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虫第一章 概论

合集下载

寄生虫总论6ppt课件

寄生虫总论6ppt课件
中间宿主(intermediate host) :
寄生虫的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寄生 的宿主称为中间宿主。
第一中间宿主和第二中间宿主:
有些寄生虫在其生活史的全过程中 需要一个以上的中间宿主,按其寄生顺 序称为第一中间宿主和第二中间宿主。
常见心律失常心电图诊断的误区诺如 病毒感 染的防 控知识 介绍责 任那些 事浅谈 用人单 位承担 的社会 保险法 律责任 和案例 分析现 代农业 示范工 程设施 红地球 葡萄栽 培培训 材料
常见心律失常心电图诊断的误区诺如 病毒感 染的防 控知识 介绍责 任那些 事浅谈 用人单 位承担 的社会 保险法 律责任 和案例 分析现 代农业 示范工 程设施 红地球 葡萄栽 培培训 材料
5.感染期和感染方式
(1)感染期:
寄生虫在其发育的各个阶段中, 不是所有的虫期对人有感染力,只 有某一个特定阶段,才具有感染人 能力。寄生虫生活史过程中具有感 染人体能力发育阶段称为感染期。
贮存宿主或保虫宿主(reservoir host) :
能被人体寄生虫成虫寄生的脊椎动物
称为贮存宿主或保虫宿主。
转续宿主(transport host) : 有些寄生虫的幼虫能侵入一些宿主,在
其体内不能发育为下一期幼虫或成虫,但能存 活,这些宿主是寄生虫的非正常宿主,幼虫若 又进入正常宿主,则继续发育至下一期虫体。 含有滞育状态幼虫的非正常宿主称为转续宿 主。如肺吸虫→野猪→ 人 。
2.寄生关系的演化
自由生活
free liviing
共同生活
symbiosis
共生关系 共栖关系 寄生关系
常见心律失常心电图诊断的误区诺如 病毒感 染的防 控知识 介绍责 任那些 事浅谈 用人单 位承担 的社会 保险法 律责任 和案例 分析现 代农业 示范工 程设施 红地球 葡萄栽 培培训 材料

★人体寄生虫学复习笔记

★人体寄生虫学复习笔记

正文:人体寄生虫学笔记学习目标:1. 掌握寄生、寄生虫、宿主、终宿主、中间宿主、寄生虫生活史、感染阶段、感染途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等概念。

2. 通过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作用关系的学习,掌握寄生虫的致病机理和实验诊断,了解宿主对寄生虫的抵抗机制,了解常见人体寄生虫的种类。

3. 掌握华支睾吸虫吸虫的形态特点,生活史一般特征。

4. 掌握华支睾吸虫致病机理和病原检查方法,了解临床表现、免疫诊断、流行因素和防治原则。

第一篇总论人体寄生虫学:研究人体寄生虫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和生存繁殖规律,阐明与人体及外界因素相互关系的科学。

该学科内容包括医学蠕虫学、医学原虫学、医学节肢动物学三部分范畴医学蠕虫学医学原虫学医学节肢动物学十大热带病:疟疾、血吸虫病、丝虫病(淋巴、盘尾)、利什曼病、锥虫病(非洲、美洲)麻风、结核、登革热。

(展示相关疾病的图片,给同学们做一些病例介绍。

)五大寄生虫病:疟疾,血吸虫病,丝虫病,黑热病,钩虫病寄生与寄生关系共生:两种不同的生物形成的互相依赖,互相联系的共同生活现象。

共栖(commensalism):一方受益,另一方既不受益也不受害(结肠内阿米巴)。

互利共生(mutulism):双方互相依靠,彼此受益(白蚁与鞭毛虫)。

寄生(parasitism):一方受益,另方受害,受害者提供营养物质和居住场所给受益者。

受益者称为寄生物,受害者称为宿主。

寄生虫生活史与宿主类别(一)寄生虫生活史(life cycle)寄生虫完成一代生长发育繁殖的全过程(入侵、移行定居及离开)。

感染阶段(infective stage)寄生虫生活史过程中具有感染人体能力的发育阶段。

(二)寄生虫类型:专性兼性;体内体外;按照生活史过程中是否需要转换宿主,可将其分为直接型(土源)和间接型(生物源)两类;机会致病寄生虫等根据寄生性质,可分为:1、专性寄生虫:营寄生生活,如疟原虫。

2、兼性寄生虫:多营自由生活,某种情况下可营寄生生活。

寄生虫总论

寄生虫总论
(1) 皮肤幼虫移行症 主要损害皮肤。
寄生虫感染
如斯氏狸殖吸虫――皮下结节或包块。 (2) 内脏幼虫移行症 主要损害内脏器官。 如斯氏狸殖吸虫――损害肝、肺。 如广州管圆线虫――损害脑。
9、异位寄生 在常见寄生部位以外寄生,并造成
损害。如肺吸虫寄生在脑、肝,引起
2019
脑和肝的损害。 -
30
流行与防治
201926四寄生虫感染引起的超敏反应寄生虫免疫对人体的损害1i型超敏反应速发型超敏反应如血吸虫尾蚴性皮炎2ii型超敏反应细胞毒型如黑热病贫血3iii型超敏反应免疫复合物型如血吸虫肾病4iv型超敏反应迟发型超敏反应如血吸虫虫卵肉芽肿相互作用201927一寄生虫生活史1寄生虫生活史lifecycle指寄生虫完成一代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的整个过程
2019
-
9
(3)新器官的产生
猪带绦虫-----固着器官
2019
-
10
2、其他方面的变化
包括生理功能、侵袭力的变化, 免疫逃避功能的形成和基因变异等方 面。
2019
-
11
二、寄生虫及其类型
寄生虫与宿主
1.专性寄生虫 一生或一生中的某个阶段必须营寄生生活。 如蛔虫。
2.兼性寄生虫 既能营自由生活,又能过寄生生活。 如粪类圆线虫。 3.机会致病寄生虫 如肺孢子虫。
有性生殖
------- 蚊 (终宿主)
无性生殖
-------人 (中间宿主)
2019
-
17
2019
-
18
相互作用
第四、五章 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关系
一、寄生虫对宿主的损害作用
1、掠夺营养 蛔虫寄生 造成宿主 营养不良
2019
-

寄生虫病原学总论PPT精品医学课件

寄生虫病原学总论PPT精品医学课件
即可寄生于人体,又可寄生于某种脊椎动物,这些动物对寄生虫 病原起保种和传播作用,在一定条件下可成为人体寄生虫病的传 染源。从流行病学角度,称为保虫宿主或储存宿主。如牛可作为 日本血吸虫的保虫宿主。猪为姜片吸虫的储存宿主。
4.转续宿主(paratenic or transport host):即中间宿主
水源性:感染途径来源于水体,如血吸虫,阿米巴。 土源性:感染途径来源于土壤,如钩虫。 生物源性:感染途径来源于中间宿主或传播媒介,如疟疾(按 蚊传播),利什曼原虫(白蛉),丝虫(库蚊)和绦虫(猪肉)等。另外 还有经食物,空气,直接或间接接触感染等。
2.感染途径: (1)经口感染:如猪带绦虫,蛔虫,鞭虫和蛲虫等。 (2)经皮肤和伤口感染:如血吸虫,钩虫。 (3)经媒介动物感染:如丝虫,疟疾和利什曼原虫。 (4)经腔道接触感染:如阴道毛滴虫,齿龈阿米巴。 (5)自体感染:体外自体感染(蛲虫)和体内自体感染(猪囊虫和
中国五大寄生虫病: 疟疾,血吸虫, 黑热病,丝虫,钩虫。
调查结果
2001-2002年福建全省共调查4类病种人群45766人,其
中,肠道蠕虫调查13县市39点(村)20195人,肠道蠕虫感染 者7300人,总感染率为36.15%。肺吸虫病调查6县(市)18点 (村)9200人,人群皮试阳性者646人,皮试阳性率为7.02%; 血检阳性人数62,血检阳性率为0.67%。绦囊虫病调查5县 (市)16个调查点共16371人,血检3899人份,血清抗体阳性 89人份,阳性率为2.28%。发现的虫种有蛔虫/钩虫(2种)/ 鞭虫/蛲虫/东方毛圆线虫/华支睾吸虫/福建棘隙吸虫/埃及 棘口吸虫/姜片虫/猪带绦虫/长膜壳绦虫等12种。其中,埃及 棘口吸虫病为国内外首次发现。
生虫病在野生脊椎动物间传播,人进入该地区后,病原从野生 动物传播到人,引起人兽共患寄生虫病。称为自然疫源性疾病。

1.寄生虫总论

1.寄生虫总论

总论①共栖:两种生物在一起生活,其中一方受益,另一方既不受益也不受害,这种关系称为共栖②互利共生:两种生物在一起生活,双方彼此受益,这种关系称为互利共生③寄生:两种生物在一起生活,其中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这种关系称为寄生。

受害的一方称为宿主;受益的一方称为寄生物④宿主:寄生虫提供营养和寄居场所,并遭受损害⑤寄生虫:寄生虫则是部分或全部丧失自由生活能力,暂时地或长期地生活在人或其他生物体内或体表,摄取营养,并可造成对方损害的一类低等动物。

机会致病寄生虫:出现异常增殖且致病力增强,这些寄生虫被称为机会致病寄生虫,如弓形虫、隐孢子虫、卡氏肺孢子虫等。

⑥寄生虫的生活史:寄生虫定成一代生长、发育和繁殖的整个过程及其所需的外界环境条件。

⑦终宿主:寄生虫的成虫和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称为终宿主⑧中间宿主:寄生虫的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称为中间宿主⑨保虫宿主或储存宿主:某些寄生虫的某一发育阶段即可寄生于人体,也可寄生于某些脊椎动物,而脊椎动物体内的寄生虫在一定条件下又可传播给人,在流行病学上,这些脊椎动物称为保虫宿主或储存宿主⑩转续宿主:某些寄生虫的幼虫侵入非正常宿主后不能发育成熟,而是长期保持在幼虫状态,但当此幼虫有机会进入正常终宿主体内后仍可继续发育成熟,这种能使寄生虫处于滞育状态的非正常宿主称为转续宿主11土源性蠕虫:发育阶段不需要中间宿主,生活史为直接型,即虫卵或幼虫直接在外界环境中(多为土壤)发育为感染阶段,然后经口和皮肤侵入终宿主体内发育为成虫,大多数肠道线虫就属于这一类12生物源性蠕虫:其发育阶段至少需要一个中间宿主,生活史为间接型,即幼虫需要在中间宿主体内发育为感染阶段,然后再进入终宿主体内发育为成虫,吸绦虫以及部分线虫属于此类。

13寄生虫的感染阶段指的是能够感染人的特定发育阶段14能够感染人而引起疾病的寄生虫主要归属于三类:医学原虫、医学蠕虫和医学节肢动物15寄生虫对宿主的损害:夺取营养,机械性损伤,毒性与免疫损伤16夺取营养:寄生虫寄生于宿主时,不断从宿主机体摄取营养物质17机械性损伤:往往导致局部的压迫、阻塞及其他机械性损伤18带虫者:人体感染寄生虫后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但可传播病原体,称为带虫者19幼虫移行症:一些寄生蠕虫幼虫侵入非正常宿主(人或动物)后,不能发育为成虫,这些幼虫在体内长期移行造成局部或全身性的病变。

01寄生虫总论

01寄生虫总论

四、变态反应(allergy): 也称超敏反应(hypersensitivity)指处于免疫状 态的机体,再次接触相应抗原或变态原时出现异常 反应,可导致宿主组织损伤和免疫病理变化。寄生 虫感染的变态反应也可分4型:
①速发型:血吸虫尾蚴性皮炎属局部过敏反应、 包虫囊破裂囊液吸收入血产生过敏性休克属全 身性过敏反应,均属速发型变态反应; ②细胞毒型:利什曼原虫或疟原虫抗原吸附于 RBC表面,特异性抗体与之结合,激活补体, 使RBC溶解,导致黑热病或虐疾患者的贫血, 属细胞毒型又称细胞溶解型变态反应;
(二)宿主对寄生虫的反应
1.非特异性免疫(先天免疫)
(1)皮肤、粘膜 (2)吞噬细胞 (3)补体 2.特异性免疫(获得性免疫) (1)消除性免疫 (2)非消除性免疫
(三)相互作用的结果
1、健康:当寄生虫被宿主强大的防御力量制约时,就能消 灭或排除侵入的虫体而不被感染; 2、带虫状态:当宿主和寄生虫斗争中达到相对平衡时,部 分寄生虫长期生存在宿主体内,并不表现临床症状,但 对再感染有了相对抵抗力,称为“带虫者”,由于带虫 者没有症状,但可传播疾病,故在流行病学上有重要意 义。 3、患病:当寄生虫破坏了宿主正常的防御体系,宿主不能 控制寄生虫的生长、繁殖,可引起病变、产生临床表现 称寄生虫病;
(二)寄生虫及其分类
1.专性寄生虫:疟原虫,钩虫 2.兼性寄生虫:粪类圆线虫 3.偶然寄生虫:眼蝇蛆病 4.体内寄生虫:寄生于宿主体内器官,组织,细胞 5.体外寄生虫:主要指一些昆虫,蚊、虱等 6.长期性寄生虫:成虫期必须过寄生生活
7.机会致病性寄生虫:在免疫功能正常的宿主体内 处于隐性感染状态,当宿主免疫功能受累时,出现 异常增殖与致病力增强的寄生虫.弓形虫,隐孢子 虫
2.我国寄生虫病流行概况 1988-1992年全国寄生虫病调查显示,我国12亿人口中 7亿人有不同种的寄生虫感染。全国总感染率62.6%, 其中海南、广西、福建、四川、贵州和浙江等6省感染 率超过80%,海南省高达94.7%。 目前广泛流行的寄生虫病有:贾第虫病、滴虫病、阿 米巴病等原虫及肝吸虫病、肺吸虫病、包虫病、带绦 虫病和囊虫病等蠕虫病。 总之,我国寄生虫种类之多,分布范围之广,感染人 数之众,居世界各国前列。提示我国寄生虫病防治任 务还相当艰巨。

第一章 寄生虫总论

第一章 寄生虫总论

第一节 寄生虫与宿主
一、宿主类型
1. 终末宿主(final host):寄生虫的成虫或有性繁 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所谓成虫,一般指性成熟 阶段的虫体,也就是能产生幼虫或虫卵的虫体。 2. 中间宿主(intermediate host):寄生虫的幼虫 或无性繁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具有两个中间宿 主时,依其发育阶段的先后分别称为第一、第二 中间宿主。第二中间宿主又称为补充宿主。
弓形虫病
血吸虫病 支睾吸虫病 囊尾蚴病
旋毛虫
2013/6/19
College of Animal Sciences, Zhejiang University, Dr Aifang Du
16
寄生虫研究发展方向
• 寄生虫功能基因组学与蛋白质组学研究; • 新时期动物寄生虫病的流行病学和综合控制技术 研究; • 动物寄生虫病原和媒介生物学研究; • 动物寄生虫虫种资源收集、整理、保存和共享平 台建设;
动物寄生虫病学
主讲教师:杜爱芳教授
2013/6/19
College of Animal Sciences, Zhejiang University, Dr Aifang Du
1
2013/6/19
College of Animal Sciences, Zhejiang University, Dr Aifang Du
22
寄生生活
宿主 寄生虫
共生:两种生物长期地或暂时地生活在一起, 这种关系称为共生。在共生关系中,根据两种 生物之间利害关系的不同,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2013/6/19
College of Animal Sciences, Zhejiang University, Dr Aifang Du

人体寄生虫概论课件

人体寄生虫概论课件

加强卫生宣传教育
提高公众对寄生虫病的认识和重 视程度,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如勤洗手、不喝生水、不吃未煮 熟的食物等。
开展科研与技术创新
加强寄生虫病的科学研究和技术 创新,探索新的诊断方法、治疗 手段和预防措施,提高防控效果。
THANKS
02
常见人体寄生虫种类及生 活史
原虫类
01
溶组织内阿米巴பைடு நூலகம்
主要寄生于人体结肠内,引起阿 米巴痢疾,也可寄生于肝、肺等
组织内,形成脓肿或溃疡。
02
阴道毛滴虫
寄生于人体泌尿生殖道内,引起 滴虫性阴道炎或尿道炎。
03
贾第鞭毛虫
寄生于人体小肠内,引起贾第虫 病,表现为腹泻、腹痛等症状。
吸虫类
华支睾吸虫
01
主要寄生于人体肝内胆管,引起华支睾吸虫病,表现为肝区疼
痛、发热等症状。
卫氏并殖吸虫
02
寄生于人体肺部,引起肺吸虫病,表现为咳嗽、胸痛等症状。
日本血吸虫
03
寄生于人体门静脉系统,引起血吸虫病,表现为发热、肝脾肿
大等症状。
绦虫类
猪带绦虫和牛带绦虫
寄生于人体小肠内,引起绦虫病,表现为腹痛、消化不良等症 状。其中,猪带绦虫还可引起囊尾蚴病,表现为皮下结节、癫 痫等症状。
• 毒素作用:寄生虫在宿主体内寄生时,其代谢产物和排泄物可对宿主产生多种 毒性作用。如溶组织内阿米巴侵入肠粘膜和肝时,分泌溶组织酶,溶解组织、 细胞,引起宿主肠壁溃疡和肝脓肿;阔节裂头绦虫的分泌物可使宿主发生过敏 性休克;日本血吸虫卵内毛蚴分泌物可引起周围组织发生免疫病理反应-虫卵 肉芽肿。
• 免疫损伤:寄生虫在宿主体内可作为异物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反应。有些寄 生虫的代谢产物、排泄物或死亡虫体的分解物等都具有抗原性,可使宿主致敏 而产生变态反应。如血吸虫卵内毛蚴分泌物、死亡虫体分解产物等均可引起肾 小球变态反应性病变及全身过敏反应;蛔虫的代谢产物可引起肺组织变态反应 性炎症;蠕形螨的分泌物可引起面部皮肤变态反应等。

寄生虫概论

寄生虫概论

医学寄生虫学线虫:第一节概论1.类型可寄生于人体并导致疾病的线虫主要有蛔虫、蛲虫、钩虫、丝虫、旋毛虫等。

2、形态1.成虫:圆柱状或线状,两侧对称,虫体细长,不分节,雌雄异体,雌虫大于雄虫。

体壁与消化道之间的腔隙无上皮细胞,无体腔膜覆盖,称原体腔或假体腔。

腔内充满液体,是物质交换的介质。

由于流体静力学原理,对于保护内部器官和虫体的运动、排泄等功能起重要作用。

1)体壁①角皮层:由皮下层分泌形成的无细胞结构,在虫体前、后端由角皮增厚形成特殊结构:唇瓣、乳突、皮棘、翼膜以及雄虫交合伞、交合刺等。

②皮下层:无细胞合胞体组成。

在虫体的背、腹面及两侧面向原体腔内增厚、突出,形成四条纵索,分别称背索、腹索和侧索。

(分别有神经干和排泄管通过)。

③纵肌层:由单一纵行排列的肌细胞组成,被纵索分成四个区(两个亚背区和两个亚腹区)。

根据肌细胞大小、数量及排列方式多肌型、少肌型、细肌型。

2)消化系统:线虫的消化管完整,由口孔、口腔、咽管、中肠、直肠和肛门组成。

3)生殖系统:细长、弯曲的管状结构。

雄性生殖器官为单管型,由睾丸、输精管、储精囊、射精管组成,通入泄殖腔,泄殖腔背面伸出交合刺 1~2 根。

雌性生殖器官是双管型,有两套卵巢、输卵管、受精囊、子宫,两个排卵管汇合通入一个阴道,开口于虫体腹面的阴门。

4)神经系统:咽部神经环是中枢。

5)排泄系统:位于虫体两侧皮下层,各有 1 条排泄管纵贯虫体,有横管相连,横管中央有一小管通至排泄孔。

2.虫卵:一般为卵圆形,无卵盖。

卵壳多为黄色、棕黄色或无色。

卵黄膜或受精膜(外层):薄卵壳壳质层(中层):较厚,抵抗机械压力脂层或蛔甙层(内层):薄,调节渗透第二节似蚓蛔线虫一、形态1.成虫:长圆柱形,形似蚯蚓,活时呈粉红色,死后呈灰白色,头部较尖细,尾部较钝圆雌虫:较大,长20-35cm,尾直雄虫:较小,长15-31cm,尾端向腹面弯曲雌雄异体2.虫卵:受精卵:宽椭圆形,棕黄色,卵壳厚,外被波浪状的蛋白质膜,卵壳内有一个椭圆形的卵细胞。

寄生虫(1)绪论吸虫

寄生虫(1)绪论吸虫

医学寄生虫学第一章绪论1.医学寄生虫学:是研究与人体健康有关的寄生虫的形态结构、生长发育、繁殖规律,阐明寄生虫与人体及外界的相互关系,以及诊断、防治寄生虫病的一门科学。

属于病原生物学(nosetiology)。

是病原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的一门基础课。

医学寄生虫学三大组成部分:(1)医学原虫学(2)医学蠕虫学(3)医学节肢动物学2.寄生虫对人类健康的危害:(1)作为病原体引起寄生虫病(2)作为媒介传播疾病(3)对社会经济发展也有影响3.我国五大寄生虫病:黑热病,丝虫病,钩虫病,疟疾,血吸虫病。

(黑丝钩疟血)1975年“TDR”要求重点防制的6类:主要热带病中除麻风外,其余都是寄生虫病,它们是:疟疾、血吸虫病、丝虫病(淋巴、盘尾),利什曼病、锥虫病 (非洲、美洲)。

4.食源性寄生虫:由于不良饮食习惯,可造成病原体进入人体引起食源性寄生虫病。

如:华支睾吸虫病,旋毛虫病,牛带绦虫病,裂头蚴病,异尖线虫病,管圆线虫病,并殖吸虫,肝片吸虫,蛔虫第二章寄生虫的生物学1.寄生关系(共生:两种不同的生物共同生活的现象)(1)共栖(片利共生):指不同的生物共同生活,其中一方受益,另一方既不受益也不受害。

如:海葵和寄生蟹,人和齿龈内阿米巴原虫。

(2)互利共生:指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双方相互依赖并彼此受益。

如白蚁和鞭毛虫(3)寄生:指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其中一方受益,另外一方受害。

寄生虫:蛔虫2寄生虫(Parasite) :暂时或永久地生活在另一生物体内或体表,获得营养,并对该生物造成损害作用的低等动物。

寄生虫的演化:①形态结构的变化②生理功能的变化(世代交替)③侵袭力的变化3.寄生虫生活史:寄生虫完成一代生长、发育和繁殖的整个过程。

包括:感染阶段侵入人体感染途径及方式,虫体在宿主体内移行途径及定位寄生,在宿主体内繁殖方式,离开宿主的途径及方式,在外界的发育过程及需要的宿主或传播媒介种类和环境条件等。

寄生虫复习资料

寄生虫复习资料

寄生虫复习资料第一章:寄生虫的生物学1.共栖:两种不同的生物共同生活,其中一方收益,连一方不受益,也不受害,此种现象称为共栖。

2.互利共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双方互相依靠,彼此收益,称为互利共生。

3.寄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其中一方收益,另一方受害,受害者提供营养物质和居住场所给受益者,这种关系称为寄生。

4.生活史:寄生虫完成一代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完整过程称为寄生虫的生活史。

5.直接型宿主:在完成生活史过程中不需要中间宿主。

6.间接性宿主:有些寄生虫完成生活史需要在中间宿主或吸血昆虫体内发育至感染阶段后才能感染人体。

7.寄生虫及其类型:1.专性寄生虫2.兼性寄生虫3.体内寄生虫4.体外寄生虫5.机会性致病寄生虫8.专性寄生虫:指寄生虫生活史的各个时期或某个阶段必须营寄生生活,不然就不能生存的寄生虫。

9.宿主及其类型:1.终宿主2.中间宿主3.保虫宿主4.转续宿主10.终宿主:指寄生虫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11.中间宿主:指寄生虫的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12.保虫宿主:指某些寄生虫既可寄生于人,又可寄生于某些脊髓动物。

4.转续宿主:某些寄生虫的幼虫侵入非适宜宿主后不能发育为成虫,但能存活并长期维持幼虫状态。

只有当其有机会侵入适应宿主体内时,才能发育为成虫。

第三章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关系1.寄生虫对宿主的损害:1 掠夺营养2 机械性损伤3 毒性与免疫损伤2.机械损伤入侵——移行——定居——繁殖咧:布氏姜片吸虫依靠强有力的吸盘吸附在肠壁上,可造成肠壁损伤。

3.毒性与免疫损伤:寄生虫的排泄物,分泌物,脱落物和死亡虫体的分解物等对宿主均有毒性作用,或能引起免疫病理损伤。

【化学性损伤(毒性作用)致敏原作用(免疫病理参与致病)】第四章寄虫感染的免疫1.宿主对寄生虫感染产生的特异性免疫应答又可分为消除免疫和非消除免疫。

前者指宿主能清除体内寄生虫,并对再次感染产生完全的抵抗力。

即寄生虫感染后虽可诱导宿主对再感染产生一定的免疫力和血吸虫诱导的伴随免疫。

人体寄生虫学

人体寄生虫学

人体寄生虫学【第一篇】总论一.概述人体寄生虫学 (human parasitology) :是研究与人体健康有关的寄生虫的形态结构、生活活动、生存繁殖规律,并阐明寄生虫与人体和外界环境因素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是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的一门基础课程。

研究对象:人体寄生虫研究内容:分类、形态特征、生活史、与疾病关系、流行病学和生态学。

寄生虫对人类的危害:TDR公布重点防治的七大寄生虫病为:疟疾(malaria)、血吸虫病(schistosomiasis)、丝虫病(filariasis)(淋巴与盘尾)、利什曼病(leishmaniasis)、锥虫病(trypanosomiasis)(非洲与美洲)我国的五大寄生虫病:(1956年提出)疟疾、血吸虫病、丝虫病、黑热病、钩虫病(黑靴把狗虐死了)新情况:食源性寄生虫病(广州管圆线虫病)、机会性寄生虫病(弓形虫)二、寄生、寄生虫和宿主(一)寄生现象两种生物间共同生活的三种方式:1.互利共生(mutualism):双方互相依赖、均能获益。

如:牛与纤毛虫。

2.偏利共生(commensalism):一方获利,另一方既不受益也不受害。

如:人与齿龈阿米巴。

3.寄生(parasitism):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

如人与蛔虫。

受益的一方称寄生物,受害的一方称宿主(host)。

寄生虫(parasite):是指营寄生生活的多细胞的无脊椎动物和单细胞的原生动物(二)寄生虫的分类医学原虫(Medical Protozoa)1.按形态结构分:医学蠕虫(Medical Helminth) (线虫吸虫绦虫)医学节肢动物(Medical arthropod)2.按寄生性质分:专性寄生虫(如疟原虫、钩虫等)(P9)兼性寄生虫(如粪类圆线虫)3.按寄生部位分:体外寄生虫(主要是医学节肢动物)体内寄生虫(原虫、蠕虫和少数节肢动物)4.机会致病寄生虫:如弓形虫、隐孢子虫等(三)寄生虫的生活史(life cycle):寄生虫完成一代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全过程。

病原生物-寄生虫-总论部分

病原生物-寄生虫-总论部分

第一章:寄生现象、寄生虫和宿主
第一节:寄生现象
生物的生活方式和类型 自由生活 共生生活
片利共生 (commensalism)
共生 生活的分类
互利共生 (mutualism)
寄生 (parasitism))
片利共生(commensalism)
定义: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在生态上有恒定的关系,一方 获得利益,一方不受益也不受害。 如:印首鱼
寄生虫抗原的应用
寄生虫感染的免疫诊断 研制抗寄生虫感染的疫苗 寄生虫感染免疫学研究
第二节: 免疫应答类型 固有免疫
机体在进化过程中针对病原体 (寄生虫)感染形成的一系列 防御功能,受遗传控制并保持 相对稳定,不具有特异性。
适应性免疫
由特定抗原诱发,并 针对该特定抗原发生 效应的免疫应答过程。
第五章
寄生虫病的诊断、流行与防治
第一节:寄生虫病的诊断
• 病原学检查——从血液、组织液、排泄物、
分泌物及活体组织中检查寄生虫
• 免疫学检查——皮内试验、血清学试验 • 分子生物学检查——PCR技术、DNA探针、
基因芯片技术和LAMP技术等
• 其他辅助检查——X线、B超、CT等
第二节: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 传染源
掌握寄生、寄生虫、寄生虫 生活史、宿主的概念
了解寄生虫的致病机理及其宿主 对寄生虫的免疫机制
了解常见医学寄生虫的种类以及 寄生虫病流行的特点和防治原则
学 习 的 要 求
第一篇 总论
主要内容 •寄生现象、寄生虫和宿主的定义 •寄生虫的生物学 •寄生虫感染与寄生虫病的特点 •寄生虫感染的免疫
•寄生虫病的流行与防治
那加那(Nagana)病
据WHO报道,非洲有50-70万人被锥虫感染,有6千万人处于流行病区

寄生虫概述

寄生虫概述
人体寄生虫学
人体寄生虫学概述
共生
寄生现象
1.互利共生: 2.共栖: 3.寄生:
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其中一方获利
(寄生物),而另一方受害(宿主)。
第一节 寄生虫与宿主
一、寄生虫及其分类
• 寄生虫: 指失去自生生活能力,长期或短暂的依
附于另外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获得营养并给对 方造成损害的低等无脊椎动物和单细胞原生生物。
传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ff
病人、带虫者、 保虫宿主
水、土壤、食物、空 气、媒介和直接传播
缺乏免疫力或免 疫力低下的人
(一)传染源
寄生虫病患者、带虫者及保虫宿主, 可是人或动物。
( 二 ) 传播途径
1. 经口感染:食物,饮水 2. 经皮肤感染:钩虫丝状蚴,血吸虫尾蚴 3. 经媒介昆虫传播:
4. 接触感染:直接或间接接触,如阴道毛滴虫或疥螨等。 5. 经胎盘感染:弓形虫 其他方式:输血、吸入或自体感染

季节性


四、寄生虫病的防治
控制传 染源
切断传播途径 保护易感人群
应根据流行特点,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寄生虫病防治现状: 有许多重大进展
五大寄生虫病(疟疾、血吸虫病 、丝虫病、黑热 病、钩虫病)
我国防治五大寄生虫病取得很大成就 但是寄生虫病仍然很严重
第四节 寄生虫病的实验诊断
一、病原检查 确诊依据
体外寄生虫(蚊)
2. 按寄生性质:
①专性寄生虫:至少一个发育阶段营寄生生活
专性寄生虫
钩虫:虫卵 杆状蚴 丝状蚴 成虫
土壤


丝虫:微丝蚴 一腊状蚴 一 丝状蚴 一 成虫

人体
2. 按寄生性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学寄生虫学试题库(供临床医学、麻醉、护理专业本科生用)测试题第一章总论三、名词解释1.寄生生活2.转续宿主3.传播途径4.生活史5.幼虫移行症6.机会致病7.非消除性免疫8.免疫逃避9.寄生虫病的季节性流行10.带虫者参考答案三、名词解释1.寄生生活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就营养、居住和利害关系来看,其中一种生物从中获利,并生存,而另一种生物受到损害,受益的一方称寄生虫,受害的一方称宿主,寄生虫通过夺取营养、机械性损害、毒素作用和免疫病理作用损害宿主。

2.转续宿主某些蠕虫幼虫侵入非正常宿主,虽能存活,但不能发育为成虫,长期保持幼虫阶段,当此幼虫有机会进入正常宿主,就能继续发育为成虫,这种非正常宿主称为转续宿主,如卫氏并殖吸虫童虫在非正常宿主(野猪)体内,长期保持幼虫阶段,当人(正常宿主)食入含幼虫的野猪肉时,可在人体内发育为成虫,野猪为卫氏并殖吸虫的转续宿主。

3.传播途径寄生虫从传染源到易感者感染的全过程。

包括寄生虫从传染源排出、在外界生存或发育为感染阶段,和经合适的侵入途径进入新宿主的三个过程。

主要的传播途径有经水、食物、土壤、空气、医学节肢动物叮咬和与人体接触传播。

4.生活史寄生虫发育的整个过程,即寄生虫完成一代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及宿主转换的全部过程。

寄生虫完成生活史需要两个基本条件,即适宜的宿主和在外界环境中的发育,包括寄生虫的感染阶段侵入宿主的方式和途径;在宿主体内移行或到达寄生部位的途径、正常的寄生部位、离开宿主的方式、在外界环境的发育以及所需的各种宿主和传播媒介。

如卫氏并殖吸虫感染阶段为囊蚴,被人食入后在肠腔脱囊为童虫,钻过肠壁,进入腹腔,移行到肺发育为成虫,虫卵随痰和粪便排出体外,经第一、第二中间宿主体内的发育,最后发育为囊蚴。

5.幼虫移行症某些动物体内寄生的蠕虫幼虫进入非正常宿主内,发育受阻,不能发育为成虫,但在体内可长期移行,破坏组织,产生疾病,根据寄生虫幼虫侵犯的部位和症状,将其分为两型,即皮肤幼虫移行症和内脏幼虫移行症。

如斯氏狸殖吸虫可引起皮肤和内脏幼虫移行症。

6.机会致病免疫功能正常的人体感染某些寄生虫后,不出现临床症状,用常规的病原学诊断方法不易查到病原体,称为隐性感染,当机体免疫功能不全或抵抗力下降时,体内寄生虫异常增殖,致病力增强,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这种现象叫机会致病,如刚地弓形虫致病。

7.非消除性免疫在大多数寄生虫感染中,宿主均可产生获得性免疫,对再感染产生一定程度的免疫力,但不能完全消除体内原有的寄生虫,虫数维持低水平,一旦用药物清除体内的寄生虫,此获得性免疫就逐渐减弱,以至消失。

如血吸虫和疟原虫所致免疫现象。

8.免疫逃避在免疫宿主体内寄生的寄生虫可逃避宿主的免疫系统识别,而存活、寄生。

免疫逃避机理主要有(1)抗原变异(antigenic variation);(2)拟态(抗原伪装);(3)免疫抑制;(4)解剖部位隔离(细胞内寄生虫可逃避免疫反应)。

9.寄生虫病的季节性流行寄生虫病有明显季节性,影响寄生虫病季节性流行的因素主要有:(1)自然因素(寄生虫病主要流行在温暖、潮湿的夏秋季);(2)生物因素(与传播媒介和中间宿主的季节消长一致,如黑热病流行在白蛉出现的季节);(3)社会因素(人类的生产活动和生活活动因季节而异,如春夏季田间操作多,易感染钩虫病)。

10.带虫者寄生虫进入人体,可在体内长期生存,虽无明显临床症状和体征,但可向外排出寄生虫,成为传染的来源,可造成寄生虫的感染和流行。

带虫者是否出现临床症状和体征与感染寄生虫的虫数、人体的免疫状态和健康状况等因素有关,如有些毛首鞭形线虫的感染者可表现为带虫状态。

四、问答题1.阐述寄生虫生活史的类型,并举例说明。

2.寄生虫对宿主可造成哪些损害?3.阐述寄生虫抗原的特点。

4.阐述抗寄生虫的获得性免疫的类型。

5.医学寄生虫的主要侵入途径有哪些?举例说明。

6.阐述寄生虫病的流行特点。

7.影响寄生虫病流行有哪些因素?8.阐述寄生虫病的防治原则。

1.寄生虫生活史类型以是否需要中间宿主划分为直接型生活史和间接型生活史。

直接型生活史不需要中间宿主,寄生虫的虫卵或幼虫在外界直接发育为感染阶段感染人。

肠道寄生虫(如似蚓蛔线虫和钩虫等)多属此类型生活史。

间接型生活史需要中间宿主,寄生虫幼虫在中间宿主体内发育为感染阶段,再感染人。

组织内寄生虫(如血吸虫、旋毛形线虫等)多属此类型生活史。

2.寄生虫对宿主造成的损害:大多数寄生虫都会对宿主造成损害,其危害程度取决于虫种、数量、毒力、在人体内的游移过程、寄生部位和生理活动。

寄生虫对宿主的危害主要有夺取营养、机械性损害、毒素作用和免疫病理作用,造成对宿主的综合作用。

(1)夺取营养、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寄生虫在宿主体内生长、发育和繁殖所需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宿主;有些寄生虫可造成肠粘膜损伤,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如大量似蚓蛔线虫寄生夺取营养,引起营养不良。

(2)机械性损害:主要是阻塞腔道、压迫组织和破坏细胞,以及虫体游移和吸附作用所造成的机械性损伤。

如细粒棘球绦虫棘球蚴压迫肝组织,疟原虫红细胞内期破坏红细胞等。

(3)毒素作用:寄生虫的分泌物、排泄物和死亡虫体的分解产物对宿主均有毒性作用。

如溶组织内阿米巴表膜上的蛋白水解酶,可破坏肠粘膜,形成肠溃疡。

(4)免疫病理:寄生虫体内和体表许多成分、代谢产物、死亡虫体的分解产物以及线虫的蜕皮液、绦虫的囊液等都具有抗原性,可诱导宿主产生变态反应,造成免疫病理损害,如蠕虫感染引起的荨麻疹,杜氏利什曼原虫引起的免疫溶血等。

3.寄生虫结构和生活史复杂决定寄生虫抗原有复杂性和多源性的特点。

(1)寄生虫抗原的复杂性:按抗原来源分①表面抗原(来自虫体表膜);②代谢抗原(来自寄生虫腺体的分泌物、消化道的排泄物、线虫蜕皮液和绦虫的囊液等);③虫体抗原(除了表面抗原和代谢抗原以外的寄生虫抗原)。

虫体表膜和代谢产物,以及寄生虫寄生的细胞表面表达的抗原均可与宿主免疫系统直接接触,为免疫学上的重要抗原。

(2)寄生虫抗原具有属、种、株、期的抗原特异性,不同属、种、株的寄生虫,以及同一种寄生虫不同发育阶段既有特异性抗原,又有共同抗原。

4.抗寄生虫的获得性免疫主要有消除性免疫和非消除性免疫。

消除性免疫:这种获得性免疫能完全消除宿主体内寄生虫,并对再感染产生完全、稳固的免疫力(终身免疫),如热带利什曼原虫诱导的免疫。

非消除性免疫:在大多数寄生虫感染中,宿主均可对再感染产生一定程度的免疫力,但不能完全消除体内原有的寄生虫,虫数维持低水平,一旦用药物消除体内的寄生虫,此获得性免疫就逐渐减弱,以至消失。

非消除性免疫包括带虫免疫(某些血内原虫诱导的特异性免疫应答)和伴随免疫(某些蠕虫感染诱导的免疫应答)这两个寄生虫特有的免疫现象。

5.寄生虫的主要侵入途径有:(1)经口感染大部分寄生虫都是经口感染,如动物肉中的旋毛形线虫囊包和淡水鱼肉中的华支睾吸虫囊蚴都是经口感染。

(2)直接经皮肤感染如钩虫丝状蚴和血吸虫尾蚴都经皮肤感染。

(3)经医学节肢动物叮咬感染如蚊唾液腺中的疟原虫子孢子,在蚊虫叮咬人时随唾液一起注入人体。

(4)接触感染包括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感染,如疥螨和阴道毛滴虫。

(5)经胎盘先天性感染如弓形虫可通过胎盘传给胎儿,造成先天性感染。

6.寄生虫病的流行具有地方性、季节性和自然疫源性的特点。

(1)影响地方性流行的主要因素有:自然因素(大多数寄生虫病分布在温暖、潮湿的地方)、生物因素(与中间宿主和传播媒介的地理分布一致,如血吸虫病的流行区与钉螺的地理分布相符)和社会因素(与人群的生活习惯和生产活动有关,如肺吸虫病主要流行在生吃或半生吃溪蟹和蛄的地区)。

(2)影响寄生虫病季节性流行的主要因素见名词解释第九题。

(3)寄生虫的自然疫源性流行:在原始森林和荒漠地区,有些寄生虫可一直在脊椎动物(主要是野生动物)之间传播、流行,人偶然进入这些地区时,在没有特殊的防护或预防措施的情况下,这类寄生虫可从脊椎动物通过一定途径传给人。

如旋毛虫病的流行。

7.寄生虫有在外界(包括中间宿主和传播媒介)中生存和发育的阶段,因此寄生虫病的流行受生物因素(中间宿主或传播媒介的存在是某些寄生虫流行的必需条件,因此这些寄生虫病的流行与中间宿主和传播媒介的地理分布和活动季节相符,如黑热病的流行地区与白蛉的地理分布和活动季节一致)、自然因素(寄生虫和感染宿主(人和动物)所在地区的温度、湿度和雨量等气候条件直接影响寄生虫在外界以及中间宿主和传播媒介体内的发育,因而影响寄生虫病的流行。

钩虫病在黑龙江等寒冷地区不流行,而在黄河和淮河以南的广大地区流行广泛)和社会因素(与经济状况、文化教育水平、医疗卫生、防疫保健、居住条件以及生产方式和生活习惯有关,如因不卫生的饮食习惯可感染弓形虫、肥胖带绦虫和卫氏并殖吸虫等)的影响。

8.寄生虫病的防治要采用控制和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预防感染、保护健康人群等综合性防治措施。

控制和消灭传染源的防治措施有(1)治疗病人和带虫者;(2)查治和处理保虫宿主;和(3)疫情监测,及时发现传染源,控制其输入和扩散。

切断传播途径的防治措施有(1)改造环境或用药物控制和消灭中间宿主及传播媒介;(2)预防不需要中间宿主,并经口感染的寄生虫主要采取管理粪便,防止粪便污染食物、水源和环境,以及注意个人卫生、饮食卫生和饮水卫生。

(3)改善不良的饮食习惯是预防需中间宿主并经口感染寄生虫的关键。

预防感染、保护健康人群的防治措施有(1)积极开展预防寄生虫病的宣传教育工作,普及防治寄生虫病的基本知识;(2)建立良好的卫生行为和饮食习惯;(3)加强集体和个人防护,包括改进生产方式和改善生产条件、预防服药和疫苗防治以及用驱避剂防止吸血节肢动物叮咬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