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怀古迹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找出文中点明主旨的词语。 (怨恨)
诗眼:“怨恨”:
一怨:远嫁朔漠,故乡千里
二怨:死葬胡沙,魂魄空归
三怨:画师无耻,元帝昏庸。
昭君的遭遇
❖ 绝代佳人,美不得宠 ❖ 画图省识,远离汉宫 ❖ 身死异国,环佩空归
群山万壑赴荆门, 生长明妃尚有村。 引出歌咏对象
入 题
一去紫台连朔漠, 独留青冢向黄昏。 概述悲剧一生 铺
羽毛”不对仗。)
王昭君
唐•张仲素
“仙娥今下嫁,骄子自同和。 剑戟归田尽,牛羊绕塞多。
昭君曲
明•莫止
但使边城静,娥眉敢爱身。 千秋青冢在,犹是汉宫春。
明确:
相同点:同是写“昭君出塞”的事迹。
不同点:《咏怀古迹》(其三),杜甫笔下的 昭君是一个把“出塞”引为一生憾事、 满腹“怨恨”的昭君。 《王昭君》、《昭君曲》这两首诗 中,却是赞扬昭君出塞的功效的。昭君 成了一个为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 而义无反顾、欣然前往的巾帼英雄。
这种态度用什么方法表达?
归纳怀古咏史诗的特点
1.标题特点: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 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 人前后加“怀古”、“咏怀”等。
2.内容特点:(1)咏古迹(2)怀古人 (3)忆古事
3、思想情感:(1)感慨身世 (2)感伤兴衰
(3)劝勉警戒等等
迁移扩展: 比较《咏怀古迹》(其三)与《王昭君》、 《昭君曲》的异同。
2.这首诗写了哪些内容? 千山万壑随着江流奔赴荆门,那里还保留着昭君出生、 成长的村庄。她一离开紫台汉宫,走进满眼便是望不 尽的北方沙漠,一直没能回到大汉。最终只留下一座 青冢面对着大漠的黄昏。当初,汉元帝仅从图画上约 略见过昭君的青春容貌,如今,空有佳人的幽魂月夜 归来。千年以来,琵琶弹奏的胡乐声中,分明还在诉 说着王昭君的怨恨。
咏 怀 古 迹杜
(甫
其 三 )
学习目标:
❖ 1、熟读并背诵《咏怀古迹(其三)》 ;
❖ 2、感知诗歌的感情基调,感受诗人的 怨愤之情,品味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
❖ 3、理解作者借古抒怀的心情,学会鉴 赏咏史诗的一般技巧及方法。
了解背景 《咏怀古迹(其三)》也是唐代 宗大历元年(766)杜甫在夔州时写 的一组诗。这组诗以夔州或夔州 附近有遗迹的五位古人----庾信故 居宋玉故居、昭君村、先主庙 (刘备)、武侯祠(诸葛亮)的 身世遭遇为材料,发掘古人的情
愫,抒发自己的感慨。
杜甫诗歌的主要特点:沉郁顿挫
最具有特征性的、也是杜甫自己提 出并为历来评论者所公认的,是“沉 郁顿挫”(《进雕赋表》)。
所谓“沉郁”,主要表现为意境开 阔壮大、感情深沉苍凉;所谓“顿挫 ”,主要表现为语言和韵律屈折有力 ,而不是平滑流利或任情奔放。
有感情的朗读古诗,注意节奏
hè
1、不是。有人曾为毛延寿鸣不平:“意态由来画不 成,当时枉杀毛延寿”。金圣叹也曾对此发表评价: 毛延寿这班小人之所以得售其奸,昭君之所以抱恨 终身,难道不是你皇上自己造成的吗?可见,昭君 的悲剧是由元帝的昏庸糊涂造成的。
2、主要运用了对比和反衬的手法来写王昭君的悲剧。 这里有去与留的对比:离开了不该离开的故国,留在 了不该留下的荒漠;生与死的对比:生时可以“识” 却没能“识”,死了不能归却魂魄归来。通过这些对 比,反衬出昭君出塞的悲惨命运。
当堂训练:
1、“群山万壑赴荆门”这句运用了什么 修辞手法?这句在诗中起到什么作用?
明确:这句运用了拟人修辞手法。为下句写王昭君 作好铺垫。 2、下列诗句没有运用对仗修辞手法的一项。
A、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B、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C、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D、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答案:D(“割据”与“云霄”,“纡筹策”与“一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shuò
zhǒng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xǐng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整体感知(结合注释,感知诗歌) 1.题目是“咏怀古迹”,可知本诗是怀古诗,其中 “古”是什么?
“古”是王昭君。
尾联 1.既然昭君的悲剧是由元帝的昏庸糊涂造成的,她 对元帝持何态度?
怨恨。 2.诗题为《咏怀古迹》,怀古诗一般借古讽今、借 古伤今、借古发表对历史的看法。诗人的处境与昭 君极相似,他借昭君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寄托?联系 写作背景考虑。
先比较昭君与诗人的相似点:
背景:唐玄宗天宝五年,作者西入长安,羁留十 年,才做了个看管兵甲器杖的小官。安史之乱爆 发后,他前往灵武投奔唐肃宗,任右拾遗。作者 因上疏救宰相房琯触怒唐肃宗而受排挤,被贬为 华州司马。
所以,气象雄伟的起句,用在昭君村上是适合的, 是较为和谐的。
颔联 颔联对仗很工整,怎样对仗的?效果如何?
“一去”对“独留”。“一”与“独”同义互文, 将昭君生前的寥落、死后的孤寂,写得入骨三分,可见 昭君是多么孤独!
“紫台”对“青冢”,一个富丽繁华,一个荒凉冷 落,对比多么悬殊!
“连”对“向”,“连”字写出塞之景,“向”字 写思汉之心,笔下有神。
研讨诗歌 回答问题
首联 1.这首诗写的是昭君的怨恨,但是不是一开 始就写她的怨恨,给我们描绘了一幅什么样 的画面(画面=特点+内容)?“赴”有何好处? 2.开篇不写昭君,却描绘了这样一幅图画, 目的何在?(结合写法思考) 3.明代评论家胡震亨认为,这么气象雄伟的 起句,只有用在生长英雄的地方才适当,用 在昭君村上是不适合.不协调的。你同意这种 看法吗?
怀古咏史诗词是诗人在
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 感于历史人物或事件的是非, 引发出对时局或自己身世的 共鸣,或借古以喻今,或借 古以讽今之作。
鉴赏怀古咏史诗三步骤
步骤一、 弄清史实
所描写的古人、往事是怎样的?
步骤二、 体悟感情
为什么要写古人的这段往事 ? 诗人在诗中表现出什么态度。
步骤三、 分析技巧
昭君
诗人
绝代佳人,ຫໍສະໝຸດ Baidu宫见妒
才华横溢,入朝见妒
画图省识,远离汉宫
不分忠佞,无辜遭贬
身死异国,环珮空归
漂泊西南,有家难归
(千载之怨)
(深沉怨恨)
作者在同情昭君不幸的同时也在感 慨自己的不幸,在表达昭君千载之怨 的同时也在暗中表达对自己怀才不遇 、抱负不得施展的深沉怨恨。
前人评此诗时说,杜甫是“悲昭君以自也”
1、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多么雄伟壮丽的江山图景:群山 起伏,连绵不绝;万壑争流,奔腾不息,直赴荆门。
“赴” 用拟人的手法把迤逦不绝的千山万壑陡然间 写活了,既有飞动之势,又有变幻之姿。
2、引出歌咏对象昭君,以雄伟山川象征其坚强性格。
3、不同意。 其一,正是因为有了如此雄奇的山水,钟灵毓秀,
才孕育出昭君这样美貌的、不平凡的女子。作者在此 是以咏江山之奇绝衬托佳人之奇美。其二,也说明生 长在这里的昭君决不只是一个明眸皓齿、秀发冰肌的 弱女子,而是一位具有大山般坚强性格的奇伟女性。
“朔漠”对“黄昏二者在这里似乎更主要指空间, 即和无边的大漠连在一起的,笼罩四野的黄昏的天幕, 何等的空旷凄清!
就这么两句工整的对偶,内涵却相当丰富:上句写 她生前的不幸与孤苦,下句写她死后的孤寂与冷落, 一句话写尽了昭君一生的悲剧。
颈联 1.昭君的悲剧都是由毛延寿造成的吗? 2 . 中间两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写王昭君的悲剧?
画图省识春风面,
垫
环珮空归夜月魂。 揭示悲剧根源
千载琵琶作胡语, 分明怨恨曲中论。 点明昭君之怨
明 旨
思考、概括
从下面诗句概括出王昭君的形象
画图省识春风面 独留青冢向黄昏 环佩空归夜月魂 分明怨恨曲中论
明确: 王昭君的形象特点
画图省识春风面——美丽 独留青冢向黄昏——孤独 环佩空归夜月魂——思乡 分明怨恨曲中论——怨恨
诗眼:“怨恨”:
一怨:远嫁朔漠,故乡千里
二怨:死葬胡沙,魂魄空归
三怨:画师无耻,元帝昏庸。
昭君的遭遇
❖ 绝代佳人,美不得宠 ❖ 画图省识,远离汉宫 ❖ 身死异国,环佩空归
群山万壑赴荆门, 生长明妃尚有村。 引出歌咏对象
入 题
一去紫台连朔漠, 独留青冢向黄昏。 概述悲剧一生 铺
羽毛”不对仗。)
王昭君
唐•张仲素
“仙娥今下嫁,骄子自同和。 剑戟归田尽,牛羊绕塞多。
昭君曲
明•莫止
但使边城静,娥眉敢爱身。 千秋青冢在,犹是汉宫春。
明确:
相同点:同是写“昭君出塞”的事迹。
不同点:《咏怀古迹》(其三),杜甫笔下的 昭君是一个把“出塞”引为一生憾事、 满腹“怨恨”的昭君。 《王昭君》、《昭君曲》这两首诗 中,却是赞扬昭君出塞的功效的。昭君 成了一个为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 而义无反顾、欣然前往的巾帼英雄。
这种态度用什么方法表达?
归纳怀古咏史诗的特点
1.标题特点: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 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 人前后加“怀古”、“咏怀”等。
2.内容特点:(1)咏古迹(2)怀古人 (3)忆古事
3、思想情感:(1)感慨身世 (2)感伤兴衰
(3)劝勉警戒等等
迁移扩展: 比较《咏怀古迹》(其三)与《王昭君》、 《昭君曲》的异同。
2.这首诗写了哪些内容? 千山万壑随着江流奔赴荆门,那里还保留着昭君出生、 成长的村庄。她一离开紫台汉宫,走进满眼便是望不 尽的北方沙漠,一直没能回到大汉。最终只留下一座 青冢面对着大漠的黄昏。当初,汉元帝仅从图画上约 略见过昭君的青春容貌,如今,空有佳人的幽魂月夜 归来。千年以来,琵琶弹奏的胡乐声中,分明还在诉 说着王昭君的怨恨。
咏 怀 古 迹杜
(甫
其 三 )
学习目标:
❖ 1、熟读并背诵《咏怀古迹(其三)》 ;
❖ 2、感知诗歌的感情基调,感受诗人的 怨愤之情,品味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
❖ 3、理解作者借古抒怀的心情,学会鉴 赏咏史诗的一般技巧及方法。
了解背景 《咏怀古迹(其三)》也是唐代 宗大历元年(766)杜甫在夔州时写 的一组诗。这组诗以夔州或夔州 附近有遗迹的五位古人----庾信故 居宋玉故居、昭君村、先主庙 (刘备)、武侯祠(诸葛亮)的 身世遭遇为材料,发掘古人的情
愫,抒发自己的感慨。
杜甫诗歌的主要特点:沉郁顿挫
最具有特征性的、也是杜甫自己提 出并为历来评论者所公认的,是“沉 郁顿挫”(《进雕赋表》)。
所谓“沉郁”,主要表现为意境开 阔壮大、感情深沉苍凉;所谓“顿挫 ”,主要表现为语言和韵律屈折有力 ,而不是平滑流利或任情奔放。
有感情的朗读古诗,注意节奏
hè
1、不是。有人曾为毛延寿鸣不平:“意态由来画不 成,当时枉杀毛延寿”。金圣叹也曾对此发表评价: 毛延寿这班小人之所以得售其奸,昭君之所以抱恨 终身,难道不是你皇上自己造成的吗?可见,昭君 的悲剧是由元帝的昏庸糊涂造成的。
2、主要运用了对比和反衬的手法来写王昭君的悲剧。 这里有去与留的对比:离开了不该离开的故国,留在 了不该留下的荒漠;生与死的对比:生时可以“识” 却没能“识”,死了不能归却魂魄归来。通过这些对 比,反衬出昭君出塞的悲惨命运。
当堂训练:
1、“群山万壑赴荆门”这句运用了什么 修辞手法?这句在诗中起到什么作用?
明确:这句运用了拟人修辞手法。为下句写王昭君 作好铺垫。 2、下列诗句没有运用对仗修辞手法的一项。
A、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B、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C、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D、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答案:D(“割据”与“云霄”,“纡筹策”与“一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shuò
zhǒng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xǐng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整体感知(结合注释,感知诗歌) 1.题目是“咏怀古迹”,可知本诗是怀古诗,其中 “古”是什么?
“古”是王昭君。
尾联 1.既然昭君的悲剧是由元帝的昏庸糊涂造成的,她 对元帝持何态度?
怨恨。 2.诗题为《咏怀古迹》,怀古诗一般借古讽今、借 古伤今、借古发表对历史的看法。诗人的处境与昭 君极相似,他借昭君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寄托?联系 写作背景考虑。
先比较昭君与诗人的相似点:
背景:唐玄宗天宝五年,作者西入长安,羁留十 年,才做了个看管兵甲器杖的小官。安史之乱爆 发后,他前往灵武投奔唐肃宗,任右拾遗。作者 因上疏救宰相房琯触怒唐肃宗而受排挤,被贬为 华州司马。
所以,气象雄伟的起句,用在昭君村上是适合的, 是较为和谐的。
颔联 颔联对仗很工整,怎样对仗的?效果如何?
“一去”对“独留”。“一”与“独”同义互文, 将昭君生前的寥落、死后的孤寂,写得入骨三分,可见 昭君是多么孤独!
“紫台”对“青冢”,一个富丽繁华,一个荒凉冷 落,对比多么悬殊!
“连”对“向”,“连”字写出塞之景,“向”字 写思汉之心,笔下有神。
研讨诗歌 回答问题
首联 1.这首诗写的是昭君的怨恨,但是不是一开 始就写她的怨恨,给我们描绘了一幅什么样 的画面(画面=特点+内容)?“赴”有何好处? 2.开篇不写昭君,却描绘了这样一幅图画, 目的何在?(结合写法思考) 3.明代评论家胡震亨认为,这么气象雄伟的 起句,只有用在生长英雄的地方才适当,用 在昭君村上是不适合.不协调的。你同意这种 看法吗?
怀古咏史诗词是诗人在
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 感于历史人物或事件的是非, 引发出对时局或自己身世的 共鸣,或借古以喻今,或借 古以讽今之作。
鉴赏怀古咏史诗三步骤
步骤一、 弄清史实
所描写的古人、往事是怎样的?
步骤二、 体悟感情
为什么要写古人的这段往事 ? 诗人在诗中表现出什么态度。
步骤三、 分析技巧
昭君
诗人
绝代佳人,ຫໍສະໝຸດ Baidu宫见妒
才华横溢,入朝见妒
画图省识,远离汉宫
不分忠佞,无辜遭贬
身死异国,环珮空归
漂泊西南,有家难归
(千载之怨)
(深沉怨恨)
作者在同情昭君不幸的同时也在感 慨自己的不幸,在表达昭君千载之怨 的同时也在暗中表达对自己怀才不遇 、抱负不得施展的深沉怨恨。
前人评此诗时说,杜甫是“悲昭君以自也”
1、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多么雄伟壮丽的江山图景:群山 起伏,连绵不绝;万壑争流,奔腾不息,直赴荆门。
“赴” 用拟人的手法把迤逦不绝的千山万壑陡然间 写活了,既有飞动之势,又有变幻之姿。
2、引出歌咏对象昭君,以雄伟山川象征其坚强性格。
3、不同意。 其一,正是因为有了如此雄奇的山水,钟灵毓秀,
才孕育出昭君这样美貌的、不平凡的女子。作者在此 是以咏江山之奇绝衬托佳人之奇美。其二,也说明生 长在这里的昭君决不只是一个明眸皓齿、秀发冰肌的 弱女子,而是一位具有大山般坚强性格的奇伟女性。
“朔漠”对“黄昏二者在这里似乎更主要指空间, 即和无边的大漠连在一起的,笼罩四野的黄昏的天幕, 何等的空旷凄清!
就这么两句工整的对偶,内涵却相当丰富:上句写 她生前的不幸与孤苦,下句写她死后的孤寂与冷落, 一句话写尽了昭君一生的悲剧。
颈联 1.昭君的悲剧都是由毛延寿造成的吗? 2 . 中间两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写王昭君的悲剧?
画图省识春风面,
垫
环珮空归夜月魂。 揭示悲剧根源
千载琵琶作胡语, 分明怨恨曲中论。 点明昭君之怨
明 旨
思考、概括
从下面诗句概括出王昭君的形象
画图省识春风面 独留青冢向黄昏 环佩空归夜月魂 分明怨恨曲中论
明确: 王昭君的形象特点
画图省识春风面——美丽 独留青冢向黄昏——孤独 环佩空归夜月魂——思乡 分明怨恨曲中论——怨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