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关关于知识产权保护的实施办法
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制度
• 海关总署应当自收到申请人全部申请文件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作 出是否准予备案的决定(备案费为每件800元),并书面通知申 请人。
• 备案时效:10年。期满前6个月申请续展,续展备案的有效期为 10年。
• 备案的变更和撤销:发生变化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向海关总署 办理变更或注销手续。
扣留侵权嫌疑货物的申请
• ③货物价值>20万人民币时,提供10万人民币担保
• 知识产权权利人也可以向海关总署提供总担保,但不得低于20万。
• 海关对侵权嫌疑货物的调查处理
• 综合案例11-3: 宁波海关保护知识产权案例 • 综合案例11-4:上海海关查获出口侵犯“SUNWATT及图形”商标电池案
• 知识产权权范围包括版权、著作权、商标权、地理 标志权、工业品外观设计权、专利权、集中电路布图设计权、专 利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未披露过的信息专用权。
• 我国《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条例》规定的知识产权范围包括商标权、 著作权、专利权。
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制度的基本内容
• 知识产权权利人发现侵权嫌疑货物的扣留申请:请求海关扣留侵 权嫌疑货物,应当在海关规定的期限内向海关提供相当于货物价 值的担保。
• 知识产权权利人接到海关发现侵权嫌疑货物通知的扣留申请
• ①货物价值<2万人民币时,提供等值担保;
• ②货物价值<20万人民币时,提供50%货值但不得低于2万人民币 担保金;
• 知识产权海关保护的备案申请
• 向海关总署提交申请书(申请备案的每一项知识产权单独提交一份申请书) • 知识产权权利人个人身份证件的复印件、工商营业执照的复印件或者其他注册登记
文件的复印件; • 商标注册、著作、专利权证明或证书; • 知识产权权利人许可他人使用注册商标、作品或者实施专利的许可合同; • 知识产权权利人合法行使知识产权的货物及其包装的照片; • 已知的侵权货物进出口的证据; • 海关总署认为需要提交的其他文件或者证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条例(2018年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条例(2018年修订)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2018.03.19•【文号】•【施行日期】2018.03.19•【效力等级】行政法规•【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知识产权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条例(2003年12月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95号公布根据2010年3月24日《国务院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条例〉的决定》第一次修订根据2018年3月19日《国务院关于修改和废止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第二次修订)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实施知识产权海关保护,促进对外经济贸易和科技文化交往,维护公共利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是指海关对与进出口货物有关并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行政法规保护的商标专用权、著作权和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专利权(以下统称知识产权)实施的保护。
第三条国家禁止侵犯知识产权的货物进出口。
海关依照有关法律和本条例的规定实施知识产权保护,行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规定的有关权力。
第四条知识产权权利人请求海关实施知识产权保护的,应当向海关提出采取保护措施的申请。
第五条进口货物的收货人或者其代理人、出口货物的发货人或者其代理人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向海关如实申报与进出口货物有关的知识产权状况,并提交有关证明文件。
第六条海关实施知识产权保护时,应当保守有关当事人的商业秘密。
第二章知识产权的备案第七条知识产权权利人可以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将其知识产权向海关总署申请备案;申请备案的,应当提交申请书。
申请书应当包括下列内容:(一)知识产权权利人的名称或者姓名、注册地或者国籍等;(二)知识产权的名称、内容及其相关信息;(三)知识产权许可行使状况;(四)知识产权权利人合法行使知识产权的货物的名称、产地、进出境地海关、进出口商、主要特征、价格等;(五)已知的侵犯知识产权货物的制造商、进出口商、进出境地海关、主要特征、价格等。
浅谈我国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制度
摘
要: 随着我 国对外贸易的不断扩 大, 中国海关面 临知识产权保护领 域严峻的新形势和新任务 , 因此 , 我们应
该正视现行制度存在的 问题 , 借鉴他 国先进经验 , 出增 强海 关保护的对策 。 提
关 键 词 : 国海 关 ; 识 产权 ; 护 制 度 中 知 保
中图分类号 : F 6 文献标志码 : 文章编号 :6 3 2 1 2 1 ) 10 6 — 2 D3 A 17 — 9 X(0 0 1- 19 0
与担保金和有关费用的规定不尽合理等问题。20 年 1 月 2 0 3 6日国 1
围。旧《 条例》 , 规定 海关在扣留侵权嫌疑货物后, 要对所有被扣留的 货物是否侵权进行调查、 认定, 从而严重影响通关速度。新《 条例》 第
二十条规定:海关只对进出口货物是否侵犯已经备案的知识产权实
行主动查验,并仅对主动查验发现进出口货物有侵犯备案知识产权 嫌疑的案件进行调查、 认定。 至于其他案件中侵权嫌疑货物是否侵犯 知识产权的问题, 权利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认定。 3 . 对海关扣留侵权嫌疑货物的时间作了明确限定。旧《 条例》 规 定, 海关对被扣留的侵权嫌疑货物进行调查时, 侵权嫌疑货物一直由 海关扣留, 没有时间限制。为了提高通关速度, 条例》 新《 第二十四条
规定: ) f 海关应权利人的申请扣留侵权嫌疑货物, 1 自扣留之 日起 2 O 个工作 日内收到人民法院协助执行通知的, 予以协助; 未收到的, 应 当放行。f 海关主动查验, 2 ) 发现进出口货物有侵犯备案知识产权嫌 疑、 通知权利人后, 权利人请求海关扣留侵权嫌疑货物的, 自扣留之
务院 通过了 新的《 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条例》 ( 以下简称新《 条例》 20 ) 04 , 年5 2 月 5日, 海关总署颁布了《 关于( 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海关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关于知识产权保护的实施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关于知识产权保护的实施办法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公布日期】1995.10.01•【文号】•【施行日期】1995.10.01•【效力等级】部门规章•【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海关正文*注:本篇法规已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条例>的实施办法》(发布日期:2004年5月25日实施日期:2004年7月1日)废止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关于知识产权保护的实施办法(1995年10月1日)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有效地实施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海关保护条例》)的有关规定,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在本办法中,知识产权权利人(以下简称权利人)系指《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九条所称的著作权人及著作权专有使用许可的被许可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三条所称的商标注册人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六条所称的专利权人。
第三条海关认为必要时,可要求收发货人在办理进出口货物的海关手续时就货物的知识产权状况进行补充申报。
收发货人应根据海关的要求如实申报进出口货物的知识产权状况并附交有关拥有或合法使用有关知识产权的证明文件。
海关认为必要时,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的有关规定查验进出口货物并提取样品。
第四条海关实施知识产权保护,应保守有关当事人的商业秘密。
有关当事人应在向海关提交的书面文件中注册请求海关予以保守的商业秘密的内容。
第二章备案第五条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备案的申请应由权利人或其代理人向海关总署提出。
权利人在中国境内未设有营业场所或办事机构的,应委托其在境内的代理人提出备案申请。
第六条共有知识产权的权利人中任何一个权利人已向海关总署提出备案申请后,其他权利人无须再提出申请。
第七条申请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备案的权利人或其代理人应根据其申请备案的知识产权的性质和商品类别的情况分别向海关总署提交相应的备案申请书,并随附《海关保护条例》第八条规定应交验的文件。
我国海关知识产权保护的方式
我国海关知识产权保护的方式
我国海关知识产权保护的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监管出入境货物。
海关在出入境货物监管中,对涉嫌知识产权侵权的货物进行检查、查扣、扣留等处理措施,对侵权行为进行打击。
2. 开展行政执法。
海关可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等相关法规,对涉及知识产权侵权的进出口货物进行行政执法,采取查扣、封存、扣留、延长查验等措施。
3. 开展国际合作。
我国海关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国际组织、外国海关就知识产权保护开展合作、交流与合作。
4. 加强信息化建设。
海关加强信息化建设,实现对涉嫌侵权品的自动识别和处理,提高知识产权保护的效率和水平。
5. 宣传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海关通过宣传、培训等方式,提高海关工作人员和企业对知识产权保护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同时,也提高了公众对知识产权侵权的认知度。
知识产权在海关备案有什么作用
知识产权在海关备案有什么作⽤知识产权是指个⼈对其所创造或发明的劳动成果享有的财产权利,按照海关部门有关的规定,知识产权需要预先通知海关总署,以便海关对知识产权实施保护。
那么知识产权在海关备案申请保护有什么作⽤呢?(⼀) 是海关采取主动保护措施的前提条件根据《条例》的规定,知识产权权利⼈如果事先没有将其知识产权向海关备案,海关发现侵权货物即将进出境,也没有权⼒主动中⽌其进出⼝,也⽆权对侵权货物进⾏调查处理;(⼆) 有助于海关发现侵权货物尽管根据《条例》的规定,知识产权权利⼈在进⾏备案后,仍然需要在发现侵权货物即将进出境时向有关海关提出采取保护措施的申请,但是,从实践看,海关能否发现侵权货物,主要依赖于海关对有关货物的查验。
由于知识产权权利⼈在备案时,需要提供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状况、权利⼈的联系⽅式、合法使⽤知识产权情况、侵权嫌疑货物情况、有关图⽚和照⽚等情况,使海关有可能在⽇常监管过程中发现侵权嫌疑货物并主动予以扣留。
所以,事先进⾏知识产权备案,可以使权利⼈的合法权益得到及时的保护;(三) 知识产权权利⼈的经济负担较轻根据海关总署有关《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条例》的实施办法规定,在海关依职权保护模式下,知识产权权利⼈向海关提供的担保最⾼不超过⼈民币10万元。
如果知识产权权利⼈事先未进⾏知识产权备案,则不能享受上述待遇,必须提供与其要求扣留的货物等值的担保;(四) 可以对侵权⼈产⽣震慑作⽤由于海关对进出⼝侵权货物予以没收并给予进出⼝企业⾏政处罚,尽早进⾏知识产权备案,可以对那些过去毫⽆顾忌地进出⼝侵权货物的企业产⽣警告和震慑作⽤,促使其⾃觉地尊重有关知识产权。
此外,有些并⾮恶意出⼝侵权产品的企业也可能通过查询备案,了解其承揽加⼯和出⼝的货物是否可能构成侵权。
看来个⼈想要对知识产权进⾏保护,⾸先需要申报知识产权海关备案,避免发⽣侵权问题,对于没有申报海关备案的货物,海关发现侵权货物即将进出境,也没有权⼒主动中⽌其进出⼝,也⽆权对侵权货物进⾏调查处理,因此权利⼈应该及早申请知识产权海关备案随着⼈们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增强,越来越多⼈懂得要做好知识产权的保护,但是知识产权中的商标、专利、版权注册业务坑太多,很多⼈怕中招。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条例》的实施办法(2018修改)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条例》的实施办法(2018修改)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公布日期】2018.05.29•【文号】海关总署令第240号•【施行日期】2018.07.01•【效力等级】部门规章•【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海关综合规定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条例》的实施办法(2009年3月3日海关总署令第183号发布根据2018年5月29日海关总署令第240号《海关总署关于修改部分规章的决定》修改)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有效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以及其他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知识产权权利人请求海关采取知识产权保护措施或者向海关总署办理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备案的,境内知识产权权利人可以直接或者委托境内代理人提出申请,境外知识产权权利人应当由其在境内设立的办事机构或者委托境内代理人提出申请。
知识产权权利人按照前款规定委托境内代理人提出申请的,应当出具规定格式的授权委托书。
第三条知识产权权利人及其代理人(以下统称知识产权权利人)请求海关扣留即将进出口的侵权嫌疑货物的,应当根据本办法的有关规定向海关提出扣留侵权嫌疑货物的申请。
第四条进出口货物的收发货人或者其代理人(以下统称收发货人)应当在合理的范围内了解其进出口货物的知识产权状况。
海关要求申报进出口货物知识产权状况的,收发货人应当在海关规定的期限内向海关如实申报并提交有关证明文件。
第五条知识产权权利人或者收发货人向海关提交的有关文件或者证据涉及商业秘密的,知识产权权利人或者收发货人应当向海关书面说明。
海关实施知识产权保护,应当保守有关当事人的商业秘密,但海关应当依法公开的信息除外。
第二章知识产权备案第六条知识产权权利人向海关总署申请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备案的,应当向海关总署提交申请书。
申请书应当包括以下内容:(一)知识产权权利人的名称或者姓名、注册地或者国籍、通信地址、联系人姓名、电话和传真号码、电子邮箱地址等。
知识产权的海关保护
【文档模板范本:知识产权的海关保护】一、背景介绍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越来越频繁。
在这种情况下,知识产权的保护变得越来越重要。
为了保护知识产权,海关机构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本文档将对知识产权的海关保护进行详细阐述。
二、知识产权的海关保护的概念及作用知识产权的海关保护是指海关机构在进出口商品时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工作。
主要包括对侵犯知识产权的商品进行监管、检查和扣留等工作,以保护知识产权所有人的利益。
知识产权的海关保护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1. 保护知识产权所有人的合法权益;2. 防止侵权商品进入国内市场;3. 维护社会公序良俗和经济秩序的稳定。
三、知识产权的海关保护的实施原则知识产权的海关保护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 合法性原则:海关机构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进行保护工作;2. 公平原则:对所有侵权商品都要采取同样的保护措施,不得歧视任何一方;3. 保密原则:海关机构应当在保密的前提下开展保护工作,不得泄漏商业秘密;4. 合作原则:海关机构需要与知识产权所有人、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等相关单位开展合作,共同开展保护工作。
四、知识产权的海关保护的实施程序知识产权的海关保护的实施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报案申请;2. 商品监管与检查;3. 扣留处置;4. 行政或刑事制裁。
五、知识产权的海关保护的应急措施在实施知识产权的海关保护工作中,有时需要采取应急措施。
主要有以下几种:1. 紧急扣留措施;2. 立案审查和处理;3. 紧急调查。
六、知识产权的海关保护的监督管理为了保障知识产权的海关保护工作的有效性和规范性,需要进行监督管理。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监督检查;2. 资料备案;3. 行政问责。
七、本文档所涉及简要注释如下:1. 知识产权:指人们在文学、艺术、科学等方面的劳动创造成果所形成的权益。
2. 海关保护:指海关机构对进出口商品进行监管、检查和扣留等工作,以保障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知识产权的海关保护法律制度及完善
知识产权的海关保护法律制度及完善□张永亮,徐金锋(浙江林学院,浙江临安311300)摘要: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是用行政手段对知识产权侵权产品的跨国交易进行规制,目的在于将侵权货物阻止在海关边境外,不让其进入一国或一单独关税区的商业流通,以免破坏正常的经济贸易秩序。
我国已建立起相对完备的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法律制度,但在具体制度方面存在不合理的方面,不利于保护相关权利人的利益。
本文分析了我国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法律制度的现状,对其不足进行探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法律完善措施。
关键词:知识产权;知识产权海关保护;保护模式;完善中图分类号:D92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07(2008)07-0119-03收稿日期:2008-05-05作者简介:张永亮(1975—),男,河南方城人,浙江林学院人文学院法律系讲师;徐金锋(1979—),男,浙江诸暨人,浙江林学院人文学院法律系讲师。
实施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是我国参加世界贸易组织的承诺,也是《TRIPS协议》对成员国的要求。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际经贸对于一个国家越来越重要,而货物进出境也越来越成为国际商贸中十分重要的一环,在这一环节上实施知识产权保护措施,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一、我国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制度的法律体系新中国成立后,自1994年起海关开始承担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以后,经过10多年的探索和努力,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成为我国海关的一项重要职责。
在这10多年里,海关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和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从执法实践到理论研究,都日渐丰富。
1992年1月17日,知识产权海关保护的概念在我国开始使用,中美在华盛顿签署《关于保护知识产权的谅解备忘录》。
这是在有关双边协定中,中国政府首次承诺在进口环节实施知识产权保护措施。
1994年7月5日,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海关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决定》,宣布侵犯受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法律和行政法规保护的货物禁止进出境。
海关知识产权保护
海关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海关保护也叫知识产权的边境保护,1994年9⽉,我国开始对知识产权实施边境保护,⽬前,我国海关已经建⽴起⼀套包括报关单证审核、进出⼝货物检验、对侵权货物的扣留和调查、对违法进出⼝⼈进⾏处罚以及对侵权货物进⾏处置等环节在内的完善的知识产权执法制度。
以下将由编辑为您解说海关知识产权保护相关知识和法规。
海关知识产权保护概念1995年10⽉,我国⾸次颁布实施《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条例》,开始建⽴符合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知识产权边境保护制度。
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是指海关为禁⽌侵犯知识产权的货物进出⼝,对与进出⼝货物有关并受中华⼈民共和国法律、⾏政法规保护的商标专⽤权、著作权和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专利权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实施的保护。
知识产权权利⼈也可主动请求海关实施知识产权保护,但应事先向海关提出采取保护措施的申请。
进⼝货物的收货⼈或者其代理⼈、出⼝货物的发货⼈或者其代理⼈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向海关如实申报与进出⼝货物有关的知识产权状况,并提交有关证明⽂件。
海关实施知识产权保护时,有义务保守有关当事⼈的商业秘密。
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模式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指海关依法禁⽌侵犯知识产权的货物进出⼝的措施。
在世界贸易组织《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中被称为知识产权的边境措施。
根据中华⼈民共和国国务院颁布的《中华⼈民共和国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条例》第⼆条的规定,我国海关保护的知识产权应当是与进出⼝货物有关并受中华⼈民共和国法律、⾏政法规保护的商标专⽤权、著作权和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专利权。
此外,根据《奥林匹克标志保护条例》和《世界世界博览会标志保护条例》的规定,我国海关也应当对奥林匹克标志和世界博览会标志实施保护。
中国海关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可以划分为“依申请保护”和“依职权保护”两种模式:依申请保护,是指知识产权权利⼈发现侵权嫌疑货物即将进出⼝时,根据《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条例》第⼗⼆、⼗三和⼗四条的规定向海关提出采取保护措施的申请,由海关对侵权嫌疑货物实施扣留的措施。
海关知识产权保护介绍
2.依职权保护流程
依职权保护,也称主动保护,是指海关发现进出口货物涉嫌侵犯已在海关总署备案的知识产权的,应当立即书 面通知权利人,权利人自通知送达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提交采取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措施的书面申请及相关担保的 ,海关依法扣留侵权嫌疑货物,并自扣留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对被扣留的侵权嫌疑货物是否侵犯知识产权进行 调查、认定、作出有关行政裁决。
3. 海关执法过程中发现:
2022年3月,南通某公司以一般贸易方式向N海关申报出口被套、床盖三件套。经 查验,发现该批货物中有286条被套使用了“MICKEY MOUSE”“DISNEY”“Mickey Mouse device” “MANCHESTER UNITED及图形”标识和“MY LITTLE PONY(“小马宝 莉”)”“Supreme标识”,涉嫌侵犯迪士尼企业公司、曼彻斯特联合有限公司在 海关总署备案的商标权和孩之宝有限公司、章节四公司在海关总署备案的著作权, 涉案货值7078.66元。该批被套包装简陋、质量粗糙,且当事人无法提供相应的授 权文书,存在较大的侵权嫌疑。经联系权利人确权,4家权利人均依照《保护条例》 第十六条和《实施办法》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三条之规定,在法定期限内提交采取 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措施的书面申请及相关担保,N海关依法对该批侵权嫌疑被套予 以扣留。经调查,N海关对该批侵权被套作出认定侵权的结论,并依法作出没收并 处罚款人民币355元的行政处罚决定。
(备案是海关采取依职权保护措施的前提条件。如果不备案,海关就无法对涉嫌侵权的货物进行调
查处理。目前备案不收费。)
四、知识产权海关备案方法
企业如何进行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备案?
企业可以自行办理备案申请,也 可以委托代理人办理。境外的法人、 自然人和其他组织必须委托境内的企 业办理。
我国知识产权海关保护立法与执法措施制度
浅论我国知识产权海关保护立法与执法措施制度摘要 2009年1月26日,历时近2年的“美国向wto诉中国影响知识产权保护和实施措施案”终于产生了专家组报告,在中美双方都不决定上诉之后尘埃落定。
自中美两国开展贸易以来,双方关于知识产权的争端经历了二十多年,对中美两国的国际贸易和知识产权立法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甚至可以说美国对中国的高压政策推动了中国知识产权立法的进程。
目前,我国知识产权立法中存在的缺陷仍需要从立法和执法层面不断改善。
关键词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执法措施作者简介:李勤,华东政法大学2011级知识产权法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知识产权法。
中图分类号:d91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3)04-037-02知识产权海关保护,也称之为知识产权边境保护,简单的说就是海关根据国家的法律、行政法规等规定,在货物进出境环节,对与货物以有关的知识产权实施保护。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环境下,知识产权国际贸易发展迅速,为了更好的促进国际间的贸易往来,创造良好的贸易与投资环境,推进科技创新进步以及形成规范的经济贸易体制,快捷有效的知识产权边境保护措施成为了世界各国的共同追求。
本文就“美国向wto诉中国知识产权保护与执法措施案”为例,浅谈我国知识产权海关保护的进步与不足,并提出建议。
一、美国向wto诉中国影响知识产权保护和实施措施案2007年4月10日,美国政府向wto争端解决机构(dsb)提出请求,要求与中国就其涉及知识产权保护和执法的若干措施进行磋商。
其一便是“海关对没收的侵犯知识产权货物的处理”违反trips 项下的义务。
(一)美国的申诉与主张美国诉称中国海关处置没收侵权货物时存在一个强制执行的顺序①:首先,转交给社会公益机构或有偿转让给权利人;其次,清除所有侵权特征后拍卖;最后,予以销毁。
这种顺序造成海关不能直接销毁侵权货物,有可能采取的拍卖措施不能完全排除侵权货物再次进入商业渠道或者国际市场的可能性,从而违反了trips协议第46条“将侵权货物清除出商业渠道或责令将其销毁”的规定。
海关总署关于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备案的收费规定-
海关总署关于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备案的收费规定正文:---------------------------------------------------------------------------------------------------------------------------------------------------- 海关总署关于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备案的收费规定(一九九七年三月一日)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三十四条的规定,经国务院财政和物价部门批准,海关总署向申请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备案(以下简称备案)的知识产权权利人(以下简称申请人)收取备案费。
备案费收费标准为每件备案人民币1000元。
本条所称“每件”系指申请人递交并经海关总署认可的每份申请。
二、申请人提交备案申请后,海关总署经审查,决定准予备案的,即发出缴款通知,申请人应根据海关总署发出的书面通知,通过银行将备案费转入海关总署的指定帐号,并将银行转帐单复印件寄送或传真至海关总署。
申请人应在转帐单上注明备案号。
三、海关总署收到备案费后应向申请人出具收据。
海关总署不接受申请人通过邮局汇付或以现金、支票等其他形式缴纳备案费。
四、海关总署准予备案后,申请人放弃备案或其备案被海关总署注销的,已缴纳的备案费不予退还。
申请人在备案有效期内申请备案续展或变更,不需另行缴费;申请人在备案失效后重新提出备案申请的,应按照规定的程序缴纳备案费。
五、凡1997年3月1日前已提出备案申请或备案已获海关总署批准的,申请人应于1997年4月30日前根据本规定缴纳备案费;逾期未缴的,海关总署可注销其备案。
六、本规定自1997年3月1日起实施。
——结束——。
海关知识产权保护措施有哪些
海关知识产权保护措施有哪些海关知识产权保护措施是指海关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对进出口货物中存在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物品进行监管和打击的措施。
该措施的目的是保护知识产权的合法权益,维护市场秩序,促进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
下面将详细介绍海关知识产权保护措施的具体内容。
一、进口货物的知识产权保护措施1. 检查和记录海关在进口货物的报关环节对货物进行检查,并记录货物中的知识产权信息。
海关工作人员会对涉嫌侵权的货物进行更加严格的检查。
2. 知识产权海关登记海关会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对其知识产权进行海关登记。
登记后,海关将加强对涉及该知识产权的货物的监控和打击力度。
3. 直接行动当发现进口货物中存在知识产权侵权行为时,海关会采取行动,例如扣押侵权货物,暂时禁止其进入市场,等待相关权利人的进一步处理。
4. 受权处理海关可以根据权利人的要求,对侵权货物进行销毁、禁止流通或者其他合法处理方式。
同时,也可以对侵权行为的相关人员进行处罚。
二、出口货物的知识产权保护措施1. 出口检查海关在出口货物的报关环节也会对货物进行检查,以防止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货物通过出口。
2. 知识产权海关登记与进口货物类似,海关也会对出口货物涉及的知识产权进行登记,加强对侵权货物的监管和打击。
3. 知识产权出口证明海关可以根据权利人的要求,为涉及知识产权的出口货物提供证明,证明该货物并未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
4. 加强合作海关还加强与国内外知识产权权利人的合作,建立信息共享机制,进行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联动。
附件:1. 海关知识产权保护申请表2. 海关知识产权保护操作指南3. 海关知识产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法律名词及注释:1. 知识产权:是指人们在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和商业等领域中创造的智力成果所带来的法律权益。
2. 侵权:指未经权利人允许,对他人的知识产权进行侵犯的行为。
3. 海关登记:是指权利人向海关申请登记其知识产权信息,并由海关进行备案和管理。
4. 扣押:是指海关对涉嫌侵权的货物进行暂时扣留,等待进一步处理。
《关于实施专利权海关保护若干问题的规定》新
关于实施专利权海关保护若干问题的规定一、引言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成就。
知识产权保护对于加强创新驱动发展,提升经济竞争力,保障公平竞争,促进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作为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的重要一环,专利权海关保护对于防范知识产权侵权,维护国家利益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进一步规范和加强专利权海关保护工作,保护创新资源,推动科技创新,特编制本规定。
二、总则2.1 目的本规定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和规范专利权海关保护工作,打击侵犯知识产权行为,促进科技创新与合作,维护国家利益和公平竞争的环境。
2.2 依据本规定的制定依据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专利法》以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
2.3 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中国境内所有口岸的海关,包括进出口专利侵权商品的监管。
三、专利权申请与保护3.1 专利权海关保护海关应当加强对进出口商品的监管,特别是对涉及专利权的商品进行严格查验和审查,发现侵权商品及时扣留并通知专利权人。
3.2 专利权登记信息共享海关与知识产权局应当建立专利权登记信息共享平台,及时将专利权信息共享给海关,提供便利的查询服务,方便海关开展专利权海关保护工作。
四、违法行为和处罚4.1 侵权行为的认定海关应当建立专门的侵权认定机构,负责对涉嫌侵犯专利权的商品进行认定,确保认定结果的公正和准确。
4.2 处罚措施对于侵犯专利权的商品,海关可以采取扣留、查封、罚款等处罚措施,并依法移送相关案件给公安机关。
五、法律责任和救济措施5.1 法律责任对于侵犯他人专利权的行为,海关将依法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包括行政处罚和民事赔偿。
5.2 救济措施专利权人有权向海关申请保护,海关将积极配合专利权人采取必要的救济措施,包括扣留侵权商品、查封侵权设备等。
六、附则6.1 本规定解释权归中国海关总署所有。
6.2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生效。
结论本规定的实施对于加强专利权海关保护工作,维护知识产权,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条例(英文版)
Regulation of the P. R. China on the customs protection of IP rightsPART ONE GENERAL PROVISIONSArticle 1 These Regulations are formulat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C, Customs Law in order to implement customs protection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promote foreign economic trade and technological and cultural exchange, and safeguard social interests.Article 2 For the purposes of these Regulations, “customs protection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refers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protection by customs of the exclusive rights to use a trademark, copyrights and the rights related thereto, and patent rights that are related to import and export goods and that are protected by PRC laws and administrative regulations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Article 3 The State prohibits the import and export of goods that infringe upon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Customs shall implement protection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and exercise the relevant powers stipulated in the PRC, Customs Law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ovisions of relevant laws and these Regulations.Article 4 Owners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that request customs to implement protection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shall submit an application to customs for adoption of protective measures.Article 5 Consignees of import goods or their agents, and consignors of export goods or their agents shall truthfully declare to customs the details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related to the import or export goods, and shall submit the relevant supporting documents.Article 6 When implementing protection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customs shall maintain the confidentiality of the trade secrets of the related parties.PART TWO RECORD FILING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Article 7 An owner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may apply to the General Administration of Customs for record filing of his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according to the provisions hereof. To apply for record filing, an application form shall be submitted. An application form shall include the following particulars:1. the name or personal name, place of registration or nationality, etc. of the owner of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2. the name, details and the relevant information of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3. the details of the exercise of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license;4. the name, place of origin, customs at the point of entry/exit, importers and exporters, major characteristics, and prices, etc. of the goods of which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are lawfully exercised by the owner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and5. the manufacturers, importers and exporters, customs at the point of entry/exit, major characteristics, and prices, etc. of goods that are known to have infringed upon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Where there are supporting documents for the contents of the application form specified in the preceding paragraph, the owner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shall attach the supporting documents.Article 8 The General Administration of Customs shall, within 30 working days of the date of receipt of all application documents, render a decision on whether to grant approval for record filing, and shall notify the applicant in writing. Where approval for record filing is not granted, the reasons therefore shall be stated.The General Administration of Customs shall not grant approval for record filing in any of the following circumstances:1. the application documents are incomplete or invalid;2. the applicant is not the owner of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or3.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are no longer protected by laws or administrative regulations.Article 9 If customs discovers that an owner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that applies for record filing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has not provided the relevant details or documents truthfully, the General Administration of Customs may revoke its filed record.Article 10 A filed record for customs protection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shall be effective as of the date on which the General Administration of Customs grants approval for record filing, and shall be valid for 10 years.Where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are valid, the owner of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may, within six months prior to the expiration of the term of validity of the filed record for customs protection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apply to the General Administration of Customs for an extension of the filed record. The term of validity of each extension of a filed record shall be 10 years.Where no application for extension has been made upon the expiration of the term of validity of a filed record for customs protection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or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are no longer protected by laws or administrative regulations, the filed record for customs protection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shall immediately become void.Article 11 Where there is a change in the details of a filed record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the owner of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shall, within 30 working days of the date on which the change occurs, carry out the amendment or cancellation procedures with the General Administration of Customs.Where the owner of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does not apply to the amendment or cancellation procedure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eceding paragraph so as to seriously affect other’s lawful import or export and the Customs supervision according to law, the General Administration of Customs can remove the record upo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takeholders or take the initiative to do so.PART THREE APPLICATION FOR IMPOUNDMENT OF GOODS SUSPECTED OF INFRINGING UPON RIGHTS, AND THE HANDLING THEREOFArticle 12 Where an owner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discovers that goods suspected of infringing upon rights are about to be imported or exported, he may submit an application for impoundment of goods suspected of infringing upon rights to the customs of the place where the goods are to enter into, or exit from, China.Article 13 Where an owner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requests customs to impound goods suspected of infringing upon rights, he shall submit an application form and the relevant supporting documents, and shall provide evidence that is sufficient to prove that the infringement clearly exists.An application form shall include the following main particulars:1. the name or personal name, place of registration or nationality, etc. of the owner of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2. the name, details and the relevant information of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3. the names of the consignees and consignors of the goods suspected of infringing upon rights;4. the name and specifications, etc. of the goods suspected of infringing upon rights; and5. the port by which, the time at which and the means of transportation by which, the goods suspected of infringing upon rights may enter into, or exit from, China.Where the goods suspected of infringing upon rights are suspected of infringing upon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that are filed for record, the application form shall also include the customs record number.Article 14 Where an owner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requests customs to impound goods suspected of infringing upon rights, he shall provide to customsa guarantee equal to the value of the goods for compensation of any loss that may be incurred by the consignee or the consignor due to improper application, and for payment of fees for the storage, custody and disposal, etc. of the goods after they are impounded by customs. Where an owner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pays the fees for storage and custody directly to the storage provider, such fees shall be deducted from the guarantee. The specific procedures shall be formulated by the General Administration of Customs.Article 15 Where an owner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that applies for impoundment of goods suspected of infringing upon rights satisfies the provisions of Article 13 hereof and provides a guarantee in accordance with Article 14 hereof, customs shall impound the goods suspected of infringing upon rights, notify the owner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in writing, and deliver a certificate of impoundment by customs to the consignee or consignor.Where an owner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that applies for impoundment of goods suspected of infringing upon rights does not satisfy the provisions of Article 13 hereof or has not provided a guarantee in accordance with Article 14 hereof, customs shall reject the application and notify the owner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in writing.Article 16 Where customs discovers import or export goods that are suspected of infringing upon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that are filed for record, it shall notify the owner of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immediately in writing. Where, within three working days of the date of delivery of the notification, the owner of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submits an application according to Article 13 hereof and provides a guarantee according to Article 14 hereof, customs shall impound the goods suspected of infringing upon rights, notify the owner of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in writing, and deliver a certificate of impoundment by customs to the consignee or consignor. Where the owner of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fails to submit an application or provide a guarantee within the time limit, customs may not impound the goods.Article 17 An owner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and the consignee or consignor may inspect the relevant goods upon the approval of customs.Article 18 Where the consignee or consignor considers that his goods have not infringed upon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of the owner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he shall submit a written explanation to customs and attach the relevant evidence.Article 19 Where a consignee or consignor of goods suspected of infringing upon patent rights considers that his import or export goods have not infringed upon patent rights, he may, after providing a guarantee equal to the value of the goods, request customs to release his goods. If the owner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fails to institute an action at a people’s court within a reasonable time period, customs shall return the guarantee.Article 20 If, after customs has discovered import or export goods suspected of infringing upon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that are filed for record and has notified the owner of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the owner of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requests customs to impound the goods suspected of infringing upon rights, customs shall, within 30 working days of the date of impoundment, investigate and confirm whether the impounded goods suspected of infringing upon rights have infringed upon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If it cannot confirm an infringement, it shall notify the owner of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immediately in writing.Article 21 Where customs conducts an investigation into the impounded goods suspected of infringing upon rights and requests the assistance of the department in charge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the relevant department in charge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shall provide assistance.Where the department in charge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requests customs to provide assistance in the handling of rights infringement cases involving import and export goods, customs shall provide assistance.Article 22 Where customs conducts an investigation into the impounded goods suspected of infringing upon rights and the relevant details, the owner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and the consignee or consignor shall coordinate with the investigation.Article 23 An owner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may, after applying to customs for adoption of protective measures, apply to the people’s court for an order of cessation of the infringing act or preservation of property for the impounded goods suspected of infringing upon rights prior to the institution of action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ovisions of the PRC, Trademark Law, the PRC, Copyright Law or the PRC, Patent Law.Customs that receives the notice to assist in execution of an order of cessation of an infringing act or preservation of property from the p eople’s court shall provide assistance.Article 24 Customs shall release the impounded goods suspected of infringing upon rights in any of the following circumstances:1. customs impounds goods suspected of infringing upon rights according to Article 15 hereof, and has not received the notice to assist in execution from the people’s court within 20 working days from the date of impoundment;2. customs impounds goods suspected of infringing upon rights according to Article 16 hereof, and has not received the notice to assist in execution from the people’s court within 50 working days from the date of impoundment, and cannot confirm that the impounded goods suspected of infringing upon rights has infringed upon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after investigation;3. the consignee or consignor of the goods suspected of infringing upon patent rights requests customs to release his goods after providing a guarantee equal to the value of the goods; or4. customs considers that the consignee or consignor has sufficient evidence to prove that his goods have not infringed upon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of the owner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Article 25 Where customs impounds goods suspected of infringing upon rights according to the provisions hereof, the owner of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shall pay the relevant fees for storage, custody and disposal, etc. Where the owner of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has not paid the relevant fees,customs may deduct such fees from the guarantee he provides to customs, or request the guarantor to perform the relevant guarantee liability.Where goods suspected of infringing upon rights are confirmed as having infringed upon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the owner of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may include the relevant fees for storage, custody and disposal, etc. he has paid in the reasonable expenditure paid for cessation of the infringing acts.Article 26 Where customs discovers a case suspected of a criminal offence during implementation of protection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it shall hand over the case to the public security authority according to law for handling.PART FOUR LEGAL LIABILITYArticle 27 Where impounded goods suspected of infringing upon rights are confirmed as having infringed upon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after investigation by customs, customs shall confiscate the goods.After customs has confiscated the goods that have infringed upon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it shall notify the owner of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in writing of the relevant details of such goods.Where confiscated goods that have infringed upon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can be used for public welfare, customs shall transfer the goods to the relevant public welfare organizations to be used for public welfare. Where the owner of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wishes to acquire the goods, customs may transfer the goods to the owner of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for compensation. Where confiscated goods that has infringed upon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cannot be used for public welfare and the owner of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does not wish to acquire the goods, customs may auction off the goods according to law after removing the infringing characteristics. Where the infringing characteristics cannot be removed, customs shall destroy the goods.Article 28 Where articles carried or sent by mail by individuals into or out of China exceed the amount for personal use or the reasonable amount and infringeupon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stipulated in Article 2 hereof, customs shall confiscate such articles.Article 29 Where, after customs has accepted an application for record filing of protection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and for adoption of protective measures for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an owner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cannot provide precise details and as a result, the goods infringing upon rights are not discovered, or the protective measures are not adopted in a timely manner or effectively, the owner of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shall bear the liability himself.Where, after an owner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has requested customs to impound goods suspected of infringing upon rights, customs cannot confirm whether the impounded goods suspected of infringing upon rights has infringed upon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of the owner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or the people’s court rules that the goods have not infringed upon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of the owner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the owner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shall be liable for compensation according to law.Article 30 Where the import or export of goods that infringe upon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constitutes a criminal offence, criminal liability shall be pursued according to law.Article 31 Where the personnel of customs are derelict in their duties, abuse their authority or practice graft in their implementation of protection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and a criminal offence is constituted, their criminal liability shall be pursued according to law. Where the same is insufficient to constitute a criminal offence, they shall be subjected to administrative penalty according to law.PART FIVE SUPPLEMENTARY PROVISIONSArticle 32 Where an owner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handles record filing of his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with the General Administration of Customs, he shall pay the fee for record filing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levant State provisions.Article 33 These Regulations shall be implemented as of 1 March 2004. The PRC, Customs Protection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Regulations promulgated by the State Council on 5 July 1995 shall be simultaneously repealed.。
出口海关知识产权保护
一、知识产权海关保护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是指海关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在进出口环节采取的保护知识产权的执法措施。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奥林匹克标志保护条例》和《世界博览会标志保护条例》的规定,我国海关保护的知识产权包括商标专用权、著作权和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专利权、奥林匹克标志专有权和世界博览会标志专有权;中国海关可以采取的知识产权保护措施包括扣留即将进出口的侵权嫌疑货物、对侵权嫌疑货物进行调查处理、对进出口侵权货物的收发货人给予行政处罚和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嫌犯罪的案件等。
二、海关执法保护模式1、《条例》规定的知识产权海关保护依职权保护执法模式(主动模式)主要有以下程序:(1)知识产权备案;(2)海关发现侵权嫌疑货物后通知权利人;(3)权利人提出扣留侵权嫌疑货物的申请;(4)海关对货物的侵权状况等进行调查认定;(5)海关没收侵权货物或者协助人民法院对货物进行司法扣押;(6)对没收的侵权货物进行处置。
2、《条例》规定的知识产权海关保护依申请保护执法模式(被动模式)主要有以下程序:(1)权利人发现侵权嫌疑货物后向海关申请扣留;(2)海关扣留侵权嫌疑货物;(3)海关在扣留20个工作日内协助人民法院对货物进行司法扣押或者放行货物。
三、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备案1、权利人办理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备案,应当直接向海关总署提出申请。
各口岸海关不受理备案申请。
权利人可以将备案申请邮寄至下列地址: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6号邮编:100730海关总署政策法规司知识产权保护处权利人也可以通过海关总署的互联网网站进行网上申请,网址为,登录“知识产权”栏目的知识产权备案系统。
2、备案申请书应当符合以下规定:(1)备案申请书的数量应当与有关知识产权证书的数量一致,即“一个证书、一份申请”;(2)申请书应当填写整洁,字迹清晰,无涂改痕迹,可用电子文本编辑后打印输出;(3)除指定栏目外,所有栏目均应以中文填写。
最新(完美版)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条例
第十二章海关知识产权保护条例一、总则相关法条Ⅰ《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条例》第二条本条例所称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是指海关对与进出口货物有关并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行政法规保护的商标专用权、著作权和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专利权(以下统称知识产权)实施的保护。
第三条国家禁止侵犯知识产权的货物进出口。
第五条进口货物的收货人或者其代理人、出口货物的发货人或者其代理人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向海关如实申报与进出口货物有关的知识产权状况,并提交有关证明文件。
第六条海关实施知识产权保护时,应当保守有关当事人的商业秘密。
二、知识产权的备案相关法条Ⅰ《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条例》第七条【备案申请】知识产权权利人可以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将其知识产权向海关总署申请备案;申请备案的,应当提交申请书。
申请书应当包括下列内容:……前款规定的申请书内容有证明文件的,知识产权权利人应当附送证明文件。
第三十二条【备案费】知识产权权利人将其知识产权向海关总署备案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缴纳备案费。
相关法条Ⅰ《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条例》第八条海关总署应当自收到全部申请文件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准予备案的决定,并书面通知申请人;不予备案的,应当说明理由。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海关总署不予备案:(一)申请文件不齐全或者无效的;(二)申请人不是知识产权权利人的;(三)知识产权不再受法律、行政法规保护的。
相关法条Ⅰ《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条例》第九条海关发现知识产权权利人申请知识产权备案未如实提供有关情况或者文件的,海关总署可以撤销其备案。
相关法条Ⅰ《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条例》第十条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备案自海关总署准予备案之日起生效,有效期为10年。
知识产权有效的,知识产权权利人可以在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备案有效期届满前6个月内,向海关总署申请续展备案。
每次续展备案的有效期为10年。
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备案有效期届满而不申请续展或者知识产权不再受法律、行政法规保护的,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备案随即失效。
海关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全文)
海关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全文)海关对知识产权的保护1. 简介在全球化与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产权的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作为国家边境的门户,海关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文将详细介绍海关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措施和相关法律法规。
2. 海关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2.1 经济影响侵犯知识产权不仅造成创造者和原始创新者的利益受损,还对国家经济造成巨大损失。
海关的知识产权保护措施可以有效打击侵权行为,保护经济发展。
2.2 社会影响知识产权的保护影响到创新与发展的生态系统。
海关的保护措施可以维护创新动力,促进社会的良性循环。
3. 海关知识产权保护的措施3.1 监管与查验海关通过加强监管和查验措施,识别和扣押涉嫌侵权的货物。
此外,海关还与知识产权持有人合作,确保合法知识产权的快速通关。
3.2 取证与调查海关在发现涉嫌侵权的货物时,可以采取取证和调查行动,协助知识产权持有人起诉侵权者。
3.3 惩罚与处罚一旦发现侵权行为,海关可以对涉案货物进行扣押,并对侵权者给予相应的处罚,包括罚款、禁止进口等。
4. 海关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法规4.1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知识产权保护条例》该条例规定了海关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职责和权限,明确了海关的执法措施和法律责任。
4.2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该法律赋予了海关保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职责,包括知识产权的保护。
4.3 《世界贸易组织知识产权协议》该协议是海关知识产权保护的国际基准,规定了成员国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义务和措施。
5. 附件本文所涉及的附件如下:附件1: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知识产权保护条例全文;附件2: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全文;附件3:世界贸易组织知识产权协议全文。
6. 法律名词及注释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如下:知识产权:指对人们在科学、技术和文化创造中的所作贡献的保护措施,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等;侵权行为:未经知识产权持有人许可,擅自使用、生产、销售或进口涉嫌侵犯知识产权的货物或服务的行为;查验:海关对进出口货物进行检查和审核的过程;取证:海关通过收集相关证据来证明涉嫌侵权行为的存在;调查:海关对涉嫌侵权行为进行深入调查以获取更多证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关关于知识产权保护的实施办法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关于知识产权保护的实施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有效地实施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海关保护条例》)的有关规定,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在本办法中,知识产权权利人(以下简称权利人)系指《中华人民共和国着作权法》第九条所称的着作权人及着作权专有使用许可的被许可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三条所称的商标注册人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六条所称的专利权人。
第三条海关认为必要时,可要求收发货人在办理进出口货物的海关手续时就货物的知识产权状况进行补充申报。
收发货人应根据海关的要求如实申报进出口货物的知识产权状况并附交有关拥有或合法使用有关知识产权的证明文件。
海关认为必要时,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的有关规定查验进出口货物并提取样品。
第四条海关实施知识产权保护,应保守有关当事人的商业秘密。
有关当事人应在向海关提交的书面文件中注明请求海关予以保守的商业秘密的内容。
第二章备案第五条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备案的申请应由权利人或其代理人向海关总署提出。
权利人在中国境内未设有营业场所或办事机构的,应委托其在境内的代理人提出备案申请。
第六条共有知识产权的权利人中任何一个权利人已向海关总署提出备案申请后,其他权利人无须再提出申请。
第七条申请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备案的权利人或其代理人应根据其申请备案的知识产权的性质和商品类别的情况分别向海关总署提交相应的备案申请书,并随附《海关保护条例》第八条规定应交验的文件。
除规定项目外,权利人或其代理人应用中文填写备案申请书并应保证交验的申请文件真实、有效。
交验的外文文件应附中文译本。
权利人或其代理人还应根据海关总署的要求提供载有申请备案的知识产权的实物照片或样本。
代理人受权利人委托提出备案申请的,还应交验权利人出具的授权委托书。
第八条权利人申请备案应根据备案的知识产权及商品类别情况缴纳备案费。
有关备案费的收取办法和收取标准由海关总署会同国家有关部门另行制定。
第九条海关总署批准备案申请的,应向权利人颁发《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备案证书》(以下简称《备案证书》)。
海关总署可根据未提出备案申请的其他共有知识产权的权利人的书面要求,向其颁发《备案证书》的副本。
在权利人提出采取保护措施的申请时,《备案证书》的副本与正本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对不接受备案申请的,海关总署应书面通知权利人并申明理由。
第十条备案应自海关总署签发《备案证书》之日起生效。
备案的有效期为七年。
凡自备案生效之日起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期不足七年的,备案的有效期以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期为准。
第十一条备案申请已经海关总署批准后,权利人或其代理人因备案有效期期满要求续展备案的,应在期满前6个月内向海关总署申请续展备案。
权利人或其代理人申请续展备案应提交书面申请。
第十二条海关总署应在收到续展申请之日起15日内作出是否批准备案续展的决定。
对不予续展的,海关总署应予书面通知并申明理由。
经海关总署批准续展的备案应自上届备案期满之次日起生效。
续展备案的有效期为七年。
凡自备案续展生效之日起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期不足七年的,续展备案的有效期以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期为准。
第十三条有下列情况之一的,权利人或其代理人应向海关总署办理知识产权备案的变更手续:(一)权利人名称或注册地址发生变更的;(二)知识产权使用许可情况发生变更的;(三)载有知识产权的产品情况发生变更的;(四)代理人的情况发生变更的;(五)需要变更备案的其他情况。
权利人或其代理人申请办理知识产权备案的变更手续,应提交备案变更申请书、《备案证书》和有关知识产权变更的证明文件。
凡知识产权变更须按规定经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批准的,备案权利人还应交验有关主管部门签发的批准变更的文件。
第十四条有下列情况之一的,海关总署可予注销备案:(一)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被宣布失效的;(二)权利人转让其知识产权的;(三)备案权利人放弃其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备案的;(四)因权利人或其代理人备案有误,或未能在规定期限内办理备案变更手续致使海关保护出现重大失误的;(五)权利人或其代理人未能按照规定缴纳、支付规定的费用的;(六)应予注销备案的其他情况。
知识产权被转让后,其受让人要求海关对其受让的知识产权继续予以保护的,可按本办法第十三条的规定办理备案变更手续。
第三章海关保护措施的申请第十五条权利人或其代理人请求海关就即将进出境的侵权嫌疑货物采取保护措施的,应根据《海关保护条例》第十三条的规定向货物的进出境地海关提交书面申请,并按照海关的要求附交有关侵权嫌疑货物的实物、图片或其他证据。
请求海关采取保护措施的申请应用中文书写。
提交的其他文件如系外文,应附交中文译本。
权利人或其代理人应在请求海关采取的措施中明确提出请求海关扣留侵权嫌疑货物的要求。
权利人或其代理人提出申请时,应出示《备案证书》和身份证明。
代理人代为提出申请的,还应向海关提交权利人出具的授权委托书。
第十六条权利人或其代理人请求海关扣留侵权嫌疑货物时,应按照《海关保护条例》第十四条的规定提交与进口货物到岸价格或出口货物离岸价格等值的担保金;对未能确定到岸价格或离岸价格的,应根据海关估定的金额提交。
第十七条事先未在海关总署备案的知识产权的权利人或其代理人向海关申请采取保护措施的申请,应根据《海关保护条例》第十五条的规定向海关总署同时提交备案申请文件和采取保护措施的申请文件。
第十八条权利人或其代理人提出的采取保护措施的申请不符合本章上述规定的,进出境地海关不予接受。
第十九条备案权利人要求撤回其采取保护措施申请的,应在海关作出扣留侵权嫌疑货物的决定前向海关提交书面申请。
第四章调查和处理第二十条海关根据《海关保护条例》第十七条和十八条的规定扣留侵权嫌疑货物,应向收发货人制发扣留凭单并同时书面通知权利人或其代理人。
第二十一条对海关根据《海关保护条例》第十八条的规定扣留侵权嫌疑货物的,权利人或其代理人应自收到海关书面通知之日起3日内选择下列方式予以书面回复:(一)按照本办法第三章的规定向海关提出请求采取保护措施的申请并按本办法第十六条的规定提交担保金;(二)向海关书面声明放弃请求海关采取保护措施的权利并阐明理由;(三)向海关书面声明扣留的货物未构成侵权。
对权利人或其代理人未能在规定期限内按照以上方式予以回复的,海关可根据《海关保护条例》第二十二条的规定将被扣留的货物放行。
第二十二条收发货人认为海关扣留的货物不构成侵权的,应自收到海关发出扣留凭单之日起7日内向出具扣留凭单的海关提出书面异议。
海关收到收发货人的书面异议后,应向权利人或其代理人发送关于侵权争议的书面通知。
第二十三条权利人或其代理人按照《海关保护条例》第十七条的规定将侵权争议提请知识产权主管部门处理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在海关发出的关于侵权争议的书面通知送达之日起15日内书面通知海关并随附有关文件的复印件。
逾期,海关可根据《海关保护条例》第二十二条的规定将被扣留的货物放行。
第二十四条收发货人根据《海关保护条例》第十九条的规定请求海关放行有关货物的,应向海关提交书面申请并事先提交相当于进口货物到岸价格或者出口货物离岸价格二倍的担保金。
海关在放行货物前,应将其提取的一份样品予以加封并由海关和收发货人在封志上签章或以其他方式予以确认。
第二十五条有下列情况之一的,海关不接受收发货人提出的放行侵权嫌疑货物的申请:(一)收发货人未按规定对海关扣留货物提出异议的;(二)收发货人未按规定提交担保金的;(三)海关扣留的货物同时具有其他违法性质的;(四)人民法院已作出财产保全的裁定的;(五)不符合其他海关放行的条件的。
第二十六条海关扣留侵权嫌疑货物后应根据《海关保护条例》第二十条的规定,在自扣留之日起15日内开始对侵权嫌疑货物及有关情况进行调查。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海关应终止调查:(一)有关当事人已将侵权争议提请知识产权主管部门处理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二)海关认为有犯罪嫌疑,应移交有关机关进行调查的。
在调查过程中,权利人或其代理人应根据海关的要求予以必要的协助。
第二十七条海关根据《海关保护条例》第二十二条的规定放行货物的,应向权利人或其代理人发出书面通知并在扣除货物在被扣留期间的仓储、保管费用以及由于申请不当给其他当事人造成损失的赔偿费用后向权利人退还已提交的担保金。
对上述货物此前已由海关根据《海关保护条例》第十九条的规定予以放行的,海关应向收发货人退还已提交的担保金。
第二十八条被扣留的侵权嫌疑货物经海关、知识产权主管部门或者人民法院确定为侵权货物的,应由海关根据《海关保护条例》第二十三条的规定予以没收。
对已由海关根据《海关保护条例》第十九条的规定放行的侵权货物,海关应予以追缴没收;无法追缴没收的,海关应向收发货人追缴与进口货物的到岸价格或出口货物的离岸价格等值的价款。
海关没收侵权货物或追缴等值价款,应向收发货人制发处罚通知书。
第二十九条海关没收侵权货物后,对收发货人按照《海关保护条例》第十九条的规定已提交的担保金,应在扣除追缴侵权货物的价款、货物在被扣留期间的仓储和保管费用以及侵权货物的处置费用等款项后予以退还。
海关没收侵权货物后,应书面通知权利人或其代理人。
对权利人提交的担保金,除有关费用已由海关按照本条上款的规定从收发货人提交的担保金中扣除外,海关应在扣除货物在被扣留期间的仓储、保管和处置费用后予以退还。
第三十条因权利人申请不当给有关当事人造成损失的赔偿费用的金额根据人民法院的裁定或者判决确定。
货物在被扣留期间的仓储、保管费用和侵权货物的处置费用按实际支付的金额确定。
收发货人和权利人提交的担保金不足以偿付货物的仓储、保管、处置费用和追缴侵权货物的等值价款的,海关有权予以追偿。
第五章附则第三十一条本办法由海关总署负责解释。
第三十二条本办法自1995年10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