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沉渣实验室检查方法、注意事项和临床意义
尿沉渣法的检验原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尿沉渣法的检验原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尿沉渣法是一种常用的临床检测手段,通过分析尿液中的沉淀物来获取有关疾病信息。
它是一种简单、快速、非侵入性的检测方法,能够为医生提供诊断和治疗疾病的重要参考依据。
本文将重点介绍尿沉渣法的检验原理,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一检测方法的应用和意义。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部分。
在引言部分,我们将对尿沉渣法进行概述,并介绍文章的结构和目的。
在正文部分,我们将详细讨论尿沉渣法的定义、基本原理以及应用领域。
最后,在结论部分,我们将对文章进行小结,探讨尿沉渣法的意义,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希望通过全面的讨论,读者能够对尿沉渣法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
1.3 目的: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尿沉渣法的检验原理,通过对尿样进行离心沉淀处理,从而分离出其中的固体成分,进一步分析尿液中的有机和无机物质。
通过了解尿沉渣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领域,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尿液检测在临床医学中的重要性,为医学实践和科研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同时,也可以对尿液中的疾病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加可靠的依据,有助于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
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能够增进对尿沉渣法的认识和理解,促进医学领域的发展和进步。
2.正文2.1 尿沉渣法的定义:尿沉渣法是一种通过检测尿液中的沉淀物来进行疾病诊断和健康监测的方法。
尿沉渣是指尿液中沉淀在底部的固体物质,包括细胞、蛋白质、细菌、结晶、红细胞和白细胞等。
通过对尿液进行离心、显微镜观察或化学分析,可以得到尿沉渣中不同组分的信息,从而了解身体内部的健康状况。
尿沉渣法是临床常用的一种尿液检验方法,对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分析尿沉渣中的形态、数量和化学成分,可以判断肾功能、泌尿系疾病、代谢疾病、感染疾病等情况,为医生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
尿沉渣法既可以在临床实验室中进行常规检测,也可以作为个人健康监测的一种手段。
通过定期检测尿液中的沉淀物,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促进个体健康管理和预防维护。
尿沉渣

1.试验方法(1)尿沉渣未染色检查法【器材】1)离心试管:可用塑料或玻璃制成;需足够长,防止离心时尿液标本溢出;需干净、透明,便于尿液外观检查;需带体积刻度(精确到0.1ml);容积需大于>12ml而<15ml;试管底部应为锥形,便于浓缩沉渣;无化学物质污染;试管需有盖,可防止试管内液体溅出及气溶胶形成;建议使用一次性离心式管。
2)移液管:必须洁净;使用一次性移液管。
3)尿沉渣板:须标准化,具有可定量沉渣液的计数池,并一次性使用。
如采用在普通玻片上滴加尿沉渣液后加盖玻片的检查方法,则不能提供标准化、可重复的结果。
4)显微镜:应使用内置光源的双筒显微镜;载物台能机械移动玻片;物镜能放大10倍、40倍,目镜能放大10倍;同一实验室使用多台显微镜,其物镜及目镜的的放大倍数应一致。
5)离心机:应使用水平式有盖离心机;离心时需上盖,以确保安全。
离心时的相对离心力应稳定在400g。
应每12个月对离心机进行一次校正。
【操作】1)尿标本用量:应准确取尿10ml。
如标本量<10ml,应在结果报告单中注明。
2)离心留尿量:在相对离心力400g条件下离心5分钟。
离心后,一次性倾倒或吸弃上清液,留取离心管底部液体0.2ml。
3)尿沉渣制备:充分混匀尿沉渣液,取适量滴入尿沉渣板;或取20μl滴入载玻片,加盖玻片(18mm×18mm)后镜检。
4)结果报告:①方法1:以每微升(μl)单位体积各尿沉渣成分数量报告结果;②方法2:管型,以低倍(10×10)镜视野全片至少20个视野所见的平均值报告;细胞,以高倍(40×10)镜视野至少10个视野所见的最低~最高数的范围报告;尿结晶等,以每高倍镜视野所见数换算为半定量的“-、±、1+、2+、3+”等级报告(如下图:)2.参考区间各实验室所用尿标本量、离心力、尿沉渣液量、观察尿沉渣用量、尿沉渣计数板规格等均不尽相同,尿沉渣检查参考区间应由实验室通过必要的验证或评估来确定。
尿沉渣分析的临床意义

尿沉渣分析的临床意义尿沉渣分析的临床意义1、简介尿沉渣分析是通过显微镜观察尿液中的沉淀物,以便对个体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估和诊断的一种实验室检查方法。
尿沉渣分析可以提供有关肾脏功能、尿路感染、肾脏疾病和其他相关疾病的重要信息。
2、标本采集和保存- 标本采集:晨尿是最常用的样本类型,因为它具有更高的沉渣量,并且可以提供更准确的结果。
标本采集前应注意提醒患者进行适当的清洁,避免污染。
- 标本保存:采集后,标本应尽快送到实验室进行分析,避免样本的干燥和微生物污染。
3、尿沉渣分析的步骤- 镜检:将适量的尿液涂片放置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检查其中的细胞、颗粒、晶体等。
镜检可以提供关于尿液成分的直接信息。
- 化学分析:经典的化学分析可以用于检测尿液中的蛋白质、葡萄糖、酮体等物质。
这些化学指标可以提供进一步的诊断信息。
- 流式细胞仪分析:流式细胞仪可以用于快速检测尿液中的一些特定细胞类型,例如红细胞、白细胞和上皮细胞等。
4、尿沉渣分析的指标- 物理指标:包括尿液的颜色、透明度、比重等。
这些指标可以提供关于尿液稀释度和浓缩度的信息。
- 化学指标:包括尿蛋白、尿葡萄糖、尿潜血等。
这些指标可以提示肾脏功能、糖尿病和其他疾病的存在与程度。
- 细胞指标: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上皮细胞等。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肾脏和尿路的炎症和感染情况。
5、尿沉渣分析的临床意义- 肾脏疾病评估:尿沉渣分析可以提供关于肾小球滤过功能和肾小管重吸收功能的信息,对于肾脏疾病的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 尿路感染诊断:尿沉渣分析可以检测白细胞和细菌等指标,用于尿路感染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 炎症和感染评估:尿沉渣分析还可以检测尿液中的白细胞和炎性细胞等,提供有关炎症和感染的信息。
- 结石评估:尿沉渣分析中的晶体检测可以用于评估尿路结石的类型和形成的原因。
附件:本文档无附件。
法律名词及注释:无。
尿沉渣镜检实验报告

尿沉渣镜检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通过尿沉渣镜检验方法,了解尿液中细胞、晶体等沉淀物质的特点和数量,为临床诊断提供帮助。
实验原理:
尿液是由肾脏分泌、输送至膀胱并排出体外的液体,其中含有代表性的物质如细胞、晶体等。
通过尿沉渣镜检验,可将尿液离心处理,分离出尿中的沉淀物质,进行形态以及数量等方面的检测和分析。
实验设备:
- 尿液收集杯
- 离心机
- 尿沉渣镜
- 显微镜
实验步骤:
1. 采集新鲜尿液,并放置于尿液收集杯中;
2. 用手摇离心机进行离心处理,转速为2000 rpm,时间为10分钟;
3. 取出上层的液体部分,将底部的沉渣物取出,放入尿沉渣镜中;
4. 将尿沉渣镜放入显微镜中,通过20倍、40倍镜检查尿中沉淀物质的数量和特征;
实验结果:
尿液中检测到少量的红细胞和白细胞,晶体为钙磷酸盐结晶。
分析与结论:
本次实验结果提示,尿液中可能存在感染或炎症等疾病因素,需要进一步的检查和诊断。
同时晶体类型也有参考价值,为病因诊断提供更具说服力的证据。
实验注意事项:
1. 收集新鲜尿液,防止污染和变质;
2. 实验中需要佩戴手套等防护装备;
3. 离心处理和操作红细胞计数器时,需按照规范操作,避免产生误差;
4. 实验后清洁和消毒设备和场地。
参考文献:
1. 徐阳. (2004). 实验诊断学教程. 北京市:人民卫生出版社.
以上为尿沉渣镜检实验报告,仅供参考。
简述尿沉渣涂片检查的标准化操作

简述尿沉渣涂片检查的标准化操作尿沉渣涂片检查是一种常用的临床实验室检查方法,用于观察尿液中的各种细胞、纤维和颗粒物质。
以下是尿沉渣涂片检查的标准化操作:1. 采集尿液样本:尿沉渣涂片检查需要采集新鲜的尿液样本。
患者应事先清洗双手,将清洁干燥的容器放置在厕所中,采集中段尿。
避免将污染物(如纸巾、盖子、水等)掉入尿液中。
2. 样本稳定:采集后的尿液样本应保持在室温下,避免暴露在阳光或高温环境中。
3. 准备工作:准备所需的实验室仪器和试剂,包括显微镜、涂片、液体包埋剂、染色剂(如偏碱性留白型染色液)、理化性质检测试纸等。
4. 沉淀:将尿液样本置于试管中,先使用离心机以适当速度离心约5分钟,将尿液离心,以沉淀细胞和颗粒物质。
5. 涂片制备:离心后,将上清液倒出,保留沉淀,去除上清液后,将沉淀与适量的液体包埋剂混合均匀,再将混合液倒入涂片中。
6. 干燥:涂片制备后,放置于室温下自然晾干,或使用干燥器进行加速干燥。
7. 染色:经过干燥的涂片可以进行染色处理。
常用的染色方法是使用偏碱性留白型染色液,将涂片浸入染色液中,时间一般为1-2分钟。
8. 洗涤:染色完成后,将涂片从染色剂中取出,用蒸馏水或0.9%生理盐水轻轻冲洗,使余留在涂片上的染色剂溶解。
9. 镜检: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和分析。
放大倍率可根据需要调整,观察到的细胞和颗粒物质可以通过眼睛或摄像装置进行观察和记录。
10. 结果解读:根据观察到的细胞和颗粒物质的形态、染色特点和数量等信息,研究者可以根据经验进行结果解读,并报告相关的检测结果。
以上是尿沉渣涂片检查的标准化操作流程,操作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循实验室操作规范,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尿细胞学中恶性细胞特点及尿液沉渣细胞检查注意事项

尿细胞学中恶性细胞特点及尿液沉渣细胞
检查注意事项
尿细胞学中恶性细胞特点包括
1、多呈分散状或小团块状分布,排列较紊乱;
2、胞核增大,浓染,核浆比较大,胞核可大小不一致,外形不规则;
3、可出现清晰的核仁,数量多,体积大;
4、细胞外形不规则,胞体大小不一,染色可比正常加深;
5、背景有坏死裸核或红细胞。
尿液沉渣细胞检查注意事项
1、尿液一定要新鲜,不新鲜的尿液细胞易溶解,结构不清,影响观察效果。
2、尿液沉渣推片时,推片角度要大一点(45度),推的速度可快一点,使制片更厚实。
3、尿液细胞因尿液中有溶酶,结构易水解或易退变,所以与胸腹水的报告不一样,不要轻易报告肿瘤细胞,要综合分析。
4、对临床特指的有意义标本如血尿标本、泌尿系统肿瘤标本、泌尿系统炎症标本、肾衰标本、膀胱镜术后标本、肾病原因不明的标本等均可进行瑞-吉染色分析。
兽医实验室检查—尿液检验

(二)混浊度(透明度) 马属动物尿中含有大量悬浮在粘蛋白中的碳酸钙
和不溶性磷酸盐,故刚刚排出即不透明而呈混浊 状,尤其终末尿明显。 尿液暴露于空气中后,因酸式碳酸钙释放出二氧 化碳后变成难溶的碳酸钙,致使尿混浊度增加。 马尿混浊度增加或其他动物新鲜尿液呈混浊不透 明者,均为异常现象。可能因含有炎性细胞、血 细胞、上皮细胞、管型、坏死组织碎片、细菌或 混入大量黏液,而见于肾脏、肾孟(盏)、输尿 管、膀胱、尿道或生殖器官疾病,也可能因含有 各种有机盐或无机盐类而见于泌尿系统或全身性 疾病过程中。欲行鉴别须进行尿样本的显微镜检 查。
4.膀胱穿刺
尿液的保存与送检 采集尿液后应立即送检,如不能立即送验,最好置于
冰箱内保存,一般在4℃冰箱可保存6~8h。在标本放置 时间较长时(如12h或24h)或天气炎热时,可加适量防 腐剂以延迟内容物的分解,但不可在供细菌学检查尿液中 加入防腐剂。常用的防腐剂有下列四种: 1.甲醛 对镜检物质(如细胞、管型等)可起固定形态作 用,但因含有还原性醛基,不适用于尿糖等化学成分的检 查,一般用量为1~2ml/L尿。 2.甲苯 一般用量5ml/L尿,使尿液面形成薄膜,防止细菌 繁殖,用于尿糖、尿蛋白定量测定,需要保留24h尿标本 备选用。 3.硼酸 用量为2.5g/L尿。它起到抑制细菌生长的作用, 是一个相对较弱的防腐剂。 4.麝香草酚 可抑制细菌生长,用量为0.lg 麝香草酚/ 100 ml 尿液。用10 % 的麝香草酚异丙醇溶液可增加麝香 草酚的溶解量,达到抑菌及保护代谢物的作用,适用于尿 钾、钠、钙、氨基酸、糖、尿胆原、胆红素等测定。
(四)判定
根据颜色的深浅判定,十:绿色;十十: 蓝绿色;十十十:蓝色;十十十十:深蓝 色。
二、尿液的物理学检验
(一)、尿量
尿液沉渣镜检规则

尿液沉渣镜检规则
尿液沉渣镜检是一种常见的尿液检查方法,用于检测尿液中的有形成分,如红细胞、白细胞、管型、结晶等。
以下是尿液沉渣镜检的规则:
1. 取10ml混合后的新鲜尿液,以500r/min离心5min。
离心停止后,弃
去上层清液,留下沉渣。
2. 取尿沉渣,滴在载玻片上,用18mm×18mm的盖玻片覆盖。
3. 用10×10镜头观察尿沉渣的全貌及管型。
用10×40镜头观察鉴定细胞
成分和计数。
4. 计数红细胞和白细胞时,应观察10个视野所见最低和最高值,记录结果。
管型用高倍镜鉴定,但计数按低倍镜观察20个视野,算出一个视野的平均值,记录结果。
5. 正常参考值:红细胞0-3/HP,白细胞0-5/HP,肾小管上皮细胞偶见
/HP,鳞状或移行上皮细胞偶见/HP,透明管型少于或等于1个/低倍镜视野。
6. 临床意义:红细胞大于3个/HP即为镜下血尿;白细胞大于5个/HP即
为镜下脓尿。
7. 注意事项:任何时间排出的尿都可以做常规化验检查;肾病病人为观察前后结果则规定一律采用清晨起床第一次尿液送检;送检尿量一般5-10ml,
如要测尿比重则不能少于50ml;留尿标本应取中段尿,即先排出一部分尿
弃去,以冲掉留在尿道口及前尿道的细菌,然后将中段尿留取送检;应注意
不要把非尿成分带入尿内,如女性患者不要混入白带及月经血,男性患者不要混入前列腺液等。
以上是尿液沉渣镜检的规则,仅供参考。
如有任何健康问题或疑虑,建议咨询专业医生或医疗专家。
尿沉渣定量检查(爱迪氏计数)

临床检验实验室
文件编号:
DGCPH-CL-SOP-07-16
尿沉渣定量检查(Addis计数)
版序:2005-1
页码:第1页,共2页
[原理]
爱迪氏计数是测定夜间12h脓缩尿液内的管型,红细胞,白细胞与小圆上皮细胞的数量,以了解肾脏病变的情况。
[仪器]
计数器
[标本收集]
1.令患者试验当日除正常饮食外,不要再饮水,以利尿液浓缩(尿比重在1.016以下时部分红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胞,管型会溶解)。
2.下午七时,嘱患者排尽尿弃去,此后准确留下至次晨七时(共12h)的全部尿液。
3.女性在每次留尿前应冲洗外阴,防止阴道分泌物混入。
4.留尿容器要洁净,夏天要加40%甲醛1ml防腐。
[操作步骤]
1.准确量取12h混合尿的尿量并记录。
2.取充分混匀的尿10ml,加入刻度离心管内,以1500r/min,离心5min,取上清液,正确留取1ml充分混匀。
管型〈 5,000;
红细胞〈 50万;
白细胞和小圆上皮〈100万。
东莞常平医院
临床检验实验室
文件编号:
DGCPH-CL-SOP-07-16
尿沉渣定量检查(Addis计数)
版序:2005-1
页码:第2页,共2页
[临床意义]
各类肾炎病人尿中细胞和管型可轻度或高度增高,管型可达5-100万;红细胞15,000-40,000万;白细胞200-5,000万。
3.取已混的沉淀物1小滴,加于血细胞计数室内,计数10个大方格中的各种细胞和管型数。
[结果计数]
1000 * C * V
N = --------------- = 100 CV
10
尿液显微镜检验_尿液有行成分检验

二、尿液沉渣形态学检验
⒈ 细胞
⒉ 管型
⒊ 结晶 ⒋ 精子
⒌ 细菌
医学检验系
⒈ 细胞
⑴红细胞
⑵白细胞
⑶上皮细胞
⑷呑噬细胞
医学检验系
⑴ 红细胞(RBC)
细胞数量:肉眼血尿 镜下血尿(RBC>3/HPF) 形态: (1)均一性红细胞血尿 (2)非均一性红细胞血尿
(3)混合性血尿
医学检验系
单核细胞
淋巴细胞
医学检验系
中性粒细胞
闪光细胞
胀大白细胞
脓细胞团(见 于炎症,白细 胞变性、坏死 粘连)
医学检验系
临床意义
1.泌尿系统炎症:肾盂肾炎、膀胱炎。 2.生殖系统疾病:女性阴道炎、宫颈炎和附件炎, 前列腺炎。女性生殖系统炎症成团脓细胞伴鳞状上皮 细胞增多。
3.肾移植排斥反应:出现大量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
清蛋白和T-H蛋白为基质
尿液浓缩酸化
有可提供交替使用的肾单位,尿流缓慢
医学检验系
医学检验系
医学检验系
管 型
共性:圆柱体,长短、粗细不一,两边多平
行、末端多钝圆。
只在肾小管或集合管内形成,其外形基本可
反映肾小管和集合管内腔的形状。
主要类型:透明管型、细胞管型、颗粒管型 、蜡样管型、脂肪管型、其它管型和类管型 物质。
酸钙结晶区别
2、红细胞多时可致蛋白假阳性
3、注意单纯血尿与血浓尿的区别
4、有时潜血与镜检结果不一致
医学检验系
尿中红细胞及类似有形成分的鉴别
名称
红细胞 酵母菌 脂肪球
形态
无色椭圆形 无色正圆形
折光性
弱 强 强
尿沉渣涂片检查的标准化操作

尿沉渣涂片检查的标准化操作
尿沉渣涂片检查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查方法,用于对尿液中的细胞、细菌和其他微生物进行检测。
为了保证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进行标准化的操作。
首先,收集新鲜尿液样本,并将其放置于离心管中。
离心时间和速度应该根据实验室的要求进行调整。
通常,离心时间为5-10分钟,速度为2000-3000转/分钟。
接下来,将上清液倒掉,留下尿沉渣。
用无菌盐水或生理盐水进行悬浮,使尿沉渣均匀分散。
然后,取适量悬浮液,涂布于干燥无菌玻璃片上。
涂片干燥后,进行染色。
通常使用的是格拉姆染色法或偏碱性伊红法。
染色后,用显微镜进行观察。
在观察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应该进行全面的扫描,从左至右、从上至下观察整个涂片。
其次,应该注意细胞的数量和形态,包括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细菌等的存在情况及其分布情况。
最后,应该根据实验室的标准,对结果进行判定和记录。
总的来说,尿沉渣涂片检查是一种简单、有效的临床检查方法,但需要进行标准化的操作,以保证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聊一聊尿沉渣实验室检查的方法、注意事项和临床意义

聊一聊尿沉渣实验室检查的方法、注意事项和临床意义尿沉渣检查又称尿有形成分的检查,是临床检验工作中检查比较广泛且最有意义的检查之一,也是诊断泌尿系统疾病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体外肾活检”的称谓。
在《中华检验医学大辞典》对尿沉渣检查的定义是:“用目测、理学、化学、显微镜及其他仪器对尿液标本进行分析, 以达到对泌尿、循环、肝胆、内分泌系统疾病进行诊断、定位、鉴别及预后判断、药物治疗监测及健康人员筛检等有重要意义。
”尿液检验是人类最早涉及的医学检验技术,在有文字记录出现之前就已经出现了表示尿液的特殊符号,认识到尿液颜色、粘稠度和尿量变化可能与疾病有关。
19世纪布赖特等率先使用显微镜观察尿液有形成分。
20世纪的50年代,出现现代尿液分析技术。
1956年起美国开发和推出尿糖、尿白蛋白、隐血和多联尿试带法试纸。
20世纪70年代,半自动各型号尿液干化学法分析仪器开始问世;20世纪80年代,推出了尿沉渣检查工作站。
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多种全自动流式细胞术尿有形成分分析仪、多种影像处理技术尿有形成分分析仪均相继或同时问世。
目前,尿液有形成分检查方法有传统显微镜检查法和尿液分析仪法。
前者又可分为直接镜检法和离心浓缩镜检法,这两种方法中又存在染色与不染色之分。
临床尿液检验的现状特点为速度快,仪器检测满足了临床疾病诊断时间要求。
操作简单,将有缘手工检测用仪器替代掉并且大大的增加了准确性且避免了用错试剂等情况的发生。
数据参数多,手工检验,1次操作,1份标本常常只能完成1项检验。
分析仪检验,1次操作,1份标本可同时完成20项以上的测定和计算参数的检测。
质控易,手工检验的质量控制难度大,而仪器配有相应的校准品、质控品,实施质控简便,稳定性强,可自动记录、储存,比较结果。
干化学分析法是根据多联试带上各模块化学反应颜色变化深浅来间接辨别细胞的有无和多少。
在尿沉渣的检测中,干化学主要用来检测尿中的红细胞和白细胞。
其检测红细胞的原理为利用bH中亚铁血红素具有过氧化物酶样作用,可催化过氧化氢作为电子受体,使色素原指示剂氧化并发生颜色改变,其颜色深浅与标本中bH量成正比。
尿沉渣检查操作规程sop

尿沉渣检验操作规程sop一.检测项目:尿沉渣检验二.原理:取尿液离心,使有形成份沉淀取而检测三.试剂:无需四.仪器、器材:离心机、尖底管五.操作步骤:1、取刻度离心管,倒入新鲜尿液10ml,混合后以1500转/分离心5分钟。
2、取出离心管,弃去上清液,留下0.2ml沉渣,轻轻摇动离心管,使尿沉渣有形成份充足混匀。
3、取尿沉渣0.02ml于载玻片上,用18mm×18mm盖玻片覆盖。
六.结果判定尿沉渣镜检观察,用10*10镜头,观察其中有形成份全貌及管型。
用10*40镜头观察判定细胞成份和计算数量,应观察10个视野所见最低和最高值,统计结果。
管型用高倍镜判定,但计数数量按低倍镜观察20个视野,算出一个视野平均值,统计结果。
七.参考值:1、细胞成份:RBC:0-3/HP WBC:0-5/HP2、管型(透明)0-1/LP3、尿结晶和盐类数量以每高倍视野+、2+、3+、4+汇报。
八.病人准备及标本要求:1.应取新鲜尿液,以晨尿为宜。
2.使用一次性清洁容器。
3.尿液标本应避免经血、白带、精液、粪便等混入。
4.标本留取后应立即送检。
夏季1小时内,冬季2小时内九.临床意义:1、尿内白细胞增加:表示泌尿系统有化脓性炎症;红细胞增加:常见于肾小球肾炎、泌尿系结石、结核或恶性肿瘤。
2、透明管型可偶见于正常清晨浓缩尿中,当有轻度或临时性肾或循环功效改变时,尿内可有少许透明管型,在肾裨性病变和肾小球肾炎时,可见较少颗粒管型。
3、红细胞管型出现常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等,颗粒管型出现,提醒肾单位有淤滞现象;脂肪管型出现,见于慢性肾炎肾病菌及类脂肪性肾病。
4、在慢性肾功效不全时,尿内出现肾衰、竭管型、提醒预病不良。
5、虫者核管型出现标志肾脏有长久而严重病变,见于慢性肾小球肾为晚期肾淀粉样变时。
十.注意事项:尿杯干燥、洁净,为保持尿沉渣中细胞成份维持原来形态,要求快速送检,在通常情况下,由患者自己采集中段尿,女性患者应清洗外阴部后留取。
尿沉渣分析的临床意义

尿沉渣分析的临床意义1. 引言介绍尿沉渣分析在临床中的重要性和应用范围。
2. 尿液样本采集与处理描述正确收集、保存和运输尿液样本的方法,以确保准确可靠地进行尿沉渣分析。
3. 小型离心机操作步骤提供使用小型离心机对尿液进行初步离心过程所需遵循的详细操作指南。
4. 涂片制备及染色技术解释如何制备并染色适当数量和类型(例如:常规、免疫荧光等)的镜检材料,并提供相应实验室设备清单。
同时还包括不同情况下可能出现问题时解决方案。
5. 镜检结果评估标准列出正常值参考范围,描述各种异常形态或结构特点,并给予其相关诊断价值说明。
此外,在文档附件部分也可以添加一份完整版表格作为参考资料。
6 . 常见疾病与相关参数变化关系给出多个具体例子来阐述不同健康状态下潜在异常数据之间的关联性。
例如,尿沉渣中红细胞增多可能与肾脏疾病相关。
7. 临床应用案例分析提供一些真实或模拟的临床案例来说明如何根据尿沉渣分析结果进行诊断和治疗决策,并展示其在不同情境下的价值。
8. 质量控制及质量保证解释为了确保准确可靠地得出结果而采取的各种质量控制步骤和标准操作规程(SOP)。
9 . 结论总结本文档所介绍内容并强调尿沉渣分析对于提高患者护理、早期发现异常以及指导治疗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附件:1. 尿液样本收集容器图片;2. 涂片染色设备清单表格;3. 正常参考范围数据表格;法律名词及注释:1.医学伦理:是通过道德原则引导医务人员行动,在处理生命健康问题时遵守职业道德规范。
2.隐私权:个体享受自己信息安全与合法使用之权利,他人无故侵入个人隐私权属于侵犯行为。
3.数据保护:指对信息进行合理的收集、存储和使用,以确保其安全性和机密性。
尿沉渣实验室检查的方法、注意事项和临床意义

尿沉渣实验室检查的方法、注意事项和临床意义【关键词】尿沉渣;实验室检查;方法1尿沉渣实验室检查方法1.1直接镜检法将尿液充分混匀,取其中1滴尿直接涂于载玻片上,依据各种有形成分的形态特点,用显微镜观察作出报告。
1.2玻片画框法用标定好的滴管加混匀尿2滴涂满蜡笔画好的25.2mm×25.2mm框内,静止3min后累计20个高倍视野细胞数,结果以每微升细胞数报告。
细胞数(μL)=T×A/20BV。
式中T=细胞累计数,20=所观察的视野数,A=标本分布面积,B=高倍视野面积=π高倍视野半径2,V=标本用量(μL)。
1.3自然沉降法将尿液在室温下放置15~30min后,移去上层的尿液,保留底层大约0.2mL左右,然后混匀,取其中1滴沉淀于载玻片上,镜检同直接镜检法。
1.4离心沉淀法尿液10mL离心5min,相对离心力为400g离心5min,弃上清留沉渣尿量0.2mL,混匀后吸取20μL,滴在玻片上,用18mm×18mm盖片覆盖,先用10×10低倍镜观察全片,再用10×40高倍镜仔细观察,检查细胞至少10个视野,检查管型至少20个低倍视野,报告以高倍视野所见最低至最高数字表示。
1.5尿沉渣定量计数板法取一定量(10mL)尿液置特制的离心管内,在规定离心时间和转速的条件下离心沉淀,移去上清尿液,保留一定量的尿沉淀物,取1滴滴入计数板内,在显微镜下计数,然后换算成一定体积(1/μL)内尿有形成分的含量。
正常人尿沉渣中可见少量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结晶、黏液丝等,但罕见透明管型。
尿异形红细胞常表明与肾性疾病有关,而正常形态红细胞主要见于非肾性疾病。
尿白细胞中闪光细胞超过10%多考虑肾盂肾炎,管型是肾损害及损害程度的证据。
根据管型的横径大小可将管型分为狭管型(为1~2个红细胞直径宽),中等宽度管型(3~4个红细胞直径宽),宽管型(5个红细胞直径宽)。
宽管型提示肾功能严重受损,预后不佳。
尿沉渣分析的临床意义

尿沉渣分析的临床意义尿沉渣分析是临床中常用的一种检查方法,通过观察尿样中的沉渣来获得关于尿液组成和功能的有用信息。
尿沉渣分析可以提供有关肾功能、泌尿系统疾病、尿路感染和其他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的线索。
下面是关于尿沉渣分析的临床意义,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 评估肾功能:尿沉渣分析可以提供有关肾小球滤过功能的线索,通过观察尿沉渣中的红细胞、白细胞、蛋白质和管型等物质的数量和形态,可以初步判断肾小球滤过功能是否正常。
例如,成年人尿液中红细胞的正常范围是0-3个/HPF(高倍视野),如果尿沉渣中红细胞数量超过正常范围,可能表明肾小球滤过功能受损。
2. 检测泌尿系统疾病:尿沉渣分析可以帮助诊断和监测各种泌尿系统疾病,如肾炎、尿路感染、肾结石等。
例如,尿沉渣中的白细胞增多通常表示泌尿系统感染,红细胞管型的存在可能暗示肾小球肾炎,结晶体的出现可能提示尿路结石。
3. 监测药物治疗效果:一些药物在尿液中会产生显著的变化,例如放射性药物、抗生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通过尿沉渣分析可以观察药物代谢产物的排泄情况,从而判断药物治疗的效果和合理调整剂量。
4. 预测疾病预后:尿沉渣分析可以提供疾病的一些预后指标,如肾小球肾炎的预后评估。
例如,在肾小球肾炎的患者中,如果尿沉渣中出现了大量的红细胞、白细胞和管型,可能表示疾病恶化,预后不良。
而尿沉渣中这些物质的减少或消失则可能意味着疾病得到控制,预后较好。
尿沉渣分析是一项相对简单、非侵入性的检查方法,但其临床意义不可忽视。
通过对尿沉渣中形态和数量的观察,结合其他临床资料和检查结果,可以提供重要的诊断和治疗依据。
此外,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尿沉渣分析也在不断发展,提供更多的信息和新的研究领域,如微生物学分析、肿瘤标志物的检测等。
总之,尿沉渣分析在临床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帮助医生和患者了解泌尿系统疾病的情况和治疗效果,并为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通过合理的尿沉渣分析,可以提高疾病的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效果,为患者的健康带来积极的影响。
检验科尿沉渣镜检标准操作规程

检验科尿沉渣镜检标准操作规程1.【目的】尿沉渣镜检是诊断泌尿系统疾病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对尿沉渣的显微镜检查可以观察到尿液中的有形成分如:RBC、WBC、管形、结晶等的变化。
这些检查资料,对肾和尿路疾患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疾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判断都有极重要的意义。
2.【职责】2.1实验室工作人员均应熟知并严格遵守本SOP,室负责人监督落实。
2.2本SOP的改动,可由任一使用本SOP的工作人员提出,并报经下述人员批准签字:室负责人、科主任。
3.【操作步骤】3.1取尿液10mL,以相对离心力4g,离心5min,弃去上清液,剩余沉渣液0. 2ml,混匀;3.2吸沉淀物20ul,滴于载玻片上用18mm*18mife玻片覆盖后镜检先用低倍镜观察全片,再用高倍镜仔细观察;3.3细胞成分需观察10个高倍视野(HP)管型需观察20个低倍视野(LP),报告方式:个细胞/HP或管型/LP。
4.【临床意义】4.1WBC新鲜尿中,WBC外形完整,无明显的退行性变,浆内可见颗粒,胞核清楚,分散存在。
增加见于尿路感染和炎症时,死亡的中性WBC外形不规则,结构模糊,浆内充满大颗粒,核不清楚,细胞成团,胞界不明显。
脓细胞增加见于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等。
4.2RBC畸型RBC>80/ml属于肾小球性血尿。
镜下血尿常见于急性和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膀胱炎,肾结核,肾结石,肾盂肾炎等,亦可见于出血性疾病。
4.3上皮C肾小管上皮C:来源于肾小管立方上皮或移行上皮表层.大于WBC,浆内有脂肪颗粒或空泡一肾小管病变,急性肾炎多见.发生脂肪变性,浆中充满脂肪颗粒,称复粒C--慢性肾病.含有铁血黄素颗粒一肾脏慢性充血,Hb沉着时,形态似痰内心力衰竭细胞的颗粒,可在盐酸液中与亚铁氯化钾作用,显普鲁蓝反应而呈蓝色.移行上皮C:来源于肾盂,输尿管,膀胱和尿道近膀胱等处。
此类。
由于部位不同和脱落时器官收缩状态的差异,可分为3种形态。
表层移行上皮C(亦称大圆上皮C):在器官充盈时脱落,则胞体较大,约为WBC的4-5倍,多呈不规则圆形,核较小常居中央,如在器官收缩时脱落,则胞体较小,约为WBC的2-3倍,形态较圆,膀胱炎时可成片脱落。
尿沉渣染色实验报告

尿沉渣染色实验报告通过将尿液离心并观察尿沉渣的形成和染色,了解尿液正常成分和异常情况,并进一步掌握尿液检查的相关基本知识和技巧。
实验原理:待补充实验操作:1. 实验前需清洗离心机的离心管,并用酒精棉球擦拭离心机的内部。
2. 取尿样20ml,用离心管盛装,并标明样本编号和姓名。
3. 转速调至500转/分,离心10分钟。
4. 将上清液倒尽,剩余沉渣部分加入氯化钠液10ml中,充分悬浊。
5. 涂片染色:取一滴悬浊液,滴在玻璃片上,使其均匀涂布整个涂片面积。
6. 干燥后,将涂片放置于染色盘内,加入适量的甲醇润湿涂片,静置片内1分钟。
7. 把涂片放入溴甲蓝溶液(数量适中),静置涂片2-3分钟,然后用中性氯化石蜡溶液充分冲洗,并用酒精洗净。
8. 涂片上所染色的细胞以及其他颗粒物质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和分析。
实验结果:观察到的尿液沉渣物如下:1. 红细胞:在显微镜下呈现出圆形,有一定的透明性,表面光滑。
正常情况下,尿液中的红细胞数量很少,如果观察到大量的红细胞,则可能存在尿路感染、肾小球肾炎等疾病。
2. 白细胞:呈现为不规则的形状,细胞核较大,呈深度染色。
正常情况下,尿液中的白细胞数目较少,如果观察到大量的白细胞,则可能存在泌尿系统感染。
3. 上皮细胞:在显微镜下呈现为四方形状或扁平状,细胞内可观察到细胞核。
尿液中的上皮细胞通常较少,如果观察到大量的上皮细胞,则可能存在尿路感染、尿路结石等问题。
4. 结晶体:呈现出各种形状的晶体,如钙结晶体、尿酸盐结晶体等。
结晶体的存在可能与尿液的PH值、浓度和温度有关,如果观察到大量的结晶体,则可能存在肾结石的风险。
实验分析: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初步判断尿液的正常成分和异常情况。
正常情况下,尿液中应该含有少量的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和一些结晶体。
如果观察到大量的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或结晶体,则可能存在尿路感染、肾小球肾炎、尿路结石等疾病。
实验结论:通过尿沉渣染色实验观察到的尿液沉渣物,可以初步了解尿液的成分和异常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尿沉渣实验室检查的方法、注意事项和临床意义
【关键词】尿沉渣;实验室检查;方法
1尿沉渣实验室检查方法
1.1直接镜检法将尿液充分混匀,取其中1滴尿直接涂于载玻片上,依据各种有形成分的形态特点,用显微镜观察作出报告。
1.2玻片画框法用标定好的滴管加混匀尿2滴涂满蜡笔画好的25.2mm×25.2mm框内,静止3min后累计20个高倍视野细胞数,结果以每微升细胞数报告。
细胞数(μl)=t×a/20bv。
式中t=细胞累计数,20=所观察的视野数,a=标本分布面积,b=高倍视野面积=π高倍视野半径2,v=标本用量(μl)。
1.3自然沉降法将尿液在室温下放置15~30min后,移去上层的尿液,保留底层大约0.2ml左右,然后混匀,取其中1滴沉淀于载玻片上,镜检同直接镜检法。
1.4离心沉淀法尿液10ml离心5min,相对离心力为400g离心5min,弃上清留沉渣尿量0.2ml,混匀后吸取20μl,滴在玻片上,用18mm
×18mm盖片覆盖,先用10×10低倍镜观察全片,再用10×40高倍镜仔细观察,检查细胞至少10个视野,检查管型至少20个低倍视野,报告以高倍视野所见最低至最高数字表示。
1.5尿沉渣定量计数板法取一定量(10ml)尿液置特制的离心管内,在规定离心时间和转速的条件下离心沉淀,移去上清尿液,保留一
定量的尿沉淀物,取1滴滴入计数板内,在显微镜下计数,然后换算成一定体积(1/μl)内尿有形成分的含量。
正常人尿沉渣中可见少量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结晶、黏液丝等,但罕见透明管型。
尿异形红细胞常表明与肾性疾病有关,而正常形态红细胞主要见于非肾性疾病。
尿白细胞中闪光细胞超过10%多考虑肾盂肾炎,管型是肾损害及损害程度的证据。
根据管型的横径大小可将管型分为狭管型(为1~2个红细胞直径宽),中等宽度管型(3~4个红细胞直径宽),宽管型(5个红细胞直径宽)。
宽管型提示肾功能严重受损,预后不佳。
2尿沉渣显微镜检查注意事项
2.1标本问题尿沉渣镜检通常推荐采用晨尿,原因是晨尿最浓缩、能最大限度地反映有形成分的情况。
有学者提出采用晨间第2次尿液,即留取早上8~9点钟尿液,避免因标本室温存放时间过长(尿液放置过久变碱性)、细菌生长、蛋白分解、氨升高而使细胞、管型等有形成分破坏影响检查结果。
采集标本后应在1h之内完成检查,否则可将标本加甲醛并置4℃保存。
2.2染色问题染色时间要恰当,染色时间过久可引起淡染细胞向
浓染细胞转化,有碍识别。
甲苯胺蓝染色有助于细胞、管型的鉴别,易于观察管型及细胞核的结构,防止漏检;苏丹ⅲ染色易于识别脂
肪变性细胞、脂肪管型等,巴氏染色易于识别各种上皮细胞,但操作复杂,过氧化物酶染色易于区别粒细胞及上皮细胞管型。
有的认为尿沉渣检查不必染色,因为有些染液会引起溶血,或因大量染液而
稀释标本。
2.3显微镜检查和结果报告问题显微镜检查应在较弱光线下进行,
这样比较容易观察管型(如透明管型)和异形红细胞,所有的显微镜检验结果必须和理化检验结果符合,若存在不一致的结果,应进行
复核。
镜下发现红细胞,应进一步作形态分类,以鉴别肾小球性及非肾小球性血尿。
计数时要注意有无其他异常巨大细胞、寄生虫虫卵、细菌、滴虫、粘液丝等,男性标本还要注意有无精子及卵磷脂小体等。
3显微镜检查的临床意义
尿液显微镜检查有形成分,可以发现红细胞、白细胞、管型、结晶等。
红细胞增多指示尿路出血,红细胞形态有助于确定出血来自肾小球或下尿路。
白细胞或脓细胞增多提示尿路感染。
管型增多提示肾小球肾炎、肾功能减退。
结晶的特殊形态可以帮助确定胱氨酸尿、高尿酸症、药物结晶等。
3.1镜下血尿见于泌尿系统的炎症、肿瘤、结石性等疾病。
如以形态异常的红细胞为主,提示肾性疾病;但也见于全身性疾病,如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以及泌尿系统邻近器官的疾病,如前列腺炎、盆腔炎等。
摄入别瞟醇、抗凝剂、环磷酰胺、青霉素、磺胺类药等药物也可有红细胞增多。
3.2镜下脓尿主要见于泌尿系统的感染,主要见于泌尿系统的感染,尤其是急性肾盂肾炎、泌尿道结石、膀胱炎等;也可见于泌尿系统临近器官疾病,如前列腺炎、阴道炎、盆腔炎等。
3.3上皮细胞肾实质损害时,肾实质损害时,如肾小球肾炎,可见
较多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泌尿系统炎症时,可见较多鳞状上皮细胞、移行上皮细胞。
3.4管型出现管型表示肾实质损害,见于急性或慢性肾小球肾炎、肾功能衰竭等。
出现红细胞管型,特别有助于证明肾性出血。
出现白细胞管型,特别有助于肾盂肾炎与膀胱炎鉴别,后者为阴性。
颗粒管型、蜡样管型的出现进一步表明肾疾病的恶化或进入晚期。
脂肪管型多见于肾病综合征、慢性肾炎等。
3.5结晶生理性结晶常见的有草酸钙、尿酸、磷酸铵镁结晶。
病理性结晶主要有胱氨酸结晶、亮氨酸结晶、酪氨酸结晶、胆固醇结晶、放射造影剂结晶、磺胺类药物结晶、阿司匹林结晶、磺基水杨酸结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