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抽混出(分出)采油工艺简介
分层采油技术
![分层采油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a67f8621cfc789eb172dc88f.png)
减少或消除层间干扰,应分层开采。
分层采油
分层工艺
分层注水 分层测试 分层改造 单管分采:在开采多油层的生产井内,用封隔器将 油层分隔成若干层段,采用卡封或配产的方式来减 少层间干扰。 多管分采:在一口井内下几根油管,一根油管开采 一个层段,用封隔器将层段分隔开。
分层采油
第一部分:概述
胜利油田经多年的开发,综合含水逐年上升,油水关系进一步复杂, 层间干扰现象严重,层间动用不均衡。 非均质油藏一套开发层系的渗透率级差一般在5~10之间,层间差异大。 长期的注水开采,导致储层的非均质性进一步加剧,层间矛盾进一步突出。 分层注水虽然控制了各油层的注水量,但在合采条件下油井注水时效和见水 时间的不同,层间矛盾依然存在。
封隔器类常用井下工具
封隔器类井下工具的型号编制按行业标准SY/T5105-1997编制, 下面列举的是目前油田常用的几种封隔器
型号
Y341 注水井封隔器 K344 注水井封隔器 Y441 注汽封隔器 Y111 封隔器 Y211 封隔器 Y341 油井封隔器 Y441 油井封隔器
说明
压缩式、无卡瓦支撑、液压座封、上提解封 扩张式、无卡瓦支撑、液压座封、液压解封 压缩式、双向卡瓦支撑、液压座封、上提解封 压缩式、尾管支撑、下放座封、上提解封 压缩式、单向卡瓦支撑、下放座封、上提解封 无卡瓦支撑、液压座封、上提解封 双向卡瓦支撑、液压座封、上提解封
20世纪30年代末,美国和苏联相继开始了分层工艺技术的研究(分层 采油、注水、测试、增产措施),带动了封隔器技术的快速发展。至60 年代,见美国产品目录上的封隔器品种已达300种。
近年来,由于石油开采环境的恶化-极端高温、极端高压、极端复杂 条件的影响,封隔器的发展会朝着高性能、高指标、多用途、适应性强 的方向发展。
两层分层同采工艺管柱的研制
![两层分层同采工艺管柱的研制](https://img.taocdn.com/s3/m/efa18b2d0722192e4536f6c4.png)
的有 效卡 封分 隔。
( ) 生产 分 采 混 出 结 构 :在 抽 油 泵 的 抽 汲 2 作用 下 ,下层 流体 经 油管通 道进 入分 采泵 ,上层 流 体经 分采 泵侧 向通道 进入分 采泵 ,然 后 2层 流体 通 过不 同的固定 阀 、游动 阀分别被举 升 至最 上一 级游 动 阀后混 合 。 分采 分 出结 构 :在抽油 泵 的抽汲 作用下 ,下 层 流体 经油 管通道 进入 分采泵 经侧 向游 动 阀从 油套 环
空被举 升 至地 面 ;上 层流体 经分 采泵 侧 向通 道进 入
Ⅱ进 入 上 固定 阀座 以上柱 塞 内 。下 冲程 时 ,下 层流 体 经旁通 游动 阀座 进入油 套环 空被举 升 至地 面 ;上 层 流体从 油管 内被举 升 至地 面 。
2 低 坐 封力 封隔器 的研 制 .
通过对封 隔器 密封 件 的结 构 优化 ,设计 了低坐 封力 的压缩 . 自封 式 密 封胶 筒 ( 图 5 ,并 配套 研 见 ) 制 了 Y 1 、Y11型 低 坐 封力 封 隔器 ,克 服 了 常规 21 1 机械式封 隔器坐封后油管 弯曲导致偏磨加剧 的缺点 。
分采 泵经 油管被举 升 至地 面 。 ( ) 解封起 管 柱 当 需 要 检 泵 或换 层 生 产 要 3 求起 出管 柱时 ,上提 管柱 可解封 封隔 器 。
3 .选 井 要求
两油层 层 问差 异 较大且 隔层 良好 的油井 ;最 大
井 斜 角 ≤2 。 5 ;高气 油 比井 慎用 ;严 重偏磨 井慎 用 。
(.胜利油 田有 限公 司纯 梁采油厂 2 1 .胜利油田有限公司采油工艺研 究院)
摘 要 针对非均质 、多油层 油藏采 用常规 的合采 工 艺层 间干 扰严 重 的问题 ,研 制 了两层 分层 同
采油工艺简介
![采油工艺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a2b88b922e3f5727a4e96269.png)
接箍是抽油杆组合成抽油杆柱时的连接零件。按其结构 特征可分为:普通接箍、异径接箍和特种接箍。
普通接箍:连接等直径的抽油杆
异径接箍:用于连扶接正不器同直径的抽油杆
特种接箍:主要有滚轮式接箍和滚珠式接箍,用于斜 井或普通油井中降低抽油杆柱与油管之间的摩擦力, 减少对油管的磨损
B-下冲程
采油工艺简介
抽油机悬点载荷
1.静载荷 包括:抽油杆柱载荷;作用在柱塞上的液柱载荷;沉
没压力对悬点载荷的影响;井口回压对悬点载荷的影响 2.动载荷
包括:惯性载荷、振动载荷
抽油机运转时,驴头带着抽油杆柱和液柱做变速运动, 因而产生抽油杆柱和液柱的惯性力。
3、摩擦载荷
采油工艺简介
第三节 抽油机平衡、扭矩与功率计算
(3)抽油杆:能量传递工具。
采油工艺简介
1-外螺纹接头; 2-卸荷槽; 3-推承面台肩; 4-扳手方径; 5-凸缘; 6-圆弧过渡区
采油工艺简介
抽油杆的杆体直径分别为13、16、19、22、25、28mm,
抽油杆的长度一般为8000mm或7620mm,另外,为了调节 抽油杆柱的长度,还有长度不等的抽油杆短节。
采油工 程任务
采油计量和分离
经济有效地提高油井 产量和原油采收率
采油工艺简介
采油工程特点:
采油工艺简介
★ 涉及的技术面广、综合性强而又复杂 ★ 与油藏工程、地面工程和钻井工程等紧密联系 ★ 工作对象是条件随油藏动态不断变化的采、注井 ★ 难度大 ★ 涉及油田开发的重要决策和经济效益
2)下冲程:柱塞下行,固定阀在重力作用 下关闭。泵内压力增加,当泵内压力大于柱塞 以上液柱压力时,游动阀被顶开,柱塞下部的 液体通过游动阀进入柱塞上部,使泵排出液体
分采混输采油工艺现场试验分析
![分采混输采油工艺现场试验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899278883d049649b665893.png)
分采混输采油工艺现场试验分析【摘要】层间矛盾是贯穿油田开发全过程的主要矛盾之一,常规的堵水技术是以停采(放弃)高含水油层为手段达到减缓层间干扰的目的,停采或陪堵层的存在等于放弃了这部分储量资源和潜力;本文介绍的分采混输采油工艺可实现两层段独立采油混合输送,在缓解层间矛盾的同时,可最大限度的利用资源,获得物尽其用,“鱼与熊掌”兼得的效果。
适用于中高含水期,油层跨度大,多油层合采时,层间压力或含水差异产生层间干扰的油井提高采收率。
【关键词】分采混输分抽泵封隔器试验认识1 分采混输采油工艺原理分采混输采油工艺由分抽混输泵和封隔器两种工具组合而成。
封隔器用来分开两套油层;分抽混输泵分上下两级泵筒,整体安装在封隔器以上,该泵的两个进液口分别置于封隔器胶筒上下,上下两级柱塞用专用空心杆连接,从而实现一井两泵在不同生产压差下独立抽汲两个层段同时采油,避免了两个油层间压力(或含水)差异大,产生互相干扰现象,达到挖掘油井潜能的目的。
管柱结构如图1。
图1?分采混输采油管柱结构2 分采混输采油工艺适用条件(1)套管完好且内通径达到φ118mm以上,隔层段固井质量优良。
(2)井斜角小于10度,两个分采油层段隔层大于5m,油层不出砂。
(3)长井段、多油层合采,层间压力(或含水)差异大。
3 分采混输采油工艺特点(2)必需和封隔器配套使用,套管的完好程度和封隔器的性能决定分抽工艺的效果。
(3)与常规抽油泵对比增加分抽混输功能,相应阀件、密封件增多,泵质量可靠性是工艺成功的关键之一。
4 分采混输采油工艺现场先导试验效果4.1 井组基本情况h2-42井是胡二块s3中12s3下1层系的一口油井,射孔井段2317.2-2788.4m,共37层75m。
试验前该井在φ50*4.8*5.5*1806m 工作制度下,平均日产液28.7t,综合含水96%,平均日产油1.6t,动液面1400m,沉没度400m,平均泵效38.4%。
h2-42井对应水井h2-32,注水层位s3中12s3下1,2348.1—2420.8m,共19层29.3m,合注管柱,正常注水时油压18mpa,日注60m3。
原油集输流程工艺介绍
![原油集输流程工艺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e44dd2fbf524ccbff12184b6.png)
第二章 原油集输流程
7
2.分井计量站
任务:进行分井计量,测量管辖油井的油、 气、水产量。
分井计量站功能: 油井采出的油、气的集中计量和集中管理; 为完成油、气集输提供实施各种工艺措施,在 采用掺热水(油)的油气集输方式时,可提供掺 热水(油)分配阀组,以便向所管辖的油井分量站
计量站工矿复杂,其特点是: ➢被测量的介质是油、水、气量的混合物,混合不均 匀,混合比是经常变化的; ➢油、水、气混合物的流量波动大,流态变化大,会 出现段塞流; ➢被测介质一般都不同程度地含有泥砂等杂质; ➢测量工况条件随油井的生产条件一起,经常变化。
塔里木东河塘油田则采用了“井口—联合站”构成的 一级布站集输流程,简化工艺,降低投资。
30
二级布站流程
➢ 二级布站流程是指“井口—计量站—联合站” 构成的布站流程形式; ➢ 根据油气输送的形式不同可分为二级布站的 油气分输流程(图2-4)和二级布站油气混输流 程(图2-5)。
31
二级布站油气分输流程
• 集输站场的类型和功能; • 原油集输流程; • 常用集油工艺; • 不加热集油工艺。
1
第一节、集输站场的类型和功能
1.集输站场的类型
➢ 原油集输系统站场按基本集输流程的生产功能可
分为:采油井场,分井计量站,转接站,集中处理 站(联合站)等四种站场。 ➢ 采油井场,分井计量站和转接站作用是集油、集 气的生产设施,将油、气收集起来,输往集中处理 站进行处理。
油田脱水及采出水处理工艺技术
![油田脱水及采出水处理工艺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99d882f6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38.png)
油田脱水及采出水处理工艺技术介绍油田脱水和采出水处理是油田开发中非常重要的工艺环节。
脱水是指通过一系列处理工艺将从油井中产出的油水混合物中分离出油和水。
采出水处理是指对分离出的水进行处理,以达到环保要求或实现再利用。
本文将介绍常用的油田脱水和采出水处理工艺技术。
油田脱水工艺技术1. 重力分离重力分离是最常用的油田脱水工艺技术之一。
油水混合物经过沉箱或旋流器,由于油和水的密度不同,通过重力分离使油和水分离出来。
分离效果受到温度、压力和物料性质的影响。
2. 机械分离机械分离是利用机械设备,如离心机、油水分离器等,将油水混合物进行离心分离来实现脱水。
机械分离的优点是分离效果好,能够处理大量油水混合物,但也存在设备成本高和能耗大的问题。
3. 化学脱水化学脱水是通过添加化学药剂来改变油水混合物的表面性质,使其易于分离。
常用的化学药剂有表面活性剂、絮凝剂等。
化学脱水能够提高脱水效果,但需要考虑药剂的成本和环境影响。
采出水处理工艺技术1. 沉淀过滤沉淀过滤是将采出水通过沉淀池,利用重力沉淀固体颗粒,然后通过过滤器将固体颗粒从水中去除。
这种工艺技术适用于处理大颗粒固体污染物,操作简单,但处理效果有限。
2. 活性炭吸附活性炭吸附是通过将采出水经过活性炭床,利用活性炭的吸附能力去除水中的有机物和颜色。
活性炭吸附工艺技术适用于处理有机物污染物和含色采出水,但需要定期更换活性炭。
3. 膜分离膜分离是一种高效的采出水处理工艺技术。
常用的膜分离方法有微滤、超滤、反渗透等。
通过不同孔径的膜将采出水中的固体颗粒、有机物和溶解物质分离出来,实现高纯度的水的回收利用。
结论油田脱水和采出水处理是油田开发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在选择工艺技术时,需要考虑分离效果、成本、能耗和环境影响等因素。
常用的脱水工艺技术有重力分离、机械分离和化学脱水。
采出水处理工艺技术包括沉淀过滤、活性炭吸附和膜分离。
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后,选择适合的工艺技术可以实现高效、经济和环保的油田脱水和采出水处理。
分油机结构与原理
![分油机结构与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09db5c0e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a8.png)
分油机结构与原理分油机是一种常用的机械设备,用于分离液体混合物中不同密度的成分,主要应用于石油工业和化工工业中。
下面将详细介绍分油机的结构和原理。
一、分油机的结构:1.分油机主体:分油机主体是整个设备的核心部分,通常由圆柱形的分油筒组成,内壁平滑并涂有耐腐蚀材料,能够保证液体流动的顺畅。
2.进出料口:进出料口分别位于分油筒的上部和下部。
液体混合物通过进料口进入分油筒,通过分离后的油水通过出料口分别排出。
3.溢流口:溢流口位于分油筒的上部,用于排出轻质液体成分。
4.排渣口:排渣口位于分油筒的底部,用于排出重质液体成分。
5.引流器:引流器位于溢流口和排渣口之间,用于控制液体的流速和流动方向。
6.传动系统:传动系统包括电机、减速机和联轴器等,用于驱动分油筒旋转。
7.控制系统:控制系统通常使用PLC进行控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调整分离速度和溢流口的开启程度等参数。
二、分油机的工作原理:分油机的工作原理基于液体在离心力作用下的不同密度,实现分离的目的。
当液体混合物通过进料口进入分油筒后,通过传动系统驱动分油筒高速旋转。
由于分油筒内壁涂有耐腐蚀材料,液体可以顺畅地在内壁上流动。
由于进料口的位置使液体呈径向流动,液体会受到离心力的作用,使得不同密度的物质在分油筒内分层。
根据密度的不同,分为重油、轻油和水三层。
重油部分会沉积在分油筒的底部,通过排渣口排出;轻油则会浮在重油上部,并通过溢流口排出;水则位于分筒最上部,通过出料口排出。
为了使分离效果更好,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调整分离速度和溢流口的开启程度。
通过PLC控制系统,可以实现自动调整。
分油机的结构和原理使得油水分离更加高效,能够为石油工业和化工工业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
采油工艺原理
![采油工艺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d9f7b968783e0912a2162aef.png)
异常高压引起井喷和自喷!
• 异常高压: 水面
压力系数>1.2.如 油藏周围环绕着 不渗透地层,它 不能与地表连通 时,则其压力可 能为异常高压。
五、油气藏驱动方式(Driving Pattern)
天然能量 驱油能量
人工补充能量
1.弹性驱动(原油、束缚水及岩石的弹性能) 2.溶解气驱 3.气顶驱(依靠气顶能量) 4.水驱(边、底水或人工注水) 5. 重力驱动
2、石油的分类 原油(Crude Oil):是石油的基本类型,在
常温常压条件下呈液态; 天然气(Natural Gas):是石油的主要类型,
在常温常压条件下呈气态; 沥青(Bitumen):常温常压条件下呈固态。 注意:凡是有原油的地方,就有天然气;
但在有天然气的地方,不一定有原油。
3、油藏流体:
一、储集层
储集层就是有能力含有油、 气、水或其他流体的地下岩石。 储集层具有两个基本特性。 1、孔隙性:
具有能够容纳油气的孔隙空间, 其大小用孔隙度(porosity)度量。
绝对孔隙度
有效孔隙度 2、渗透性:
孔隙空间之间是相互连通的,其允许流 体通过的能力用渗透率(permeability)度量。
一般情况下为:1.8~5.5℃/100m, 全球平均为2.6℃/100m。 在生产过程中,油藏温度基本保持不变。
四、油藏压力(Reservoir Pressure) 为油藏中流体所承受的压力.
• 压力系数: 油藏中部的实测油藏压力与同一深
度的静水柱压力之比。 • 正常压力系统
0.8<压力系数<1.2.如油藏连通地表, 其油藏压力通常就为正常压力。
常规有杆泵
人工举升
利用抽油杆传递能量 地面驱动螺杆泵
采油工艺-采油工程基础知识
![采油工艺-采油工程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5907093aa300a6c30c229f90.png)
重力沉降
碰撞分离
三、立式分离器的工作原理
当油气混合物沿着切线方向进入分 离器后,立即沿着分离器壁旋转散开, 油的相对密度大,被甩到分离器壁上而 下滑,气的相对密度小则集中上升,部 分小液滴落在挡油帽上散开,油、气进 一步分离,油沿挡油帽下滑,气上升。 上升的气体经下层分离伞收集集中,从 顶部开口处上升进入上层分离伞,沿上 层分离伞面上升,这样一收一扩并几次 改变流动方向,尤其在通过伞斜面过程 中,使初分离出来的气体中携带的小油 滴吸附在分离伞的斜面上,聚集成较大 的油滴而下滑落入分离器的下部,然后 经油出口排出分离器。而经两次分离脱 出的比较纯净的天然气则从分离器顶部 的气排出口排出。
一、抽油机的组成
主机: 底座 减速箱 曲柄 辅机: 平衡快 连杆 横梁 电动机 支架 游梁 驴头 电路控制系统 悬绳器刹车装臵 各种连接轴承
结构特点:
曲柄连杆机构和驴头分
别位于支架的前后两边,曲
柄轴中心基本上位于游梁尾
轴承的正下方。
新系列游梁式抽油机代号
CYJ 3 — 1.2 — 7 (H) F F—复合平衡 B—曲柄平衡 Y—游梁平衡 Q—气动平衡
二、采油树的作用 悬挂油管、承托井内全部油管的 重量;密封油、套管之间的环形空间; 控制和调节油井的生产;录取油、套 压力资料,测试,清蜡等日常管理; 保证各项作业的顺利进行。
三、采油树的维护保养 保持设备清洁无渗漏、无油污、 无锈 、无松动、无缺件、各部件开关 灵活好用。
第三节
抽油机设备与保养
8、检查刹车片的磨损情况,检查刹车形成与刹车间
隙,检查刹车可靠性。如果磨损严重,断裂等,应更换 刹车片,并调节刹车的松紧度。刹车销锁死牙块应卡在 刹车槽的1/3—2/3之间。 9、检查驴头中心与井口中心对中情况。如不对中应 进行调整。 10、检查毛辫子,有起刺、断股现象应更换;检查悬 绳器,上下夹板应完好,绳辫子的断股在同部位断三丝 的钢绳就需要更换,钢绳粗细不均匀应更换,钢绳生锈 应加油润滑和外部抹黄油润滑。 11、检查电动机运行声音及温升,检查电动机轴承、 风扇,检查配电箱线路、启动器、过电流保护装臵及仪 表,检查接地装臵及电缆等。
分采混抽工艺在江苏油田的应用
![分采混抽工艺在江苏油田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a3fb758fec3a87c24128c405.png)
①新老层同时开采:② 层问压差较大 ; ③层问渗透率差异较 大; ④层问动用程度差异较 大;⑤部分油水同层 ;⑥含水突然升高油层 。
( 2)选井条件:
艺,该工艺施工简单经济 ,与其他分采相 比封隔工具不 会因管柱蠕动 解 封 失 效 ,有 效 期长 1 分采混抽工艺的 原理
措 托 l |
Z2 -2s
7 5l
' Sl
41 n●
| 矗 詹 . | 托 l . |
俺 ‘
| 巍 后 .
措 矗 一 | | 巍 蠹 I
井● 礓■ 措 矗 l |
| 詹 .羹l 1舯 ^
量 最 m
膏产洼
膏产 . ‘
} 木
曩 升 鼍★ ‘
低压低含水层 ,但封堵 了许多动用储量 , 影响 油井产 量;采用针对性 地分层注水 ,可部分缓解层 f矛盾 , 由于油层的 非均质性 ,易造成 H 】 但 注入水的单层突进 ,油井含水上升较怏 , 既影响注水效果 ,也限制了 油井产量 。为了让各层 充分发挥作用 , 我们研 究 、 实施了分层混抽工
措 矗 一 | 措 矗 后 措 矗 一 |
FI 8
l% 1
孤 7
1 孙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l I 2 ●Y 4 l 1 3 ● 24
1 2
17
l4
豫 6
分层混抽采油技术是通过地质资料 分析 ,前期测 试及数值模拟 , 将 多层合采层问干扰严重的油井纵 向分 为相互独立的2 部分 , 至3 然后
| 矗 曹 I
油气开采新工艺研究
![油气开采新工艺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d293d83baeaad1f347933f10.png)
油气开采新工艺研究针对处于高含水、高采出程度、高采油速度的“三高”老油田出现的日益复杂的混合堵塞,在充分认识河南油田油层岩性特征和油层堵塞机理的基础上,成功研究了对无机堵塞物和有机堵塞物均有显著解除作用的复合解堵技术,该技术不但对混合堵塞物具有显著的解堵作用,而且对出砂井还有抑制地层出砂的作用,现场应用结果表明,该技术具有投入少、见效快、增产效果显著之特,最。
标签:油层岩性特征;堵塞机理;二次开采1改善老区开发效果,运用科技增效能力针对老区采出程度高、综合含水高、产量递减快、稳产难度大等诸多困难,河南油田采油工艺研究所完善配套钻采工艺新技术,改善油田老区开发效果,提高科技投入产出比,使科技发挥了显著的增效作用。
(1)配套应用改善注水结构的新技术,减少无效注水,增加低渗层的注水量。
提高注水效益。
在这方面,该所开展了“区块整体深度调剖技术”、超细水泥封堵技术等科研项目的研究。
这几项配套技术主要是通过调整地层剖面,控制无效注水。
提高注水的利用率,日前河南油田已开展现场试验12口井。
从现场应用效果看,都取得了重大进展。
其中。
区块整体深度调剖”工艺技术在5口井整体实施,累计注入调剖剂2万立方米,该区块产量自然递减由22%下降到12%,折算增油4200吨,降水1.7万立方米。
(2)加大机械采油技术的精细研究力度,配套改善产液结构的工艺技术,降低油井无效产水。
针对油田生产单位需要。
该所开展了机械找堵水技术、分抽混出泵采油技术等6项技术的科研攻关,很好地解决了机械采油工艺技术方面的难题。
其中,机械找堵水技术能解决地质技术人员掌握油层能量时作业量大、占产时间长的问题。
能对任意层进行调换找水、堵水,大大减少作业工作量和油井占产时间,避免了油层的自身干扰,且操作简单,经济可靠,现场试验9口井,降水7000立方米。
减少作业16井次,深受生产单位技术人员欢迎。
分抽混出泵采油技术是利用分抽混出泵进行采油,能够使两个不同能量层位的液体在不被干扰的情况下被采出,提高了采油速度,增加了单井产量。
采油技术
![采油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7bf2c081dd88d0d233d46a2a.png)
1. 注水开采法在注水开发油藏中,因注入水沿高孔隙度、高渗透带、大孔喉或裂缝窜流而使基质、低孔隙度、低渗透带中的油气采出程度低,甚至采不出而成为剩余油,因此要加大采出剩余油的力度。
注水吞吐采油是将水注入产层,注入水优先充满高孔隙度、高渗透带、大孔喉或裂缝等有利部位,关井后,在毛细管力作用下,使注入水与中、小孔喉或基质中的油气产生置换,导致产层中的油水重新分布,然后开井降压,使被置换至高孔隙度、高渗透带、大孔喉或裂缝中的油气随部分注入水一起采出。
因此,注水吞吐采出的油量与岩石物性、润湿性、界面张力、油水黏度和关井时间紧密相关。
注水吞吐采油对不同润湿性油藏都有效,亲水性越强,则越有利于注水吞吐采油。
可以预见,储层条件相同,并具有相同的剩余可采储量,只要改变注入水性质,延长关井时间,亲油储层不但可以实施注水吞吐,而且仍可采出较多石油。
如果加入表面活性剂和防粘土膨胀剂可降低油水界面张力,使岩石向亲水方向转化,并保护了储层,可进一步提高采收率[3 ] 。
多年实践证明,水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油田的开发效果及整体效益。
因此,含油污水的处理至关重要。
尽管各油田采出水水质各异,但一般都具有“四高”特点,即含油量高、悬浮物含量高、矿化度高和腐蚀性高。
含油污水的“四高”特点和油田注水对水质的特殊要求,决定了含油污水处理的高难度和高投入。
另外在污水处理方面存在一定的难度,这是注水采油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
2 、注气采油法注气法主要有注二氧化碳、氮气驱、烟道气及混合气等。
从技术可行性考虑,一般适用于注气开发的油藏具有以下特点: (1) 储层泥质含量过高,注水开发易引起水敏的油藏; (2) 油层束缚水饱和度高,注水效果不好的油藏; (3) 一般稠油油藏; (4) 裂缝不发育,不易引起气窜的均质油藏; (5) 薄油层。
2. 1 二氧化碳驱机理由于二氧化碳在油中的溶解度大,在一定的温度及压力下,当原油与CO2 接触时,原油体积增加,黏度降低。
一套井网两套油层双管采油工艺可行性分析
![一套井网两套油层双管采油工艺可行性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b7cbf6025c52cc58bd6be0f.png)
53经 济和社 会 效 益 以长 庆 姬 塬 油 田耿 8 . 3区 为
例进行采油方式成本对 比, 忽略资金 的时 间价值因
素, 通过计算不 同采油方式的投入与其原油产出比,
得出单位原油采出成本( 如表 2 。 )
双 管分 采 分 出采 油均 能 加快 开 采 速 度 , 避免 层
系干扰 , 提高生产效率, 产量也 比单层高。相 比较单 管分层采油在先期完钻井 、 管柱和作业费 以及后期 管理上要高于单层和单 管分层采油 , 从单位产量成 本角度考虑 , 忽略资金的时间价值和油田递减 , 双管
分采油井测压 、 清蜡工艺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
表 2 不 同采油方 式经 济和社 会 效益 对 比
6结 论
系叠 合 区进行 。 ( ) 为 基 本 无 自喷 能 力 的 超 低 渗 透 油 田储 3作
( ) 管分 采分 出采 油 工 艺技 术 应 用 在长 庆 油 1双
田是 可行 的 , 单 位产量 成本 角度 考虑 , 从 双管 分采 分
2 1 3 月 02年 第2 2卷 第 2期
榆 林 学 院 学 报
J OURNAL OF YU N LI UNI RS Y VE n.
Ma . 0 2 r2 1 V0. 2 No 2 12 .
一
套 井网两套油层双 管采油工艺可行性 分析
朱洪征 , 云 , 大建 , 牛彩 李 赵晓伟
四是人 工 举升 方式 。长 庆油 田绝 大部 分油井 均 无 自喷能 力 , 要通 过人 工举 升方 式开 采 , 以考虑 需 可 使 用 游梁 式抽 油机 、 履带 式抽 油机 。 五是 施工 与 后 期 管理 。相 对 于普 通 油 井 采 油 , 双管 分采 分 出采 油井 下 作 业 需 要 专用 起 下工 具 、 井
采油工艺流程图及各分工艺流程图(精)
![采油工艺流程图及各分工艺流程图(精)](https://img.taocdn.com/s3/m/1b27ac0b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78.png)
采油工艺流程图及各分工艺流程图(精)管理控制技术要领井口憋压单量(单量车单量1、从井口考克泄完压力,排完残液;2、倒好正确流程;连接好单量输油管线,丝扣不斜,对接严实,不刺不漏;3、检查电缆是否完好无损;4、启动离心泵时是否顺时针转动;5、检查液位计和温度计显示是否有效;6、准确记录单量时间和流量计底数;7、检查加温口温度是否正常;8、单量过程中记准瞬时流量。
1、单量前检查单量设备;2、防止电路或液位计等出现故障而发生溢流等事故;3、电路故障必须由专业电工维修;4、抽油机开抽1小时后计单量数量,单量时间段必须百分之百准确,单量计算数据准确无误;5、各单井每月定期至少完成3次以上的单量;6、做好单量详细记录。
1、蹩压过程中应严格控制井口压力;2、不正常井,根据情况加密憋压次数;3、如果上冲程时油压增高而下冲程时油压稍稳定,或略有下降,说明泵工作正常,油管无渗漏;4、如果蹩压开始时压力上升快,而后缓慢上升、待十多分钟(或更长后压力又上升,甚至达到1兆帕以上时,说明油井是间歇出油:5、如果油压开始上升缓慢,经十多分钟时间油压的数值仍然上升,甚至又回降,则说明油管漏失,油管上部漏失的功图宽于油管下部漏失的功图6、有详细的憋压记录(憋压日期、憋压时间、憋压井号、憋压结果;管理控制1、憋压时选用合适的压力表,并经校验合格;2、采油树各部位不渗不漏,阀门灵活好用;3、憋压时间不少于10min ;4、拆装压力表时操作要缓慢、平稳;5、憋压压力的下限值应高于本井组回压,最高值控制在高于本井组回压2Mpa 以内;6、憋压值不得超过压力表量程的2/3;7、读压力值时,眼睛、指针、刻度成一条垂直于表盘的直线。
日常工作单井录取抽油机井口油、套压1、录取油压(读压力表要使眼睛位于压力表盘正前方,眼睛、指针和刻度线在同意水平位置上;2、检查压力表时放空或卸表要缓慢,特别是放空时要准备放空筒,防止放空时油花四溅。
1、有详细的录取记录(录取日期、井号、油套压值;2、录取的压力值必须在量程1/3-2/3之间,否则要更换量程合适的压力表。
采油院井下工具介绍
![采油院井下工具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1a8a280c0740be1e650e9a9c.png)
分层注水配套工具
用封途隔器及型适号 应范围Y341-115
Y341-150
Y341-210
总长度
1248
1188
1588
钢体最Y3大4外1型径水井封隔器是11一5 种液压坐封1,50提放油管解封2的10 可洗
钢井体注最小水通封径隔m器m。分Y3415普9 通、Y341ST、62Y341G三大类,76又分
碗管的和环下行挡渗空砂透间率皮,,碗u然m分后2 别经接过在金防属砂毡管滤砂两管5端0~进,80入组地成层, 一当地个层封反反闭冲工吐洗防作解时温砂堵,度能空,由力o间C,于,%金实属现毡注滤水砂和管的防挡≤砂21砂06。0作用,砂
子不能进两入端管联柱接螺,纹从而起到防砂作用31。/2TBG
12、挡砂皮碗
压开,启压活差塞,在MP弹a 簧力的作用下,换向0.6进0.9入长轨道,注水
分最时通层高,道工注该作活打水工压塞开差。具,,将适M在配P用a注水于水器3转压0力入00的正m以作常内注用井下水温沿。2小长5 于轨道16上0℃行水,井注的水
工作温度,C
≤160
两端连接螺纹
2 7/8TBG
8、BC-115补偿器
等径柱塞抽油泵
泵筒 楔形角 砂粒 柱塞体
普通泵柱塞台阶放大图
特有的等径刮砂柱塞结构
向。mm
两端连接螺纹 2 7/8TBG
2 7/8TBG
2 7/8TBG
3 1/2TBG
2、Y111型封隔器
Y参1数11封隔器是一种靠型尾号 管支撑、油
Y111-102
Y111-115
Y111-150
Y111-208
管自总重长,m坐m 封、7上25 提油管919 解封的81压6 缩式1封014
简述稠油的开采方法及原理
![简述稠油的开采方法及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bcdb5939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30.png)
简述稠油的开采方法及原理第一篇:简述稠油的开采方法及原理4、简述稠油的开采方法及原理1)蒸汽吞吐采油方法又叫周期注气或循环蒸汽方法,即将一定数量的高温高压下的湿饱和蒸汽注入油层,焖井数天,加热油层中的原油,然后开井回采。
稠油油藏进行蒸汽吞吐开采的增产机理为:(1)油层中原油加热后粘度大幅度降低,流动阻力大大减小,这是主要的增产机理;(2)对于油层压力高的油层,油层的弹性能量在加热油层后也充分释放出来,成为驱油能量;(3)厚油层,热原油流向井底时,除油层压力驱动外,重力驱动也是一种增产机理;(4)带走大量热量,冷油补充入降压的加热带,当油井注汽后回采时,随着蒸汽加热的原油及蒸汽凝结水在较大的生产压差下采出过程中,带走了大量热能,但加热带附近的冷原油将以极低的流速流向近井地带,补充入降压地加热带;(5)地层的压实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一种驱油机理;(6)蒸汽吞吐过程中的油层解堵作用;(7)注入油层的蒸汽回采时具有一定的驱动作用;(8)高温下原油裂解,粘度降低;(9)油层加热后,油水相对渗透率变化,增加了流向井筒的可动油;(10)某些有边水的稠油油藏,在蒸汽吞吐过程中,随着油层压力下降,边水向开发区推进。
2)蒸汽驱蒸汽驱采油的机理有:原油粘度加热后降低;蒸汽的蒸馏作用(包括气体脱油作用);蒸汽驱动作用;热膨胀作用;重力分离作用;相对渗透率及毛管内力的变化;溶解气驱作用;油相混相驱(油层中抽提轻馏分溶剂油);乳状液驱替作用等。
3)火烧油层又称油层内燃烧驱油法,简称火驱。
它是利用油层本身的部分重质裂化产物作燃料,不断燃烧生热,依靠热力、汽驱等多种综合作用,实现提高原油采收率的目的。
4)出砂冷采(1)大量出砂形成“蚯蚓洞”网络,极大地提高了稠油的流动能力;(2)稠油以泡沫油形式产出,减少了流动阻力;(3)溶解气膨胀,提供了驱油能量;(4)远距离的边、底水存在,提供了补充能量。
第二篇:稠油开采技术稠油开采技术如何降低成本,最大限度地把稠油、超稠油开采出来,是世界石油界面临的共同课题。
采油工艺_??????
![采油工艺_??????](https://img.taocdn.com/s3/m/bc63ab20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d0.png)
采油工艺
采油工艺是指在油田开采过程中采用的各种工艺和方法。
主要包括:
1. 钻井工艺:通过钻井设备在地下钻井井眼,取得油井的初始完井。
2. 固井工艺:在油井井眼内进行固井,使井壁稳定、防止地下水和
地下气体的侵入,确保采油安全。
3. 井筒完井工艺:通过完井设备将油井井眼内的管道安装完毕,形
成油井井筒。
4. 流压裂解工艺:通过注入高压液体使油层裂缝扩展,提高油层渗
透性,增加油井产能。
5. 注水工艺:在油井中注入水,以增加油井内部压力,推动原油向
井口流动,增加采油效率。
6. 排污工艺:将油井产出的含杂质的废水进行处理,以净化废水并
回收其中的有价值物质。
7. 销井工艺:在油井生产结束后,通过拆除、封堵等工艺将油井关闭。
8. 提纯工艺:将采出的原油通过分离、脱水、脱盐等工艺,提取纯
净的石油产品。
9. 储运工艺:将提纯后的石油产品进行储存和运输,保证石油产品
质量和供应。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采油工艺,具体的工艺会因油田地质条件和开采方式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油田开采方式和采油方法相关知识
![油田开采方式和采油方法相关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ab925cb0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4275f5a.png)
② 面积注水:将注水井和油井按一定几何形状和密度均匀地布置在整个开发区上进行注水和采油的系统。面积注水主要分为:四点法、五点法、七点法、九点法等。
m=3:1
m=生产井数与注水井数比
注水井
生产井
四点井网
m=2:1
五点井网
m=1:1
七点井网
m=1:2
九点井网
m=1:3
01
02
熟化罐装置
聚合物驱
照片展示
分散溶解装置 干粉(化学名:聚丙烯酰胺)
三次采油阶段 聚合物驱 H2O 聚合物干粉 熟化罐 分散溶解装置 注入母液配置过程
三次采油阶段
聚合物驱Leabharlann 高压污水聚合物母液
过滤器
注聚泵
注聚泵(备)
电子水表
母液流量计
静态混合器
压力表
至注聚井口
单流阀
注聚站工艺流程
聚合物驱
现场照片展示
三次采油阶段
三次采油阶段
化学驱:聚合物驱、表面活性剂驱、碱水驱以及由它们复配而成 的复合驱
气 驱:混相或部分混相驱
热 采:蒸汽吞吐、蒸汽驱、热水驱和火烧油层
微生物采油:微生物调剖或微生物驱油 目前世界上已形成四大三次采油技术系列即化学驱、气驱、热力驱和微生物采油
三次采油方法是在注水保持油层压力基础上,又依靠注入大量新的驱油剂,改变流体粘度、组分和相态,具有物理化学的双重作用,不仅进一步扩大了注入水波及范围,而且使分散的、束缚在毛细管中的残余油重新聚集而被采出。 聚合物驱
三次采油阶段
聚驱三次采油技术
聚合物驱
三次采油阶段
聚合物驱
下二门油矿聚合物站是下二门油田聚合物驱三次采油的实施主力单位。主要承担聚合物母液生产、混合配置以及聚合物水溶液增压注入分配等工作任务。现有注聚井28口,三采年累计增油4.5万吨,累计增油91.20万吨。
分层采油技术在纯梁采油厂的应用
![分层采油技术在纯梁采油厂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68551d7ff46527d3240ce0c6.png)
2008 年第 20 期 内蒙古油技术在纯梁采油厂的应用
高 军
(中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纯梁采油厂)
摘 要: 针对油田高含水、 高采出程度的特点和非均质、 多油层油藏采用常规的合采工艺层间干扰 严重的问题开展了分层采油技术研究, 包括直井分层采油、 水平井分层采油、 侧钻井分层采油 , 在初步见 到效果的基础上 , 进行了有效的技术改进。 制发出分采合抽泵、 分采混抽装置, 取得了一定的矿场试验效 果 , 通过分采新工艺的应用情况来看, 效果非常明显, 有效的解决了多套层系的层间、 层内矛盾 , 对剩余 油藏的挖潜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直井分层采油; 水平井分层采油; 侧钻井分层采油; 分采合抽泵; 分采混抽装置; 应用 1 概况 在油田开发过程中 , 纯梁的各大主力油田经过 几十年的开采 , 大部分已进入高含水、 高采出程度阶 段, 提高采收率难度逐年加大 , 措施难度不断增加, 尤其是那些早期投入开发的纯化、 梁家楼油田情况 更为严重。 以纯化油田为例, 该油田主力含油层为砂 四上纯化镇组, 分五个含砂层组 , 20 个含油小层 , 层 多 而薄, 90% 单层厚度在 1~ 2. 5m 之间, 岩性物性 差异大、 渗透率差异大、 非均质现象严重。大多数油 井都是多层合采, 经 30 多年的开发, 层间、 层内矛盾 非常突出 , 注不进、 采不出、 分开难、 油层改造效果逐 年变差。 开展分层采油及其配套技术研究, 搞清纵向 上剩余油的分布规律, 解决多套层系的层间矛盾 , 对 稳定采油厂的生产, 提高采收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 义。 2 分层采油研究内容和现场实施情况 通过充分的调研, 结合纯梁油田的具体特点 , 主 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开展了分层采油技术研究即: 直 井分层采油、 水平井分层采油、 侧钻井分层采油 , 目 前共实施 6 口井 , 初步见到效果。 2. 1 直井分层采油技术 L 20X 3 井应用不动管柱换层技术: 该井自 2003 年 9 月投产以来 , 含水 100% , 未见到产量, 两个层同 时生产, 但是井口出气, 说明地层有油, 经初步判断 可能受层间干扰的影响 , 但是无法判断哪个层出水、 哪个层出油 , 为此我们应用不同管柱换层进行找水 工 艺, 实施后 , 找出了水层, 生产油层, 日增油 3 t, 含 水由措施前的 99% 降至措施后的 22% 。 C 4 2 井单采中间层分层采油: 该井有三个生产 层位 , 上下层为高含水层 , 合采生产, 含水达到86% , 层间干扰严重 , 为解决这一问题, 我们对两个高含水 层进行了卡封 , 生产中间层。 实施后含水由 86% 降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措施前功图 100 80
载苛(KN)
措施后功图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0 2 位移(m)
18
60 40 20 0 0 2 位移(m) 4
载苛(KN)
4
2013-1-11
延长油田杏子川采油厂四口井实施前后产量对比情况表
措施前日均(t) 井号 措施后日均(t) 日均增(t)
解封方式:上提解封。 操作简单、易行,有效消 除油管及泵筒变形。
2013-1-11 27
油管扶正器
主要用于井内油管扶正居中。 结构: 由主体、扶正体、旋转机构、 弹簧总成。 特点: 确保油管居中,减少偏磨现象 发生。 结构简单、转动灵活、摩擦力 小,扶正效果好。 用于封隔器两端,可以提高封 隔器械的性能,延长封隔器的 使用寿命。
2013-1-11 2
分采泵管柱示意图
分采泵
连接密封 插入密封
采油层 封隔器
采油层
2013-1-11
连接式分采管柱图
3
2013-1-11
4
二、结构
上接头 上泵筒总成
分抽混出抽油泵
上、下接头、 上、下泵筒总成、 上、下柱塞组合总成、 桥式双通道进液分流阀 总成、 下固定阀等部件组成。
液
油
含水
10 51 56 71
液
1.6 2.5 2.6 1.6
油
1.44 1.25 1.17 0.8
含水
10 50 55 50
液
油
含水
10 50
备注
化277-2 化227-1 化227-2 化228-2
2013-1-11
0.72 0.55 0.9 0.8 0.8 0.38 0.38 0.2
0.88 0.89 1.6 1.8 0.8 0.87 0.79 0.6
名称
工作制度
日产液 (t/d)
日产油 含水 (t/d) (%)
气液比
(m3/t)
备注
措施 前 措施 后 增幅
2013-1-11
Φ38×4.8×5
2106.3
1678
3.7
3.4
8.1
11.2
216
Φ38×4.8×5
2106.3
7.1
6.1
14.1
20.9
3.4
2.7
9.7
17
文侧14-1防气措施前后功图对比
管 式 泵
10
105 451 1196 125 535 1421 145 6
451 1196 125 535 1421 145 620 164
2013-1-11
14
分采混抽泵设计特点
全新的分流阀设计,运用独特的双进液口保证了两个油层 内的液体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过桥式下泵筒提高了泵筒的强度,完全杜绝了环形阀外径 尺寸大、密封环节多、容易漏失的问题,同时大大提高了 固定阀组的可靠性能, 上泵采用中空防气泵,有效解决了下部油层气锁问题,提 高了泵效。 外径尺寸较小等特点。 利用现有的作业设备即可完成施工作业,施工工艺简单。 2001~ 124
1350
114
24
25
60~80
/
114~134
120
2013-1-11
25
Y221-114补偿自锁封隔器
未工作状态 工作状态
2013-1-11
26
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
此封隔器不能重复座封, 应准确计算座封位置。 座封:用1米提升短节连接组配管
柱,下到设计座封位置后,上提管 柱一米旋转8-10圈后,缓慢下放管 柱1 米座封后,再上提1米,去掉 短节,更换(油管挂)萝卜头入井, 座井口即可。
2013-1-11
15
2013-1-11
16
现场应用及典型井例
文侧14-1井措施前后效果对比
2009年1-12月份,中原油田采油一厂共实施防气工艺措施64井次,有效 60井次,有效率93.8%,累计增液28447.4t,增油2691.4t。
泵挂 深度 (m) 动液 面 (m) 泵效 (% )
2.40
1.3
35.6
1423
7.3
3.3
46.3
1550
4.92
陈283-346
2.58
1.79
15.5
1323
4.26
2.69
24.8
1400
1.68
陈283-347
3.36
1.78
37.1
1505
5.64
1.76
62.9
1468
2.28
刘73-10
2.15
1.76
3.7
1290
3.60
2.22
27.6
1296
1.45 20
2013-1-11
分采混抽防气泵实测示功图
陈281-345
陈281-347
陈283-346
陈283-247
2013-1-11
21
Y221 -114自锁补偿封隔器(改进型)
胶筒位于卡瓦之上,避免卡瓦砂埋。 技术集成、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补偿器 上接头
2013-1-11
直径间隙值
20~70
71~120
121~170
2013-1-11
13
泵各级配合间隙允许漏失量
类 型
公称 直径 mm 32 38 44 56 57 70 83 95
试验 压力 MPa
漏 失 量
L
隙 等 级 ⅠⅡⅢ 最 大 漏 失 量,mL/m
间
Ⅲ 1196 125 535 1421 145 620 1645 184 789 20
2013-1-11 29
2013-1-11
30
2013-1-11 24
Y221-114补偿自锁封隔器技术参数
油管扶正器:外径ø114mm,总长400mm 补偿器:最大伸缩补偿量1000mm,
型 号
适应 套管 mm
总长 mm
最大 外经 mm
最小 工作 内径 压力 mm MPa
坐封 载荷 KN
反洗 排量 m3/h
扶正体 外径 mm
工作 温度 ℃
分抽混出采油工艺技术
一、概述
分抽混出抽油泵
用同机、一杆两泵,同采二个或二个以上油层的油 液。 用于分层开采,消除或减少层间干扰,增加油井产 液能力。 适用于供液能力充足,出砂量不大,结蜡不严重而 层间干扰严重的抽油井。 可用于上层注汽下层开采稠油。 隔层应不小于5m,确保封隔器有效座封。
2013-1-11 8
气液分层抽油混出机理
当封隔器座封后,封隔器下油 层环空密闭,下部油层的气体 容易引起上层抽油泵气锁,在 上部泵筒上增加储气包,开辟 了井下气体的流出通道。 当柱塞上行时,固定阀打开油 气混合物进入上级泵筒,气体 进入储气腔。 当柱塞下行时,气体密闭在储 气腔内;柱塞下行至下死点时, 气体进入油管内。如此连续过 程,井下油气排入泵筒。
座封剪 切销钉
胶筒自 锁机构
22
小直径分采泵座封导致泵管弯曲改进措施
管柱组成(自上而下) 下泵筒外管加焊扶正块。 分抽泵两端都加油管扶正 器。 使用Y221-114自锁补偿封 隔器(胶筒添加自锁机 构)。
2013-1-11 23
工作原理
为消除封隔器坐封后,管柱的变形而影响小 泵径分抽泵的正常生产,对Y221封隔器进行 了改进,添加了胶筒自锁机构和油管补偿器。 实现了上提、旋转、下放管柱坐封,封隔器 胶筒自锁,同时补偿器剪钉被剪断,进入工作 状态,补偿器以上管柱恢复悬挂状态,消除 管柱弯曲变形,实现正常抽油。 管柱上提解封。
7
分流阀总成
下泵筒的液体经过下柱塞、加 长杆到达分流阀下端游动阀, 打开下端游动阀,经过斜孔进 入上柱塞内; 由下泵筒环形空间的液体由外 斜孔进入上端游动阀,打开上 端游动阀进入上柱塞,两层液 体由此处混合,由上柱塞上部 的阀罩排出。 由分流阀中两个阀球各密封其 通道,从而避免了两层间压力 不同而带来的层间互扰。
2013-1-11
下泵筒总成
桥式双通道进 液分流阀
下固定阀
5
2013-1-11
6
工作原理
上泵抽下层、下泵抽上层
地面 泵上 油管
上部地 层油液
桥式双通道 侧向进油口
下泵筒
下部柱塞 游动凡尔
上泵筒 底部凡尔
上泵筒
下部地 层油液
2013-1-11
筛管 尾管
固定 凡尔
桥式双通道 下进油口
下泵筒与 过桥管间 环空
14500
57
最大冲程(㎜)
3000
最大长度(㎜) 泵常数 最大外径(㎜)
9600 1.63 102 2.19 88.9
3.54 88.9
5.54 108
2013-1-11
注:理论排量 Q=K· N (米3/日) S· K—泵常数 S—冲程 (米) N—冲次 (次/分)
12
柱塞与泵筒配合间隙
间隙等级 Ⅰ Ⅱ Ⅲ
效果明显 55 50
19
长庆油田五蛟作业区五口井 分采混抽新工艺施工效果对比表
井号 措施前 措施后 日增液 备注
产液(m3)
产油(t)
含水)%)
动液面(m)
产液(m3)
产油(t)
含水(%)
动液面(m)
(m3)
陈281-345
2.47
1.63
19.7
1313
4.50
2.77
26.7
1419
2.03
陈281-347
2013-1-11 28
认识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