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功学为人师 行为世范

合集下载

先生之风 山高水长——记启功先生与北师大

先生之风 山高水长——记启功先生与北师大

昨夜清霜冷絮裯,纷纷红叶满阶头。

犹记前年深秋,我抱着书本走在回宿舍的路上,一抬头,目光落在校训碑上,“学为人师 行为世范”八个大字映入眼帘。

校训右侧落款“启功敬书”,使我的脑海中立即浮现出一位老人饱含深情和敬意提笔写下校训的场景。

对每一位北京师范大学(本文简称“北师大”)学子来说,“启功”都是再熟悉不过的一个名字。

启功先生,字元白,1912年出生于北京,清皇室后裔,中国当代著名教育家、书画家、古典文献学家、鉴定家和诗人。

启功先生幼年丧父,家境中落,中学辍学后,发愤自学。

1933年他受业于恩师陈垣先生,被聘为辅仁中学国文教员,1952年任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之后便一直耕耘于此。

漫步在北师大校园的林荫道上,处处可见启功先生的题字,从“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一校之训到“木铎金声一百年”的心手相传,无时无刻不在拨动我们的心弦,也正是他治学处世的生动实践。

记得我刚入学的时候,新生入学教育的重要一环就是参观北师大的校史馆。

校史馆位于北师大后主楼23层,分为校史厅、名师厅、特色厅和启功厅。

说来惭愧,在来到北师大之前,我并不了解启功先生,在参观启功厅时,听老师分享了很多关于启功先生与北师大的故事,其中几则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每想起,脑海中浮现出一位认真严谨、乐观豁达、热爱教育事业的老人。

老师说过,启功先生是一个认真的人。

从十多岁到八十多岁,他天天临帖,几乎从未间断。

当浮躁之气充斥书画界,一些人以奇为美、以怪为美、以丑为美的时候,他仍然坚守着自己的美学原则,认认真真、老老实实地写着自己的字。

88《论语》中一些众说纷纭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在学术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91先生之风 山高水长——记启功先生与北师大●北京师范大学 黄子芊曾作联:“草屋八九间,三径陶潜,有酒有鸡真富庶;数百树,小园庾信,何功何德滥吹嘘。

候,启功先生将北师大的红六楼称为“浮光掠影楼”楼下种着几棵高大的梧桐树,树冠覆盖在二层小楼顶端,每逢夏日,婆娑的树影洒在书案上,不仅能遮阴,而且为房间平添了一番情趣,由此可见启功先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

师者人之模范也

师者人之模范也

十、师者,人 之模范也
尊师
读一读
师者,人之模范也。
尊师
读一读 【出处】
汉·扬雄《法言·学行》
【古语今说】 老师是人们为人处世的表率
和学习的榜样。
想一想
想一想 【明道喻理】
学为人师 行为世范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这是启功先生 总结概括并亲笔题写的北京师范大学训。学 为人师,就是老师具有的知识能教育后学。 行为世范,是指老师的品行能够成为社会的 模范和表率。
想一想
“学为人师”的“学”,不光是指掌握知 识和技能,更是要求养成崇尚科学、坚持真理 的习惯。“行为世范”的“行”,就是要胸怀 家国,脚踏实地,以天下为己任,为实现中
想一想
【知行合一】
小明刚上一年级,发现任课老 师各有不同的特点,比如语文老师 总是笑眯眯的,数学老师上课特别 有趣……你的老师们有什么特点吗? 你从中可以学到什么?

学为人师 行为世范

学为人师 行为世范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高唐第二实验中学李海涛有一种职业叫平凡、有一种语言叫关爱、有一种精神叫奉献、有一种信仰叫忠诚……这不禁使我想起了身边的许多老师。

为了学生,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干着不平凡的事;为了学生,他们在讲台上日日吟咏的是关爱;为了学生,他们“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为了学生,他们“黑发积霜织日月,粉笔无言写春秋”;……那种关爱学生、无私奉献、忠诚教育的精神时刻感染着我,激励着我……“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这短短八个字虽然朴实无华,却包含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许多哲理。

它是我国著名教育家、古典文献专家、书法家启功教授的深思和对教育的感悟,基本的含义是“所学要为世人之师,所行应为世人之范。

”学是指每位师生应具有的学问、知识和技能,学为人师,就是要使“学”能成为后学的师表。

行是指每位师生应具有的品行,行为世范,就是要方方面面,时时刻刻,都光明正大,能够成为社会中的模范。

在十多年的教学工作中,我经常在问自己:我所掌握的知识达到为人师的水平了吗?我的言谈举止可以作为学生的示范吗?在工作中,我不断的否定自己,重新塑造着自己。

因为我知道:当好一名教师首先不仅要学,更要学高。

一名教师只有通过学习才能进步,才能在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中,与时俱进,找出合适的教学方法。

并且“学”要“高”,“高”代表着全面,代表着精深。

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对自己学科的方方面面熟悉精通,而且要广泛涉猎,读尽可能多的书,多学习新生事物,这样才能适应现在孩子们思维活跃,喜欢接受新事物的特点。

教学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

为了更快、更全面的提高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在学习上,我认真阅读魏书生等名师的专著,广泛收集和观看名师的光碟,如痴如醉,乐此不疲。

在工作上,除担任全校的英语课外,我还主动承担了三年级语文、品德等学科的教学,在教学实践中不断锻炼自己,提升自己的业务素质和能力。

一直以来,无论肩上的担子有多重,我始终没有放弃过对教学艺术的追求和教学方法的探索,为了内化课标中倡导的某一理念,我查阅资料,彻夜捧读;为了设计好某一节课,我虚心求教,精心修改;为了制作好一个课件,我刻苦钻研,精心设计。

如何向启功先生学习当教师

如何向启功先生学习当教师

如何向启功先生学习当教师作者:赵仁珪来源:《中国教师》2012年第20期编者按:启功先生(1912.7.26—2005.6.30)是当代中国著名教育家、国学大师,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家、古典文献学家、语言文字学家、书画家、文物鉴定家、诗人,是中国老一辈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

同时,启功先生也是一位优秀的教师,他为北京师范大学拟订并亲笔题写的校训“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是他立身治学处世的生动写照,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师大人成为教育之栋梁。

2012年7月,为纪念启功先生诞辰100周年,以“百年启功与中国文化传承创新”为主题的纪念大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

在会上,启功先生的高足,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赵仁珪先生以先师为例,讲述了如何向启先生学习为师之道。

纪念启先生的最好方式就是好好地学习、研究启先生,而启先生值得学习、研究的地方太多了,今天在北师大举办的启先生诞辰100周年的纪念会上,我只想谈谈如何向启先生学习当一名好教师。

当然,学习当一名好教师所包括的内容也是多方面的,如首先要学会做人,学会如何“行为世范”。

而我这里仅想从纯业务的角度谈谈如何向启先生学习教书。

首先要尽力学习启先生作一名“通才”式的教师。

众所周知,启先生精通各种学问,包括文学、文献学、文物学、小学、史学、民俗学、红学、佛学等等,而且又是书法、绘画大师,堪称他谦称的:“庞杂寡要,无家可成焉”的“东抓一把,西抓一把”的“大杂家”。

而解放后苏式的学科分类,完全不适用于启先生。

我甚至想,当初辅仁大学并入师范大学之后,当时的领导一定很犯难:究竟把启先生分到哪个系?中文系?历史系?还是美术系?分到中文系又该分到哪个教研室?古代文学?古代汉语?民间文学?那时还没有什么书法系,如果有,也许就分到那里去了。

而最后分到古代文学,又让他教哪一段?先秦?唐宋?还是明清?众所周知,启先生分到古代文学教研室之后,最反对的就是机械死板的分段教学。

徐梓:“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历史诠释

徐梓:“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历史诠释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历史诠释徐梓【摘要】“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是北京师范大学的校训。

这一校训在当今社会之所以有着巨大的影响和旺盛的生命力,最根本的原因是因为它植根于中国传统教育的沃土,有着2500年丰厚的养料提供滋养。

作为北京师范大学校训灵魂的学与行,是传统师德的核心内容。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传统由“至圣先师”孔子所开创,为一代又一代教师所追求和践行,也为全社会守望和期盼。

【关键词】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学行;师德;教育传统【作者简介】徐梓,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 (北京 100875)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是北京师范大学的校训。

作为学校性格和气质的集中体现,这一校训昭示了以身作则、教书育人的教师教育的理想境界,树立了新时期中国教师教育的培养目标,展现了北京师范大学的办学理念、办学风格、历史传统和发展前景。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引人注目的魅力,首先在于它的贴切。

它具有高度个性化的特征,又具有普遍性的意义。

用于中国师范教育排头兵的北京师范大学的身上,没有比这八个字更恰切的了。

因此,这一校训在1996年夏一经提出,不仅立即得到了北京师范大学全校师生的高度认同,而且很快引起了全社会的深切共鸣。

包括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内的社会各界人士,广泛地在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各种媒体上,在座谈、会议、讲话乃至日常的用语等各种场合下,引用这一校训,称赞这一校训。

这一校训之所以产生这样巨大的影响,具有如此旺盛的生命力,根本的原因在于它继承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弘扬了中国教师的优良传统。

这简短的八个字,是中国2500年优秀教育传统的厚积薄发,也可以看作是一代又一代中国教师的郑重誓言。

一按照提出这一校训的启功教授的阐释,所谓的“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就是“所学要为世人之师,所行应为世人之范”。

这一解释,突出了“学”与“行”的意义,表明了一个北师大人在学问和行为两方面所应达到的境界:“学”是指每位师生应具有的学养和学识,“学为人师”就是要使自己具有渊博的知识和多方面的技能,在学问上足以为人之师,向他人传授知识,指示门径,启导来学;为人释难解惑,将其引领进入豁亮澄明的境界。

北师大校训八个字的历史

北师大校训八个字的历史

北师大校训八个字的历史“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是北京师范大学的校训,它是启功教授在1996年的夏天,响应学校的校训征集活动提出的。

这一校训一经提出,不仅立即得到了北京师范大学全校师生的高度认同,而且很快引起了全社会的深切共鸣。

除了社会各界人士在各种场合援用并称赞外,很多学校尤其是师范学校的校训也仿效而制,表现出浓烈的依傍的印记。

这一校训之所以产生巨大的影响,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一方面是由于它学行并重,突出了师范的意义,形式上简洁明快,恰切允当,言近而旨远,辞约而意丰。

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它继承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弘扬了中国教师的优良传统,可以看做是中国两千五百年优秀教育传统的厚积薄发,也可以看做是一代又一代中国教师的郑重誓言。

中国传统文化对士人尤其是教师学和行的一贯强调,形成了代代相传的传统,结晶出众多形式整齐、简洁明快的句式。

说到这样的语句,一般都会举列《世说新语》中的那段话:“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

”(《世说新语·德行》)实际上,这里所标举的言和行,都可以归并到行的范畴。

在此之前,无论是就时间的早晚、内容的全面,还是句式的典型而言,都另有先例。

如在东汉初年,南阳太守杜诗在向光武帝推荐伏湛的上疏中,就说伏湛“笃信好学,守死善道,经为人师,行为仪表”。

(《后汉书》卷五十六)东汉和帝之初,窦宪也上疏称桓郁,“结发受学,白首不倦,经为人师,行为儒宗”。

(《后汉纪》卷十二)汉朝末年的陈寔,在一篇碑文中称颂主人“文为世范,行为士则”。

三国时期的邓艾,12岁读到陈寔的碑文后,为其标树的境界和表述的精到而折服,“遂自名范,字士则。

”(《三国志》卷二十八)与邓艾同时的刘靖,在《请选立博士疏》中,建议“高选博士,取行为人表、经任人师者,掌教国子”(《三国志》卷十五),以改变太学设立20年来少有成效的状况。

这几则材料,都比《世说新语》的说法要早,有的要早三四百年,而且赅括了学和行两翼。

北师大校训

北师大校训

北师大校训北师大全称北京师范大学(英文: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前身为创办于1902年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是当代中国最早成立的大学之一。

北京师范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同时也是“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之一。

北师大校训: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在北师大物理楼与英东教育楼之间的影墙上,“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八个大字远远就映人眼帘。

字体秀气又刚劲有力,这是启功书写的。

师生们都知道先生书写了校训,但不知校训的由来。

1997年为迎接建校95周年,学校征集校训,作为学校培育人才的指导思想,也是师范生的奋斗目标。

许多师生提出所拟方案,最后经学校讨论,选定了启功先生提出的“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八个字,这八个字简明扼要地概括了对全校师生的期望和要求。

启功先生讲他对这八字的理解时说:“学,是指每位师、生应具有的学问、知识以至技能。

仅仅具有还不够,需要达到什么程度?校训讲得明白,是要能够成为后学的师表。

而师表的标准,我们能理解,绝不是‘职称’、‘级别’所能衡量或代表的。

行,是指每位师、生应具有的品行,这包括着思想、行为、待人、对己。

方方面面,时时刻刻,都光明正大,能够成为世界上、社会中的模范。

这种模范,不用等待旁人选举出来,自己随时扪心自问,有没有可惭愧的思想行动。

”“校训没有任何人执行考试、考察、判分、评选,但是每位师生都生活在自己的前后、左右无数人的雪亮而公平的眼睛中。

”学科建设根据2015年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拥有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2个、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5个,国家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2个,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5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体制改革试点学院1个,国家级教育培养基地3个;拥有18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建有国家级教学团队9个,建成国家精品课程45门(含网络教育国家精品课程8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7门,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9门(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选题3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42门(含教师教育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9门)。

启功先生的简化字书法作品

启功先生的简化字书法作品

启功行揩书毕业寄语纸本1987年启功行揩书北京师范大学校训纸本1997年启功行书毛主席诗纸本1975年宁1_爾.随笵艺海浮槎CHINESEPAINTING&CALLlGRAPHYI启功先生的简化字书法◊李瑞涛在北京师范大学校园里,主干道京师路 上的校训碑可谓是一个标志性符号。

校训碑是 1997年夏,时年85岁的启功先生拟定“学为人 师,行为世范”的内容,并精心写就。

碑文内容可 谓是启功先生求学和为人的真实写照,也是在校 师生追求并践行的理想信念。

值得注意的是,高 大的校训碑镌刻的并非是不易识别的繁体字,而 是几个疏朗清晰的简化字,在其劲健的用笔下显 得格外清隽,而简化字入书恰恰是启功先生书法 的一大时代特色。

启功先生书法作品众多,其中有不少简化字 书法作品。

然而当代写简化字的书法家并不多, 能独具特色者更是寥寥。

相比之下,启功先生的 简化字作品就显得格外瞩目,令人在惊讶之佘, 又会感到它们与先生的繁体字作品在技法和格 调上并无二致,依旧是点画精到,结构严谨,富于 变化且和谐自然。

其艺术水准之高,足以在书法 史上写下浓重一笔。

按照固有的思维,对于入手学书法就是古代 法帖,参观书法展也是看繁体字的我们而言,书 法作品采用繁体字似乎已是理所应当的,甚至在 用繁体字创作的过程中,不时加入有趣的“异体 字”会增添不少“文化”趣味。

如某书家的书法作 品是用简化字书写,可能在观者看来,不仅会欠 缺古雅的意味,甚至会对书写者产生文化素养不 高、不够专业的诟病。

因此,很多书法家往往会 排斥不够"传统”的简化字,甚至会认为写简化 字书法是“非专业”的行为。

然而,启功先生并不 排斥这条“非专业”的创作路,而且还进行了大量 这种“非专业’’的实践。

对此,启功先生有他独到 的见解和充分的理由。

首先,启功先生深谙汉字形体演变的规律, 对历史上很多名实有争议的字体进行了深入的辨 析,在所著《古代字体论稿》中系统阐释了汉字形 体在演变过程中出现的诸多现象,如对书写场合 的不同会影响字的风貌,书法的载体、书写工具、 地域性和个体差异等因素,都有精到的见解。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四有好老师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四有好老师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四有好老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是启功先生为北师大题写的校训。

启功先生曾说:“所学足为后辈之师,所行应为世人之范!”校训不但紧扣“师范”二字,而且包含了学与行、理论与实践、学问与做人、做一般人和做师长等之间的辩证关系,既生动富有诗意地道出了师范院校办学的深刻理念,又精彩地呈现了大师级的品格气度和人文精神。

这八个字其实是对老一辈优秀教育工作者的品行、学识、境界的精准概括,值得后人牢记和践行。

古人言“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而现代,人们又把教师这一职业,看成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从古到今,这说明“教师”这一职业任重而道远,那么,在民族伟大复兴的今天,要怎样好一个合格的教师呢?一、对学生成长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

作为教师,就应当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负责,对国家的未来负责。

教书育人是一种特殊的教育劳动,是一种深入学生内心深处的、形式千变万化且外界难以完全量化的自觉行为,是一种极为细致复杂的艰辛的付出。

教师要认清自身劳动的特点,要有崇高的思想境界和高尚的职业道德,一要安于平凡。

教师的劳动是平凡的,但其中孕育着伟大。

如果教师把这个平凡而神圣的岗位仅仅看成个人谋生的手段,就永远不会理解“教师”这两个字的深刻含义,永远不会成功。

二要淡泊名利。

从某种角度上讲,名利能催人上进,但如果过度,总是处心积虑地在付出和回报之间企求更大的回报时,就会成为制约人的进步和发展的障碍。

在这个岗位上,没有令人羡慕的地位和报酬,更没有悠闲自在的舒适和安逸,有的只是默默的付出和贡献。

二、铸炼师德自律始。

既要言教,又要身教,身教重于言教。

这无疑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要“为人师表”。

首先就要特别强调教师的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自强,以身作则,言行一致。

要学生做的,自己首先要做到;禁止学生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在行动上为学生做出表率。

三、教师的作用在于“教育”学生,教会学生做人的根本,形成学生高尚的人格。

站在启功先生墓前阅读练习及答案

站在启功先生墓前阅读练习及答案

站在启功先生墓前阅读练习及答案站在启功先生墓前徐可站在启功先生墓前,遥望西山,回顾先生传奇般的人生,心绪难平。

先生于1912年生于北京,虽为皇族贵胄,但家道早已衰落。

他早年丧父,家里就靠寡母苦苦操持。

在父辈的几位门生仗义相助下,才得以在汇文学校读书,但终因经济困难,中学未毕业便辍学了,从此背上养家糊口的重担。

先生并未因此沉沦,而是发愤自学,先后师从贾羲民、吴镜汀习书法丹青,从戴绥之修古典文学,后来更拜陈垣为师,获闻学术流别与考证之学,终成一代大家。

先生在诗词、书法、绘画上均有骄人成就,有“诗书画三绝”之誉。

他学识渊博,在诸多领域都有研究和建树;他是古书画鉴定专家,尤精碑帖之学,独具慧眼,见识卓异,几十年来为整理和保护国家珍贵文化遗产作出了卓越贡献。

启功先生具有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特有的品格特征,凡是跟先生有过接触的人,无不被先生的人品所感动。

先生为人至真。

他以一颗博爱之心、忧世之心,密切关心着国家的发展建设。

他诚恳待人,爱憎分明,从不隐瞒自己的真实想法和观点。

先生为人至善。

他对妻子至爱,对母亲至孝,对师长至敬,对朋友至诚,对晚辈、学生关爱至切,和蔼可亲,悉心教诲。

为资助考入北师大的贫寒学生,先生于1990年在香港举办书画义卖,筹集资金160余万元,设立了“励耘奖学助学基金”。

用于资助和激励青年学生辛勤耕耘、严谨治学。

先生为人至坚。

他除幼年失怙、少年失学外,又中年丧母、晚年丧妻,并曾被打成右派和准牛鬼蛇神,可以说是一生坎坷,历经磨难,但他从未被命运击倒。

先生在原则问题上非常认真,绝不随波逐流、随声附和。

先生为人至净。

他性格洒脱,胸襟旷达。

淡泊名利,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一生不为金钱所动,不为功名所累。

对人生的坎坷,他总能以乐观的精神、旷达的心胸加以化解,从不怨天尤人。

对假冒他书法的行为、对一些人不负责任的议论。

他一笑了之,表现得很超然。

先生身为帝胄后裔,从不以此自炫。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先生亲自拟定的校训正是对老人一生最好的概括。

绝艺如君天下少——我心目中的启功先生

绝艺如君天下少——我心目中的启功先生

绝艺如君天下少——我心目中的启功先生写下这个题目,心中甚感不安,因为作为一个陕西省三线小城市的人,我从来无缘拜见启功先生,但从十几岁起,先生对我的影响之大无以估量。

虽然先生已仙逝多年,但是我心中无一日不念及先生。

1987年,我第一次知道了先生。

那一年我十七岁,考入了我们地方师范学校。

在学校的阅览室里,我见到了《中国书画报》,未看报纸,便被报头的五个字震撼了,那五个妩媚端庄的字犹如鲜花迎风盛开,又如少女翩然起舞,美的无以言表,那正是先生题写的报头。

第二天,学校通知报兴趣班,我就报名参加书法班,开始学习书法。

年底报刊征订的时候,我毫不犹豫的订阅了《中国书画报》,就是为了先生题写的报头。

从此,拿到每一期新报纸,我都会久久的盯着先生那劲健隽秀的报头题字,一看便是好长时间。

后来,从报刊资料中渐渐了解了先生,方知先生不仅书画好,而且精通红学、古典文学,擅长文物鉴定,堪称“绝艺如君天下少”。

且先生是一位终身从事教育事业的人,和我以后的工作相同,这更增加了我心理上和先生的亲近感。

先生秉行“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使得我不但对先生的艺术修为十分钦佩,而且对先生的人格品行更加敬重。

再后来,了解了先生许多趣事,诸如先生不打假冒他的书法作品,先生的豁达大度,先生的诙谐幽默、妙语连珠。

在报刊上见到的先生笑呵呵的照片常常印在我脑海,先生一定是一个顽童般的可亲可爱的老人。

将先生视为楷模,工作以后,练习书法变成了我的终身嗜好,先生对我的影响更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一有闲暇,我必定随时翻阅先生的作品集,阅读先生的书法理论著作。

凡是能见到的先生的书,都尽力购回,先生的论著和法帖占据了我书柜的大半空间。

久而久之,很多喜欢书法的朋友都说我写的字里有启功先生的味道。

先生的书法耐看,越看越美。

后来,我干脆专学先生的启体。

对此,不少同好朋友告诫我,要学古人不要学今人,我便乐呵呵的回道,王羲之师从卫夫人,她对于王羲之来说也是“今人”。

此时,我心目中的先生是未谋面的恩师。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素质教育提高了对学生素质发展的重视力度,也同样对教师的全方面发展与师德建设提高了重视程度,这是以教师个人素质的提高和教学质量的强化作为推动教育水平全方位提升途径的重要尝试,更是我国在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全面提高教学水平并优化教学环境的突出要点。

本文对小学教师的师德建设与师风发展问题进行阐释,诠释新时期教师师德建设对于推动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综合性作用标签:师德师风发展陶行知先生对于师德的发展与師风建设问题进行了阐释,“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其对于师德与师风发展的理解,诠释了教师在学识与为人上对学生的双重表率作用,在学术与为人上的双重发展既是教师的行为规范与必要守则,也是提高学生素质并树立良好榜样的必要过程。

启功先生道,“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既指出了作为教师为人师表对学生应起的表率作用,更诠释了教师这一职业的社会责任。

为世人之典范是对教师行为内涵所进行的规约,也是我国当代教师在进行师德师风建设过程中所不可忽视的要旨。

一、小学教育阶段性与师德建设结合小学阶段学生在身体和心理上的双重特征而进行师德师风的对应发展,是我国当前在师德建设中所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也是提高师德与师风建设,并与时俱进实现与学生的心理需求和现实发展相对应的过程与环节。

在义务教育的初级教育阶段,师德的主要内容是对学生的行为规范进行引导,发挥教师对学生创造性的包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师作为与学生直接接触的职业,在学生人生发展的不同阶段均应起到表率作用。

但是,社会的浮躁、经济发展的波动、环境的急剧变化以及高考压力的深化均加大了教师的压力。

教师作为该阶段中引领学生成长的重要力量,其发挥着以下几方面的作用:第一,在小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课业指导。

这是教师的本职工作,也是对教师所提出的基本要求。

该阶段中,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识能力存在局限且正在发展过程中,教师应发挥其本职作用,提高对学生课业的关注力度,这是对是师德师风进行衡量的首要前提,也是目前我国现阶段衡量教师个人素养的首要环节。

实用类文本阅读启功学为人师

实用类文本阅读启功学为人师

实用类文本阅读《启功: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实用类文本阅读《启功: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实用类文本阅读启功: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在北京师范大学校园内,镌刻着启功先生亲笔书写的校训的黑色大理石碑刻在夏日的阳光下格外耀眼。

在启功先生生前居住多年的师大红六楼的“坚净斋”前,绿草茵茵,夏绿正浓。

而启功先生却再也看不到这些了。

6月30日凌晨2时25分,在北大医院,启功先生似乎特意选择了这样一个静寂的时刻与我们永别。

只有中学学历却终成一代学者,启功的治学经历颇有传奇色彩。

他幼年失怙,家境中落,自北京汇文中学中途辍学后,发奋自学,先后师从贾尔鲁、吴熙曾习书法丹青,从戴绥之修古典文学,后来更拜陈垣为师。

在《无法之法:启功先生的治学之道》中,北师大的郭英德教授曾这样评价:“启功先生曾多次对人说:‘我没有大学文凭,只是一个中学生。

'这是事实。

没有经过大学学院教育的正规训练,这是他的不幸,更是他的幸运。

因为这样一来,他就没有任何学院教育的框框束缚,学杂诸家,不主一说,随心所欲,始终保持着自由自在的思维本色。

”启功学识渊博,他通晓语言文字学,甚至对已成为历史陈迹的八股文也很有研究;他是古书画鉴定家,尤精碑帖之学。

《古代字体论稿》《诗文声律论稿》《启功丛稿》《启功韵语》《汉语现象论丛》《论书绝句》《论书札记》《说八股》……这些都是他呕心沥血之作。

很多人知道启功,是因为他的书画。

他的书法典雅挺秀,在当代书坛独树一帜,成为彪炳书史的书界领袖,很多人将启功先生誉为“当代王羲之”。

北师大教授、启功的弟子秦永龙则说,“其实,将启先生比为王羲之只是就书法而言;而从传统文化的大背景说,启功先生更兼有渊博学识和造诣。

”余年的北京师范大学,启功留下来两样宝责财富:一是50在启功先生执教精神的,他留下了“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校训;一是物质的,他以卖字画所得资金捐助学校成立了“励耘奖学助学基金”。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启功 师范学生语

启功 师范学生语

启功师范学生语
启功先生是一位著名的书法家、教育家和诗人,他有很多关于教育的名言和格言,其中包括一些关于师范学生的语录。

以下是一些启功先生关于师范学生的语录:
1. “师范学生要懂得‘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道理,要树立崇高的道德情操,把塑造自身的人格作为人生的最高追求。


2. “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热爱自己的职业,只有真心热爱这份职业,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


3. “师范学生要注重基本功的训练,包括语言表达能力、书写能力、组织教学能力等,这些都是成为一名合格教师必备的素质。


4. “教育是一项崇高的事业,需要教师具备广博的知识和扎实的基本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传授知识、启迪智慧。


5. “师范学生要时刻牢记‘为人师表’的使命,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和感染学生,成为他们学习的榜样。


这些语录表达了启功先生对师范学生的期望和要求,强调了作为一名教师所应具备的素质和责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启功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启功(1912年―2005年),自称“姓启名功”,字元白,也作元伯,号苑北居士,北京市满人。

雍正皇帝的第九代孙。

中国当代著名书画家、教育家、古典文献学家、鉴定家、红学家、诗人、国学大师。

曾任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教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博士研究生导师、九三学社顾问、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世界华人书画家联合会创会主席,中国佛教协会、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顾问,西泠印社社长。

.启功先生是中国当代著名的教育家、国学大师,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家、古典文献学家、语言文字学家、文物鉴定家、书画家和诗人。

先生题写的北京师范大学校训―“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成为北京师范大学作育人才的指导思想,也是师大莘莘学子的奋斗目标。

学行并重,师范乃尊,先生正是这方面难以企及的楷模。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从1933年进入辅仁附中,1935年进入辅仁大学美术系,先生从事教育事业72年,从事高等教育工作70年,是辅仁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的两朝元老。

先生一生热爱教师职业,耐心细致地“传道、授业、解惑”,对学生既严格要求,又和蔼可亲,随时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

直到晚年,先生仍然为本科生、研究生开设各种讲座。

先生学识渊博,态度谦和,语言风趣,深受广大师生的爱戴。

1982年,先生创立了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硕士点;1984年,该专业经国务院批准成为第二批博士点。

20多年来,先生培养了大批学有专长的硕士生、博士生,他们在工作岗位上都取得了显著成绩,很多人已成为教授、编审、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先生总是心系学生,1991年将义卖自己书画作品所得的163万余元人民币捐献给学校,设立“励耘奖学助学基金”,以此报答陈垣(书屋号“励耘”)先生的师恩,并激励学生继承和发扬陈垣先生爱国重教、辛勤耕耘、严谨治学、奖掖后学的精神。

此外,先生还为希望工程捐款,把所获得的终身成就奖数万元捐献给学校励耘实验班。

由于在教育事业上成就卓著,1998年、1999年和2001年,先生先后被评为“北京市师德标兵”和“北京市职业道德明星”,获得教育部颁发的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

先生“诲人不倦、高风亮节”的师德是北京师范大学的骄傲,也是中国教育界的骄傲。

先生生于1912年,此时家道早已败落。

先生的启蒙老师是终身未嫁的姑姑和他的祖父。

他姑姑文化不高,但她把常用字都写在方寸大的纸片上,逐个教启功先生读写。

先生的祖父写得一手好字,他命启功勤于临摹,并教其念诗。

祖父经常让启功先生看着自己画画,幼承家学为先生打下了坚实的国学基础。

1933年,21岁的启功先生虽说没有读完中学,而笔下的书画文章却有了佼佼之色。

祖父的门生傅增湘拿着启功的作品,找到了当时辅仁大学的校长陈垣。

为了启功先生的生计,陈垣帮他找到了在辅仁大学附属中学教国文的职业。

虽然他兢兢业业地教书,但还是被辞退了。

理由很简单,他中学没有毕业,没有文凭。

启功先生悲凉地走出校门。

既然是书生,就只好用书生之法讨生活,于是他终日习书作画,以卖字画为生。

1935年,经陈垣介绍,启功先生又站在了辅仁大学美术系的讲坛上。

只是又因为他没有文凭,而被再度辞退。

两次被“炒”的启功先生并未心灰意冷。

他清醒地意识到,惟有自强不息,提高自己的真才实学,数倍高于别人,才能立稳脚跟。

古道热肠的陈垣第三次介绍他到辅仁大学教大一国文,他第三次站在了讲台上,并成为一位没学历的大学教授。

启功先生后来说道:“当时师生之谊,有逾父子。

”从那时起,他便养成了在学术上务实、求真的习惯,几十年从未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养成了严谨的治学精神。

先生聪颖过人,才华出众,记忆力惊人,涉猎的书籍非常广泛,且过目不忘。

数十年中,先生对古典文献学、古代文学、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历史学、宗教学等,都有广泛的涉猎与研究。

20世纪50年代,先生编撰注释本《红楼梦》,至今仍是红学研究的必读书目。

20世纪60年代撰著的《古代字体论稿》,将文字研究和书法研究结合在一起,是文字学的重要论著,多次再版。

20世纪60年代撰著的《诗文声律论稿》,别出心裁,以简驭繁,是研究汉语诗文声律的独诣之作。

先生反对简单照搬来源于西方的语法体系揭示汉语自身的特征,曾花近十年时间探讨汉语的独特现象,并将自己的深入思考记录在20世纪80年代出版的《汉语现象论丛》一书中。

而累时多年的《启功丛稿》,更是集先生学术之大成,体现出一位集古代文学研究家、书法家和文物鉴定家于一身的学者所独具的学术视野。

先生的学术研究,在扎实严谨的论证中,处处显示出独辟蹊径的?明才智,常能发人所未发,道人所未道。

诗书兼长品鉴有方作为一代大书法家,先生的书法作品,结体内紧外放,笔画遒劲俊雅,章法布局严谨,达到了炉火纯青的高超水准,形成一家之风,被人们誉为“启体”,风靡天下,成为中国当代书法文化的瑰宝。

先生的书法作品,不仅是书家之书,更是学者之书,诗人之书,渊雅而具古韵,隽永而兼洒脱,饶有书卷气息和诗歌韵味。

先生从不把自己的书法视为牟利的奇货,曾欣然为普通工人、市民、年轻学生乃至小朋友题字,堪称人民的书法家。

先生还深入研究汉字字体及书法创作理论,出版了《书法概论》《古代字体论稿》《论书绝句》等著作。

先生对汉字字体演变的论述,对临碑应“透过刀锋看笔锋”的强调,对汉字结构“黄金律”的发现,广泛而深刻地影响了书法的练习和创作。

先生从小受祖父的熏陶,酷爱绘画,先后拜贾羲民先生?p吴镜汀先生为师学画,是一位成名已久的画家。

先生的画作构图严谨、手法生动、色彩鲜明、韵味悠长、境界开阔,尤擅长山水竹石,极富传统文人画的意趣。

先生为第一届教师节绘制的大幅松石图,已成为北京师范大学的镇校之宝。

为表彰先生在书画方面的卓越成就,2000年文化部为先生颁发了“兰亭终身成就奖”,2002年又颁发了“造型表演艺术创作研究成就奖”。

先生是一位独具风格的当代旧体诗人,诗作学力深厚坚实,意境深远含蓄,格律严谨工整,语言典雅丰赡,深具古典风韵。

保存在《启功韵语》《启功絮语》《启功赘语》中的大量诗篇,推陈出新、自创一格,在诗坛上独树一帜。

先生对历史人生的许多高见,都是在风格独特的诗词中表达出来的。

先生具有艺术家和诗人的气质,因此先生的学术文章也充满意趣,是辞章、义理、考据完美结合的典范。

先生是当代中国屈指可数的独具慧眼的文物鉴定家,尤其对古代书画、碑帖的考定,见识卓异,造诣精深,几十年间先生所经眼鉴定的书画文物数以万计。

在长期的书画鉴定中,先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提出书画鉴定“看风格”“看纸墨”“看旁证”等重要见解,还从实践中总结出“挟贵”“挟长”等七条禁忌,佳惠学林。

先生是一位?W者型和艺术家型相结合的鉴定家,以学问考定见长,常能透过现象,深入本质,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问题。

例如:对旧题为唐“张旭草书古诗帖”真实年代的考辨,对陆机《平复帖》的全文通释与考定,便是最好的例证。

除书画外,先生还对出土文物及古代书籍进行鉴定,参与了震惊文物界的《出师颂》《淳化阁帖》的收购与鉴定工作。

几十年来,先生为保护我国珍贵的文化遗产作出了卓越贡献,堪称不可多得的国宝级人才。

集诗、书、画和文物鉴赏于一身的启功先生,对历代作品特征、作者风格了然于心,见识卓异,加上他有丰富的文物知识和文史修养,又熟谙典故,劣品和赝品总逃不过他的目光。

然而,他对个人的作品从不看重。

有个铺子是“造假作品”的专卖店,标价不高,有人看了问店主:“是真的吗?”店主也挺痛快:“真的能这个价钱吗?”后来,先生听说了这件事,就来到这个铺子,一件一件看得挺仔细。

先生谁不认识呀!有人就过来问:“启老,这是您写的吗?”先生听了,微微一笑说:“比我写得好。

”在场的人全都大笑了起来。

过了一会儿,先生又改口了:“这是我写的。

”事后他向我们解释,他说:“人家用我的名字写字,是看得起我,再者,他一定是生活困难缺钱,他要是找我来借钱,我不是也得借给他?”他撰文称赞明代文征明、唐寅等人,说当时有人伪造他们的书画,他们不但不加辩驳,甚至在赝品上题字,使穷朋友多卖几个钱。

让那些穷苦小名家得几吊钱维持一段生活,而有钱人买了真题假画,损失也不会多么大。

这观念虽不合知识产权保护法,却体现出启功一向的仁者情怀。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先生还是一位享有崇高声誉的著名爱国者、社会活动家。

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曾担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第五届委员,第六届、七届、八届、九届、十届常务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顾问、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

先生以其卓越的才能、崇高的思想品德和对国家的无私奉献,赢得社会各界的敬重和爱戴。

先生对祖国、对人民抱有一颗热诚的赤子之心,极力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多年来,先生在政协积极建言献策,在各种外交场合维护国家的利益与尊严,宣传介绍中华悠久的传统文化,为祖国争得了荣誉。

先生曾多次应邀赴日本、新加坡、韩国参观访问,举办书画展和进行学术交流。

还赴美国、英国、法国出席学术会议、鉴定古书画、考察博物馆,为传播中华传统文化作出了突出贡献。

启功先生与人为善,注重情谊。

先生对母亲至孝、对妻子至爱、对师长至敬、对朋友至诚,对晚辈、学生关爱至切。

先生道德高尚,为人方正,温文尔雅,内刚外柔。

“直如矢,道所履;平如砥,心所企”,这首砚铭正是先生做人的原则。

先生另有砚铭云:“一拳之石取其坚,一勺之水取其净”。

先生取“坚净”二字作为书斋的名称,这也正是先生道德操守的生动写照。

先生性格洒脱,心胸超旷,每遇人生坎坷,总能以乐观的精神、旷达的心胸加以化解。

先生言谈风趣,应对机敏,出语幽默。

人们与先生交谈如沐春风,无不为先生的人格魅力所倾倒。

2005年6月30日2时25分,启功先生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

噩耗传来,悲风四起,整个北京师范大学沉浸在深深的悲痛之中。

师生络绎不绝地到设在英东学术会堂的灵堂,献上一瓣心香,表达无限哀思,深切缅怀敬爱的启功先生。

社会各界也立即产生强烈反响,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也纷纷以致唁函、唁电,代送花圈等形式悼念启功先生。

师垂典则,范示群伦。

先生九十三年的丰富人生,留给世人的,不仅是内涵丰厚的学术著作和精美绝伦的书画作品,而且是高洁的人格和无私的美德。

先生的逝世,不仅是北京师范大学的一大损失,而且也是中国文化事业、教育事业和艺术事业的一大损失。

先生的学与行将永远激励北京师范大学的全体师生,继承先生的遗志,光大学术,发展中国教育事业,弘扬中华文化。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责任编辑:于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