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中考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指导
新中考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文言文练习题

新中考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文言文练习题在新中考中,文言文阅读是一个重要的板块,掌握一定的答题技巧对于取得好成绩至关重要。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新中考文言文阅读的答题技巧,并通过一些练习题来加以巩固。
一、新中考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1、通读全文,把握大意在开始答题之前,一定要先通读全文,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
遇到不认识的字词,可以先跳过,不要纠结,以免影响对整体内容的理解。
通读之后,对文章的主题、人物、事件等有一个初步的印象。
2、结合注释,理解文意很多文言文都会配有注释,这些注释往往是理解文章的关键。
一定要认真阅读注释,借助注释来理解文中的生僻字词、古代文化常识等。
3、分析题目,明确要求仔细阅读题目,明确题目考查的知识点和答题要求。
是考查字词解释、句子翻译,还是内容理解、主旨把握?不同类型的题目,答题方法和思路也有所不同。
4、字词解释对于字词解释,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现象。
可以结合上下文和已有的知识积累来推断词义。
5、句子翻译翻译句子时,要遵循“信、达、雅”的原则。
“信”就是要准确,忠实原文;“达”就是要通顺,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雅”就是要有文采,但在中考中,能做到“信”和“达”就可以了。
要注意特殊句式,如倒装句、省略句等,按照现代汉语的语序和语法进行调整和补充。
6、内容理解回答内容理解类的题目,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对文章的情节、人物形象、写作手法等进行分析。
可以采用“抓关键语句、找事件要素、概括主旨”的方法。
7、主旨把握主旨的把握需要综合考虑文章的内容、作者的情感倾向以及写作背景等因素。
一般来说,文章的主旨会在结尾或者关键段落中有所体现。
二、文言文练习题(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 4 题。
《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部编初中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含答案

部编初中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含答案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乙】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①,偶语②者弃市③。
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
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余悉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④如故。
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⑤,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选自《入关告谕》)【注释】①族;灭族。
②偶语:两个人在一起谈论。
③弃市:死刑。
④案堵:即“安堵”,安居不变、安顿不动的意思。
⑤霸上:地名,在咸阳东。
(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意思或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 上书谏寡人者诽谤者族B. 诸吏人皆案堵如故公问其故C. 门庭若市烨然若神人D. 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水落而石出者(2)将选文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②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
(3)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4)概括【甲】文的主要内容。
(5)【甲】文中齐威王给群臣吏民下达命令,【乙】文中刘邦入关前给百姓写告谕,他们这样做各有什么目的?【答案】(1)B(2)①几个月以后,还偶尔有人来进谏。
②我和诸侯们约定,先入关的人做这里的王。
(3)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4)齐王纳谏及其结果。
(5)齐威王是为了广开言路,使齐国强盛,刘邦是为了安抚百姓,赢得民心。
【解析】【分析】(1)A……的人。
B原来;原因。
C好像。
D连词,表并列。
(2)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要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
①时时:不时。
初中语文中的文言文阅读题解析及解题技巧

初中语文中的文言文阅读题解析及解题技巧文言文作为语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掌握文言文阅读题的解题技巧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解析文言文阅读题的基本步骤出发,介绍一些解题技巧,帮助初中生更好地应对文言文阅读题。
一、解析文言文阅读题的基本步骤1.审题:仔细阅读题目,了解题目要求和要解决的问题。
特别注意题目中的关键词,例如“问”,“求”等,以明确题目所需回答的内容或解题方向。
2.整体把握:通读文言文短文,了解其大致内容和文体特点。
抓取段落中的关键词和句子,理解文意。
3.分析句子:逐句分析文言文句子的结构和语法特点。
辨析句子中的主谓宾、修饰成分、补语等,理解句子内部的逻辑关系和修辞手法。
4.理解词义:学习并记忆文言文专有词汇和常见词义。
通过词义猜测法推测生僻或不熟悉的词语的意思。
5.推理答案:根据上述分析和理解,结合题目的要求,进行逻辑推理。
尽量用自己的语言重述或解释句子的意思,保证自己对文意的准确理解。
6.选择答案:根据分析和推理,选择最符合文意的答案。
注意排除干扰项和选项之间的细微差别。
二、解题技巧1.注意理解题干:在解题过程中,理解题干是关键。
仔细阅读题目,理清题意,明确要解决的问题或要求回答的内容。
2.把握上下文语境及逻辑关系:文言文阅读题往往存在一些词语、句子或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
注重理解上下文的语境,在上下文中寻找线索,把握文章的整体结构和逻辑推演。
3.注重细节理解:文言文阅读题中通常有一些细节问题,如时间地点、人物关系等需要通过细心观察和理解文章细节来回答。
注重抓取关键词和句子,理解其所代表的意义。
4.注意代指推断:文言文中常常使用代词或代名词来指代前文中的人物或事物。
透彻理解代指词的意义,推测其所指代的人物或事物,补全相关信息。
5.重视词语解释:文言文中有许多生僻或不常见的词语,要注重通读和分析句子,通过上下文语境来推测词语的意思。
中考语文阅读答题方法指导及真题实战 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一)

中考语文阅读答题方法指导及真题实战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一)中考是每个初中学生都要经历的一场考试,而语文阅读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为了帮助广大考生更好地备考,本文将介绍中考语文阅读答题方法指导及真题实战,特别是涵盖了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一、中考语文阅读答题方法指导1. 阅读理解题阅读理解题在语文阅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要想解题得分,考生需要掌握以下方法:(1) 首先静下心来,通读全文。
读完后回顾一下,了解大体意思;(2) 找出问题,仔细阅读选项中涉及到的句子或段落;(3) 根据选项中出现的关键词去定位原文内容;(4) 最后比较选项和原文的匹配程度,选择正确答案。
2. 认识理解题认识理解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文本中生词或词语的理解程度。
考生需要遵循以下步骤:(1) 通读全文,理解文本大意;(2) 判断问句的层次和侧重点,确定所需要寻找的知识点;(3) 基于上下文理解、词义猜想等方法理解生词或词语,整理出正确答案。
3. 短文写作题短文写作题分为两部分,分别是阅读文章和写作题目。
考生应该按照以下步骤完成这道题:(1) 通读文章,理解文章大意;(2) 观察题目和要求,分析结构和写作要求;(3) 以现有知识组织思考,撰写短文。
二、文言文阅读真题实战1. 文言文阅读题上册五语考古文陈友于《头陀箴》中说:“持鉢乞食之人,以空心忘物,则外物不应破空而入,心亦不被尘埃而染污”。
这里的“空心”指的是A. 心中没有杂念B. 心中空虚无物C. 心中有空间D. 心中虚胖答案:B解析:根据题目可知题目关键在于“空心”二字,通过分析文句可知,“空心”指的是“持鉢乞食之人的心”,而且通过上下文可以知道“空心”指“心中空虚无物”,因此答案为B。
2. 文言文阅读题《孙子兵法》:“不失民之心,不失天下之心”。
其意是什么?A. 对手二心B. 顺应民心C. 知晓天时D. 符合天意答案:B解析:根据“不失民之心,不失天下之心”可知,此处是论述如何保持一国民众的信心和认同度。
中考语文必备文言文阅读技巧总结

中考语文必备文言文阅读技巧总结在中考语文考试中,文言文部分通常是考生们最为头疼的一项内容。
相比现代文的简洁明了,文言文显得更加繁复,语法结构也与现代汉语有着较大的差异,因此对于文言文的阅读理解和分析需要有一定的技巧。
下面将给大家总结一些中考语文必备的文言文阅读技巧。
一、了解常见的文言文基本语法熟悉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对于阅读理解至关重要,可以帮助我们准确理解句子结构和句意。
常见的文言文基本语法有:主谓宾结构、定状补结构、并列句和复句等。
通过对这些语法结构的掌握,能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句子。
二、注意词语的词义和用法文言文中有很多词语的词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不同,因此我们在阅读文言文时,需要注意词语的多义性和熟语性。
遇到不熟悉的词语时,可以通过上下文来推测其意思。
同时,还需要注意一些常用熟语的使用,例如:“明辨是非”、“言之有物”等。
三、抓住文言文的关键词语在阅读文言文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抓住关键词语,通过分析这些关键词语的含义和作用,来理解全文的意思。
关键词语通常可以通过其重复出现的次数和位置来确定,有时还可以通过上下文的逻辑关系来推测。
四、借助注释和译文的帮助在阅读文言文时,可以借助注释和译文的帮助来理解文意。
注释中通常会对一些生僻的词语和特殊的文法结构进行解释,而译文可以帮助我们更加直观地理解文言文的意思。
当然,我们要注意,译文只是辅助工具,不能完全依赖。
五、多做文言文阅读练习题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多做练习题。
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文言文阅读材料,通过做题来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同时,还可以参考一些文言文的解析答案,了解其中的解题思路和技巧。
六、背诵经典文言文篇章背诵文言文篇章有助于增加对文言文的理解和记忆,同时也能提高阅读速度和准确性。
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文言文篇章进行背诵,注重理解每个句子的结构和意思。
通过反复背诵和默写,将文言文的语言风格融入到自己的思维中。
综上所述,中考语文必备的文言文阅读技巧包括了熟悉文言文的基本语法、注意词语的词义和用法、抓住关键词语、借助注释和译文的帮助、多做文言文阅读练习题以及背诵经典文言文篇章。
部编人教版中考 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及答案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古诗文,回答问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富贵不能淫《孟子》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与元九书(节选)白居易古人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仆虽不肖①,常师此语。
大丈夫所守者道,所待者时②。
时之来也,为云龙,为风鹏,勃然突然,陈力③以出;时之不来也,为雾豹④,为冥鸿,寂兮寥兮,奉身而退。
进退出处⑤,何往而不自得哉?故仆志在兼济,行在独善,奉而始终之则为道,言而发明⑥之则为诗。
谓之讽谕诗兼济之志也谓之闲适诗独善之义也。
故览仆诗,知仆之道焉。
【注】①仆虽不肖:我虽不贤。
②所守者道,所待者时:所坚守的是大道,所等待的是时机。
③陈力:尽全力。
④雾豹:藏在深山的豹,与“冥鸿”均喻指隐退的贤人。
⑤出处:出,出仕;处,退隐。
⑥言而发明:用语言阐发清楚。
(1)下列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往送之门,戒之曰戒:告诫B. 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命:教导,训诲C. 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正:准则,标准D. 得志,与民由之由:缘由,理由(2)下列各组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 一怒而天下惧/学而不思则罔B. 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C. 妾妇之道也/不闻天子之诏D. 独行其道/不独亲其亲(3)下面对《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 首联写地点写时间,写出了被放逐的无限悲凉和酸楚。
部编人教版中考 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含解析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含解析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元德秀,字紫芝,河南人。
少孤,事母孝,举进士,不忍去左右,自负母入京师。
既擢第①母亡,庐墓倒,食不盐酪,藉无茵席。
德秀不及亲在而娶,不肯婚,人以为不可绝嗣,答曰:“兄有子,先人得祀,吾何娶为?”初,兄子襁褓丧亲,无资得乳媪,德秀自乳之,数日湩②流,能食乃止。
有盗系狱,会虎为暴,盗请格虎自赎。
吏白:“彼诡计,且亡去,无乃为累乎?”德秀曰:“许之矣,不可负约。
即有累,吾当坐,不及馀人。
”明日,盗尸虎还,举县嗟叹。
所得俸禄,悉衣食人之孤遗者。
岁饥,日或不爨③,陶然弹琴以自娱。
天宝十三载卒,家惟枕履箪瓢而已。
族弟结哭之恸,或曰:“子哭过哀,礼欤?”结曰:“若知礼之过,而不知情之至。
大夫生六十年未尝求足,未尝有十亩之地、十岁之僮,未尝完布帛而衣、具五味之餐。
吾哀之,以戒荒淫贪佞、绮纨粱肉之徒耳。
”(选自《新唐书·列传》,有删节)【注】①擢第:科举考试得中。
②湩(dóng):乳汁,这里指汤汁。
③爨(cuàn):烧火做饭。
(1)解释文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庐基侧________②会虎为暴________(2)下列划线词在句子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项是()A. 数日湩流,能食乃止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B. 无乃为累乎是亦不可以已乎(《孟子·鱼我所欲也》)C. 悉衣食人之孤遗者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送东阳马生序》)D. 陶然弹琴以自娱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唐雎不辱使命》)(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兄有子,先人得祀,吾何娶为?②若知礼之过,而不知情之至。
(4)我们应该从元德秀身上学可哪些优秀品质?【答案】(1)搭建庐舍;适逢,正赶上(2)B(3)①哥哥有儿子,能够祭祀祖先,我为什么要娶妻呢?②你只知道我失了礼节,却不知道我悲伤到了极点。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中考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指导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中考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指导中考要求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之、其、而、以、于、乃、虽、为、者、且、则、何、焉、与、所、因)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和用法。
3.理解并翻译文章中的句子。
4.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归纳文章内容要点。
5.分析概括文章所表达的作者的观点态度。
6.对文章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体会和见解。
1题型一:断句方法指导:断句分为二种:一是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停顿,二是句子内部的停顿。
1.结合上下文,理解句意,理解越准确,断句也越准确。
2.翻译成现代汉语,根据现代汉语的停顿,对应原句标出停顿之处。
3.朗读停顿与节奏划分的基本方法:(1)主谓之间、谓宾之间、谓语中心词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2)句首发语词后要停顿;(3)句首关联词语后要停顿;(4)句首状语后要停顿;(5)“古二今一”词语之间要停顿;(6)表转折意思的句子中,按照“而前则前”的原则划分朗读节奏;(7)有省略成分的地方要停顿;(8)“也”“乎”等语气助词后要停顿;(9)古人的姓、名、字、封号、谥号、谦称、自称、别称、尊称、官名、文体名称等的后面要停顿。
2题型二:文言虚词和实词方法指导:1.文言虚词。
常见的文言虚词有14个,我们要熟记每一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根据这些虚词的不同意义和用法,结合例句进行归类积累,在此基础上才能有把握地完成虚词的相关考题。
2.文言实词。
实词的考查集中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几个考点,理解时必须结合具体语境。
实词解释的方法:(1)扩词法。
这是最常用的方法,即给单个的文言字词组词,把单音节词变为双音节词。
注意扩词要结合具体的语境。
(2)积累法。
即把教材中所学的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一词多义字积累起来,以便自如地理解运用。
(3)揣测法。
有些文言字词,用扩词的方法理解不通,教材中也没有出现,这种情况只能联系上下文揣测其意义,用这种方法时切忌脱离文本,毫无根据地随意猜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中考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指导
中考要求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之、其、而、以、于、乃、虽、为、者、且、则、何、焉、与、所、因)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和用法。
3.理解并翻译文章中的句子。
4.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归纳文章内容要点。
5.分析概括文章所表达的作者的观点态度。
6.对文章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体会和见解。
1题型一:断句
方法指导:断句分为二种:一是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停顿,二是句子内部的停顿。
1.结合上下文,理解句意,理解越准确,断句也越准确。
2.翻译成现代汉语,根据现代汉语的停顿,对应原句标出停顿之处。
3.朗读停顿与节奏划分的基本方法:
(1)主谓之间、谓宾之间、谓语中心词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
(2)句首发语词后要停顿;
(3)句首关联词语后要停顿;
(4)句首状语后要停顿;
(5)“古二今一”词语之间要停顿;
(6)表转折意思的句子中,按照“而前则前”的原则划分朗读节奏;
(7)有省略成分的地方要停顿;
(8)“也”“乎”等语气助词后要停顿;
(9)古人的姓、名、字、封号、谥号、谦称、自称、别称、尊称、官名、文体名称等的后面要停顿。
2题型二:文言虚词和实词
方法指导:
1.文言虚词。
常见的文言虚词有14个,我们要熟记每一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根据这些虚词的不同意义和用法,结合例句进行归类积累,在此基础上才能有把握地完成虚词的相关考题。
2.文言实词。
实词的考查集中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几个考点,理解时必须结合具体语境。
实词解释的方法:
(1)扩词法。
这是最常用的方法,即给单个的文言字词组词,把单音节词变为双音节词。
注意扩词要结合具体的语境。
(2)积累法。
即把教材中所学的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一词多义字积累起来,以便自如地理解运用。
(3)揣测法。
有些文言字词,用扩词的方法理解不通,教
材中也没有出现,这种情况只能联系上下文揣测其意义,用这种方法时切忌脱离文本,毫无根据地随意猜测。
课外文言文虽然考查的是对课外文言词语的理解,但是考点都在课内,它往往与已学过的课文中的文言词汇有联系,遵循的是“题在课外,答在课内”的原则。
所以,在复习时,要对这些重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进行归类整理并识记。
3题型三:文言句子翻译
方法指导:
1.文言文翻译的两个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2.文言句子六字翻译法:对、换、留、删、补、调。
(1)对,就是对译,逐字逐句落实。
(2)换,就是用现代词语替换古代词语。
(3)留,就是保留文言文中的一些基本词汇和专有名词。
如人名、地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年号、政区名、典章制度及度量衡名称以及古今意义不变的词语等。
(4)删,就是删去文言文中的某些虚词。
有些文言虚词在句中只起语法作用,在翻译时不必也不能翻译,只要不影响语气,就可以删去。
一些句首的发语词、在句中表顺接的一些连词、起补充音节或停顿的结构助词等,均可略去不译。
(5)补,就是补出文言文中的省略成分。
(6)调,就是调整语序。
如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主谓倒
装等,在翻译时就要把这些倒置的成分调整过来,使之符合现代汉语语法。
4题型四:合理想象式描写
方法指导:
一般描写方法包括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
人物描写又包括: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
这些描写都不难,关键是设身处地地把自己放到那个环境中去想象,再结合自己的写作功底,就不难写出。
要注意:文字简练,生动形象。
5题型五:人物分析
方法指导:
人物形象分析是文言文中的重要考点。
其中包括了对人物性格特征的分析、形象意义的评价,还有对人物形象的认识。
塑造人物的手法主要有:正面描写(通过描写主人公自己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表现其性格)、侧面描写(通过描写他人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表现主人公性格)、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对比衬托。
分析人物形象要全面、多角度,要把握两个基本点:一是不拔高,也就是不用套话,要从文章出发,不使用一些概念性的语言,这样才能保证对人物形象概括得准确;二是用语准确,符合人物所处的环境和时代特点。
6题型六:比较探究
方法指导:
对文言文比较阅读材料的基本内容(观点、事件、段意、人物形象等)进行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比较材料中作品的不同情感倾向,比较写作手法及艺术特色的异同等,以及用文言文比较阅读材料链接相关资料,在比较的基础上结合课内所学进行探究。
认真分析题目要求和比较的内容,反复阅读相关文字,逐项进行“异中求同”或“同中求异”。
“异中求同”是指通过比较阅读,进行甄别、筛选和提炼,找出两文共同的特点,揭示一般规律。
“同中求异”则是从现象入手,分析、剖析材料,弄清各自表达的内容,找出各自的个性,揭示个性特征。
(1)求异型,首先认准“同”的是哪个方面,然后同中求异,找出相应的内容;(2)求同型,先明确“求同”的指向,了解要答的是哪一方面的共同点,然后从“异曲”中感悟“同工”之妙;(3)互解型,先明确所要解释的对象,再弄清从哪里去寻找相应的解释;(4)综合型,前一题的答案往往是解答后一问题的先决条件,因此解题的关键是循序渐进。
联系全文,整体分析,按题目要求,将比较阅读的结果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答题时尽量用上语段原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