阴盛证: 四逆汤、参附汤
3、温经散寒—寒凝经脉证: 当归四逆汤、黄芪桂枝五物汤。
2021
3
使用注意
·辨别寒证所在部位(脏腑、经脉)而选用方
剂 ·注意辨别寒热真假 ·因人、因时、因地制宜 ·温热之品每易耗伤津液,中病即止
·素体阳虚者,宜温补并用
2021
4
吴茱萸汤
《伤寒论》
2021
西 洋 参
·2小02建1 中汤 ·
20
4临证加减: ·寒甚者重用桂枝、生姜 ·偏气虚者加人参、黄芪、当归 ·虚烦不眠者加酸枣仁、浮小麦
酸枣仁
·小建中2汤021·
21
5现代运用:
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肝炎、 胃肠神经官能症、过敏性结肠炎 等见有腹痛;再生障碍性贫血、 白血病等见有发热属中焦虚寒, 阴阳不调者,均可用本方治之配伍点: “辛甘化阳”和“酸甘化阴”
·于气血营卫之中取治于中,通过温建中气, 资助营卫化生,以养五脏,故名“建中”, 甘温补中,调养阴阳,药用平和
·小建中汤202·1
19
【运用】
1本方主治虚劳里急证。 《名医论方》
2辨证要点
·腹疼喜温喜按,面色无华, 舌淡苔白,脉细弦而缓
3本方亦主治
·阳虚发热证 ·心中悸动证
5
【组成】 吴茱萸一升 人参三两 大枣十二枚 生姜六两
【用法】
2021
· 吴茱萸汤 · 6
【主治】 肝胃虚寒或中虚胃寒证
胃中虚寒 浊阴上逆
·(阳明)胃中虚寒,浊阴上逆: 呕吐,胃脘疼痛,吞酸口曹杂
·(厥阴)肝寒犯胃,浊阴上逆: 头痛干呕,吐涎沫
·(少阴)肾寒犯胃: 吐利,手足逆冷, 烦躁欲死 , 舌淡苔白脉细
2021
· 吴茱萸汤 · 7
【病机】 肝寒犯胃;或中虚胃寒,浊阴上逆
【治法】
温肝暖胃,降逆止呕
丁 香
2021
· 吴茱萸汤 · 8
【方解】
君:吴茱萸——温肝暖肾,降逆止呕 臣:生姜——温胃散寒,和中止呕
荜
澄 茄
·吴茱萸配生姜:
温中有降
增强降浊阴
止呕吐之功
2021
· 吴茱萸汤 · 9
佐:人参——补脾益气,养胃生津 既扶中气之虚,又顾津液之伤
使:大枣——益气健脾,调药和中 制约吴茱萸烈性
◆四药配伍,共奏温中补虚,消 阴扶阳,降逆止呕之功,使阴寒 去,逆气平,而诸证自除。
2021
· 吴茱萸汤 ·10
【运用】
1本方为“温补”剂,用于治疗虚寒呕吐证。 《名医论方》
2辨证要点:呕吐,或干呕吐涎沫,舌淡苔 滑, 脉细迟或弦细
3、本方亦主治: ·美尼尔综合征
2021
28
五、现代运用: ·四逆汤 ·
感染性休克、心源性休克、低血容量性 休克等属亡阳虚脱者;胃肠炎、肾炎、尿毒 症等属脾肾阳气虚衰者,可用本方治之
佛手2021
29
·四逆汤 ·
六、现代研究: ·强心升压 ·减慢窦性心律
七、衍化方
八、类方比较
龙骨
2021
30
衍化方:
·四逆汤 ·
·四逆加人参汤(《伤寒论》) 组成:四逆汤加人参
2021
24
【病机】
·四逆汤 ·
阳气衰微,阴寒内盛
【治法】
回阳救逆
八仙藤
2021
25
【方解】
·四逆汤 ·
君:附子—温肾祛寒, 回阳救逆
臣:干姜——温阳散寒
·《本经疏注》“附子以走下, 干姜以守中,有姜无附则难 收斩将夺旗之功,有附无姜 难取坚壁不动之效”
·两药相须为用,助阳散寒之力尤大,有 “附
·参附汤(《校注妇人良方》) 组成:附子 人参 姜枣水煎服
·白通汤(《伤寒论》) 组成:葱白 干姜 附子
·通脉四逆汤(《伤寒论》) 组成:甘草 附子 干姜
2021
31
当归四逆汤
温 里 剂
方 剂 学 教 研 室
2021
—
21
世 纪 课 程 教 材 中 医 学 类 专 业 本 科 教 学 课 件
1
概念
组成:温热药为主
功效:温里助阳,散寒通脉等 治证:里寒证
2021
2
适应证及代表方
外寒直中 寒从内生
寒邪在里
损伤中阳 凝滞经脉 阴盛阳衰
1、温中祛寒—中焦虚寒证: 理中丸,吴茱萸汤、小建中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