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学温里剂精品PPT课件

合集下载

温里剂PPT课件

温里剂PPT课件

-
11
(3)阳虚寒凝,气机阻滞:脘腹胀满 +枳实、茯苓(枳实理中汤)
(4)出血 : 吐血、便血 +黄芪、当归、阿胶、艾 叶
(胶艾理中汤)
本止崩汤)
月经延长、漏下 +艾叶、益母草(固
(5)唾涎沫:+益智仁、山- 药
12
使用注意: • 湿热内蕴中焦或阴虚者禁用。
-
13
趣味记忆法:
草人赶猪(甘草 人参 干姜 白术)
-
33
黎崇裕医案
• 陈某,女,29岁 • 2015-3-3 就诊 • 今天上吐下泻,吐出胃容物,腹泻两次,
大便偏软,偏头痛数年,经期加重。舌 淡苔白,脉浮紧略细。
• 上吐下泻(少阴病) • 吴茱萸汤 • 吴茱萸6红参片10红枣30生姜10片
3剂
-
34
第二节 回阳救逆
病位:心肾 阳衰 特征:四逆+神衰欲寐、脉微 心肾阳虚治法 温里回阳:附子、干姜
-
3
四、使用注意
1 辨辨清病位、真假; 2 三三因因制制宜宜(因人、因时、因地制宜); 3 拒拒药药处处理理:热药冷服或反佐配伍。
-
4
第一节 温中祛寒
一、适用证:中焦虚寒证
阳虚失温 温中祛寒药 干姜、吴茱萸
中 焦 虚 寒
脾失健运 益气健脾药 人参、白术
-
5
二、现代药理研究
温中祛寒方能促进和加强 胃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间接地补 充热量,人体机能不足的状况,可 适应于人体功能减弱,特别是消化 系统的减弱,消化吸收发生障碍, 能量代谢降低,热量不足的病证。

甘草 补中、调药
使
温补并行,以温为
主-
10
加减变化及附方:
(1)阳虚甚:肢冷、附下子利理清谷中汤加、附桂子附、理肉中桂汤

方剂学课件 温里剂(特制教育)

方剂学课件 温里剂(特制教育)

咽干口燥
行业学习
17
生 姜
桂 枝
芍 药
甘 草
行业学习
大 枣
18
• 组成:桂枝汤倍芍药加饴糖。
• 功用:温中补虚,和里缓急
• 方解:
君 饴糖——温中补虚,和里缓急;
臣 芍药——1、养阴柔肝;
2、+饴糖,酸甘化阴。
桂枝——1、温助中阳;
2、+饴糖,辛甘化阳。
佐使
甘草(炙)-甘温益气
生姜、 大枣-健脾益胃,调和营卫
行业学习
19
配伍特点:
以温养补虚、缓急止痛为主,寓 酸甘化阴、辛甘化阳之意,气血并 补,阴阳并调。 注意:
重用饴糖(100g),芍药(30g)、 桂枝、炙草亦不得少于15g。
行业学习
20
随证加减: 1、 寒甚加干姜 2、气滞加木香 3、便溏加白术 4、虚甚加人参、黄芪、当归。
行业学习
21
使用注意: 1.呕吐及中满者不宜使用。 2.阴虚内热之胃脘疼痛者忌用。
常 脾不运湿,湿聚为痰:兼咳嗽吐痰
加茯苓、半夏
行业学习
理中化痰丸
11
(3)阳虚寒凝,气机阻滞:脘腹胀满 +枳实、茯苓(枳实理中汤)
(4)出血 : 吐血、便血 +黄芪、当归、阿胶、艾叶
(胶艾理中汤)
月经延长、漏下 +艾叶、益母草(固本止崩汤)
(5)唾涎沫:+益智仁、山药
(6)兼风寒表证: +桂枝(桂枝人参汤)
胃气上逆 食谷欲呕
肝 浊 寒凝气滞 胃脘痛,喜温喜按
胃阴 虚上 寒逆
阳虚失化 水湿停聚
浊阴随胃气上逆 阻于胸膈 浊阴循肝经上犯
脾不升清 下利
干呕吐涎沬 胸膈满闷 巅顶头痛

中药药剂学温里剂精品PPT教学课件

中药药剂学温里剂精品PPT教学课件

四逆汤 当归四逆汤
病机 阳气内郁 阳衰阴盛 血虚寒凝
主症 兼症
冷在肢端 冷过肘膝 手足厥寒
恶寒踡卧
身热、脉弦
神衰欲寐
腰、股、腿、 足、肩臂疼痛
2020/12/8
23
阳和汤
《外科证治全生集》
第一课件网
2020/12/8
24
主治
病机
素体阳虚 营血不足 寒凝痰滞
阴疽
治法
温阳补血 散寒通滞
2020/12/8
日期:
演讲者:蒝味的薇笑巨蟹
主治 肝
胃 虚 寒
浊 阴 上 逆
阳明寒呕 厥阴头痛 少阴吐利
2020/12/8
13
配伍
温胃止呕

吴茱萸 温肝散寒 君 温肾止利
中 补 虚
生 姜——温中止呕 臣

人 参——益气健脾 佐

大 枣——补中调药
止 呕
2020/12/8
14
第一课件网
第二节 回阳救逆
2020/12/8
15
四逆汤
《伤寒论》
2020/12/8
20
主治 血虚寒厥
营血虚弱 病 机 寒凝经脉
血行不利
养血 温经 通脉
第一课件网
2020/12/8
21
配伍
当归 养血和血
君温
桂枝 温经散寒

细辛 温经散寒 白芍 养血和营

散 寒
通草 通行经脉

大枣 益气健脾养血
养 血 通
甘草 兼调药性
使脉
2020/12/8
22
方名 比较
四逆散
• 辨别病位 • 辨识真假 • 细审用量 • 考虑反佐 • 注意禁忌

方剂学课件 6温里剂

方剂学课件 6温里剂
白芍——养血和营
佐生姜——疏散风邪 使大枣——养血益气
姜枣同用和营卫,调诸药
辨证要点: 肌肤或身体麻木不仁,微恶风寒舌淡,脉微 涩而紧。 临证加减: 风邪偏重者加羌活、防风、独活 血滞偏重者,可加当归尾、红花、姜黄
名医方论
“黄芪桂枝五物汤,在风痹可治,在血痹亦 可治也。以黄芪为主固表补中,佐以大枣; 以桂枝治卫升阳,佐以生姜;以芍药入营理 血,共成绝美。五物而营卫兼理,且表营卫 里胃肠亦兼理也。推之中风于皮肤肌肉者, 亦兼理也。固不必多求他法也。”
阳衰
病位:心肾 特征:四逆+神衰欲寐、脉微
心肾阳虚治法
温里回阳:附子、干姜 益气补益:人参、甘草
四逆汤
《伤寒论》(A类)
证候分析
心 阳衰失温 四肢厥逆 恶寒倦卧
肾 心阳衰微,神失所养 神衰欲寐 阳
衰 肾虚及脾,火不生土 下利清谷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厥 寒凝气滞 升降失常 呕吐,腹中冷痛

舌、脉
舌淡苔白,脉微细
温壮心肾之阳 君 附子 回阳破阴救逆
第三节 温经散寒剂
寒邪直中
辛温散寒:桂枝
寒滞经脉 血脉不利 活血通脉:川芎、红花
阳气不足 素体正虚
阴血亏虚
温里助阳:肉桂、细辛
滋阴养血:当归、芍药 熟地
当归四逆汤
《伤寒论》(A类)
证候分析
阳气不足
手足厥寒
阳虚失温
寒 邪
损伤阳气
舌淡苔白

中 寒滞血脉→血行不畅 →痛证
阴血不足→无以盈脉→ 脉细欲绝 或沉细
《伤寒论》
辨证要点: 食后欲呕,巅顶头痛,干呕吐涎沫,畏寒
肢冷,舌淡,苔白滑,脉弦细而迟。 巅顶头痛,可见夜半转剧,天明渐减,痛时 欲吐之症。

中医《方剂学》PPT课件-温里剂

中医《方剂学》PPT课件-温里剂

【功用】温经散寒,养血通脉
本方为素体血虚,寒凝经脉所致之证而设
【v 运辨证用要】点:四末不温,脉沉微细
v 临证加减:痛经加川芎、乌药、香附;兼血瘀加桃红 v 现代应用:多用于末梢循环障碍、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雷
诺氏病等属血虚寒凝者
黄芪桂枝五物汤 《金匮要略》
【主证】表虚受风之血痹
气血不足
卫表不固
风吴茱萸汤 《伤寒论》来自【主证】 中焦虚寒之呕吐
食谷欲吐,胃脘疼痛,吞酸嘈杂,苔滑, 脉沉弦
【方解】
君:吴茱萸9g-- 温胃散寒,降逆下气 臣:生姜18g-- 温胃散寒,降逆止呕
佐:人参9g-- 补中益气
温中补虚 一降胃气 一升脾气 升清降浊
佐使:大枣4枚-- ①调和脾胃 ②调药和中
【主证】
阳明寒呕 厥阴头痛 少阴吐利
不能温养四末:四肢厥逆,恶寒倦卧
阳气衰微 阴寒内盛
火不暖土:吐利,腹痛
阳气精则养神:神衰欲寐
舌苔白滑,脉沉细
2、太阳病汗多亡阳者
【方解】
君:附子9g--温肾祛寒,回阳救逆 臣:干姜9g--温里散寒,回阳通脉
干姜附子汤 “附子无姜不热”
二药大辛大热,相须为用,通达周身,壮阳散寒, 以救垂危之阳,助阳有利于散寒,散寒有利于助阳。
桂枝9g--温中散寒
酸甘化阴 缓急止痛
辛甘养阳 温建中阳
桂芍相配,益阴扶阳,调和阴阳 佐:生姜9g、大枣4枚-- ⑴在饴糖作用下,温中补虚
⑵在桂芍作用下,调和阴阳
使:甘草6g--缓急止痛,调和诸药
【配伍要点】
v “辛甘化阳”和“酸甘化阴” v 于气血营卫不足取治于中,通过温建中气,资助营卫 化生,以养五脏,故名“建中”,甘温补中,调和阴阳

中医《方剂学》课件-温里剂

中医《方剂学》课件-温里剂
《金匮·妇人杂病》:“妇人腹中痛,小建中 汤主之。”
吴茱萸汤《伤寒论》
功用:温中补虚,降逆止呕
主治:肝胃虚寒,浊阴上逆证。食后泛泛欲呕, 或呕吐酸水,或干呕,或吐清涎冷沫,胸满脘 痛,巅顶头痛,畏寒肢凉,甚则伴手足逆冷, 大便泄泻,烦躁不宁,舌淡苔白滑,脉沉弦或 迟。
病证解析:
肝浊 胃阴 虚上 寒逆 ,
《伤寒论》102条:“伤寒阴脉涩,阴脉弦, 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差者,小柴胡 汤主之。”
《伤寒论》105条:“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 烦者,小建中汤主之。”
《金匮·血痹虚劳》:“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 梦失精,四肢痠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 建中汤主之。”
《金匮·黄疸病》:“男子黄,小便自利,当 以虚劳小建中汤。”
小建中汤《伤寒论》
方歌:小建中汤君饴糖,方含桂枝加芍汤, 温中补虚和缓急,虚劳里急腹痛康。
病证解析:
中 焦
腹中时痛,喜温喜按-- 中焦虚寒心中悸动,虚烦 气血生化不足,
虚不 寒足
, 肝
不宁,面色无华 无以奉心上荣
, 肝
脾 不 和
手足烦热,咽干口燥---气血不足,营卫不和 脾
君 臣 佐 佐使
配伍特点: 温中与降逆并施,寓补益于温降之中。
《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243条
“食谷欲呕,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得汤反 剧者,属上焦也。”
《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309条
“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者,吴茱 萸汤主之。”
《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378条
“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
第六章 温里剂
概念:凡以温热药为主组成,具有温里助阳,散寒通 脉作用,治疗里寒证的方剂,统称温里剂。

方剂学5.温里剂课件

方剂学5.温里剂课件
【病机】 肝寒犯胃;或中虚胃寒,浊阴上逆
【治法】 温肝暖胃,降逆止呕
丁 香
· 吴茱萸汤 ·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方解】
君:吴茱萸——温肝暖肾,降逆止呕 臣:生姜——温胃散寒,和中止呕

澄 茄
·吴茱萸配生姜:
温中有降
增强降浊阴
止呕吐之功
· 吴茱萸汤 ·
【运用】
1本方为“温补”剂,用于治疗虚寒呕吐证。 《名医论方》
2辨证要点:呕吐,或干呕吐涎沫,舌淡苔 滑, 脉细迟或弦细
3、本方亦主治: ·美尼尔综合征
八 角 茴 香
· 吴茱萸汤 ·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4、临证加减:
·呕吐较甚:加半夏、砂仁
小建中汤
《伤寒论》
【组成】 芍药六两 桂枝三两 甘草炙二两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 饴糖一升
【用法】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主治】
1、中焦虚寒之虚劳里急腹痛 2、虚劳心悸 3、虚劳发热
中焦虚寒
·阳气不足,脘腹失于温养:腹中时疼, 喜温喜按,舌淡苔白,脉细弦缓
君:饴糖——温中补虚,缓急止痛 臣:桂枝——温运阳气
·桂、饴合用,辛甘化阳,以温建中阳
芍药——滋阴养血,柔肝缓急止痛 ·芍、饴合用,酸甘化阴,以增养阴血,缓急 止痛之效
·芍药、桂枝共 为臣药,一散一 收,以调和阴阳, 化生气血
·小建中汤 ·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佐:生姜、大枣——补益脾胃,增强温中脏之效 使:炙甘草———甘温益气, 调和诸药 配伍要点: “辛甘化阳”和“酸甘化阴”

方剂学方剂学各论(温里剂)精品PPT课件

方剂学方剂学各论(温里剂)精品PPT课件
• 煎服法:水煎取汁,兑入饴糖,文火加热溶化, 分两次温服。
小建中汤
• 主治证候病机分析:
阳虚寒凝 腹中拘急疼痛,喜温喜按, 土虚木乘 舌淡,脉细弦
中焦虚寒 肝脾不和
化源匮乏
血虚失荣
心烦,心悸, 面色无华
阴血不足
阴虚内热
手足烦热,咽 干口燥
小建中汤
君 臣
佐 佐使
饴糖 祛寒养血 桂枝 温里祛寒 白芍 益阴养血,缓急止痛 生姜
小建中汤
• 出自《伤寒论》
• 组成:
桂枝去皮,三两(9g) 甘草炙,二两(6g) 大枣擘,十二枚 (6g) 芍药六两(18g) 生姜切,三两(9g) 胶饴一升
(30g)
• 功用:温中补虚,和里缓急。
• 主治:中焦虚寒,肝脾不和证。腹中拘急疼痛, 喜温喜按,神疲乏力,虚怯少气;或心中悸动, 虚烦不宁,面色无华;或伴四肢酸楚,手足烦热, 咽干口燥。舌淡苔白,脉细弦。
理中丸 附方
• 附子理中丸 组成:理中丸加附子。 功用:温阳祛寒,补气健脾。 主治:脾胃虚寒较甚,或脾肾阳虚证。脘腹疼痛, 下利清谷,恶心呕吐,畏寒肢冷,或霍乱吐利 转筋等。
理中丸 附方
• 桂枝人参汤 组成:理中汤去桂枝。 功用:温阳健脾,解表散寒。 主治:脾胃虚寒,复感风寒表证。恶寒发热, 头身疼痛,腹痛,下利便溏,口不渴,舌淡苔 白润,脉浮虚者。
四逆汤
小建中汤 附方
• 大建中汤 组成:蜀椒(6g) 干姜(12g) 人参(6g) 饴糖
(30g)
功用:温中补虚,降逆止痛。 主治:中阳衰弱,阴寒内盛之脘腹剧痛证。腹痛连 及胸脘,痛势剧烈,其痛上下走窜无定处,或腹 部时见块状物上下攻撑作痛,呕吐剧烈,不能饮 食,手足厥冷,舌质淡,苔白滑,脉沉伏而迟。

《方剂学》PPT课件:06-温里剂

《方剂学》PPT课件:06-温里剂
喜温喜按,舌淡,脉沉弱或虚弦为证治要点。 2.使用注意 ①呕吐者,不宜用,甘能助呕。
②湿阻或气滞中满者,不宜用,甘能助湿生满。
③阴虚火旺者,忌用,本方属甘温之剂。
[类方鉴别]
理中丸 温、补、燥结合,方中配白术,长于健脾燥 湿,主治偏于中焦虚寒兼寒湿所致的满、痛、吐、利,并 治阳虚失血,小儿慢惊等。
5.使用注意事项
(1)辨清里寒证的真假,真热假寒证忌用。 (2)素体阴虚或失血者宜慎用。 (3)因人、因时、因地制宜,以调整温里剂的
剂量。 (4)阴寒太盛,服药出现拒药现象者,宜配伍
反佐。
[方药配伍]
理中丸
君:干 姜——温中祛寒,扶阳抑阴
臣:人 参——补气健脾,强壮脾胃 佐:白 术——健脾燥湿,以助运化
小建中汤 温、补、润结合,方中配伍白芍,温补阳 气之中兼能益阴血,且长于缓急止痛,主治中焦虚寒兼 阴血不足之腹痛,心中悸烦,发热等。
四逆汤
[主治证病机]
四肢厥逆
肢体失于温养 恶寒踡卧 少
少 阴 病 火不生土

阳气衰微 阴寒内盛
腹痛,呕吐下利 虚
脾肾虚寒

证 阳虚则神衰——神衰欲寐
无力鼓励血脉——脉微细
四肢厥逆,精神萎靡 恶寒踡卧,下利清谷 甚或大汗淋漓,头晕 气短,脉微细或欲绝
以大辛大热之 品为主组方
亡阳虚脱者配 人参益气救脱
(3)温经散寒
阳虚血弱 寒凝经脉
手足厥寒 肢体疼痛 阴疽
4.组方配伍要点
温经散寒药配伍 温阳补血通脉药
温热药(祛寒)
配伍
因 为
温补阳气药(补虚)
寒为阴邪,易伤 阳气;阳虚则阴 盛,阴盛则生寒
里 阴寒之邪, 中焦虚寒证 阳衰阴盛证

温里剂(72)PPT课件

温里剂(72)PPT课件

温里剂在现代医学中应用案例分享
消化系统疾病
如慢性胃炎、胃溃疡等,温里剂 可通过改善胃肠道血液循环、促 进胃黏膜修复等作用,缓解疼痛、
促进愈合。
妇科疾病
如痛经、月经不调等,温里剂可通 过温经散寒、活血化瘀等作用,改 善子宫及盆腔血液循环,缓解症状。
风湿性病
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 等,温里剂可通过抗炎、镇痛等作 用,减轻关节肿胀和疼痛。
使用方法与剂量调整策略
使用方法
温里剂多采用口服方式,也可根据病 情选择其他给药途径。在使用过程中, 应遵循医嘱,按时按量服用。
剂量调整策略
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和药物反应等因 素,医生会对剂量进行适当调整。一般 来说,剂量调整应遵循从小剂量开始、 逐渐增加的原则,以确保安全有效。
注意事项与不良反应预防
辨明在气在血
温里剂的作用部位有在气分和血分之别。气分寒证多表现为脘腹冷痛、呕吐泄泻等症状, 治疗以温中散寒为主;血分寒证多表现为手足厥冷、脉细欲绝等症状,治疗以温经散寒为 主。因此,在应用温里剂时,还需辨明在气在血的不同。
针对不同证型选用合适温里剂策略
实寒证
对于实寒证患者,应选用具有温散作用的温里剂,如附子理中丸、良附丸等。这类药物能够温中散寒、行气 止痛,有效缓解患者的脘腹冷痛、呕吐泄泻等症状。
功效
温中散寒,健胃。用于治 疗脾胃虚寒,脘腹冷痛, 呕吐泄泻,手足不温等病 症。
临床应用
适用于慢性胃炎、胃溃疡、 十二指肠溃疡等属脾胃虚 寒者。
其他经典方剂介绍与比较
当归四逆汤
由当归、桂枝、芍药、细辛、甘 草、通草、大枣组成,具有温经 散寒、养血通脉的功效。与四逆 汤相比,更侧重于治疗血虚寒厥
证。
常见温里剂分类及适应症

方剂学温里剂-PPT课件

方剂学温里剂-PPT课件

小儿下肢麻痹。
三、方解: 干姜 人参 温脾胃,祛里寒,扶阳气 补脾胃,助运化,正升降 温 补
甘草
白术
补中气,调诸药
燥湿土,健脾胃 燥
辛热以去中焦之寒
清阳升而浊阴降
甘温以复中焦之虚
苦温以燥中焦之湿 运化健而中焦治
四、应用:
1、辨证要点:除见吐、利、冷、痛之主症外,应
以畏寒肢冷,舌淡苔白,脉沉迟为使用要点。
2、加减:阳虚失血干姜易为炮姜。湿盛白术易为 苍术。 3、服药时饮热稀粥。 4、现代用于急慢性胃肠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胃扩张,胃下垂。
第六章
温里剂
要求:
1、熟悉温里剂的概念、适应范围、分类及应
用注意事项。
2、掌握:理中丸、四逆汤、当归四逆汤
温里剂概述
一、定义:凡以温热药为主组成,具有温里
祛寒,回阳救逆,散寒通脉作用,用治里寒证的
方剂,称为温里剂,
1 、组成:四大热药如附子、干姜、吴茱萸、
肉桂。
2、功效:温里祛寒,回阳救逆,散寒通脉
二、治法:回阳救逆
三、方解:
附子
干姜中阳,祛阴寒 益中气,缓和姜、附之辛 热伤阴,回阳之中寓护 阴之旨。
四、应用:
1、辨证要点:四肢厥逆,神疲欲寐,
舌淡苔白,脉迟而微。
2、关于附子用法:附子当用熟附子、
制附子、炮附子,附子当先煎久
煎,只用汤剂,不入散剂,用量在
10~12克之间。
四、比较:
理中丸 温中补虚 吴茱萸汤 脾胃虚寒 小建中汤 祛寒燥湿力强,治中焦虚 寒泄泻。 温里降逆力强,治浊阴上 逆呕吐。 和里缓急力强,治虚劳里 急腹痛。
第二节
回阳救逆剂
四逆汤
《伤寒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归四逆汤--应用范围
3、厥阴肝经寒证的主方 痛经:加桃仁、红花、川芎、泽兰、香附 疝痛:加台乌、小茴香 前阴冷痛:加台乌、川楝、淫羊藿
溏,纳差,舌淡苔白,脉沉细。
为温中祛寒的基础方、代表方。
理中丸 加减变化及附方:
(1)阳虚甚:肢冷、下利清谷 加附子、肉桂
附子理中汤、桂附理中汤
(2) 纳
胃不纳谷:不思饮食 加山楂、麦芽、神曲 楂曲理中汤
运 升
胃不降脾浊不:升呕清吐:腹加泻砂仁加、山半药夏、升麻、诃子、茯苓 砂半理中汤

失 常
脾不运湿,湿聚为痰:兼咳嗽吐痰 加茯苓、半夏 理中化痰丸
辨证要点:
吴茱萸汤
巅顶头痛,夜半转剧,天明渐减,痛时 欲吐,四肢欠温,吐涎沫,舌淡,苔白滑, 脉弦迟。
食后欲呕,干呕吐涎沫,畏寒肢冷,舌 淡,苔白滑,脉沉弦或迟。
随证加减: 呕吐甚者加半夏、陈皮、砂仁。 头痛剧者加川芎。 虚寒重者加干姜、小茴。
使用注意: 胃热呕吐、阴虚呕吐以及肝阳上亢之头
痛均禁用。
当归四逆汤--应用范围 1、经脉受寒,血脉不利,不通则痛--痹证
胃脘痛:加吴茱萸、生姜、佛手、党参 头痛:加川芎、玄胡
腰腿痛:加牛膝、杜仲、狗脊
当归四逆汤--应用范围
2、寒滞经脉,血脉不利,血行不畅 --肢冷、肌肤紫黯
冻疮:加丹参、川芎、鸡血藤 紫斑肢寒(雷诺氏病):
重用白芍,加丹参、川芎、附子
阴血不足→无以盈脉→ 脉细欲绝
或沉细
当归四逆汤--治法与方义分析
温养 经血 散通 寒脉
当归
君 桂枝
细辛 臣
白芍
通草

大枣
佐使
甘草
养血、活血 温经散寒 温助阳气
滋阴养血、缓急止痛 通利血脉 制桂、辛之温燥 益气健脾养血 调和诸药
当归四逆汤
配伍特点: 阴阳并调,散寒为主; 温中寓补,补中寓通。
证治要点: 手足厥寒,舌淡苔白,脉细欲绝。
回阳救逆
阳衰 病位:心肾 特征:四逆+神衰欲寐、脉微
心肾阳虚治法 温里回阳:附子、干姜 益气补益:人参、甘草
四逆 汤
《伤寒论》
四逆汤--病机及证候分析
心 阳衰失温 四肢厥逆 恶寒倦卧
肾 阳
心阳衰微,神失所养
神衰欲寐
衰 肾虚及脾,火不生土 下利清谷 厥 证 寒凝气滞 升降失常 呕吐,腹中冷痛
舌、脉
利,利虽止而余证仍在者。
3、白通汤 组成:葱白四茎,干姜一两,附子一枚(生) 功用:破阴回阳,贯通上下。 主治:心肾阳虚,阴盛戴阳证。手足厥逆,
下利脉微,面赤者。若“利不止,厥逆无 脉,干呕,烦者”,加猪胆汁一合,人尿 五合,名白通加猪胆汁汤。
4、参附汤 组成:人参四钱 附子炮三钱,用水煎服,
阳气脱陷者,倍用之。 功用:益气回阳救脱。 主治:阳气暴脱证。四肢厥逆,冷汗淋漓,
外寒直中 寒从中生
寒在经脉
寒在脏腑
肺气虚寒 心阳虚损 中焦虚寒 肝经虚寒 肾阳不足 心肾阳虚
回阳救逆
第一节 温中祛寒
适用于中焦虚寒证。
阳虚失温 温中祛寒药 干姜,吴茱萸
中 焦 虚 寒
脾失健运 益气健脾药 人参、白术
理中丸
《伤寒论》
理中丸--病机及证候分析
失温
四肢不温
中 失运(升降) 不欲食、吐、利、腹痛
理中丸--加减变化
(3)阳虚寒凝,气机阻滞:脘腹胀满 +枳实、茯苓(枳实理中汤)
(4)出血 : 吐血、便血
+黄芪、当归、阿胶、艾叶(胶艾理中汤)
月经延长、漏下
+艾叶、益母草(固本止崩汤)
(5)唾涎沫:+益智仁、山药
(6)表兼风寒者 +桂枝(桂枝人参汤)
小建中汤
《伤寒论》
小建中汤--病机及证候分析
证治要点: 腹痛喜温喜按,舌淡,苔白,脉细弦。
随证加减: 寒甚加干姜 气滞加木香 便溏加白术 虚甚加人参、黄芪、当归。
使用注意: 1.呕吐及中满者不宜使用。 2.阴虚内热之胃脘疼痛者忌用。
吴茱萸汤
《伤寒论》
吴茱萸汤--病机及证候分析
阳虚失温 畏寒肢冷,甚则四逆
胃气上逆 食谷欲呕
肝浊 胃阴 虚上 寒逆
呼吸微弱,脉微欲绝。
第三节 温经散寒
寒邪直中
辛温散寒:桂枝
寒滞经脉--血脉不利 活血通脉:川芎、红花
素体正虚
阳气不足 阴血亏虚
温里助阳:肉桂、细辛
滋阴养血:当归、芍药 熟地
当归四逆汤
《伤寒论》
当归四逆汤--病机及证候分析
阳气不足
手足厥寒
寒 邪
损伤阳气
阳虚失温 舌淡苔白

中 寒滞血脉→血行不畅 →痛证
功用:破阴回阳,通达内外。
主治:心肾阳虚,阴盛格阳证。下利清谷,里 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 寒,其人面色赤,或腹痛,或干呕,或咽 痛,或利止,脉不出者。 若“吐已下断, 汗出而厥,四肢拘急不解,脉微欲绝者, 加猪胆汁半合,名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
2、四逆加人参汤 组成:四逆汤加人参 功用:回阳救逆,益气固脱。 主治:心肾阳虚,恶寒蜷卧,脉微而复自下
寒凝气滞 胃脘痛,喜温喜按
阳虚失化 水湿停聚
浊阴随胃气上逆 阻于胸膈 浊阴循肝经上犯
脾不升清 下利
干呕吐涎沬 胸膈满闷 巅顶头痛
舌、脉 舌淡,苔白滑,脉沉弦或迟
吴茱萸汤--治法与方义分析
君 温降
吴茱萸
温胃暖肝 行气止痛 降逆止呕
肝逆 臣 暖止
胃呕 佐
人参 生姜
益气健脾温胃祛寒 ຫໍສະໝຸດ 逆止呕 宣散水气大枣 益气健脾
中肝 焦脾
阳虚寒凝 土虚木乘
腹中拘急疼痛,喜温喜按 舌淡,脉细弦
虚不 寒和
血虚失荣 心悸,面色无华
化源匮乏 阴血不足 阴虚内热 心烦,手足烦热
咽干口燥
小建中汤--治法与方义分析
温和 中里 补缓 虚急

饴糖

桂枝、白芍

生姜、大枣
佐使 甘草
小建中汤
配伍特点: • 阴阳并调,温中为主 • 肝脾同治,补脾为主
舌淡苔白,脉微细
四逆汤--治法与方义分析
君 附子 温壮元阳

回阳救逆


干姜
温中祛寒

助阳通脉

益气补中
佐 甘草 缓和姜、附之辛烈
调和药性,使作用持久
四逆汤
配伍特点: 心脾肾兼顾以峻温心肾为主 温阳与补气结合而使先后天互生
证治要点: 四肢厥逆,神疲欲寐,舌淡苔白,脉
微细。 回阳救逆的基础方。
附方: 1、通脉四逆汤 组成:四逆汤倍干姜,附子适当加量。
焦 失化(土不荣木)
抽搐(慢惊)
虚 失摄
出血、喜唾涎沬
寒 寒邪凝滞、心脉痹阻 胸痛
舌淡苔白润,脉沉细或沉迟无力
理中丸--治法与方义分析
温补 中气 祛健 寒脾
君 干姜 温中祛寒 臣 人参 益气健脾
内生之寒 温必兼补
佐 白术 健脾、燥湿 使 甘草 补中、调药
理中丸
配伍特点: 温补并行,以温为主
证治要点: 四肢不温,腹中绵绵作痛,呕吐,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