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LP亲子关系工作坊分享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LP亲子关系工作坊分享资料
一、孩子想要什么?
"孩子,我这都是为你好,为什么你都不听话呢?你为什么不知道我爱你呢?"
这也许是天下父母对孩子的痛心之处。
没有父母不爱孩子,父母也倾尽自己的所有精力去为孩子打造一个不愁吃不愁穿的幸福家庭。
但是为什么孩子却一点都不懂得珍惜?为什么还要跟父母顶嘴?为什么,孩子,你就不懂得父母对你的爱?孩子为什么这么不听话?
在父母问这些问题的同时,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孩子想要什么?孩子在想着什么?你了解过孩子的内心世界吗?
在新加波让千万父母孩子感触极深的着名电影《孩子不笨》中,三个"有情有义"的孩子,因为成绩不好而被认为对社会没用的人。
学校、老师,甚至连自己的父母,都对其不信任和误解。
这是值得全社会的父母去好好深思的。
听故事、做催眠、走时间线、小组交心、学员分享……张博士是个有趣的而拥有超高功力的智者,各种新想法新技巧经过他的方式传授,带点小故事,带点小诙谐,学员们不由自主地身心融入,积极互动。
下面,让我慢慢道来:
1.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你的孩子是否有顶嘴的行为?是不是常常捣乱?爱玩游戏?
张博士一开始就让学员们,也就是那些父母们或者即将成为的父母们,写出问题孩子有什么缺点,学员们似乎终于可以说出一直担忧的问题,这也是他们此次来学习的目的,所以,父母们说出了很多问题,最后,张博士问,你想过孩子为什么要做这些事吗?你有问过他们吗?学员们愣住了,是的,我们问过孩子的动机了吗?
行为和态度是表层,内心世界才是下层。
孩子刚刚出生的时候都是乖巧的,一张白纸,爸爸妈妈地叫得你开心,天天腻着你,你疼他爱他,可是你有一天你发现,孩子变了,怎么不听话了,和你疏远了?你担心了,焦急了,开始教导,然后批评,后来还忍住自己的痛心下手打了他。
是的,孩子痛,你更痛,还因为,孩子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那是因为你从来没有好好聆听过孩子的内心世界。
就像我举起手,你看到的是手是没毛的,但是我看到的是有毛的,因为你看到的是手掌的正面,手掌心没有毛,你的确是正确的;但是我看到的是手背,有毛,也是千真万确的。
而唯一不同的是,我们看的角度是不同的。
那么从孩子的角度,他在想些什么呢?
行动的背后必有正面的动机。
眼睛可以看到行为,智慧可以了解到人行为的正面动机。
当你看到孩子做错事情了,你要用智慧了解孩子做这件事的动机,知道他的内心心理。
才能知道孩子需要什么,知道选择教育的方法,才能让孩子拥有学习、进步的机会。
而作为父母的我们,平时在做些什么呢?
张博士让大家分为三人一组ABC,A扮演着孩子的角色,B 扮演着父母的角色,C是观察者。
先让A走出会场,然后要求B 待会无论A说任何话,都不要理他(她),A回来了,博士让A 跟自己的"父母"分享自己的开心事。
学员开始了,并没有任何想法,但是活动结束的时候有的学员都不禁落泪了,情绪异常激动。
在那么短短的几分钟时间里,他们也无法忍受这般冷漠,开始无聊和捣乱,他们知道,在平时,孩子开开心心地分享自己的事情的时候,父母因为忙于工作或其他事情,而给予孩子的,确实更加漫长的冷漠。
他们终于理解,为什么孩子会吵闹,会捣乱,会选择打游戏机。
孩子本是好的,为什么会成为现在的样子呢?你有想过平时你对孩子的态度吗?
孩子是父母的镜子,父母在平时的的一言一行,都会在孩子的内心世界留下刻印。
成为他们的行为。
父母要做的,是透过他们的表面行为,去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也许他们只是想你多点关心他,也许是不知所措,也许是在孩子单纯的世界里,只是很简单地认为,这样做的话,爸爸妈妈会更喜欢他,尽管,他不知道正确的做法。
2.如何与孩子沟通?
你终于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了,知道其实孩子都是单纯的,他们都只是希望父母的关爱,但你又在担忧了,我应该怎么与孩子沟通?说道理?那么小的孩子明白道理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孩子还小,很多道理都懵懵懂懂,不知道你在说什么。
张博士讲了个小故事:有一天儿子回来,跟妈妈投诉,老师冤枉他了,今天班上很吵,老师罚全班站了两分钟,可是我没有吵闹啊!老师太过分了!这时候妈妈应该怎样?老师是做对了还是做错了?张博士的言传身教,出了几招:1.先认同孩子的感受;
2.让孩子感到被了解、尊重;
3.再带领孩子从另一个角度看事;
4.带他走出原本的框框。
先跟孩子说,明白他站得累了,孩子就会被了解,觉得妈妈是关心他的,再问孩子,如果你是老师,你不知道是谁说话了,你会怎样?孩子当然也开始理解老师了,然后问孩子,如果你是说话的那个同学,或者站在其他孩子的角度去想,会有什么感受?这时孩子懂得了站在别人的角度看问题,就会有一种觉察力,对老师的讨厌也会减少甚至理解老师的做法了。
(咨询报名工作坊:4006009299)
在与孩子的沟通中,语言是很重要的。
美国某大学研究表明:沟通的元素中,内容占7%,语调占38%,肢体语言55%,张博士示范了两种跟爱人说"我爱你"的方法,第一种,只说话没表情语调,爱人是感觉不到的,第二种,温柔的语调,再握住爱人的手,对方就会感受到情感。
亲子也是一样,无论是跟孩子说话,还是倾听,做父母的,要注意自己的语调和身体语言。
懂得语言的重要性,还要知道该跟孩子说什么?张博士说,孩子做错事了,我们要尽量用正面的语言去说,小心使用"为什么",当含有负面词语及语调时,"为什么"可能是责难、抱怨的态度。
如果想了解起因或因果效应,避免用"为什么",可以用温柔的语调发问:有什么原因?要先了解孩子的动机,跟他说出不合理事件会产生的后果,最后提供有效的选择。
孩子就知道该怎么去做了。
还有一点,是张博士最奇妙的教导孩子的方法:"大象耳"嘉许法。
当孩子在玩游戏的时候,父母在旁边像平常一样得聊天,说话,说点工作啊,朋友啊,然后,不禁意说起孩子的名字,说,小明啊(正在打游戏的小明一下子竖起耳朵),最近越来越乖了,每次打游戏机啊,每打一个小时就休息一下吃点饼干喝点饮料,去学习半个小时了,真的乖了啊。
于是你会发现,孩子打着游戏变了,看着钟,时间一到,就利利索索停止去吃东西了。
这个只是例子,还有很多技巧,只是笔者笔陋,不能形声会意栩栩如生地写出来。
现场的学员每每听到,都不由大笑,妙哉。
3.释放内心的负面情绪
也许你学习了张博士的几十个亲子技巧,但是,当你回到家,孩子又惹你生气了,你还是忍不住愤怒,批评,打骂。
也许是上一代,你的父母们,给了你太多的伤害,或者是曾经的家庭,已经把传统模式深深地印入了你的内心。
你总会不知不觉做着伤害现在这个家庭的事情。
张博士的催眠改变了这些父母的内心情绪。
你的身体里面有一个潜意识,像电脑一样,好消息坏消息都会下载;像肥沃的土地一样,你丢什么种子都会有收获,有些是有效的种子,有些是负面的种子,催眠是把负面的观念释放。
透过潜意识的形式,潜意识会和潜意识、潜意识和显意识会沟通;潜意识的威力大于显
意识,父母知道打孩子不好,为什么还继续吵呢?这就是潜意识在作怪。
催眠是绕过显意识直接进入到潜意识,强化有效的正面信念。
催眠那晚,很多学员不禁大声哭泣,或许是曾经受过大多的伤害,或许曾经有过的冷漠,或许在催眠的过程,你感受到了你的老父老母亲们曾经对你的深爱。
这泪,是伤心,也可以是感动。
你的灵魂,在那一瞬间,解放了。
感动落泪是内心灵魂的洗礼。
张博士让学员分成一排排,用一小步一小步走20小步,当作是孩子到大学毕业的这20年,当走完这些年月之后,父母想象20年后孩子的成功,然后以孩子的角度给自己写一封信。
再找同伴读给自己听。
温柔的耳语,坚定的信念,满心的爱,使得父母们不禁泪眼模糊。
父母们,你爱自己的孩子吗?你知道怎么去爱孩子了吗?NLP亲子真的让我们懂得了很多很多。
那些泪不会假,那些爱不会灭。
笔者写到这里,已然潸然泪下。
爸爸、妈妈还有孩子,我们
都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此时现场正在播放歌曲:"因为我们是一家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有苦就该同享,有难必然同当……"
三、拒绝愚昧的母爱
2012年04月26日,一男子因为经济原因在女友提出分手后,给母亲打电话说:"我要是一个富二代,我有钱(的话),我可以去做我的一番事业。
"为了成全自己的孩子,这母亲二话不说,居然准备把自个儿的肾给卖了……这妈妈就是在网上大红的"卖肾女"。
针对这一事件,网络上基本是一边倒的谴责声。
网友是怎么说的呢?
"儿子需要谴责,但是我也不赞成这样的母亲,在教育子女的问题上太慈爱了,母爱固然伟大,但不是这样的付出。
"
"这样的母亲伟大啊,这是愚昧,纵容,孩子今天有这个想法你就卖肾,明天要有其他想法你还想干什么,母爱是伟大,但是这样的母爱不要也罢。
"
从儿子的动机来看,用自己母亲的卖肾钱去干一番大事业,
大事业真的能做出来吗?我们都知道,孩子要养育,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状况是养,关注孩子的思维品行塑造是育,80%的父母重养,20%的父母重育。
所以世界掌握在20%的人手上。
目前孩子是不是那20%中的一员不敢下定论,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儿子长大后,他也会用同样的方式去对待自己的孩子。
我们无法得知他在一个怎么样的环境中成长,也就无法作出全面而有效的评价。
作为指指点点的旁观者,只能在网络上站着说话不腰疼,环视周边的家庭,或者已为人父人母的自己,即使没有"卖肾"的壮举,在养育孩子方面,有没有做出多少惊天动地的行为,甚至是有过之而不及?
"养育孩子真是一个辛苦的过程"在走入课程前,一位妈妈用这样一句话来形容自己的心情。
为人父母的我们,同时也是自己爸妈的孩子,成长过程是怎么样的呢?
"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都经历过成人世界对我们的回避,但实际上大人也永远无法知道孩子在什么时候知道了什么,所谓成长也就是孩子靠自己的触角一点一滴地去感知外界的过程,这过程中有甜美,也有苦痛和撕裂,因为我们的成长都是一样的。
"
孩子成长过程体会最深刻的,恐怕是孤独感。
孤独是一种感觉绪,根源在孩子"无助、无望、无价值"的价值观。
世界被分成
"大人世界""小孩世界"父母说:"你还小,什么都不懂,你也不会懂。
"孩子成长过程中,总是处于被斥责和指挥的位置。
孩子用自己的行为和语言向父母表达情绪、思想,强制被纠正过来,在心里同样也会产生父母无法了解自己的的困惑,经历独自成长的痛苦挣扎。
家庭是一个以自发构建的小型社会,如果没有孩子,就没有任何意义,如果没有好好培养孩子,也同样失去存在的意义。
我们都无法记忆自己3岁之前的模样,先人的智慧有云:三岁定八十。
现代的心理学也证明了:我们后来的行为都是在重蹈三岁之前的行为。
都说孩子生来是一张白纸,孩子的学习是自发自主的,看到、听到、感受到的都会被他印在自己的大脑里,他在学习,父母所要做的,无非就是提供一个环境,以及做最好的父母,他自己就知道自己去做最好的孩子。
现实中父母都低估了孩子的认知能力。
对于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现代的父母都早知道了。
可以说每个父母都渴望能通过自己的家庭教育培养出一个健康卓越的孩子。
只是仅仅有爱是不够的,还要有方法。
"孩子出生了以后,面对新生的生命,有点手足无措,我不知道怎么去处理孩子的各种状况,这种无助的情绪波及到我和老公之间的关系。
有一次,老公说要把一个破旧的瓷缸扔了,我一下子就联想到是不是要把我扔了,把我抛弃了,无数次在梦中,
或者醒着的时候,我都有一个念头:妈妈,给我点力量吧!后来我就意识到,原来成长过程中,父母有很多缺失的环节,而我在自己担负起生命责任的时候,唯一可以依赖的力量居然是妈妈,即使她什么都没有教我。
"
年轻的父母,不是所有人都有李刚那样的爹,依然有很多人经历过物质匮乏的年代,世界日新月异,瞬息万变,努力去接触和适应。
新生的孩子面对的世界已不再是过去,脱离土地的困扰,社会高度信息化,水泥丛林的城市竞争激烈,对父母提出了更高的挑战:要有自己的事业,也要跟上孩子成长的步伐。
很多孩子早早就接触电脑,大门不出就可以知道天下的大事小事,而父母为工作所拖,极少空出时间陪伴孩子,越来越"宅"直接会导致更深的孤独感。
家和社会界限分明,脱离家这个巢,孩子接触社会后,才慢慢地体会到父母的不容易。
父母在教育孩子时,讲述的更多是自己失败的教训,自己的担心以及警醒。
子女面对社会面对自己的后代,也许知道父母的用心良苦,但一样无法得到足够的力量支撑;或者更恶劣的还有,主动的把自己往"可怜天下父母心"里套,重复着无效的教育行为,荼毒下一代。
"我的父母都已经不在人世了,在课程中,老师指导我们处理自己和父母关系的时候,一度哭得不能自己。
现在在世界上,因为父母不在,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孤独感。
很久之前我无法原谅他们对我的伤害。
成长过程中也很努力地去学会原谅,回头想想
那些原谅有多廉价。
换个角度想想,父母在他们的时代,给我他们所有,做他们做到最好的。
当我自己做了父亲,回想起当年父亲的作为,设身处地的站在父亲的地位上,突然就理解了他,或者说,长大后,我就成了他们。
爸爸妈妈,不要等我长大了再去理解你们。
"
世界上,什么都来得及等待,都有机会,只要活着,就一定会有好事发生,然而有三件事不能等,其一就是孝敬父母。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很多父母都觉得孩子自私冷漠,对待任何事情都是无所谓的态度,不懂得感恩。
当孩子把玩具拆散,当孩子举着小虫对你说:"妈妈,好看吗"的时候,做父母的能怎么去支持自己孩子呢?是大声呵斥,是厌恶地甩手?当对孩子深深失望的时候,有没有说过"怎么养了你这么个孩子,以后长大了该怎么办啊?"感恩来自于理解,理解孩子的行为,他会感激你的认同和赞赏。
对孩子表示出来的失望,是父母的投射行为,投射自己的希冀,投射自己的无助无望无价值。
在沟通中陷入冷战,双方牵扯着,经历漫长的拉锯战。
"养育孩子真是一个辛苦的过程"--这或许是天下父母的心情。
四、你相信你的孩子是天才吗?
天才是什么?顾名思义,是天生具有才能的人。
科学研究表明,世上并无生下来就通达礼仪、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孩子。
孩子生下来都是一张嘴巴两个眼睛双手双脚,看一样的书,面对一样的老师,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会被叫做"天才"?
你爱你的孩子吗?
是的,这是当然。
那你知道你的孩子遗传了你的哪些优秀基因吗?你了解你孩子成长的环境吗?
答不上来的妈妈,当你都不了解你的孩子的时候,你有什么资格说他不是天才呢?
我家里的天才把家里弄得一团糟,在墙上乱写乱画……但看起来不像是天才画的啊!
天才不让喂饭了,非要玩泥巴,他到底要干嘛啊?才两三岁就这么不懂事叛逆……以后该怎么办啊?
天才小小年纪就十分迷恋网络了,逃课、撒谎、骗钱,恨铁不成钢,打也不是,不打更不是,打还是不打?……你见过迷恋网络的天才吗?!(咨询报名工作坊:4006009299)
什么是问题?对问题视而不见、面对问题然后制造问题才是问题。
天才不是烦恼出来的,愁眉苦脸的父母,试着想一想:"噢,又有新问题了,嗯,我的孩子又在学习、又要长大了!"学习是一种天赋,孩子每时每刻都在学习。
父母把学习的定义框起来,"上课、看书、写作业"才是学习。
事实上,学习是一种天生的本能,吃饭睡觉是学习、乱涂乱画是学习,大哭大闹是学习,游乐玩耍是学习,接触电脑也是学习,而最重要的学习,是他在观察自己的父母,而为人父母永远不知道"言传身教"有多重要。
不去创造一个肯定的、和谐的学习环境,父母等于是剥夺了孩子的学习能力。
孩子一直在长大,不变的一直是父母!
"我实在不懂孩子的天赋在哪里!"
孩子的天赋他用学习表达出来了,可是你没看。
孩子的父母有个痛苦,某一个时段,他的要求很重复,讲故事,把《灰姑娘》讲了一遍了,孩子说:"妈妈妈妈,我还想听,我还要再听一遍!"母亲一般这么回:"我已经说过了,换别的!"
带孩子去游乐场,玩木马:"妈妈妈妈,我想再玩一次!"母亲一般这么回:"别玩啦!都玩过了,那边那个更好玩!"
是谁要听故事呢?是谁要游乐呢?是孩子,孩子处于探索期就会对事情非常的执着,坚持的品格也是一种天赋,可父母把自己的尺码丈量在孩子身上。
学习是一个重复、坚持的过程,可是成人怕重复,世界上什么事情不是坚持才成功的呢?
"我实在不懂他要什么!"
孩子要的他说出来了,可是你没听。
教育孩子是什么感觉?有时候很开心,更多时候是焦虑、痛苦、怨恨、悲观。
养育过程很多问题,问题越积越多,就开始产生情绪,情绪一来,就开始钻牛角尖,情绪把问题包裹起来不能解决,解决问题,首先要解决情绪。
充满灰暗情绪的父母,家庭一定不会幸福,一定培养不出出乐观积极的天才宝贝。
你说不对,我也在积极地看书、取经啊!书上说要夸孩子,好,我把孩子往死里夸;一朋友说孩子得惩罚,行,孩子犯错我往死里打。
你满足了自己做父母的需求,却忽略了孩子行为背后表达的、他自己作为孩子的需求。
当孩子终于真的出问题了只能病急乱投医,其实这一切都在源头可以解决:父母需要一个积极向上的体系来系统地培养自己的孩子。
你的孩子是天才吗?
还是坚持不相信吗?
你都不相信他是天才,他怎么可能是天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