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课甲骨文与青铜器说课稿
北师大版初一历史甲骨文与青铜器说课稿范文
整为课堂必讲内容,同时把课文中最后一部分小字内容的三星堆文明调整为
课下学习,这样既节省了课堂的教学时间,又充实了课堂内容。
(2)过程与方法:尝试识别十二生肖的甲骨文;通过游戏认
识甲骨文与汉字一脉相承的关系;欣赏青铜器的视频短片,想象青铜器制造
型代表甲骨文与青铜器,甲骨文是殷墟出土的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今
天的汉字与他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而青铜工艺是商周文明的重要标志。学
好这一课,能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中华民族灿烂辉煌的文化,从而激发学生
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2、我对教材内容的重新整合及原因
根据学习的需要和对教学难点的处理,我对教材内容作
过渡:当时除了将文字刻在甲骨上之外,还可以刻在什幺东
西上?
学生回答石头或青铜器上。
老师讲解有关金文的知识并过渡到青铜器。
(二)、青铜器
(1)、幻灯片上出示有关青铜器的制造工艺,结合课文完成
导学案上关于青铜器的内容。
(2)、学生扮演讲解员,讲述我国目前已发现的最大青铜器
司母戊鼎的具体内容。
(3)、开展青铜器精品展”
初一学生感性认识强,对历史的学习兴趣高、爱动脑、求知
欲强;而本课内容又是一堂专门的文化史课,针对这种情况,课堂上教师应
该以饱满的情绪营造愉悦的氛围,启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营造
学习历史的浓厚氛围,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
在愉快的教学环境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
说教法与学法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本课的教学内容制定:
1.教学方法:以模拟历史情境、合作探究式的教学方法为
《甲骨文与青铜器》说课稿
《甲骨文与青铜器》说课稿株洲市景弘中学李秋来各位评委老师好,我说课的内容是岳麓版七年级上册第七课《甲骨文与青铜器》,下面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谈我对本课的理解和设计。
一、说教材本课是岳麓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单元第7课,课文内容包括:甲骨文、青铜工艺、金文。
其中,甲骨文、金文的字体以及汉字的演变;司母戊鼎是本课的重点。
本课的难点是甲骨文、金文的字体以及汉字的演变;关于司母戊鼎是商王权力的象征的论断。
本节课是学生认识商朝文化的主要的一课,学好本课,对学生全面认识商朝有很大帮助,同时也会对以后文化课的学习有很大帮助。
二、说教学目标依据新课程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一指导思想的要求,我对本课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作如下设定1、知识与能力了解甲骨文的发现及学者们对它的研究情况,培养学生搜集文物并对其进行研究的兴趣和能力;学习辨认甲骨文和金文字体,了解汉字的演变,培养学生从点到线找寻历史规律的能力;搜集青铜器的照片和有关资料或利用课本的插图,指导学生观看并想象,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想象能力。
2、过程与方法掌握甲骨文和青铜工艺的基本知识,通过观察、鉴赏一些甲骨文、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对甲骨文和青铜工艺形成初步的认识,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我国古代文明的光辉灿烂,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认同感。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甲骨文和金文的观赏、对青铜器的造型及文饰的鉴赏,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使学生知道甲骨文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今天的汉字是从它发展来的;认识到青铜工艺是“上古文明世界技术方面最突出的成就之一”,使学生真切感受到中华民族古代文化的灿烂辉煌、中国人民的高度智慧,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三、说教学方法初一学生通过看一些课外书及电视,对甲骨文和青铜器有了初步了解,但不深入,同时,初一学生具有年龄小、求知欲强、乐于参与、善于表现自己的特点。
因此本节课我采用多媒体教学,使学生在阅读、观察、讨论中感知历史,自主得出历史结论。
七上历史《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
七上历史《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目录CONTENCT •课程介绍与目标•青铜器的发展历程•甲骨文的发现与研究•青铜器与甲骨文的文化内涵•青铜器与甲骨文的艺术特色•课程总结与展望01课程介绍与目标青铜器与甲骨文的历史地位青铜器代表了夏商周时期的高度文明,是中国古代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甲骨文中国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形式,它上承原始刻绘符号,下启青铜铭文,是汉字发展的关键形态,被称为“最早的汉字”。
课程目标与要求知识目标了解青铜器的种类、特点、制作工艺及历史意义;认识甲骨文的发现、特点、历史地位及与汉字的关系。
能力目标通过青铜器与甲骨文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文物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化的热爱和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文化观。
01020304讲授法直观演示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教学方法与手段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青铜器与甲骨文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利用图片、实物等教具,展示青铜器与甲骨文的实物形态,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了解青铜器与甲骨文的基本知识和历史背景。
利用多媒体课件、视频等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02青铜器的发展历程80%80%100%青铜器的起源与早期发展约公元前2000年左右,中国进入青铜时代。
夏朝晚期至商朝早期,青铜器制作技术逐渐成熟,出现大量礼器、乐器、兵器等。
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后逐渐传播至长江流域等地区。
起源时间早期发展地域分布商朝青铜器西周青铜器青铜器与社会制度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继承商朝传统,创新发展,形成独特风格,如毛公鼎、大盂鼎等。
青铜器成为礼制的象征,反映商周时期的社会制度、宗教信仰和审美观念。
以安阳殷墟出土的青铜器为代表,器型丰富,工艺精湛,如司母戊大方鼎等。
风格多样,地域特色鲜明,如吴越地区的铜剑、铜镜等。
春秋青铜器战国青铜器青铜器与社会变革工艺更加精湛,器型更加奇特,如曾侯乙编钟等。
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
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8篇)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夏、商、西周时期我国以青铜文明为代表的奴隶制经济发展的基本史实;了解奴隶制下奴隶的悲惨生活。
过程与方法目标:教师指导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动手上网查资料,搜集史料,体会夏、商、周青铜文明的辉煌。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筛选资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本课,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及民族自豪感,增加学生学习历史和考古知识的兴趣。
树立人民创造历史的正确人生观。
二、教学重难点1、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2、青铜文明的概念三、导学过程教师讲解,学生分析讨论相结合【情景导入】老师(出示幻灯片──司母戊鼎)(提前让学生收集有关司母戊大方鼎的资料)(先对“青铜时代”进行简单介绍:)青铜时代就是人类使用青铜制作生产工具、武器及生活用具的物质文化发展阶段。
它介于“铜石并用时代”和铁器时代之间。
而在这个时代人们所创造的物质文化,便被称作“青铜文明”。
中国青铜文化的起源可以一直追溯到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而其真正的发展最高峰则出现在商朝和西周时期,尤其是商代以鼎为代表的祭祀用容器的制作最为著名。
青铜鼎的前身是原始社会的陶鼎,本来是日用的饮食容器,后来发展成祭祀的“神器”,并被笼罩上一层神秘而威严的色彩。
这件《司母戊鼎》就是此期间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甲骨文:商朝人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
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的。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自主预习】快速浏览教材,独立完成下列问题,完不成的作好标志。
(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1、在社会末期,我国已出现青铜器。
2、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著名的青铜器有和四羊方尊。
3、与商周同期,我国成都平原,也盛行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出土了大量青铜面具、大型青铜立人像等,这就是举世闻名的“ ”文化。
甲骨文与青铜器说课稿
甲骨文与青铜器说课稿
课程标准:知道甲骨文、金文等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
以司母戊鼎等为例,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
一、说教材:
本课是一堂专门的文化史课,着重为我们介绍了商朝文化的典型代表甲骨文和青铜器。
我们知道,商朝是我国奴隶社会的发展时期,是当时世界上的一个奴隶制大国,商朝的文化在古代世界文化史上占有及其重要的一席,是上古中绚丽的瑰宝。
本课是学生了解甲骨文和青铜器、认识商朝文化的最重要的一课。
只有认真学好本课,学生才能比较全面地认识商朝。
同时,本课也是本教材中第一堂专门的文化史课,学好本课,对于学好以后的文化史课会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二、说学生:
1、七年级的学生个性比较突出。
因此,在课堂上,应当顺应学生的特点,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学习。
对学生的积极思维给予充分肯定,巧妙引导,从而激发学生敢想、敢说、爱说的欲望,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2、自主学习还不大习惯,缺乏相应的主动性;另外从学生的心理角度出发,他们对新鲜的、有趣的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
因此本课要提供大量的学生感兴趣。
甲骨文与青铜器》说课稿
甲骨文与青铜器》说课稿朝文化的重要性,以及理解青铜器的铸造过程和用途。
五.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环节:通过展示甲骨文和金文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让他们猜测这些文字的含义和用途。
2.讲解甲骨文和金文的字体,以及它们与汉字的渊源关系,让学生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
3.介绍司母戊鼎,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以及青铜器的铸造过程和用途。
4.观察课文中的青铜器照片和资料,让学生用语言表述自己的观察结果,加深对青铜艺术的认识。
5.让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探讨甲骨文、金文和青铜器在商朝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6.课堂小结,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强化对研究内容的记忆和理解。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甲骨文和金文的字体认识不够深入,需要加强字体辨认的练;同时,学生对青铜器的铸造过程和用途理解不够深刻,需要加强对青铜器的介绍和讲解。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练,让他们更深入地了解和掌握研究内容。
1.文物的名称、年代、出土地点等基本信息;2.文物的形状、材质、工艺等特点;3.文物的历史背景、文化价值等。
3学生合作,讨论商朝青铜器的特点,为什么司母戊鼎是商代青铜器的代表?4教师点拨,总结商朝青铜器的特点,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资料,让学生了解青铜器的发展历程,对中国古代铸造技术的发展有一个初步了解。
5学生小组展示,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自己所了解的青铜器,分享彼此的知识。
6教师点拨,对学生展示的青铜器进行点评,引导学生更深入地了解青铜器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
板书设计理由:板书以问题的形式出现,便于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思考作答。
学生小组展示和教师点拨的板书,以列表的形式呈现,简洁明了。
)教学步骤设计步骤1通过参观青铜器展,让学生了解青铜器的构成和特点,为后续研究做铺垫。
2学生以解说员的身份向游客介绍司母戊鼎青铜器,锻炼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学生对青铜器的认识。
3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商朝青铜器的特点,为什么司母戊鼎是商代青铜器的代表?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公开课第9课甲骨文与青铜器教案
教案课题:第9课甲骨文与青铜器性质:校内公开课执教人:王欢学校:岳集中心学校时间:2014年10月30日第9课甲骨文与青铜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明白甲骨文、金文的含义,学会辨认甲骨文和金文的字体,了解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的渊源关系。
学习司母戊鼎,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通过对司母戊鼎等青铜器的铸造过程或用途的想像培养自己的历史想像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甲骨文——汉字,汉字——甲骨文”的正反两方面的推理论证活动,增强对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的渊源关系的认识。
积极开展收集青铜器相关图片及有关资料的活动,通过展览、讲解、想像,加强对青铜艺术这一中华文化瑰宝的认识。
通过对司母戊铜方鼎铸造过程的模拟想像,能分析总结出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协同合作的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甲骨文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形状奇伟,花纹瑰丽”的商朝青铜器是“上古文明世界技术方面最突出的成就之一”(著名考古学家夏鼐语)。
通过本课的学习,能真的地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古代文化是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的历史是悠久的,中华民族是白高度智慧的”(江泽民语),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加强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
教学重点:要求知道甲骨文和金文等字体的区别,了解汉字的演变;知道司母戊鼎,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甲骨文和汉字的渊源关系,怎样认识商朝青铜铸造业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教学方法:1、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
2、启发、讨论式教学方法。
3、多媒体、多信息渠道教学方法的应用: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二、教学过程和内容(一)导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何时?展示图片<<牛骨刻辞>><<龟甲卜辞>>(二)讲授新课第一目: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观看视频《甲骨文》并思考下列问题1、提问甲骨文的含义2、通过图片展示甲骨文的出土地点3、教师总结甲骨文的意义从甲骨文――汉字,汉字――甲骨文的推理论证,通过对比的形式加深学生对甲骨文的认识,并初步把握我国文字演变的发展趋势“甲骨文 -----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起到承上的作用;通过学生对“刻在青铜器上文字――金文”的简单了解,导入下一目“闻名于世的青铜器”,第二目:闻名于世的青铜器观看视频,思考问题1、青铜器的概念2、通过课件展示青铜器的铸造过程3、通过提问找出青铜器的特点,并且展示图片,完成教材“想一想”4、青铜器的代表作,通过图片“世界青铜器之王——司母戊鼎”,完成下列问题(1)司母戊鼎的由来(2)司母戊鼎的特点(3)司母戊鼎的铸造方法(4)司母戊鼎的意义5、通过图片展示青铜器其他的代表作:四羊方尊和三星堆青铜器6、通过“每课一得”了解金文。
第9课甲骨文与青铜器教学建议、教学案例及参考答案教案
【特别提示】导教案不过老师教课的一个辅助,千万不可以完整千篇一律地依照导教案来教课,假如机械使用导教案,讲堂教课过程将毫无生气,也不会起到好的教课成效。
【单元剖析】(一)第二单元的特色时段:从公元前 2070—前 221 年特色:本单元是国家的产生和社会改革,说明由夏代开始出现国家,到商与西周期间创建青铜文明、春秋战国进入铁器时代,先进技术推进了生产发展和社会改革,从而推进了社会的发展,经济改革又促使了思想的解放和学术的繁华。
(二)第二单元的要点和难点“国家的产生和社会改革”这一单元是以社会发展的阶段性与社会重要活动的侧面相一致的方式来表现主题的,此中含括从夏到战国的历史时段的史实和铁器、牛耕、甲骨文和青铜器、分封、百花怒放等重要历史内容。
下设八课:第 5 课“夏商西周的更迭” ,正文有“家天下”的夏代、商汤灭夏、武王伐纣三个子目,要点是国家的产生与更迭。
第 6 课“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 ,正文有西周的分封制、贵族老百姓与奴隶、军队刑法与礼仪教化三个子目,要点和难点都是分封制。
第 7 课“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 ,正文有齐桓公称霸、问鼎中原、合纵连横三个子目,要点是理解春秋战国期间的大国争霸(齐桓公称霸)。
第 8 课“铁器牛耕引起的社会改革” ,正文有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竞相改革的时代风潮、商鞅变法与秦的兴起三个子目,要点是商鞅变法,难点是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
第 9 课“甲骨文与青铜器” ,第 10 课“思想的活跃与百花怒放” ,第 11 课“先民的智慧与创建”,三课都是两个子目,反应了春秋战国期间社会文化的概貌,此中甲骨文、青铜器、孔子、百花怒放、都江堰和编钟都是每课的要点。
第 12 课认识身旁的“历史”也是一堂研究课。
(三)第二单元要说明的几个问题1.如何理解国家的产生?(1)国家的产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可以以某个历史事件作为标记。
过去我们把禹传启、“父传子”作为国家成立的标记,这不过历史的一个“偶合” ,而不是历史的必然。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9九课 甲骨文与青铜器》word教案 (4)
第9课甲骨文与青铜器一、教学目标:1.学会辨认甲骨文和金文的字体。
2.知道甲骨文、金文等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
3.以司母戊鼎等为例,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
二、教学重点1.了解甲骨文和汉字的渊源。
2.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
三、教学难点1. 如何使学生理解甲骨文和汉字的渊源。
2.了解青铜器的铸造过程和用途。
四、教学过程(一)辅助环节1.示标。
2.课前预习检测:1)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开始的。
2)商朝时,将的结果,用刻在龟甲、兽骨上,这种文字叫做。
3)是目前世界上已知最大的青铜器。
4)思考题:我国最早的文字叫什么?出现在哪个朝代?(二)先学环节1.检查预习作业。
2.自学提纲:1) 什么叫甲骨文?它的用途是什么?2)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哪个朝代开始?3)目前世界上已知最大的青铜器是什么?除此还有什么青铜器器?4)商朝的青铜器有哪些特点?(三)后教环节文字:甲骨文我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现代文字金文商朝时出现,又叫铭文青铜器:工艺司母鼎意义(四)当堂训练环节1.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A、夏朝B、商朝C、西周D、战国2.甲骨文出现于()A、夏朝B、商朝C、西周D、战国3.商朝最主要的手工业是()A、冶铁业B、青铜铸造业C、纺织业D、制陶业4.现今为止发现的最大青铜器是()A、司母戊鼎B、四羊方尊C、青铜立人像D、铜钟5.甲骨文是一种()A、象形文字B、形声字C、会意字D、通假字(五)小结:整理、归纳知识点。
(让学生自主完成,教师协助。
)五、作业布置1.完成本课学案练习题(选做)A———选择题(必做)B———材料题(选做)2.预习第10课内容:1)完成第10课学案的自主预习内容。
2)预习思考:1. 你认为诸子百家中哪家的观点最适应新兴地主阶级的需要?为什么?2.各学派的思想主张是什么?。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9九课 甲骨文与青铜器》word教案 (3)
第九课甲骨文与青铜器一、课程标准:知道甲骨文、金文、小篆等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
以司母戊鼎为例,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器的工艺成就。
二、学情分析:学生为初一新生,由于之前没有历史课程,所以历史知识薄弱。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尽量结合形象的图片和例子进行讲解,使得学生易于接受。
结合初一新生的活跃特点,教师会在课程中稍微设置一些游戏(譬如:竞猜甲骨文字)和时事热点,引起学生兴趣,调和课堂气氛,但要注意控制课堂纪律,游戏有度。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对甲骨文和金文的学习,明白它们的含义,知道汉字的演变,了解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的渊源。
同样地,通过学习商朝的具有代表性的青铜器,进而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
过程与方法:通过展示讲解甲骨文的文字与图片,指出汉字与甲骨文渊源关系的认识。
同样,通过展示讲解青铜器的照片、实物与有关资料,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的青铜工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甲骨文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而商朝青铜器是上古文明世界技术方面最突出的成就之一。
通过本课的学习,是学生真正感受到中国历史的源远流长和古代文化的光辉灿烂,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
四、教学重点:学会辨认甲骨文和金文,了解甲骨文和汉字的渊源关系;知道司母戊鼎等商朝的青铜器代表,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
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甲骨文和汉字的渊源关系,认识到商朝的青铜铸造业取得的辉煌成就以及由此反映出的国力盛衰问题。
五、教学过程:导入:以情景“A同学去商店买剪刀和锤子,但他不能说话也不能用肢体语言,那么A同学要怎样才能完成任务呢?”做引导,从而提出问题“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那时的文字记载了什么内容?”,进入甲骨文教学。
子目一: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我猜,我猜,我猜猜猜:通过学生对甲骨文的竞猜,引导其对甲骨文字的初步认识,使学生对甲骨文字与现在文字之间有种初步的认识。
1、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结合图片与填空进行讲解。
《甲骨文与青铜器》说课稿
《甲骨文与青铜器》说课稿泉州九中:林碧瑜2019.12.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泉州九中的历史教师,我说课的题目是北师大版的《历史》七年级上册第9课《甲骨文与青铜器》,以下是我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一.课程标准知道甲骨文、金文等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以司母戊鼎为例,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
二.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节课是一堂的文化课,介绍的是商朝文化的典型代表——甲骨文和青铜器。
商朝是我国奴隶社会的发展时期,是当时世界上的一个奴隶制大国,因此商朝文化在古代世界文化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一席,学好本课,对学生全面认识商朝的历史有很大帮助,同时也会对以后文化课的学习有很大帮助。
三.学情分析教材面对的是刚从小学跨入中学校门的初一学生,他们的好奇心特强,求知欲强、乐于参与、善于表现自己认识事物往往侧重于感性,对枯燥无味、抽象简单的教学方式不感兴趣。
在教学中我利用了多媒体教学课件,通过生动感性的材料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
再者,初一学生对学习历史的方法是知之甚少。
因此,我们要在教学中重视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和培养。
在这一课中,可以对学生在掌握历史知识的精、准度上进行训练,如,“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 司母戊鼎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青铜器”。
四 .教学目标的确立1.知识与能力:通过对甲骨文、金文的学习,明白它们的含义,学会辨认甲骨文和金文的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了解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的渊源关系。
通过学习司母戊鼎,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通过想象司母戊鼎等青铜的铸造过程及用途,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能力。
2.过程与方法:利用课文上甲骨文的文字及图片,指出他们与今天文字的渊源关系,以此加深学生对汉字与甲骨文渊源关系的认识。
引导学生观察课文中青铜器的照片、和有关资料,用语言表述自己的观察结果,以加深学生对青铜艺术这一中华文化瑰宝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甲骨文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古代文化是光辉灿烂的,从而自发地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
《青铜器与甲骨文》说课稿
《青铜器与甲骨文》说课稿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讲解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的教学内容。
本课是初中历史教材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学习这一课,学生可以了解到我国古代青铜器和甲骨文的起源、发展和作用,进一步了解我国古代文明的独特魅力。
一、说教材本节课的教材来源于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材,属于第二单元“中华古代文明”的内容。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可以了解到青铜器和甲骨文在我国古代文明中的重要地位,进一步认识到我国古代文明的博大精深。
二、说学情本节课的学生为七年级学生,他们对历史知识的了解程度有限,但对古代文明的好奇心强烈。
他们对于青铜器和甲骨文的了解可能仅限于表面知识,还没有形成系统的认知。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青铜器和甲骨文的认知水平。
三、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青铜器和甲骨文的起源、发展和作用,掌握它们在我国古代文明中的重要地位。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能够通过观察、分析和比较,了解古代文明的特点和发展规律。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古代文明的兴趣和热爱,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四、说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青铜器和甲骨文的起源、发展和作用,掌握它们在我国古代文明中的重要地位。
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进行历史思维,通过观察、分析和比较,了解古代文明的特点和发展规律。
五、说教学方法本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互动讨论、图片展示、小组合作等。
通过让学生参与其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思维能力。
六、说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1. 准备一些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图片,展示给学生观看。
2. 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图片,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些是什么?它们有什么特点?你们对它们的起源和作用有什么猜测?第二环节:学习新课1. 通过讲解和互动讨论,介绍青铜器和甲骨文的起源、发展和作用。
a. 青铜器的起源:青铜器是我国古代的一种重要文物,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商代。
第9课 甲骨文与青铜器(精选3篇)
第9课甲骨文与青铜器(精选3篇)第9课甲骨文与青铜器篇1第9课甲骨文与青铜器教学目标学问与力量明白甲骨文、金文的含义,学会辨认甲骨文和金文的字体,了解今日的汉字与甲骨文的渊源关系。
学习司母戊鼎,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通过对司母戊鼎等青铜器的铸造过程或用途的想像培育自己的历史想像力量。
过程与方法通过“甲骨文——汉字,汉字——甲骨文”的正反两方面的推理论证活动,增加对今日的汉字与甲骨文的渊源关系的熟悉。
乐观开展收集青铜器相关图片及有关资料的活动,通过展览、讲解、想像,加强对青铜艺术这一中华文化珍宝的熟悉。
通过对司母戊铜方鼎铸造过程的模拟想像,能分析总结出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慧才智和协同合作的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甲骨文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外形奇伟,花纹瑰丽”的商朝青铜器是“上古文明世界技术方面最突出的成就之一”(闻名考古学家夏鼐语)。
通过本课的学习,能真的地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古代文化是光辉绚烂的,中华民族的历史是悠久的,中华民族是白高度才智的”(语),从而增加民族骄傲感,加强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
教学重点:要求知道甲骨文和金文等字体的区分,了解汉字的演化;知道司母戊鼎,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甲骨文和汉字的渊源关系,怎样熟悉商朝青铜铸造业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教学预备老师预备1、搜集相关的甲骨文资料,并把握它与今日汉字的渊源关系。
2、依据教学内容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1)音乐资料,f4演唱的《流星雨》;(2)影像资料,包括甲骨文、青铜器的图片,“中国入世、申奥胜利、中国足球队出线”的剪辑录像资料;(3)嬉戏活动中需要的猜谜字牌。
同学预备1、搜集甲骨文、青铜器的相关资料并把握相关学问。
2、搜集日常生活中由铜、锡、铅制成的物品。
3、课前学会书写较为简洁的甲骨文。
教学方法1、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
鉴于本课教学内容较少、形式较为单一的特点,针对不同的教学环节设计了相关的嬉戏内容,以此调动同学的爱好。
七上第9课《甲骨文与青铜器》教学课件
一、兽骨与龟甲上的文字
甲骨文与今文的对比
春:上方是草木抽发的曲芽,下面那一部份是一个
计时的标志,组合起来,表示草木滋生开始的时序。
甲骨文与今文的对比
海:江口中加上午字,午时海水涨潮涌至江口,表示
海水。
甲骨文与今文的对比
万:形如蝎子。安蝎子为胎生昆虫,性撢。母蝎产子,
每胎可达数一甚而百集幼蝎不等。幼蝎产出后,即自动 攀附于母蝎身上,背部尤多,密密麻麻若不可胜数,古 人见之,即以蝎子之形喻不可胜数之“万”字。
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planning plans, summary reports, party and youth organization materials, reading notes, post reading reflections, essay encyclopedias, lesson plan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
2、青铜器是怎样制造的?
3、青铜器用哪几种金属冶炼成的? 它们的比例是多少?
世界最大的青铜器——司母戊鼎
商朝最精美的青铜器—— 四羊方尊
西周最著名的青铜器—毛公鼎
三、古老而神秘的三星堆青铜文化
1、三星堆文化简介 2、三星堆的千古之谜 3、三星堆青铜器巡礼
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8篇
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8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9课“甲骨文与青铜器”的相关内容。
详细内容包括:1. 青铜器的起源、发展和种类。
2. 青铜器在商周时期的社会地位和作用。
3. 甲骨文的发现、结构特点及其在汉字发展中的地位。
4. 甲骨文所反映的商朝历史和社会生活。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青铜器的发展历程和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的重要性。
2. 掌握甲骨文的基本特点,理解其在汉字发展史上的地位。
3. 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文明的尊重和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甲骨文的构造特点和青铜器的种类。
教学重点:青铜器在商周时期的作用以及甲骨文的历史价值。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青铜器模型、甲骨文拓片。
2. 学具:笔记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商朝青铜器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器物有什么共同特点?它们在古代社会中有什么作用?2. 新课导入:介绍青铜器的起源、发展和种类,分析青铜器在商周时期的社会地位和作用。
3. 甲骨文讲解:展示甲骨文拓片,讲解甲骨文的构造特点,引导学生了解甲骨文在汉字发展史上的地位。
4.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们根据甲骨文拓片,猜测商朝人的生活习惯和社会风貌。
5. 例题讲解:以一道关于青铜器和甲骨文的选择题为例,讲解解题思路。
6. 随堂练习:让学生们完成一道关于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填空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青铜器:起源、发展、种类、社会地位和作用。
2. 甲骨文:构造特点、历史地位、反映的商朝历史和社会生活。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所学内容,简述青铜器和甲骨文在商周时期的作用。
答案示例:青铜器在商周时期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种类繁多,有礼器、兵器、生活用器等。
甲骨文是商朝时期的一种文字,记录了商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对研究商朝历史具有重要价值。
2. 作业题目:请举例说明甲骨文的构造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课甲骨文与青铜器说课稿各位老师,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甲骨文与青铜器》,我准备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和教学过程这四个角度来简要阐述我对本课内容的理解和处理。
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甲骨文与青铜器》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这节课是一堂专门的文化史课,着重为学生介绍了商文化的典型代表甲骨文和青铜器。
本课是学生了解甲骨文和和青铜器,认识商文化的最重要的一课。
只有认真学好本课,学生才能比较全面地认识商朝。
同时本课也本学期的第一堂专门的文化史课,学好它。
对于学好以后的文化史课会有一定的帮助。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知道甲骨文和金文,了解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渊源关系。
2. 学习司母戊鼎,了解中国古代青铜艺术的成就。
能力目标1.教师指导学生思考“甲骨文和青铜器的发现怎样体现了商朝的社会经济的繁荣?”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历史分析能力。
2.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了解三星堆青铜文化,想象古蜀国的社会生活状况,培养学生历史思维和想象能力。
德育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认识到中国文化是古代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从而增强民族认同感与民族平等观念。
二、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如何理解甲骨文和汉字的渊源关系,怎样认识商朝青铜铸造业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2. 教学难点:甲骨文(设计意图:对一些专门的科学知识如甲骨文较难讲述清楚;因为甲骨文与现代的文字有较大的差别,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所以将甲骨文作为本课的难点。
)三、教法1.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
(设计意图:鉴于本课教学内容较少、形式较为单一的特点,针对不同的教学环节设计了相关的游戏内容,以此调动学生的兴趣。
)2.启发、讨论式教学方法。
(设计意图:在具体操作中,教师注意“启” 的适度性原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以此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的培养。
)3.多媒体、多信息渠道教学方法。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听课效率)四、说学法1. 分析归纳法2. 自主探究法3. 总结反思法(设计意图: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
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学习的真正的主人。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破解甲骨文之谜:认真观看下面的视频,回答问题,看看谁回答的最准确!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视屏《甲骨占卜的源流》,1 、商朝人为什么要占卜?2、在商代能够进行占卜的是什么人?3、他们遇到什么事会去占卜?4、这些文字主要刻写在什么上面?学生回答:1. 因为当时科学技术不发达,人们迷信鬼神2. 王室贵族3. 风雨、收成、征伐、疾病、生育等4. 龟甲和兽骨上(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尤其七年级学生刚入学不久,年龄还小,兴趣往往会支配着学习行为。
通过影片和设问来激发学生兴趣,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思维,让学生带着探究问题的好奇进入到新课的学习之中,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
在教学中设置疑点,能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产生疑问,养成善于动脑思考、敢于开口提问、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讲授新课1. 甲骨文的含义——商朝时期刻在龟骨和兽骨上的文字。
教师出示图片——龟甲刻辞和牛骨刻辞(生)刻在龟骨和兽骨上的文字2. 甲骨文的发现地点——殷墟(今河南安阳小屯村)教师出示图片——殷墟遗址(设计意图: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教师的特长,以及教学设备的情况,我选择了多媒体的教学手段。
这些教学手段的运用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枯燥的知识生动化,乏味的知识兴趣华,有利于学生的记忆。
)(师)问题:回想上课时看的视频,商朝时人们为何要把文字刻在龟甲或兽骨上?那时的文字记载了什么内容?(生)回答略(师)商朝时期,占卜之风盛行,贵族遇事都要占卜,占卜就是预测凶吉,其方法是在龟甲或兽骨上钻眼、火烤,凭借裂后的裂纹形态走势预测凶吉,并将预测结果刻在上面,以期以后验证,因此,甲骨文就是商朝人占卜的记录,故甲骨文又称为卜辞。
3. (1)甲骨文发现的价值:殷墟出土的甲骨卜辞记录和反映了商王的活动和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的价值。
讨论:甲骨文的发现为何对研究商朝的历史具有重要价值?(生)由于商王几乎每事必卜,故甲骨文的内容涉及到商代社会的各个领域,反映了商王的活动和商朝的社会生产状况以及阶级关系,记录了商朝后期大量的史实,具有及其重要的史料价值。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就是从商朝开始的。
(2)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有着渊源关系.讨论: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有着渊源关系,怎样理解? (设计意图; 锻炼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
)(生)讨论略(师)甲骨文已是一种较为成熟的文字,专门研究古文字的专家早就指出,甲骨文又具备了汉字的六种造字方法,即:象形、指示、会意、转注、假借、形声,我们今天所使用的汉字,都是用这六种方法创造出来的,而甲骨文已经具备了这六种方法,所以我们说,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又因为我们今天所使用的汉字,许多就是由甲骨文发展变化流传而来的,所以我们说,甲骨文与今天的汉字有着渊源关系。
4、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猜谜大比拼用幻灯片展示甲骨文,让学生讨论,写出相对应的现代汉字。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自身的特点,上课会注意力会不集中所以采用猜谜大比拼,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可以使学生对甲骨文有生动形象的了解。
)文字的演变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设计意图:通过汉字演变过程的演示,可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二)青铜器1. 青铜器名称的由来(生)回答略(师)青铜是铜、锡、铅的合金因颜色发青,所以叫青铜。
青铜器是将铜、锡、铅按一定比例放在一起,以木炭为燃料,经高温冶炼为青铜溶液,再经过陶范法铸造而成。
2. 商朝青铜铸造业的高度发展(师)想一想:商朝使青铜器有那些种类?(生)种类繁多,有礼器、饮食器、兵器、工具等数十种。
教师出示图片:展示大量的图片。
欣赏各式各样青铜器。
(设计意图:通过大量图片的展示,可以使学生更直观的了解各种青铜器,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 商朝青铜器的代表作——司母戊鼎教师出示图片——司母戊鼎并播放《司母戊鼎》(设计意图:影片可以使学生更加了解司母戊鼎。
)1)名称的由来(生)出土时,因鼎的腹内铸有“司母戊”三个字而得名。
(2)司母戊鼎的特点(生)司母戊鼎形制雄伟,气势宏大,纹饰华丽,工艺高超,体现了庄严凝重的风格,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青铜器。
(3)司母戊鼎的铸造(生)讨论铸造的过程:司母戊鼎的铸造方法。
创设问题情境,“假如你是司母戊鼎铸造工程的总设计师,你会怎样完成这项浩大的工程?”并由此评选出“最佳工程创意奖” 。
在学生活动中,教师应重在点拨,并给予适当的评价,并根据学生的讨论进行归纳性总结,使学生明确了解司母戊鼎的复杂铸造工艺。
(设计意图:问题情境的设置,培养学生解决历史问题,再实践前人创造活动的能力。
学生思考设计的过程,实际上培养了他们周密的逻辑思维能力,驾驭、处理复杂事件的能力。
鉴于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评选“最佳工程创意奖”的环节,培养学生的良性竞争意识与参与意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具体操作:①两道数学题的计算:提问形式参照《开心辞典》及主持人风格。
浇铸司母戊鼎需要800 多公斤的铜液,如果以每一坩埚一次熔铜12.5 公斤计算,至少需要多少个坩埚同时进行熔化?每个坩埚需要三四个人,要完成如此浩大的工程共需要多少人同时行动,共同协作?通过学生自己的计算,能够较为形象的了解铸造司母戊鼎的复杂。
②铸造过程的六项工程难题:为什么一定要70 个坩埚同时进行熔化,同时进行浇铸?怎样才能协调好250 人同时行动?怎样才能做到70 个坩埚同时进行熔化?怎样才能保证70 个坩埚的铜液同时达到指定温度?在没有任何起重机械辅助的情况下,怎样通过人力搬动滚烫的坩埚?怎样才能做到70 个坩埚同时进行浇铸?(设计意图:这项六工程难题设置的意图并不是在于真正要求学生能够找到解决方案,而是学生通过思考并试着解决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司母戊鼎铸造的复杂,由此对商朝的工匠们能够铸造出如此宏伟的青铜器感到钦佩,从而产生民族自豪感。
)(师)想一想:司母戊鼎的铸造成功反映了什么?给了我们今天哪些启示?生)回答略师)反映了商朝青铜铸造业水平的高超和商朝工匠的聪明才智启示:做事应具有团结协作的精神。
(设计意图:锻炼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四)、巩固练习、单项选择题1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C )A.尧舜禹时代B.夏朝C.商朝D.西周2 .下列几项表述不正确的是(C )A.甲骨文已经相当成熟B.金文比甲骨文更规范C.竹帛书出现于春秋时D.大篆出现于西周晚期二、双项选择题1 .商周的文字是( CD )A .象形文字 B.楔形文字C .甲骨文 D.金文( AC )2 .南朝是我国青铜艺术的鼎盛时期,那时的青铜器的代表是A.司母戊鼎B.妇好墓出土的象牙杯C•四羊方尊 D.湖北随州出土的编钟三、识图题观察下图,请回答:①此器皿的名称是什么?它是哪个朝代的青铜艺术?商朝的四羊方尊②为什么说它是青铜器中名闻中外的精品?因其造型雄奇,工艺高超,是享誉中外的青铜艺术精品(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可以了解学生的听课情况,巩固课堂知识,有助于教学反思;同时加强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五)、板书设计第9 课甲骨文与青铜器一、甲骨文1. 甲骨文的含义——商朝时期刻在龟骨和兽骨上的文字。
2. 甲骨文的发现地点——殷墟(今河南安阳小屯村)3. 甲骨文发现的价值4. 文字的演变二、青铜器1. 青铜器名称的由来2. 商朝青铜铸造业的高度发展3. 商朝青铜器的代表作——司母戊鼎(1)名称的由来(2)司母戊鼎的特点(3)司母戊鼎的铸造(4)出土地点——殷墟设计意图:简单明了,重难点突出,有利于增强学生记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