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京辉 恋爱的犀牛
孟京辉《恋爱的犀牛》艺术解读
![孟京辉《恋爱的犀牛》艺术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6b8776d7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fd.png)
三、创新性
《恋爱的犀牛》作为先锋戏剧的代表作,其在创新性上的体现主要集中在以下 几个方面:
1、叙事结构:该剧采用了非线性叙事结构,将时间顺序打乱,以更为自由和 灵活的方式组织剧情,这种叙事方式为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观剧体验。
2、人物塑造:马路和明明这两个角色的塑造具有鲜明的个性化特点,他们身 上既有现实主义的元素,又有抽象和夸张的成分,这种人物塑造方式使得观众 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角色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孟京辉《恋爱的犀牛》艺术解读
目录
01 一、背景介绍
03 三、创新性
02 二、概览 04 四、影响力
目录
05 五、个人观点
07 七、结论
06 六、对比与参照 08 参考内容
孟京辉的《恋爱的犀牛》是一部对中国先锋戏剧有着深远影响的作品,自1999 年首演以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社会寓意,让这部剧作成为了中国当 代戏剧的经典之作。在本次演示中,我们将从背景介绍、概览、创新性、影响 力以及个人观点等角度,对《恋爱的犀牛》进行深入的艺术解读。
六、对比与参照
如果与其他戏剧作品相比,《恋爱的犀牛》无疑是一部非常独特的作品。与其 他先锋戏剧相比,该剧在表现形式和内容上都显得更为成熟和完整。在内容上, 该剧聚焦于现代社会中的爱情问题,呈现出现代人在面对爱情时的困境和挣扎。 在表现形式上,该剧采用了一种更为自由和灵活的叙事方式,使得观众能够更 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剧情的发展。
一、背景介绍
《恋爱的犀牛》由孟京辉执导,郭涛、吴越等主演,于1999年6月7日在中国 青年艺术剧院青艺小剧场首演。该剧以情感充沛的诗化语言、大胆独特的碎片 结构以及深情曼妙的原创音乐,完成了一次与诗歌抽象、跳跃、灵动等特点具 有高度一致的美学探索。
恋爱的犀牛经典台词
![恋爱的犀牛经典台词](https://img.taocdn.com/s3/m/4ec5d013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2a.png)
恋爱的犀牛经典台词《恋爱的犀牛》1999年由先锋戏剧导演孟京辉执导搬上舞台,剧情主要是一个关于爱情的故事,讲一个男人爱上一个女人,为了她做了一个人所能做的一切,剧中的主角马路是别人眼中的偏执狂,如他朋友所说过分夸大一个女人和另一个女人之间的差别,在人人都懂得明智选择的今天,算是人群中的犀牛实属异类。
恋爱的犀牛经典台词忘掉是一般人能做的唯一的事,可是,我决定不忘掉黄昏是我一天中视力最差的时候,一眼望去满街都是美女,高楼和街道也变幻了通常的形状,象在电影里……你就站在楼梯的拐脚,带着某种清香的味道,有点湿乎乎的,奇怪的气息。
擦身而过的时候,才知道你在哭。
事情就在那时候发生了。
你是我温暖的手套,冰冷的啤酒,带着太阳光气息的衬衫,日复一日的梦想。
你永远不知道,你是我渴望已久的晴天,你永远不知道,你是我难以忍受的饥饿,你永远不知道,你是我赖以呼吸的空气你是不同的,惟一的,柔软的,干净的,天空一样的,你是纯洁的,天真的,玻璃一样的,你是纯洁的,天真的,水流一样的,什么也改变不了,什么也污染不了,阳光穿过你,却改变了自己的方向。
我的爱人,我的爱人,我的爱人……鼻子的好坏不在于它的外观,在于它的功能你还是孤单一人,谁也不会紧紧地拥抱你,你的身体还是与他人无关.我觉得我就要这样一年老似一年……直到有一天我看见了你,我觉得你和我一样孤单,我突然觉得我找到了要做的事—我可以使你幸福.她是一个值得你为她做点什么的人……马路:黄昏是我一天中视力最差的时候,一眼望去满街都是美女,高楼和街道也变幻了能通常的形状,像在电影里……你就站在楼梯的拐角,带着某种清香的味道,有点湿乎乎的,奇怪的气息,擦身而过的时候,才知道你在哭。
事情就在那时候发生了。
明明:我是說“愛”!那感覺是從哪來的?從心臟、肝臟、血管,哪一處內臟里來的?也許那一天月亮靠近了地球,太陽直射北回歸線,季風送來海洋的濕氣使你皮膚潤滑,蒙古形成的低氣壓讓你心跳加快。
或者只是來自你心里的渴望,月經周期帶來的騷動,他房間里剛換的燈泡,他剛吃過的橙子留在手指上的清香,他忘了刮胡子刺痛了你的臉……這一切作用下神經末梢麻酥的感覺,就是所說的愛情……马路:图拉,有个坏消息告诉你,他们不准备用那笔钱买一只母的黑犀牛了,他们想买一头分的白犀牛,让他对塔娜发生兴趣.他们可能觉得你已经太老了,不太右能为动物园添一头小黑犀了,想想真可怜,你甚至没有参加过交配决斗,只有经过那样的决斗,公犀牛才能成为真正的犀牛,才会有女人爱你,而你从来没有这样的机会.马路: 一切白的东西和你相比都成了黑墨水而自惭形秽一切无知的鸟兽因为不能说出你的名字而绝望万分一切路口的警察亮起绿灯让你顺利通行一切正确的指南针向我标示你存在的方位你是不留痕迹的风,你是掠过我身体的风你是不露行踪的风,你是无处不在的'风。
浅论话剧 《恋爱的犀牛》 的美学特征
![浅论话剧 《恋爱的犀牛》 的美学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52c796ca58f5f61fb736663f.png)
浅论话剧《恋爱的犀牛》的美学特征作者:罗磊来源:《考试周刊》2013年第67期摘要:《恋爱的犀牛》作为孟京辉的爱情戏剧的代表作,以其情感之美吸引无数观众,该剧也包含对戏剧美学的各种探索,值得我们进行分析。
关键词:孟京辉《恋爱的犀牛》美学特征孟京辉举着“先锋戏剧”的旗帜,在小剧场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其在表演文本、即兴表演、舞台表演等各个方面都对过往戏剧做了大量实验性的探索,尤其是他表现爱情题材的戏剧,如《我爱xxx》、《恋爱的犀牛》、《琥珀》等,其中《恋爱的犀牛》尤其成功,本文将以该剧为例,探讨孟氏爱情戏剧的美学特征。
一、情感之美在关于艺术起源的讨论中,就有艺术源于“表现”一说。
克罗齐就提出“艺术即直觉”、”直觉即表现”,直觉的来源是情感,在他眼中艺术归根结底就是情感的表现。
科林伍德又提出“巫术的目的总是而且仅仅是激发某种情感”,他认为,只有表现激发情感的艺术才是真正的艺术。
一部优秀的艺术作品,一定是凝聚着艺术家独特的情感思索,能激发欣赏者的情感共鸣的作品。
《恋爱的犀牛》展示了一段偏执的爱情,犀牛饲养员马路不会英语,不会开车,不懂电脑,每天的生活就是和大仙、黑子、牙刷混在一起打牌、买彩票,无聊地虚度光阴,没有生活目标。
直到有一天,他遇到了有着柠檬味气息的女孩明明,一下子找到了生活的目标,可明明心里只爱着一个在舞台上从来没有出现过的男人陈飞,而且这个陈飞只是玩弄她,并不爱她。
鲜花、誓言、肉体的接触,即使是中了500万的彩票获得财富,也不能让马路得到明明的心,绝望的马路走上偏执之路,以爱的名义绑架明明,他杀死自己心爱的黑犀牛,掏出它的心,以表达自己的爱情。
孟氏爱情话剧提倡一种爱情本位论,任何人不论你高贵富有还是贫困,都有追求爱情的权利。
该剧编辑廖一梅说道:“爱是自己的东西,没有什么人真正值得倾其所有去爱。
但有了爱,可以帮助你战胜生命中的种种虚妄,以最长的触角伸向世界,伸向你自己不曾发现的内部,开启所有平时麻木的感官,超越积年累月的倦怠,剥掉一层层世俗的老茧,把自己最柔软的部分暴露在外。
第八讲 《恋爱的犀牛》读解
![第八讲 《恋爱的犀牛》读解](https://img.taocdn.com/s3/m/f2865e2a2af90242a895e595.png)
⏹孟京辉,1965年出生,生于吉林长春,幼年迁居北京。
⏹1986年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在北京化工学院任教。
1988年考上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研究生。
毕业后任中央实验话剧院导演。
⏹孟京辉是当前中国剧坛最具影响力的著名青年先锋戏剧导演,电影导演。
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现为中国国家话剧院导演。
⏹自80年代起,他开始致力于先锋戏剧的探索,近十几年来,推出了大量优秀的戏剧作品,如:《秃头歌女》、《等待戈多》、《思凡》、《阳台》、《我爱XXX》、《阿Q同志》、《爱情蚂蚁》、《坏话一条街》、《恋爱的犀牛》、《臭虫》、《第十二夜》等等。
•近几年戏剧导演作品•《魔山》(2006年)中国至今为止最大的儿童剧。
编剧史航,执行邵泽辉。
•《艳遇》(2007年)话剧,北京保利剧院演出。
•《爱比死更冷酷》(2008年)话剧,(德国)法斯宾德编剧,北京蜂巢剧场演出。
•《两只狗的生活意见》(2009-2010年)话剧,北京东方先锋剧场、北京蜂巢剧场演出。
•《空中花园谋杀案》(2009年)话剧,音乐剧,北京蜂巢剧场。
•《三个橘子的爱情》(2010年)音乐剧,北京蜂巢剧场演出。
•《柔软》(2010年)话剧,北京保利剧院,作为“悲观主义三部曲”的完结篇,讲述了一个绯闻缠身的女医生和一个性别模糊的年轻人纠结的情感和微妙的两性关系。
•《恋爱的犀牛》是1992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的青年女作家廖一梅的第一部戏剧作品。
该剧在小剧场上演期间,场场爆满,取得了票房上的成功。
•编剧:廖一梅•导演:孟京辉•演出:中央实验话剧院•时间:1999年夏天•地点:北兵马司青艺小剧场(连演40场)•《恋爱的犀牛》2003年演出了30场,2004年30场,2008年又在蜂巢剧场演了160场。
•2009年初,该剧在全国12个城市作巡回演出,并举行了盛大的《恋爱的犀牛》十周年纪念活动。
•2012年,4月底,孟京辉又带着《恋爱的犀牛》走到了西安人民剧院的舞台。
【最新】恋爱的犀牛读后感(三)
![【最新】恋爱的犀牛读后感(三)](https://img.taocdn.com/s3/m/970d695cec3a87c24028c4dc.png)
【最新】恋爱的犀牛读后感(三)
对于孟京辉的戏剧早有耳闻,而且常常被冠于先锋或者实验戏剧之名.周末应朋友之邀看了正在上演的>,看过之后备感失望.导演想揭示执着与坚持之于当代社会的价值和意义,无论是生命.爱情或是事业莫不如是,甚至还扮演起上帝的角色给守此信念的人带来好运.
如此主题并无不妥,就看如何建构这个故事,对主题进行挖掘和演绎.遗憾的是导演对社会的认知过于表面和粗浅,带来的是内容的杂乱和结构的松散,对主题的演绎缺乏深度的支持.插科打诨似的无厘头表演内容,除了说明该戏的社会背景外,能够支持导演这么做和选择的恐怕也就是商业因素了,作品深刻不深刻不重要,让大家傻乐一下,钱收回来就好.
说起先锋或者实验戏剧,从这个戏中看不出有什么能体现出先锋的概念.也许这个标签也不是孟京辉自己要的,是别人硬给他贴上的.戏中看到的是过多的手法和技巧,缺乏一个大的理念来统一整个戏的方向和灵魂.想到了电影镜头在戏剧中的表现方法.充分利用表演的场地与空间.沉浸式地表演体验,男主人公与犀牛符号化般地隐喻等等,可这些只是手段而已,而且国外很多年前就在玩这些了,如果这也叫先锋的话,那在我们这里就真不知谁是傻子了.让我印象深刻的倒是导演对性交这个话题很是热衷,借着戏剧舞台自己过瘾的同时,也让有点文化的小资们在这个貌似高雅的殿堂里听到自己心里久违的放纵.同乐,同乐!
我国与西方的戏剧发展水平相比有较大差距,我们需要学的东西还很多.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每一个戏剧工作者的努力都是要多加支持和鼓励的.加油吧!我相信孟京辉们的努力工作会让越来越多的观众走进剧场.。
恋爱的犀牛经典台词
![恋爱的犀牛经典台词](https://img.taocdn.com/s3/m/cc922103453610661ed9f4db.png)
三一文库()〔恋爱的犀牛经典台词〕*篇一:孟京辉戏剧演出季·北京大学《恋爱的犀牛》孟京辉戏剧演出季·北京大学《恋爱的犀牛》时间:2012.11.23-2012.11.25。
场馆:北京大学百年纪念讲堂。
当代中国戏剧旗帜性作品。
编剧:廖一梅。
导演:孟京辉。
恋爱的犀牛。
年轻一代的爱情圣经。
感受文学的魅力。
追忆绽放的青春。
爱情是多么美好,但是不堪一击。
剧情介绍:。
性感神秘的女孩明明在年轻人马路面前出现的一瞬间,马路的生活彻底改变了。
明明有着不可思议的铁石心肠,无论是鲜花、誓言、还是肉体的亲昵都不能改变,马路做了能作的一切,一次意外的巨奖看来能够使他获得明明,结果只是让他陷入更深的绝望。
四处乱窜的推销员“牙刷”为马路找来妙龄女郎红红和莉莉,又导演了一场荒唐闹剧。
马路的疯狂使恋爱指导员的理论彻底崩溃。
在一个犀牛嚎叫的夜晚,马路以爱情的名义将明明绑架……。
导演孟京辉介绍:。
孟京辉是当前亚洲剧坛最具影响力的著名实验戏剧导演。
现为中国国家话剧院导演。
他以独具个性的创造力,多元化的艺术风格,不仅开拓了中国当代戏剧的新局面,而且已经成为一种值得瞩目的文化现象。
他执导的《思凡》、《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意外死亡》、《百年孤独》、《恋爱的犀牛》、《臭虫》、《关于爱情归宿的最新观念》、《琥珀》、《镜花水月》、《艳遇》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使中国实验戏剧在美学的高度上日臻完善,为中国戏剧舞台多元化的新局面注入了活力。
由他担任导演的电影《像鸡毛一样飞》获香港国际电影节费比西影评人大奖,洛加诺国际电影节青年评委会特别奖。
孟京辉导演在国际戏剧领域有着广泛的知名度,他的戏剧作品曾在多个国际艺术节上演出。
编剧廖一梅介绍:。
廖一梅是中国近年来倍受瞩目的编剧、作家。
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现为中国国家话剧院编剧。
她1999年创作的话剧【恋爱的犀牛】(1999年中央实验话剧院首演,2003、2004年中国国家话剧院复排演出)是中国小剧场戏剧史上最受欢迎的作品之一。
论《恋爱的犀牛》的美学特征
![论《恋爱的犀牛》的美学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0452613269dc5022abea002f.png)
论《恋爱的犀牛》的美学特征摘要:作为孟京辉导演先锋戏剧的代表,《恋爱的犀牛》经过无数次排演,无数次公映,一直能够获得观众的喜爱,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其表达出的悲观主义观点。
这种悲观主义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让观众在沉默中体会悲剧的痛感所带来的快感。
荒诞也是此剧的一大看点,人物的性格、语言,人物间的对话都带有“无厘头”的幽默,并且能够与当下生活结合,引人发笑。
但这“笑”却是含泪的笑,在笑声中揭示悲哀与痛苦,是对人生存意义的体悟。
关键词:先锋戏剧,《恋爱的犀牛》,悲观主义,荒诞先锋戏剧是80年代实验戏剧的一种生命的延续,所以先锋戏剧又称实验戏剧,它是对现实主义主流模式的叫板。
《恋爱的犀牛》举着“先锋戏剧”的旗帜在小剧场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其在剧本,舞台,表演等方面都进行了大量的实验性探索,印证了小剧场戏剧的发展壮大。
小剧场戏剧,通常是指演出场所小,戏剧人物少,艺术上具有探索性、实验性的戏剧。
中国当代小剧场戏剧在20世纪80年代的戏剧危机中崛起,在学习、继承中国古典戏剧的同时,不断吸收西方现代戏剧发展的成果,至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孟京辉导演于90年代开始走上“实验戏剧”的舞台,他的一系列作品《等待戈多》、《我爱XXX》、《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意外死亡》、《恋爱的犀牛》几乎一上演就会引发争议,在中国戏剧舞台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恋爱的犀牛》讲述的是犀牛饲养员和女孩明明的爱情故事。
马路疯狂的爱着明明,而明明爱着的人却是从未出现的男人陈飞。
这是两个偏执的人的偏执的爱情,不懂电脑,不会开车,不会英语的马路为了获得明明的心,去学开车,学英语,学电脑,甚至去上恋爱培训课,但这一切都没有让明明爱上他,明明只是一味的拒绝马路,因为在明明心里,陈飞才是那个让她愿意付出一切的人,她愿意成为陈飞的奴隶。
最终,绝望的马路以爱的名义绑架明明,他杀死心爱的犀牛图拉,掏出它的心,向明明表达自己的爱情。
戏剧开始就在追问,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现实世界里,爱是什么?爱的感觉从哪儿来?人们想要的是什么?人们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爱情吗?一、情感之美戏剧起源于巫术,人们通过祭祀活动来表达自己的愿望,巫术的目的在于激发某种情感,只有表现激发情感的艺术才是真正的艺术;关于艺术的起源,有说法认为艺术起源于“表现”,克罗齐的“表现说”提出“艺术即直觉”、“直觉即表现”,而直觉的来源是情感,因此,艺术归根结底是情感的外化表现。
论孟京辉《恋爱的犀牛》的艺术特色
![论孟京辉《恋爱的犀牛》的艺术特色](https://img.taocdn.com/s3/m/b7fd16f76edb6f1afe001fb1.png)
论孟京辉《恋爱的犀牛》的艺术特色提纲一、选题缘由《恋爱的犀牛》是先锋戏剧家孟京辉经久不衰的一部作品,也是中国剧坛的经典之作。
它讲述了一个爱情故事,一个男人(马路)爱上了一个女人(明明),并尽其所能为她做了一切所能做的事情,但却始终得不到她的爱。
简单来说就是“我爱她,她爱他,他却不爱她”的典型的三角恋爱关系。
十多年来,《恋爱的犀牛》每次演出都得到了观众的热捧,跨度如此之长的话剧本身就值得研究。
本次研究关注的是《恋爱的犀牛》能够获得如此成功的内涵,从艺术特点角度,分别从故事主体和话剧呈现方式上进行分析。
关注《恋爱的犀牛》所呈现出的独特艺术特点。
关注话剧的故事性和语言风格,二、论文的基本观点部分(一)探索先锋剧的发展轨迹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戏剧的最大变化,便是先锋戏剧开始向市场妥协。
这种市场化转型的结果就是向大众文化靠拢,也就是对大众审美期待的重视与满足。
本次研究将树立先锋剧的发展轨迹,简述话剧发展历程。
(二)《恋爱的犀牛》核心主题的艺术性分析十多年来,《恋爱的犀牛》剧本虽然已经前后改编六次,但叙事母题始终未变,一直紧扣大众关注的焦点,迎合大众的审美趣味,将爱情作为叙述主题。
如此吸引人的爱情主题,本次研究将重点探索故事中包含的艺术特点,解析情节的深度含义。
(三)话剧表现上的艺术特点分析《恋爱的犀牛》是一种小剧场戏剧,在消费时代,要让小剧场戏剧大众化,首先要满足大众的期待视野,因而进行一定商业营销是必要的。
在话剧中,孟京辉做出了非常多的创新性表现,因此,我将从审美角度与文化接受角度探索话剧表现上的艺术特点。
三、论文结构“一、选题缘由二、《恋爱的犀牛》简介三、《恋爱的犀牛》语言上的艺术特点(一)诗意化的语言(二)幽默、戏谑的语言四、话剧表现上的艺术特点分析(一)审美接受视角的剧场性的突出(二)孟京辉与观众群体的沟通(三)后现代爱情文化内涵的深化四、总结”参考文献[1]袁汇.孟京辉戏剧的先锋与大众——以《我爱xxx》《恋爱的犀牛》《琥珀》为例[J].艺术大观,2020(18):21-22.[2]刘颖.浅析《恋爱的犀牛》舞台叙事特色[J].今传媒,2020,28(06):123-125.[3]卢博文.论话剧《恋爱的犀牛》中的先锋精神[J].鸭绿江(下半月),2020(12):61.[4]刘平.《恋爱的犀牛》:剧场之小与人气之大——“重读红色经典”之三[J].博览群书,2020(04):13-16.[5]向莹琪.谈《恋爱的犀牛》中的现代主义特征[J].青年文学家,2020(03):132-133+135.[6]袁明谦.格雷马斯结构主义叙事学视角下戏剧《恋爱的犀牛》分析[J].戏剧之家,2019(27):14-16.[7]左珊.在探索中前行——浅析当代戏剧实验的典范之作《恋爱的犀牛》[J].东方艺术,2019(03):111-117.[8].孟京辉经典戏剧《恋爱的犀牛》[J].时代邮刊,2019(08):67.[9]陈实,白如金.“碎片化”话剧受众心理的传承与裂变——以《恋爱的犀牛》为例[J].当代戏剧,2019(01):41-43.[10]姜云霞.先锋话剧《恋爱的犀牛》解析[J].唐山文学,2018(10):73.[11]骆洋.会话含义理论视域下中国先锋戏剧语言的特点——以《恋爱的犀牛》为例[J].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8(02):47-51.[12]方敏.孟京辉先锋戏剧的艺术坚守与商业挣扎——以《恋爱的犀牛》为例[J].山西青年,2018(11):84+83.[13]马玉函. 期待视野视角下《恋爱的犀牛》对白英译翻译报告[D].聊城大学,2018.[14]张博.孟京辉《恋爱的犀牛》艺术解读[J].戏剧文学,2017(11):108-110.[15]姚煊雨.浅析《恋爱的犀牛》与孟京辉的先锋性转向[J].新闻研究导刊,2017,8(18):156-157.[16]黎一达.把美好的事物坚持到底——漫议《恋爱的犀牛》[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7(03):161.。
“犀牛”们的狂乱悲歌 ——观《恋爱的犀牛》话剧有感
![“犀牛”们的狂乱悲歌 ——观《恋爱的犀牛》话剧有感](https://img.taocdn.com/s3/m/d8ee840179563c1ec5da7165.png)
“犀牛”们的狂乱悲歌——观《恋爱的犀牛》话剧有感《恋爱的犀牛》是1999年由著名先锋派戏剧导演孟京辉执导,他的妻子廖一梅编剧的“先锋戏剧”,这是他们夫妻档的“第一个孩子”。
1999年夏天,在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小剧场演出了40场,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创造了小剧场史上的奇迹;2003年《恋爱的犀牛》首登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演出5场,新版男女主角成为了青年爱情偶像的代名词,“非典”过后又在北京人艺小剧场连演33场,再次带动了小剧场戏剧的繁荣局面;2004年以大剧场版被搬上了舞台。
该经典戏剧不仅在来来往往地人流中得到热烈响应,而且还进入了大学校园,而且还进入了大学校园,成为了年轻一代的爱情圣经。
2008年它饱含新锐的视觉空间,沉淀内敛的文学魅力,不同以往的表演理念重归舞台,可能当年的先锋小剧场戏剧谈不上先锋了,但它依旧堪称中国戏剧史上的里程碑。
《恋爱的犀牛》的主线是两个“个性偏执者”的爱情故事。
犀牛饲养员马路爱上了女邻居明明,但明明深爱着陈飞,而陈飞只是在玩弄她的感情。
马路用尽各种方法也无法获得明明的感情,在绝望中,他以爱情的名义将明明绑架,并在她的面前杀死了自己最心爱的黑犀牛,挖出犀牛心来表达自己的爱情。
“人,结成社会而生活”。
人是社会化的动物,而正如剧中台词所说“这是一个物质过剩的时代,这是一个情感过剩的时代,这是一个知识过剩的时代,这是一个信息过剩的时代,……我们有太多的事情要做,我们有太多的东西要学,我们有太多的声音要听,我们有太多的要求要满足。
”飞速发展的社会给人以更广阔的自身发展的空间,倡导个人的自我满足和自我价值追求,但同样也给人提出了更高的社会要求。
在这种情况下,自我意识和社会需要的不可调和性日益凸显,而这一矛盾也成为该剧中的主要矛盾之一。
剧中主要人物可分为两类:一,“偏执者”——马路和明明;坚持自我意识,拒绝向现实和社会妥协,执着于追求内心真正的渴望;二,“社会化”的人,如牙刷,黑子,大仙,红红,莉莉,主持人,恋爱教授等。
论话剧《恋爱的犀牛》中的先锋精神
![论话剧《恋爱的犀牛》中的先锋精神](https://img.taocdn.com/s3/m/c1c6e197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d6.png)
读·闻·观61论话剧《恋爱的犀牛》中的先锋精神卢博文摘要:孟京辉导演的《恋爱的犀牛》,作为中国话剧史上首部优秀的先锋话剧,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先锋性占据着先锋话剧的第一名,演出已超过二十年,却经久不衰。
而当初这部年轻的作品是如何在整个话剧市场环境恶劣的情况下杀出一条血路。
并且是如何开创了先锋戏剧这一类型,吸引到大量的观众,仍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本文将通过对该剧的艺术语言、导演构思、艺术技法等方面来分析其中的先锋精神,以及对后来先锋戏剧创作的影响。
关键词:先锋戏剧;《恋爱的犀牛》;孟京辉在中国话剧行业凋敝的1999年,谁都没想到出现了一出“不像戏的戏”改变了整个行业的状况,《恋爱的犀牛》的导演孟京辉也因此家喻户晓,中国戏剧史上也出现了一个新名词——先锋戏剧。
先锋一词在历史上一般是用做军事用语,开路先锋、先锋军等等,我们可以大致理解其为:是一种对于未知的探索和勇敢的尝试。
如果准确地划分,先锋戏剧是属于实验性戏剧,用大量在戏剧中没有使用过的表现方式与艺术手法大大开拓了戏剧艺术语言的边界。
但是这些新的东西并不是“为艺术而艺术”,而是真正来表达主题思想的。
而第一次看这部戏的观众的期待视野并没有实现,因为这种形式是中国话剧史上未曾出现过的,所以观众的召唤式感应有点失灵了。
孟京辉在1999年改变了戏剧,开辟了一条全新的创作思路。
正如这部戏的名字一样,犀牛的视力是很差的,就像是人们在爱情中的盲目。
马路对明明的爱如此疯狂,所以他并不在乎陈飞的存在,而陈飞这个未曾出场过的人物,也被明明疯狂地爱着。
剧中除了明明与马路外,每一个角色都是碎片化的。
他们代表了社会上各种鲜明的人物性格与行为。
比方说“牙刷”,他不就是现实生活中的推销员的典型。
马路就是在这群人中不断地摸索如何去得到、甚至是占有明明。
这两个人物是与世俗不同的,所以他们被单独地区分出来,显得极为孤单与寂寞。
而那群世俗的人在开场时,研究如何把自己的名字刻在钟表上,与世长存。
先锋戏剧《恋爱的犀牛》的艺术魅力
![先锋戏剧《恋爱的犀牛》的艺术魅力](https://img.taocdn.com/s3/m/fa9d73f8fad6195f302ba64a.png)
先锋戏剧《恋爱的犀牛》的艺术魅力作者:陆淑敏来源:《文学教育》 2015年第19期陆淑敏内容摘要:《恋爱的犀牛》是孟京辉的经典之作,自1999年上演至今已有十六年,每一次上演都广受欢迎,被称为是“最受欢迎的小剧场戏剧”。
由于该剧满足了大众的审美期待,所谈论的是爱情这一永恒的话题,在台词上选择用诗化和幽默戏谑的语言来表达作者对现实的关注和批评,因而成为当代小剧场戏剧中的经典之作。
关键词:《恋爱的犀牛》审美期待爱情语言艺术《恋爱的犀牛》是先锋戏剧家孟京辉经久不衰的一部作品,也是中国剧坛的经典之作。
它讲述了一个爱情故事,一个男人(马路)爱上了一个女人(明明),并尽其所能为她做了一切所能做的事情,但却始终得不到她的爱。
简单来说就是“我爱她,她爱他,他却不爱她”的典型的三角恋爱关系。
自1999年上演至今,《恋爱的犀牛》已经走过了十六个年头,先后改编了六次,是当代最受欢迎的小剧场戏剧之一,被视为“小剧场史上的奇迹”。
据不完全统计,“《恋爱的犀牛》1999年版共演出40场,2003年的第二版和2004年的第三版分别演出30场,并登上了国家大剧院。
2008年第四版共演出160场,2009年第四版出演,并举行了《恋爱的犀牛》十周年纪念活动。
2011年演出达到800余场,且被翻译成英语、韩语等多种语言,并出国进行巡演。
2012年演出第五版,上演超过1000场。
2014年演出第六版,并走进了大学校园,受到了大学生的热烈欢迎,先后演出达千余场。
”[1]十多年来,《恋爱的犀牛》为何每次演出都得到了观众的热捧,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一.大众审美期待的集中体现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整个社会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社会开始入转型期。
转型期既是一个消费时代,也是商业化时代,这一时期,“文化已完全大众化了,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纯文学与通俗文学的距离正在消失。
论2003年版孟京辉话剧《恋爱的犀牛》中音乐语言的发挥
![论2003年版孟京辉话剧《恋爱的犀牛》中音乐语言的发挥](https://img.taocdn.com/s3/m/df1bdc220b4c2e3f5727631d.png)
论2003年版孟京辉戏剧《恋爱的犀牛》中音乐语言的发挥【内容摘要】音乐是《恋爱的犀牛》中戏剧表现的最重要方式之一。
作为补充叙述方式,以情绪的连结方式聚拢起非线性叙述的情节;歌曲中的歌词和曲调结合具体的情境,具体、感性地将戏剧深层意指传达给观众,同时作为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塑造人物形象、渲染舞台情绪,为先锋戏剧的发展做了一次颇具借鉴意义的音乐使用的探索。
【关键词】《恋爱的犀牛》;音乐语言;情节叙述;观念渗透;人物塑造;情绪渲染前言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形式,是以表演为核心的,涉及文学、舞蹈、音乐等多种艺术样式。
作为一种立体的舞台艺术,最终需要呈现一个具有统一线索的圆融的故事,这样,戏剧或者依靠演员表演故事情节的发展、或者依靠旁白的补充叙述、或者通过演员台词串起故事,也有的以某种道具或者音乐将一幕幕戏连结完整。
当然,更多的是多种方式并用来叙事表意。
孟京辉导演的戏剧《恋爱的犀牛》,因为故事展开是倒叙的,整个情节是非线性,编导采用了音乐这一富有感性意味的形式进行听觉叙述。
音乐当进入戏剧之后,就不再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出现,它本身成为戏剧的构成部分。
即音乐是根据剧本思想内容需要而呈现,受到编导的艺术编排构思和演员演出风格的限制,它从歌词到曲调乃至音色的发生都有相应的服务指向。
《恋爱的犀牛》以演员表演连接故事,发展过程中,歌曲独唱、大众合唱、背景音乐、快板、数来宝等多种音乐元素作为情绪的内核,展演爱情的乃至更深层的戏剧意味。
一、非线性叙述安排下的音乐叙述《恋爱的犀牛》以爱情叙述的主要事件,男主人公犀牛饲养员马路爱上女邻居明明,而明明却爱着花心、玩弄她的陈飞。
马路为爱情执着,不断改变自己,去学英语、学车、学电脑,甚至去上爱恋训练班。
明明一次次在陈飞那里受到伤害,却不能自拔,也不接受马路。
一天马路获得了五百万的彩票奖,想送给明明,给明明以幸福,但是遭到拒绝。
最后马路以爱情的名义将明明绑架,杀了犀牛图拉并将它的心送给明明。
《恋爱的犀牛》
![《恋爱的犀牛》](https://img.taocdn.com/s3/m/b233f96c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f6.png)
"间离效果"在戏剧《恋爱的犀牛》中的运用《恋爱的犀牛》是一个关于爱情的故事,讲一个男人爱上一个女人,为了她作了一个人能所作的一切,剧中的主角马路是别人眼中的偏执狂,如他朋友所说过分夸大一个女人和另一个女人之间的差别,在人人都都懂得明智选择的今天,算是人群中的犀牛实属异类。
所谓“明智”,便是不去作不可能、不合逻辑和吃力不讨好的事。
在有着无数可能、无数途径、无数选择的现代社会,人人都能找到自己的最佳位置,都能在情感和实利之间找到一个明智的平衡支点,避免落到一个自己痛苦,别人耻笑的境地。
这是马路所不会的,也是我所不喜欢的。
不单感情,所有的事也是如此。
没有偏执就没有新的创举,就没有新的境界,就没有你想也想不到的新的开始。
《恋爱的犀牛》是先锋戏剧代表作品,自1999年演出至今已二十年,生命力旺盛.而"间离效果"在《恋爱的犀牛》中的巧妙运用,为此剧增添了新鲜感,也成为孟氏戏剧的亮点和特色。
一、话剧——流动的符号一切存在本身被置于符号般的话语框架之中,一切存在在本质上都是历史性的,于是在这样难以逾越的局限中,话剧的发展被商业着、被炒作着、被概念着,话剧在某种程度上也被人为地烙上了明显的文化分层的标签。
“在寓意的想象中,等列并行的类比取代了灵光‘再现’的象征阶序:而罅隙与圆融、断裂与衔接都还原为修辞的符号,为散乱的世界,暂时作一注脚。
”(王德威语)。
包括话剧在内的一切艺术形式其实都是某种符号,它们演绎着现实世界中的人和事。
因此在给话剧本身的价值进行定位时,我们应在尽可能全方位地包容着一切可能有关于话剧的信息的同时,也更彻底地反思我们自己。
话剧的生长到处充斥了人的影子,而它所直面的也原本是我们这些所谓的艺术欣赏者群体。
我知道,在艺术中最难做到的是有所言说,却有是什么都说不出来。
在生活的说与不说的决断中,如果是出于对艺术价值的近乎单纯的虔诚,那么我们就应该选择说,表述自我意识,并在彰显主体价值的同时去推动着话剧的变革。
先锋戏剧《恋爱的犀牛》艺术特色赏析
![先锋戏剧《恋爱的犀牛》艺术特色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8f8775a5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10.png)
第34卷第10期 2021年05月Vol.34 No.10May 2021艺术科技中国先锋派戏剧与文学诞生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虽说先锋戏剧在一定程度上渗透着荒诞之感,但它与传统意义上的荒诞剧并不相同。
先锋戏剧源于对生活本质的思考,旨在用生活中挣扎、苦痛和残酷还原生活,撕开现实生活的外衣,试图找到存在的意义。
《恋爱的犀牛》作为先锋戏剧的代表作品,从各个方面继承和反映了先锋戏剧的特点,本文从悲观主义戏剧语言、存在主义根源、意象解读与舞台呈现四个层面对其进行解读与赏析。
1…悲观主义的语言特色戏剧语言是一部戏剧存在的外化表征,作家高尔基曾说:“戏剧语言是最难运用的一种文学形式。
”“诗意语言表达的是浪漫的情怀,通俗直白语言表现的是生活的平凡”[1],戏剧中用了大量诗意的语言来描述平淡的生活与轰轰烈烈的爱情。
廖一梅作品的特点之一是语言犀利、态度明朗,这一点也是先锋派戏剧的共同之处。
《恋爱的犀牛》整部作品的感情基调是孤独的、苍白的、悲观的,其中的每个人都是孤独的个体,都面临着生活和爱情上的困境,他们的话语字里行间都透露出对人与世界关系的质问,而这些问题无解的状态正呈现了悲观世界的存在。
在廖一梅的作品中,悲观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启迪观者在沉醉于爱情的同时不应逃避对人与世界关系这一问题的答案的寻找,而要追溯到更为本质的东西[2]。
首先,廖一梅采取了一种戏剧语言中常用的修辞,即借代。
常见的借代是由具体代抽象或由抽象代具体,《恋爱的犀牛》中采用的就是具体代抽象的方式,借犀牛图拉代饲养员马路,使得人物形象更加意象化。
“所谓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事物撕碎了呈现给读者,它来源于生活,往往高于生活。
”[3]戏剧语言中排比修辞的运用使得作者强调的内容得到重视,增强了语言的侧重点和剧场的仪式感。
在《恋爱的犀牛》第六场戏的结尾,明明用排比的语言表达自己对陈飞的爱:“他爱怎么折磨我就怎么折磨我,他可以欺骗我,可以贬低我,可以侮辱我,可以把我吊在空中,可以让我俯首帖耳,可以让我四肢着地,只要他有本事让我爱他。
爱是一场缠绵的毒——评话剧《恋爱的犀牛》
![爱是一场缠绵的毒——评话剧《恋爱的犀牛》](https://img.taocdn.com/s3/m/c14b7408b52acfc789ebc990.png)
千 ,体现 出现 在人们 已把走进小 剧场看剧 当作一种 时 尚。
这 就是 孟京 辉 “ 锋 戏剧 ”的追 求 。段奕 宏版 的 《 爱 先 恋
小 剧场戏剧在 英语 中泛 指一切剧 场 比较 小、观众 比较 少 的 的犀 牛 》布 局 简单 ,色调 昏暗 ,整个 舞 台布 景 由五片 暖 戏剧 演出 ( 包括 实验戏剧和非 实验戏剧) 目前我 国学术界 气片 、两面大镜 子构成 。戏剧表 演和舞 台时空 的 自由,使 。 普遍 接受 的说 法即小剧 场戏剧在 性质上是 实验戏剧 ,在空 其增强 了抽象性 ,所 以导演 就穿插 了许 多戏谑 、荒诞 的成 间上 是较小 的剧场 里演 出的戏 。中国当代小剧场 戏剧在2 分来提 高戏 剧 的观 赏性 。在第 二场 ,牙刷 ( 名 )出场 即 O 人
街 》、 《 一个无政府 主义者 的意外死亡 》,1 9 年 的 《 99 恋 造 恋 爱 的情境 ,这 时插入 的却 是戏谑 似 的 小调 , “ 是 俺 爱 的犀牛 》 、 《 盗版 浮 士德 》 ,2 0 年 的 《 虫》 直到 个 公社 的饲呀 么饲养 员哎……养过 的小猪 崽一呀么 一大群 01 臭 2 0 年的 《 只狗 的生 活意见》等 ,几乎每部戏 一上演就 呀 … … ” , 让 人 哭 笑 不 得 。 这 是 一 个 什 么 都 不 必 当 真 的 时 08 两
入 另一个人 的怀抱 。在 物欲横流 的现实世 界里 ,爱情 是什 他朋友的眼里全是戏谑,而且这种努力并没能换来明明的 么 ?人们想 要什么 ?爱情 能否经 得起诱惑 就成 了一个 个期 好感 ,明明对他只 是一味地拒 绝。于是他 的朋 友们为拯 救
待人去解释的问题 。
一
马路导演 了一 出 “ 爱情 闹剧 ”,他们请 了两个 漂亮 的女 生 红红和莉莉 来扮演 与马路 的偶遇 ,希望马路 能从明 明的感
浅论话剧《恋爱的犀牛》的美学特征
![浅论话剧《恋爱的犀牛》的美学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7fabf611fad6195f312ba66e.png)
情感 之 美 在 关 于 艺 术 起 源 的讨 论 中 , 就有艺术源于“ 表现” 一说。 克 罗 齐就提 出“ 艺术 即直觉 ” 、 ” 直 觉 即表现 ” , 直 觉 的 来 源 是 情 感. 在 他 眼 中 艺术 归根 结 底 就 是 情 感 的 表 现 。 科林 伍德 又提 出 “ 巫 术 的 目的 总 是 而且 仅仅 是 激 发 某 种情 感 ” , 他认 为 , 只有 表
一
3 . 树 立 行 之 有 效 的 工作 作 风 。 建立 制度 化 、 规 范 化 的制 度体 系 , 员 工 行 为就 有 了 标 准 , 考 核 时 就 有 了考 量 的依 据 。 但 要 真 正 做 到 精 细化 管 理 , 仅 有 制度远远不够 , 更 重 要 的是 使 制 度 落 实 到 位 。要 做 到 这一 点 , 是要 抓好基础 管理 . 不断 规范 和加强基 础管 理工作 , 系 统
孟京辉举着 “ 先锋戏剧 ” 的旗帜 , 在 小 剧 场 获 得 了极 大 的
4 3 4 0 2 3 )
没 有 出现 过 的 男 人 陈 飞 ,而 且 这 个 陈 飞 只 是 玩 弄她 ,并 不 爱 她 。鲜 花 、 誓言 、 肉体的接触 , 即使 是 中 了5 0 0 万 的 彩 票 获 得 财 富。 也 不 能 让 马路 得 到 明 明 的 心 , 绝望 的马路走上偏 执之路 ,
特征 。
富有 还 是 贫 困 , 都 有 追 求 爱 情 的权 利 。该 剧 编 辑 廖 一 梅 说 道 : “ 爱 是 自己 的 东西 . 没 有 什 么 人 真 正 值 得 倾 其 所 有 去 爱 。 但 有 了爱 . 可 以 帮 助你 战 胜 生命 中 的种 种 虚妄 , 以最 长 的 触 角 伸 向
浅析《恋爱的犀牛》舞台叙事特色
![浅析《恋爱的犀牛》舞台叙事特色](https://img.taocdn.com/s3/m/9c0b2e0a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28.png)
收稿日期:2020-03-19作者简介:刘颖,女,山西大学文学院影视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艺术学理论研究。
浅析《恋爱的犀牛》舞台叙事特色刘 颖(山西大学文学院,山西太原030006)摘 要:先锋戏剧《恋爱的犀牛》作为导演孟京辉的经典代表作品在舞台上衍发着经久不衰的生命力,其对于爱情通过被割裂的剧情版块、恍惚游离的人物关系、诗化的大段语言的描写、与舞台上光影道具的投射、相对简略的舞台布置的展现方式相结合,做到了与传统现实主义叙事方法的差异探索。
从第一版到最新版的马路和明明,这部话剧已经走过了21年,演出近千场,成为中国当代话剧成功的典范。
本文就从舞台叙事特点的角度来分析这部话剧。
关键词:先锋实验戏剧;叙事策略;诗化的语言;《恋爱的犀牛》中图分类号:J8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 8122(2020)06 0123 03 1887年,安图昂·安托万的自由剧院第一次在戏剧演出中创造了“第四堵墙”,将舞台与观众的生活切割成界限分明的两个版块。
在随后的发展中,以布莱希特的叙事剧、荒诞派戏剧等带有激进色彩的另类实验话剧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其以对传统现实社会生活的颠覆性叙事演绎和极强的感染力被统称为先锋话剧。
与传统话剧的叙事策略及风格不同,中国先锋戏剧改变了传统现实主义结构的组织,从而第一次打破“第四堵墙”实现了话剧革命的创新,为开放式的戏剧舞台风格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中国先锋戏剧发展的过程中,以牟森、孟京辉等导演为代表做出了将先锋戏剧的创新性与价值性相结合的成功探索。
本文以孟京辉导演的《恋爱的犀牛》为例,浅要分析这部先锋话剧的舞台叙事策略。
一、“第四堵墙”的打破与重建在现实主义戏剧发展的过程中,“第四堵墙”的出现为戏剧家直接关注戏剧本身的剧情发展走向与演员更加投入表演本身提供了更为便捷的道路,观众在剧院观赏的过程中也更加投入于剧情之中。
随着时代的发展,先锋戏剧打破了舞台上的“第四堵墙”,创作者更加乐于邀请观众一同参与到戏剧的表演中,共同完成整个故事篇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lbumplay/MiFaPhyCe W0/fviQuBOsUAI.html&lvt=6975.972
孟京辉作品剧照.ppt
为什么叫什么犀牛? 因为犀牛的视力很差。 这是暗喻人们在恋爱中的盲目
孟京辉的风格
舞台设计具有空灵性。即舞台用一个空空的物理空间表示无 限丰富的审美空间。
孟京辉
一个革命干部的儿子
一个半途而废的语文老师
一个80万人次观众的先锋戏剧导演
一个四十多岁的青少年
一个戏剧顽童
视觉二班 姜 慧
恋爱的犀牛简介
恋爱的犀牛中,马路是一个偏执
的人,对明明的爱未曾变过,为明 明做的也很多,可是明明却不爱他, 很残忍的对待他、折磨他,因为明 明的眼里只有陈飞。马路因爱,又 因明明的折磨而最终“被逼疯”, 绑架了明明,还杀了他自己收养的 犀牛„„
表演方式的虚拟性与呼应性。曲艺的表演虚拟性和综合性非
常突出,并由虚拟而程式化。虚拟是为了达到“无中生有”的 艺术境界,在空空的舞台上展示各种假定的戏剧情境。 艺术手法的综合性和间离性。在表现,人物内心活动或思想 中的交流时,可以借鉴京剧表演中的旁白及哑剧的某些技巧, 而人物想象中的场面,应该从该人物出发,在该人物想象中出现 的其他人物和场景仅仅是他的设想,并不等同于这些人物本来 的面目,演员的表演应有所区别
总之,孟京辉的先锋话剧在舞台形式的很多方面都对中国传
统戏曲曲艺等艺术有所借鉴,甚至是超越。
他的作品善于在浪漫抒情中暗示希翼与方向 的存在,而充满游戏色彩的叙事技巧,荒诞 而感人的故事情节,多种艺术手法的运用, 则增添了其作品的趣味性和可观赏性。
摘要: 孟京辉的戏剧对于现今的中国话剧界来说是一面旗帜,这面 旗帜也许显得怪诞,狂傲。但必须看到的是在电影、电视等媒 介融入百姓生活、中国话剧处于没落的边缘时,是他的先锋剧 延续着话剧在中国的生命,并且逐渐走向正轨。作为一个先锋 剧导演,孟京辉的创作给人带来的吸引多来自于其性格中的叛 逆,他曾说过——不能排别人至少是中国人排过的戏,北京人 艺是棒,可我想探索年轻人能接受的语言、表演和思想内涵。 孟京辉不愿走别人走过的路,即使要走,也要以不同的方式进 行,如果要定义他的风格的话,我想只有一个——先锋。
孟京辉的作品
《送菜升降机》 《等待戈多》 《阳台》 《坏话一条街》 《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意外死亡》
《琥珀》
《空中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园谋杀案》 《活着》 ,,,,,,
2013年5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