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中职《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改革

合集下载

会计电算化教学的几点改革措施-精选教育文档

会计电算化教学的几点改革措施-精选教育文档

会计电算化教学的几点改革措施随着会计电算化推广的不断深入,社会仍需要大批电算化方面的“复合型”人才。

高职高专在会计电算化的人才培养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笔者通过十余年会计电算化相关课程的教学,深感高职高专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着课程设置落后、教师素质偏低等诸多问题,现提出几点改革措施。

一、完善课程设置目前,绝大多数高职高专都开设会计电算化专业,但从其专业课程设置上看与会计电算化专业相差甚远。

这些院校大部分都采用“基础+应用”模式,即“计算机应用基础+电算化会计”两门课程。

时间紧,涉及的知识面又多,让教师很多组织教学,只能讲解最基础性的知识点:计算机应用基础方面,能讲完计算机工作原理、windows操作系统、word字处理系统和excel电子表格已实属不易,至于计算机高级语言、数据结构、数据库系统及网络方面的内容就很难涉及到;电算化会计方面出入就更大,要么讲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原理,要么讲某个财务软件的应用,软件开发方法方面就无暇顾及了。

这样以来,所培养的学生学不到精髓,走向工作岗位后无法挑起电算化会计工作的大梁,更难胜任网络时代对会计工作的新需要。

笔者认为,会计电算化相关课程的开设应以满足社会需求为目标,坚持计算机和电算化课程三年不断线。

在三年的学习期间,应相继开设①计算机应用基础,主讲windows操作系统、word字处理系统、excel电子表格和网络方面的知识等。

②计算机高级语言,主要是foxpro语言或sybase等语言,主讲数据库系统等。

③会计信息系统,主讲手工会计向电算化会计过度的基本方法等。

④会计电算化程序设计,主讲财务软件开发原理及方法等。

⑤财务软件应用与维护,主讲社会上较流行的通用财务软件的基本操作和简单维护等。

⑥网络财务,主讲网络环境下财务处理的流程及方法等,若有条件还应开设计算机审计课。

通过上述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但具有系统的计算机、数据库和网络方面的技术,更重要的是全面学习了电算化方面的系列课程。

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探

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探

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探
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课程在教学改革方面是非常重要的,其目的是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本文将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三个方面对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探讨。

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课程的课程设置应与时俱进,紧密结合企业实际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会计电算化已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工具。

学校应针对市场需求,合理设计课程内容和安排课程顺序,将基础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方法也需要进行改革。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缺乏实际操作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可以采用案例教学、项目教学等实践性教学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和问题解决来培养学生的技能和创新能力。

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如模拟软件、网络教学平台等,提供一种虚拟实践环境,使学生能够在模拟的实际情境中进行实践操作和实验。

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课程的评估方式也需要改革。

传统的考试评估方式往往只重视学生的记忆能力和理解能力,忽视了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创新能力。

可以引入项目评估、实践操作评估等多种评估方式,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实践能力的评估来全面了解学生的能力水平。

还可以引入同行互评、同学互评等交流评估方式,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能力。

中职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初探

中职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初探

中职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初探【摘要】中职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旨在提高中职学生的会计技能和电算化应用能力。

本文首先介绍了中职会计教学的现状,指出传统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然后探讨了中职会计电算化教学模式,分析了其优势和挑战。

接着通过案例分析展示了电算化教学工具在中职会计教学中的应用,进一步探讨了改革的必要性。

最后给出了针对中职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的建议,包括完善教学资源、提高教师培训等措施。

结论部分指出了这一改革的重要意义,同时展望了未来发展方向,希望能够为中职会计教学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关键词】中职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现状分析、模式探讨、工具应用、案例分析、优势、挑战、建议、意义、发展方向、中职学校、教育创新。

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中职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初探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中职会计教学面临着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

传统的会计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今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因此中职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成为当前的热点话题。

电算化教学将信息技术与会计学科相结合,通过数字化、网络化等手段实现对会计教育过程的优化和提升。

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和创新意识。

这种教学模式的引入,将有助于中职会计教学与就业市场需求的对接,使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会计专业发展的变化和挑战。

中职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势在必行,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推进。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对中职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进行初步探索,从而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借鉴意见。

具体包括以下几点:分析当前中职会计教学的现状,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深入研究中职会计电算化教学模式,探讨其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效果;通过案例分析电算化教学工具在中职会计教学中的应用,总结经验和教训;探讨中职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的优势和挑战,为未来的改革提供参考;提出具体的建议和措施,为促进中职会计教学的电算化改革提供实际操作指导。

中职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设置改革探究

中职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设置改革探究

中职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设置改革探究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会计电算化的重要性愈加凸显。

而中职教育作为培养技术人才的重要途径,也应该对会计电算化专业进行适当的课程设置改革。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探究中职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设置改革。

一、增强理论基础课程现如今,随着工业化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会计电算化专业不可避免地需要必要的软技能,以适应新形势下企业的运行。

因此,要长期跟进国内外的最新思路,不断完善本专业的理论体系,加强教材的更新、联合各大企业来调研,并在课程设置中增加计算机、金融等必要的理论基础课程。

二、保障实践课程的教学效果会计电算化专业是以实践为基础的一门课程,因此在课程设置改革中,要将实践课程的教学摆在重要位置,注重学生技能和技术的提升和实际操作的能力,加强实习教学环节,建立科学的实习安排机制,并在实习中加强对相关专业知识的实际运用。

三、针对行业迅速变化的特点,加强应用课程学习在当前快速变化的行业中,关于会计电算化专业的新技术和新工具也应该得到重视。

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实际情况,加强应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毕业后能够顺利地投入工作,并顺利地适应行业变化。

四、开展实验技术课程,培养学生实际能力会计电算化专业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课程,因此开设实验技术课程对中职的会计电算化专业目标非常重要。

在实验技术课程中,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实际能力,培养与加强学生的实际业务能力,更加适应社会需要。

总体来说,中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是一个集信息、技术、金融为一体的综合性课程,以信息科技技能为主要技术特征,因此在课程设置中应该不断突破传统,在提升课程质量、推进课程创新、强化实习环节等方面加以改进,为中职教育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

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探

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探

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探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应用的普及,会计电算化已经成为了会计人员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

为了适应这一变革,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课程也需要进行教学改革探索。

本文将探讨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性、目标、内容和方法。

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会计电算化能力。

学生通过学习会计电算化课程,应当掌握信息技术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熟练掌握常用的会计软件和工具,能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会计问题。

学生还应当培养信息意识、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使其能够在信息时代的会计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接下来,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的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会计电算化基础知识的教学,包括会计电算化的概念、原理和发展历程等。

其次是会计软件的教学,学生需要学习常用的会计软件,如SAP、金蝶等,并能够熟练运用这些软件进行会计核算、报表编制等工作。

再次是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的教学,学生需要学习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分析方法,以及如何利用数据进行决策支持。

最后是信息系统审计的教学,学生需要学习信息系统审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信息系统安全和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方法应注重实践教学和案例分析。

学生需要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对会计电算化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教师还应引入实际案例,让学生通过分析实际问题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参与各类会计电算化竞赛,提高学生的竞争能力和实践能力。

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会计电算化能力,内容包括会计电算化基础知识、会计软件、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信息系统审计等,教学方法应注重实践教学和案例分析。

通过这些改革探索,高职院校可以更好地培养适应信息时代需求的会计人才。

浅谈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改革

浅谈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改革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会计电算化的影响是十分深远,人们对于会计电算化的认知需要不断深化。

会计电算化作为一门实用性、针对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必须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中心来设计其课程内容。

具体到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教学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加强会计电算化的实践性教学。

提高专业教师实践技能;加大实践性教学投资力度;重视案例教学;走校企合作之路。

关键词:中职教育会计电算化课程实践性教学一、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专业教师实践技能会计电算化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实践性极强。

这就要求专业教师不仅要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而且要有扎实熟练的实际操作技能和会计电算化的系统管理技能。

而在我国中职教育起步较晚,教师学历层次普遍较低,大多教师是从学校到学校,从书本到书本,缺乏本专业的实际工作经验,教会计的教师没做过会计,大多数教师没有专业技能证书。

因此中职学校应建立科学的培训机制,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学校应制定以内培为主、外引为辅助的政策,鼓励并积极支持在职教师通过继续教育,到会计师事务所等实际工作部门去锻炼,密切实业界与教育界的关系,提高业务素质和动手能力,以取得相应的职业技能证书。

要将岗前培训作为教师上岗的必要条件,同时可聘请企事业中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专家或技术人员来校作兼职教师或进行专题讲座,拓宽学生的视野,拉近学校教学与实际应用的距离。

二、加大实践性教学投资力度,建立会计模拟实验室大部分中职院校都有会计电算化专业,而且几乎都具有电算化实验室,但实验能力、实验效果却差异很大。

应该说,真正能够完全满足教学需求的并不多。

软、硬件滞后于目前实际中的应用,没有完整的会计电算化模拟数据系统,实践过程缺乏系统性等问题并不少见,从教学设施上就无法保证实训需求。

在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中应建立两个会计模拟实验室,一个是手工模拟实验室,主要用于手工会计的实验;另一个是会计电算化实验室,主要用于财务软件的演示应用与维护。

会计电算化应用专业中等职业学校的实际会计教学方法改良

会计电算化应用专业中等职业学校的实际会计教学方法改良

会计电算化应用专业中等职业学校的实际会计教学方法改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会计电算化在会计职业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而对于会计电算化应用专业中等职业学校的实际会计教学,如何进行方法改良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三个方面,探讨如何改良会计电算化应用专业中等职业学校的实际会计教学方法。

一、课程设置在会计电算化应用专业中等职业学校的实际会计教学中,课程设置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首先,应该合理安排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

课程设置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紧密联系实际工作环境,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其次,应该注重课程的更新与改进。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会计电算化应用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层出不穷,课程设置需要及时调整,保持与行业发展的同步性。

最后,课程设置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将知识点分解为不同模块,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使学生能够逐步掌握和应用。

二、教学方法在会计电算化应用专业中等职业学校的实际会计教学中,教学方法的改良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起着重要作用。

首先,教师要加强实践操作环节。

通过实践操作,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会计电算化应用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增强实际操作能力。

其次,教师要注重案例教学。

通过真实的案例分析,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会计电算化应用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场景,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此外,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项目,学生之间可以相互学习和交流,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三、评估方式会计电算化应用专业中等职业学校的实际会计教学中,评估方式的改良同样至关重要。

首先,要注重实践能力的评估。

传统的考试方式往往只注重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而忽略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因此,应该采用实际考核方式,如模拟实操、案例分析等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实际能力。

其次,要注重过程评估。

学生的学习过程同样重要,应该注重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考、探究能力进行评估,而不仅仅是结果。

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的思考

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的思考

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的思考
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是一项重要的教育改革,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以下是我对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的思考:
1. 强化理论与实践结合:传统的会计教学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但缺乏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改革应在课程设置上增加实操环节,引入会计软件,让学生亲自操作,提高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2.注重实践案例教学: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与讨论,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会计原理和方法。

同时,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可以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灵活思维。

3. 开设实训基地:中职学校可以与企业合作,开设实训基地,提供实际的工作环境给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工作经验和实际技能。

4. 教师培训和更新:中职学校的教师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与时俱进。

学校可以组织会计软件培训、企业实训等活动,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

5. 引进先进教学资源:学校可以引进先进的教学资源,如教学软件、在线课程等,提供给学生使用,增强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动力。

综上所述,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需要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实际案例的教学、引进先进的教学资源等,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探

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探

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探导言: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会计电算化已成为现代会计的必备技能之一。

而在高职院校中,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也面临着一些困境和挑战。

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高职院校需要对会计电算化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果,培养适应现代会计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1. 教学内容单一。

传统的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内容主要集中在软件使用的基础上,忽略了会计原理与实践的结合,无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2. 教学方法传统。

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以讲授、示范为主,缺乏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手段,使学生缺乏实际应用能力。

3. 教学资源不足。

由于教学资源匮乏,学生往往只能通过课堂教学来学习会计电算化知识,无法得到更广泛的实践机会。

1. 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

通过教学改革,使学生不仅具备会计电算化软件操作能力,更能够将会计原理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2. 以实践教学为重点。

通过提供丰富的实践教学资源,使学生能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和应用会计电算化知识。

3. 以信息技术为支持。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课程教学的效果和效率,增强学生对会计电算化的学习兴趣。

1. 优化课程设置。

调整会计电算化课程设置,增加会计原理与实践的内容,使学生能够全面掌握会计知识和技能。

2. 引入案例教学。

通过引入实际案例,将会计电算化课程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4. 创新教学手段。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在线教学、虚拟实验等形式,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

5. 加强师资建设。

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业务素养,使其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和实践。

6. 加强评估与反馈。

建立有效的评估与反馈机制,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为教学改革提供依据。

1. 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教学改革,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会计电算化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2. 适应社会需求。

教学改革能够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现代会计的需要,提高就业竞争力。

3. 推动学科发展。

《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

《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

《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会计电算化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为了适应这一发展趋势,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会计电算化人才,对《会计电算化》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一、《会计电算化》教学现状1、教学内容陈旧当前,部分《会计电算化》教材内容更新不及时,无法跟上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快速发展和企业实际应用的需求。

教学中仍侧重于基础理论和简单操作的讲解,对于一些新的功能模块和行业应用案例涉及较少。

2、教学方法单一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方法,以教师演示、学生模仿操作为主。

这种教学方法缺乏互动性和创新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实践教学环节薄弱会计电算化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但目前很多学校的实践教学环节存在诸多问题。

例如,实践教学课时不足,实践设备和软件更新滞后,实践教学内容与企业实际业务脱节等,导致学生在毕业后难以迅速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

4、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加强由于会计电算化涉及到会计和计算机两个领域的知识,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

但目前很多教师要么是会计专业出身,对计算机技术了解不够;要么是计算机专业出身,对会计知识掌握不深。

此外,部分教师缺乏企业实践经验,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联系不紧密。

二、《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的必要性1、适应社会发展需求随着信息技术在会计领域的广泛应用,企业对会计电算化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

不仅要求他们掌握会计电算化的基本操作技能,还要求具备一定的数据分析和管理能力。

因此,对《会计电算化》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有助于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2、提高教学质量通过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实践教学环节等,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实践能力,从而提升教学质量。

3、促进学科发展会计电算化作为会计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其教学改革有助于推动学科的发展和完善,使其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发展。

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探

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探

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探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会计电算化已经成为了会计职业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如何将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得更加符合实际需求,培养出高素质、适应市场需求的会计电算化人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等方面探讨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的相关问题。

一、课程设置的改革高职院校的会计电算化课程设置应该紧跟时代的步伐,围绕行业需求进行调整。

传统的会计电算化课程主要注重理论知识的教授,缺乏对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通过调整课程设置,可以加强对技术工具的应用,使学生能够熟练使用各种会计软件进行会计核算、财务分析等工作。

还应该加强对电子商务、数据分析等新兴领域的知识传授,使学生具备更加全面的专业能力。

课程设置应该注重与实际工作的紧密结合。

可以通过邀请企业会计师、财务总监等行业专家到校进行讲座,或者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加强学生对实际工作环境的了解,为将来的就业做好准备。

可以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建立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使他们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得到更多锻炼。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传统的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方法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缺乏互动性和实践性。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需要改革教学方法,引入案例教学、项目教学等多种教学形式。

通过案例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具体问题中进行思考和分析,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项目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团队合作中进行实际操作,提高其实践能力。

可以通过开展课外拓展活动,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激发其学习兴趣。

比如组织学生参加会计电算化知识竞赛、编程比赛等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竞争意识,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资源的改革对于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至关重要。

学校应该投入更多的资金购置最新的会计软件、数据分析工具等,确保学生能够在学校中接触到最先进的技术工具。

学校应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招聘能够熟练操作各种会计软件、了解最新信息技术的专业人才,提高教学质量。

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方向

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方向

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方向【摘要】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方向的关键在于更新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手段、建设师资队伍、加强实践环节和完善评估体系。

目前存在的问题包括课程内容滞后、教学方法陈旧、师资力量不足、实践环节不足以及评估体系不够科学。

建议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优化课程内容,引入最新技术和理念;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具有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的教师;增加实践环节,提升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完善评估体系,确保教学质量可量化评估。

未来可以进一步加强与行业的合作,推动课程与实践更好地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具竞争力的就业前景。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更新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手段、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实践环节、完善评估体系、建议、展望、未来发展方向1. 引言1.1 现状分析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方向引言目前,会计电算化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传统的课程内容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对于会计电算化知识的需求,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课程内容需要不断更新和补充。

教学手段相对单一,缺乏创新和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不高。

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和专业素养也需要进一步提升,以适应快速变化的教学环境和技术需求。

课程的实践环节相对薄弱,学生缺乏实际操作和应用的机会,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效果和能力提升。

评估体系相对单一和片面,不能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

会计电算化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和问题,需要进行相关改革和调整,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

1.2 问题存在在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传统的教学内容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会计实践的需求。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会计电算化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传统的教学内容已经无法涵盖新的发展趋势和需求。

教学手段相对滞后,缺乏足够的创新和活跃性。

学生对于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兴趣不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教学手段较为单一,缺乏互动性和实践性。

中职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设置改革初探

中职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设置改革初探

中职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设置改革初探中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是一门与时俱进的专业。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快速增长,会计电算化已成为企业管理和财务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对中职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设置进行改革是非常必要的,以适应现代企业对会计电算化人才的需求。

我将讨论中职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设置改革的必要性。

我将提出一些建议,以期完善中职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设置。

我将总结一下。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会计电算化在企业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传统的纸质会计已无法满足企业日益增长的信息化需求。

中职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设置需要进行改革,以适应社会的需求。

1.适应信息化时代的要求会计电算化已经成为企业管理和财务工作的重要手段,企业对会计电算化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中职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设置需要紧跟时代的步伐,更新教学内容,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2.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3.提升专业教学水平对中职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设置进行改革,可以提升专业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基于以上观点,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以期完善中职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设置。

1.更新课程内容针对信息技术的发展,中职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需要更新教学内容,增加信息技术课程,加强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

课程设置还应包括财务软件操作、会计电算化理论等相关内容,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

2.开设实践课程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中职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需要开设相应的实践课程,如财务软件操作实训、实际财务案例分析等,以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中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师队伍要不断提升业务水平和信息技术水平,如针对新兴软件、新兴技术进行培训,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信息技术应用水平。

4.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为了更好地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会计电算化人才,中职学校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建立实习基地,开展实习活动,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实际工作需求和岗位要求。

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探

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探

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探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会计电算化已经成为会计人员必备的技能之一。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会计人才的重要阵地,也在不断探索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以适应新时代的需求。

本文将对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建议。

一、课程设置的优化会计电算化课程是会计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但是在过去的教学中,往往存在课程设置不够合理的情况。

为了适应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应对会计电算化课程设置进行优化,结合最新的会计电算化技术和实际工作需求,更新课程内容,增加实践操作环节,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在课程设置方面,可以引入最新的财务软件操作课程,如SAP、用友等企业财务软件的操作培训,引导学生了解企业财务管理软件的使用技巧,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还可以设置会计电算化应用案例分析课程,引导学生从实际案例中学习会计电算化的应用技巧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传统的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方式往往以理论为主,而实际操作的环节比较少。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高职院校应对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在教学中注重实践操作。

在教学方法方面,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实际案例演示,帮助学生了解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场景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可以采用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学习和掌握相关的会计电算化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方法方面,高职院校还可以加强实践操作环节,设置实际操作课程,引导学生熟练掌握会计电算化软件的操作技能,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和理解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场景和问题解决方法。

三、师资队伍的建设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需要依托具备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经验的教师队伍。

高职院校应加强对会计电算化课程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以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需求。

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的改革与思考

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的改革与思考

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的改革与思考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会计电算化已经成为会计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然而,许多高职院校在开设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时候却存在一些问题,如课程设置不够合理,教学内容过于单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等,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不够理想。

为了提高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质量,需进行教学改革与思考。

一、课程设置的改革目前,高职院校开设的会计电算化课程,主要有基础课程和应用课程两个方面。

其中,基础课程主要涵盖了会计、财务管理、税务等基础知识;应用课程包括了会计软件操作、电算化会计处理、数据分析等实操技能。

这种课程设置的方式,存在许多问题,包括重理论轻实践,覆盖面过广,学生难以理解等。

因此,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对课程设置进行改革:1.加强实操课程。

首先,需要加强实操课程的设置。

学生在学习会计电算化课程时,必须先掌握基础课程中的理论知识,然后再通过实操课程来进行巩固和应用。

只有实践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让他们掌握科技化会计处理和管理的方法和技巧。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其次,需要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老师可以通过举例、演示、讨论等方式,将课堂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相结合,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思考,逐步提高学生的能力和技能。

3.精细化课程设置。

最后,需要对课程的覆盖面进行精细化的设置。

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需求,将应用课程中的内容分为多个方面,例如:会计软件操作、数据分析、电算化会计处理等,通过分阶段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在确保学生能够理解的前提下,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除了课程设置的改革外,教学方法的改革也是提高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之一。

以下是教学方法的三个改革方向:1.多媒体教学法:采用多媒体教学法,通过讲解、演示、模拟等多种方式,将理论知识和实操技巧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种有趣、变化多样的教学方法。

2.案例教学法:通过案例教学,将学生所学内容与实际应用相结合,让学生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同时也能够增强他们的实际操作技能。

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研究-精品文档

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研究-精品文档

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会计电算化以其高效、准确、及时等优点,得到众多会计工作者的青睐,并广泛应用于会计工作的各个环节。

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会计电算化系统只有不断创新,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本文针对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方面的问题进行相关探讨。

一、通过多媒体演示,提高技校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适应课改的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应转变观念,积极引导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扮演会计角色,学会处理会计资料,通过角色分工,领悟会计知识的原理和内涵,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会计知识的学习往往比较枯燥,而会计电算化的学习又偏重会计软件的应用方面。

有时候一个问题比较难理解,如果配合多媒体教学,讲解中穿插软件的操作,问题就变得简单许多。

比如学习系统管理模块的操作,两种身份职责的大小与作用,学生容易混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打比方:系统管理员相当于学校学生管理中的学生科,而账套主管则相当于班主任,这样学生就比较好理解。

这时候,再通过多媒体演示,结合会计软件,以两种身份进入软件,比较它们的职责区别在哪里,权限的大小通过软件的菜单显示,结果就非常明显。

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学习的主动性就来了。

在接下来的软件操作实际练习中,通过分组练习,分别体验两种身份在软件操作中的职责与权限不同。

这个知识点,通过多媒体,结合学生的分工操作,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轻而易举地掌握,有效地提升学习效率,减少出错率。

二、改变技校课堂教学方法,体现教学实用性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专业解答,有的放矢地做出点评,纠正相关错误,加深学生的印象。

在教学中,穿插会计软件的操作演示,启发、引导学生学习。

会计电算化,本身就是一门以应用性为主的课程,重点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保证教学的信息对等性与实用性,案例教学的优越性也由此体现。

即教师在开展案例教学时,需要先教会学生熟练使用计算机,结合会计软件操作,让每个学生独自完成一个会计账套的操作,即系统管理模块、账务处理、工资管理、固定资产、报表模块的操作等,均需要通过阶段性的学习,分步掌握。

中职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设置改革探究

中职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设置改革探究

中职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设置改革探究中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是为了适应现代化农村和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而设置的一门技术技能类专业。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社会对会计电算化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中职会计电算化专业的课程设置也需要不断进行改革探究。

下面,本文将就中职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设置的改革方向和措施展开探讨。

中职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设置的改革方向是要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会计电算化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学生需要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才能胜任工作。

课程设置应该鼓励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可以通过增加实验课、实习和实训等形式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课程设置还应该关注信息技术的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会计电算化工作已经从纯手工操作转变为计算机辅助操作。

中职会计电算化专业的课程设置需要紧跟信息技术的最新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可以在课程中引入计算机应用基础、数据库管理和网络技术等内容,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最新的信息技术。

课程设置还应该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

会计电算化专业不仅需要学生具备会计基础知识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还需要他们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中职会计电算化专业的课程设置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可以通过增加口语表达、团队项目和实际案例分析等实践课程来加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

中职会计电算化专业的课程设置还需要与实际需求相结合。

会计电算化专业是为了培养合格的会计电算化人才,课程设置需要与企业需求相结合,紧密联系实际工作。

可以通过与企业合作办学、定期开展企业实践活动和就业指导等方式,使课程设置更符合实际需求,增加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中职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设置的改革探究应该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信息技术的应用、综合能力的培养和与实际需求的结合。

通过不断改革课程设置,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需求的会计电算化人才。

浅谈中职类学校《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

浅谈中职类学校《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

浅谈中职类学校《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会计电算化是将电子计算机为主的当代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实务中。

中职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是“技能型人才”,学生在技术应用能力方面应有突出优势,教学中应根据劳动市场的要求,强化操作技能训练。

为此,笔者根据多年在技工学校从事会计教学的经验,对《会计电算化》教学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改革。

一、对教学内容的改革《会计电算化》是一门讲授计算机在会计领域应用原理、技术与方法的课程,它是会计与IT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20世纪80年代,我国财政部就提出了全国各企事业单位实现会计电算化的目标。

基于中职类学校的教学目标,我们在教学中必须狠抓基础,再从基础上提升与拓宽。

《会计电算化》的基础是如何用计算机代替手工会计来完成诸如计算、整理、核对、分类、登记、制表等会计核算工作。

1.账务处理系统账务处理系统是会计电算化的基础与核心,也是会计电算化系统各功能模块的枢纽。

它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会计信息系统其他模块信息的正确与否。

同时它与手工账务处理关系密切,但又与手工账务处理存在许多差异。

账务处理系统的初始化设置涉及整个会计账务处理的方法、类型等,它是账务处理系统的初始工作也是关键一环,教师应作为重点,花大力气进行讲解。

账务处理系统中的凭证处理流程、期末账务处理也是重点,在这过程中,必须掌握凭证处理与期末账务处理的作用与功能模块,并保证产生的会计信息准确无误。

因此,教师应该重点讲解该章内容。

2.报表系统会计报表是集中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会计资料。

编制会计报表是会计信息系统的必不可少的功能。

在会计电算化系统中,报表系统模块的重点是定义报表格式、定义报表数据来源,再进行报表数据采集,产生报表。

在账务处理无误的情况下,报表数据的准确完整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报表数据来源的定义、采集,所以教师应重点讲解本章内容。

3.工资核算系统对于会计人员离不开工资的核算,学生必须掌握工资的构成、计算与分配方式,工资管理系统的基本流程与任务,工资核算系统的初始设置等,所以这一章节应重点讲述。

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探

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探

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探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计算机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

会计电算化作为会计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广泛应用于企业的财务管理、会计核算和财务分析等工作中。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实用型人才的摇篮,应该重视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改革,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技术进行会计工作的能力。

要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往往只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忽视了实践操作的重要性。

现代化教学方法要求教师在传授理论知识的还要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通过搭建虚拟实验平台、组织实践活动等方式,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会计电算化软件的操作和应用,快速掌握相关技能。

只有在实践中学习,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知识,提高应用能力。

要更新课程内容,与时俱进。

随着会计电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软件功能和应用场景也在不断变化。

传统的会计电算化课程内容往往滞后于实际应用,不能及时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教师要及时了解最新的会计电算化软件、技术和应用,并将其纳入到课程中。

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他们能够主动学习新知识,跟上行业的发展步伐。

要加强实训环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应对实际工作中的挑战,高职院校应该提供完善的实训设施和条件。

可以邀请企业专家来校开设实训课程,模拟真实的会计电算化工作环境。

学校还可以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提供实习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熟悉软件操作和应用,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只有通过实践,学生才能真正了解会计电算化工作的流程和要求,提高专业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学水平。

高职院校的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离不开优秀的教师队伍。

学校应该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教师应该具备广泛的实际工作经验,了解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应用场景和行业需求,能够将实际案例纳入到课程中进行教学。

通过多种方式评价教师教学水平,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创新能力。

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进行中职《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改革

如何进行中职《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改革
一、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教师对《会计电算化》课程的认识存在单一性
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对《会计电算化》这门课程的认识,大部分都把它作为一门单纯的技能课程,因此,老师们认为,只要教会学生电算化技能就行了,至于认识原始凭证,经济业务的处理,学生不会做与电算化老师无关,那是理论老师的事情。

其结果就是,学生不能把理论知识和技能进行有效的整合。

(二)《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方法仍然传统
因为教师把《会计电算化》课程当成了单一的技能课,所以表现在教学方法上,就变成了三步法,老师先操作一遍,学生观看,然后照着老师的方法,学生再操作一遍。

最后,电脑一关,学生什么都不会了,更不要说解决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了,这对于培养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极为不利。

(三)教学过程中任务按模块、岗位布置,具有相对孤立性
《会计电算化》作为一门技能课,操作任务按工作过程、分模块一个个布置给学生,虽然增强了课程内容的岗位针对性,但一个个割裂的会计任务,不利于学生从整体意义上理解会计,容易导致学生难以把握完整的会计任务,阻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四)《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实训教学不足
《会计电算化》是一门独特的课程,但往往中职教师只看到其工具的一面,即利用财务软件作为操作平台的一面,而忽视了其利用财务软件完成企业财务处理的另一
面,所以,体现在教学中,就表现为利用信息化手段完成企业财务处理的实训教学不足。

不利于学生会计技能的培养。

二、具体解决办法
(一)提高对《会计电算化》课程的认识
会计电算化是以计算机为主的当代电子和信息技术在财会工作中的系统应用,学生在就业岗位运用得非常广泛,《会计电算化》课程是中职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该课程不但对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培养具有重要作用,还对完善学生的整体会计理解力、提高职业能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教师要打破学科认识,创新思维,把之作为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技能课程、专业实训课程的有机整体来认识。

(二)积极培养三维度《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师
《会计电算化》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很高的课程,它不但要求教师要有过硬的会计理论知识,还要求教师具有多个财务软件的操作能力,更要求教师具备熟练的中小企业财务的实际处理能力。

(三)按项目编写适合《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实训教材
《会计电算化》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在实际教学中,长期作为单一的学习财务软件的技能课程,与缺乏适合《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实训教材也有一定的关系。

所以,按工业、商业、服务业等不同行业编写与之适合的实训教材或任务单,进行项目教学,就成为其当务之急,这对于打破一个个割裂的任务,提高学生从整体意义上理解会计任务,为培养学生会计职业能力提供了内容保障。

三、《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设计
(一)制定课程目标
会计工作过程本身是完整的,应用型的,特别对于中小企业会计,更是一个完整的会计信息化处理工作过程,因此,为了让中职会计毕业生能与中小企业零距离对接,必须制定一个应用性较高的课程目标:
1.技能目标:
(1)能熟练操作中小企业最普遍运用的财务软件(2款及以上)。

2.能力目标:
(1)能够总结中小企业财务软件的操作规律,具备操作中小企业其他财务软件的
学习能力。

(2)能够利用财务软件作为操作平台,独立完成一个中小企业完整的会计财务处

(二)确定课程内容
传统职业教育《会计电算化》课程的特征是许多内容的实用性不高,只强调单一技能性,而要达成课程目标,还必须制定一个技能与实训并重的实用性较高的课程内容:
1.技能内容:
(1)用友T3畅捷通财务软件
(2)金蝶中小企业财务软件
2.实训内容:
(1)利用财务软件完成中小型制造业一个月的财务处理
(2)利用财务软件完成中小型商业企业一个月的财务处理
(3)利用财务软件完成中小型服务业一个月的财务处理
(三)建议教学方法
鉴于《会计电算化》课程是一门集知识、技能和实训相结合的整体性课程,在会计理论知识的支撑下,为了让学生获得真实化、综合化的职业能力,更高效的完成会计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建议分技能单元和实训单元分别实行有区别的项目教学法。

首先,针对技能单元,实行单项的项目教学法。

在学习的初期,主要以熟练操作财务软件为目的。

因此,分别不同财务软件,按建账、基础设置、总账模块、工资模块、固定资产模块等局部工作任务设计单项项目,采用任务驱动法,使学生在完成一个个任务单规定的工作任务中,牢固地掌握工作过程的各个环节,发展单项职业能力,并为发展整体职业能力奠定基础。

其次,针对实训单元,实行综合的项目教学法。

在学习的后期,主要以利用会计信息化手段,完成不同行业中小企业的财务处理的会计整体应用能力为目的。

因此,当学生基本掌握中小企业财务软件的操作后,就有必要围绕整个会计工作过程,按工业、商业、服务业等不同行业设计综合项目,采用小组讨论法,使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完成一个个工作任务,最终使学生能把握完整的工作过程,获得会计整体职业能力。

最后,针对项目教学法的实施,还需采用任务驱动法。

因此,在项目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还需要采用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并贯穿项目实施整个过程。

任务驱动法通过一个个典型的“任务”,教师将教学内容隐含在任务中,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完成任务,从而得到清晰的思路和方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操作财务软件的学习能力。

(四)建议学习方法
《会计电算化》是一门集知识、技能和实训相结合的整体性课程,需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所以,在任务驱动教学法中,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不但可以及时解决学生的大量问题,还可以更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在争论中思考、在争论中获得思路、在争论中找到方法,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