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脓毒症患者的体格检查

合集下载

教学查房 脓毒症休克

教学查房 脓毒症休克

学查房具体过程教血症的代偿.血清碳酸氢钠通常降低,而血清和血中的乳酸增高,随着休克的进展,代谢性酸中毒随之发生,早期呼吸衰竭可导致低氧血症,氧分压(PO2 )<70mmHg,心电图可见ST段压低,T波倒置,偶见房性或室性心律不齐,由于肾功能衰竭和肌酐清除率降低,血尿素氮和肌酐浓度逐渐上升。

脓毒性休克应该与低血容量性休克,心源性休克和阻塞性休克鉴别。

测定尿比重和渗透压是有帮助的。

PCT大于10ng/ml是有力的感染的证据。

5、提问住院医师:脓毒性休克的治疗有哪些【解答】:着重感染、休克和生命体征的维持应该鼻管给氧支持呼吸,必要时可作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及机械性人工呼吸。

需要大量补液、纠正酸中毒等抗休克治疗。

早期及时的抗生素治疗可能起到救命的作用。

对致病菌不明的脓毒性休克的治疗方案可用庆大霉素或妥布霉素加第3代头孢菌素(头孢氨噻或头孢曲松,若怀疑为假单胞菌属则可用头孢他定);若可能系革兰氏阳性菌所致,则应加用万古霉素;感染源在腹部应该用抗厌氧菌药物(如甲硝唑)。

大剂量单一用药如头孢他定每8小时静脉注射2g或亚胺培南每6小时静脉注射500mg可能有效,但不作推荐。

若怀疑为耐药性葡萄球菌或肠球菌,则必须用万古霉素。

一旦获得培养和药敏试验的结果,应立即对抗生素治疗方案作相应的调整.抗生素应该用到休克消失和原发性感染灶清除后再继续数日。

血液滤过是近年兴起的可靠的方法,可以起到去除炎性介质等等作用。

1)早期复苏1). 1推荐意见一旦临床诊断为灌注不足,推荐应尽快进行积极液体复苏,在最初复苏的6小时内应达到复苏目标: ①中心静脉压(CVP) 8 ~12 mm Hg; ②平均动脉压(MAP) ≥65mm Hg; ③尿量≥0. 5 ml·kg ·h ; ④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 )或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 )分别是≥70%或≥65% (推荐级别: 1C)。

1). 2推荐意见严重感染和脓毒症休克的患者,如果早期液体复苏的6小时内CVP已达8~12 mm Hg, 而ScvO2 或SvO2 仍未达到70%或65%,推荐输注浓缩红细胞使Hct≥30%, 和(或) 输注多巴酚丁胺(最大剂量至20μg·kg ·min )以达到复苏目标(推荐级别: 2C)。

脓毒症诊断标准

脓毒症诊断标准

脓毒症诊断标准
一、临床表现。

脓毒症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常见的症状包括发热、心率加快、呼吸急促、白细胞计数升高等。

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意识状态改变、低血压、组织灌注不足等表现。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应该全面
了解患者的病史和临床表现,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二、实验室检查。

脓毒症的诊断离不开实验室检查,常用的指标包括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等。

这些指
标可以反映患者的炎症状态和免疫功能,对于脓毒症的诊断具有重
要意义。

此外,还可以进行血培养、尿培养、痰培养等检查,以明
确感染的病原体。

三、影像学检查。

在临床实践中,影像学检查对于脓毒症的诊断也具有一定的帮助。

X线胸片、CT、MRI等检查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病变情况,
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

例如,X线胸片可以发现肺部感染的表现,CT可以明确腹部脓肿的情况,MRI可以观察脑部感染的情况。

四、其他辅助检查。

除了上述常见的检查指标和影像学检查外,还可以进行一些特殊的辅助检查,如炎症因子检测、凝血功能检查、气体分析等。

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更全面地了解患者的病情,指导治疗的进行。

综上所述,脓毒症的诊断需要全面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其他辅助检查的综合分析。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结合上述各项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尽早明确诊断,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脓毒症的病理生理及诊断

脓毒症的病理生理及诊断
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降钙素原(PCT)等炎症指标升高,有助于判断脓毒症的严重程 度。
微生物培养与鉴定技术应用
微生物培养
通过血、尿、分泌物等标本进行微生物培养,以确定病原菌种类。
鉴定技术应用
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如16S rRNA基因测序、质谱等技术,对病原菌进行鉴定,提高 诊断准确性。
社区宣教
组织医护人员进入社区开展脓 毒症宣教活动,为居民提供预
防和治疗建议。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影像学检查进行鉴别。
与非感染性炎症疾病鉴别
02
如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需通过病史、体检和相
关检查进行鉴别。
与其他原因引起的器官功能障碍鉴别
03
如心源性休克、过敏性休克等,需根据临床表现和相关检查进
行鉴别。
临床评估与诊断流程
临床评估
对疑似脓毒症患者进行全面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了解患者的感染部位、炎症反应情况、 器官功能障碍情况等。
持有效循环血容量。
营养支持
患者处于高代谢状态,需提供足够 的能量和营养素,以支持机体恢复 。
护理措施
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定期翻身拍 背,预防褥疮和静脉血栓形成。
抗生素治疗策略选择与应用规范
早期、足量、联合用药
避免耐药性的产生
根据脓毒症的病原菌种类和药敏试验 结果,选择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避免频繁更换抗生素和使用广谱抗生 素,以减少耐药性的产生。
发病机制
病原菌通过血流扩散至全身,在 局部繁殖的病原菌可引起多发性 小脓肿,并可相互融合形成大脓 肿。
脓毒症的流行病学特点
01
02
03
常见致病菌

脓毒血症的诊断标准

脓毒血症的诊断标准

脓毒血症的诊断标准
脓毒血症是一种严重的感染性疾病,早期诊断和治疗对病人的痊愈很关键。

以下是脓
毒血症的诊断标准:
1.临床症状:有脓毒血症病人通常会出现高热、呼吸困难、头痛、疲劳、咳嗽和大
量咳痰等基础病征。

出现其他症状时,应根据病人的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一步检查。

2.血液检查:用来确定血液中的细菌和白细胞数量,以及血清有没有出现凝血的问题。

3.心电图检查:用来检测心脏及其周围的组织是否有发炎病变。

4.肺部放射检查:可以查看肺部是否有炎症病变。

5.尿液检查:用来检查尿液中是否带有细菌。

6.精氨酸增加:如果病人发热时间超过24小时,但肝脏受损还不重,可能会出现精
氨酸增加。

7.血清型链球菌过敏性:用乳酸乙酯来检查血清,因为该过程能显示哪些抗体对脓
毒血症有效。

8.抗生素敏感试验:这是一项检测法,可以帮助医生找出最有效的抗生素用于治疗
脓毒血症。

9.脓液培养:这是对可疑有脓毒血症的病人的重要诊断方法,可以检测出病菌的种
类及其对抗生素的敏感性。

10.皮下囊肿活检:如果病人有皮下囊肿(比如乳头状囊肿),建议做活检以确定脓
毒血症的诊断。

脓毒血症的早期诊断及及时治疗对脓毒血症的痊愈有很大的影响,因此病人和家属应
该及时请求医护人员的帮助,避免出现延误诊断和治疗的情况。

同时,正确地使用抗生素,有助于防止脓毒血症的发生,延长患者的脓毒血症治疗时间,并减少由抗生素使用过量引
起的并发症,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脓毒症病人确诊标准

脓毒症病人确诊标准

脓毒症病人确诊标准一、临床诊断脓毒症病人的临床诊断主要基于以下症状和体征:1.发热:体温高于38℃或低于36℃。

2.心动过速:心率超过90次/分钟。

3.呼吸急促:呼吸频率超过20次/分钟。

4.白细胞增多或减少:白细胞计数高于12000/μL或低于4000/μL。

5.明显的局部感染病灶,如伤口、肺炎等。

在临床诊断时,医生会综合考虑患者的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以确定是否存在脓毒症。

二、病原学诊断病原学诊断是确定脓毒症病因的关键步骤,主要通过以下方法进行:1.血液培养:采集患者的血液样本进行细菌培养,以检测是否存在致病菌。

2.尿液培养:采集患者的尿液样本进行细菌培养,以检测是否存在致病菌。

3.分泌物培养:采集患者的痰液、尿液、伤口分泌物等样本进行细菌培养,以检测是否存在致病菌。

4.组织活检:对于某些深部感染,需要进行组织活检以确定感染的病原菌。

三、严重程度评估脓毒症的严重程度对治疗方案和预后具有重要影响,因此需要进行严重程度评估。

评估指标包括:1.APACHE II评分:根据患者的生理指标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计算得分,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

2.SOFA评分:评估患者的器官功能状况,包括呼吸、循环、肝脏、凝血和肾脏等方面。

3.脓毒症相关器官功能衰竭评分(SOFAS):评估患者的器官功能衰竭程度,包括呼吸、循环、肝脏和肾脏等方面。

四、影像学诊断影像学诊断主要用于发现脓毒症的病灶和观察病情变化,常用方法包括:1.X线检查:通过X线检查胸片、骨骼等部位,以发现感染病灶。

2.CT检查:对于某些深部感染,需要进行CT检查以观察病灶的位置和范围。

3.MRI检查:对于某些软组织感染,需要进行MRI检查以观察病灶的情况。

4.超声检查:对于某些浅表感染,可以进行超声检查以观察病灶的血流情况。

五、病理学诊断病理学诊断是确诊脓毒症的金标准,通过对病灶的组织学检查,可以确定感染的病原菌类型和病灶的性质。

常用的病理学诊断方法包括:1.穿刺活检:通过穿刺获取病灶的组织样本进行病理学检查。

脓毒症 诊断标准

脓毒症 诊断标准

脓毒症诊断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脓毒症是一种严重的感染性疾病,通常由细菌、真菌或其他病原体引起。

脓毒症的临床表现多样,如高热、心率加快、呼吸急促、低血压等,容易被误诊或延误治疗。

准确诊断脓毒症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脓毒症的诊断标准及其临床应用。

一、SIRS标准SIRS(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是脓毒症的早期表现,通常表现为体温升高或降低、心率加快、呼吸急促、白细胞计数异常等。

根据美国感染病学会(IDSA)的建议,SIRS标准包括以下四个项目:1. 体温异常:体温>38摄氏度或<36摄氏度;2. 心率异常:心率>90次/分;3. 呼吸异常:呼吸频率>20次/分或动脉二氧化碳分压<32mmHg;4. 白细胞计数异常:白细胞计数>12×10^9/L或<4×10^9/L,或中性粒细胞比例>10%。

满足以上四项中的两项以上即可认为患者存在SIRS,提示有可能发展为脓毒症。

但SIRS并不特异,不能确诊脓毒症,需要进一步评估。

二、SOFA评分SOFA评分(多器官功能评估)是评估脓毒症严重程度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SOFA评分包括呼吸系统、循环系统、肝脏、凝血、肾脏等五个方面的评分,总分为0-24分。

患者每项指标异常一分,评分越高表示病情越严重。

根据IDSA的建议,SOFA评分≥2分可诊断为脓毒症。

SOFA评分既包括了全身炎症反应,又反映了多器官功能障碍,对于脓毒症的诊断有更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血培养及其他实验室检查脓毒症的诊断还需依靠血培养和其他实验室检查。

通过血培养可以确定感染的致病菌种,指导抗菌治疗的选择。

其他实验室检查如C 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等炎症标志物也有助于脓毒症的诊断。

血培养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对于脓毒症的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建议在患者出现SIRS标准后尽快进行血培养,及时获得结果,并根据细菌耐药情况选择适当的抗菌药物。

四、影像学检查除了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外,影像学检查也有助于脓毒症的诊断。

脓毒血症的诊断标准

脓毒血症的诊断标准

脓毒血症的诊断标准
脓毒血症是一种严重的感染性疾病,常常由于细菌感染引起。

它的诊断对于及
时治疗和预防并发症至关重要。

脓毒血症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病原学检测三个方面。

一、临床表现。

脓毒血症患者常常表现为发热、心率增快、呼吸急促、血压下降等全身症状。

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意识改变、皮肤黏膜出血点、多器官功能衰竭等严重症状。

这些临床表现通常提示着可能存在严重的感染病情,需要引起医生的高度警惕。

二、实验室检查。

脓毒血症的实验室检查主要包括血常规、炎症指标、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等方面。

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的升高常常提示着感染的存在。

而炎症指标如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的升高也是脓毒血症的常见实验室特征。

此外,凝
血功能和肝肾功能的异常也常常提示着病情的严重程度。

三、病原学检测。

脓毒血症的病原学检测是诊断的关键步骤之一。

通过血培养、病原学PCR检
测等方法,可以明确感染的病原菌种类及其药敏情况,为后续的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在进行病原学检测时,需要注意标本的采集方法和培养条件,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综上所述,脓毒血症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病原学检测
三个方面。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分析各项检查结果,及时明确诊断,并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理解脓毒血症的诊断标准,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

脓毒血症诊断标准sofa评分

脓毒血症诊断标准sofa评分

脓毒血症诊断标准sofa评分
脓毒血症是一种严重的感染性疾病,SOFA评分(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 score)是评估脓毒血症患者器官功能损伤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常用指标。

SOFA评分包括以下6个生理系统的评估指标:
1. 呼吸系统:评估动脉氧分压(PaO2)/吸入氧浓度(FiO2)比值、呼吸频率。

2. 凝血系统:评估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

3. 肝脏系统:评估总胆红素、血清胆碱酯酶。

4. 心脏系统:评估平均动脉压、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剂量。

5. 中枢神经系统:评估格拉斯哥昏迷分数或意识状态。

6. 肾脏系统:评估血清肌酐。

每个指标得分为0-4分,分值越高表示器官功能损伤越严重。

SOFA评分通过对这些指标进行综合评估,可以判断脓毒血症患者是否存在多器官功能衰竭以及预测患者的预后情况。

一般认为,SOFA评分超过等于2分表示有器官功能损伤,而SOFA评分超过等于2分可用于诊断脓毒血症。

脓毒症诊断与治疗规范

脓毒症诊断与治疗规范

一、定义脓毒症:因感染引起的宿主反应失调导致的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

脓毒性休克:脓毒症经充分的液体复苏,仍需使用血管活性药物以维持平均动脉压≥65mmHg,且血乳酸浓度> 2mmol/L。

脓毒性休克是脓毒症引起的严重的循环和细胞代谢紊乱综合征,又称感染性休克、脓毒症休克,分类属于分布性休克。

二、诊断脓毒症诊断标准:同时满足确诊感染或疑似感染,且SOFA 评分较基线增加≥2 分。

脓毒性休克诊断标准:同时满足脓毒症诊断成立,充分液体复苏后仍需使用血管活性药物以维持平均动脉压≥65mmHg,且血乳酸浓度> 2mmol/L。

对于发热伴器官功能障碍或不明原因的器官功能障碍的患者,应考虑脓毒症可能性。

qSOFA≥2 分可用于疑似脓毒症患者的快速床旁筛查。

病因诊断:明确感染部位:根据症状及体征、影像学检查、微生物学检查及宿主因素明确感染部位。

如咳嗽、咳脓痰等提示呼吸系统感染;CT、X 线等影像学检查协助明确感染部位;某些致病微生物可提示特定部位感染可能。

明确致病微生物类型:脓毒症的致病微生物主要为细菌、病毒和真菌等,应尽快取得临床标本进行微生物检测,常见微生物与检测方法见表格。

三、鉴别诊断脓毒症需与非感染因素导致的器官功能障碍鉴别,脓毒性休克需与其他原因引起的休克鉴别。

其他原因引起的休克包括严重创伤、大面积烧伤、大手术后;噬血细胞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期;热射病;急性中毒等。

休克的诊断标准为符合特定条件,休克分为心源性休克、低血容量性休克、梗阻性休克、分布性休克(包括过敏性休克和神经源性休克)等类型,各类型的定义、常见病因和血流动力学特征见表格。

四、治疗治疗原则:分为病因治疗及支持治疗,包括早期控制感染源和使用有效抗微生物药物,以及早期液体复苏及器官支持治疗等。

五、感染源控制:快速明确感染部位和尽早清除感染灶或充分引流,如皮肤软组织坏死感染应行清创术,化脓性阑尾炎、化脓性胆囊炎应手术切除,脓肿或感染性积液应充分引流等。

脓毒症查房发言稿范文

脓毒症查房发言稿范文

脓毒症查房发言稿范文尊敬的主治医师、护士长和同事们:大家好!我今天负责在这次脓毒症查房中给大家汇报初步诊断和治疗进展情况。

首先,我要感谢所有参与这次病例的医护人员,你们在面对病情的紧急情况下表现出色,展现了团队合作的精神。

让我们坚定地相信,只要我们共同努力,就能战胜疾病,拯救患者的生命。

本次病例患者为一名65岁的女性,入院时主要症状为高热、寒战、全身乏力等。

入院后,我们立即进行了全面的体格检查和相关检验,发现患者存在感染的征象及炎症反应,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计数均升高。

鉴于上述情况,初步诊断为脓毒症。

我们迅速启动了治疗措施,包括给予适当的抗生素治疗、积极纠正电解质紊乱、保持患者的液体平衡,并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

目前,患者的体温已经恢复正常,炎症反应指标也有所下降,但仍需持续观察和调整治疗方案。

脓毒症是一种临床上常见而危险的疾病,它常常由感染引起,并伴随着全身炎症反应。

由于其发展迅速,病情危重,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早期诊断和综合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检查结果,尽早做出正确初步诊断。

及早开始适当的抗生素治疗,以控制和消灭感染源,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

其次,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

这些信息能够反映患者的病情进展和治疗效果,有助于我们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此外,要关注液体平衡和营养支持。

脓毒症患者常常伴有失水、电解质紊乱和营养不良,我们要根据患者的情况及时给予足够的液体和营养支持,维持患者的正常生理状态。

最后,患者的心理和情绪状态也需要关注。

脓毒症常常让患者体验到极度的不适和难以忍受的痛苦,我们必须积极沟通,提供心理支持,帮助患者度过难关。

总结一下,我们在这次脓毒症查房中初步诊断是脓毒症并启动了相应的治疗措施。

虽然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我们仍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争取早日康复。

谢谢大家!。

脓毒症诊断与治疗PPT

脓毒症诊断与治疗PPT

其他辅助治疗
营养支持:提供足够的营养,帮助患者恢复体力 心理支持:提供心理辅导,帮助患者缓解焦虑和恐惧 物理治疗:如按摩、针灸等,帮助患者缓解疼痛和疲劳 康复治疗:如运动疗法、语言疗法等,帮助患者恢复身体功能和生活能力
PART 4
脓毒症的预防
预防措施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饮食均衡、适量运动、保持良好的睡眠等 避免感染,如勤洗手、避免接触感染源等 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潜在的感染性疾病 提高免疫力,如接种疫苗、补充营养等
提高免疫力,如接种疫苗、补 充营养、保持心情愉悦等
避免感染,如注意个人卫生、 避免接触感染源、及时治疗感 染等
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潜 在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
社区干预
加强健康教育: 提高社区居民 的健康意识, 普及脓毒症的
预防知识
定期体检:定 期进行体检, 及时发现并治 疗潜在的感染
性疾病
加强环境卫生 管理:保持社 区环境卫生, 减少细菌和病
YOUR LOGO
脓毒症诊断与治疗
汇报人:
时间:20XX-XX-XX
目录
01
02
03
04
05
06
脓毒症的 诊断
脓毒症的 治疗
脓毒症的 预防
脓毒症的 护理
脓毒症的 并发症及 处理
P单A击R护T理1人员:XX医院-
XX科室-XX
PART 2
脓毒症的诊断
诊断标准
• 体温超过38.5℃或低于36℃ • 心率超过90次/分或低于60次/分 • 呼吸频率超过20次/分或低于12次/分 • 白细胞计数超过12000/μL或低于4000/μL • 血小板计数低于100000/μL • 尿量少于0.5ml/kg/h或无尿 • 意识状态改变,如嗜睡、昏迷等 • 血压低于90/60mmHg或高于180/110mmHg • 血乳酸水平高于2mmol/L • 血红蛋白低于10g/dL或高于16g/dL • 血浆白蛋白低于30g/L • 血浆钠低于135mmol/L或高于150mmol/L • 血浆钾低于3.5mmol/L或高于5.5mmol/L • 血浆氯低于98mmol/L或高于110mmol/L • 血浆碳酸氢根低于22mmol/L或高于26mmol/L • 血浆乳酸脱氢酶水平高于250U/L • 血浆肌酐水平高于1.5mg/dL或高于2.5mg/dL

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管理国际指南

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管理国际指南

呼吸系统
脓毒症可能导致急性呼吸窘迫 综合征,表现为呼吸困难、低 氧血症和肺水肿等。
肾功能
脓毒症可能导致肾功能不全, 表现为少尿、无尿和氮质血症 等。02Βιβλιοθήκη 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的临床表现
早期症状与体征
95% 85% 75% 50% 45%
0
10 寒战、高热或低体温
20 呼吸急促、心率加快
30
血压下降、脉搏细速
研究质量和效率。
新型治疗手段与技术
探索新的治疗手段,如细胞治疗、基因治疗等,以改善脓毒症和脓毒性休 克患者的预后。
运用现代技术,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对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患者进行 精准诊断和治疗。
推广先进的监护技术和治疗设备,提高救治成功率。
国际合作与交流
01
加强国际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共同探讨脓毒症和脓毒性休 克的研究方向和策略。
发病率
脓毒症的发病率因地区和人群差异而异,但总体呈上升趋势 。据估计,全球每年有数百万人发生脓毒症,其中约一半患 者死亡。
病理生理学机制
01
02
03
04
炎症反应
脓毒症时,感染引起的炎症反 应导致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 ,释放大量炎症介质和细胞因 子,引起组织损伤和器官功能 障碍。
心血管系统
脓毒症时,心血管系统会出现 低血压、心动过速和心律失常 等症状,导致组织灌注不足。
04
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的治疗与管理
抗感染治疗
早期、足量、联合使用抗生素
在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早期,应尽早、足量、联合使用抗生素,以 控制感染。
抗生素降阶梯治疗
在感染控制后,应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逐步降阶梯使用 抗生素,以减少耐药性的发生。

ICU一例脓毒症感染性休克患者护理查房

ICU一例脓毒症感染性休克患者护理查房
保持床单位及患者皮肤的干洁,当有汗液等 浸湿时,及时更换衣物。
护理诊断及措施
体液过多 与早期液体复苏及肾小球滤过率下 降有关
护理措施:1、遵医嘱使用脱水,利尿药,注 意观察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2、根据24 小时出入量要求及尿量变化,及时调整输液 速度。
诊疗经过-12.5
项目
内容
生命体征 营养状态
病历介绍
既往史:既往有高血压病史;今年2月份在
我院B超检查提示肾结石。
病历介绍
转入ICU后,体格检查:
患者精神、反应差,查体:T36.8℃,P108 次/分,R25次/分,BP89/49mmHg。SPO2 100%。模糊状,不能对答。双肺呼吸呼吸音 粗,未闻及干湿罗性音。腹部平软,全腹按 压时有痛苦表情,肠鸣音减弱。四肢肌力Ⅲ 级,肌张力正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征未 引出。
右颈内中心静脉导管、尿管 焦虑 患者神志模糊,配合治疗 1 入量:2880ml,出量:2600ml
诊疗经过-12.8
项目 生命体征
营养状态 皮肤黏膜情况 特殊药物使用
管道 心理状态 精神状态 大便次数 24小时出入量
内容 T:36.4-36.6℃,HR:82-104次/分,R:17-24次/分,BP: 122-134/60-71mmHg,SpO2:100%,CVP:8-10cmH2O 可能不足(血红蛋白:105g/L) 全身皮肤完整、黏膜完整,未见出血点 无
体液不足:由于血管收缩舒张调节功能异常,以体循环阻力 下降,心排血量增高,肺循环阻力增加和心率改变。
护理措施:1、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情况,在补液的基础 上遵医嘱使用血管收缩药物,维持血压在复苏目标范围内。 2、遵医嘱静脉输液。应根据患者丢失的液体量和生理需要 量,安排好液体输注的顺序和速度。感染休克者尽早恢复有 效循环血量是休克好转的关键,因而应尽积极液体复苏,可 遵医嘱快速大量补液。3、维持CVP及尿量:维持CVP达到 8~12mmHg,尿量达到每小时30~50ml。4、准确记录液体 出入量。

脓毒症患者的护理要点

脓毒症患者的护理要点

脓毒症患者的护理要点护理人员对患者正确的处置和严密监护,可以有效提高救治成功率。

1、立即开放静脉通路护理人员应及时开放至少两条大静脉通路,必要时配合医生建立中心静脉通道,及时准备中心静脉穿刺所需的无菌用品,同时开通动脉血压监测。

2、检测乳酸水平一旦发现或怀疑脓毒症,应立即进行乳酸水平检测,初始乳酸>2mmol/1.需要再次测量。

血清乳酸对脓毒症虽然没有特异性,但作为细胞功能障碍的指标具有诊断价值。

有报道提示在感染性休克和低血压时乳酸水平可正常。

乳酸可以在正常的组织内产生,脓毒症中的高乳酸血症可能不是组织灌注不足的具体衡量指标。

3、留取血培养标本在疾病的早期阶段,脓毒症的诊断往往比较困难。

快速、准确的血培养检测结果对临床治疗和患者预后至关重要。

对疑似脓毒症患者,应该在使用抗生素之前留取两套血培养,包括两套厌氧和两套需氧培养。

给予抗生素前进行血培养的重要性。

为保证血培养的准确率,应采用专用的真空血培养瓶,标本留取后及时送检。

4、抗感染治疗的护理对于出现脓毒症的患者,尽早开始使用一种或多种广谱抗生素。

一旦病原菌的药敏试验结果确立。

使脓毒症抗感染治疗更加规范。

5、液体复苏及容量反应性监测虽然大多数临床医生都认可脓毒症早期输液很重要,目前监测患者的液体反应性的常用指标:①静态测量指标包括生命体征、皮肤黏膜的肿胀或干燥程度、颈静脉压、中心静脉压和肺毛细血管楔形压等。

②动态测量指标包括脉压变异率、每搏心输出量变异度以及被动抬腿试验。

6、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指南推荐在液体复苏期间或之后,如果出现持续低血压时要使用血管活性药物,首选去甲肾上腺素,研究表明,早期使用去甲肾上腺素可更早逆转血流动力学异常,心律失常和心源性肺水肿的发生率更低。

护理人员应遵医嘱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维持平均动脉压N65mmHgo此外,要监测患者心率及心律,以帮助医生判断是否需要使用多巴胺等作为血管升压药。

当脓毒症患者心脏充盈压升高、心排血量降低,或已达到正常的血容量和平均动脉压仍有灌注不足征象时,在已使用血管升压药的情况下可以加用多巴酚丁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视脓毒症患者的体格检查重症行者翻译组李文哲关键点1.体格检查是初始评估脓毒症患者的手段之一,具有可靠性强成本低且无创的优势特点。

2.通过体格检查来评估患者,临床医师应关注并理解如意识状态、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皮肤花斑评分、皮肤温度梯度等项目的机制和意义。

3.脓毒症相关性脑病与患者发病率和病死率升高相关,且很多幸存患者会经历长时期的认知功能障碍,更需注意的是临床工作中常常将其漏诊。

4.在预测识别脓毒症患者潜在器官功能障碍方面,体格检查,如:意识状态异常,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皮肤花斑表现,皮肤温度梯度变化都表现出了良好的有效性。

综述目的监护重症患者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无创手段来完成对患者意识状态和外周循环变化的监测。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体格检查可以替代性地评估临床治疗的短期疗效,所以应重视不同临床背景下(如脓毒症)对患者进行常规的体格监测。

脓毒症相关性脑病的发生或意识状态的改变与患者不良预后具有相关性,评估脓毒性休克患者的外周循环状态是预测其临床预后的一项实用易行且准确的监测方法。

基于最新相关研究结果,本文目的在于强调对脓毒症患者进行常规的体格检查监测和评估。

最新发现几项最新研究结果开阔了我们对脓毒症患者发生意识状态改变的病理生理机制和对外周循环状态进行临床评估的认知。

脓毒症相关性脑病与重症患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升高相关。

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CRT)延长和持续性的皮肤花斑表现对患者病死率有很大的预测意义,而皮肤温度梯度变化则提示血管收缩和器官功能障碍的发生。

总结对于脓毒症患者常规进行体格检查来监测患者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临床重要的诊疗措施。

反复地神经系统体检、评估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CRT)、进行皮肤花斑评分、测量皮肤温度梯度变化,这些都是重要的无创监测方法,这些方法在脓毒症患者接受复苏治疗过程中也显示出良好的协同一致性。

介绍脓毒症的定义为感染引起宿主免疫反应失调进而导致器官功能障碍的综合征。

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的新定义(Sepsis )最近也已发布,新定义为:感染引起宿主免疫反应失调进而导致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

脓毒性休克则定义为脓毒症伴有循环代谢紊乱,具有高病死率的特点。

全球每年新发数百万脓毒症患者,约1/4的患者死亡。

在脓毒症发生的最初几小时内及时识别并给予恰当干预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预后,而在整个脓毒症的诊疗过程中,体格检查展现出了其重要意义。

本文中阐述经相关研究验证,体格检查与有创监测结果具有相关一致性,而且体格检查可以替代性地评估临床干预治疗的短期疗效。

美国联邦政府医疗健康保险与医疗扶助服务中心(CMS)将体格检查作为脓毒症患者诊疗的“关键措施”之一,体格检查与6小时bundle治疗一样,在评估患者意识状态和组织灌注等方面得到了明确推荐。

脓毒症所致意识状态改变脓毒症患者常有早期急性意识状态的变化,且与发病率和病死率相关。

多数患者的表现符合谵妄,如:意识状态时好时坏、思维紊乱、注意力涣散等。

谵妄是由多种相关危险因素所致的综合征,如:疾病严重程度、患者的急促情况(认知功能损害年龄)、环境因素(噪音,睡眠剥夺)、药物因素(苯二氮草类,阿片类)、代谢异常(发热,低血糖,钠离子紊乱)等。

很多重症疾病会导致患者出现谵妄表现,而脓毒症相关性脑病(SAE)是脓毒症最常见且最严重的临床表现。

SAE 是指在排除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情况下,因脓毒症感染引起全身炎症反应(SIRS)进而导致弥漫性脑功能障碍表现的多因素疾病表现。

主要表现为急性的意识状态改变、认知功能障碍、睡眠周期改变、定向力障碍、思维混乱、注意力涣散等。

脓毒症患者入院时,约有30%可能出现SAE表现,而住院的脓毒症和具有SIRS 病理生理机制表现的患者约有30%—70%可能出现SAE表现,ICU患者发生SAE常预示发病率和病死率升高。

最近的一项Meta分析中,Salluh等人纳入评估了42项研究,发现ICU患者的谵妄识别率为%,同时发现入院时发生谵妄的患者病死率显著升高,与对照组非谵妄患者相比,RR为(95%CI —)。

谵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及总住院时间都会延长,出院后遗留有认知功能障碍的风险也更高。

监测识别脓毒症相关性脑病(SAE)临床医师可以通过反复地进行神经系统体格检查来识别ICU患者是否存在急性脑功能障碍。

SAE具体的病理生理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在脓毒症病程中,脑内促炎因子、抗炎因子及炎症趋化因子转录增加,包括:TNF-α,IL-lb,转化生长因子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脓毒症使得大脑内皮细胞活化增强,进而导致血脑屏障功能障碍并释放多种介质入脑。

在脓毒症早期,NO合酶衍生的NO表现出促炎反应特征,引起脑血管内皮细胞活化和功能障碍,活化和功能障碍。

活化的内皮细胞释放促炎因子入脑导致微循环功能障碍。

脓毒症,特别是脓毒性休克时常出现脑血流异常,而血流动力学稳定的脓毒症患者微循环的改变也可能导致区域性脑组织灌注异常,进而引起脑功能障碍。

SAE的发生可能与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传递机制相关。

与劳拉西泮相比,右美托咪定(一种由蓝斑核分泌释放的选择性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可减少脓毒症患者的脑功能障碍、机械通气时间和28天病死率。

临床中可以使用CAM-ICU和重症谵妄筛查量表等有效方法来辅助识别患者存在脑功能障碍与否,若发现患者出现脑功能障碍,应进行综合的神经系统体格检查来评估颅神经功能。

颈强直、运动反射、肌力、足底反射、腱反射等也应进一步检查明确。

尽管镇静药物可能会对临床检查结果的解读造成一定影响,但由Sharshar等人进行的一项评估重症患者镇静状态下脑干反射的研究显示:神经系统体格检查(包括:GCS,重症监护环境评分,颅神经检查,对有害刺激的反应,咳嗽反射)并不受镇静剂量的限制,该研究还发现,咳嗽反射消失与患者28天病死率相关;在停用镇静药物后头眼反射消失是患者意识状态异常的独立相关因素。

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CRT)床旁使用CRT是非常讨喜的一种评估方法,因为它具有易学易用且重复性好的特点,CRT是指在外力压迫导致指尖颜色变白后,撤除压力后指尖颜色恢复所需的时间。

考虑到脓毒症的病理生理机制,患者常出现因外周血管舒张引起的发热、四肢皮肤潮红等,在这种情况下评估CRT似乎是不合适的,然而最近的文献资料表明在出现脓毒性休克时,CRT是评估患者局部乃至全身组织灌注的重要床旁监测手段。

目前CRT正常值参考区间仍存在争议,在一项纳入1000名患者的研究中发现,CRT易受年龄、性别、环境温度的影响,其正常上限为秒(95百分位数)。

很多研究显示,从病情稳定到有高风险会发生器官功能衰竭的不同患者在接受初始的血流动力学复苏治疗后,CRT>5s的临床意义也是不同的。

最近的一项研究中,Ait-Oufella等人发现脓毒性休克患者接受初始复苏治疗后,CRT是其14天病死率的有效预测指标,在收入ICU时和24小时内接受血管活性药物复苏治疗后,对纳入的59 名患者进行评估,结果发现:以作为CRT阈值预测14天临床结局的敏感度为82%,特异度为73%。

初始治疗后6h测得的CRT 可有效预测14天病死率,指尖CRT曲线下面积为84%(95%CI 75-94);膝部CRT 曲线下面积为90%(95%CI 83-98),另外6h后若患者CRT持续大于5s,则提示14天病死的风险升高,指尖CRT的OR值为18(95%CI );膝部CRT的OR值为(95%CI )。

该研究还发现,CRT与组织灌注指标间存在很大的相关性,如动脉血乳酸水平、尿量、SOFA评分等。

Herman等人报道,脓毒性休克的幸存者多有CRT正常化的临床特征。

尽管灌注的相关指标如CRT、乳酸清除率、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等在脓毒性休克的幸存者中表现的指标正常化率并不相同,但在患者初始治疗后病情快速恢复时,指标间是存在双相反应关系的。

经过初始复苏治疗6h后,病情得到快速改善的患者中的70%以上表现为CRT恢复至正常,而此时的乳酸水平可能仍未恢复正常。

与其他传统复苏目标,如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或乳酸等指标的正常化相比,初始治疗6h连续评估CRT,其正常化与能否复苏成功有独立相关性。

在重症患者复苏治疗后期,CRT延长可能也是器官功能恶化衰竭和休克的预测指标之一。

皮肤花斑皮肤花斑是脓毒症和重症患者常见的临床表现,主要是由于外因性的小血管异常收缩导致膝部、肘部和其它外周循环部位皮肤(如手、足、耳部等)出现片状变色的临床特征,反映了皮肤组织的低灌注状态。

临床医师在床旁就可以完成对患者皮肤颜色及其灌注状态的识别和评估。

Ait-Oufella等人发明了一项临床评分系统来评估皮肤花斑,从膝部到外周区域,使用5分制(0-5分)来评价皮肤花斑的范围大小,分数越高表示皮肤花斑范围越大(详见图1)。

研究者报道,初始复苏6h,皮肤花斑评分高是脓毒性休克14天病死率的有效预测指标,与初始疾病状态、严重感染和ICU病死率直接相关,而且不受全身血流动力学(如MAP、心输出量)的限制。

尽管像血管活性药物等因素被认为会影响皮肤花斑的表现,但Ait-Oufella等人发现,将血管活性药物剂量进行分层后,皮肤花斑评分与病死率仍具有显著的相关性。

同时,这个评分系统也非常简单易学,各观察者使用时评分的一致性较好。

对于急诊和未经筛选的重症患者,皮肤花斑评分同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Ait-Oufella等人的另一项研究发现,脓毒症患者膝部周围组织氧饱和度测量结果与皮肤花斑评分也具有相关性。

Coudroy等人更近的一项大型队列研究纳入了791名患者,也使用了相同的皮肤花斑评分来明确皮肤花斑与患者发病率及ICU病死率的关系。

该研究发现,所有患者中有29%出现了皮肤花斑,脓毒性休克患者中有%出现;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中有25%出现。

伴有皮肤花斑的患者其基础疾病状态更加严重,SOFA评分和APACHE-II评分更高。

另外,研究者还发现,伴有皮肤花斑的患者需要更多的如机械通气、血管活性药物、肾脏替代治疗等方面的支持治疗。

皮肤花斑的评估是一项简便可靠的监测指标,对脓毒性休克患者可以进行连续定量的测量评估,甚至对范围较小的花斑也是可以评估的。

对于伴有肝硬化的脓毒性休克患者,该评分对其病死率的预测仍有意义,仅较非肝硬化患者的灵敏度有轻微下降,而灵敏度降低可能是因为此类患者的皮肤灌注基线水平更高,使得花斑出现延迟。

需要指出的是,对于黑色或深色皮肤人种、有烧伤病史或截肢术后的患者,皮肤花斑的评估实施可能存在一定难度。

皮肤温度梯度变化皮肤温度是脓毒性休克患者易测的临床指标之一,但客观因素如环境温度会明显影响其测量的准确性。

临床上可以通过两个体温之间的差异来充分量化评估患者病情的显著变化。

对于脓毒症和重症患者,身体皮肤温度梯度变化较单纯的体温值本身更能反映皮肤的血流状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