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困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困境

钱学森之问及其反响,透射出中国痛感缺乏杰出人才。其实,与之相关的是,优秀的机构在中国的命运也不是很好。枪打出头鸟和武大郎“相辅相成”

中国有句俗话“枪打出头鸟”。与之相辅相成的是“武大郎”习俗,只能比我差,不能比我好。两种习俗组成的一种文化,在中国没有绝迹,有时可能还很猖獗,仍然遏制中国出现突出的人才、突出的机构。这独特的文化习俗,与国家希望培养杰出人才、发挥杰出人才,背道而驰。

枪打出头鸟不仅针对个人,而且针对机构。一个规模达七百八十人的研究所敢于出头,照样被瞄准。如果不被打掉,也有现代方式被冷藏。而且很巧妙,无法说是谁干的,被集体封杀,躲在集体背后做不对的事情就可以不负责任。

“枪打出头鸟”指导下的文化性冷藏,无视国家需求、国家利益、国家投入、国家支持,也阉割全国科技工作者可以获得较好支持的一个新体制。

这就是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的例子。

被冷藏的研究所

国内公正学者、国外专家,任何了解实情后,绝大多数认为:北生所是国内最佳的生命科学研究所。

中组部、科技部、北京市于2004年成立的北生所,目的是

探索中国科学体制改革的道路。北生所探索是成功了,它坚持高标准、高要求,适当支持。可是不仅其体制和经验没有推广,本身也经常面临各种困难,包括被回避、被冷藏、经费渠道迄今没有完全理顺。

“枪打出头鸟”的文化习俗瞄准了一整个研究所。

北生所以每年1到1.2亿的经费,做出的成就远超出国内同类生命科学研究院所,而已经有多个研究所实际使用国家年度经费是2、3、4亿。

2011年的国际竞争,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其成功。美国HHMI (休斯医学研究所)让全世界一些国家青年人才竞争“国际青年学者”经费。这种经费,毫无条件,受支持的自由做自己感兴趣的课题,知识产权归原单位和国家。

多个国家共七百多人参加此次竞争,最终获选27位,中国7位。

中国的七人中四位来自北生所,另外清华、南开、科学院武汉数理所各一。而国内其他生命科学类研究所无一通过这一国际竞争入选。

中组部、科技部、北京市曾在北生所蹲点总结经验,希望推广其体制,使全国科学工作者,特别是优秀的年轻科技人员,能和NIBS的研究员一样,在适当的支持下、集中精力从事科学研究。

但是,迄今,不仅全国不能得益于国家已经试验成功的体制,

而且因为北生所成就突出,整个研究所被边缘化。其研究员常被排除在各种评审之外,被国内屏蔽在杰青、院士选举之外。北生所研究员的成果不被国内肯定和认可。比如,完全相同的干细胞研究成果,在其他所出现的被称为全国近5年来最重要的两项基础研究成果之一,而北生所的一模一样的工作就没有被当成重要成果。实际上,这样的成果在北生所就不是最好的。

北生所的实践证明好的体制在中国可以大大提高国家经费

使用的效率。2004年,北生所年度经费一亿(包括新建研究所的仪器购置),当时是生命科学支持最强的研究所。2011年,人数已达七百八十人的北生所还是仅1.2亿。而几年来,国内其他研究所经费大增,有些超过和远远超过北生所的经费。而且现在不止一个研究所的工资达到北生所、有的研究所房帖福利超过北生所。而它们的体制尚未普遍改革,没有在支持提高的情况下相应提高标准、提高要求,继续让博士后回国直接从正教授起步,其后评审远不如北生所严格。只要不是各方面极差,在其他研究所不会被开除。

有人抨击北生所获政府拨款较多,而其他单位是竞争经费。且不说其他单位拨款近年增加,而事实上,北生所的要求高很多、评审严很多,而做不好就要开路,包括在Science杂志发过文章的,都可能被开除。竞争经费是否就公平合理?如果竞争很讲学术,那么是。但是,目前中国国情下,竞争

水分很多,实际通过关系而不是靠学术获得经费的大有人在。国家实质投入其他研究所的经费多于北生所,却无法要求它们尽快改革。所以,几年下来相对比,北生所使用经费的效益高很多。

北生所成功后,国家希望推广其经验而阻力重重,其体制未能扩大到全国,未能让更多的科学工作者能受益,而且研究所基本被边缘化,如果不是冷藏的话。

我们中国有一种什么习惯势力,导致国家花了代价、而且成功的实验,变得无足轻重、没有推广价值?

北生所面临困惑

一个成功的研究所,本该意气风发。

可是,北生所的研究人员却遭遇困惑。

面临中国的国情,成功地运行了7年的北生所,近年也开始出现变化。

对于专心科学研究、专心学术的年轻人,北生所是极佳去处。对于要学术以外“个人发展”的年轻人,北生所就没有吸引力。

北生所招聘近年开始难起来。年轻研究人员,如果从个人利益看,而不从学术看,去北生所就很“划不来”,因为经费不多于其他单位、而职称低、要求严,学术不好还可能被开除。

有些人要离开北生所去其他研究所。原因是:在北生所,他

们做出很多工作,还只能从助理教授升为副教授,而同等成就在国内其他单位可以做生物的院士。前几年,因为北生所经费多于其他所,工资高于其他单位,他们还不愿离开。这几年,不少人愿意离开北生所去其他所。因为,近年其他研究所经费实际已经高于北生所,现在有其他所可以给出同等或更高的工资,而且可以马上成为正教授。这些所的实际标准、对他们的要求都低于北生所,更无需担心高标准的国际评审。所以,离开北生所对他们个人“有益无害”。

这样的现状,将如何导向在国内工作的优秀青年科学家?对于北生所研究员个人来说,他们今后是站着、还是趴着进入院士行列,其意义大于他们个人。

中国生物学界的两种选择

今后,对于在中国生物学界的研究机构和研究人员,明显有两种选择。

一种是加入改革后的新体制,目前已经全面实行的是北生所和实行新体制后的北大、清华生命科学学院、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据信还有其他研究院所开始和准备同类改革:对于生命科学研究人员,给予必要的支持,但高标准和严要求。与国外优秀大学职位同等,从助理教授起步,经过副教授到正教授。在西方、在香港台湾只能做助理教授的,在这些改革后的单位也只能做助理教授,达到国际较好大学副教授水平才能做改革后体制的副教授,而正教授需要在国际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