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基本概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6
潜伏性感染期间,病原体一般不排出体外,这是与 病原携带状态不同之处。
12
传染病的流行过程
是指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过程。


流行过程的发生 需要有3个基本条件
1.传染源 2.传播途径

3.人群易感性
13
一、传染源
1.患者 2.隐性感染者 3.病原携带者 4.受感染的动物
在大多数传染病中,显性感染只占全部受感染者的 小部分。但在少数传染病中,如麻疹、水痘等,大多数 感染者表现为显性感染。

7
显性感染过程结束后,病原体可被清除,感染者可 获得较为稳固的免疫力,如麻疹、甲肝和伤寒等,不易 再受感染。
但有些传染病病后的免疫力并不牢固,可以再受感 染而发病,如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等。
鼻部或眼结合膜侵入易感者。密切接触者亦可经污染病毒的手传播,通过第三者或衣物间接传播甚
少见。
20
《预防医学》接触传播
1.直接接触传播 指在没有外界因素参与下,传染源与 易感者直接接触的一种传播途径,如性传播疾病,狂犬 病等。
2.间接接触传播 指易感者接触了被传染源的排出物或 分泌物等污染的日常生活用品所造成的传播,又称为日 常生活接触传播。被污染的手在此传播中起重要作用。 许多肠道传染病、体表传染病及某些人兽共患病常可通 过间接接触传播。
其方式包括经飞沫、飞沫核和尘埃传播 1.经飞沫传播:病人呼气、喷嚏、咳嗽时可以经口鼻
将含有大量病原体的飞沫排入环境。大的飞沫迅速降落 到地面,小的飞沫在空气中短暂停留,局限于传染源周 围。因此,经飞沫传播只能累及传染源周围的密切接触 者。这种传播在一些拥挤的公共场所较易发生。对环境 抵抗力较弱的流感病毒、百日咳杆菌和脑膜炎双球菌常 经此方式传播。

乙肝病毒感染,超过6个月才算
10
所有病原携带者的共同特点:

因而,在许多传染病中,如伤寒、细菌性痢疾、霍 乱、白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和乙肝等,成为重要的传 染源。
11
五、潜伏性感染
病原体感染人体后寄生于某些部位,由于机体免疫 功能足以将病原体局限化而不引起显性感染,但又不足 以将病原体清除时,病原体便可长期潜伏起来,待机体 免疫功能下降时,则可引起显性感染。常见的潜伏性感 染有单纯疱疹病毒、水痘病毒、疟原虫和结核杆菌等感 染。
特异性免疫功能可通过疫苗接种或自然感染而获得 主动免疫,也可通过胎盘屏障从母体获得或注射免疫球 蛋白而获得被动免疫。
5
二、隐性感染
又称亚临床感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仅诱导 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而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 织损伤,因而在临床上不显出任何症状、体征,甚至生 化改变,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
病原体

是指感染人体后可导致疾病的微生物与寄生虫。
3
感染过程的表现
一、清除病原体 二、隐性感染 三、显性感染 四、病原携带状态 五、潜伏性感染
4
一、清除病原体
1.可被非特异性免疫屏障清除,如胃液对少量痢疾 杆菌、霍乱弧菌的清除。
2.由事先存在于体内的特异性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 物质(特异性免疫球蛋白与细胞因子)将相应的病原体 清除。
21
4.虫媒传播
被病原体感染的吸血节肢动物,如按蚊、人虱、鼠蚤 等于叮咬时把病原体传给易感者,可分别引起疟疾、流 行性斑疹伤寒、地方性斑疹伤寒
22
5.血液、体液传播
病原体存在于携带者或患者的血液或体液中,通过应 用血制品、分娩或性交等传播,如疟疾、乙肝、丙肝、 艾滋病等。
23
急性传染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通常分为4个阶段
小部分显性感染者亦可成为慢性病原携带者。
8
四、病原携带状态
按病原体种类不同而分为
1.病毒带者

2.带菌者

3.带虫者
按其发生和持续时间的长短可分为

1.潜伏期携带者

2.恢复期携带者

3.慢性携带者
9
一般而言, 急性携带者:携带时间短于3个月

慢性携带者:携带时间长于3个月
18
2.消化道传播
病原体污染食物、水源或食具,易感者于进食时获得 感染,如伤寒、菌痢
19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3.接触传播
易感者与被病原体污染的水或土壤接触时获得感染, 如血吸虫病、钩虫病等。
日常生活的密切接触也有可能获得感染,如麻疹、 白喉、流感等。

麻疹:传播途径:经呼吸道飞沫传播。病人咳嗽、打喷嚏时,病毒随排出的飞沫经口、咽、

17
2.经飞沫核传播 飞沫在空气悬浮过程中由于失去水分 而剩下的蛋白质和病原体组成的核称为飞沫核。飞沫核 可以气溶胶的形式漂流至远处。结核杆菌等耐干燥的病 原体可经飞沫核传播。
3.经尘埃传播 含有病原体的飞沫或分泌物落在地面, 干燥后形成尘埃。易感者吸入后即可感染。对外界抵抗 力较强的病原体,如结核杆菌和炭疽杆菌的芽胞等,可 通过尘埃传播。
14
二、传播途径
1.呼吸道传播 2.消化道传播 3.接触传播 4.虫媒传播 5.血液、体液传播
15
1.呼吸道传播
病原体存在于空气中的飞沫或气溶胶中,易感者吸 入时获得感染,如麻疹、白喉、结核病、禽流感和严重 急性呼吸综合征。(7版传染病学课本)

气溶胶:粒子大小约1----100nm之间。1mm=1000um,1um=1000nm。直径≤2.5um。
传染病基本概念
城南中医院 孙冰倩
1
传染病 (communicable diseases)
是指由病原微生物,如朊毒体、病毒、衣原体、立 克次体、支原体、细菌、真菌、螺旋体和寄生虫,如原 虫、蠕虫、医学昆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在一 定条件下可造成流行的疾病。
2
感染(infection)
是病原体和人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
隐性感染过程结束以后,大多数人获得不同程度的 特异性免疫,病原体被清除。少数人可转变为病原携带 状态,病原体持续存在于体内,成为无症状携带者。
6
三、显性感染
又称临床感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不但诱导 机体发生免疫应答,而且,通过病原体本身的作用或机 体的变态反应,导致组织损伤,引起病理改变和临床表 现。
卫校听课:经空气传播:带有病原微生物的微粒子 (<5um)通过空气流动导致疾病的传播。 麻疹,病人 离开后,其他病人来这里,也会感染。
经飞沫传播:带有病原微生物的微粒子(>5um)
在空气中短距离(1m内)移动到易感人群的口、鼻、
黏膜或眼结膜等部位导致的传播。甲型H1N1
16
《预防医学》中的概念 经空气传播
1.潜伏期 从病原体侵入人体起,至开始出现临床症 状为止的时期,称为潜伏期。每一个传染病的潜伏期都 有一个范围(最短、最长),并呈常态分布,是检疫工 作观察、留验接触者的重要依据。潜伏期相当于病原体 在体内定位、繁殖和转移、引起组织损伤和功能改变导 致临床症状出现之前的整个过程。
2.前驱期 从起病至症状明显开始为止的时期称为前 驱期。
3.症状明显期 24
4.恢复期
传染期
传染病病人有传染性的时期称为传染期。它在每一种 传染病中都相对固定,可作为隔离病人的依据之一。

25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将法定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 甲类:2种 1.鼠疫 2.霍乱。城镇2小时内上报,乡村不
超过6小时。 乙类:27种 城镇6小时,农村不超过12小时。 丙类:10种 24小时内上报 共39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