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原理之论述题与案例分析(全)
教育学原理教育学原理论述题必考题(含答案)
教育学原理论述题必考题(含答案)1、谈谈你对“教育”的理解。
教育的概念是指教育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教育是一个过程,伴随着对教育对象深刻的思想转变过程,即能增进人们知道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品德的活动;教育也是一种方法,是教育者对被教育者传道授业的一种手段;教育也是一种社会制度,所谓人才是第一生产力,而人才的培养在教育,一国若要发展,教育是基础。
教育这个概念上来看,首先教育是指某一类开型的实践活动,而不是纯粹的理念或是在某种理念支配下的一套规则。
作为一种实践活动,“教育”必然有其明确的目的,因为人类任何的实践活动都是有目的性的,没有目的性的,偶然发生的外界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就不能称之为教育。
其次,个体的社会化是指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把个体培养成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一定态度,情感,兴趣和素质各不相同的人体身上,从而形成他们独特的个性心理结构。
日常生活中的“抚养”“养育”行为严格来说不能称之为教育。
2、新中国尚没有人获诺贝尔科学奖,你认为与我国的基础教育有没有关系?为什么?有关系,与我国的学校教育价值取向有关系。
1.学校教育价值取向的含义学校教育价值取向是指学校教育者对学校教育价值的自觉选择。
学校教育价值取向的主体是人,是人在对学校教育价值认识、判断基础上的一种综合性的自觉选择;学校教育价值取向指向的是整体的教育实践,体现在学校教育的一切活动中。
2.学校教育价值取向的形态(1)关注教育的社会价值在阶级社会中,教育主要体现为政治功能。
如柏拉图认为教育只有一种功能,为理想国培养各阶层人员。
法西斯教育学校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工具(2)教育的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结合亚里斯多德承认教育的社会功能,认为教育是国家的事业,忽视教育就会危害政治制度,但同时,他认为教育不仅要考虑到“有用”,还要考虑到“闲暇”,“因而应该有这样一种教育,不是因为它有用或必需,而是因为他是自由和高贵的,如果单纯追求有用,就不能形成高尚自由心灵。
教育学论述题【范本模板】
教育学论述题示例1.中学有哪些常用的教学方法? 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依据是什么? 【参考答案】常用的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实验法、参观法、练习法等。
依据:ﻫ(1)具体的教学目的和任务;ﻫ(2)学科和教材的特点;(3)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特征和知识水平;(4)学校的环境和设备条件;ﻫ(5)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
ﻫ2.有个初三的学生,英语考试得了97分,本以为老师会表扬他,没想到老师却对家长说:“你儿子考了97分,是瞎猫碰上了死耗子。
”另一个学生平时成绩不好,这次考了一个95分,自己也不高兴,因为有个平时成绩比他好的同学这次考了92分,老师批评这个同学时说:“莱某都考了95分,你为什么不能考好?"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有意或无意制造了大量的自卑者.ﻫ请用教学中学生享有的合法权利,学生和教师的关系等理论进行分析.【参考答案】(1)学生享有身心健康权和人格尊严权。
ﻫ(2)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授受关系.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民主平等的关系,是朋友式的友好帮助关系;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有知识上、智力上的影响,更有思想和人格上的影响。
ﻫ(3)教师管理上的专制、权威导致学生的被动和消极态度,只会制造大量的自卑者。
3。
.试述校本课程开发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
【参考答案】(1)校本课程开发促进教师专业自主意识的提升;(2)校本课程开发促进教师知识结构的完善;(3)校本课程开发增强教师的参与意识和合作能力;(4)校本课程开发促进教师研究意识和能力的提升;(5)校本课程开发促进教师反思意识和能力的提升。
4.某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规范基础教育办学行为有关问题的通知》中规定:坚持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就近免试入学,任何公办、民办和各类进行办学体制改革的小学、初中不得以考试的方式择优选拔新生,也不得以小学阶段各类学科竞赛(如小学数学奥赛等)成绩作为录取新生的依据.问题:你对该市教育局的规定有什么看法?请从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出发对奥赛进行评价.【参考答案】我认为该市教育局的规定除了进一步规范基础教育的办学,避免教育偏离它的轨道,成为变相教育之外,这个规定也促进了全面发展教育目的的实现.实施全面发展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必然要求。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教育学》论述案例分析题附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教育学》论述案例分析题附答案一、论述题1. 联系实际阐述德育教育中如何贯彻严格要求和尊重信任相结合的原则。
答: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的原则是指德育中教育者既要尊重信任学生,又要按照生活准则和品德规范等严格要求他们,通过两方面的结合来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
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有其建构民主、平等师生关系的必然要求,它即是教师应该具备的工作态度和职业道德,也是制约德育效果的两个相辅相成的必要条件。
(3分)这一原则在实践中要注重的主要问题包括:第一,要在尊重信任学生的基础上提出严格要求。
(3分)第二,要在严格要求的过程中体现对学生的信任,热情帮助学生完成要求。
(3分)第三,对学生的尊重热爱和严格要求固然不可缺少,但应注意:爱要得体,严而有格,严而有方。
(3分)结合实际论述部分:11分 2.结合现实谈谈活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答:活动是内因和外因对个体身心发展综合作用的汇合点,也是推动个体发展的直接的、现实的力量。
人是实践的主体,没有个体的积极参与和实践,个体的发展是不能实现的。
(3分)活动对个体发展的意义表现在三个方面:(1)活动是影响人的发展的现实性因素,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3分)(2)活动是个体各种潜能和需要展开、生成的动力;(3分)(3)活动是人的主体性生成的机制,体现着人的能动性。
(3分)结合实际论述部分:11分 3. 联系实际阐述德育教育中如何贯彻知行统一的德育原则。
答:所谓知行统一,是指在德育过程中,既要对学生晓之以理,也要对他们导之以行,使学生形成言行一致的品格。
(4分)贯彻这一原则应注意:(1)要注重知情意行全面协调发展;(2分)(2)要注重对学生晓之以理、导之以行;(2分)(3)教育和引导学生在知行统一上严格要求自己;(2分)(4)教育者自身要以身作则。
(2分)结合实际论述部分:11分 4.请结合自身的教育实践经验和教学实例,谈谈你对教学过程基本规律的理解。
大学教育学原理案例分析(2篇)
第1篇背景:在我国,农村地区的小学教育一直面临着诸多挑战,如教育资源匮乏、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设施落后等。
为了提高农村小学的教育质量,当地政府决定实施教育改革。
以下是对这一改革案例的分析。
案例分析:1. 改革目标:- 提高农村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 优化师资队伍,提高教师待遇;- 改善教学设施,提高校园环境;- 促进农村教育公平,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2. 改革措施:(1)加大教育投入,改善教学设施- 政府投入资金用于农村小学的校舍维修、扩建和教学设备更新;- 提供必要的图书、教学器材等资源。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选拔和培养优秀师资,提高教师待遇,稳定教师队伍;- 定期组织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育理念。
(3)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引入信息技术,开展远程教育,拓宽学生学习渠道;- 优化课程设置,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加强家校合作,促进教育公平- 建立健全家校联系制度,提高家长对教育的重视程度;- 实施教育扶贫政策,确保贫困家庭学生享有平等的教育机会。
3. 改革成效:(1)农村小学的教学设施得到明显改善,学生学习环境得到优化;(2)教师队伍素质得到提高,教学质量明显提升;(3)农村学生入学率、升学率明显提高,教育公平得到保障;(4)农村地区教育改革得到家长和社会的广泛认可。
4. 改革启示:(1)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改善农村小学的教学条件;(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待遇,稳定教师队伍;(3)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关注学生全面发展;(4)加强家校合作,促进教育公平,实现教育资源共享。
总结:农村地区小学教育改革案例充分展示了我国政府在提高农村教育质量方面的决心和努力。
通过改革,农村小学的教育条件得到改善,教学质量得到提高,教育公平得到保障。
这一案例为我国其他地区农村教育改革提供了有益借鉴。
第2篇背景介绍: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教育学论述题
1.在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任校长的帕夫雷学校,发生了一件事,一年级新生格里沙,由于母亲工作忙,开学第一天来上课时,耳朵没有洗干净。
女老师发现格里沙的耳朵很脏,就叫他站起来给大家看,把他作为典型,教育其他学生要爱清洁讲卫生。
在这以后,每当上这位女老师的课时,格里沙就感到似乎大家的眼睛都盯着他的耳朵,让他抬不起头来。
这种反常的心理妨碍了他集中精力听课,所以对女老师所教的算术和阅读课,格里沙都学得很差,女老师对自己的教育措施所产生的后果却丝毫没有察觉。
她不了解格里沙的痛苦,反而把学习不好的原因归罪于他上课思想不集中、不肯用功,并多次进行指责。
这一切更加重了孩子的思想负担。
格里沙流着眼泪向母亲倾诉了自己全部的痛苦。
母亲向学校要求调换班级。
学校领导在了解事实真相后,同意将格里沙调到其他班级。
后来,格里沙到五、六年级时,在数学方面表现出极大的才能。
问题:结合案例谈谈为什么要学习教育学。
答:很显然,这位女老师在教育方法上出现了错误。
我们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知道,这位女老师的行为违背了德育教育的“正面教育、疏通引导的原则”。
对学生的问题,她不是循循善诱,利用榜样来正面教育学生、关爱学生,而是不顾学生的自尊心和内心感受,采用“示众”“出丑”的方式,用该同学来警示其他学生。
这种行为对格里沙的心灵造成了严重的创伤和精神上的痛苦,从而加重了孩子的思想负担,严重影响了孩子的正常学习,阻碍了孩子的智力发展。
对于这位女老师的做法,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她完全可以采用正面的教育方法:如,可以找一位衣着整齐,手和脸洗得干净得学生,叫这个学生站起来给大家做榜样。
而对格里沙,只要注意地看他一眼就行了。
所以,如果我们能在学习了教育的理论、原理、原则与方法的基础上,在现实的教育实践中加以自觉地运用,就不会犯这样的错误,不仅没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反而摧残了孩子幼小的心灵,严重的甚至造成儿童犯罪。
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所所长皮艺军曾经说过这样一句发人深醒的话“孩子们的压力已经够大的了,千万不要再把他们的脸拿走。
学习教育学原理之论述题及实用案例分析全.doc
四、论述题 (本大题 13 分 )32.教育内容的确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请结合实际论述某一因素的影响作用。
五、案例分析(本大题 15 分 )33.有一项教育科学研究的课题实验,其中心是尊重学生,发挥学生各方面的积极性。
实验的核心为十六字方针:“学生主体,分层指导,激励评价,及时反馈” 。
此实验在初一年级选了一个学习成绩和班风都差的“双差班”进行。
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按十六字方针进行工作,使学生感到老师尊重他们、爱护他们、帮助他们。
到初中三年级毕业时,该班学习成绩及班风处于全年级领先位置,由“双差班”转变为“双优班” 。
请结合相关的教育理论分析该实验成功的原因。
七、论述题 (每小题 10 分,共 20 分 )1.评述实验教育学。
2.论述我国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史,从中得到什么经验,对我国现行学制改革有哪些启示 ?七、论述题(每小题10 分,共 20 分)1.论述教育与社会生产力的辨证关系。
2.论述美育的主要内容。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13 分)32.经济基础对教育具有哪些制约作用?请联系实际就其中的某一方面展开论述。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15 分)33.赵老师是某中学的一名青年教师,现在正担负着班主任工作,他深深服膺于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爱满天下”的教育格言,发誓要做一名热爱学生的优秀教师。
大学毕业走上工岗位后,他一心扑在对学生的教育教学上。
为了解和接近学生,以便取得学生的信赖,他与学生一起参加课外甚至校外活动,如打球、下棋、逛电子游戏厅等,几乎对学生的各种愿望都是有求必应。
但是,一学年下来,赵老师却感到非常沮丧:不仅学校领导批评他过于放纵学生,而且班上的同学也对他的管理方式颇有微辞,抱怨老师有偏向。
为此,赵老师非常苦恼,几乎动了辞掉班主任职务的念头。
(1)请从教育学有关原理的角度,指出赵老师工作的主要问题在哪里?(2)试结合教师素养的理论观点,谈谈如何改进赵老师的工作。
七、论述题 (每小题 10 分,共 20 分 )1.论述教育如何促进青少年的四、论述题(本题13 分)32.分析述影响教育制度的因素有哪些?五、案例分析(本大15 分)33.小的父母了他的教育,常常当着孩子的面生争吵。
教育学原理案例及分析(2篇)
第1篇一、引言教育学原理是研究教育现象、教育规律及其本质的学科,是教育学的基础理论。
在教育实践中,教育学原理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思想支持。
本文以一个具体的教育案例为切入点,分析教育学原理在案例中的应用,以期对教育工作者有所启发。
二、案例背景小明是一名来自农村的初中生,由于家庭经济条件较差,他的父母无法为他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进入初中后,小明学习成绩一直处于班级中下游水平。
在一次数学考试中,小明因为基础知识薄弱,考试失利,导致他对数学产生了严重的恐惧心理。
为了帮助小明克服困难,班主任决定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了解小明的家庭背景和学习情况;其次,制定针对性的教学方案;最后,关注小明的心理健康,帮助他树立自信心。
三、案例分析1. 案例中的教育学原理(1)人本原理:教育应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案例中,班主任关注小明的学习困难,从家庭背景、学习情况等方面了解他,体现了人本原理。
(2)教育规律:教育规律包括教育发展的规律、教育内容的规律、教育方法的规律等。
在案例中,班主任针对小明的数学问题,制定针对性的教学方案,体现了教育规律的运用。
(3)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在案例中,班主任帮助小明克服困难,使其重拾信心,体现了教育目的的实现。
2. 案例中的教育实践(1)了解学生:班主任通过与学生家长沟通,了解小明的家庭背景和学习情况,为制定针对性的教学方案提供依据。
(2)制定教学方案:针对小明的数学问题,班主任制定以下教学方案:①加强基础知识教学,提高小明的数学素养;②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小明的学习兴趣;③加强辅导,帮助小明解决学习中的困难。
(3)关注心理健康:班主任关注小明的心理健康,鼓励他参加课外活动,培养他的兴趣爱好,提高他的自信心。
四、结论通过以上案例,我们可以看到教育学原理在实践中的应用。
在教育工作中,教育工作者应充分运用教育学原理,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教育学原理案例分析
教育学原理案例分析案例分析1:背景:某中学开设了一门新的选修课程——创新思维教育课程。
该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和思维能力。
问题:但是,在实施该课程的过程中,学校发现学生对该课程的兴趣不高,参与度较低,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没有明显提高。
原因分析:经过调查和观察,学校发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教师对该课程的授课方法和教学内容未进行充分的准备和规划,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其次,学生对于创新思维教育的重要性和意义缺乏认识和了解,缺乏对该课程的学习动机。
再次,学校的教学资源和设施不足,无法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
解决方案: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学校采取了以下措施。
首先,学校组织了一系列的培训活动,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授课。
其次,学校开设了一些启发性的活动,如举办创新设计竞赛、邀请成功人士进行创新思维分享等,以激发学生对创新思维的兴趣和动力。
再次,学校争取了更多的资源,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如购置更多的书籍、设备和实验器材等。
效果评估: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学校发现了一些积极的变化。
学生对创新思维教育课程的兴趣和参与度有了明显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升。
学校收到了许多正面的反馈和评价,认为该课程对学生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结论:通过对该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准备对于教学效果至关重要,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是学习的重要驱动力,学校的资源和环境对于学习的质量有直接影响。
在教育学原理中,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兴趣,科学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论述题与案例分析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论述题与案例分析论述题1.20世纪以来教育改革和发展呈现出哪些新的特点?谈谈你的体会。
2.试论杜威的教育思想。
3.联系实际谈谈赫尔巴特教学理论与杜威教学理论的差异。
案例分析有些教师说,他们没有学过教育学,但一样办了几十年教育。
还有些教师说,孔子没有学过教育学但并不妨碍他成为万世师表。
你认为上述观点正确吗?运用所学原理进行分析。
---------------------------------------------------------------------------------------------------------------------论述题1.【答案要点】20世纪以来的教育改革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2.【答案要点】杜威作为现代教育的代言人,是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著有《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
(1)对教育本质的论述。
①杜威主张教育为当下生活服务,主张教育即生活。
②由于生活环境是不断变化的,人要适应环境就需要不断改变或改组经验。
③强调教法与教材的统一和目的与活动的统一,主张“在做中学”,在问题中学。
④认为教学的任务不仅在于教给学生科学的结论,更重要的是要促进并激发学生的思维,使他们掌握发现真理、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
(2)对传统教育的批判。
①他对传统教育的批判,不仅是对方法的批判,而且是对整个教育目的的批判,是对教育目的的外铄性的批判。
他认为,这种外铄的教育目的使受教育者无思考的余地,限制人的思维。
受教育者不需要也不可能有自由思考、主动创造的空间,只能使用机械的注入法,学生消极地对教师所教的东西做出反应,成为教师和教科书的奴隶。
②他反对灌输式的教学,主张表现个性和培养个性;反对外部纪律,主张自由活动;反对向教科书和教师学习,主张从经验中学习。
③他主张教育没有外铄的目的,是让学生在问题的情境中自己探索,自己改造和改组经验,自己得出结论,从而得到发展。
教育案例分析教育学原理(2篇)
第1篇案例:小明是一位初中生,他在班级中成绩优异,但在课堂上很少主动发言。
老师发现小明在小组讨论中非常活跃,能够提出很多有价值的观点。
但当他被单独提问时,他却显得非常紧张,回答问题也显得不够自信。
教育学原理分析:1. 人本主义教育理念:- 人本主义教育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自我实现。
在这个案例中,小明在小组讨论中表现出积极性和创造力,但在单独提问时表现出紧张和缺乏自信。
这表明小明可能需要更多的鼓励和支持,以帮助他发挥自己的潜力。
2. 情感教育与认知教育相结合:- 情感教育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而认知教育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
在这个案例中,小明在认知方面表现出色,但在情感方面可能存在一些问题。
老师可以通过鼓励和肯定小明的努力,帮助他建立自信心,从而提高他的学习效果。
3. 合作学习理论:- 合作学习理论强调学生在小组中的互动和合作。
在这个案例中,小明在小组讨论中表现出色,这可能是因为他在与同伴合作时能够发挥自己的优势。
老师可以继续鼓励小组学习,同时关注小明在单独学习时的表现。
4. 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智能优势。
在这个案例中,小明可能在语言智能和逻辑-数学智能方面表现出色,但在人际交往智能方面可能存在一些不足。
老师可以通过提供不同类型的活动,帮助小明发展自己的优势,同时提高他在其他领域的技能。
5. 学习风格理论:- 学习风格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学习偏好。
在这个案例中,小明可能在小组讨论中表现出更好的学习效果。
老师可以通过了解小明的学习风格,为他提供更合适的学习环境和资源。
总结:针对这个案例,老师可以通过以下措施帮助小明提高学习效果:1. 鼓励小明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并给予肯定和表扬。
2. 提供更多的小组学习机会,让小明在互动中发挥自己的优势。
3. 关注小明的情感需求,帮助他建立自信心。
4. 结合多元智能理论,为小明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活动。
5. 了解小明的学习风格,为他提供更合适的学习环境和资源。
教育学案例分析与论述题(2016年)
案例1:美国康乃尔狄克州有一个嘉纳塞.爱德华家族,这 个家族八代子孙共600多人。爱德华一世是一位博学多才的 神学家、哲学家、道德家。他的八代子孙中有13人当了大 学校长,100多人当了教授,14人创建了大学和专科学校, 60多人当医生,l00多人当牧师,75人是军官80多人成了文 学家。一人担任过副总统,一人担任过大使,20多人任议 员,l20多人大学毕业后有18人成为报社、杂志的主编或负 责人。这是一个人才辈出的家族。有人认为对这种现象的 出现起决定作用的爱德华家长的优良遗传基因。请对这种 说法进行评析。
案例(2):宋朝王安石写过一篇《伤仲永》的短文,说金 溪有一个叫方仲永的少年,5岁时就能作诗,但后来由于他 父亲没有及时教育,使他到十二三岁时写的诗就不如以前 了,到20岁左右,则“泯然众人矣”。请用遗传、环境、 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理论分析。
案例2:孟母的祖辈以农耕为主,家境非常贫寒。孟子家住
但优良的遗传素质只是为该家族成员的成才奠定了可靠的生 理前提,提供了可能性。但可能性还不等于现实性。 (3)爱德华家族能够成才离不开后天的环境影响和教育,特 别是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才是成才的决定性因素。缺乏这 些因素,就无法使这种可能性变为现实性
同样类型的案例
案例(1):英国心理学家高尔顿曾根据名家传记和其它方 面的材料,选取了包括政治家、法官、军官、文学家、画 家、音乐家在内的977位名人作为研究对象,他把对这些名 人的调查结果同一般人的家庭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表明: 这些名人的家属中,出名的父亲有89人,儿子129人,兄弟 114人,共332人,而4000名一般人组中出名的亲属只有1人。 因此,高尔顿认为人的智能高低是由遗传决定的。高尔顿 这一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
教育学原理 案例分析
教育学原理案例及答案(2篇)
第1篇一、案例小明是一名初中生,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但他却总是缺乏自信心。
每次考试之前,他都会感到紧张,担心自己考不好。
在学校里,他很少主动与同学交流,总是默默地坐在角落里。
尽管小明在学业上表现出色,但他的心理健康却让人担忧。
针对小明的这种情况,班主任决定采取以下措施:1. 了解小明的心理状态。
通过与小明进行多次谈心,班主任了解到小明缺乏自信的原因主要来自于家庭教育和自我认知。
他的父母对他的期望过高,总是拿他与别人家的孩子比较,导致小明觉得自己不够优秀。
2. 培养小明的自信心。
班主任鼓励小明参加各种课外活动,让他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
同时,班主任在课堂上给予小明更多的关注,让他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和鼓励。
3. 调整家庭环境。
班主任与小明父母沟通,建议他们改变教育方式,给予小明更多的关爱和支持,而不是过分关注他的成绩。
4. 帮助小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班主任鼓励小明主动与同学交流,参加集体活动,培养他的团队协作能力。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小明在各方面都有了明显的进步。
他的自信心逐渐增强,与同学的关系也变得融洽。
在期末考试中,小明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成为了班级的佼佼者。
二、答案1. 案例分析(1)小明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缺乏自信心、紧张焦虑和人际关系不良。
这些问题对他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了负面影响。
(2)造成小明心理问题的原因主要有:家庭教育方式不当、自我认知不足、缺乏关爱和支持等。
2. 教育学原理(1)个体发展规律。
教育应该遵循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尊重个体差异,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
(2)教育目的。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3)教育方法。
教育方法应该多样化,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案例启示(1)教育工作者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心理问题。
(2)家庭教育对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家长要改变教育方式,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3)教育工作者要善于运用教育学原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教育学的论述题及答案
1、论述教育的起源?答:(一)本义教育起源论本义教育起源论有四种代表性观点:1)生物起源论:认为教育是物种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人类和动物共有的本能行为。
2)心理起源论:教育最初起源于原始人类的那种具有教育意味的无意识模仿。
3)劳动起源论:劳动创造了人类和社会:劳动过程的复杂性要求通过教育把人类积累的经验传授给下一代,考古学和人类学研究证明:人类原始时代教育活动已经存在了,教育是一种永恒的社会现象。
4)社会实践起源论;教育起源于原始社会人的社会实践或社会实际生活需要。
(二)科学教育起源论:学校教育起源于原始社会初期的"男女儿童、少年和老人群"的共同活动。
(三)民族文化起源论:教育就是起源于民族文化的。
总之,心理起源论把教育的发生归因于人的心理原因,不妥当,劳动起源论和社会实践起源论这两种观点实质并没有根本的分歧。
给予肯定的:学校教育和民族文化起源论只是把它们作为研究教育起源问题的存案即可。
2、论述当今教育的发展趋势?答:1)走向国际化,在当今这种各国经济形成了相互依赖,共生共存,共同发展的趋势下,各国必须实行开放性教育,开展国际间教育合作和交流;实行人才交叉培养;开设各种程度的国际政治、经贸、文化、外交、经济技术合作、风俗与礼仪教育课程,加强外国语教育等等,这些都是教育的国际化。
总之,当今和未来世界的主流仍然是和平、合作与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各国教育走向国际化,将是不可避免的趋势。
2)世纪是信息社会时代,各种信息系统和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现代社会运转的神经中枢,计算机极其软件系统走进家庭、学校、教室,各级学校的课程软件将会开发出来,家庭、社会、学校教育将会通过计算机系统连成网络。
3)科学成为主导课程;21世纪世界竞争将是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和更新速度的竞争,因此科学课程将成为主导课程。
4)体现新人文精神:是指60年代以来形成的人类生存环境意识和平与民主及人伦道德等等。
各国课程内容增加了环境科学和环境保护,国际文化交流课程、新的道德哲学和伦理教育课程,个性发展与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在未来的社会这些课程将会开设的更普遍,内容更丰富。
小学教育学案例论述题(3篇)
第1篇一、案例分析案例背景:某小学五年级三班,共有学生40人,其中男生25人,女生15人。
学生来自不同家庭背景,学习成绩、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案例描述:在数学课上,老师发现学生小华(化名)对数学没有兴趣,学习成绩较差。
于是,老师开始关注小华,通过观察、交流、家访等方式了解他的情况。
原来,小华父母工作繁忙,很少陪伴他,导致他对学习缺乏信心。
为了帮助小华提高学习成绩,老师采取了以下措施:1. 关注小华的兴趣爱好,发现他喜欢画画。
于是,老师鼓励小华在数学作业完成后,用画画的形式表达对数学问题的理解。
2. 针对小华的学习特点,老师为他制定了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包括调整作业难度、安排辅导时间等。
3. 加强与小华父母的沟通,让他们意识到陪伴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共同关注小华的学习和生活。
经过一段时间,小华的学习成绩有了明显提高,他开始对数学产生兴趣,与同学们的关系也变得更加融洽。
二、案例分析1.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在教育教学中,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是教师的重要职责。
本案例中,老师通过观察、交流、家访等方式,全面了解小华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发现他在学习上存在的问题。
这种关注个体差异的做法有助于教师制定针对性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2. 促进全面发展全面发展是指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均衡发展。
本案例中,老师不仅关注小华的学习成绩,还关注他的兴趣爱好、心理素质等方面。
通过引导小华发挥特长,培养他的兴趣爱好,提高他的心理素质,促进了他的全面发展。
3. 家校合作家校合作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本案例中,老师与小华的父母保持密切沟通,共同关注小华的成长。
这种家校合作的方式有助于形成教育合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三、案例启示1. 教师应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针对性的教学策略。
2.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关注学习成绩,还要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心理素质等方面。
3. 教师应加强家校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含答案教育原理案例分析
1、小李失学谁之罪小李,男,12岁,小学五年级学生,曾留级,原在城北小学读书。
暑假,小李家因城市规划拆迁至实验小学附近,全家户口随即由公安局统一迁到实验小学学区范围内。
放假时,城北小学教导处将转学证开给小义务教育法》规定“就近入学”,实验小学没理由不收。
一个星期过去了,小李还没有学上,这是谁的过错?你认为应该如何解决这类问题?采取什么措施?答题思路:1.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多年后出现这种情况实在是一种令人遗憾的事情。
2.按照“义务教育法”中关于“就近入学”的规定,实验小学应接受小李入学,该校以名额爆满为由拒绝接收是不对的,既然每班已超过60人,已经不符合教学卫生要求,难道多收一个孩子就达到极限了?因为孩子是差生就将其拒之门外,合情但悖理。
3.解决问题的办法:一是教育局、学校和学生家长坐下来,冷静商量解决的对策。
作为学校领导和教育工作者应该知晓,孩子的可塑性是极大的,孩子成绩不好,有自身的原因,也有学校、家庭、教育方法等多方面的原因,但不能因此将正在接受义务教育的孩子拒之门外。
二是如果商谈解决不了问题,可用义务教育的强制性,自上而下地予以解决。
当然这不是一个好办法。
2、某地四名初三女学生,相约服鼠药自杀,其中两名因抢救无效死亡,一说我们这次考试没考好,我们没脸见你们。
他们还给班主任老师也写了一封信,说某某老师,我们自杀不怪你,怪我们自己没有好好学,如果领导、校长追究你的话,你就把这封信给他们看。
你如何看待这一事件?从素质教育角度谈谈你的认识。
答题思路: 1)这种悲剧对应试教育无奈、无助的消极的反抗,着实令人扼腕、痛心。
如果继续实施应试教育,这不会是最后的一例。
2)这是教育的失败,因为教育的实质是培养人,培养人是为了人的发展,适应社会的需要和发展。
但应试教育异化了人的发展进程,只以分数衡量人、评价学生,当成绩不理想时,则万念俱灰,这实在有违教育的初衷。
3)教育必须改革,为了孩子,为了国家的未来,实施素质教育刻不容缓。
案例分析例题教育学原理(2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某幼儿园中班,幼儿小明(化名)性格活泼好动,喜欢与其他小朋友玩耍。
然而,在日常生活中,小明经常出现一些行为问题,如抢夺玩具、打人、不守规则等。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小明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也影响了班级的和谐氛围。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幼儿园教师采取了以下措施。
二、案例分析1. 问题诊断(1)小明性格活泼好动,喜欢与其他小朋友玩耍,但缺乏良好的社交技能。
这导致他在与同伴交往时,容易产生冲突。
(2)小明缺乏规则意识,不懂得遵守班级纪律。
这使他经常违反幼儿园的规定,给班级管理带来困扰。
(3)小明在家庭中可能没有得到足够的关爱和引导,导致他在幼儿园中表现出不良行为。
2. 教育策略(1)培养小明的社交技能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培养小明的社交技能:①组织角色扮演游戏,让小明在游戏中学会与人合作、分享和沟通。
②开展小组活动,让小明与其他小朋友共同完成任务,培养他的团队协作能力。
③开展亲子活动,让家长了解小明的行为问题,并与教师共同制定教育方案。
(2)提高小明的规则意识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提高小明的规则意识:①加强班级规则教育,让小明明白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②开展班级活动,让小明在活动中体验到遵守规则带来的好处。
③设立榜样,让小明学习其他小朋友遵守规则的行为。
(3)关注小明的家庭环境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关注小明的家庭环境:①与家长保持沟通,了解小明的家庭背景,为制定教育方案提供依据。
②开展家长讲座,提高家长的教育意识,让家长学会正确引导孩子。
③为家长提供家庭教育资源,帮助家长改善家庭环境。
三、教育效果通过以上措施,小明在一段时间内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他学会了与人合作、分享和沟通,不再抢夺玩具和打人。
同时,他逐渐养成了遵守规则的习惯,班级和谐氛围得到了改善。
四、启示1. 教师在处理幼儿行为问题时,应充分了解幼儿的性格特点、家庭环境和教育背景,制定针对性的教育方案。
2. 教师应注重培养幼儿的社交技能、规则意识和家庭环境,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教育学原理课后案例分析(2篇)
第1篇一、案例分析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教育事业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然而,在教育实践中,依然存在诸多问题。
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我国教育学者纷纷致力于教育学原理的研究。
本文以某中学为例,对教育学原理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二、案例分析1. 教育目的的案例分析某中学在制定教育目的时,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全面发展。
该校的教育目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使其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的人。
(2)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使其掌握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其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4)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特长。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该校教师注重将教育目的贯穿于教学活动之中。
例如,在语文课上,教师通过阅读、写作、演讲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在数学课上,教师通过实际问题解决,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2. 教学内容的案例分析该校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社会实际,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注重基础知识教学,为学生提供扎实的学科基础。
(2)注重学科交叉融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3)注重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4)注重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在物理课上,教师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物理现象,从而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在历史课上,教师组织学生参观历史遗址,让学生亲身体验历史,增强对历史的认识。
3. 教学方法的案例分析该校教师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具体包括:(1)讲授法:教师通过系统讲解,使学生掌握学科知识。
(2)讨论法:教师引导学生围绕某一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3)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案例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4)合作学习法:教师组织学生分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教育学原理案例题(2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农村教育的快速发展,乡村学校的教育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
然而,与城市学校相比,乡村学校在教育资源配置、师资力量、教学设施等方面仍然存在一定差距。
如何提高乡村学校教育质量,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
二、案例分析1. 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案例:某乡村学校,由于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学校图书、实验器材等教学资源匮乏。
此外,学校师资力量不足,部分教师教学经验缺乏,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
分析:乡村学校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是导致教育质量低下的主要原因之一。
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加大对乡村学校的财政投入,改善学校基础设施,提高教学设施水平。
同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进优秀师资,提高教师待遇,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
2. 师资力量不足案例:某乡村学校,教师数量不足,且大部分教师为兼职教师,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同时,教师队伍年龄结构老化,缺乏年轻教师,导致学校教育创新不足。
分析:乡村学校师资力量不足是制约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因素。
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加大教师招聘力度,选拔优秀人才充实教师队伍。
同时,加强对现有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此外,建立健全教师激励机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改革。
3. 教学方法单一案例:某乡村学校,教师普遍采用“灌输式”教学,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探究的能力。
这使得学生在面对复杂问题时,难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分析:教学方法单一导致学生缺乏自主学习能力,难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要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 家庭教育缺失案例:某乡村学校,由于家长受教育程度较低,缺乏家庭教育意识,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难以得到及时帮助。
分析:家庭教育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环节,对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要改善这一状况,首先要提高家长的教育意识,通过开展家长学校、家庭教育讲座等形式,帮助家长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
教育学原理案例题答案(2篇)
第1篇题目:结合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分析小明在学校和家庭中的行为变化,并提出相应的教育建议。
案例背景:小明,10岁,小学四年级学生。
在家表现良好,孝顺父母,尊敬师长,但在学校却经常与同学发生冲突,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完成质量不高。
家长和老师都感到困惑,不知道如何帮助小明改善行为。
一、案例分析1.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个体通过观察、模仿、实践和反思等方式学习。
个体在观察他人的行为、结果和情感反应后,会形成自己的行为模式。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观察学习:个体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结果和情感反应来学习。
(2)模仿学习:个体在观察他人的行为后,通过模仿来学习。
(3)强化学习:个体在模仿他人的行为后,通过奖励或惩罚来巩固或改变行为。
2. 小明在学校和家庭中的行为变化(1)家庭中:小明在家庭中表现良好,说明他已经形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这可能是由于家长的教育方式得当,对小明的行为给予了适当的关注和鼓励。
(2)学校中:小明在学校中表现不佳,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①观察学习:小明在学校可能观察到一些不良行为,如同学之间的冲突、上课不认真听讲等,这些行为没有得到及时纠正,反而被强化。
②模仿学习:小明可能模仿了同学的不良行为,导致自己在学校中也出现了类似的行为。
③强化学习:小明在学校中的不良行为可能没有得到及时的惩罚,反而得到了一些同学的认同,从而强化了这种行为。
二、教育建议1. 家庭教育(1)家长要关注小明在学校的表现,及时与老师沟通,了解小明在学校的情况。
(2)家长要加强对小明的监督和引导,培养他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
(3)家长要给予小明适当的关注和鼓励,增强他的自信心。
2. 学校教育(1)教师要加强对小明的关注,及时纠正他的不良行为,给予他正确的引导。
(2)教师可以通过开展主题班会、心理辅导等活动,帮助小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教师可以组织一些团队合作活动,让小明在活动中学会与他人相处,培养他的团队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论述题(本大题13分)32.教育内容的确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请结合实际论述某一因素的影响作用。
五、案例分析(本大题15分)33.有一项教育科学研究的课题实验,其中心是尊重学生,发挥学生各方面的积极性。
实验的核心为十六字方针:?学生主体,分层指导,激励评价,及时反馈?。
此实验在初一年级选了一个学习成绩和班风都差的?双差班?进行。
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按十六字方针进行工作,使学生感到老师尊重他们、爱护他们、帮助他们。
到初中三年级毕业时,该班学习成绩及班风处于全年级领先位臵,由?双差班?转变为?双优班?。
请结合相关的教育理论分析该实验成功的原因。
七、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评述实验教育学。
2.论述我国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史,从中得到什么经验,对我国现行学制改革有哪些启示?七、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论述教育与社会生产力的辨证关系。
2.论述美育的主要内容。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13分)32.经济基础对教育具有哪些制约作用?请联系实际就其中的某一方面展开论述。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15分)33.赵老师是某中学的一名青年教师,现在正担负着班主任工作,他深深服膺于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爱满天下?的教育格言,发誓要做一名热爱学生的优秀教师。
大学毕业走上工岗位后,他一心扑在对学生的教育教学上。
为了解和接近学生,以便取得学生的信赖,他与学生一起参加课外甚至校外活动,如打球、下棋、逛电子游戏厅等,几乎对学生的各种愿望都是有求必应。
但是,一学年下来,赵老师却感到非常沮丧:不仅学校领导批评他过于放纵学生,而且班上的同学也对他的管理方式颇有微辞,抱怨老师有偏向。
为此,赵老师非常苦恼,几乎动了辞掉班主任职务的念头。
(1)请从教育学有关原理的角度,指出赵老师工作的主要问题在哪里?(2)试结合教师素养的理论观点,谈谈如何改进赵老师的工作。
七、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论述教育如何促进青少年的四、论述题(本题13分)32.试分析论述影响教育制度的因素有哪些?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15分)33. 小强的父母为了他的教育问题,常常当着孩子的面发生争吵。
母亲批评父亲平时对孩子的教育漠不关心,只沉迷于打麻将。
一旦孩子犯了错误,只会采取简单的打骂办法。
父亲则指责母亲?心理变态?,以不切实际的目标来要求孩子,整天唠叨?我是为了你好?、?某某人比你更好?,对孩子管得过多过细,使孩子无所适从,产生逆反心理。
根据教育学原理,分析上述案例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四、论述题(本题13分)32.试论述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15分)33.刚从师范学校分配来的张红老师担任了初中二年级二班的班主任。
同一办公室的赵老师出于关心,以?过来人?的身份劝告张老师:?这个班的学生非常调皮,真所谓‘三天不打,上房揭瓦’体罚学生固然不好,但对处于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只有对他们凶一点,严格控制他们的言行,才能树立你的威信。
否则,这个班就没法带了。
?张老师似有所悟⋯⋯。
运用相关的教育理论对赵老师的劝告进行分析。
七、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论教育与生产力之间的关系。
2.结合实际论述如何根据高中生的心理进行相应的教育。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13分)32.联系实际论述教育为什么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15分)33.小张同学期中考试的语文成绩为54分。
按学校要求,试卷必须经家长签阅后送交班主任。
小张因成绩不及格,不敢给家长签阅,而自己拿起笔来,在试卷上签上爸爸的姓名,然后交给班主任。
班主任发现后,在班上公开点名批评,指责他欺骗老师和家长,并罚他重做试题两遍。
(1)班主任的做法对吗?为什么?(2)如果你是小张的班主任,你该如何教育他?四、论述题(本大题13分)32.试论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因素。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15分)33.下面一段话是一位中学生的实话实说:我原来在小学是个很爱提问的人,可是每次提问都被否定了。
记得有一次,甲老师在教古诗《春晓》时,我觉得有疑问,就问:“老师说诗人春天好睡觉,连天亮都不晓得,那他夜里怎么能听见风雨声呢?”甲老师很不以为然地说:“这有什么奇怪的?早上起床到外面一看不就知道了吗?”我还想再问,老师挥手让我坐下,环视一下全班同学,多少带点嘲笑口吻说道:“大家说说看,是他对还是老师对?”同学们毫不犹豫地回答:“老师对!”当时我感到很尴尬,竟然对自己的判断产生了无端的怀疑。
我上了中学以后,就很少提问了。
下面是阅读课《灰姑娘》的一个片断。
在课堂上,乙老师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请大家独立思考回答。
她所提的最后一个问题是:“······,这个故事里有一处错误,谁能把它找出来?”大家纷纷打开课本,开始认真地阅读,过了一会,一个孩子高高举起手说:“老师,我发现了错误。
明明说好到午夜十二点的时候,一切东西都变回原来的样子,可灰姑娘的水晶鞋却没有变,这就是错误。
”“太棒了!”老师示意他坐下后,对全班同学说:“孩子们,你们看,伟大的作家也会犯错误。
我敢肯定,将来你们中间如果有人成为作家,一定比他还要棒,我期待着那一天的到来。
”同学们频频点头。
请运用教育原理分析甲乙两位老师不同的学生观。
四、论述题(本大题13分)32.教育过程的主要矛盾是什么?它可以具体分解为哪几方面的内容?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15分)33.在某中学数学课上,学生甲和学生乙为了一点小事吵架,扰乱了课堂纪律。
数学老师停止了上课,要求这两位学生上讲台作检讨,否则这堂课他就不上了。
但直到下课铃响,这两位学生还是没有向全体同学承认错误。
数学老师离开教室时,非常严厉地命令两位吵架的学生:“到办公室去!否则明天的课也不上。
”结果这两位学生都没有去办公室。
问题:(1)这位数学老师的做法对吗?为什么?(2)如果你是这位数学老师,你会如何处理这一事件?(3)你认为教师在班级进行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当具备哪些管理与领导能力?四、论述题(本大题13分)32.试论述教育内容的主要决定因素。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15分)33.一位年轻的女教师走进教室,发现黑板上画着一个头像,上边写着她的名字,在名字的下面还加上?遗像?两个字。
看来,暴风雨即将降临在这个教室了!然而,出乎意料的是这位老师面带笑容地对画象欣赏了一番,回头环视全班,平静地说:?画得很像我,字也写得不错,可是多写了一个字。
?当她从学生表情上认定画像是小S的?杰作?之后,点名提问了他。
小S回答:?多了一个‘遗’字。
??为什么??老师追问。
?因为老师还活着。
??回答得很好!?老师微笑着点头赞许,并请他把画像擦掉,然后宣布上课。
不久老师接到了小S认错的信。
试从教师劳动特点的角度,分析这位老师对偶发事件的处理过程。
四、论述题(本题13分)30.结合实际,谈谈教师应当具备怎样的思想品德修养。
五、案例分析题(本题16分)31.初中学生小王,家住县城,从他家到学校的路上,有十几家网吧。
他每天早饭后,都能背起书包,按时去上学。
期末复习考试前,他的班主任忽然请了长期病假,学校派张老师去接任该班班主任。
张老师任班主任的第二天就来到了小王家,问小王为什么连续一个多月没去上学。
小王家长闻讯很惊愕:?孩子一天也没缺过课呀?!?经调查,小王这一个多月都是在网吧度过的。
家长对此十分恼火,把孩子毒打了一顿。
问题:(1)为什么小王长期逃学和沉迷网吧而未被发现?(2)请运用相关教育知识,对案例中小王家长的做法进行分析。
(3)如果你是小王的班主任,你会怎么做?四、论述题(本大题13分)32.试论我国现代学制建立和发展的基本历史经验。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15分)33.H学校是一所薄弱学校,一段时期以来,学生上课迟到早退,打架斗殴时有发生,学生学习成绩一直比较差。
D校长调到学校任职后,决心改变这种状况,在调查研究基础上设计出了以美育为突破口促进学校发展的方案。
学校的具体做法是,在上好音乐、美术课的基础上,要求每位学生都要参加课外艺术社团或兴趣小组的活动,成立了学校鼓乐队、合唱团、书法学社、美术社、工艺小组等各种艺术团体,定期开办艺术教育讲座,举办校园艺术节,及时展示和汇演艺术社团的创作成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后,学校艺术教育活动搞得有声有色、丰富多彩,学生们积极参与,各展特长,违规、违纪现象不再发生,学生学习成绩明显提高,学校整个面貌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请运用美育功能的原理分析H学校发生变化的原因。
四、论述题(本大题13分)30.结合实际,谈谈如何正确运用奖惩法。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16分)31.陈景润作为新中国第一代大学生,是全国著名大学——厦门大学数学系的高材生。
学课程,他仅学三年,便以优异成绩提前一年毕业,被分配至北京市一所中学任数学教师。
按说,陈景润的专业成绩是无可挑剔的,当一个数学教师绰绰有余。
但实际上,他并不能胜任。
工作刚开始,就显露出诸多不适应。
他讲的课不能符合教学常规要求,稍不注意,就将自己的研究课题——《数论》的内容讲了出来,学生们意见很大学校领导多次提醒其加以改进,但效果并不明显。
再加上陈景润潜心研究哥德巴赫猜想,积劳成疾,又请假住院,故误课较多。
没有办法,在试用期满后,学校领导委婉地劝其回到母校去——实际上是将其退回原毕业学校。
问题:(1)你认为陈景润不能胜任教师工作的原因是什么?(5分)(2)你认为教师应具备什么样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8分)(3)从这个案例中你得到什么启示?(3分)四年大。
四、论述题(本大题13分)32.试论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制约性。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15分)33.“不好了,王老师,他们又打起来了!”一个男孩子气喘吁吁地冲进办公室。
我赶紧放下手中的笔,跑到教室里。
教室里乱糟糟的,两个男孩子已被同学拉开,其中一个额头上有两道血痕,另一个眼露凶光,好象还没有打够。
看到此景,无名火直往上冲,因为打人的孩子昨天我才和他谈了话,告诉他如何与人相处。
可是没想到,他今天又⋯⋯,我正要发作,耳边响起一个声音:要冷静,弄清楚原因再说⋯⋯。
晚上,打人学生的妈妈来电话说:“实在对不起,医院说他可能患有,小儿多动症?,因这几天太忙忘了给他吃药,所以⋯⋯”。
听到这里,我不由得心里一颤。
第二天,我主动找来了学生,问他:“那天你为什么为那么点小事打同学 ?”学生说:“医生说我有多动症⋯⋯”。
我真诚地说:“在老师心目中,你是一个十分正常的孩子,这几天你并没有吃药,根据老师的观察你各方面都很正常”。
学生说:“可是那天我真管不住自己⋯⋯”。
我说:“不,那天打架你只是有些冲动,我一点都不觉得你有什么,小儿多动症?,你是一个健康的孩子,与别的孩子一样。
”此时,孩子的眼中发出异样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