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课堂提问艺术初探

合集下载

历史课堂提问艺术

历史课堂提问艺术

历史课堂提问艺术初探一、历史课堂教学中必须注重提问艺术的原因1.由历史学科的特点决定历史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自身活动的,跨越古今、博大精深的科学。

历史的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它能“经世致用”,能“彰往而知来”。

多角度、深层次地考察、分析历史事件、历史现象,揭示教材中隐含的知识和内在联系,才能揭示历史发展的规律。

同时,历史教学的功能,诸如思想道德教育“资政”借鉴作用、历史唯物主义教育、陶冶情操等,也能得到更好地发挥。

2.适应现代化教育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成为现代化人才最主要的任务是培养他们思维方式的现代化。

在教学中教师多角度、多层次地开拓学生思维,着重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能力,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正是多维教学法在实践中的具体运用。

3.符合青少年学生的心理特征青少年学生“抽象逻辑思维开始占相对的优势,其独立思考的能力也得到发展,并且表现出思维的独创性”。

他们不仅喜欢探求事物的根源,喜欢怀疑和争论,而且富于想象,常能提出一些新的见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置学生于主体地位,不断点拨、引导教学之间、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处于和谐状态。

二、历史课堂提问艺术的思路1.求异设问,变中求新同一问题,可以从不同侧面提出。

角度不同,效果往往就不一样。

例如讲授“美国内战”一节时提问:“美国内战爆发的原因是什么?美国内战有什么历史意义?”这类问题,容易使学生感到厌烦,难以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

如果换一个角度发问:“为什么说内战扫清了美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障碍?”学生感到似懂非懂,新鲜有趣,思维的波澜也就因之激起。

这样,不仅使学生认识到了矛盾对立双方的斗争,提高了辩证思维能力,又起到强化学生分析、归纳问题能力的作用。

2.浅处深问,静中得疑教材的某些内容,学生似乎一看就懂,处于无疑的境地。

若我们从浅处深问,在无疑处激疑,则可收到良好的效果。

例如讲授“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一节时,学生对“国民政府的北伐”这一内容的掌握似乎很容易,从现象上看,仿佛“无疑”。

历史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提问的教学策略初探

历史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提问的教学策略初探

历史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提问的教学策略初探陈兵上海新课程标准强调,注重从实践、体验中获取新知。

实践、体验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学生主动去学,改变了以往被动接受的现象。

实践和体验是复杂的过程,高中历史学科中的实践和体验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获取与处理信息、发现与提出问题、分析与解决问题,其中发现与提出问题是这个过程的核心。

为适应新的教育要求,我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引进问题化学习这一自主学习的学习方法,即通过问题来构建学生学习过程的活动。

学习活动以问题的发现和问题设计为开端,用问题主线来贯穿学习过程和整合各种知识,问题的引入、问题的提出,成为课堂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在教学实践中,围绕着教师如何指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一、教师的提问起引导作用,把问题引向深入课堂教学的过程是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的过程,那么这一个又一个的问题是谁发现的,又是谁提出的,这是一个以谁为教学中心(教学主体)的问题。

传统的教学中,问题是教师事先在教案上设计好的,教学时,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问题。

好的老师在学生解答完问题后,再问学生有没有其他问题,这师问生答的教学方式直接影响着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的讲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

它认为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播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构建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

二期课改也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中心,真正的教学过程应当是学习主体(学生)和教育主体(教师,包括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

在这过程中,教师是为学生服务的,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

据此,我认为问题应是学生提出的,学生在对所学知识进行认真学习后,主动获取信息,根据自己的判断、理解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但是由于学生认识问题的能力有限,提出的问题比较简单、肤浅,多以事实性问题为主,如事件的发生的原因是什么,产生的意义是什么?等等,很少有同学提出综合性、创造性、评价性的问题,这就会降低课堂的学习效率,低效的学习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提问策略初探

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提问策略初探

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提问策略初探【关键词】历史课堂有效提问策略课堂提问是师生课堂平等交流和对话的主要方式。

历史课堂的有效提问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能激发学生对历史知识主动探究的情感,能引领学生广涉博览,产生追究历史成因的动机,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笔者尝试从历史课堂教学的角度寻求有效提问的策略。

一、设置问题新颖,注重趣味性课堂有效提问首先需要注意内容的新颖别致。

新颖别致的问题会使学生产生浓厚的探索兴趣,积极思考,主动探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课堂上创设问题情境,提高提问的趣味性,能吸引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注意,从而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学习七年级历史《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时,如果提问:玉米、马铃薯、花生、向日葵是在哪个朝代传入我国的?这种问题,学生看了课文后答案便已知晓,他们会觉得索然无味。

教师不妨把问题设计如下:有一户人家,午餐吃的是大米饭、油爆花生米、土豆烧肉,饭后他们还嗑了一会儿瓜子,然后到田里掰玉米去了。

请问这种现象最早会出现在中国的哪个朝代?你的理由是什么?这样没计问题,创设了一种情境,变换了提问的方式,给学生以新鲜感,从而吸引了学生的有意注意。

二、遵循认知规律,注意启发性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认为:“一要提问,二要指点。

宜揣摩何处为学生所不易领会,即于其处提问题,令学生思之,思之不得,即为讲明之j”富有艺术性的提问,能给学生指明清晰的思路,并诱导学生按照这一思路,自然地深入到课文中去,从而形成“教师循循善诱于前、学生孜孜以求于后”的教学局面。

历史教学需要在了解历史常识的基础上,追求历史形成的成因。

例如教学《血肉筑长城》,在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时,笔者设计问题:谈到日本投降的原因,有人曾经用屈原、苏武两个历史人物作为概括,意思就是说日本投降是因为美国的原子弹和苏联的武力,除这两点原因之外,你认为还有哪些原因呢?在利用已学的屈原和苏武两个人物的知识的基础上,让问题具有可溯求性,循着爱国情源的规律,再从其他方面进行探讨,这样的问题注意了历史知识的衔接和对撞,具有启发性,有效性显而易见。

历史课堂有效提问艺术初探

历史课堂有效提问艺术初探
学生。
2情境启示法 。 . 用形象语言创设 新情境 , 发学生兴趣 , 激 引起学生联想 , 加深 学生对 问题 的理解 。 如张三兴奋地提着一串刀币上街 买肉 , 路遇李 四提着一串铲 币去买米 ……这是发生在什么朝代 、 么地 区的事 ? 什 当时货币形式 有哪几种 ? 、 齐 赵等 国的货 币形态如何? 这样 的问法有利于激发学生 的学 习兴趣 , 促使 他们 去积
从对象 t看 , 仿佛“ 无疑 ”若及时设 问:南京 国民政府 的北伐在形式上是北伐战 , “ 争的继续 , 但性质则完全不同 , 为什么? 既然张作霖是 日本帝国主义 的侵华工具 , 为什么 日军还要制造皇姑 屯事件? 皇姑电事件和济南惨案的发生 , 说明了什么问 题 ?学生虽一时答不上来 , ” 但可促其思考 , 同时教师要 因势利导 , 使学生排除疑
蠖 袋

’ i
点 , 刻理解知识。 深
豢 鋈
÷
≯~
3 . 矛盾 。 创设 针对某 些特殊的历史 问题 , 可通过提 问的方式 来引起学生认识 上的矛盾 。 因此 , 能在提 问中直接 引起对立意见 , 若 则其 设疑效果是不 言而喻 的。 如讲完“ 大河 流域的亚非古 国” , 后 可设计 问题让学生讨论 : 假如亚非文 明古 国 “ 不处在 大河 流域这个有利 的位置 , 那么 , 这些地 区能不能成为文 明古 国? 这一 问 ”
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 为什么内战扫清 了美 国资本主 义发展的又一 障碍? 这样的问题 , ” 学生感到新鲜有 趣, 思维 的波澜也就因之激起。 这样 , 既使学生认识 到了矛盾对立双方 的斗争 ,提高了辩证思维能力 ,
又增强了学生分析 、 归纳问题的能力 。 内容 , 学生似乎一看就懂 , 不存在疑问 。 若我们从浅 收到 良好 的效果 。 例如讲授 “ 南京 国民政府 的建立 ” 时 , 国民政 府的北伐 , 对 学生既知道北伐 的目的、 对象 , 又清楚北伐的经过、 结果。

历史课堂中提问艺术

历史课堂中提问艺术

浅谈历史课堂中的提问艺术众所周知,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启发式教学的基础,它被应用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成为联系师生双边活动的纽带,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

这是教师教学活动中比较高的智力技能,是教师教学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个好的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去思考、理解、能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力,并能通过学生的问答及时反馈教学信息,所以提问回答受到教育教学的重视。

下面仅就本人多年从事历史教学对课堂提问的做法谈点粗浅的看法:一、课堂提问要有目的性课堂提问要紧紧围绕教学目的,抓住中心,重点和难点发问,不能滥用提问,不能为设疑而设疑,搞形式,以多取胜,问过算完。

这样的提问没有多大价值。

只有能启发和激励学生思维的提问才是有效提问。

教师应设法把学生置于“发现者”和“探索者”的位置上,通过挖掘教材有目的的提问,让学生随着历史知识的展现,积极思考,能够把握历史知识的内在联系,使学生问有所思,思有所得。

二、课堂提问要有启发性课堂提问要有吸引力,能够启发学生思维,质疑、解疑,以达到提高思维能力的目的。

教师在课堂提问时,不仅要使提问的语言带有启发性,而且提问的问题内容本身要带有启发性。

这样的提问有助于调动学生全身心思考,唤起各种知识的联系;有助于就这些问题使学生们展开讨论,各抒己见,活跃课堂气氛;有助于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启发性的提问能够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能促使他们迅速接受新知识,可以起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作用。

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课堂提问设疑要“巧”设疑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知识,引导学生真正掌握知识的内涵和实质。

提问的内容应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契机,应选择最佳的切入点。

所以提问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置问于学生的疑惑处;2.置疑应在新的知识的联系点;3.置疑应在事件的比较处;4.置疑于思维的转折处;5.置疑应在知识的引申和出发联想处;6.置疑于教学的关键处;7.置疑于发展创造性思维处等。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课堂提问艺术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课堂提问艺术

课 堂 提 问在 历 史 教 学 中 既 然 有 这 么重 要 的 作 用 ,应 该 引起 我 们 的重 视 。在 课 堂 上 提 问 , 们 应 该 遵 循 哪 些 原 则 , 能 收 到 我 才 良好 的效 果 ? 什 么 地 方 、 么 时 间提 出 问题 才 较 为妥 当 ? 面 在 什 下 我 就 试 着 结 合 自己 的教 学 实 践谈 谈 几 点 浅 显 的 体会 。 1遵 循 量 力性 原 则 。 力 性 就 是 一 个 适 度 问题 。 度 不 宜 过 . 量 难 高 , 不 宜 过 低 。如 果 一 个 问 题 的提 出 , 班 同学 哗 然 , 先 恐 也 全 争 后 地 抢 着 回答 , 就 是 说 这 道 题 的 难 度 系 数 过 低 , 这 道 题 就 失 也 那 去 了其 存 在 的 意 义 。 问题 的 难 度 系 数 过 高 也 是 不 足 取 的 。 个 问 一 题 的 提 出 , 面 向全 班 同 学 , 回答 的 人 数 需 在 4至 9人 之 间 。 应 能 只 有 像 这 样 的 问题 才 有 在 课 堂 上 存 在 的必 要 。 2遵 循 启 发 性 原 则 。在 导 入 新 课 时 , . 问题 的 提 出是 为 了讲 解
新 内容 版 历 史 不 北
八 年 级 上 册 第 4课 Ut 联 军 侵 华 战 争》 一课 , 上 新 课 前 , . 国 这 在 先 让 学 生 回 忆 : 代 以 来 , 哪 些 国 家发 动过 侵 略 中 国 的 战 争 ?结 近 有 果 怎 样 ?每 次 战 争 或 战 后 ,都 签 订 了哪 些 不 平 等 条 约 ?然 后 设 问, 当历 史进 入 2 0世 纪 时 , 国还 会 遭 到 外 来 侵 略 和 奴 役 吗 ? 中 如 果会 , 又 是那 些 强 盗 呢 ?接 着 引 导 学 生 阅 读 课 前 提 示 , 而 导 那 从 入 新 课 。在 讲 解 新 课 的 过 程 中 , 于 刚 讲 述 的知 识 , 可 以提 一 对 也 些 问 题 , 往 下 的 内容 服 务 。特 别 是 在 课 堂 总 结 之 后 , 一 些 问 为 提 题 需 具 有 启 发 性 , 学 生 能 够 清 楚 本 节 课 的 重 点 内容 , 课 时 的 使 本 主题 思 想 , 些 都 需 要 在 问题 当 中 得 到 体 现 。 这 3遵 循 思 维 性 原 则 。学 生 既 是 发 现 者 , . 又是 探 索 者 。每 一 个 问题 的 提 出 , 有 利 于 发 挥 学 生 的 思 维 能 力 、 象 能 力 , 要 就 应 想 不

浅谈历史课堂中提问的艺术

浅谈历史课堂中提问的艺术

问 :西欧资本主义萌芽最早 出现在意大利 ,为什么资产阶级革 “ 命却首先在英 国爆发 呢?” 这类 问题 , 学生感到新鲜有趣 , 能激
起 思 维 的 活跃 ,就 能在 培 养 学 生 发散 思维 和创 造 思 维 能力 的过 程 中 完 成 了知 识 的巩 固和 深 化 。 还有 , 要对 教学 中典型的 问题要进行有 目的 、 多角度 、 多层

0 13 ) 5 2 0
成的?先后灭 了哪六个诸侯 国?” 这个问题具体 明确 ,完成 ”“ “ 、 先后” 四个 字 的 运 用 具有 鲜 明 的科 学 性 。 其次, 问题 的设 计 应 注 意 角 度 新 颖 , 能 引 起 学 生 的兴 趣 。 才 如“ 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是什 么?这类问题味如嚼蜡 , 英 ” 易 使 学 生 感 到 厌 烦 ,难 以调 动 他 们 积 极 思 维 。若 一 反 常 规地 发
次的演变 , 诸如变换命题 的材料( 文字变为数据 、 图表等 )结合 , 教材 的内容 、 学生的已有经验等进行多方位探索 , 使学生始终感
到 问题 “ ” “ ” 推 动 学 生 再 度 进 入 问题 的 探 索 之 中 , 而不 新 、奇 , 从 断地 培 养 学 生 的 发 散思 维 。
教 学研 究 卷
浅谈历史课 堂中手 星问 的 艺 术
赵 国会 f 河北 省赞皇 中学
2 世纪 , 1 社会 的迅速发展需要 高素质的人才 , 教育要 紧跟 时 代的发展 , 关注学生的全面提 高 , 冈此要实施素质教育。今年是 我省实施新课程改革 的第一年 ,作 为历 史教师要贯彻新 课改精 神 、 施 素 质 教 育 , 关 键 的 是课 堂 教 学 , 点 也 是 课 堂 教 学 。 实 最 难 在 历 史 课 堂 中如 何 做 , 能 达 到 激发 学 生 兴 趣 、 养 学 生 能 力 、 才 培 提高学生历史素养的 目的 , 是我一直在探索 的。 新 课 程 改 革 理念 中学 生 是 学 习 的 主人 , 是认 识 的 主体 , 是 也 发展的主体 , 因此要突 学生在学 习巾的主体地位 , 教师必须转 变 观念 ,成 为学 生 学 习的 主 导 者 。教 师 要 完 成 角 色 的转 变 需 要 充分利用教学提问这一种重要手段。在历史课堂教学中 ,提什 么 问题 , 怎么提 出, 在什么时候提出 , 都是需要教师精心设计的 , 特别是要讲 究提 问艺术 ,把握课 堂提 问的艺术性。下面就本人 在 教 学 中 的一 些 心 得 , 结 以下 几 点 : 总

历史课堂提问艺术浅探

历史课堂提问艺术浅探
完 全 不 同 的认 识 , 而 可 以说 课 堂 提 因
题 , 生 感 到 似 懂非 懂 、 鲜 有趣 , 学 新 思 维 的 波澜 也 就 因 之 激 起 。这 样 , 使 既 学生认识 到了矛盾对立双方的斗争 ,
提 高 了辩 证 思 维 能 力 , 起 到 了增 强 又 学 生 分 析 问 题 、归 纳 问 题 能 力 的作 用。
教 学 中有 不 少 难 点 , 分 步 骤 才 需 能 解 答 清 楚 。这 时 提 问 应 由浅 人 深 、
环环 相扣 、 步引导 , 逐 以期 收 到 各 个 击 破 的效 果 。例 如 : 围绕 解 放 战 争 时 期 重 庆 谈 判 这 一 史 实 , 者 提 出 了一 笔
象 力 。 且 标 志着 科 学 的 真 正进 步 。” 而 当代 著 名 的 教 育 家 叶圣 陶 也 认 为 , 教
迎 刃而 解 了 。 4. 回设 问 . 中求 进 迂 退
有 效 做法 :
1适 时 而 问 . 活课 堂 气氛 . 激 教 学 过 程 中 . 师 应 深 入 钻 研 教 教
有 些 历 史 问题 较 复 杂 , 学 生 正 让
面 回答 . 果 不 佳 。若 采 用 迂 回 设 问 效
师 不 仅要 教 , 而且 要 导 。如 何 “ 呢 ? 导”
的海 洋 。可 见 , 时 的 提 问 可 活跃 课 适
堂 气 氛 , 造 师生 沟 通 的 问题 情 境 。 营
2 疑 新 颖 . 发 学 习兴趣 瑚 激 心 理 学 表 明 , 实 生 活 中 , 熟 现 太 悉 的东 西 人 们 一 般 不 太 注 意 , 为 已 因

农 吁 。
警譬 一 一 _ 囊 誊 _
历史课堂提问艺术浅探

初中历史课堂提问艺术探讨

初中历史课堂提问艺术探讨
在教学 中适 当地坚 持趣味性原则 , 让学生在趣 味性 问题 和历史 情境 中 , 更好地 深入 探讨 相关 的问题 , 这样 才 能
促使 学生有足够的信心和耐心进行 问题 的探究 。
2 论 性 原 则 . 辩
课堂提问 的一个基本 目标 , 就是要 引导学生对 问题 本 身进行 探讨 , 对相应 的 问题 进行辩 论 , 而不 是为 了提 问而提问 , 不是为 了答案而提问 。 也 有效 的提 问, 就是能 引起学生辩论探讨 的提问 , 就是发挥 学生学 习主动性 的 提 问。因此 , 中历史教 师在课 堂提问 中, 初 必须要尊重辩 论 性提 问的原则 ,让学 生在 相互辩 论 中实现 能力 的提


课堂提 问的原则
课堂教 学是初 中历史教学 的主要途径 , 是教师 与 也 学生进行沟通交 流 的主要渠道 , 对课 堂教学有着 重要 的
影响 。 因此 , 中历史教师必须在课堂教学 中 , 初 坚持一定
的教学原则 , 以保证教学 的有效有序 。 近代 中 国政 治 民主化 进程 的影 响” 这一 问题 , 可 以体 就 现其在专题 中的地位 和在考试 中的命题 价值 。因为伴 随 着 民族 资本 主义发展 , 民族 资产阶级作为新 的政治力量
纪念有辛亥革 命 10 0周年 。民族资本 主义 的初 步发展为
辛亥革命奠定 了物质基础 , 而辛亥 革命又为 民族 资本 主 义的进一步发展扫清 了障碍 。 与本专题有关 的还有 中国
共产党建党9周 年。 民族资本 主义 的进 一步发展 , 民 O 为
主革命 的转 型奠 定了社会基础 , 同时也促 使 中国无产 阶 级队伍不 断发展壮大 , 为新 民主主义革命 的到来 和 中国

匠心独运自主探究——新课程下高中历史课堂问题设计初探

匠心独运自主探究——新课程下高中历史课堂问题设计初探

什 么 是 问 题 教 学 法 ? 前 苏 联 教 学 论 专 家 马 赫 穆 托 夫
问 … … 智 者 问 得 巧 , 者 问 得 笨 。 ” 堂 提 问 是 联 系 师 愚 课
在 《 代 的 课 》 谈 到 , 中 可 见 答 案 的 概 貌 :从 内 部 结 现 中 从 “
构 的 观 点 来 看 , 以 认 为 在 这 种 课 上 , 师 有 意 地 创 设 问 可 教 题情 境 , 织 学 生 的探 究 活动 , 学 生提 出学 习 问题 和解 组 让 决 这 些 问 题 , 由 教 师 自 己提 出 这 些 问 题 并 解 决 它 们 , 或 在 此 同 时 向学生 说 明在 该 探 究情 境 下 的 思维 逻 辑 。” 此 , 依 我 们 对 问 题 教 学 法 本 身 可 以 作 这 样 的 界 定 :教 材 的 生 在 寻 求 和 探
! 兰

匠 心
独 运
自 主 探

新课 程 下 高 中历 史课 堂 问题 设 计初 探
郁 剑 芬
( 山市 白泉 高 级 中学 。 江 舟 山 舟 浙
摘 要 :新 课 程 下 课 堂 教 学 问题 的 设 计 与 优 化 是 提
360 ) 10 0
但 学 生 的 思 维 是 限 定 着 的 .教 学 的 整 个 过 程 几 乎 都 是 预 没 而 没 有 生 成 有 价 值 的 内容 。 然 有 挑 战 性 的 问 题 , 因 虽 但 为 缺 乏 基 本 的 问 题 意 识 和 教 学 高 度 ,更 多 的 设 问 流 = 形
生 之 间 思 维 活 动 的 重 要 纽 带 和 开 启 学 生 智 慧 之 门 的 钥 匙 。 内 近 年 来 研 究 资 料 表 明 , 小 学 教 师 平 均 每 堂 课 的 国 中 有 效 提 问 仅 为 5 % .这 无 疑 在 很 大 程 度 上 影 响 了 教 学 质 6

谈谈历史教学中课堂提问的艺术

谈谈历史教学中课堂提问的艺术
的思维热情和信心 ; 有 的教师对学 生的回 族屡次南下 、侵犯 中原 的原因不理解 , 我 明智之举 。随后 , 我又在 表扬该 生勇于发 言的基础上 , 让 其他学生谈谈对该 生观点 的看法 。通过这一方法 , 既解 决了学生 的 疑惑。 又 激发 了学 生的兴 趣 , 还 收到 了 良 好 的课堂秩序 , 可谓一举 多得 。 如此看来 ,
促使学 生通过努 力 , 能解 答 出来 , 即能够
“ 跳 一跳 , 真能 摘到桃 子 ” , 从而增 强 学 生 发 , 祖国海防 的巩 固和祖 国统一大业 的实 面面相觑 , 目瞪 口呆 。 课 堂气氛沉闷 , 学生 学 习的信 心 。例 如 : 在《 汉 朝和 匈奴 的 和 现 , 因而 郑成功 的后代 归清 是顺应潮 流的 不主动积 极参 与教 学 , 这样就 抑制 了学生 战》 一课 中 , 很 多学 生对 历代北 方 少数 民
性、 情感 性、 艺术性 为一体 , 还要促进学生 课的提 问要有广度 、 深度 、 浓度 , 要面 向全 多角度思维 , 张扬个性 , 培养创新 的能力 . 体学 生。教师的提 问“ 量 力而行 ” , 学 生思 学会做 人 。在实 际教 学 中, 不少教 师的提 考 问题就会 “ 尽 力而 为” , 从而真正实 施素 问不注重 艺术 性 , 过于 简 单。诸如 “ 是 不 质化教育 。
理, 使学 生在共 同努 力之 下 , 自己打 开了
得不到及 时的纠正 ,思 维水平难以提 高 ;
斥求异思 维 。 把学 生 的创造 之花 , 异想 之
做 出相应 的处理 : 其次 , 在单 位 时间 内群
思 维路线 , 让学 生通过一 系列的提 问不 断 延展 其思维轨迹 , 感知知 识信 息。 例如 : 在 学 习“ 清朝 派军队进 入 台湾 , 郑成 功 的后 序 的学生突然 冒出一句“ 可耻 ” 的话来 , 我

谈高中历史教学课堂中提问的艺术策略

谈高中历史教学课堂中提问的艺术策略

学生从接受和理解问题 , 到提取加工信息 , 并形成答 案, 至少 需要五秒 的时 间 , 这就告诉我们 老师 , 提出 问题后要 给学生 留出恰当的时间让他们去思考 。当 然 ,所 留 时 间 的长 短 应 根 据 问 题 的难 易 程 度 和 学 生 的反应来确定 ,这就需要老师有丰富的经验去把握 学 生 思考 的 时 间 。 对 于 一般 的 问题 , 老 师 可 以 留给 学 生较 短的时间 ,但是如果是较难的问题 ,且有创新 性, 就要给学生留较长 的时间去思考 , 当然我们也要 考虑到不 同知识水平的学生的时间要 留的不一样。
力。
二、 提 问要 面 向 全体 学 生
因材施教对于每个教师来说都很清楚 ,应用到 历史课 堂提问上 , 就表现为因人施问 。 因为学生存在 个体差异 , 不 同学生基础 不同 , 理解 能力不 同, 思维 的 方 式也 不 同 。教 师 在 课 堂 提 问 时应 充 分 考 虑 学 生 的差异性 、 层次性 , 从学生需要 出发 , 最 大 限 度 地 适 应学生学 习的需要 , 针对学生 的不 同情况 , 实施差异
四、 要对 学 生 的 回 答 给 予 适 当反 馈

要 把 握 所提 出 的 问题 的“ 度”
1 . 把握提问的准确度 。 在高 中历史课堂教学中 , 提 出的问题一定要做到准确无误 。 比如 , 秦是在哪一 年 灭 掉 六 国 的? 把灭 掉 的六 国 的先 后 顺 序 排 列 一 下 。 这个 问题提 出得就 比较准确 , “ 哪一年 ” “ 先后”具有 鲜 明的准确性 。 老师提 出的问题表达得清楚 , 就能够 提 高 学 生 回答 问题 的 正 确率 。 老师在提问的时候 , 要 做到用语简洁 、 准确 、 清晰 , 避免用词不规范 , 文字冗 长或用语模糊 。 在提 问的时候 , 不要把答案包含在提 出的问题之 中, 避免为 了提问而问 , 或者提 出的问题 非常简单 , 让学生 回答 的时候缺少创新性和思维性 , 从 而 让 学 生 失 去 兴 趣 ,感 到 历 史 的学 习 是 乏 味 、 无

高中历史课堂提问艺术浅探

高中历史课堂提问艺术浅探

高中历史课堂提问艺术浅探【摘要】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对课堂提问重视起来。

本文主要针对如何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进行提问展开论述,希望能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关键词】高中历史提问艺术【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2(a)-0153-01问题的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教师的教学水平。

但是遗憾的是,很多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往往是无的放矢,缺乏任何目的性。

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我经常听一些教师抱怨说:不知道如何设计问题,不知道如何提问。

那么,究竟如何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进行提问呢?下面,我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1、问题的设计要有一定的针对性我们高中历史教师在备课的时候,一定要仔细、认真的对教学大纲进行研究,然后根据历史教材,提前设计好每一个课堂问题。

争取让每一个课堂问题的设计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

利用课堂提问引导学生对教材进行全方位的思考。

这些问题的设计一定要具有针对性。

例如,在执教《洋务运动》一节的时候,教师在备课的时候一定要明确,该节的教学难点在于对洋务运动和推行洋务运动的相关人物的评价,重点在于津务运动开展的目的、洋务运动的具体内容以及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明确重难点内容之后,教师就可以围绕这些重难点问题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但是,我们需要明确的是;提问的针对性原则必须要避免信口提问一些无关痛痒的枝节问题,以免影响课堂教学效果以及教学目标的实现。

例如,在讲到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美术家达芬奇的艺术成就时,就可以这样发问:“你们知道达芬奇的主要作品有哪些吗?它们体现了何种艺术风格?”通过这样的课堂提问不仅可以让同学们明确教材的主旨,更可以加深同学们对达芬奇的认识。

但是,如果教师此时做出这样的提问:“同学们请看课文中的插图,你们认为达芬奇是男还是女呢?”这样的提问既不严肃、又缺乏针对性,甚至流于庸俗。

高中历史课堂提问艺术

高中历史课堂提问艺术

高中历史课堂提问艺术初探[摘要] 提问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有效途径。

教师的提问,要想方设法让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新课程理念要求问题的设计不仅要从教材实际出发,更要从学生实际出发。

对历史教师如何设计课堂提问,本文分历史课堂提问的作用、方法、尺度等方面进行探[关键词] 高中历史;课堂提问;提问艺术巴尔扎克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异议是问号。

”可见,问“是深入的阶梯,是长进的桥梁,是触发的引信,是觉悟的契机。

”“教师的责任应该是使学生无疑而有疑,有疑而思解,解疑而心悦。

”教师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需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学生的认知实际,有针对性,有目的性地选择最佳设疑提问,使各类学生通过积极的思维或经教师的点拨引导,能获得成功的喜悦。

笔者在这方面的实践中,取得了一些较为成功的经验,现从下列诸方面摭谈。

一、高中新课标历史课堂提问的作用课堂提问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历史教师依据高中历史新课标的教学的三维目标(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设计教学问题的一种教学方式,它是连接教师组织教学与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积极学习的重要手段。

在历史的教学课堂上,如果教师的提问方法得当,那么就能很好地达到教学目标,对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学生认知历史水平的能力将起到以下几方面的作用。

1、激发学史兴趣。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关键在于点燃学生思维火花。

而历史教学的提问往往会触及学生的心理。

在求知道路上有了“疑”的学生,便要“思”,于是自然而然就产生了“疑”之情,从而激起学习情感的波澜,对学习就会产生较强的兴趣,兴趣是学生内在的重要驱动力。

对学习有了兴趣的学生,自然会提高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对历史教师在课堂中提及的问题,就会积极地开动脑筋,踊跃发言,所以说课堂教学的“疑”是拨动学生求知的心弦,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催化剂。

2、培养历史思维。

美国教学法专家斯特林?c卡尔汉认为:“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的基本控制手段”,的确,有效的课堂提问是有利于学生的思维训练的。

历史课堂教学中提问艺术论文

历史课堂教学中提问艺术论文

浅论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摘要:提问,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通过提问可以考察学生对所讲内容的掌握情况,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培养思维能力。

关键词:课堂提问学生思维提问技巧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学生如何提出问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示范。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的提问,无疑对学生的思维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思维自惊奇和问题开始”(亚里斯多德语)。

有了问题,自然会引起反射。

有了这种反射,思维也就应运而生。

我在七八年的教学实践中,深深体会到:提问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发展学生个性大有帮助。

1、创设情境苏霍姆林斯基指出:“使你的学生看出和感到有不理解的东西,使他们面临着问题。

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就成功了一半。

”因此,创设一种问题情境,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讲解《战后的国际政治》一课时,我向同学们出示了如下材料:材料一:“二战”爆发后,丘吉尔说:“我们愿意看到德国人躺进坟墓,更愿意看到俄国人躺在手术台上。

”材料二:苏德战争爆发后,丘吉尔又在广播演说中疾呼:“纳粹进攻苏联,就是进攻我们。

俄国的危难就是我们的危难……我们将尽一切力量帮助俄国和俄国人民。

”在看完上述材料后,学生对丘吉尔态度的变化颇感困惑。

这时,我抓住时机发问:“促成丘吉尔态度变化的原因是什么?上述材料是否可以说明丘吉尔的反苏立场有了根本转变?请结合有关史实说明:丘吉尔态度的变化说明了什么?”要求学生阅读上述材料,然后谈谈自己的认识。

2、假设历史是凝固的现实,历史不能假设。

但在历史教学中,为了形象、深刻地分析一个历史现象,我们不妨作点假设。

例如:在讲解《美国内战》一节时,我设问:“美国内战前,假如有一个资本家在南方开了一家织布厂,你认为这家工厂发展的前景会怎样?”学生们积极回答。

有人说:“他(资本家)买不到原料,因为棉花控制在奴隶主手中,奴隶主要把棉花卖到英国去。

历史课堂教学中提问艺术

历史课堂教学中提问艺术

浅议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摘要:课堂提问是促进学生人人参与课堂教学,引导学生理解与运用知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激发学生求知欲的重要教学手段。

好的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吸引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

只有这样才能在处理问题时游刃有余、得心应手,激活学生的思维,做到“形散而神不散”,让历史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关键词:提问;启发;参与;效率课堂提问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用到的一种教学手段。

有效的课堂提问通过设疑、激趣、引思等一系列教学环节,最终达到帮助学生理解课堂知识,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历史课堂上采取有效的课堂提问是发挥历史学科功效的关键点。

它不仅直接反映出了教师的业务素质,还很好地体现出了教师的教学观念,对教学效果深有影响。

一、提什么问题1.问题要紧扣教学目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一书中明确指出:“为了实现有效提问,必须用教学目标来指导提问。

”问题的设计要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扣住教学重点,抓住教学难点。

例如,八年级中国历史上册第六课《洋务运动》中关于对洋务运动进行评价的问题,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设疑:“你觉得洋务运动对中国的影响有哪些?”“洋务运动没让中国富起来,原因是什么?说说你的看法。

”让学生就这些问题展开讨论,随后,教师再对其进行归纳总结,对洋务运动做出更为客观和全面的评价。

2.问题要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教师所提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不仅可以大大增加学生的发言机会,而且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

八年级中国历史上册第十课《五四爱国运动》中,教师可以问大家这样一个问题:“中国作为一战中的战胜国,为什么依然摆脱不了被侵略的命运?”可让学生先自己讨论,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再进行总结:当时的中国之所以还被侵略主权,原因在于中国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综合国力依旧很弱;北洋军阀仍实行封建专制统治;帝国主义在中国享有很多特权等。

3.问题难易要适中《新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的思考、质疑能力。

历史教学中的课堂提问艺术

历史教学中的课堂提问艺术

历史教学中的课堂提问艺术课堂提问是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老师通过对学生的提问,一方面能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另一方面能活跃学生的思维,使他们积极融入到教学活动中。

从长远来看,课堂提问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老师应该充分重视课堂提问。

一、在讲授新课时精心设问,引人入“戏”上好历史课,必须重视每节课的开始。

这就犹如一部小说,要引起人们阅读的兴趣,必须有精彩的开篇。

在教学中,教师的“导”,是为了学生的“入”。

要把学生的注意力从课前状态尽快吸引到课上,教师必须细观察、巧琢磨、精心设问。

授课伊始,或创设疑境,或设置悬念,激起学生学习动机,由疑到思,尽快入“戏”。

如在讲《隋的统一与大运河》一课时,我先以优美的文学语言,极言隋帝国统一天下的宏大气魄、前无古人的文治武功,然后话锋陡然一转:“为什么不可一世的隋帝国很快就被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所推翻,只享年三十,二世而亡?”如此对比鲜明的设问,使学生兴趣陡起,思维闸门洞开,及早地进入最佳状态,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如果教师不想办法将学生的兴趣激发起来,而是急于传授知识,那么就不能达到教学目的。

所以,精心设问以导入新课,不失为教师可用的一种办法。

二、在教学过程中故设障碍,诱导学生思维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在提问时,可故意设置障碍。

学生虽不能及时回答,但可令其有所发现。

例如:在讲授完“戊戌变法”这一内容后,可如下设问:“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以谭嗣同为首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却用鲜血唤醒了国人,开启了以后思想解放的闸门,这该如何理解?”“戊戌变法以失败告终,而我们前边已学过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他们为什么能成功?”“通过学习我国古代的几次著名的改革,对我们今天的改革有何启示?”这样,学生的思维不断地发散、求异,既保持了思维的活力,又培养了思维的灵活性。

这样层层深入的提问,抓住了学生求知的心理,引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中学历史课堂有效提问初探

中学历史课堂有效提问初探

中学历史课堂有效提问初探摘要:在课堂教学中,提问是促进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引导学生理解与运用知识,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

因此,能否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以及教材的具体内容,恰到好处地设置问题,合情合理地解决问题,将直接影响历史课堂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历史课堂;提问艺术古语云:“未解之惑,未识之物,未辨之味,未道之理,皆可谓之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

教学实践证明,提问是教师了解学生,因材施教,有的放矢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师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推动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学生把握学习内容,提高学生分析、鉴赏、表达能力的基本方法。

因此,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能否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以及教材的具体内容,恰到好处地设置问题,合情合理地解决问题,将直接影响历史课堂的教学效果。

一、历史课堂教学提问的误区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疑问。

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

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

人力胜天公,只在每事问。

”提问是一门艺术,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的提问不注重艺术性,过于简单,存在诸多误区。

误区之一:课堂提问流于形式。

如有位老师在教完了“郑和下西洋”后,如此展开了他的提问:师:郑和是不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位出色的航海家?生:是。

师:它是不是我国古代的探险家?生:是。

师:我们为不为有这样伟大的历史人物感到自豪?生:自豪。

事实上,诸如“是不是”、“好不好”“作用大不大”、“影响深不深”之类的提问,这些是毫无价值的、学生无需动脑筋的问题,表面上营造了热烈的气氛,实质上流于形式,华而不实,有损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如果这样的低级问题频繁地出现在课堂上,结果只会造成学生中枢神经的疲劳,久而久之还会严重影响学生思维深度的发展。

误区之二:课堂提问时,留给学生思考准备的时间过于短暂。

老师在课堂提问时,怕完不成课堂教学任务,影响教学进度,因此留给学生的时间很短,甚至边问边答,学生根本没有时间去过多地思考,答题的质量也就可想而知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课堂提问艺术初探
摘要:课堂提问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有效途径,也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提高历史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而提问富有艺术性可以吸引和激励学生参与到教学中,从另一角度还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历史课堂;课堂提问;提问方法
巴尔扎克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异议是问号。

”可见,问“是深入的阶梯,是长进的桥梁,是触发的引信,是觉悟的契机。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历史教师越来越重视课堂上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这种教学思路顺利地实施,问题意识是基石,课堂提问是关键。

适时、恰当的提问不仅可以集中学生听课的注意力,更能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使他们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开拓思维,增强学习动力。

怎样设计一个精彩的提问,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的确是一门艺术。

它是一项设疑、激趣、引思的综合性艺术,越来越被广大教师重视。

怎样设计课堂提问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呢?
然而,无论是各级研究课、公开课,还是本人自身的教学中,本人都发现有一些课堂提问却没有什么教学价值,
不考虑应用什么方式提问,该不该提问,而是为提问而提问。

这样不仅起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还达不到双边活动的目的。

在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的提问呢?这就要求教师按教学要求,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针对不同层次的教学对象,设计不同思路的问题,使各类学生通过积极的思维或经教师的点拨引导,能获得成功的喜悦。

我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一些尝试,希望能得到同仁们的指正。

一、转换角度法
同一问题,可以从不同侧面提问,提问的角度不同,效果往往就不一样。

例如,讲授“美国内战”一节时,可提问:“美国内战爆发的原因是什么?美国内战有什么历史意义?”这类问题,容易使学生感到厌烦,难以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但是,若一反常规地发问:“为什么说美国内战的爆发是南北两种经济制度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为什么说内战扫清了美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障碍?”这个问题,学生感到似懂、新鲜有趣,思维的波澜也就因之激起。

这样,既使学生认识到了矛盾对立双方的斗争,提高了辩证思维能力,又起到了增强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作用。

二、对立式提问法
将一些有争议的问题,以截然不同、尖锐对立的两种观点呈现出来,让学生去选择、去讨论、去阐述。

如,讲完“大河流域的亚非古国”后,可设计问题让学生讨论:“假
如亚非文明古国不处在大河流域这个有利的位置,那么,这些地区能不能成为文明古国?”这一问题,引起了学生不同的看法。

通过设问,激起了学生的积极讨论,在争论中形成统一,在矛盾中获得了真理――地理环境虽是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但它不能成为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

三、假设讨论法
历史不能假设,但在历史教学中,为了形象、深刻地分析一个历史现象,我们不妨作点假设,如,在讲解《美国内战》一节时,可设问:“美国内战前,假如有一个资本家在南方开了一家织布厂,你认为这家工厂发展的前景会怎样?”有学生说:“他(资本家)买不到原料,因为棉花控制在奴隶主手中,奴隶主要把棉花卖到英国去。

”有学生说:“他织出的布卖不掉,因为南方的奴隶没有购买力。

”通过这种假设后的讨论,学生对美国内战的原因、性质就理解得更深刻了。

四、观察式提问法
即让学生通过观察一些图片、图表、文字材料、音像资料等回答问题。

如,在《社会生活的变迁》一课中,通过投影让学生观看中国少数民族服装、中山装、清朝官服、法官服、妇女小鞋等服饰图片后,提问,影响服饰发展的因素有哪些呢?借此培养学生从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并进行合理归纳和分类,进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也成为二期课改历
史学科新课标要求学生培养的一项主要能力。

五、延展式提问法
即由已经了解或掌握的历史状况进一步延伸和展开,提出问题。

在《西方的海洋文明》一课中,学生了解希腊和罗马地理、经济等特点后,这些特征与海洋文明中的民主政治有什么关系?每一堂课都要有一定难度和深度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这类提问则能体现这个要求。

它是培养学生深入理解、综合思维能力的重要方式。

总之,一个好的历史教师,不仅要善于讲述历史,还要善于提出历史问题。

一堂好的历史课,一定是有充实的教学内容和活跃的教学气氛,也一定是有教师与学生之间在思想上、情感上和话语上的亲密交流,教师与学生交流的重要桥梁,就是在不断地提出问题、讨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的。

一个历史教师,如果能够适当地处理好课堂提问,把它当成一门艺术去研究、探索,就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活泼,更加有效。

(作者单位安徽省合肥市第三十中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