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塞病症状

合集下载

白塞氏综合症的诊断标准

白塞氏综合症的诊断标准

白塞氏病即贝赫切特综合征诊断标准,可目前普遍应用国际贝赫切特病研究组制定的分类标准,有反复口腔溃疡、反复外阴溃疡、眼炎、皮肤病变、实验室检查等5项中3项或3项以上者可分类诊断。

贝赫切特综合征是一种以口腔和外阴溃疡、眼炎为临床特征,并累及多个系统的慢性全身性血管炎症性疾病。

1.反复口腔溃疡:
每年至少有3次肯定的口腔溃疡出现,并有下述4项症状中的任何2项相继或同时出现者,可诊断为贝赫切特综合征。

2.反复外阴溃疡:
经医师确认或本人确有把握的外阴溃疡或瘢痕。

3.眼炎:
包括前、后葡萄膜炎、视网膜血管炎、裂隙灯下的玻璃体内有细胞出现。

4.皮肤病变:
包括结节性红斑、假性毛囊炎、丘疹性脓疱疹,未用过糖皮质激素、非青春期者出现的痤疮样结节。

5.实验室检查:
针刺试验阳性。

若出现以上5项中3项或3项以上者,建议及时前往医院就诊,在医生指导下规范治疗,积极治疗,以减少疾病对身体的不良影响。

中医内科白塞病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中医内科白塞病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白塞病白塞病是以反复发作的口腔、生殖器溃疡和眼炎为主,多系统受累的炎性疾病,又称眼、口、生殖器三联综合征。

根据本病的临床表现,当与中医学”狐惑病”相似。

本病外因主要是感受淫邪毒气,内因主要是脏腑功能失调,尤以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为主。

病机主要是湿热毒邪蕴滞,湿热毒邪内蕴营分,外客于肌肤,或循经上蒸、下注,则发为本病。

【诊断】1口腔黏膜的再发性阿弗他性溃疡。

2 .皮肤症状可有结节性红斑、皮下血栓性静脉炎、皮肤针刺过敏反应或毛囊炎样瘗疮样皮疹。

3 .眼部症状有虹膜睫状体炎或视网膜脉络膜炎。

4.外阴部溃疡。

【治疗】一、辨证论治本病辨证主要是辨病之虚实,一般病程较短,局部肿痛明显,溃疡数目较多者,多为实;而病程较长,反复发作,肿痛不甚,溃疡数目不甚多,但难以愈合者,多属虚。

治疗当以清热除湿,泻火解毒为原则。

气郁化火者,佐以理气解郁;阴虚火旺者,滋阴降火;阴虚及阳,虚阳上扰者,又当温阳散火;病久不愈者,还应参入活血行瘀之品。

1 .肝脾湿热起病急,病程短,口腔黏膜及外阴溃疡,灼热疼痛,或下肢皮肤红斑结节,或伴有畏寒发热,心烦口干,胸闷纳呆,妇女带下黄稠,小漫短赤,舌苔黄腻,脉濡数或弦数。

治法:清热解毒,化湿和中。

方药举例:甘草泻心汤加减。

黄苓IOg,黄连5g,干姜3g,制半夏、党参各10g,生甘草5g,大枣5枚。

加减:若胸闷、纳呆,舌苔厚腻,加蕾香、佩兰各10g。

食少、便澹,加白术、茯苓各10g,赤小豆12go2 .气郁化火反复发生口腔及外阴溃疡,皮肤出现结节红斑,胸胁胀满,眼红目赤,心烦口苦,小便黄赤,大便干结,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

治法:清肝泻火,疏利气机。

方药举例:龙胆泻肝丸加减。

龙胆草5g,桅子、黄苓各IOg,川木通6g,车前子(包煎)10g,柴胡6g,当归10g,生地黄12g,生甘草5g。

加减:若胸胁胀闷明显,妇女乳房作胀,月经不调,加香附、枳壳各IOg0气滞血瘀,皮疹紫暗,舌暗脉涩,加桃仁、红花各10g。

白塞病

白塞病

Q5:结合该患者病史特点及辅助检查结果,考 虑诊断是什么
• 思路1:白塞病的诊断有时比较困难,因为没有特异性的实验室 指标,临床医师只能依靠临床表现进行判断。
目前应用于临床的诊断标准有几种,常用的为1990年国际研究小 组指定的诊断标准, 以及2014年欧洲皮肤病与性病学会杂志发表 了新的国际标准一一白塞病评分系统。
包括前葡萄膜炎、后葡萄腹炎、视网膜血管炎、裂隙灯下的玻璃体内有白细胞。
4.皮肤病变
包括结节性红斑,假性毛囊炎,丘疹性脓疱疹,未用过糖皮质激素、非青春期者出现的痤疮 样结节。
5.针刺试验呈阳性结果
有上述5项中3项或3项以上者可诊为本病。
该诊断标准的敏感性为81.2%,特异性为95.9%
2014年欧洲皮肤病与性病学会杂志发表了新的国际 标准一一白塞病评分系统
白塞病
定义
• 白塞病( Behcet's disease,BD,也称贝赫切特病)是一种以口腔 和外阴溃疡、眼炎及皮肤损害为主要临床特征,并可累及多个系统 的疾病。
• 病情呈反复发作和缓解的交替过程,预后良好。
• 发病男女比例大致相当,我国以女性患者为多,但男性患者中眼葡 萄膜炎和内脏受累者较女性高3-4倍。
• 初步诊断:白塞病
Question
• Q1:该患者主要的受累部位是什么? • Q2:有无发病的诱因? • Q3:病史采集结束后,下一步查体应重点做哪些方面? • Q4:结合上述体检结果,为明确诊断应进一步实施哪些检查? • Q5:结合该患者病史特点及辅助检查结果,考虑诊断是什么? • Q6:该患者需与哪些疾病相鉴别? • Q7:白塞病的治疗目标和基本原则是什么? • Q8:该患者应选择何种治疗方案? • Q9:患者下一步的治疗计划是什么? • Q10:如何做好患者的随访工作?

白塞病

白塞病

白塞病又名口、眼、生殖器三联征或白塞综合征。

以病损同时或相继或单独出现于口、眼、生殖器为特征,并可累及皮肤、关节、胃肠道、心血管等。

以20~40岁的男性较多见。

因其与复发性口疮一样病因不明,有基本相同的口腔溃疡的表现,在免疫学、病理学方面也非常相似,故也可将其归类于复发性口疮的一种类型。

白塞病的早期多为反复发作的口腔溃疡,后逐渐发生生殖器溃疡、结节性红斑、虹膜睫状体炎、关节炎、消化道溃疡等。

病程长,多为慢性迁延状态,可持续数月,甚至更长,间歇期也较长。

临床表现:①口腔溃疡:与复发性口疮相似,多为轻型,也可为重型,反复发作,溃疡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约2~5mm,溃疡中央凹陷,上有灰黄白色假膜覆盖,边缘清楚,周围红晕较淡,有疼痛感,好发于唇、颊、咽、软腭等处,任何部位均可累及,溃疡可自行消退,一般7~14天,数日或更长时间复发。

②眼疾:以虹膜睫状体炎多见,还可见前房积脓、结合膜炎、角膜炎。

主要为脉络膜炎、视神经乳头炎、视神经萎缩、玻璃体病变、继发性白内障、青光眼、视网膜剥离、黄斑区变性、眼球萎缩,重者可导致失明。

③皮肤病损:以结节性红斑最常见而典型,还可表现为面部反复出现的疖肿、痤疮、毛囊炎等。

非特异性皮肤刺激反应或称针刺反应、过敏反应性实验阳性,即在注射或针刺后24~48小时,该部位的皮肤进针点可发生红斑、丘疹、结节、水疱或脓疱,甚至溃疡,以针头大小的脓疱,周围有1~5mm红晕多见,4~5天后渐渐消退。

④生殖器病损:以反复发作的外阴溃疡多见。

伴区域性淋巴结肿大。

⑤其他:常见的有不对称的大关节肿痛,中枢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的病变不常见。

还可能有脉管炎、脂肪肝,以及头晕、发热、食欲不振等症状。

⑥实验室检查:可能出现的异常有血沉加快、白蛋白/球蛋白比值下降、白细胞总数升高、血清C9 明显升高及C反应蛋白阳性、血清铁蛋白浓度下降、血清铜浓度升高、纤维蛋白溶解活性下降、多形核细胞的趋化活性增加、循环免疫复合物增加、血液流变学检验异常等。

白塞病的症状

白塞病的症状

白塞病的症状文章目录*一、白塞病的症状*二、白塞病的并发症*三、白塞病的饮食注意事项1. 白塞病吃什么好2. 白塞病不能吃什么白塞病的症状主要指征:1、反复发作的阿弗他口腔黏膜溃疡。

2、皮肤结节样红斑、皮下栓塞性静脉炎、毛囊炎样皮疹、皮肤对刺激过敏。

3、生殖器溃疡。

4、反复发生的前房积脓性虹膜睫状体炎及(或)脉络膜视网膜炎。

次要指征:关节红肿疼痛;消化道病变;附睾炎;栓塞性血管病、动脉瘤;中枢神经系统病(脑干综合征、脑膜脑炎综合征等)。

眼以外的常见病变有:1、反复发作的口腔黏膜溃疡。

好发于口唇、颊部黏膜及舌面。

溃疡初起为红色略高起的斑点,1~2天内变成圆形或类圆形浅溃疡,有清楚的红色边缘,表面有白色或黄白色假膜覆盖,为2~12mm。

溃疡一般在7~10天愈合,大多不留瘢痕。

2、反复发作的皮肤结节样红斑。

多见于上下肢、颈部及面部。

红斑轻度隆起,有皮下硬结及压痛。

10~14天趋于消失,消失处遗留色素沉着。

皮肤病变的另一特点是对针刺等刺激非常敏感。

在针刺或划痕处皮肤出现红肿硬结,甚至形成脓疱。

3、反复发作的生殖器溃疡。

好发于阴囊、阴茎、阴唇,亦可发生于阴道及肛门周围。

溃疡比口腔黏膜溃疡要深,愈合后留有瘢痕。

4、反复发作的多关节炎。

最多见于膝关节,踝、肘、腕关节次之。

关节红肿疼痛,大多为非对称性。

此外,全身大、中、小血管炎症,特别是四肢浅或深层血栓性静脉炎;消化道与中枢神经系统病变有时也可出现。

白塞病的并发症可造成失明,角膜溃疡,视网膜血管炎,球后视神经炎,可发生眼底出血,玻璃体混浊,青光眼;神经系统损害可发生意识障碍、精神异常、癫痫、感觉障碍等;心血管病变可至动、静脉阻塞,发生动脉瘤和静脉曲张,大动脉受累时表现为无脉症;消化道受累可发生溃疡,穿孔;肺部可发生支气管瘘或肺梗死等并发症。

白塞病的饮食注意事项1、白塞病吃什么好白塞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复发性口腔溃疡,在出现复发性口腔溃疡这一临床症状时给予给予流质饮食,如牛奶、肉汤等,避免过硬、过热及刺激性食物,以免损伤或加重口腔溃疡而引起疼痛。

白塞氏病的常见症状

白塞氏病的常见症状

7.皮肤表现:还有些患者出现皮肤病变,表现为面部、胸背部或其它部位青春痘样皮疹,或类似于疖子的表现,可自行好转,但易反复发作。另外有的病人会出现下肢发紫、肿胀和疼痛,可以触摸到疙瘩,还有的病人下肢会出现反复发作的红斑,大小不一,可以从黄豆大小到铜钱大小,按压时疼痛,这种现象称为结节红斑。还有的病人在输液或抽血针眼局部会出现红肿或水疱或脓疱,多数在注射后24~72小时内出现,这种现象被称为针刺反应阳性。
5.神经系统病变:有的病人可有手脚不灵活、头疼头晕、恶心呕吐、手脚感觉麻木、疼痛或无力,还可出现一侧的手脚瘫痪,严重的可出现抽搐、翻白眼等类似抽羊角风的表现,这些有可能是白塞病损害到了神经系统。神经系统较常受累的部位是脑干,也可见于脊髓、大脑半球、小脑和脑脊膜,可以出现脑萎缩。
6.关节病变:不少病人会出现关节疼痛或肿胀,可以单个或多个关节,下肢关节多见,可以伴胳膊和腿疼,严重者出现关节积液、滑膜炎。
由于白塞氏病的发病原因比较复杂,所以很多患者对白塞氏病都比较陌生,白塞氏病会出现很多种症状,危害遍及全身各个部位,并且非常容易被误诊进而危害身体健康。“白塞氏病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1.眼部病变:部分患者还可表现为眼睛病变,出现眼睛红肿、疼痛、畏光或视力下降、视物不清,可以一只或两只眼睛受累。
8.消化道病变:另外一个比较常见的表现是消化道症状,包括吞咽困难或吞咽时胸痛、返酸烧心、腹痛、腹泻、大便中有脓或血,或自己摸到腹部有包块,体重下降、消瘦,没有食欲,这些症状可都出现或只出现其中一个,做过胃镜或肠镜的患者会被告知有溃疡。
2.全身症状:Βιβλιοθήκη 少病人伴乏力、纳差、低热和消瘦等全身症状。
3.生殖器溃疡:除口腔溃疡外,患者还可出现外阴部溃疡,如男性及女性生殖器溃疡,这些部位的溃疡可较大,可以是单发的。

白塞病

白塞病

疾病名:白塞病英文名:Behcet disease缩写:BD别名:Behcet's disease;silk route disease;贝赫切特病;贝切特病;贝切特氏病;口、眼、生殖器三联征;丝绸之路病;Adamentiade;Behcet病;Behcet三联征;Halush-Behcet综合征;Touraine口疮病;白赛综合征;贝赫切特综合征;非性病性女阴溃疡复发性等膜炎;仅多性前房积脓性虹膜睫状体炎;前房积脓及口腔与阴部溃疡;色素膜炎;眼-口-生殖器三联综合征;眼-口-生殖器综合征;oculooral-genital syndrome;白塞综合征;狐惑;Behcet syndrome;皮质-黏膜-眼综合征ICD号:N16.2*分类:肾内科概述:白塞病(Behcet’s disease,BD),又称贝赫切特综合征(Behcet’s syndrome),于1937年由土耳其医生Behcet首次报告,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以小血管炎为病理基础的多系统受累的全身性疾病,可侵犯皮肤、黏膜、关节、胃肠、心血管、泌尿、生殖、神经等,其中以口腔、生殖器、皮肤及眼部受累最为常见。

临床典型表现为眼-口-生殖器三联症,即反复发作性口腔溃疡、眼色素膜炎及生殖器溃疡。

流行病学:本病发病年龄为4~70岁,多发于20~35岁,10岁以下及50岁以上发病者少见,男女比例报道各家不一,有报道男性多见,男性发病多在25到29岁,女性多在18岁之前或35岁之后发病,男性病情较女性重。

本病多见地中海、中东、中国和日本,欧美少见。

病因:本病病因未明,目前认为可能与微生物(包括病毒和细菌)感染、自身免疫和遗传等因素有关。

1.微生物感染学说 由于从病变组织中分离出Ⅰ型单纯疱疹病毒,英国学者认为白塞病可能与病毒感染有关。

我国认为结核感染可能与本病有关,因BD患者中相当部分在过去或现在有结核感染或结核病灶,经抗结核治疗后部分BD患者得到缓解。

白塞氏病的临床表现

白塞氏病的临床表现

白塞氏病的临床表现“白塞氏病”是一种什么样的眼科疾病呢?您之前对这一眼科疾病有着什么样的了解和认识呢?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们已经对这一眼科疾病有了一个简单的讲解。

主要是含义,病因,检查内容的介绍。

接下来我们再来了解一下白塞病的临床表现是什么。

Behcet(白塞)病,是一个多系统的慢性损害性综合征。

其特点是除复发性口腔溃疡外,有还生殖器溃疡及复发性葡萄膜炎。

临床表现:1、全身不适,疲劳,低烧,食欲不振,阴部、口腔溃疡反复发作,皮肤呈结节性红斑改变。

2、眼部表现:约有80%患者双眼同时或先后发生葡萄膜炎、病程长达10~20年之久,其类型为:①轻型虹膜睫状体炎;②急性虹膜睫状体炎,脉络膜炎,③急性全葡萄膜炎。

其表现为反复性肉芽肿性炎症。

细小的KP,前房积脓,并发性白内障,继发性青光眼。

眼底表现为黄斑囊新诗水肿,变性,中央动脉或静脉阻塞,视网膜水肿、渗出、出血,视神经乳头充血水肿,萎缩,最后可导致视力永久性丧失。

治疗:1、充分持久的散瞳。

2、激素的及时应用,局部点眼,结膜下或球旁注射,但不宜大量和长期应用激素。

3、免疫抑制剂的应用:硫唑嘌呤、环磷酰胺、痛可宁。

白塞氏病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它可能导致全身的不适,对我们的皮肤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另一方面,就是对眼部的影响。

了解玻璃体积血的症状对治疗方案的选择有影响吗我们在上一篇文章中讲了一些有关玻璃体积血的原因,接着我们再来看一下玻璃体积血这种眼科疾病的早期症状是什么。

了解玻璃体积血的早期症状,对我们在选择治疗方案的时候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下面就是有关玻璃体积血的一些早期症状。

玻璃体积血的症状、体征、病程、预后和并发症主要取决于引起出血的原发病和出血量的多少、出血的次数等因素。

自发性出血常突然发作,可以是很少量的出血,多者形成浓密的血块。

少量出血时,病人可能不察觉,或仅有“飞蚊症”;较多的出血发生时,病人发觉眼前暗影飘动,或似有红玻璃片遮挡,反复出血的病人可自觉“冒烟”,视力明显下降。

白塞病诊断标准

白塞病诊断标准

白塞病诊断标准
白塞病(Behçet's disease)是一种以口腔、生殖器、眼部和皮肤等多系统受累为特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

诊断白塞病通常需要根据以下标准进行评估:
1. 主要症状:有口腔溃疡、生殖器溃疡、眼部炎症、皮肤损害中的两项及以上。

2. 继发症状:具有神经系统、血管系统、胃肠道、肺部、心脏等其他器官的炎症。

3. 必备症状:有两次或以上无继发症状的口腔溃疡、生殖器溃疡、皮肤损害。

4. 视网膜炎:有视网膜静脉或动脉栓塞症状。

5. 根据皮肤损害类型分为重要组别:
- 中性粒细胞皮肤损害(papulopustular lesions):出现多个直径大于1毫米的丘疹或脓疱。

- 流溢性皮疹(erythema nodosum-like lesions):皮损直径大于5毫米,拇指指关节至小腿部位。

- 皮肤痉挛性病变(pseudo-folliculitis):发生在毛囊周围的干燥的结节或疖子。

6. 实验室检查:白塞病无特异性实验室指标,但通过排除其他疾病和评估全身炎症反应指标有助于诊断。

需要注意的是,白塞病是一种罕见疾病,没有特异性的标准诊断方法。

临床医生通常会根据病史、体征、实验室检查和其他系统受累情况来进行综合评估和诊断。

肠型白塞病的临床和内镜特征总结

肠型白塞病的临床和内镜特征总结

肠型白塞病的临床和内镜特征总结肠型白塞病的临床和内镜特征总结肠型白塞病(intestinal Behcet's disease,IBD)是一种以慢性复发性口腔溃疡、生殖器溃疡及皮肤溃疡为特征的慢性多系统炎症性疾病。

该病主要累及胃肠道,约75%的患者仅有胃肠道症状,称为肠型白塞病。

肠型白塞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预防并发症和提高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临床和内镜特征两个方面总结肠型白塞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

临床特征:1.腹痛:肠型白塞病的主要症状之一是腹痛。

腹痛可以是轻度的隐痛或持续性的阵发性绞痛,常伴有胃肠道出血或腹泻。

2.腹泻:患者常有腹泻现象,一般为血性或黏液性,常伴有腹痛。

3.消化道出血:肠型白塞病的消化道出血常常是其主要症状之一,出血一般为鲜红色,可伴随血块。

4.肠梗阻:肠梗阻是肠型白塞病的严重并发症,常见于发病晚期。

患者出现恶心、呕吐、腹胀、排气便闭闭塞等症状。

5.便秘:肠型白塞病患者在病情发作期常表现为便秘,便秘多伴有少量便血。

6.腹部包块:肠型白塞病的特殊表现之一是腹部包块,表现为腹部肿块、压痛、移动困难。

内镜特征:1.肠黏膜溃疡:肠型白塞病患者最常见的内镜特征是肠黏膜溃疡。

溃疡多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缘清楚,底部平坦或略凹陷,周围可见轻度水肿。

2.肠道炎症:内镜下可见肠道炎症,炎症呈片状、节段状分布,一般不连续,可累及整个消化道。

3.肠道狭窄:肠型白塞病晚期可出现肠道狭窄,表现为肠腔变窄、刚硬,内镜无法顺利通过,严重时可形成梗阻。

4.溃疡性结肠炎:一部分肠型白塞病患者可伴有溃疡性结肠炎的表现。

内镜可见结肠黏膜充血水肿,溃疡呈片状或连续性分布。

肠型白塞病的诊断依靠临床表现和内镜检查,一般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消化道症状才能确诊。

治疗上,根据病情轻重选择激素类药物、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等。

但临床和内镜表现可以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因此,医生在诊断时还需综合分析患者的全面情况。

综上所述,肠型白塞病是一种以胃肠道症状为主的多系统炎症性疾病。

白塞病健康宣讲PPT课件

白塞病健康宣讲PPT课件
谢收 看!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白塞病健康宣 讲PPT课件
目录 介绍 什么是白塞病 白塞病的症状 如何预防白塞病 如何治疗白塞病 生活护理 结论
介绍
介绍
白塞病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当 前不能根治,但可以通过正确的治 疗达到缓解、控制病情的目的。 本PPT将为大家介绍白塞病的概念 、病因、症状和预防方案,希望能 给您提供一些帮助。
白塞病的症状
消化道症状
如何预防白塞 病
如何预防白塞病
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口腔、生殖器和眼 部清洁 避免过度疲劳、紧张和精神压力
如何预防白塞病
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品和饮 料 避免饮酒和吸烟
如何预防白塞病
避免接触可能引起过敏的物质
如何治疗白塞 病
如何治疗白塞病
白塞病目前还没有根治方法,治疗 的目的是缓解和控制病情。 口腔、生殖器和眼部的溃疡可以使 用口服或外用药物进行治疗。
如何治疗白塞病
皮肤症状也可以使用药物治疗。 对于严重病例,可能需要使用免疫抑制 剂等药物来控制病情。
生活护理
生活护理
避免食用辛辣、烫食和硬物等 刺激性食品。 注意口腔、眼部和生殖器卫生 ,保持清洁。
生活护理
不吸烟,少饮酒。 避免疲劳和精神紧张。
结论
结论
白塞病是一种需要注意的慢性炎症 性疾病。 通过合理的预防措施和适当的治疗 方法,可以达到缓解和控制病情的 目的。
什么是白塞病
什么是白塞病
白塞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会引起 口腔黏膜、生殖器黏膜和眼部黏膜等处 的溃疡和炎症。 具体病因尚不清楚。但有可能与遗传、 免疫系统失调、感染等因素有关。
白塞病的症状
白塞病的症状
口腔溃疡或炎症,通常是唇部 、舌头、口腔黏膜等处 皮肤溃疡或炎症

白塞病诊断治疗指南

白塞病诊断治疗指南
眼部病变:出现虹膜炎、葡萄膜 炎等眼部病变
消化系统病变:出现腹痛、腹泻、 恶心等消化系统病变
关节病变:出现关节疼痛、肿胀 等关节病变
肾脏病变:出现蛋白尿、血尿等 肾脏病变
皮肤病变:出现结节性红斑、毛 囊炎等皮肤病变
神经系统病变:出现头痛、头晕、 记忆力减退等神经系统病变
心血管系统病变:出现心悸、胸 闷、心律不齐等心血管系统病变
肺脏病变:出现咳嗽、胸痛、呼 吸困难等肺脏病变
血液系统病变:出现贫血、白细 胞减少等血液系统病变
辅助检查
01
血液检查:血 常规、血沉、 C反应蛋白等
02
尿液检查:尿 常规、尿蛋白、
尿糖等
03
影像学检查: X线、CT、 MRI等
04
病理学检查: 组织活检、细
胞学检查等
鉴别诊断
口腔溃疡:白塞病 患者可能出现口腔 溃疡,但并非所有 口腔溃疡都是白塞 病。
康复治疗
1
药物治疗:使用抗炎药、免疫 抑制剂等药物进行治疗
2
物理治疗:使用热敷、按摩等 物理方法进行治疗
3 心理治疗:使用心理辅导、心 理疗法等方法进行治疗
4 生活方式调整:调整饮食、作 息等生活习惯,提高生活质量
预防措施
01
保持良好的生活 习惯,避免过度
劳累和熬夜
02
保持口腔卫生, 定期进行口腔检
心理支持
保持积极心 态:保持乐 观、积极的 心态,避免 焦虑、抑郁 等负面情绪
心理辅导: 寻求专业心 理辅导,帮 助患者调整 心态,应对 疾病带来的 压力
社交支持: 鼓励患者参 加社交活动, 与亲朋好友 保持联系, 获得情感支 持
自我调节: 学会自我调 节,通过冥 想、瑜伽等 方法缓解压 力,保持身 心健康

白塞病有哪些症状?

白塞病有哪些症状?

白塞病有哪些症状?*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白塞病症状,尤其是白塞病的早期症状,白塞病有什么表现?得了白塞病会怎样?以及白塞病有哪些并发病症,白塞病还会引起哪些疾病等方面内容。

……*白塞病常见症状:关节疼痛、传导阻滞、痤疮样皮疹、肠麻痹*一、症状全身各系统均受累,而较常见的是口腔、皮肤、生殖器和眼等,中枢神经系统、血管和消化道发病均较重,并以男性发病为高。

日本学者报告各器官系统损害的发生率分别为:口腔溃疡100%,皮疹90%,外生殖器溃疡97%,眼部损害79%。

眼部损害男性多于女性,其发生率分别为90%及40%。

其他系统损害为中枢神经系统28%,消化系统20%,心血管系统15%,关节15%。

黄正吉等分析了我国白塞病各临床表现的发生率为:口腔溃疡99%,眼部病变43.2%,外生殖器病变73.6%,皮肤病变96.8%,神经系统26%,大血管8.7%,消化道8.4%,关节炎60.9%。

少数患者为急性发病,可于5天至3个月内两个以上部位同时发生损害,病情重,常伴有高热等。

经过一定时期的缓解后,可慢性反复发作,两次复发间隔的平均时间1~2个月。

大多为慢性发病,先于一个部位发生损害,经不同时期的反复发作与缓解之后,再分别于其他部位发病。

后者以局部损害为主,全身症状较少,但在病程中可以急性加重。

无论是急性发作或是在慢性病程中急性加重,主要的全身症状都是高热、头痛、乏力、食欲不振、关节疼痛或肿胀等。

热型不定,少数病例可持续高热。

过度疲劳、睡眠不佳、月经、季节气候改变等,均可使不同部位的损害加重。

少数患者有家族史,无接触传染病例。

1.基本症状指在本病中最常见又往往是最早出现的症状。

它们可以在长达数年时间内相继的出现或同时出现。

大部分起病隐匿,少数起病急骤并伴有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

(1)复发性口腔溃疡(recurrent oral ulceration):每年发作至少3次,发作期间在颊黏膜、唇缘、唇、软腭等处出现不止一个的痛性红色小结继以溃疡形成,溃疡直径一般为2~3mm。

白塞病知识

白塞病知识
六.眼部损害见于50%患儿,较成人少见,但常提示预后不好,早期表现为结膜炎和畏光, 最常见为双侧全葡萄膜炎,其中球后段色素层炎较前色素层炎多见,视网膜血管炎和视网膜 炎为主,还可见白内障、黄斑病、视神经萎缩。
七.发热和全身症状:骨骼肌肉受累如关节痛、关节炎见于75%患儿,胃肠道症状较多见,有 腹痛、厌食、腹泻、出血性结肠炎,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见于20% -50%患儿,提示预后很 差,肾脏损害较少见,可表现为无症状性尿检异常、急进性肾小球肾炎、肾病,其他少见损 害包括复发性血栓性静脉炎、心包炎、睾丸炎、附睾炎。
二.外用他克莫司,口服苯海拉明灌洗液或外用2%利多卡因 凝胶可使症状缓解。
三.皮肤及口腔溃疡可选用秋水仙碱,但大多数儿童对秋水 仙碱不耐受。
四.沙利度胺每周1次到每日1次可改善症状,但常出现便秘、 疲劳、不可逆性周围神经炎。
五.氨苯砚对儿童复发性口腔溃疡常有效。
六.重症病例可系统性应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如甲氨蝶吟、 环磷酰胺、目前TNF-a JL-1抑制剂已经成功应用于白塞 病。
症状、体征
四.生殖器溃疡见于60% -80%白塞病患者,儿童较成人少见,其局部表现及病程和口腔溃疡 很相似,男性主要发生于阴囊、阴茎、龟头,女性主要发生于大小阴唇、阴道,疼痛感较成 人轻,肛周溃疡在儿童较成人多见,生殖器溃疡常较口腔溃疡更深,愈后留有瘢痕,1~2周后缓 解,然后又可复发。
五.皮肤损害见于80%患儿,包括毛囊炎、丘疹、水疱、脓疱、脓皮病、瘗疮样皮损、痈、 脓肿、溃疡、结节性红斑样皮损、丘疹性紫瘢,针刺反应阳性是典型特征。
一般到6个月后逐渐消退,很少有严重致死的并发症。 三.口腔损害在儿童白塞病最常见,是60% -80%患儿的首发表现,开始表现为红斑,
1~2日内出现浅表糜烂形成溃疡,不易与阿弗他口腔炎区别,常发生于唇、颊黏 膜、舌头、牙龈,成批出现,境界清楚,直径数毫米至数厘米,溃疡中心有淡黄 色坏死基底,周围有鲜红色谢谢源自白塞病知识基本介绍

白塞病诊断标准

白塞病诊断标准

白塞病诊断标准白塞病(Behcet's disease)是一种慢性复发性多系统炎症性疾病,以口腔和生殖器溃疡、皮肤损害和眼部炎症为主要表现,常伴有关节痛、消化道症状和中枢神经系统受累。

目前尚无特异性诊断试验,临床诊断主要依靠病史、临床表现和排除其他类似疾病。

本文将介绍白塞病的诊断标准,以供临床医生参考。

一、临床诊断标准。

1. 国际白塞病研究小组(International Study Group for Behcet's Disease,简称ISG)提出的诊断标准包括口腔溃疡、皮肤损害、眼部炎症和生殖器溃疡中至少两项表现。

2. 欧洲抗炎风湿学会(EULAR)提出的诊断标准包括口腔溃疡、皮肤损害和生殖器溃疡中至少两项表现,或者口腔溃疡伴有眼部炎症。

二、实验室检查。

1. 实验室检查主要用于排除其他类似疾病,如结核病、梅毒等。

常规检查包括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抗核抗体、类风湿因子、梅毒螺旋体抗体等。

2. 对于眼部炎症的患者,眼科检查是必不可少的,包括眼底检查、眼压测定等。

三、影像学检查。

1. 对于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的患者,可行头颅MRI检查,以排除其他疾病。

2. 对于有消化道症状的患者,可行腹部CT或MRI检查,以排除其他疾病。

四、诊断注意事项。

1. 临床医生应当充分了解白塞病的临床表现特点,包括典型和非典型表现,以免漏诊或误诊。

2. 临床医生应当注意排除其他类似疾病,如口腔溃疡病、类风湿关节炎、结核病等。

3. 对于疑似病例,可进行HLA-B51基因检测,阳性结果有助于诊断。

五、诊断标准的局限性。

1. 白塞病的诊断标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部分患者可能未能完全符合诊断标准,临床医生应当全面评估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2. 由于白塞病的临床表现多样化,诊断时应当结合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六、结语。

白塞病的诊断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临床医生充分了解疾病的临床表现特点和诊断标准,同时排除其他类似疾病。

白塞病临床表现及诊断

白塞病临床表现及诊断

白塞病临床表现及诊断一、概述白塞病(Behcet disease,BD)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以细小血管炎为病理基础的慢性进行性多系统疾病。

口腔、皮肤、生殖器、眼和关节为常发病部位,病情一般较轻。

如累及心血管、消化道、肺、肾及神经系统,则病情表现较重。

既往称之为“白塞氏综合征”,1981年第三次世界Behcet病会后,拟统称为Behcet病。

本病的病因尚不清楚,目前认为是一异质性疾病,涉及感染、遗传、环境等多种因素。

其发病机制仍未能阐明,多数学者认为免疫异常,嗜中性粒细胞功能亢进及透发性血管内皮细胞损害或其功能紊乱,可能与本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白塞病在中医学称之为“狐惑,”指出“蚀于阴为狐,蚀于喉为惑,”其记载始见于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并治》篇中,认为是一种温毒病。

继后,《诸病源候论》、《医宗金鉴》、《金匮要略方论本义》等医籍对本病的病因、病机、治疗均有阐述。

近年来,不少学者对本病的病因、病机进行了一些探究,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及治疗方法,对本病的认识较前有所深入。

但纵观历代医家对本病的认识基本一致,其病因为湿热毒气或阴虚内热,惟“虫”引起的见解尚属推测。

在症状方面强调口、眼、外阴溃烂是本病的特点。

治疗上以清热解毒为主的治则及外治法的应用,也已为多数医家所肯定。

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伤寒病诸候》明确指出,本病“皆湿毒所为也,初得状如伤寒,或因伤寒变成斯病”。

元代赵以德提出本病的发生,乃湿热生虫所致。

清代魏荔彤认为:“狐惑者,阴虚血热之病也,治虫者,治其标也;治虚热者,治其本也。

”《医宗金鉴》指出其病因:“每因伤寒后余毒与淫蛊之为害也;或生斑疹之后,或生癖疾下利之后,其为患亦同也。

”在治疗上认为用甘草泻心汤与证不符,可能是后传之误。

清末医学家唐容川则认为,甘草泻心汤用于本病,疗效卓著。

一、临床表现(一)症状本病以16~40岁青壮年多见,女多于男(1:0.77)。

白塞综合征临床表现及治疗方药

白塞综合征临床表现及治疗方药

白塞综合征临床表现及治疗方药临床表现白塞( Behcet)综合征或称白塞病,是一种以葡萄膜炎、口腔溃疡、皮肤损害和生殖器溃疡等为特征的多系统受累的疾病。

其病因不明,因患者有多种自身抗体,故推测可能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至少是一种自身免疫反应参与的疾病。

本病早期可有低热、食欲不振、反复咽喉炎等前驱症状,逐渐出现口腔、外阴溃疡、皮肤结节性红斑、皮疹、毛囊炎、皮肤针刺反应阳性等,还可有血管炎(尤其是浅层血栓性静脉炎)、关节炎、消化道溃疡,以及脑膜刺激症状、记忆力减退、性格改变等神经精神症状。

眼部病情常反复发作,最终可导致失明。

眼部表现可有三种类型:①前葡萄膜炎型:有较多细小角膜后沉着,以前房积脓出现快,消失快,病情反复发作为特征。

②玻璃体炎型:是以玻璃体混浊为主的反复发作性炎症。

此型以睫状体炎为主,并有视网膜静脉扩张,视网膜水肿。

③视网膜脉络膜炎型:早期以视网膜血管炎为主,视网膜静脉扩张,动脉变细,甚至闭塞成白线状。

视网膜弥漫性水肿混浊、黄斑部囊样水肿。

玻璃体炎性混浊,视盘充血、边界不清。

晚期造成视网膜血管阻塞,致视网膜浅层坏死或有大片出血、渗出,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

治疗时,前葡萄膜炎要注意散瞳。

一般不主张全身大量、长期应用皮质类固醇。

免疫抑制剂可选用苯丁酸芥、环磷酰胺、秋水仙碱、硫唑嘌呤等。

应用免疫制剂期间应检查白细胞和血小板。

其他可用维生素类、血管扩张剂、抗凝剂、消炎痛等。

本病属于中医学“狐惑”范畴。

多因肝脾湿热,瘀而化毒,阴虚夹湿,或阴虚火旺所致。

治宜清热利湿,解毒散瘀,或养阴清热,滋阴降火等法。

治疗方剂1.解毒散瘀汤【组成】龙胆草9g,炒黄芩12g,炒栀子12g,生地黄15g,赤芍12g,银花15g,土茯苓30g,滑石15g,当归12g,炒枳壳12g,生大黄9g,白花蛇舌草15g。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功效】清热利湿,解毒散瘀。

【主治】白塞病证属肝脾湿热,瘀而化毒者。

症见双眼视物不清,睫状充血,角膜后灰白沉着物,前房积脓,玻璃体混浊,视盘、视网膜水肿,视网膜静脉怒张,动脉细;并伴有口腔或阴部蚀烂,口苦咽干,心烦易怒,大便黏滞不畅,舌红,苔黄腻,脉濡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塞病症状
一、白塞病的症状二、白塞病的危害三、白塞病的病因
白塞病的症状1、白塞病的症状
白塞氏病属于血管炎的一种,主要表现为反复的口腔,下面那幅图就是白塞氏病患者出现的明显症状反复口腔,除此之外,还表现为会阴部溃疡、皮疹、下肢结节红斑、眼部虹膜炎、食管溃疡、小肠或结肠溃疡及关节肿痛这些。

所以白塞氏病的发病症状是很多很广泛的,基本遍布了全身。

而且是需要有规律的治疗的病,需要有规律的服用免疫性的药物,如果不按时服用药物,白塞氏病一旦严重起来是会危及生命的,这个还是一个比较危险的病!
还有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就是到目前为止,很没有人知道白塞氏病确定的发病原因到底是什么,所以这个病还是一个病因不明的疾病,这也给治疗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但是只要尽早及时的治疗还是可以痊愈的。

2、什么是白塞病
贝赫切特综合征又称白塞病,是一种全身性免疫系统疾病,属于血管炎的一种。

其可侵害人体多个器官,包括口腔、皮肤、关节肌肉、眼睛、血管、心脏、肺和神经系统等,主要表现为反复口腔和会阴部溃疡、皮疹、下肢结节红斑、眼部虹膜炎、食管溃疡、小肠或结肠溃疡及关节肿痛等。

贝赫切特综合征需要规律的药物治疗,包括各种调节免疫的药物,不治疗则预后不好,严重者危及生命。

3、白塞病的治疗
白塞病以药物治疗为主,需要服用药物时间长短不一。

多数患者需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