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 人教版

合集下载

人教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6.2密度(教案)

人教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6.2密度(教案)

第2节密度【2022年版课标要求】通过实验,了解密度。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探究不同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认识密度是物质的特性。

难点:运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进行实验并分析得出结论。

【教法与学法】教法:实验、归纳、对比。

学法:学案导学自学、小组合作讨论、动手操作实验。

【课前准备】教师:天平、体积相同的长方铁块、铝块、铜块(两组,其中有一组包有白纸);烧杯、质量相等的水和酒精学生(分组):天平、砝码、体积相同的长方铁块、体积不同的铁块、刻度尺【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古时候,在地中海上,有一个叙拉古王国,它的国王交给金匠一定质量的黄金,让金匠为自己打造一顶纯金的王冠,当王冠打造完毕交给国王时,国王发现这个金冠精美无比,但国王却怀疑金匠偷窃了他的黄金而用其他便宜的金属偷梁换柱。

国王令人用秤去称,结果王冠的质量与国王交给金匠的黄金的质量是相同的。

那么王冠是不是纯金制成的呢?二、进行新课(一)生活中鉴别物质种类的方法如何区分不同的物质?老师展示实验器材:体积相同的长方铁块、铝块、铜块。

颜色相同的不同液体:水和酒精,或水和盐水。

学生观察铁块、铝块、铜块的颜色,并进行鉴别。

学生观察液体,说明区分的方法:闻气味,可区分出酒精和水;尝味道可区分出水和盐水。

老师展示实验器材:包有白纸的体积相同的长方铁块、铝块、铜块。

如何区分哪块是铁块、铝块和铜块?学生将长方体金属块分别放在两只手上。

学生预设回答:对手压力最大的是铜块、其次是铁块、对手压力最小的是铝块演示验证:将金属块分别放在调节好的天平的左右两盘,比较质量。

质量/g体积/cm3铜块10铁块10铝块10(二)探究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1.由以上测量提出探究问题: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存在怎样的关系?2.实验方案:几个不同体积的铁块和几个不同体积的铝块,用天平分别测量它们的质量,用刻度尺分别测量与体积相关的长度,计算它们的体积。

一部分小组测量铁块,一部分小组测量铝块。

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人教版(2024新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六章第2节《密度》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新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六章第2节《密度》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新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六章第2节《密课程基本信息学科物理年级八年级学期秋季课题第2节密度教学背景1.教材分析《密度》属于课标一级主题“物质”下的二级主题“物质的属性”,是在“质量”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密度”的知识,要求学生通过实验理解密度。

本节是第六章第2节的内容,本节内容分为两部分:“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和“密度”。

第一部分通过实验探究“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是建立密度概念的基础,重在培养学生设计实验方案、采集数据、分析数据、归纳结论的能力。

第二部分“密度”是在实验的基础上利用比值的方法建立密度的概念,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性质,要求学生能理解密度的概念、会查密度表、知道水的密度、能够利用密度公式解决简单问题。

为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第4节《密度的应用》以及后续“压强”“浮力”的学习作好铺垫。

2.学情分析在知识方面,学生经过第1节《质量》的学习,知道质量的含义,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在生活中,学生对密度已有了一些相关的知识和经验,如同样大小(体积)的铁棒比木棒要重、油比水轻……但是,物理学中的“密度”是表征物质性质的一个重要物理量、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学习时往往感到难以理解。

在思想方法方面,学生通过“速度”概念的学习了解了利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但抽象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性质,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学生经历了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等实验过程,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但科学探究能力还有待提高,证据意识以及根据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归纳、推理形成结论的能力不足。

教学目标物理观念1.能说出密度的定义、公式和单位,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2.会查密度表,了解密度的影响因素。

3.会运用密度公式进行有关计算。

科学思维1.通过密度概念的建立,经历分析、推理、论证的过程,体会利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发展科学思维能力。

2.通过收集实验证据,分析归纳推理得出结论,提升科学推理能力。

九年级物理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2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2人教版

人教版九年级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2新课标要求一、知识与技能1、学会用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体积.2、会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过程,形成初步观察能力.2、尝试设计不同情况下测量物质密度的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2、引导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中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问题.教材内容详解一、量筒的使用1、量筒是用来测定液体体积的仪器.利用排液法也可以间接测定固体的体积.二、测不规则固体物质的密度固体的质量可直接用天平测得,外形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可通过“排水法”来测量,从量筒中读出水面指示的刻度,两次体积之差就是物体排开水的体积,也就是物体的体积,然后根据密度公式ρ=Vm 得出密度. 三、测液体的密度液体的体积可以直接用量筒测出,其质量就要通过“补差法”来测定,即先称出容器的质量,再称出容器与液体的总质量,两者之差就是倒人容器内液体的质量,再根据ρ=Vm 求得密度. 氩的发现18世纪末,英国皇家学会的会员凯文迪许,在做化学实验时,从通电的水银中电解出一个小气泡,这个小气泡很顽固,无论怎样放电,它也不肯与氧气化合,他把这种顽固的 小气泡称为空气中的另一种浊气,但他没有再深入研究小气泡,轻易地把小气泡放走了.在他逝世后100年,物理学家瑞利和化学家拉姆赛重新做了他的实验,也找到了这种小气泡,在精确测量时,他们发现从空气中提取混有小气泡的氮的密度为1.257 2kg /m 3,而从氨气中取得的氮的密度是.250 5kg /m 3,虽然二者仅差0.006 7kg /m 3,但瑞利他们由于不放过这一细微差异而执着地研究下去最后确定这种小气泡是当时还不知道的气体“氩”,并因此荣获1904年的诺贝尔奖.课内练习题型I 双基巩固例1 量筒做得细而高,不做成粗而矮的形状,这主要是因为( ) 答案:CA 、实验中,细高的量筒便于操作B 、细高的量筒可以做出相对较大的底座,增加稳度C 、细高的量筒与粗矮的量筒相比,相应的刻度间隔较大,便于准确地读数D 、粗矮量筒中的液体较多,需用较厚的玻璃,因而不便读数分析:因为量筒里的液体的体积V 等于它的高h 和横截面积S 的乘积,即,V=Sh .当体积相同的液体倒入量筒时,截面积较小的量筒液柱必定较高,这样量筒上每mL刻度的间隔就较大,读数就会较精确.因此,量筒通常要做成细而高的圆筒形.例2 在“测定金属块密度”的实验中,某同学用了如下几个步骤:A、在量筒内倒人一定量的水,记录水的体积V l;B、用天平称出金属块质量m;C、将天平置于水平台上,调节平衡;D、将金属块全部浸没在水中,记录水同金属块的体积V2.(1)合理的顺序应是______________(填字母).(2)观察水体积时应注意什么?(3)金属块密度的计算式是。

《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1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物质密度的概念.2.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3.学会量简的使用方法,即用量简测量液体体积的办法,以及用量筒测不规则形状的物体体积的办法.4.通过使用天平,加深对某些题目的理解.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对正确使用天平、量筒能做到尽量周全.2.培养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并且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尽量做到仔细、客观、认真,这对学生以后的学习是大有好处的三、德育目标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1.用量筒测固体、液体的体积.2.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液体的密度.教学难点:用天平和量筒测物质的密度.教学方法:1.实验法:会通过实验,间接地利用公式测量物体.2.观察法:用正确的方法给天平和量筒读数.教具准备天平、砝码、量筒、水、铁块、铜块、铝块、细线、花岗岩、刻度尺、三角板.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师]前面我们学习了密度的计算公式,如何用实验的方法测量?用什么仪器可以测量密度?[生]可以先用天平测出物体的质量,然后用量简测出液体的体积,根据密度的公式,就可以求出物体的密度.[师]回答得非常好.这节课我们具体学习一下测量物体的密度的方法.二、新课教学[师]今天,我们来动手做一个实验,测物体的密度.同学们先分组(三人一组).[师]大家看自己的实验台上,有这样一些实验器材:天平一架,砝码一盒,量筒一只,烧杯中装有水、铁块、铜块、铝块各一个,另外还有一根细线,一块花岗岩,一副三角板,刻度尺.[师]今天我们重点解决以下三个问题:[投影]一、测铝块、铁块、铜块的密度.二、测水的密度.三、测不规则物体――花岗岩矿石的密度.[师]根据我们上节课学习的知识,同学们会测吗?[生]测三种金属圆柱体的密度分为几步:(1)先用天平测出铜、铁、铝各自的质量.(2)接下来测三个物体的体积.即上节课讲过的,采用体积差的方法测它的体积:即先用量简量取一定量的水,记下示数V1,将物块全部浸入水中,再记下这时的示数V2.所以囱块的体积即为V2-V1.[师]讲得非常好.下面提一个问题:能不能先测体积后测质量?[生]这要看怎样测体积了,如果是采用第一种方法测体积,则先测体积还是先测质量都无所谓,如果是采用第二种方法测体积,则必须先测质量,后测体积.[师]为什么呢?[生]因为如果采用后一种方法测体积,则物块要沾上水,我们知道,天平在使用时是不能沾上水的,同时物块沾上水后质量有可能会变大,因此应测质量后测体积,[师]总结得非常精彩.通过大家群策群力,我们已经找到了测铁块、铜块、铝块密度的方法.需要大家注意的是:在测量中.由于仪器、操作方法及操作人的因素影响,必定会产生一些误差.如何来减小这些误差呢?[生]减小误差的方法有很多,比如改进测量工具、完善测量手段等,但我认为最有效.也是最容易办到的还是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这种方法简单、易行、最有效.[师]说得很好,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在我们的实验过程中是一种有效地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测几次好呢?[生]三次为宜.[师]对,咱们做本实验时三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有效地减小误差.[生]今后的实验过程中是不是都要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呢?[师]对于一些产生数据的实验,最好是这样做,一些伟大的科学家正是从误差微小的变化中找到很多科学知识.[师]接下来大家思考一下如何来测不规则物体(如花岗岩)的密度呢?[生]基本上与测铜、铁、铝的方法一样,只不过在测岩石的体积时应采用浸入法,即第二种方法.因为岩石是不规则物体,用三角板和直尺法测量时,由于形状不规则,所以很难测出它的体积,因此用第一种方法不合适.[师]如何来测水的密度?[生]测水的密度以及测液体的密度都要用量筒.[师]具体如何来测呢?[生]先测出一定量的水的体积,将水倒进量简中,观察示数.[师]观察示数时应注意什么问题呢?[生]应使视线与液面的凹面相平,这样可以减小误差,如右图.测出体积后,接下来测水的质量.由于测质量时水不能与天平相接触,因此应间接测水的质量.[师]怎样测呢?[生]可以先测一个空烧杯的质量M1,然后将量筒中的水倒入烧杯,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2,那么水的质量M=M2-M1.这样水的质量和体积已全部测出来了,二者一除即可得密度.[师]大家想想还有没有别的办法.[生]有.[师]怎么测呢?[生]可以把上面的烧杯换成量筒.[师]换成量简?能不能具体说一下.[生]取一只量筒,先测出它的质量M1,然后往量筒中装水,测出量筒和水的总质量M2.那么水的质量M=M2-M1同时,由量简中液面的示数直接把水的体积读出来,两者相除即得水的密度.[师]大家总结得很好.接下来请同学们自己动手,测一下以下几种物质的密度.(学生自己动手实验,教师巡回指导,不时指点学生遇到的问题)参考实验数据:ρ铁:7.9_103kg/m3ρ铝:2.7_103kg/m3ρ铜:8.9_103kg/m3 ρ花岗岩:2.6~2.8_103kg/m3ρ水:1.0_103kg/m3《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2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本节是沪粤版教材八年级物理上册,是力学的基础部分,与前几章的“简单现象”相比,知识的讲述深入了一步,本节既是质量的深化和延伸,又是对物质世界认识的进一步探索,同时也为九年级的液体压强、阿基米德原理以及浮沉条件的学习奠定基础。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学设计:6.3测量固体和液体密度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学设计:6.3测量固体和液体密度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学设计:6.3测量固体和液体密度一、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对物质的性质和物理实验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对测量物体质量和体积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本单元的目标是让学生学习测量固体和液体密度的方法,加深对物质性质和物理实验的理解。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测量物体密度的方法和计算公式。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测量固体和液体密度的方法;2.能力目标:能够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物体的密度;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实验和测量的兴趣,提高合作与探究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测量固体和液体密度的方法;2.教学难点:运用公式计算物体的密度。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和实物引入,引起学生对本课内容的兴趣。

例如,用一个玻璃杯装满水,然后加入一块小木块,观察小木块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小木块会浮在水面上。

2. 引入密度的概念通过展示不同物体的图片和实物,让学生分析和描述它们的性质,引导学生思考相同体积的物体为何具有不同的质量。

然后,引入密度的概念,并给出密度的定义。

3. 固体密度的测量方法3.1 实验步骤•步骤一:准备一块小木块,并称量其质量,记录下来;•步骤二:在量筒中倒入一定量水,并记录水的初始体积;•步骤三:将小木块放入量筒中,观察水位的变化,并记录下变化后的体积;•步骤四:计算小木块的体积变化;•步骤五: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小木块的密度。

3.2 实验要点•实验前要准确称量小木块的质量;•在量筒中倒入水时要注意水位的初始高度;•在放入小木块后,要观察水位的变化并记录准确的体积。

4. 液体密度的测量方法4.1 实验步骤•步骤一:准备一小瓶水,并称量其质量;•步骤二:在容器中倒入一定量油,并记录油的质量和初始体积;•步骤三:将水缓缓倒入容器中,并观察水和油的分层情况;•步骤四:记录水和油的体积和质量变化;•步骤五:根据实验数据计算水和油的密度。

4.2 实验要点•实验前要准确称量水的质量;•在倒水时要注意缓慢且平稳,以避免水和油的混合;•在观察和记录时要准确记录水和油的体积和质量。

物理《测量物质的密度》一等奖教案

物理《测量物质的密度》一等奖教案

物理《测量物质的密度》一等奖教案《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各位专家、领导,下午好!我说课的题目是《测量物质的密度》,下面我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布置六个方面来说这节课。

一、说教材1.说课内容本节课的内容是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第三节内容。

2.教材分析这是一节测量型实验课,是对天平、量筒密度等知识的综合运用,通过这节课的探究活动,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和掌握天平和量筒的正确使用,并能够通过对密度公式的理解,使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完成实验。

3.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进一步熟悉和掌握天平和量筒的使用;(2)知道测密度的原理,能合理设计出实验步骤;过程目标:通过实验探究,经历探究过程,并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测量物理量的科学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严谨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4、教学重点:测量不规则的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5、教学难点:由实验原理设计出实验步骤、实验记录表格再到记录数据得出结果是本节的难点。

我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突破此难点。

二、说教法为了让学生能顺利地测出物质的密度,由于教材中又没有明确的实验步骤及实验记录表格,这就需要学生先讨论如何设计实验步骤及实验记录表格,然后自己动手操作测出实验结果。

因此本节课我采用了讨论与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三、说学法对于刚刚接触密度这个概念的初中生来说,对密度这个概念的理解并不透彻,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再给学生补充必要的学习方法。

从而引导学生顺利完成实验,并达到提高学生的探究的能力。

四、说过程教学环节一、创设情景1、复习密度公式引出新课《测量物质的密度》并板书课题2、教师出示一个正方体铜块,要测量这个铜块的密度,需要测量哪些量?怎样测量?3、出示任意形状的小石块和装在烧杯中的盐水,还能否用刻度尺来测小石块和盐水的体积呢?引出量筒的使用。

教学环节二、量筒的使用教师展示:量筒,学生观察:量筒1.师生共同讨论量筒的单位、量程、分度值、读数时注意问题及用途。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6.3 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6.3  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第3节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教材分析一、课标分析会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二、内容和地位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章第三节《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这是一节测量型实验课,是对天平、量筒、密度等知识的综合运用,通过这节课的探究活动,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和掌握天平和量筒的正确使用,并能够通过实验让学生对密度公式有进一步的理解,使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完成实验。

学情分析教材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步骤、实验数据记录表格等,并要求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比较高。

虽然学生已经有了探究的经历,有一定的实际操作经验,但是考虑到学生的动手操作机会少,因此学生在本节内容的学习中可能存在三个方面的困难:不能很好地设计实验步骤和实验数据记录表格;在实验操作中,可能会出现对天平、量筒的读数错误;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密度时存在一定的困难,尤其是在密度的单位上。

教学目标会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会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核心素养通过实验探究,经历探究过程,并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测量物理量的科学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难点: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教学过程续表续表积V 。

(5)根据密度公式计算盐水的密度。

教师:请大家根据讨论得出的实验步骤设计出实验数据记录表。

实验数据记录表:答调量会残留一些盐水或者说盐水没有倒完。

交流、设计表格个别续表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教学意图教师总结。

2.实验仪器:天平、量筒、水等。

3.实验步骤(1)调节天平,并测量出小石块的质量m。

(2)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读出示数V1。

(3)将小石块放入水中,读出示数V2。

(4)小石块的体积为V=V2-V1。

(5)小石块的密度为ρ=mV =mV2-V1。

4.实验数据记录表教师:下面大家就根据上面的实验步骤,来测量一下桌子上小石块的密度。

教师在教室中巡视,并及时指正学生实验过程中的问题。

初中九年级物理人教版电子教案-11.4 测量物质的密度

初中九年级物理人教版电子教案-11.4 测量物质的密度

课题:§11—4 测量物质的密度(附实验报告)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物质密度的概念。

(2)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3)学会量筒的使用方法。

一是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的方法;二是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体积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定一个物理量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重点:密度的测量难点:密度的测量课时安排:1课时教具、学具:量筒或量杯,水,盐水和形状不规则的塑料块,天平及砝码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前面学习质量、密度概念及用天平测量质量的基础上,学习测量物质的密度。

学习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定某个物理量的方法。

二.新课教学(一)规则形状固体物质的体积可以用刻度尺等测量工具来测量,液态物质的体积应该使用量筒来测量,不规则形状固体物质的体积也可以使用量筒来测量。

学生活动:想想做做怎样使用量筒?在学生观察实物的基础上,通过阅读课本,回答课本中提出的几个有关问题,并动手操作,学习使用量筒测量液体和不规则固体体积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1.量筒上的单位刻度多是以毫升(mL),也有一些是用立方厘米(cm3)来标度的。

2.与许多测量仪器(学过的电流表、电压表、天平等)一样,量筒也有它的最大测量值。

实验室中常用的有:50mL、100mL、500mL、1000mL等。

3.量筒的分度值也各不相同,根据你测量精度的要求和被测物的尺度等因素来选择量筒的大小和分度值。

4.视线与液面水平,与刻度线垂直。

5.怎样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的体积?不规则固体物质体积的测量,需用量筒或量杯。

另外,对于有余力的学生可在此基础上提出这样的问题:1.如果要测量的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过大或无法浸入现有量筒之内,你有什么办法测量出它的体积?可采用“溢杯法”。

即,将物体浸入盛满水的容器内,同时将溢出的水接到量筒中,读取的数值便是该物体的体积。

2024年初中物理《密度》标准教案

2024年初中物理《密度》标准教案

2024年初中物理《密度》标准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章《密度》,具体内容包括:密度的定义、密度公式的应用、测量物体密度的实验方法等。

重点讲解第1节“密度是什么”和第2节“密度的测量”。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密度的定义,知道密度的单位及其计算公式。

2. 学会运用密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 通过实验,掌握测量物体密度的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密度的定义、计算公式及测量方法。

难点:运用密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实验器材(量筒、天平、物体等)。

学具:笔记本、铅笔、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两个相同体积但质量不同的物体(如铁块和木块),让学生观察、比较并提问:为什么质量不同?引导他们思考密度这一概念。

2. 教学新课(1)讲解密度的定义,让学生了解密度是什么。

(2)介绍密度的计算公式:ρ = m/V,解释各符号的含义。

(3)通过例题,让学生学会运用密度公式解决问题。

3. 随堂练习出示几道关于密度计算的题目,让学生现场解答,并及时给予反馈。

4. 实验教学(1)分组进行测量物体密度的实验,指导学生正确使用量筒、天平等实验器材。

(2)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记录实验数据。

(3)分析实验结果,讨论实验误差的产生原因。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密度的定义2. 密度公式:ρ = m/V3. 测量物体密度的实验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题:已知一个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求其密度。

(2)实验题:设计一个实验,验证密度公式的正确性。

2. 答案:(1)密度 = 质量 / 体积(2)实验结果与计算结果应相近,允许一定误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密度概念的理解是否到位,实验操作是否熟练,解决问题能力是否有所提高。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如鉴别物质、计算物体的质量等。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 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第3节 测量物质的密度(含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 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第3节  测量物质的密度(含教学反思)

第3节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物质密度的概念;2.学会量筒的使用方法,一是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的方法;二是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体积的方法。

.教学重点:量筒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课前准备实验器材(天平、量筒、盐水、铁块、石块、水、烧杯、细针等)、文本、图片或音视频资料、自制PPT 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菊花石块形成于距今约2.8亿年前。

其成分为天青石与栖霞岩,内含丰富的硒、锶、铋等多种微元素,对人有强身健体、抗癌益寿作用。

现在我想知道这块石头的密度,该怎么做呢?我们本节课就来探究如何测量物质的密度。

二、推进新课探究点一 量筒的使用提出问题 出示一块长方体铁块,问:要测这铁块的密度,需要测哪些量?用什么器材测量?记录哪些量?怎样求出铁块的密度?出示一块任意形状的石块和装在小碗的盐水,问:能否测这石块的密度和小碗里的盐水密度?那么用什么仪器来测定形状不规则的石块和盐水的体积?分析总结 由公式ρ=m V 可知,测出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可算出密度,规则的物体我们可以用数学上的方法测得。

例如: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不规则的物体体积和液体体积就需要用我们今天学习的量筒来测量。

学生自学 出示量筒,指出液体的体积和不规则的物体体积可以用量筒来测量。

每小组同学观察桌面上的100 mL 量筒的结构,回答下面问题:1.量筒是以什么单位标度的?是毫升(mL)还是立方厘米(cm 3)?1 mL =________cm 3。

2.量筒的最大测量值(量程)是多少?量筒的分度值(最小测量值)是多少?3.如何读数?总结归纳使用量筒(杯)应注意以下几点:1.明确量筒是以毫升(mL)单位标度,1 mL=1 cm32.使用前应观察所用量筒的量程和最小分度值,以便选择适合被测物体的量筒。

了解最小分度值,才能正确记录。

桌面上的量筒量程是0~100 mL。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6章质量和密度:第3节密度的测量 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6章质量和密度:第3节密度的测量 教案

第三节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物质密度的概念;进一步熟悉天平构造及其使用;学会用量筒测量液体、不规则形状物体体积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对利用物理公式间接测定物理量这种科学方法有感性认识.通过探究过程的体验,使学生对测量性探究方法,从实验原理、实验器材的选取和使用、实验步骤的设计、数据的采集与处理到得出结果,分析实验误差有初步认识和感受.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数据记录、处理的体验,使学生养成实事求是、严谨的科学态度.通过探究活动中的交流与合作体验,使学生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培养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也勇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错误观念.教学重点与难点学会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密度的原理和方法。

使学生通过实验能对密度的物理意义加深理解。

教学课时:1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复习:什么是物质的密度?计算密度的公式是什么?要求出物质的密度要知道哪些量?2.出示小石块和1杯盐水,指出用天平可以称出石块与盐水的质量,但刻度尺却无法测出它的体积。

本实验我们学习用量筒.二、新课教学1.引导学生看课本实验的“目的”,对照实验的器材将桌面上的用具对照检查。

2.讲述量筒(或量杯)的使用方法。

介绍量筒和量杯,mL是体积单位“毫升”的符号,1mL=1cm3。

学生观察量筒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学生观察图6.3-1、量筒使用时怎样放?怎样读出液体和体积?看样测固体的体积?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得出:(1)测量时量筒或量杯使用时应放平稳(2)读数时社,视线要与筒内或杯内液体液面相平,(如:测水的体积,由于水面是凹形的,读数时,视线要跟凹面相平;如测水银的体积,由于水银面是凸形的,读数时视线要凸面平。

)(3)测固体体积的方法:①在量筒内倒适量的水(以浸没待测固体为准)读出体积V1;②用细线栓好固体慢慢放入到量筒内,读出此时水和待测固体的总体积V2③用V2-V1,得到侍测因体的体积。

八年级人教版物理《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教学设计

八年级人教版物理《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教学设计

八年级人教版物理《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测量液体和固体密度的实验原理和方法。

学会使用天平、量筒等仪器准确测量液体和固体的质量和体积。

能根据测量数据计算液体和固体的密度,并能对实验结果进行误差分析。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设计和进行测量液体和固体密度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包括提出问题、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数据和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通过对实验误差来源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实验作风。

让学生体会物理实验的乐趣,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测量液体和固体密度的实验原理(\(\rho=\frac{m}{V}\))和实验步骤。

天平、量筒等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尤其是量筒测量不规则固体体积(排水法)的操作。

根据实验数据准确计算密度,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合理分析。

2.教学难点理解实验过程中减小误差的方法和技巧,如测量顺序的选择、避免液体残留等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对于形状不规则且密度小于水的固体,如何准确测量其体积(如使用针压法或坠物法)。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演示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不同液体和固体的图片,如食用油、盐水、小石块、木块等,并提问学生:我们已经学习了密度的概念,那么如何知道这些物质的密度呢?这就需要我们通过实验来测量它们的密度。

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二)讲授新课1.测量液体的密度实验原理讲解:回顾密度公式\(\rho=\frac{m}{V}\),明确测量液体密度需要测量液体的质量和体积。

实验器材介绍:天平、量筒、烧杯、被测液体(以盐水为例)。

讲解每个器材在实验中的作用,如天平用于测量液体质量,量筒用于测量液体体积。

测量物质的密度PPT课件(人教版)

测量物质的密度PPT课件(人教版)

感悟新知
知2-讲
密度
ρ=
表达式


在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密度时,应先测质
注意
量后测体积,否则会因固体沾水导致测得
的质量偏大
感悟新知
深度理解:
知2-讲
1. 适量的含义:
(1) 石块浸入液体中时,要能浸没在液体中,且液面不
能超过量筒的最大刻度。
(2) 液体倒入量筒中时,液面必须高于量筒的最小刻度。
石块的体积如图乙所示,则该小石块的
3。
2.6×103
质量为_____g,密度为________kg/m
39
感悟新知
知识点 3 测量液体的密度知3源自讲测量盐水的密度器材
天平、烧杯、量筒、盐水
①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1,如图甲所示;
②将一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读出量筒中盐水的体
积V,如图乙所示;③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
2. 像平均速度的测量一样,固体密度的测量也是一种典型
的间接测量(间接测量法)。
感悟新知
知2-练
例2 [中考·毕节] 在测量小金属块的密度的实验中,露露
先用天平测小金属块的质量如图7甲所示,小金属
78.4
块的质量是________g。
感悟新知
知2-练
再用量筒测小金属块的体积(如图乙所示),测得小金属块
如图1所示。
(4)记: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感悟新知
4. 形状不规则的固体体积的测量方法(如图2)
知1-讲
感悟新知
知1-讲
深度理解:
1. 分度值越小,测量结果越精确,但分度值并非越小越好。
2. 如图3所示,若沿甲方向读数,读得的结果偏大;若沿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六章 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六章 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六章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测量物质的密度,是初中物理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密度的定义、计算公式以及测量方法。

教材通过理论讲解和实验操作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密度的相关知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质量、体积等基本概念,并具有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

但部分学生对密度概念的理解可能存在困难,对密度的计算公式和测量方法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辅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密度的概念,掌握密度的计算公式。

2.培养学生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密度概念的理解和密度计算公式的应用。

2.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数据处理的合理性。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

2.利用实验和实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密度概念。

3.采用分组讨论和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实验器材:天平、量筒、液体、固体等。

2.准备相关实例和图片,用于讲解和展示。

3.准备练习题和家庭作业,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实例或图片引入密度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如:讲解为什么冰块能漂浮在水面上的原因。

2.呈现(10分钟)讲解密度的定义、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重点解释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质量和体积无关。

3.操练(15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测量不同物质的密度。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遇到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物质的密度,并与理论值进行对比。

讨论实验结果,分析可能存在的误差。

5.拓展(10分钟)讲解如何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鉴别伪劣产品、设计船舶等。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密度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6.3《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6.3《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

第六章第三节测量物质的密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物质密度的概念;
(2)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3)学会量筒的使用方法:一是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的方法;二是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体积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实验学会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定一个物理量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测量固体和液体密度的过程中,熟练地使用天平、量筒测算物质密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科学精神。

(2)认真规范的做实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学习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教学难点】
从实验原理、仪器使用、实验步骤安排、记录数据到根据数据得出结果对学生进行全面实验能力的训练。

【教学准备】或【实验准备】
教师用:天平、量筒、水烧杯;
学生用:天平200g 11个、量筒100ml 11个、细线、水、烧杯若干小石块、盐水等。

【教学过程】
三、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固体的体积
引导学生思考:认识了量筒后,那么怎么用量
拓展交流
交流:我们实验时用到排水法测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思考一下物体应该有怎样的特点?
【板书设计】
第三节测量物质的密度
一、实验原理:
二、实验器材:
三、量筒的使用:会选、会放、会读
四、测量小石块的密度
【教学反思】。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六章第三节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六章第三节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4.对学生的实验成果给予积极的评价和反馈,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5.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到学以致用的成就感。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策略
我将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包括实验探究法、分组合作法和启发式教学法。选择这些方法的理论依据如下:
1.实验探究法: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符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让学生在实践中建构知识体系。
4.了解误差产生的原因,掌握减小误差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
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交流讨论的习惯;
3.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2.培养学生严谨、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
3.然后,逐步展开测量物质密度的实验步骤,强调操作注意事项,确保学生能够正确进行实验。
4.最后,通过讲解误差产生的原因及减小误差的方法,帮助学生掌握数据处理和分析技巧。
(三)巩固练习
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升应用能力,我计划设计以下巩固练习或实践活动:
1.分组实验:让学生分组进行测量物质密度的实验,巩固实验操作技巧,提高实践能力。
(二)学习障碍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质量和体积的基本概念,以及天平和量筒的使用方法。然而,可能存在以下学习障碍:
1.对密度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难以将其与实际物体联系起来;
2.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可能对测量步骤和注意事项掌握不足,导致实验数据不准确;
3.对误差分析及减小误差的方法不够了解,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这些媒体资源在教学中的作用主要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以及提高课堂效率。

6.3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6.3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4)项目导向学习:学生分组完成密度相关的项目,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活动设计:
(1)角色扮演:学生扮演科学家,介绍密度的发现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实验:学生动手进行测量液体和固体密度的实验,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游戏:设计密度相关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理解和巩固密度知识。
6.实验数据分析:学会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7.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密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如鉴别物质、设计容器等。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科学思维: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密度公式的应用,使学生能够运用科学思维,对液体和固体的密度进行计算和分析。
《固体密度的秘密》(作者:简·S·奥尔森)
这些阅读材料将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密度的科学原理和实际应用,提高他们的学科素养。
2.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1)学生可以在家中找一些常见的液体和固体,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它们的密度,并将结果与教材中的数据进行比较,探讨可能的差异原因。
(2)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或图书馆查找有关密度在工业和科研中的应用,如石油开采、材料科学等,了解密度测量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密度概念的理解:学生需要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同种物质(状态不变)密度相同,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
(2)密度公式的应用:学生需要掌握密度公式ρ= m/V,并能运用公式计算液体的密度和固体的密度。
(3)实验操作:学生需要学会使用量筒、天平等工具测量液体的质量和体积,从而计算出液体的密度。
3.教学媒体和资源使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测量物质的密度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物质密度的概念;
(2)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3)学会量筒的使用方法,一是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的方法;二是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
体积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定一个物理量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学法点拨
本节在学习质量、密度概念及用天平测量质量的基础上,学习测量物质的密度。

学习利用公式间接测定某个物理量的方法。

量筒的容积单位一般是毫升(mL), 也有使用立方厘米(cm3)作单位的。

1mL=1cm3.
同许多测量仪器(电流表、电压表、天平)一样,量筒也有量程和分度值。

测量物体体积的方法:
规则形状物体可以用直尺测量。

不规则形状物体可以用量筒测量。

用量筒测量体积常用“溢杯法”:将物体浸入盛满水的容器中,同时将溢出的水接到量筒中,读取量筒内水的数值便是该物体的体积。

测量石蜡等密度密度比水的密度小的固体的体积,可以采用“悬垂法”:先读取悬挂重物被浸没于量筒中液体对应的体积,再将石蜡和重物系在一起浸没于量筒中,读取此时的液体体积,两者的差便是石蜡的体积。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通过上一节课学习,我们知道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在实际应用中有重要的意义。

1、问:什么叫物质的密度?怎样计算物质密度?
2、出示一块长方体铁块,问:要测这铁块的密度,需要测哪些量?用什么器材测量?记录哪些
量?怎样求出铁块的密度?
3、再出示一块任意形状的石块和装在小碗的盐水问:能否用测长方体铁块密度的方法测这块石
块的密度和小碗里的盐水?用刻度尺不行,那么用什么仪器来测定形状不规则的石块和盐水的体积?出示量筒,指出液体的体积可以用量筒来测量。

二、量筒的使用
指出:量筒中液面呈凹形时,读数时要以凹形的底部为准,且视线要与液面相平,与刻度线垂直。

1、探究怎样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的体积
方法:先在量筒中装入适量的水(以待测体积的物体放入量筒后能完全浸没,且量筒中的水上升的高度不超过量筒的最大刻度值为准),读出此时量筒中水的体积V1;将不规则形状物体浸没在量筒中,读出此时量筒中水面所对应的刻度值V2。

V2与V1的差值就是被测不规则形状物体的体积。

2、了解这种测量方法的原理:利用等量占据空间替代的方法进行测量。

3、尝试测量一个塑料块的体积。

4、探究怎样用量筒测量一些形状不规则且无法浸入量筒之内的固体的体积。

可采用“溢杯法”测量其体积。

所谓“溢杯法”即将物体浸入盛满水的容器内,同时将溢出的水接到量筒中,读取的数值便是该物体的体积。

但现有量筒一次不能盛取石块溢出的水量,可用较大容器盛接溢出的水,再分若干次用量筒测量所接到的水,多次读取数据,最后相加得到石块的体积。

5、探究怎样用量筒测量密度小于水的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1)压入法:用一根细而长的铁丝将蜡块压入水中。

蜡块投进量筒和压入水中后量筒中水面所
对的刻度的差值就是烹块的体积。

(2)沉锤法:用细线将一个钩码系在蜡块下面,用细线吊着蜡块和钩码放入量筒,钩码先浸没
在水中,记下此时量筒中水面所对应的刻度值V1,然后钩码和蜡块一起浸入水中,记下此
时量筒中水面所对应的刻度值V2,V2与V1的差值就是蜡块的体积。

三、测量形状不规则的塑料块和盐水的密度
1、学生分组设计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2、各小组间交流所设计的实验方案。

根据交流结果对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适当调整。

3、各小组汇报实验数据,然后进行讨论;
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密度是属于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其大小与物质的质量、体积无关,它与物质种类有关,同一种物质密度相同。

达标自查
1、测量一种物质的密度,一般需要测量它的和。

然后利用公式,计算出物质的密度。

这是一种 (填“直接”或者“间接”)测量法。

2、测量形状不规则固体体积的时候,要用量筒来测量,量筒的容积要适量,适量的含义是固体(填“能够”或者“不能”)浸没入液体中。

3、小亮做测量石块的密度的实验,量筒中水的体积是40mL,石块浸没在水里的时候,体积增大到70mL,天平测量的砝码数是50g,20g,5g各一个。

游码在2 .4g的位置。

这个石块的质量是,体积是,密度是。

4、为了减轻飞机的质量,制造飞机时,应该选用密度较的材料。

5、下列是不同量筒的量程和分度值,小明同学要测量出密度是0.8g/cm3的酒精100g ,则应选择( )
A、50mL,5 mL
B、100 mL,2 mL
C、250 mL,5 mL
D、400 mL,10 mL
6、使用托盘天平的时候,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加减砝码的时候,可以用手轻拿轻放
B、不允许把化学药品直接放在天平托盘里
C、被测物体不能超过天平的量程
D、被测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砝码的质量加上游码的读数
7、用天平和量筒测量食用油密度的实验中,不必要且不合理的是( )
A、用天平称出空烧杯的质量
B、将适量的食用油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出杯和油的总质量
C、将烧杯中的油倒入量筒中读出油的体积
D、用天平测出倒掉油以后烧杯的质量
8、下面是小明在测铁块密度时的主要步骤,请你写下正确的操作步骤序号( )
A、将m、V代入公式中,算出铁块密度
B、铁块用细线拴好轻轻放入水中,测出水和铁块的总体积V2
C、在量筒中倒入一部分水,测出水的体积V1
D、用天平称出铁块的质量m
E、根据数据V1、V2算出铁块的体积V
9、根据密度的公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质量越大,密度越大
B、体积越大,密度越小
C、密度是物质的性质,与质量、体积无关
能力提高
10、在调节托盘天平指针前,发现指针偏向刻度线中央的右侧。

为使天平横梁平衡,应将横梁右端的调节螺母( )
A、向或移动
B、向左移动
C、不必移动,而移动游码
D、以上三种都可以
11、给你一台天平、一把直尺、一枝铅笔,测出一卷细铜丝的长度,写出你的方法。

12、用铁、木分别做成体积相同的实心立方体,问哪一个质量大?为什么?
13、小实验:测量雪的密度
问题:雪的密度在任何地方、不同的时间都一样吗?
材料:两个同样大小的玻璃或塑料筒(高约25cm,直径约7cm);
两个塑料袋,一架天平,一个量筒。

操作过程:(1) 在冬天时将塑料袋装满雪,记下雪的类型(例如,湿雪、干雪、干粉状雪等)及室外空气的温度;
(2) 返回教室内把雪全部倒入一个大碗里;
(1)将一个圆筒称重(m1), 仔细地装满雪,不要使筒内留下空隙,再一次将圆筒称重(m2),m2-m1即测
得的雪的质量;
(2)取第二个圆筒测量它的体积。

方法有二:一是用量具测量;二是将圆筒装满水,用量筒测出其
体积,记录下需要水的数量(mL)
(3)雪的密度等于雪的质量除以圆筒的体积;
雪的质量
雪的密度=
圆筒的体积
(4)在不同温度下重复这个实验,观察雪的密度在不同温度下是否相同。

(2)该铁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
(3)若铁球是空心的,空心部分的体积是多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