霉菌及其毒素分析

合集下载

霉菌毒素及其代谢产物对人体免疫系统的影响分析

霉菌毒素及其代谢产物对人体免疫系统的影响分析

霉菌毒素及其代谢产物对人体免疫系统的影响分析霉菌是一种常见的真菌,它们可以生长在许多物质上,包括食品、土壤和建筑结构中。

其中一些霉菌物种产生毒素,这些毒素被称为霉菌毒素。

霉菌毒素是一类广泛存在的有害物质,它们对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长期摄入霉菌毒素或暴露于高浓度霉菌毒素环境下,可能导致多种健康问题,如肝癌、肾脏损伤、神经系统病变等。

同时,霉菌毒素还能够影响人体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导致免疫力下降,容易感染各种疾病。

在生物体内,霉菌毒素可通过不同途径进入人体,包括食品、空气和水源等。

一旦进入人体,霉菌毒素会被肝脏进行代谢,代谢产物会进一步影响人体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

在人体内,霉菌毒素代谢产物可通过以下主要途径影响免疫系统:1. 影响白细胞数量和活力:霉菌毒素代谢产物可影响白细胞的数量和活力。

白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它们负责抵御外来病原体。

当白细胞数量减少或活力降低时,就容易导致免疫力下降,从而增加感染的风险。

2. 促进炎症反应:霉菌毒素代谢产物可以促进炎症反应,增加体内炎症介质的产生。

长期处于炎症状态下,对身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如关节炎、糖尿病等疾病。

3. 影响免疫抑制剂的产生:免疫抑制剂是一类能够抑制免疫系统反应的物质。

霉菌毒素代谢产物可促进免疫抑制剂的产生,从而进一步削弱人体免疫系统的抵抗力,容易导致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等疾病。

4. 印记化细胞功能障碍:霉菌毒素代谢产物可影响印记化细胞的功能,导致它们不能识别并攻击肿瘤细胞、病毒等。

这会削弱机体的免疫反应,从而容易感染疾病,甚至导致癌症。

因此,人体免疫系统是重要的免疫防线之一。

当人体暴露于霉菌毒素及其代谢产物时,合理地加强免疫系统的能力,能够减轻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饮食和睡眠习惯、适量运动、积极防治疾病,并在日常生活中注意清洁卫生,对于保持健康和增强免疫系统具有积极作用。

总结而言,人体的免疫系统是保卫人体健康的重要防线之一。

霉菌与霉菌毒素

霉菌与霉菌毒素

• 2.赭曲霉毒素 A的毒性
• ①急性毒性 赭曲霉毒素 A的急性毒性很强,对实验动物 经口 LD50为3.4~30.3mg /(kg· bw)。动物中毒的靶器官主 要为肾脏和肝脏。 ②三致作用 大鼠和仓鼠试验发现赭曲霉毒素还有胚胎毒 性和致畸性。有报道给猴染毒赭曲霉毒素A后可诱导肾细 胞的异常分裂,提示其有致突变的可能。
一、黄曲霉毒素(Aflatoxin, AFT)
• 火鸡的X病: 1960年6月-8月间,英国英格兰南部 和东部地区 • 主要症状:动物食欲减退、羽翼下垂,发病后一直 昏睡,一周后死亡。死时,头向后背,脚向后伸, 呈现出一种特殊的死相。解剖时发现,肝脏出血、 坏死,肾脏肥大。病理检查时,发现肝实质细胞退 行性变,胆管上皮细胞异常增生 • 1961年,从霉变的花生饼粉中分离到黄曲霉 • 黄曲霉产生的一种在紫外光下产生蓝和绿色荧光的 毒素,造成了火鸡的死亡 • 在污染黄曲霉的食物中分离到4种具有紫外光下发荧 光的物质,并分别命名为黄曲霉毒素( Aflatoxin ) B1、B2、G1和G2
4.靶器官
• 主要为肝脏 • 急性中毒的动物主要表现为肝脏损伤、肝实 质细胞损伤、胆管增生和肝出血
• 慢性中毒主要表现为生长发育迟缓、肝脏出 现亚急性或慢性损伤。可引起原发性肝细癌
• 也可作用于其他器官,如肾脏、胃、直肠、 乳腺、卵巢等
5.代谢
• 黄曲霉毒素在动物体内经细胞内质网微粒体混合 功能氧化酶系代谢。 • 在微粒体混合功能氧化酶系的作用下黄曲霉毒素 B1发生脱甲基、羟化及环氧化反应。
•慢性毒性
慢性中毒的表现往往使动物生长障碍,
肝脏出现亚急性和慢性损害。如肝实质细胞 变性和灶性坏死、肝实质细胞增生、以及胆
管的囊性增生等 。
2)诱变性 • 在有无 S9 的情况下都能使人体成纤维细胞发生

2121年 常见的霉菌+毒素

2121年 常见的霉菌+毒素

黄曲霉毒素的毒性
• 急性毒性:剧毒物,毒性是氯化钾的10倍,砒霜的68倍。 • 慢性毒性:动物生长延缓,肝脏出现亚急性或慢性损伤。 • 三致作用:致癌、致畸、致突变。
黄曲霉毒素
黄曲霉毒素(aflatoin, ATF)的主要性质: 1、溶于油、氯仿、甲醇等有机溶剂,不溶于水、乙醚、石油醚; 2、耐热,加热到280℃才裂解破坏; 3、在中性和酸性溶液中稳定,在pH值9—10的强碱性溶液中迅速分解。
• 一般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素
----学习茶知识 传承茶文化----
课程名:茶叶检测技术
几种主要的霉菌毒素
(1)、鸟青霉类毒素 (2)、镰刀菌毒素 (3)、黄曲霉毒素
岛青霉类毒素
岛青霉类毒素是由岛青霉产生的代谢产物,主要有黄天精、 环氯素、红天精、岛青霉毒素等,岛青霉为青霉属。 国外报道的“黄变米”主要含有青霉属,最常分离的霉菌有黄 绿青霉、岛青霉、和桔青霉等。“黄变米”是由于稻谷收割后, 贮存中含水分过高,因霉菌污染后呈黄色,故称“黄变米。”
镰刀菌毒素
镰刀菌毒素主要是镰刀菌属和个别其他菌属霉菌所产生 的有毒代谢产物的总称。
单端孢霉素类:急性毒性较强,以局部刺激症状、炎症 甚至坏死为主,慢性毒性可引起白细胞减少,抑制蛋白质和 DNA的合成。
丁烯酸内酯:一种水溶性有毒代谢产物,是一种血液毒, 毒性较大,可引起牛烂蹄病。
变质的甘蔗里面呈黑、棕褐色 ,吃起来有酒精味。这是甘蔗 受了串珠镰刀菌感染并产生了 毒素所致。
黄曲霉毒素产生的影响因素
• 培养基:花生、玉米等是黄曲霉的天然培养基。 • 温度和适度:最适合生长温度在37℃左右,产毒温度在28—32℃,相对湿度在
85%以上。 • 水分:产毒的适宜水分活度为08—09。 • pH:最适pH为3。

有关黄曲霉菌和其毒素的描述

有关黄曲霉菌和其毒素的描述

有关黄曲霉菌和其毒素的描述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黄曲霉菌是一种常见的真菌,其产生的毒素会对人体和动物的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黄曲霉菌最常见的毒素是黄曲霉素,它是一种具有强烈肝毒性的有机化合物,对人体的肝脏造成严重损害。

除了黄曲霉素之外,黄曲霉菌还会产生其他一系列毒素,如赭曲霉素、麦角菌素等,它们会引起不同程度的中毒反应。

黄曲霉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常生长在潮湿、温暖的环境中,如发霉的谷物、果蔬、坚果等食品上。

一旦食品被黄曲霉菌污染,就可能产生毒素,对人体造成危害。

黄曲霉菌的毒素具有热稳定性,在一定温度下不易被破坏,因此即使食品加热也不能完全去除毒素。

食用被污染的食品后,人体可能出现黄曲霉菌毒素中毒的症状。

轻微中毒症状包括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腹泻等,严重中毒则可能导致肝功能损害、黄疸、肝癌等严重后果。

长期摄入含有黄曲霉菌毒素的食物,还会增加患癌症、肝硬化等疾病的风险。

为了防止黄曲霉菌及其毒素对人体的危害,我们可以采取一些预防措施。

保持食品清洁卫生,避免食用发霉食品。

储存食品时要注意通风干燥,防止黄曲霉菌的生长。

食品加工过程中要遵循卫生标准,避免污染。

建议选择新鲜、质量可靠的食品,避免长时间食用过期食品或贮存不当的食品。

当发现食品有发霉的迹象时,应及时丢弃,避免继续食用。

如果食用食品后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增强对黄曲霉菌及其毒素的认识,提高食品安全意识,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黄曲霉菌及其毒素是一种常见的食品安全隐患,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为了预防中毒事件的发生,我们应该加强食品安全意识,正确储存、处理食品,避免食用发霉食品,及时处理发现的风险食品。

只有保持警惕和谨慎,我们才能远离黄曲霉菌及其毒素的威胁,保障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和安全。

第二篇示例:黄曲霉菌(Aspergillus flavus)是一种常见的霉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

这种霉菌主要寄生在玉米、花生、大米、小麦、大豆、燕麦等谷物和豆类上,尤其是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容易生长。

霉菌毒素

霉菌毒素
毒素分类:1田间毒素:呕吐,T-2,烟曲毒素,玉米赤霉烯酮。2存储:黄曲霉毒素和赭曲霉毒素。
1黄曲霉毒素:免疫抑制(强烈,破坏巨噬细胞的噬低血清IGAIGG的浓度),生长迟缓,饲料转化率低,黄疸,被毛粗糙,抑郁,厌食,急性肝病,肝癌(动物急性死亡)
2赭曲霉毒素:免疫抑制(胸腺法氏囊和淋巴结的淋巴细胞减少,对细胞免疫有抑制作用),食欲减缓,生长迟滞,口渴,多尿。肾苍白,质硬,皮质变性,呈间质纤维化,肾近曲小管坏死,胃溃疡。
3玉米赤霉烯酮:阴户肿胀,阴唇张开,阴道黏膜充血,分泌物增加,乳房肿胀,严重时候阴道黏膜外翻,初生仔猪虚弱,阴户红肿,后肢外翻,公猪乳腺肿大,包皮水肿,睾丸萎缩,性欲减退。
4呕吐毒素:采食降低,消化紊乱(呕吐,肠炎,腹泻)拒食,口腔及皮肤病变(坏死)
5T-2毒素:免疫抑制,皮肤关节溃烂(初生仔猪多见),侵害消化道,采食量下降,尾坏死。

霉菌毒素及其中毒危害

霉菌毒素及其中毒危害
主要的霉菌毒素及其中毒危害 霉菌毒素 毒素英文名 主要产毒霉菌 Aflatoxin 黄曲霉毒素 黄曲霉,寄生曲霉 杂色曲霉毒素 sterigmatocystin 杂色曲霉,构巢曲霉 Ochratoxin 赭曲霉毒素 赭曲霉,鲜绿青霉 扩展青霉,展青霉,棒形青霉,棒 Patulin 展青霉素 曲霉 Citrinin 桔青霉素 桔青霉,鲜绿青霉 红色青霉毒素 Rubratoxin 红色青霉,产紫青霉 Citreoviridin 黄绿青霉素 黄绿青霉 Islanditoxin 岛青霉毒素 岛青霉 Luteoskyrin 黄天精 岛青霉 Cyclochorபைடு நூலகம்tin 环氯素 岛青霉 Penitrem 青霉震颤素 圆弧青霉 三线镰刀菌,拟枝孢镰刀菌、梨孢 T-2 toxin T-2毒素 镰刀菌 二乙酸鹿草镰刀 Diacetoxyscirpe 鹿草镰刀菌,木贼镰刀菌 nol 菌烯醇 雪腐镰刀菌烯醇 Nivalenol 雪腐镰刀菌,表球镰刀菌 新茄病镰刀菌烯 Neosolaniol 茄病镰刀菌 醇 串珠镰刀菌素 Moniliformin 串珠镰刀菌 Fusarin 镰刀菌素 串珠镰刀菌 伏马菌素 玉米赤霉烯酮 (F-2毒素) Fumonisin 串珠镰刀菌
中毒危害 中毒性肝炎 肝细胞坏死,肾病 肾病,肝细胞坏死 中枢神经系统损害 肾病 中毒性肝炎,出血性素质 中枢神经系统损害 肝细胞坏死、肝硬化 肝细胞坏死、肝硬化 肝细胞坏死、肝硬化 肌纤维自动性痉缩 白细胞减少,出血性素质 白细胞减少,出血性素质 白细胞减少,呕吐、拒食 脑白质液化性坏死 脑白质液化性坏死 脑白质液化性坏死 脑白质液化性坏死,猪肺水 肿病 雌激素亢进症 外周血管痉挛——烂蹄病 神经机能障碍,白细胞及血 小板减少 胆管——肝炎症,继发性感 光过敏 流涎、流泪、腹泻、尿频

霉菌毒素的危害分析及其防治措施

霉菌毒素的危害分析及其防治措施

霉菌毒素的危害分析及其防治措施作者:时景璐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版》2008年第10期摘要:霉菌毒素是霉菌在生长与繁殖过程中分泌的内毒素和外毒素。

常见的霉菌毒素主要有黄曲霉毒素B1、黄曲霉毒素G1、F-2毒素、T-2毒素等等。

本文主要针对霉菌的产生过程和种类进行了说明,同时还论述霉菌所带来的危害及其具体的防治措施。

关键字:霉菌毒素产生危害防治今年饲料工业和养殖业又面临着因玉米发霉而产生大量霉菌毒素,引发饲料霉变,在很大程度上危害畜禽养殖业发展,给广大养殖业朋友带来一定影响。

这些毒素主要侵害体内的实质性器官如肝脏、肾脏以及脾脏等,引起这些器官实质性损伤和功能退化,霉菌毒素没有安全阀,少量就会有致癌作用,同时在体内有累积效应,甚至可以通过蛋、奶(如黄曲霉毒素M1)等产品进入人类的食物链危害人类的健康。

1霉菌的产生及种类霉菌是一种真菌多细胞微生物,近几年霉菌的污染在我国越来越严重。

霉菌毒素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它包括许许多多的霉菌所产生的一种或多种(一种霉菌也可产生多种毒素)毒素的通称,在临床上由一种霉菌或一种毒素所造成的危害比较少见。

霉菌可通过种子或孢子两种形式繁衍下代,在条件较好的情况下主要以种子形式,条件不适宜时主要以孢子形式繁衍,孢子广泛存在于土壤和谷物饲料中土壤和一些腐烂植物中,经由空气、水及昆虫传播到植物上,一旦抱子接触到破裂的种子,迅速发生霉变现象。

当这些谷物在收获,采购,运输,储存或饲料生产,运输,储存过程中遇到高温高湿等,极易发生霉菌毒素中毒。

目前已经分离和鉴定出来的霉菌毒素有200多种。

危害比较严重的霉菌毒素主要是由2种霉菌属所产生:曲霉菌属:包括黄曲霉,杂色曲霉,赭曲霉等,镰刀菌属:包括单端孢镰刀菌,串珠镰刀菌等2霉菌毒素的危害在北方往往多发于7~9月份。

今年由于秋收季节多雨造成霉菌大量繁衍,产生大量毒素,使当前霉菌毒素中毒非常普遍。

霉菌毒素引起严重的免疫抑制而使各种疾病多发,同时如果有应激或免疫抑制病存在则本病要严重的多!同肉鸡和蛋鸡相比,鸭子对黄曲毒素要敏感的多在饲料和原料中,霉菌毒素污染非常严重,而由多种饲料原料配制的全价科将会大大增加全价料受多种霉菌毒素污染的危险。

霉菌毒素的分类介绍

霉菌毒素的分类介绍

霉菌毒素的分类介绍霉菌毒素是霉菌在谷物(大豆、玉米、麸皮)中繁殖过程中或者储存过程中产生的有毒代谢产物。

正确认识这些毒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预防并选择有针对性的脱霉剂。

霉菌毒素常见以下几种:黄曲霉毒素这是一种最为常见的毒素,主要是由黄曲霉和寄生曲霉产生的有毒代谢产物。

黄曲霉毒素被动物采食后,迅速被胃肠道吸收,它在肝脏中的浓度最高,所以肝脏的受害最严重。

肝为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和代谢器官,一旦受损会导致全身性出血、消化机能障碍和神经症状。

玉米赤霉烯酮又称F-2 毒素,主要是禾谷镰刀菌的一种代谢产物,属于镰刀菌毒素类,它主要影响动物的生殖系统。

玉米赤霉烯酮可促进子宫DNA RNA和蛋白质的合成,使动物发生雌激素亢进症,所以又被称为类动情毒素。

该毒素可使母猪外阴持续性红肿,这种红肿症状常被误认为是母猪发情,但出现症状的母猪却不接受公猪爬跨配种。

其对公猪的影响也很显著,可导致性欲低下、精液量减少、密度降低,精子萎缩、变形,或畸形率增加等。

T-2 毒素它是三线镰刀菌、拟技孢镰刀菌、梨孢镰刀菌等的有毒代谢产物,属于镰刀菌毒素类。

T-2 毒素有较强的细胞毒性,可破坏组织黏膜的完整性,使免疫细胞的功能下降,引起贫血、出血。

由于T-2 毒素能刺激肠道黏膜,因此还会引起猪的呕吐和腹泻。

赭曲霉毒素与黄曲霉毒素有些相似,主要侵害肝脏和肾脏。

它可使肠道相关淋巴组织坏死,降低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影响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母猪长期过量饲喂赭曲霉毒素污染的饲料,有可能影响后代的免疫机能。

烟曲霉毒素该毒素常出现于玉米产区,它对机体呼吸道的损伤比较严重。

有的猪场呼吸道问题总是反复难以治愈,可考虑是不是烟曲霉毒素在其中作怪。

另外该毒素中毒后猪的生产性能和繁殖性能也遭到破坏,明显的症状是胚胎发育受损,免疫机能降低。

呕吐毒素在早期阶段中,呕吐毒素能导致皮肤刺激,缺乏食欲,呕吐;在后期,则会引起出血、消化道的坏疽、中枢神经系统问题、免疫系统的破坏、骨髓造血功能的衰退以及生殖功能衰退等。

霉菌毒素检测方法综述

霉菌毒素检测方法综述

霉菌毒素检测方法综述由于产生毒素的霉菌无处不在,以及我们对大多数有利于霉菌生长和霉菌毒素产生的条件控制不力,造成食品和饲料的霉菌毒素污染问题越来越成为现代农业生产中不可忽视的重大难题。

在各种农产品上生长着的各种各样的霉菌,这些霉菌都能产生霉菌毒素,霉菌毒素是有毒的化合物,有些甚至是致癌的。

霉菌毒素有很多种(CAST,2003),包括黄曲霉毒素,主要是黄曲霉毒素B1和M1(Aflatoxins,FB1、FM1);赭(棕)曲霉毒素A(OchratoxinA,OA);杂色(柄)曲霉毒素(Terigmatocystin);展青霉素(Patulin,PTL);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N(F-2));串珠镰刀菌素(Moniliformin,MF),三硝基丙酸以及属于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Trichothecenes)的T -2毒素(T-2toxin,T-2);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呕吐毒素)(Deoxynivalenol,DON);二乙酰镳草镰刀菌烯醇(Diacetoxyscirpenol,DAS)等。

联合国粮农组织在近期的报道中指出,全世界至少99个国家,占世界人口的87%,针对粮食和饲料的霉菌毒素污染问题都有相关的规定。

在未来的几年里,与不断变化的全球气候有关的气象突发事件的增多将进一步向我们提出挑战。

霉菌毒素污染给食品企业、粮油加工企业、畜禽养殖场以及饲料的加工企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目前霉菌毒素检测常用的方法如下几种:一、薄层层析法:TLC法是针对不同的样品,用适宜的提取溶剂将霉菌毒素从样品中提取出来,经柱层析净化,再在薄层板上层析展开、分离,利用霉菌毒素的荧光性,根据荧光斑点的强弱与标准比较测定其最低含量。

TLC法样品前处理繁琐,且提取和净化效果不够理想,提取液中杂质较多,在展开时影响斑点的荧光强度。

二、色谱法:色谱法,包括薄层色谱、气相色谱、液相色谱等,一直是最重要的霉菌毒素的化学分析方法。

霉菌及霉菌毒素之认识与防治

霉菌及霉菌毒素之认识与防治

霉菌及霉菌毒素之认识与防治东莞贸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技术部一、霉菌毒素之定义霉菌毒素与抗生素同为霉菌的代谢产物,而霉菌毒素,顾名思义,就是霉菌在各种不同的有机基质上生长后所产生具有毒性的二次代谢产物,这些具有毒性的二次代谢产物,有些是排出于所生长的基质中,有些则存在于菌体内,当人或动物食入含有毒素的基质或菌体,有时甚至接触到含有毒性的基质后便发臭或局部性的中毒。

二、霉菌毒素与环境的关系一般而言,霉菌的生长和霉菌毒素的产生是因环境因素如温度和潮湿而异,其蔓延的程度因季节与每年不同气候之改变而有所不同。

所以亚热带地区特别容易导致霉菌的繁殖而造成霉菌毒素的污染,其最主要的因素为产毒霉菌污染了含有丰富的醣类和适量蛋白质的基质如谷物,牧草或豆类等农作物,任何基质都有一层保护膜可免于霉菌入侵,然如在生长其间被昆虫咬伤;或在收割时经机械性的伤害,特别是玉米中胚牙的损坏;或在收割后不良的储藏过程空气中湿度及温度的变化所引起的龟裂等造成表皮损伤,皆会使到霉入侵基质,然后配以适合霉菌生长的湿热天气就产生霉菌毒素,其关系如下图表示:霉菌毒素与环境的关系图相对湿度←→含水量←→细菌生长↓表皮损伤→基质(昆虫,收割)↑微生物交互作用↘↓ph 温度空气霉菌←霉菌抑制剂↗↓二次代谢产物徽菌毒素(一) 温度对霉菌的影响相同的霉菌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会产生化学结构完全不同的毒素,如梭霉菌属Fusarium在高温(25℃)时产生F-2毒素,而在低温(8-18℃)时产生T-2毒素。

又Aspergillus flavus在28℃以下不会产生黄曲毒素Bl。

然而有些霉菌则是好低温性。

(二) 水份及湿度对霉菌的影响霉菌通常无法在水分活性(平衡相对湿度)低于0.68的情况下生存。

(三) 酸碱值对霉菌的影响钙离子是抑制霉菌产生毒素的要件,而酸雨会造成土壤中钙离子减少,则毒素产量将随之上升,虽然每一种霉菌有其最适生长PH 值,但对酸、碱的耐力相当强,因此酸碱值对霉菌的影响不大。

霉菌毒素的种类及其危害

霉菌毒素的种类及其危害

霉菌毒素的种类及其危害霉菌的种类很多.产生霉菌病菌的霉菌广泛存在于空气、土壤、水及腐败的有机物中。

对猪只危害严重的霉菌毒素主要来源于发霉变质的各种细菌谷物,比如玉米、大麦、小麦、糠麸及棉籽等。

这些谷物是猪只的主要饲料。

如保管不当,谷物发霉变质,以此饲料喂猪,招致可引发猪只发生霉菌毒紊中毒。

这对当前我国养猪生产构成重大事件威胁,且危害性愈发严重,应引起高度重视。

霉菌毒素的种类及其毒害霉菌毒素的种类。

目前仍然已知霉菌毒紊有200多种。

在我国最常见的,对养猪业危害最大的主要有黄曲霉毒素、T一2毒素、马铃薯赤霉烯酮毒素等;此外还有烟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等。

霉菌毒素的危害。

黄曲霉毒素可引起肝细胞变性、坏死、出血;影响DNA、RNA的合成与复制;抑制细胞分裂、蛋白质、脂肪的合成与线粒体的代谢;破坏溶酶体的结构和机能:还具有致癌、致突变和致畸性等。

T一2毒素能刺激皮肤和黏膜,引起口腔与肠道黏膜溃疡与坏死,导致呕吐和腹泻;毒素体液进人血液中能产生细胞毒作用,损伤血管上皮细胞,摧毁血管壁的完整性,是血管扩张、充血、通透性增强,引起胸部各器官出血。

玉米赤霉烯酮毒素属于寄生虫类雌激素物质,克引起猪只雌激素亢进症,使猪的生殖器官机能和形态发生变化,导致小母猪阴道、阴户红肿等,呈现霉菌性水肿反应。

霉菌毒素还能溶解淋巴细胞,降低T细胞和B细胞的活性,使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调节机能受到抑制.抗体产量减少,出现免疫麻痹与免疫耐受.致使免疫发话低下。

同时.还可引起大脑神经化学物质分泌发生黏液改变,脑桥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减少,下丘脑和脑桥5一羟吲哚乙酸与5一羟色胺的数量升高,导致猪只不食、呕吐、肌肉协调性降低与癫痫。

霉菌毒素的种类与影响

霉菌毒素的种类与影响

霉菌毒素的种类与影响霉菌毒素是一类由霉菌产生的有毒化合物,存在于许多不同的食物和饲料中。

它们可以对人和动物的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包括危及生命的疾病和慢性毒性作用。

本文将探讨霉菌毒素的种类和它们对健康的不同影响。

一、霉菌毒素的种类1. 黄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是由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和黄曲霉素(Aspergillus parasiticus)产生的一种广泛存在于地球上的真菌毒素。

这种毒素被发现存在于许多不同的食物中,如谷物、花生、大豆和玉米。

黄曲霉毒素与肝脏损伤、疱疹样皮肤病和癌症等疾病的发生有关。

2. 真菌酸真菌酸是一组由多种真菌产生的毒素。

这些毒素可以存在于多种食物中,例如大米、麦类、谷类、玉米和坚果。

真菌酸的摄入可能会导致肝脏和肾脏损伤、癌症和免疫抑制。

3. 粘合素粘合素是一种由霉菌属(Fusarium)菌株产生的毒素。

这种毒素被发现与宏观细胞溶解、肝脏肿大、断奶猪腹泻、母猪流产等症状有关。

它也可能会对家禽和野生动物的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4. 霉菌肽霉菌肽是由霉菌菌株产生的一种毒素。

这种毒素可以存在于谷物、玉米、花生、豆类和动物饲料中。

霉菌肽可引发免疫反应和肝脏、肾脏损伤。

5. 细菌内毒素细菌内毒素是一种由细菌产生的毒素,通常存在于发霉的动物饲料、玉米和谷物中。

它可以导致短期和长期健康问题,如发热、虚弱、呕吐和腹泻等。

二、霉菌毒素的影响不同种类的霉菌毒素会对人和动物的健康造成不同影响。

1. 健康影响许多霉菌毒素,如黄曲霉毒素和真菌酸,被认为是人类健康的主要威胁之一。

它们与多种疾病的发生有关,如肝脏损伤、癌症、免疫抑制和生殖健康问题。

在动物中,摄入霉菌毒素可能会导致疾病、生长缓慢和死亡。

2. 经济影响霉菌毒素的存在可以在农业中造成巨大损失。

它会导致粮食、动物饲料和牧场养殖产品的价格下降,从而直接损害农民的生计。

同时,霉菌毒素也会影响贸易和市场的稳定性,从而在全球范围内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霉菌及其毒素分析第一节产毒霉菌及霉菌毒素的筛选一、产毒霉菌的筛选1、直接测定霉菌毒素。

2、动物试验用于筛选产毒霉菌的动物主要有小白鼠和兔子。

⑴小白鼠常用于通过口服或注射毒性试验来筛选产毒青霉菌和曲霉菌等。

方法是将分离纯化的霉菌接种于经过灭菌的饲料中,培养7~14天后,60℃干燥48h,以杀死或抑制霉菌生长,然后制成菌料,直接饲喂小白鼠,观察小白鼠的生长情况或死后变化。

或用有机溶剂提取制成粗毒素,注射或投服,观察小白鼠的中毒情况或死后变化。

⑵兔子常用于皮肤局部刺激试验筛选镰刀菌或其它一些产生细胞毒素的霉菌。

方法是将分离纯化的霉菌接种于经过灭菌的饲料或其它基质中,培养7~14天后,用有机溶剂提取制成粗毒素,将兔子背部毛剪净,涂搽粗毒素,观察兔子皮肤的毒性反应,如红肿、热痛、坏死等。

二、霉菌毒素的筛选和测定霉菌毒素的发现通常有两种途径:⑴在研究自然发生中毒过程中发现霉菌毒素,如黄曲霉毒素;⑵在直接研究某种霉菌的产毒性能时发现毒素,如研究赭曲霉时发现赭曲霉毒素。

引起急性中毒的毒素易为人们发现和重视。

但在多数情况下,引起慢性中毒如引起生产性能下降,对疾病的抵抗力降低等的霉菌毒素往往容易被人们忽视。

所以,筛选及测定霉菌毒素对知道畜牧业生产、防病治病有重要的意义。

霉菌毒素的筛选和测定方法主要有:㈠物理化学法物理化学方法是利用气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薄层层析进行定量测定。

这里主要就霉菌毒素的薄层层析分析作一介绍。

1、采样由于霉菌毒素一般污染饲料的胚部,因而常规的随机抽样和分层定点采样方法有时不能代表成批饲料的真实情况。

Cucullu等曾对2Kg花生样品进行逐粒观察,挑出其中20粒霉变花生,发现这些花生的黄曲霉毒素含量在0.3ppm至1100之间。

即使样品中霉变花生比例变化很小,其结果也将发生很大的变化。

所以,进行霉菌毒素分析时,其采集平均试样的采样点要比常规采样多。

散装样品,需采100个点以上,袋装样品要采25%以上袋。

平均试样经过粉碎后再缩分成试样,供测定用。

推荐的饿米军毒素的采样过程:100个点以上粉碎匀浆大批样品————3×3.5Kg(平均试样)——3×350g——3×2×100g。

25%袋以上缩分缩分2、提取霉菌毒素通常均为有机物,须用响应极性的有机溶剂提取。

常用有机溶剂:粗提溶剂——甲醇、氯仿、丙酮、乙酸乙酯、乙腈,这些溶剂单独使用或两种、两种以上配合使用。

纯化用溶剂(萃取)——石油醚,正己烷。

常用的提取方法:振荡提取30~45min;高速匀浆提取3min。

3、纯化霉菌毒素提取液的怀春化除了前述的萃取法、柱层析法和薄层色谱法外,还有液固提取法(Liquid-solid extractrion)和化学吸附法(Chemical absorption)。

液固提取法是利用多数霉菌毒素不溶于石油醚和正己烷的性质,用正己烷或石油醚除去试样中的脂肪、色素等弱极性杂质的一种纯化方法。

此法常在试样提取前或与提取同时进行。

化学吸附法是吸附柱色谱的衍化,系用一些吸附剂如硅藻土、硅胶、活性炭、碳酸铜等将杂质吸附除去的一种方法,此法常与试样提取同时进行。

4、测定下表所列的是几种霉菌毒素TLC进行测定的方法。

表5-1 几种霉菌毒素TLC分析方法㈡生物学试验生物学试验方法主要包括细胞学试验、微生物学试验、免疫学试验和动物试验等。

1、细胞学实验细胞学试验是利用某些霉菌毒素具有细胞毒性,对组织培养细胞具有毒性作用,引起细胞变形、细胞数减少,形成巨细胞或引起细胞死亡等。

用来做细胞学试验的组织细胞有:1日龄小鸡气管细胞;小牛肾细胞和鸡胚细胞等。

2、微生物学试验许多霉菌毒素起初都是作为抗菌素被发现的。

微生物学实验就是利用某些霉菌毒素的抑菌性能来测定其毒性。

常用的微生物有: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negaterium)、枯草杆菌(B. Su-btilis)、乳酸菌(Lactic acid bactria)。

由于不同霉菌毒素对不同动物、不同组织细胞的毒性不同,因此在结果分析时应注意:微生物学试验不可能测定所有对脊椎动物有毒的毒素,特别是侵害脊椎动物神经系统的毒素。

同时,抑菌试验结果理想的毒素也不一定对脊椎动物有毒性。

3、免疫学试验免疫学试验是测定霉菌毒素的高特异性和高灵敏度的定性定量方法。

目前已用于测定赭曲霉毒素A、T-2毒素、黄曲霉毒素B1和M1、玉米赤霉烯酮等。

免疫学试验包括放射免疫试验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⑴放射免疫试验(Radioimmunoassay, RIA)放射免疫试验是将同位素技术的高灵敏与抗原抗体反映的高特异性结合起来。

其基本原理是放射性标记抗原与非标记抗原竞争性地和抗体结合,当样品中的非标记抗原的量增加时,标记抗原与抗体形成的复合物的两减少,即样品中待测抗原的量与标记抗原抗体复合物的量成反比。

所以可根据标记抗原抗体复合物的多少(放射性强度)来定量未知抗原。

⑵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基本原理是酶标记抗原或抗体与相应的抗体或抗原后,结合在免疫复合物上的酶遇到相应的底物,催化底物水解、氧化或还原,产生有色物质,颜色的深浅与相应抗原或抗体的量成正比,借助颜色的深浅来定量抗原或抗体。

注意:霉菌毒素是一类半抗原,它们不能单独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必须将它们和载体(如丙种球蛋白、卵清蛋白等)结合后,才具免疫原性。

4、动物试验动物试验在霉菌毒素筛选中用得较多的有雏鸭试验和小白鼠子宫增重试验。

雏鸭试验用于黄曲霉毒素筛选。

雏鸭对黄曲霉毒素特别敏感,当用含黄曲霉毒素的饲料饲喂雏鸭或用其粗提取液注射时,可引起雏鸭死亡,并出现特征性的病理组织学变化——胆小管增生。

小白鼠子宫增重试验用于玉米赤霉烯酮的筛选。

玉米赤霉烯酮具有雌激素样作用,当用含玉米赤霉烯酮的饲料饲喂小白鼠或用粗提取液注射时,可引起小白鼠的子宫增大。

第二节饲料中常见产毒霉菌属的鉴定霉菌的鉴定,是在于确定一种未知菌的分类地位和属名、种名。

其鉴定的主要依据是形态特征和培养性状。

一、培养条件由于霉菌在不同的培养条件下形态有所不同,所以在鉴定霉菌时,需要用固定的培养条件。

这些条件包括:特定的培养基、一定的培养温度和培养时间。

通常鉴定青霉和曲霉的标准培养基为察氏培养基,以麦牙汁琼脂培养基作为辅助培养基。

培养温度为23~25℃;培养时间:3~5天时进行显微观察,7~14天时进行霉菌的形态特征观察。

⑴察氏培养基(Capak agar,CA)蔗糖 Sugar 30g NaNO3 30g K2HPO41gMgSO4.7H2O 0.5g KCl 0.5g FeSO4.7H2O 0.01g琼脂 20g 蒸馏水 1000ml化学试剂为分析纯边搅拌边煮沸至全部溶解成透明状,调节pH为4.4~4.6。

15磅灭菌20min。

⑵麦牙汁琼脂培养基(低渗培养基,Beer wort)麦牙浸膏20g 葡萄糖20g 蛋白胨1g琼脂20g 蒸馏水1000ml将各种成分溶解水中,边加热边搅拌至培养基透明,10磅灭菌20min。

鉴定镰刀菌、根霉、毛霉和未知菌类的标准培养基为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和马铃薯蔗糖培养基,培养温度为23~25℃,培养3~4天镜检,7~8天肉眼观察。

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PDA)干净新鲜去皮的马铃薯 200~300g 葡萄糖 20g琼脂 20g 蒸馏水 1000ml将马铃薯切成小块,加水1000ml煮沸15min,用双层纱布过滤后加葡萄糖和琼脂各20g,边加热边搅拌至琼脂溶化,加水补足至液体1000ml,并调节pH至5.5。

马铃薯蔗糖培养基的成分和配制方法与PDA相似,只需将葡萄糖改为蔗糖即可。

其它霉菌多用察氏培养基和PDA培养基。

有些霉菌要求特殊培养时,也可采用特殊的选择性培养基。

二、培养方法霉菌鉴定时的培养方法主要有平板培养法和载片培养法两种。

1、平板培养法系将纯化的霉菌接种于标准培养基平板,然后用一定的条件培养、制片观察。

制片方法是滴一滴乳酸苯酚液于干洁载玻片中央,用接种针从培养基上挑取少量典型材料(近菌落边缘包括菌丝和孢子的材料)置于液滴中,并将材料小心撕开,全部润湿,然后盖上盖玻片并轻轻按压,即成。

乳酸苯酚液的组成和配制方法如下:苯酚10g 乳酸10ml 甘油20ml 蒸馏水10ml先将苯酚加入10ml水中,加热至溶解后,再加入乳酸和甘油,混匀,即可。

对于产生极小而易碎孢子梗的真菌,制片观察很难看到完整而清楚的分生孢子头,为此可采用载片培养法。

2、载片培养法系于培养皿底铺一圆形滤纸,纸上放一“U”型玻棒,其上再放一载玻片,培养皿内加入5ml左右水,盖好后灭菌。

以无菌操作法切取1cm2平板培养基,并移至载玻片中央,培养基四周接种霉菌材料,盖上已灭菌的盖玻片,再盖好培养皿,于一定条件下培养,在培养适当时间后取出,置低倍显微镜下观察。

此法不仅能解决制片困难,而且对菌丝分枝、着生状态和分生孢子头等观察也可获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三、霉菌鉴定的主要项目霉菌鉴定的主要依据是形态特征和培养性状。

因此,其鉴定的主要项目包括培养性状和形态特征观察。

1、肉眼观察接种的平板,在培养过程中,需要在一定时间进行肉眼观察(必要时,可借助放大镜),并详细地记录菌落的外观。

⑴生长速度:记录菌落生长的快、中、慢、极慢,一般用培养两周时菌落的直径(cm)表示。

⑵菌落的颜色:这是霉菌菌种鉴定的重要依据之一。

包括霉菌菌落本身的颜色和培养基的颜色。

菌落本身的颜色是指菌丝、分生孢子梗、顶囊或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头的颜色;培养基颜色是指霉菌产生的色素使培养基出现的变化,与培养基的成分也有一定的关系。

⑶菌落的表面:气生菌丝生长疏松或致密;平坦、隆起、凹陷或有皱,有无同心环或放射沟纹;边缘是否整齐,是全缘的、锯齿状的,还是树枝状和纤毛状等。

⑷菌落的质地:指菌落的外观似毡状、绒状、棉絮状、羊毛状、束状、粉粒状、明胶状或皮革状等。

⑸渗出液:有些菌种常常在菌落表面出现带颜色的液滴。

观察时应注意其色调和分泌的数量。

⑹气味:许多菌株在培养过程中有明显的气味,如霉味、土气味和芳香味等,有时可作诶鉴定的参考。

2、显微镜检查霉菌的显微镜检查时主要须注意以下几项内容:⑴菌丝:菌丝的宽度、有无横隔、色泽、特殊的菌丝器官如假根、足细胞等。

菌丝是构成霉菌营养体的基本单位是菌丝。

菌丝是一种管状的细丝,把它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很像一根透明胶管,它的直径一般为几十微米,比细菌和放线菌的细胞约粗几倍到几十倍。

菌丝可伸长并产生分枝,许多分枝的菌丝相互交织在一起,就叫菌丝体。

根据菌丝中是否存在隔膜,可把霉菌菌丝分成无隔膜菌丝和有隔膜菌丝两种类型。

无隔膜菌丝:菌丝中无隔膜,整团菌丝体就是一个单细胞,其中含有多个细胞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