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近代化的曲折历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工业近代化的曲折历程

河北任素君

中国工业的近代化是与西方列强的入侵、西学东渐的过程相伴而生并曲折发展的。从洋务运动到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工业的近代化,走过了一段艰难曲折之路。

一、中国古代传统手工业: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从今不再受那奴役苦,夫妻双双把家还。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你我好比鸳鸯鸟,比翼双飞在人间。

──引自黄梅戏《天仙配》

二、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明朝中后期,有关江南地区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的记载,表明当时存在着雇佣关系。

明清时期出现的被称作“资本主义萌芽”的这种新的生产关系,与欧洲国家不同,其地区性和不平衡性非常突出。明清王朝压抑工商业以及闭关锁国的政策,是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

明万历苏民无积聚,多以丝织为生。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缎工立花桥;纺工立广化寺桥;

以车纺丝者曰“车匠”,立濂溪桥。……若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卷六七六引《苏州府志》

隆庆元年(1567年),进士蒋以化记载:“我吴市民,罔藉田业,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每晨起,小户数百人嗷嗷相聚玄庙口,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饕餮计。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两者相资为生久矣。”

──《西台漫记·记葛贤》

(清前期)苏城机户类多雇人工织。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原属相需,各无异议。

──《永禁机匠叫歇碑》

资本在它的萌芽时期,由于刚刚出世,不能单纯依靠经济关系的力量,还要依靠国家政权的帮助才能确保自己榨取足够的剩余劳动的权力。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

永乐二年正月,禁民下海。时福建濒海居民,私载海舡,交通外国,因以为寇。郡县以闻,逐下令禁民间海船。

──《永乐实录》

清顺治十三年(1656)颁布“海禁令”,宣布:“今后凡有商民船只私自下海,将粮食货物等项与逆贼贸易者,不论官民,俱奏闻处斩。货物入官,本犯家产尽给告发之人,其该管地方文武各官不行盘缉,皆革职从重治罪。地方保甲不行举首,皆处死。凡沿海地方口子,处处严防,不许片帆入江,一贼登岸。”

雍正帝说:“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惟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为贵。”

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1/3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这真是任何诗人想也不敢想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

──马克思

三、中国工业近代化的曲折历程

1.起步萌芽──洋务运动

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一方面摧残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截断了中国资本主义独立发展的道路;另一方面分解着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扩大了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为中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和可能。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地主阶级洋务派以(前期)“自强”、(后期)“求富”为口号于19世纪60—90年代,开展了一场自救运动——洋务运动。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宣告洋务运动破产。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迈出了中国近代化(工业近代化、采用机器生产)的第一步。

鸦片战争

破产的农民,手工业者涌入城市

鸦片战争打开中国的门户,成为列强侵华的开端,中国在外力作用下进入近代的发展历史,产生“三千年未有之变局”……

据时人(1846年)记载:“松(松江)、太(太仓)利在梭布,较稻田倍蓰。……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消减大半。”

沪地百货阗集,中外贸易,惟凭通事(即买办)一言,顷刻之间,千金赤手可致。

──王韬《瀛堧(ruán)杂志》

洋布、洋纱、洋袜、洋巾入中国,而女红失业;煤油、洋烛、洋电灯入中国,而东南数省之桕树皆弃为不材;洋铁、洋针入中国,而业冶者多无事投闲……,华民生计,皆为所夺矣。

──郑观应《盛世危言》卷七

女布(指土布)遍于县市,自外洋以风火水牛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

──1853年《顺德县志》

中国内江外流之利,几被洋人占尽,且海防有轮船不能逐渐布置,必须劝民自置,无事可以运官粮客货,有事可以载援兵军火,解商民之困,而作自强之气。

各口岸生意,已被洋人尽占,华商领馆船另树一帜,洋人势力扶重资以倾夺,必须华商自立公司……收回洋人夺去之利。

──李鸿章

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后,外轮就损失了1300万两(白银);湖北省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洋布减少10万匹。

甲午战败以后,李鸿章伤感地反省,说:“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衰: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19世纪末,甲午战争后得到初步发展;辛亥革命后和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一战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民族工业再度受挫;抗日战争及战争胜利后,民族工业日益萎缩。状元实业家张謇提出“实业救国”,大力倡导发展实业,成为民族工商业的楷模。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变化图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图

(1)初步发展:

“夫世界今日之竞争,乃是农工商的竞争;农工商之竞争,实是知识、学问、教育之竞争。”“以实业辅助教育”“以教育改良实业”。……“捐我之产以资人,人即用资于我之货售我,无异沥血肥虎,而袒肉以继之。利之不保。我民日贫,国于阿赖?”

──张謇

毛泽东同志谈到中国工业发展时说过,有四个人不能忘记,讲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

我的第一个企业成功的主要原因,是那时的爱国运动推动了这个企业的发展,因为当时每个人都愿意买国货。

──“火柴大王”刘鸿生

华资企业增长表(据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编制)

时间

厂数(家)

创业资本数(元)

工人人数(人)

1913年

698

330,824,000

270,717

1920年

1759

500,620,000

557,622

(2)短暂繁荣(黄金时期、进一步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