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二氧化碳回收和利用现状
二氧化碳的资源化利用
二氧化碳的资源化利用【摘要】二氧化碳作为化石燃料燃烧的副产物,直接排放会对大气造成污染,形成温室效应。
目前,全球回收的二氧化碳约40%用于生产化学品、35%用于油田三次采油、10%用于制冷、5%用于碳酸饮料、10%用于机械保护焊接、金属铸造加工、农业施肥等领域,但全球利用二氧化碳生产化学品总的利用量不到2亿吨。
为了解决能源紧张、消除污染,大力开发二氧化碳资源的化学利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1]。
【前言】胡锦涛同志2009年9月22日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开幕式上发表讲话,中国争取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有显著下降。
2007年2月2日,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全球气候变化第四次评估报告》,该报告明确指出:人类活动要为全球暖化现象负90%的责任,全球暖化现象主要归因于人类使用化石燃料,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造成了温室效应[2]。
近年来,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绿色植被减少,越来越多的化石燃料的燃烧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逐年增加。
目前二氧化碳在食品、化学合成、机械、农业、商业、运输、石油开采、国防、消防等众多领域中均有广泛的应用。
烟气中二氧化碳的资源化研究正成为当前各国所需要迫切解决的热点问题。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逐渐增大,其消耗速度也在不断增长。
其中,化石能源作为人来赖以生存的最重要的一次能源之一,近年来的全球消耗量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正是化石资源所提供的能量在驱使着人类历史的巨轮缓缓前进。
然而,不断增长的能源消费也对环境带来了诸多的负面影响,其中CO2的排放问题越来越受到政府、公众、企业界以及学术界的关注,2009年 12 月 7 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会议最终在以中美两方为代表的两大阵营的激烈碰撞中草草收场,仅仅形成了一个无实质性无约束力的《哥本哈根协议》。
二氧化碳的捕集、封存及综合利用
二氧化碳的捕集、封存与综合利用前言近年来,温室效应加剧问题使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
因此,引起温室效应和全球气候变化的二氧化碳的减排技术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如何从源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和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成为挑战人类智慧的难题。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主要以煤炭的消费为主,主要的CO2排放源为燃煤的发电厂。
从总量上看,目前我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已位居世界第二,预计到2025年,我国的CO2总排放量很可能超过美国,位居世界第一。
因此,我国急需对所排放的二氧化碳进行捕获研究,以缓解我国的空气污染压力。
目前CO2的应用领域得到了广泛开拓,除了众所周知的碳酸饮料、消防灭火外,工业、农业、国防、医疗等部门都在使用CO2。
科学研究己经证明,CO2具有较高的民用和工业价值:以CO2为原料可合成基本化工原料;以CO2为溶剂进行超临界萃取;还可应用于食物工程、激光技术、核工业等尖端高科技领域;近年来开发出的新用途如棚菜气肥、保鲜、生产可降解塑料等也展现出良好发展前景。
[1]1.CO2捕集系统CO2捕获技术发展的方向是降低技术的投资费用和运行能耗。
依据捕获系统的技术基础和适用性,通常将火电厂CO2的捕集系统分为以下4种:燃烧后脱碳、燃烧前脱碳、富氧燃烧技术以及化学链燃烧技术。
1.1 燃烧后脱碳燃烧后脱碳是指采用适当的方法在燃烧设备后,如电厂的锅炉或者燃气轮机,从排放的烟气中脱除CO2的过程。
在燃烧后捕集技术中,由于烟气中CO2分压通常小于0. 15个大气压,因此需要与CO2结合力较强的化学吸收剂分离捕集CO2,用于CO2捕集的化学吸收剂主要是能与CO2反应生成水溶性复合物的有机醇胺类。
目前在CO2捕集方面研究和采用较多是醇胺法(MEA法)。
[2]燃烧后捕集技术是一种成熟的技术,这种技术的主要优点是适用范围广,系统原理简单,对现有电站继承性好。
但捕集系统因烟气体积流量大、CO2的分压小,脱碳的捕集成本较高。
CO2减排技术的研究及应用现状
CO2减排技术的研究及应用现状近些年来,环保话题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其中与气候变化有关的问题尤其备受瞩目。
作为主要的温室气体之一,二氧化碳的排放是导致气候变化的关键因素之一。
据数据显示,与三十年前相比,现在全球CO2的排放量已经增长了约70%。
在这样的背景下,CO2减排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变得十分紧迫。
一、CO2减排技术的种类和原理CO2减排技术可以根据基本原理分为三类:一是消减技术,即通过CO2的吸收、分离或固化等方式,将其从生产和使用流程中“拿走”;二是替代技术,即通过利用更低碳排放或无碳排放的能源替代高碳排放能源;三是储存技术,即通过地质封存或其他方式存储CO2,避免其释放到大气中。
消减技术是目前应用较广的一种CO2减排技术,其主要包括化学吸收法、物理吸收法、膜分离法、固化技术等。
其中,化学吸收法是最为成熟的一种技术,其原理是通过将废气经过溶液,使其中的CO2和目标化合物发生化学反应而达到分离的效果。
化学吸收法可分为氨法、胺法、电化学吸收法等多种类型,不同类型的化学吸收法适用于不同的工业生产工艺。
物理吸收法则是利用介质吸附机理,将CO2从气流中吸收到介质中,并在介质中形成稳定的化合物,达到分离的效果。
物理吸收法主要包括活性碳吸附法、分子筛吸附法等,可用于工业废气的处理和二氧化碳的回收。
膜分离法则是将混有CO2的气体通过膜,在膜上形成分离层,从而实现CO2分离的技术。
膜分离法主要包括非选择性膜法、选择性膜法等。
非选择性膜法较为简单,但难以实现高纯度气体的产出;而选择性膜法可以实现高纯度气体的产出,但价格较高。
固化技术是利用CO2与某些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将其固定在某种固体介质中,达到污染物的固化和处理的效果。
固化技术可以用于处理含CO2的水和气体,以及某些工业固体废料等。
二、 CO2减排技术的应用现状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CO2减排技术的应用范围也不断扩大。
在国际上,各种CO2减排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以气候变化较为敏感的西欧国家和北美国家为主。
二氧化碳回收率
二氧化碳回收率二氧化碳(CO2)是地球上最主要的温室气体之一,其在大气中的浓度是近年来不断上升的。
CO2的增加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和自然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威胁。
为了减缓气候变化的影响,减少CO2的排放成为了国际社会的共同任务,同时也需要考虑提高CO2回收的效率,以减少其在大气中的浓度。
本文将重点介绍CO2回收率,从下面的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二氧化碳回收技术的现状目前,CO2回收技术还处于较为初级的阶段。
主要的技术途径包括化学吸收、压力传递、膜分离、化学催化和生物化学等。
其中,化学催化和生物化学技术比较先进,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但是,这些技术在吸收效率和成本上都存在一定的限制,使得CO2回收的效率比较低。
二、影响二氧化碳回收率的因素CO2回收率的高低取决于多个因素,包括回收技术的成熟度、应用领域的适用性、成本效益等。
此外,环境因素也会对CO2回收率产生影响,例如大气CO2浓度、温度、湿度等,这些因素与回收效率之间可能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
三、如何提升二氧化碳回收效率为提高CO2回收的效率,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
首先,要加强相关技术的创新研究,提高吸收效率和成本效益。
其次,要推广应用这些技术,尤其是在能源、交通和工业等领域大规模应用。
此外,还需要加强全球合作,寻求更多的解决方案,制定更加合理的政策和法规,并加强环境宣传和教育工作,以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四、未来二氧化碳回收的前景和挑战二氧化碳回收技术的现状和成效仍然有待改进,未来的发展任务十分繁重和复杂。
其中,主要面临以下几个方面的挑战:技术水平有待提高,成本需要降低,应用领域需要扩大,政策和法规需要进一步完善,同时也需要加强公众的环保意识。
总之,二氧化碳回收率是一个重要的环保指标,其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全球气候变化的趋势。
虽然目前CO2回收的技术和效率还有待改进,但是只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不断推动技术的创新和应用,加强全球合作和公众的环保教育,相信未来CO2回收的前景必然会更加美好。
工业废气二氧化碳的回收利用
工业废气二氧化碳的回收利用摘要:我国化工业发展迅速,在生产效率提升的同时,生产排放的废气总量也不断增加,其中二氧化碳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
对于化工生产来说,二氧化碳可以进行回收重新利用,不但可以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同时也可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本文从技术角度出发,对二氧化碳的回收利用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二氧化碳;回收利用;效益引言对二氧化碳进行回收利用,是贯彻节能减排以及资源循环利用理念的要点。
想要提高二氧化碳回收利用效率,就需要结合其所具有的特征,从技术角度出发,分析回收、利用现状与要求,选择合适的技术,进行有效分离、回收,最后选择渠道进行重新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1.二氧化碳综合利用的必要性随着工业发展,我国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也在逐年上升。
随着国际碳排放贸易(JT)和清洁开发机制(CDM)在发达国家的实施,温室气体排放的生产元素逐步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
发达国家通过在国外获取温室气体减排抵消额的规模不断加大,速度也不断加快,我国已成为发达国家碳排放贸易交易的主要对象,而我国在2012年以后已经开始旅行高比例的温室气体减排义务,谈贸易的逐步深入、温室气体减排措施的缺乏和国内不断藏家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的矛盾日趋明显,加快二氧化碳的利用研究已显得日益必要和迫切。
目前,我国二氧化碳的年排放量已超过30亿吨,占世界排放量的10%以上,居世界第二位。
搞好二氧化碳的综合利用,对发展循环经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保护型社会、环节资源短缺矛盾和环境压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二氧化碳回收技术在新型化工产品制造企业中的应用传统的化工产品制造业中,以耐火材料的主要原料氧化镁为例,主要生产方式为镁矿石的高温窑分解,反应为MgCO3→MgO+CO2,在生产过程中二氧化碳作为副产品与氧化镁的产量比约为1:1,回收利用效益价值显著。
目前全球范围内现有的窑分解技术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立窑(竖窑),一种是内燃式回转窑,由于技术的局限性,两种生产方式不可避免的燃料及空气均需与产品直接接触,二氧化碳产品气体因助燃空气中大量氮气及其他杂质气体的混入,以现有的二氧化碳回收技术手段而言,基本不具备回收利用的价值,大多数企业均作为工业废气利用或直接排放。
2024年二氧化碳回收市场环境分析
2024年二氧化碳回收市场环境分析1. 引言二氧化碳(CO2)的排放是导致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二氧化碳回收技术逐渐兴起,并形成了一个新兴的市场。
本文将对二氧化碳回收市场的环境进行分析,包括市场规模、竞争格局、政策支持等方面。
2. 二氧化碳回收市场规模随着对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关注,二氧化碳回收市场逐渐扩大。
根据市场研究公司的数据显示,到2025年,全球二氧化碳回收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100亿美元。
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企业投资于二氧化碳回收技术,市场规模有望进一步增长。
3. 竞争格局目前,二氧化碳回收市场存在着较为激烈的竞争。
主要的竞争对手包括科技公司、能源公司以及化工公司等。
这些公司通过技术创新和资本优势,争夺市场份额。
同时,一些创新型企业也在加入竞争,推动行业发展。
4. 政策支持政策支持是推动二氧化碳回收市场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许多国家都制定了相关政策来促进二氧化碳回收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例如,一些国家提供了经济奖励和税收优惠,以鼓励企业投资于二氧化碳回收项目。
政府还加强了对二氧化碳排放的监管,为市场发展提供了合理的环境。
5. 持续创新持续创新是二氧化碳回收市场持续发展的关键。
通过不断改进技术和工艺,提高二氧化碳回收效率和成本效益,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同时,不断创新也可以改善产品的质量和多样性,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推动市场增长。
6. 机遇与挑战二氧化碳回收市场面临着一些机遇和挑战。
一方面,全球对气候变化问题的认识不断增强,促使政府和企业更加重视二氧化碳回收技术的应用。
另一方面,二氧化碳回收技术仍面临一些技术和经济上的挑战。
例如,高昂的成本、技术成熟度不高以及二氧化碳的回收与利用途径仍不完善。
因此,在市场发展中需要充分利用机遇,同时解决面临的挑战。
7. 总结二氧化碳回收市场作为一个新兴市场,具有巨大的潜力。
随着全球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关注增加,市场规模将不断扩大。
然而,市场竞争激烈,政策支持、持续创新以及解决技术和经济上的挑战是市场发展的关键。
二氧化碳捕集和利用的技术发展
二氧化碳捕集和利用的技术发展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二氧化碳的排放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
为了减缓全球气候变化的趋势,人们开始研究二氧化碳捕集和利用的技术。
这些技术不仅可以大幅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还能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用的化学品,进一步促进环保产业的发展。
本文将详细介绍二氧化碳捕集和利用的技术发展现状及其未来展望。
一、二氧化碳捕集的技术现状1. 吸收碳捕集技术吸收碳捕集技术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二氧化碳捕集技术之一。
该技术利用化学吸收剂(如氨、甲醇等)与二氧化碳反应,产生二次化合物,将二氧化碳捕集起来。
这种技术操作简单、成本较低,其实际效率也较高,但排放的吸收剂可能对环境造成影响,并且再生的能量消耗大。
2.膜分离捕集技术膜分离技术是通过膜的孔隙和疏松表面来捕集二氧化碳。
这些膜通常利用聚合物、陶瓷或金属的性能,通过渗透压差将二氧化碳从气体中分离出来。
该技术操作简单,能源消耗较低,但其二氧化碳的捕集率不高,需要进一步提高膜的性能。
3.生物捕集技术生物采集技术是通过生物质转化作用(如藻类、菌类)将二氧化碳从空气中或烟气中捕集起来。
该技术不仅可以降低碳排放,还可以消耗与实际的生物量相当的二氧化碳,从而清除环境污染物。
但是这种技术的成本较高,规模较小,运营管理较为复杂。
二、二氧化碳利用技术现状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二氧化碳不仅可以被捕集,还可以被利用。
二氧化碳利用可以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用的化学品,相应地减少了排放。
目前最常见的二氧化碳利用技术包括:1.合成气体制备二氧化碳可以与水反应,生成合成气体,也就是一种含有一氧化碳和氢气的气体混合物。
该混合物可以被用来生产涂料、气体燃料、化肥等等。
合成气体制备优势是二氧化碳的利用率高,且其可直接应用于工业过程。
2.生物固体制备二氧化碳可以与微生物和光合作用生物反应,将二氧化碳转化为奇异藻类、细菌、酵母和其他微生物可以生产的生物固体(如多糖、蛋白质等)。
这些生物固体可以被用于生产饲料、纺织品和生物染料等产品。
国内外二氧化碳的利用现状及进展_魏晓丹
综述评论国内外二氧化碳的利用现状及进展魏晓丹(北京市氧气厂 北京 100022)介绍了国内外二氧化碳的利用现状及其进展情况,并就二氧化碳的应用提出了一些看法。
关键词:二氧化碳 利用 现状 进展1 前 言以气、液、固三种状态存在的,直接作为产品的二氧化碳,在工业和国民经济的各部门具有广泛的使用价值。
据统计全世界各种矿物燃料(如煤、石油、天然气)燃烧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量达到185~242亿t/a,而被利用的年消费量不足1亿t/a,不仅造成了二氧化碳资源的浪费,而且加剧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温暖化倾向。
美国气象局测量表明,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每5年提高1.36%,预测到2030年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将翻一番,致使地球平均温度升高 1.5~4.5℃。
因此控制二氧化碳排放量,对其排放的二氧化碳的回收、固定、利用及再资源化,已成为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十分关注的问题。
英、美、德、日等国已经制定了一定的对策和措施对二氧化碳综合利用,并取得很大成效。
我国对二氧化碳的研究工作起步较晚。
为了解决能源紧张,消除污染,大力开展二氧化碳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现实意义和广阔的前景。
2 二氧化碳的主要物化性质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臭、无味、无毒和不助燃的气体。
在空气中体积占0.03%,比重高于空气,相对密度为1.0310 (20/4℃),水溶液呈弱酸性。
液态二氧化碳为无色、无味的透明液体,大气压下不存在,压力必须在0.518M Pa以上才会存在,二氧化碳的临界温度是31.1℃,临界压力为7.38M Pa。
温度高于31.1℃时,无论怎样加压也无法液化。
压力小于0.518M Pa,液体二氧化碳会变成固态二氧化碳(干冰)和气态二氧化碳。
固态二氧化碳直接升华而不熔化, 1大气压下的升华温度为-78.5℃。
干冰同乙醚、氯仿或丙酮等有机溶剂所组成的冰膏温度可低到-77℃,在实验室工作中可用于低温冷浴。
压力为0.518M Pa,温度为-56.6℃时,气、液、固态二氧化碳同时存在(三相点)。
二氧化碳的回收与利用
二氧化碳的回收与利用摘要:近年来,我国化工工业规模不断扩大,国民经济发展迅速,但二氧化碳气体排放量也在日益增加,导致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
节能减排政策的实施,不仅需要减少二氧化碳气体的产生,还需要回收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
解决这一问题最有效、最快的方法是开发一种高效稳定的二氧化碳回收和再利用技术,这是现代化工行业发展的两个重要方向。
在化工企业的生产过程中,加强二氧化碳的回收再利用,可以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基于此,本文简要分析了二氧化碳气体的回收和再利用。
关键词:二氧化碳;回收利用;效益引言全球变暖是全人类都面临的问题。
随着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空气污染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巨大危害,各国都在努力控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气体是所有人类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碳源,也是导致温室效应的罪魁祸首。
对于二氧化碳气体,可以采用有效、可循环利用的技术对其进行回收处理,并将其重新应用到制造业生产、农业经济、轻工业等领域,实现循环利用,最大程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节能减排。
二氧化碳气体的回收和再利用有多种技术,在实际应用中,为提高二氧化碳回收利用效率,从技术角度结合其特点,分析回收利用现状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技术,进行有效的分离回收,最终实现二氧化碳的合理应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1.二氧化碳综合利用的必要性随着化工行业的发展,我国温室气体排放量也在逐年增加。
随着国际碳排放交易体系(JT)的建立和清洁发展机制(CDM)的实施,温室气体排放的市场化配置正慢慢开始从发达国家转向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对温室气体减排抵消额越来越大,而且速度越来越快。
我国已成为发达国家的主要贸易目标,而我国自2012 年开始实施二氧化碳减排义务,但随着进出口贸易逐步深化、大气中二氧化碳减排措施的缺失,以及我国国内温室气体排放不可调和的矛盾日益突出,加快二氧化碳气体回收利用的研究更必要和迫切。
加强二氧化碳气体资源综合利用,对于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解决水资源短缺和环境阻力不可调和的矛盾具有现实意义。
二氧化碳资源的利用
二氧化碳资源的利用啤酒生产中,产生的大量二氧化碳都被白白排放掉了。
如今,很多啤酒企业通过加装二氧化碳回收装置,对二氧化碳进行收集、加工,然后再用于生产所需。
实施碳的闭环管理,既减少环境污染,又降低成本增加效益。
二氧化碳吞吐不仅能增油,还能提高原油采收率,且随注入量而增大。
目前国内已有部分地区利用二氧化碳吞吐采油,一些利用常规方法开采的老区油田开采成本很大,已面临经济极限,在有条件的地区试用二氧化碳吞吐,可以得到可观的收益。
将二氧化碳看做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廉价资源,并通过现代技术将之转化为现代工业生产的原料,从而实现变废为宝,是实现碳减排的一条重要途径。
二氧化碳的价值正在被发掘。
鉴于二氧化碳无味、无毒、分子结构稳定、密度大于空气密度的固有特性,它已经被广泛应用在了机械加工、化工、消防、食品加工、石油开采、生物养殖等行业。
比如,气体保护焊就是利用二氧化碳气体的稳定性来保护被焊接的金属在焊接的过程中不被氧化。
这种焊接方式自上世纪50年代被发明以来,在汽车、船舶、集装箱、金属结构物的加工过程中得到了广泛运用。
由于二氧化碳保护焊是一种高效、高质量的焊接技术,采用这项工艺与手工电弧焊相比,可提高工效1~2倍,节省电耗一半。
二氧化碳在食品加工行业同样得到了广泛应用,典型的就是饮料业。
随着国人生活水平的提高,饮料行业对二氧化碳的消费量将迅速增长。
以2008年为例,我国碳酸饮料的消费量约为1300多万吨,其中,可口可乐公司在我国碳酸饮料占有率为52.5%,约680多万吨,百事可乐占有率为6%,约为78多万吨,两家公司占到国内碳酸饮料市场的59%。
根据碳酸饮料的行业标准计算,每吨碳酸饮料对食品级二氧化碳的需求量为0.02吨,由此推算,仅2008年碳酸饮料所需食品级二氧化碳量超过26万吨。
尽管人们已经认识到了二氧化碳的重要性,但是,二氧化碳资源化回收利用程度还较低。
在我国,二氧化碳回收率尚不足排放量的1%。
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二氧化碳的回收与利用-文档资料
二氧化碳的回收与利用对二氧化碳进行回收利用,是贯彻节能减排以及资源循环利用理念的要点。
想要提高二氧化碳回收利用效率,就需要结合其所具有的特征,从技术角度出发,分析回收、利用现状与要求,选择合适的技术,进行有效分离、回收,最后选择渠道进行重新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一、二氧化碳分析近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增加,大多为燃料燃烧后产生,不但会加剧温室效应,同时也会造成资源浪费。
对于二氧化碳来说,可以采取有效的回收利用技术对其进行处理,将其重新应用到工业生产中,以及农业、轻工业等多个领域中,实现变废为宝,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将节能降耗理念贯彻到底。
现在存在的二氧化碳回收利用技术比较多,在实际应用时,需要结合化工生产具体情况,结合不同处理技术特点,提高回收利用效率。
二、二氧化碳回收技术分析1 物理吸收技术物理吸收技术的应用,需要以低温高压条件为基础,选择水、聚酯类等作为吸收剂,二氧化碳在溶剂中溶解能力受压力条件影响较大,这样便可以通过改变反应压力条件,来达到二氧化碳分离脱除目的。
此种方法应用控制要点是选择优良的吸收剂,应具有溶解度大、沸点高、无毒且稳定等特点。
常见物理吸收处理技术有聚乙二醇二甲醚法、碳酸丙烯脂法等,其中聚乙二醇二甲醚法所用吸收剂为聚乙烯乙二醇二甲酯,反应条件温度为261K;碳酸丙烯脂法所用吸收剂为碳酸丙烯脂,反应条件压力应控制在1.3MPa以上,且可以同时脱除硫化氢,一般被用于脱除天然气或者变换气二氧化碳。
2 化学吸收技术即利用原料气与化学溶剂在吸收塔内进行化学反应,加入的溶剂吸收二氧化碳,使其成为富液,然后进入到解析塔加热分解后出现二氧化碳,最后完成二氧化碳分离吸收目的。
在应用化学吸收技术分离回收二氧化碳时,需要重点控制吸收塔与解析塔压力与温度条件。
对于化学吸收技术来说,所选吸收剂对溶质二氧化碳具有一定选择性,且所选吸收剂应具有高稳定性,不易挥发,不会从气体中引进新杂质,如常用碳酸钾水溶液、乙醇胺类水溶液等。
二氧化碳捕获与利用技术研究现状及未来趋势
二氧化碳捕获与利用技术研究现状及未来趋势在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应对和减少二氧化碳(CO2)排放成为全球的重要议题。
二氧化碳捕获与利用技术(CCU)被广泛认为是减缓气候变化的一种重要措施。
本文将探讨二氧化碳捕获与利用技术的研究现状,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二氧化碳捕获与利用技术是指将二氧化碳捕获并转化为可以利用的产品或能源。
这项技术的目的是减少大气中的CO2浓度,减缓全球变暖的速度。
目前,该技术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工业领域的CO2捕获技术、CO2转化为有价值产品的技术以及CO2转化为能源的技术。
工业领域的CO2捕获技术是目前研究较为成熟的领域之一。
这项技术的主要目标是将排放的CO2捕获并储存起来,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目前采用的主要技术包括氧化吸收、膜分离和碱性吸附。
氧化吸收是一种广泛应用的技术,通过将CO2和吸收剂接触并反应形成可回收的化合物,实现CO2的捕获。
膜分离技术则利用多孔膜的选择性透气性,将CO2与其他气体分离。
碱性吸附则是利用高碱性物质吸附CO2并形成盐类的方法。
这些技术虽然已经有了较大的突破,但仍面临着高成本、能耗大等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
将CO2转化为有价值产品是另一个研究方向。
通过将CO2转化为化学品、燃料或建筑材料等产品,可以实现二氧化碳的有效利用。
目前,已经有一些研究表明CO2可以被转化为石油替代燃料,如合成天然气(SNG)和甲醇等。
此外,CO2还可以用于生产碳酸钙、聚氨酯等化学品和板材等建筑材料。
尽管这些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开发更高效、经济可行的转化方法仍然是一个挑战。
CO2转化为能源的技术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利用CO2制造氢气和燃料电池被认为是一种有前景的方法,因为氢气是一种清洁的能源。
此外,电解CO2也是一种将二氧化碳转化为能源的方法。
通过电化学反应,将CO2和水转化为有机化合物和氧气。
虽然这些技术仍处于实验室阶段,但有望在未来取得突破。
未来,二氧化碳捕获与利用技术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和机遇。
co2回收利用量
co2回收利用量摘要:一、引言二、CO2 回收利用的背景与意义三、CO2 回收利用的主要方法1.捕集与封存2.利用CO2 生产化学品3.利用CO2 进行能源转换四、我国在CO2 回收利用方面的进展五、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发展趋势正文:一、引言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重,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已成为各国共同关注的话题。
二氧化碳(CO2)作为主要的温室气体之一,其回收利用对于减缓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概述CO2 回收利用的相关内容。
二、CO2 回收利用的背景与意义CO2 排放量的增加导致地球温度上升,进而引发冰川融化、极端天气等气候问题。
通过回收利用CO2,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降低气候变化的影响。
此外,CO2 在工业生产、能源转换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发展CO2 回收利用技术有助于推动绿色经济的发展。
三、CO2 回收利用的主要方法1.捕集与封存捕集与封存(CCS)技术是通过捕集工业生产、能源转换等过程中产生的CO2,并将其注入地下储层,以达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目的。
这种方法适用于大型排放源,但需要解决地下封存的安全性和成本等问题。
2.利用CO2 生产化学品通过化学反应,将CO2 转化为有价值的化学品,如甲醇、碳酸二甲酯等。
这种方法可以减少CO2 排放,同时创造经济效益。
然而,目前该技术的生产成本较高,尚需进一步研究和发展。
3.利用CO2 进行能源转换利用CO2 进行能源转换,主要是通过碳捕获与利用(CCU)技术,将CO2 转化为可储存和利用的能源载体,如合成燃料、氢等。
这种方法具有较高的能量转换效率,有助于实现低碳能源体系。
四、我国在CO2 回收利用方面的进展近年来,我国在CO2 回收利用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例如,在CCS 技术方面,我国已完成多个示范项目,并制定了相关技术规范和政策。
在CO2 生产化学品方面,我国已建立了万吨级CO2 转化装置,并开展了千吨级项目的研究。
此外,我国在CO2 能源转换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突破。
二氧化碳的回收及再利用
二氧化碳的回收及再利用一、二氧化碳是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因素全球气候变暖,本来是一个学术性的一个问题,但西方发达国家的元首们却会就这样一个技术问题举行多边会议,专题讨论全球气候变暖。
这些年来,由于气候变暖,弓|发了众多的自然灾害,如气候异常,冰山融化,泥石流、洪水,干旱、地震、海啸等等。
这就说明,全球气候变暖,已经引起了世界很多国家的高度重视。
二氧化碳(C02 )因为是很稳定的物质,所以它的反应性很低,也就是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因素。
这些年来,世界经济正强劲增长。
科技突飞猛进的发展大大提升了人类的生活质量,城市化、全球化迅速扩张,这一切将推动着巨额的能源消费。
由此,也导致了无节制地向大气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对地球生态环境产生了深远的负面影响,也相应地产生了大量的工业污染、废气等。
植被被大量的破坏,生态平衡被打破。
能源专家预测,到2030年全球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可能超过380亿吨,由此引发的温室效应将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二氧化碳减排和合理利用已经成为世界性课题。
二氧化碳的产生是多方面的,也是比较复杂的,但主要是通过燃烧、发酵等工艺过程产生。
比如,植物、煤炭的燃烧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
在啤酒饮料的生产过程中,麦芽发酵产生二氧化碳的成分占全部气体的99%以上总体而言,发展中国家源于土地用途改变、林业和农业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占其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一半以上。
我国目前排放的二氧化碳近40亿吨,随着新建火力发电厂、水泥厂和煤化工项目及食品饮料行业的增加,二氧化碳排放量仍将持续增加。
在众多的二氧化碳产生的途径中,燃煤电厂是二氧化碳排放的大户,据不完全统计,在二氧化碳排放量中,燃煤电站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约占50—55%。
二氧化碳有其危害性的一面,但也有其有益的一面。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其利用价值和使用范围正迅速扩大,变废为宝的二氧化碳利用新途径正在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因此,如何大力度开发二氧化碳潜在的巨大市场,并注重二氧化碳捕集、提纯与回注技术的研发,以实现应用领域的实质性拓展,是一个保护环境、造福子孙万代的重要课题。
二氧化碳利用技术的现状和前景预测
二氧化碳利用技术的现状和前景预测在全球气候变化日渐严峻的情况下,二氧化碳的排放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焦点。
一方面,我们需要努力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减缓气候变化的进程;另一方面,我们还应该积极利用和处理废弃的二氧化碳,探索二氧化碳利用的技术和可能性。
本文将从现状和前景两个方面,探讨二氧化碳利用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一、二氧化碳利用技术的现状二氧化碳是一种常见的气体,在生产、交通、生活等过程中,都会产生二氧化碳的排放。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全球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不断攀升,已经成为主要的温室气体之一。
对此,全球各国都采取了积极的措施,如减少燃料的消耗、提高能源效率、推广新能源等。
但是,这些措施都需要更长时间的实践和压力,而二氧化碳的排放仍在不断增加。
针对这一情况,二氧化碳利用技术应运而生。
二氧化碳利用技术是指将二氧化碳制作成为各种有用的化学品和产品,如燃料、化学品、塑料、纤维材料等。
这些产品既能应用于能源生产、工业制造、汽车运输等方面,又能帮助我们深度利用废弃的二氧化碳,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目前,二氧化碳利用技术已经有了一定的应用实践,并且正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
1、燃料利用二氧化碳可以通过一定的能量反应,转化成为一种新的燃料,如甲烷、甲苯、甲醇等。
这样产生的燃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利用废弃的二氧化碳,同时降低对传统燃料的依赖和使用。
目前,这种利用方式已经在一些电厂、化工厂和工业企业中得到了尝试和应用。
2、化学产品二氧化碳还可以被利用于制造化学原料和产品,如乙酸、尿素、碳酸钾、氯化氢等。
这些化学产品可以应用于化工、制药、农业等领域。
应用这种方法可以降低原料的成本,更好地回收废弃二氧化碳,对环境保护有着积极的意义。
3、工业生产二氧化碳还可以被制造成为普通的商品,并应用于工业生产和生活领域。
例如,二氧化碳扑灭器、冷却剂和混凝剂等,都可以使用废弃的二氧化碳进行制造和生产。
通过这些应用,废弃的二氧化碳可以得到更好的利用,同时还可以很好地促进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二氧化碳捕集和利用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应用前景
二氧化碳捕集和利用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应用前景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发展,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对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了重大威胁。
如何有效地控制和减少CO2的排放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难题。
因此,发掘二氧化碳捕集和利用技术,减少CO2的排放已成为应对气候变化的急切需求。
本文将介绍二氧化碳捕集和利用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应用前景。
一、二氧化碳捕集技术的现状目前,主要的CO2捕集技术包括吸收、吸附、离子液体和膜分离技术。
1. 吸收技术吸收技术是一种将二氧化碳物理或化学地吸收到溶液或稀释介质中的方法。
常见的吸收剂包括氨、醇和胺等物质。
吸收技术具有成熟的市场应用和商业化前景,目前在化肥、涂料和碳酸饮料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2. 吸附技术吸附技术是一种将二氧化碳通过吸附材料吸附或减少在气态中存在的方法。
吸附剂常见的材料包括硅胶、沸石和炭等。
此技术具有独特的环境适优性和高效性能,因此当前正积极开发和研究。
3. 离子液体技术离子液体技术是一种基于离子液体抽提二氧化碳的捕集技术。
离子液体在CO2的选择性抽提方面具有很强的先天性能,可从其他气体中分离和捕获。
因此,该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目前在催化剂、药物、和储能材料等方向有实际应用。
4. 膜分离技术膜分离技术是将二氧化碳从气体中通过严格分离的方法捕集。
这项技术具有选择性高、处理流程简单、模块化设计、操作和维护成本低等优点,在很多产业中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膜分离技术在电力、制药、石油和化学工业等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二、二氧化碳利用技术现状目前,主要的二氧化碳利用技术包括化学转化、直接利用和生物化学利用。
1. 化学转化化学转化是将二氧化碳通过化学反应转化成碳化合物和持久性化学成分的方法。
这项技术已经在食品、医药和日化工业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并在研究期间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2. 直接利用直接利用是将二氧化碳通过无需化学反应的方法直接利用。
常见的直接利用包括植物固碳、稀饮料碳酸化、深度冷冻等。
二氧化碳分离技术及应用技术现状
二氧化碳分离技术及应用技术现状一、二氧化碳分离应用前景能源专家预测,到2030年全球二氧化碳(CO2)的排放量可能超过380亿吨,由此引发的温室效应将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
在国际上,二氧化碳作为化学品原料加以利用已初具规模。
目前全世界每年有近1.1亿吨二氧化碳被化学固定,尿素是固定二氧化碳的最大宗产品,每年消耗的二氧化碳超过7000万吨;其次是无机碳酸盐,每年达3000万吨;将二氧化碳加氢还原合成一氧化碳也已经达到600万吨。
此外,每年还有2万多吨二氧化碳用于合成药物中间体水杨酸及碳酸丙烯酯等。
实际上,二氧化碳利用的前提是如何持续稳定地获取二氧化碳资源,而这方面的技术已经基本成熟。
中国工程院院士金涌说,目前我国已经掌握了碳捕集、分离与净化技术,在二氧化碳综合利用领域的技术与世界先进水平相当,这些都为我国实现二氧化碳资源化和规模化利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王献红也认为,我国二氧化碳的捕集技术已经基本成熟,可以从水泥厂、燃煤火力发电厂、炼钢厂、炼油厂、化肥厂的废气中大规模回收二氧化碳,国内的许多企业也有这方面的积极性。
二、二氧化碳分离技术捕集来自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燃料中的CO2目前有3个系统,即燃烧前、燃烧后和氧燃烧系统。
燃烧前系统是将烃类燃料转化为CO2和H2,从可燃气中分离出CO2集中应用,H2可用于氨和化肥的生产,以及石油提炼等;燃烧后捕集系统多指燃料燃烧后从烟气中捕集CO2技术,由于烟气中80%的成分为CO2,所以该系统也是目前捕集CO2最具前景的;氧化燃料系统是用氧代替空气作为燃料进行一次性燃烧,产生以水汽和CO2为主的烟道气体。
这种方法产生的烟道气体含CO2的浓度很高(占体积的80%以上),但此法需要首先从空气中分离出氧气,这就致使总的能耗大大增加。
氧化燃料作为在锅炉中捕集CO2的一种方法,目前尚处于研究阶段。
1、吸收分离法吸收分离法是利用吸收剂溶液对混合气进行洗涤来分离CO2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 氧 化 碳 在 在 焊 接 中 的 应 用
与 手 工 电 弧 焊 相 比 . 二 氧 化 碳 气 体 保 护 焊 可 提 高
我 国 是 二 氧 化 碳 排 放 第 二 大 国 , 目前 排 放 的二 氧
化 碳 约 3 亿 吨 , 而 2 0 年 被 有 效 利 用 的 二 氧 化 碳 只 有 8 05
用 二 氧 化 碳 生产 降 解 塑 料 和 碳 酸 二 甲酯 技 术 ,被 誉 为 实现 二 氧化 碳 变废 为 宝 的 绿 色 化 工 科 技 ” ,这 些 技 术 目前 已 在 我 国 获 得 突 破 并 实 现 了工 业 化 生 产 。 据 预 测 ,被 誉 为 有机 合 成 “ 基 石 ”的 碳 酸 二 甲酯 今 新
.
并 因此 导 致 了温 室效 应 以及 引 发 了一 系列 与人 类 生 截 至2 0 年 全 世 界 二 氧 化 碳 排 放量 至 少在2 O 06 7 亿
2
、
二氧 化 碳 生产 可 降 解 塑料 和 碳 酸 二 甲酯
活 环 境 紧 密相 关 的 问题 ,严 重地 威 胁 着人 类 的 生存 。
二 氧化 碳 在 碳酸 饮 料 中 的利 用
与 传 统 的 机 械 冷 藏 相 比 .二 氧 化 碳 冷 冻 保 鲜 不 仅
2 0 年 我 国 碳 酸 型 饮 料 产 量 近5 0 万 吨 ,按 平 均 05 00
强 国 = 翥 化 碳 回 收 和 利 用 瑰 爿 犬
苏 元 伟 ’ 任 刚
( 1天 津 滨 海 供 热 有 限 公 司 天 津 3 0 5 0 4 6,2天 津 华 粲 实 业 有 限 公 司 天 津 3 0 4 ) 00 2
内 容 摘 要 :通 过 我 国 二 氧 化 碳 的 利 用 现 状 及 未 来 需 求 状 况 , 阐 述 了 利 用 科 技 创 新 研 发 解 决 二 氧 化 碳 变废 为宝 的途 径 。 关 键词 二 氧 化 碳 利 用 现 状 进 展 文 献 识 别 码 :A 中 图 分 类 号 :X 0 71
后 每 年 的 需 求 增 长 将 超 过 2 % , 到 2 2 年 我 国 的 碳 酸 O 0O 二 甲 酯 产 能 达  ̄ 4 0 吨 。 因 此 这 ~ 领 域 对 二 氧 化 碳 的 J l0 万
用 的 ,可 生 产 化 工 新 原 料 以及 有 许 多用 途 的重 要 原 料 需 求将 会 大 幅增 长 .加 上 以 二 氧 化 碳 为 原 料 生 产 降 解
功 效 1 倍 节 电5 % .因而 近 几 年在 汽 车 造 船 、化 —2 0
工 设 备 等 大 型 制 造 业 得 到 了 广 泛 应 用 。 尤 其 是 二 氧 化
8 万 吨 。 业 内认 识 指 出 应 大 力 度 开 发 二 氧 化 碳 潜 在 5 的 巨大 市 场 ,并 注 重 二 氧 化 碳 捕 集 、提 纯 与 回收 技 术
随 着 人 类 社 会 大 量 使 用 以 煤 和 石 油 为 代 表 的 化 石 料 , 净 水 、茶 饮 料 、乳 品 饮料 的冲 击 ,增 长速 度 已放 纯 燃 料 ,造 致 全 球 变 暖 的温 室气 体 一 一 二 氧化 碳 的排 放 慢 。 预 计 未 来 五 年 , 碳 酸 饮 料 行 业 虽 然 仍 是 二 氧 化 碳 量 急 剧 攀 升 .严 重 影 响 着 大 气 圈 与 生 物 圈 原 有 的 平 衡 主 要 消 费 领 域 . 但 所 占 比 例 将 会 明 显 下 降 。
的 研 发 .以实现 应 用 领域 的实 质 性拓 展 。 在 我 国 的 二 氧 化 碳 消 费 结 构 中 碳 酸 型 饮 料 占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碳 和氢 气 混 合 气 体 保 护 焊 技 术 的 开 发 与 应 用 .不 仅 扩 大 了二 氧 化 碳 气 体 保 护 焊 的应 用 范 围 .而 且 克 服 了 二 氧 化 碳 气 体 保 护 焊 热 量 分 散 、 焊 点 大 、 焊 接 处 易 变 形 等 不 足 .这 必将 推 动该 领域 对 二 氧 化 碳 需 求 的 快 速 增 长 。预 计 需 求 量 将 有 目前 的3 万 吨 左 右 增 至6 5 万一8 万
万 吨 以 上 . 能 源 专 家 预 测 . 到 2 3 年 排 放 量 可 能 达 0O 到3 0 吨 以上 。据 美 国能 情 报 署20 年初 预测 . 8亿 06 2 5 年世 界 二氧 化 碳 排 放量 将 达 到3 8 吨 。 00 8亿 然 而 , 从 另 一 个 层 面 上 看 二 氧 化 碳 确 是 十 分 有 这 种 变 废 为 宝 的 二 氧 化 碳 利 用 新 途 径 正 在 受 到 人 们
吨。
4
、
7 % 碳 酸 二 甲酯 与 降 解 塑料 加 工 占1 % .二 氧 化 碳 0 O 保 护 焊 占6 ,超 市 食 品 保 鲜 占5 ,烟 丝 膨 化 及 其 他 % % 占5 % 油井 注 压 采 油 占4 。 %
1
、
二 氧 化碳 在 食 品 冷 藏 中 的应 用
p R o FES l Sl ON AL TH ESI 专 业 文 库 S
文 章编 号 :1 7 — 2 1( 0 )0 — 0 2 0 325 2 1 6 0 307~2
d i 0 9 9 i n 6 3 2 5 01 . 3 0 7 o :1 3 6 /j S 1 7 — 2 1 2 0 0 . 1 S
,
塑 料 技 术 的推 广 应 用 ,预 计 这 一 领 域 最 终 消 耗 的 二 氧
化 碳 将 占消费 总 量 的2 % 以上 。 0
3
、
越 来 越 多 的 关 注 。 当 今 .世 界 各 国 十 分 重 视 开 发 相 应 的 二 氧 化 碳 回 收 以 及 净 化 和 再 利 用 技 术 将 为 二 氧 化 碳 提 供 用 武 之 地 ,而 使 其 造 福 于 人 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