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九)词律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仄换韵”是改换韵部,但何处换韵是固定的。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 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贴绣罗襦,双 双金鹧鸪。(温庭筠《菩萨蛮》,两仄韵换两平韵:灭、 雪,十八部仄声;眉、迟,第三部平声;镜、迎,十一部 仄声;襦、鸪,第四部平声 )
四、词的平仄
词的平仄与诗的不同: 规定必平必仄
仄平·平平仄 与君相逢处。(王安石《伤春怨》) 六字句:相当于七言律句的上六字。
平平·仄仄平平 断肠片片飞红。(辛弃疾《祝英台近》) 仄仄·平平仄仄 准拟佳期又误。(辛弃疾《摸鱼儿》) 特有句式: 仄仄·仄平平仄(第五字必平)
我欲乘风归去。(苏轼《水调歌头》)
仄平·平仄平仄(四、六字仄,第五字必平) 一尊还酹江月。(苏轼《念奴娇》)
3、词的对仗不避同字相对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
扇面对:两句与两句对偶,叫做“扇面对”。 似谢家子弟,衣冠磊落;相如庭户,车骑雍容。
(柳永《望海潮》)
2、同部平仄互押:西江月、哨遍
“互押”平与仄的位置固定。实质是同部平与上、去互押。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功夫。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 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 扶,以手推松曰“去”。(辛弃疾《西江月》,《词林正韵》 第四部,夫、书、如、扶,平声;处、去,去声)
3、平仄换韵:菩萨蛮、定风波
据字数分类
据段落分类
小令 中调 58下 59—90
长调 91上
单调 双调 三叠 四叠
二、词调、词牌、词谱
1、词调——填词时所依据的乐谱。
不同的词调表达不同的声情
慷慨激昂者:满江红、贺新郎、大江东去、永遇乐
缠绵哀婉者:蝶恋花、雨霖铃、西江月、满庭芳
2、词牌——词调的名称。
民间曲调名:竹枝词 原词的题目:忆江南 乐工的创作:清平乐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 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 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出嫁了,雄姿英 发。羽扇纶巾,谈笑间,狂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 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苏轼《念奴 娇·赤壁怀古》,《词林正韵》第十八部。壁,锡韵,例外)
仄·平平 左牵黄,右擎苍。(苏轼《江城子》) 平·仄仄 春且住。(辛弃疾《摸鱼儿》) 平平·仄 长门事。(辛弃疾《摸鱼儿》) 四字句:相当于七言律句的上四字。
平平·仄仄 长淮望断。(张孝祥《六州歌头》)
仄仄·平平 仄平·平仄
乱石穿空。(苏轼《念奴娇》“石”入声) 第三字必平。词的特有句式。 大江东去。(苏轼《念奴娇》)
●比诗严格 仄声有时分上去入
●比诗宽松:有拗句。如“平仄·平仄”、“仄平·平 平·仄”
一字句:用平、入声,仅见“十六字令”。 归!猎猎西风卷绣旗。(张孝祥《十六字令》)
二字句:平仄、平平最常见。 平平 盈盈,斗草踏青。(柳永《木兰花慢》) 平仄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 三字句:相当于律句的下三字,常见的有:
五字句:就是格律诗的五言律句。
仄仄·仄平平 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 仄仄·平平仄(第三字必平)
但愿人长久。(苏轼《水调歌头》)
平平·平仄仄(第三字必平) 照花前后镜。(温庭筠《菩萨蛮》)
常见拗句:
仄仄·仄平仄(第三字必仄) 明月几时有。(苏轼《水调歌头》)
仄平·平仄平(第三字必平) 弄妆梳洗迟。(温庭筠《菩萨蛮》)
领单句: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柳永《雨霖铃》) 领排句: 念腰间箭,匣中剑,空埃蠹,竟何成。(张孝祥《六 州歌头》)
五、词的对仗 1、词的对仗何处对没有固定的要求
如遇到上下两句字数相同,就可以对仗。一般如上下两 阙的起首两句字数相同,大多要对仗。
2、词的对仗可以平对平、仄对仄
左┃牵━黄━ ,右┃擎━苍━ 。(苏轼《江城子》)
二十八
词律
制作 阚景忠 讲授 阚景忠
一、词的产生和分类 1、词的产生
词产生于唐代,开始是民间的创作,是一种配合音乐演唱 的歌词,也称“曲子词”、“曲词”。中唐时出现了文人创作 的词,宋代是词发展的鼎盛时期。
词也叫“长短句”、“诗余”等。
2、词的分类
南宋何士信《草堂诗余》 词的段落叫“阙”,也叫“片”
用仄声。其他字均按本词中字的平仄用字。“句”是该断句的 地方。“韵”是入韵处。“叶”是应该押韵的地方。“豆”是 语气停顿之处。
三、词的用韵
清人戈载《词林正韵》源自文库词韵为十九部
1、一韵到底:从头到尾不换韵。
◆都用平声韵:渔歌子、浪淘沙、水调歌头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词林正韵》第三 部微韵)
◆都用上、去声韵:摸鱼儿、水龙吟、渔家傲
这种用韵,韵脚用同部的上声或去声是任意的,叫“通押”。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 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李 清照《渔家傲》,《词林正韵》第四部上去通押)
◆都用入声韵:念奴娇、兰陵王
念腰间箭句匣可平中剑句空埃可仄蠹句竟何成叶时可仄易可平失 句心徒可仄壮句岁将零叶渺神可仄京叶干可仄羽方怀远句静可平烽 可仄燧句且休兵叶冠可仄盖使句纷可仄驰可仄骛句若为情叶闻道中 可仄原遗可仄老句常可仄南望豆翠可平葆霓旌叶使行可仄人到可平 此句忠可仄愤气填膺叶有可平泪如倾叶
◙ “可平”用仄声但也可用平声。“可仄”用平声但也可
同一词牌有不同的名称 同一词牌有不同的别体
3、词谱——词调的具体格式。
清人万树《词律》 清人王奕清《钦定词谱》
《词律》(张孝祥《六州歌头》)
又一体一百四十三字
长淮望可平断句关可仄塞莽然平韵征尘可仄暗句霜风劲句悄边 声叶黯销凝叶追可仄想当可仄年事句殆可平天数句非人可仄力句洙 可仄泗可平上句弦歌可仄地句亦膻腥叶隔可平水毡可仄乡句落日牛 羊下句区可仄脱纵横叶看名可仄王宵可仄猎句骑可平火一川明叶笳 可仄鼓悲鸣叶遣人惊叶
七字句:就是七言律诗的律句。
平平仄仄·仄平平 老夫聊发少年狂。(苏轼《江城子》)
仄仄平平·仄仄平 一曲新词酒一杯。(晏殊《浣溪沙》)
平平仄仄·平平仄(第五字必平) 鬓云欲度香腮雪。(温庭筠《菩萨蛮》)
仄仄平平·平仄仄(第五字必平) 会挽雕弓如满月。(苏轼《江城子》)
八字句:一般上三下五。 九字句:上三下六,或上五下四等。 一字豆:不是独立的句子,由一个字领起一句或几句。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 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贴绣罗襦,双 双金鹧鸪。(温庭筠《菩萨蛮》,两仄韵换两平韵:灭、 雪,十八部仄声;眉、迟,第三部平声;镜、迎,十一部 仄声;襦、鸪,第四部平声 )
四、词的平仄
词的平仄与诗的不同: 规定必平必仄
仄平·平平仄 与君相逢处。(王安石《伤春怨》) 六字句:相当于七言律句的上六字。
平平·仄仄平平 断肠片片飞红。(辛弃疾《祝英台近》) 仄仄·平平仄仄 准拟佳期又误。(辛弃疾《摸鱼儿》) 特有句式: 仄仄·仄平平仄(第五字必平)
我欲乘风归去。(苏轼《水调歌头》)
仄平·平仄平仄(四、六字仄,第五字必平) 一尊还酹江月。(苏轼《念奴娇》)
3、词的对仗不避同字相对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
扇面对:两句与两句对偶,叫做“扇面对”。 似谢家子弟,衣冠磊落;相如庭户,车骑雍容。
(柳永《望海潮》)
2、同部平仄互押:西江月、哨遍
“互押”平与仄的位置固定。实质是同部平与上、去互押。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功夫。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 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 扶,以手推松曰“去”。(辛弃疾《西江月》,《词林正韵》 第四部,夫、书、如、扶,平声;处、去,去声)
3、平仄换韵:菩萨蛮、定风波
据字数分类
据段落分类
小令 中调 58下 59—90
长调 91上
单调 双调 三叠 四叠
二、词调、词牌、词谱
1、词调——填词时所依据的乐谱。
不同的词调表达不同的声情
慷慨激昂者:满江红、贺新郎、大江东去、永遇乐
缠绵哀婉者:蝶恋花、雨霖铃、西江月、满庭芳
2、词牌——词调的名称。
民间曲调名:竹枝词 原词的题目:忆江南 乐工的创作:清平乐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 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 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出嫁了,雄姿英 发。羽扇纶巾,谈笑间,狂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 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苏轼《念奴 娇·赤壁怀古》,《词林正韵》第十八部。壁,锡韵,例外)
仄·平平 左牵黄,右擎苍。(苏轼《江城子》) 平·仄仄 春且住。(辛弃疾《摸鱼儿》) 平平·仄 长门事。(辛弃疾《摸鱼儿》) 四字句:相当于七言律句的上四字。
平平·仄仄 长淮望断。(张孝祥《六州歌头》)
仄仄·平平 仄平·平仄
乱石穿空。(苏轼《念奴娇》“石”入声) 第三字必平。词的特有句式。 大江东去。(苏轼《念奴娇》)
●比诗严格 仄声有时分上去入
●比诗宽松:有拗句。如“平仄·平仄”、“仄平·平 平·仄”
一字句:用平、入声,仅见“十六字令”。 归!猎猎西风卷绣旗。(张孝祥《十六字令》)
二字句:平仄、平平最常见。 平平 盈盈,斗草踏青。(柳永《木兰花慢》) 平仄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 三字句:相当于律句的下三字,常见的有:
五字句:就是格律诗的五言律句。
仄仄·仄平平 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 仄仄·平平仄(第三字必平)
但愿人长久。(苏轼《水调歌头》)
平平·平仄仄(第三字必平) 照花前后镜。(温庭筠《菩萨蛮》)
常见拗句:
仄仄·仄平仄(第三字必仄) 明月几时有。(苏轼《水调歌头》)
仄平·平仄平(第三字必平) 弄妆梳洗迟。(温庭筠《菩萨蛮》)
领单句: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柳永《雨霖铃》) 领排句: 念腰间箭,匣中剑,空埃蠹,竟何成。(张孝祥《六 州歌头》)
五、词的对仗 1、词的对仗何处对没有固定的要求
如遇到上下两句字数相同,就可以对仗。一般如上下两 阙的起首两句字数相同,大多要对仗。
2、词的对仗可以平对平、仄对仄
左┃牵━黄━ ,右┃擎━苍━ 。(苏轼《江城子》)
二十八
词律
制作 阚景忠 讲授 阚景忠
一、词的产生和分类 1、词的产生
词产生于唐代,开始是民间的创作,是一种配合音乐演唱 的歌词,也称“曲子词”、“曲词”。中唐时出现了文人创作 的词,宋代是词发展的鼎盛时期。
词也叫“长短句”、“诗余”等。
2、词的分类
南宋何士信《草堂诗余》 词的段落叫“阙”,也叫“片”
用仄声。其他字均按本词中字的平仄用字。“句”是该断句的 地方。“韵”是入韵处。“叶”是应该押韵的地方。“豆”是 语气停顿之处。
三、词的用韵
清人戈载《词林正韵》源自文库词韵为十九部
1、一韵到底:从头到尾不换韵。
◆都用平声韵:渔歌子、浪淘沙、水调歌头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词林正韵》第三 部微韵)
◆都用上、去声韵:摸鱼儿、水龙吟、渔家傲
这种用韵,韵脚用同部的上声或去声是任意的,叫“通押”。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 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李 清照《渔家傲》,《词林正韵》第四部上去通押)
◆都用入声韵:念奴娇、兰陵王
念腰间箭句匣可平中剑句空埃可仄蠹句竟何成叶时可仄易可平失 句心徒可仄壮句岁将零叶渺神可仄京叶干可仄羽方怀远句静可平烽 可仄燧句且休兵叶冠可仄盖使句纷可仄驰可仄骛句若为情叶闻道中 可仄原遗可仄老句常可仄南望豆翠可平葆霓旌叶使行可仄人到可平 此句忠可仄愤气填膺叶有可平泪如倾叶
◙ “可平”用仄声但也可用平声。“可仄”用平声但也可
同一词牌有不同的名称 同一词牌有不同的别体
3、词谱——词调的具体格式。
清人万树《词律》 清人王奕清《钦定词谱》
《词律》(张孝祥《六州歌头》)
又一体一百四十三字
长淮望可平断句关可仄塞莽然平韵征尘可仄暗句霜风劲句悄边 声叶黯销凝叶追可仄想当可仄年事句殆可平天数句非人可仄力句洙 可仄泗可平上句弦歌可仄地句亦膻腥叶隔可平水毡可仄乡句落日牛 羊下句区可仄脱纵横叶看名可仄王宵可仄猎句骑可平火一川明叶笳 可仄鼓悲鸣叶遣人惊叶
七字句:就是七言律诗的律句。
平平仄仄·仄平平 老夫聊发少年狂。(苏轼《江城子》)
仄仄平平·仄仄平 一曲新词酒一杯。(晏殊《浣溪沙》)
平平仄仄·平平仄(第五字必平) 鬓云欲度香腮雪。(温庭筠《菩萨蛮》)
仄仄平平·平仄仄(第五字必平) 会挽雕弓如满月。(苏轼《江城子》)
八字句:一般上三下五。 九字句:上三下六,或上五下四等。 一字豆:不是独立的句子,由一个字领起一句或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