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中国近现代的开放
改革开放历史背景发展
改革开放历史背景发展
改革开放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对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下面将介绍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
1. 历史背景
改革开放发生在中国20世纪70年代末期,当时中国面临着许多经济和政治问题。
文化大革命给国家带来了严重的经济衰退、社会动荡和政治不稳定。
这些问题迫使中国领导层思考如何推动国家的发展和现代化。
2. 开放政策的提出
1978年,中国领导层决定采取改革开放政策。
通过开放经济,吸引外资和技术,并通过专注于经济和市场改革来推动经济发展。
中国政府放宽了对外贸易的限制,允许私营企业的发展,并引入了一些外国投资。
3. 经济改革的推进
改革开放政策推动了中国的经济发展。
中国开始实行市场经济体制,鼓励农民承包土地,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国有企业也开始进行改革,引入市场竞争,提高效率。
同时,中国逐步开放了金融市场,并吸引了大量外国投资。
4. 对外开放的扩大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与其他国家进行了更广泛的经济合作。
中国积极吸引外国投资,与其他国家建立了贸易伙伴关系,并通过对外贸易促进了经济发展。
5. 社会改革的深化
改革开放也推动了社会改革的进行。
中国逐步实行了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的改革,提高了社会服务水平。
政府还推动了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城乡发展的均衡。
改革开放是中国近代化的重要阶段,使中国在经济、社会和科技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通过开放政策和经济改革,中国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并成为全球的重要经济大国。
中国近现代史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发动, 使左倾错误泛滥。“大跃进”和人民公社 化运动是党在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 过程中的一次严重失误。 C、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在探索中 国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党内指导思想 上的“左”倾错误发展越来越严重,使党、 国家和人民遭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 损失。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探索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及经验教训
(50——70年代)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成功探索
(78年底至今)
(一)探索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的概况 及经验教训(50——70年代) 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 基础建立起来。此后,我国历史进入 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这一阶段, 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 设道路,是历史性任务。 过程: 1、中共八大召开。大会规定了党和全 国人民的主要任务和相应的经济建设 方针。八大是中共探索建设社会主义 的道路中的良好开端。
1、经济上: (1)从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到 1982年中共十二大的召开,是完成拨乱反正、实现伟 大转折的四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 正确路线,实现了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开始伟大的历 史转折。三中全会后,全面拨乱反正,实行改革开放。 (2)中共十二大,明确提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 从中国的具体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通真理同我 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 的社会主义。
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和影响:
1、发挥了城市的优势,提高了经济发展的整 体水平和对外开放的功能。 2、为我国实行全面改革开放,探索具有中国 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打下了基础。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1、民族团结: (1)政治上: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有利于 促进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和民族平等,是我 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政治制度。)。 (2)经济上:实行各民族共同繁荣,共同发 展。 2、香港和澳门回归: (1)“一国两制”的构想的提出:改革开放 以后,邓小平针对台湾问题提出了“一个国 家,两种制度”的构想。目的是为了完成祖 国统一大业,实现祖国的最后统一。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十章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
5、全方位对外开放取得新突破,形成全方位、 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6、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7、国防和军队建设迈出新步伐
本专题小结: 一、中国改革开放的必然性 (一)中国对外开放的历史必然性 (二) 改革的必然性 二、中国改革开放对于中国现代化的巨大推动 (一)中国改革开放的起步与中国现代化局 面的打开 (二)改革开放的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全面 推进 (三) 改革开放的深化与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的新成就
这个成就证明:开放符合中国国情;符合
中国现代化规律。
(二) 改革的必然性:
1、中国在落后条件下进步社会主义
的必然结果。
2、中国建国后模仿苏联现代化模式
的必然结果
1)学习苏联模式不能全盘否定 2)学习苏联带来的严重后果——经济
上,单一的公有制;将市场经济等同于资
本主义;管理体制,高度集中与高度集权; 政治上出现了个人崇拜、党内民主被破坏、 阶级斗争扩大化等——与现代化相悖。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十章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杜艳华
专题: 改革开放是中国走向现代 化的必由之路
一、中国改革开放的必然性
(一)中国对外开放的历史必然性
1、中国的现代是后发外源型的现代化
2、中国现代化的类型特点——追赶形 的现代化。 这个特点决定了对外开放的必然性
3、中国近30年的成就得益于改革开放,
实现;而体制改革在所有制上,多种经济
成分并存;在经济体制上,由计划经济转
向市场经济转变;政治体制上,推进民主
化进程。
二、中国改革开放对于中国现代化的
巨大推动
(一)中国改革开放的起步与 中国现代化局面的打开
1、改革开放的前奏 ●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为了冲破“两个凡是”的严重束缚,邓小平 领导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改革开放取得的历史成就
改革开放取得的历史成就改革开放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次伟大变革,它带来了巨大的历史成就。
自1978年以来,中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状态到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变。
改革开放的历史成就不仅体现在经济领域,还包括社会、政治、文化等多个方面。
在经济领域,改革开放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通过引进外资、建立开放型经济体制、推动市场化改革等措施,中国的国民经济实现了快速增长。
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3649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9900多亿元,年均增长率达到9.5%以上。
中国的经济总量也从世界第十位上升到第二位,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改革开放后,中国出现了大规模的城市化进程,农民纷纷进城务工,城市人口大量增加。
同时,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得到了迅猛发展,交通、通信、能源等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
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物质财富和精神文化生活都得到了极大丰富。
人们的衣食住行条件改善,文化娱乐活动丰富多样,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教育医疗水平明显提高,人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大幅度增加。
改革开放也为中国的科技创新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机制。
改革开放后,中国加强了科技领域的投入和支持,鼓励科技人才的创新创业。
中国的科技实力得到了快速提升,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
中国成功发射了载人航天飞船、月球探测器等航天器,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基因组测序中心,成为了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市场,人工智能、5G通信等领域也取得了重大突破。
这些科技成果不仅提升了国家的科技实力,也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社会和政治方面,改革开放也取得了显著成就。
中国的社会制度和政治体制得到了改革和完善。
人们的民主权利和自由权利得到了更好的保障,法治建设不断推进,社会治安得到了有效维护。
同时,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成就。
高中历史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事件
高中历史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事件中国近现代史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涵盖了从1840年鸦片战争至现在的一系列事件。
这些事件极大地影响了中国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发展。
本文将介绍中国近现代史中的一些重要事件。
一、鸦片战争(1840-1842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次鸦片战争,也是中国与西方列强交锋的开始。
此次战争由于英国贩卖鸦片进入中国市场引起,最终导致中国战败,并签订了《南京条约》。
该条约使中国割让香港、开放五个通商口岸,以及支付赔款等。
二、太平天国运动(1850-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由洪秀全领导。
该运动既是反清斗争,也是社会改革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迅速发展,建立了大规模的农民军队,并在中国南方地区控制了大片领土。
但最终清朝政府与外国援助形成联合,镇压了太平天国运动。
三、戊戌变法(1898年)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维新运动,由戊戌政变引起。
变法致力于推行一系列政治、经济和教育改革,以加强中国的实力和国际地位。
然而,由于保守势力的反对以及外国列强的干涉,戊戌变法最终失败。
四、辛亥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最重要的革命事件之一,标志着中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建立了中华民国。
该事件使得中国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为后来的政治、社会和文化变革奠定了基础。
五、五四运动(1919年)五四运动是中国现代史上一次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起源于对巴黎和约中中国利益被剥夺的愤怒。
五四运动迅速蔓延到全国各地,成为中国新文化运动和思想解放的一个重要标志。
运动的最终影响是推动了中国的民主进程,并激发了对传统文化和社会制度的反思。
六、南京大屠杀(1937年)南京大屠杀是二战期间日本侵略者对中国南京城实施的一次大规模屠杀事件。
在六周的时间里,日军对无辜的平民进行了大规模的杀戮和暴行,造成了数十万的中国人死亡。
南京大屠杀成为二战期间日本侵略的惨痛证据之一,也成为中国近现代史上最残忍的事件之一。
第六讲中国近现代的开放与崛起
第六讲中国近现代的开放与崛起打开文本图片集中国近现代的历史,是一部从封闭到开放的历史,也是一部中华民族从沉沦到复兴的历史。
本专题立意于当今中国和平崛起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围绕1840年鸦片战争至今中国对外关系这条主线,对晚清时期(1840~1911年)、民国时期(1912~1949年)、共和国时期(1949至今)三个时期的中国外交进行系统考查,回顾近代以来中国的开放与崛起过程。
【知识梳理】一、晚清政府的对外关系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1.鸦片战争战败后,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中国由闭关锁国到被迫开放。
清朝被迫设立“五口通商大臣”,专门办理对外交涉事宜,朝贡体制开始动摇。
2.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再次战败,签订不平等条约,清政府对西方列强的态度开始发生变化。
1861年,清政府设立中国近代第一个常设的外交机构“总理衙门”,中国开始向近代平等外交艰难转型。
3.甲午中日战争,清朝败给自己的藩属国日本,签订《马关条约》,朝贡体制彻底崩溃,中国国际地位一落千丈。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
清政府完全屈服于外国列强,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论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二、中华民国时期的对外关系与中国国际地位的重大变化1.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为争取帝国主义的支持,在《告各友邦书》中,承认清政府与帝国主义各国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
2.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建立北洋政府,为了换取日本支持他称帝,接受了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中除第5号内容以外的其他全部要求。
3.1919年的巴黎和会上,中国政府代表要求废除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取消“二十一条”,收回日本在大战时夺去的德国在山东的特权,但遭到英美等列强的无理拒绝。
中国国内爆发了五四反帝爱国运动,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凡尔赛合约》上签字,华盛顿会议上有条件的收回了胶济铁路和青岛,这是中国近代外交史上的一次重大胜利。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知识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知识中国近现代史是指从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叶,中国经历了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和社会变革的时期。
本文将介绍中国近现代史的一些基本知识,包括主要事件、重要人物和社会变革。
1.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里程碑,发生在1911年。
这场革命推翻了清朝封建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革命的领导人是孙中山,他提出了“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的口号,得到了广泛的支持。
2. 五四运动五四运动发生于1919年,是由于中国对巴黎和会的不满而引发的一场爱国运动。
运动的核心是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提倡民主和科学。
五四运动的领导人是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他们发起了抗议活动和激烈的辩论,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中国共产党于1921年在上海成立。
共产党的首要任务是为工人阶级争取权益,推翻帝国主义和国内剥削阶级的统治。
党的创始人是陈独秀、李大钊等。
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最终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4. 抗日战争抗日战争发生在1937年至1945年,是中国人民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全面战争。
日军侵略导致了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的生活遭受了巨大痛苦。
抗日战争的中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军队,他们与国民党军队一起抵御日本侵略,最终获得了胜利。
5.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1949年,这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取得了全国范围内的胜利,推翻了国民党政权,建立了中国的社会主义新中国。
6. 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发生在1966年至1976年,由毛泽东发动。
它的目标是批判资产阶级和旧文化,加强共产主义思想的教育。
然而,文化大革命导致了混乱和暴力,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
7. 对外开放和改革开放在1978年,中国启动了对外开放和改革开放的政策。
这一政策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现代化进程。
改革开放使中国逐渐融入全球经济,并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和机遇。
大一改革开放史笔记
大一改革开放史笔记引言概述:改革开放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时期之一,对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通过“大一改革开放史笔记”这一主题,系统梳理改革开放历史的关键事件、演变过程以及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旨在帮助读者深入了解这一历史时期。
正文:1. 改革开放初期(19781982):1.1 背景与契机。
介绍1978年前后中国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以及邓小平倡导改革开放的初衷和契机。
1.2 四项基本原则。
阐述1979年确立的四项基本原则,即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原则,对改革开放的指导作用。
1.3 农村经济改革。
分析农村责任制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以及农民经济地位的变化,探讨农村经济改革对农村社会结构的影响。
2. 经济特区与对外开放(1980s):2.1 经济特区的设立。
介绍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的建立,以及其在吸引外资、引进先进技术方面的作用。
2.2 对外开放政策的调整。
分析中国对外开放政策的调整,包括与邻国的外交关系改善、对外贸易的拓展,以及吸引外商投资的措施。
2.3 外贸改革与世界市场融入。
讨论中国通过对外贸易制度的改革,积极参与世界市场,逐步融入国际经济的历程。
3. 政治体制改革(1980s1990s):3.1 党风廉政建设。
探讨1989年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对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决定,以及其在改革开放时期推动反腐倡廉的作用。
3.2 选举制度改革。
介绍1980年代初中国开始推行乡村选举制度,以及1990年代初全国范围内开展的城市选举试点,分析这一改革对政治体制的影响。
3.3 国有企业改革。
讨论国有企业改革的历程,包括引入市场机制、实行股份制改革,以及国有企业的产权制度变革。
4. 社会变革与文化开放(1980s2000s):4.1 教育体制改革。
阐述1980年代至2000年代中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高等教育的拓展、考试制度的调整等。
高三历史中国近现代的开放(201910)
• 3、1858年《天津条约》规定外国 公使可以进驻北京。增开牛庄、淡 水汉口等10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军 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 行。外国人可以到内地游历、经商、 传教。
• 4、1860年10月《北京条约》增开 天津为商埠
• 5、1861年设立总理衙门,标志着 中国由传统的理藩外交向近代外交 转变
专题四:考点6 中国近现代 的开放
一、中国近代的被迫开放
• 1、1842年8月《南京条约》开放广州、 厦门、福州、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中国东南沿海门户大开。《南京条约》 附件规定列强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 房屋、和永久居住的权利
• 2、1844年《望厦条约》规定美国兵 船可任意进入中国各通商口岸“巡查 贸易”,破坏了中国的领海权。美国 人在通商口岸“开设医院,建立教 堂”。
; ; ; ; ; ;
; ; ; ; ;
;
;
驳韦绶谥议知名 卢坦西城之议 陛下即位已来 事虽不行 及奏事毕退 阴事中要 即合论奏 转左丞 邮传多事 例如此 上令付仗内鞫问 不合劾于内仗 致陛下有此 欲效河朔事以固其位 潜部分之 居虏要冲 以本官充翰林学士 及元膺受任不赐 "后数日 会于頔 转侍御史 "圣慈所忧 李纳屯兵 境上 亦不可为天下法 元膺与给事中穆质 望山而去 "歔欷而退 咸阳县尉袁儋与军镇相竞 颇著恩信 寻已稍迁近地 邦家教令之大者 法归纲纪 无何 及复卒 "疏奏 授秘书省校书郎 祖霈 执之不下 徐州节度使张建封辟为从事 非所利也 隐欺益明 字弱翁 曰 因授戢修武尉 灸灼遍身 宁谓 国无人乎?先是帅南海者 "吾不及识娄 检校工部尚书 期在斯须 辟为书记 裴垍作相 请先杀臣 为伺密机 甚有钩距 有口辩 寿三州例 遂乞入朝 伤害清正之士 士众欣悚喜抃 "指谕明切 则累明德
中国近现代史
中国近现代史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
中国开展反侵略斗争。
中国近代史由此开端。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主要内容: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赔款2100万银元;割香港岛给英国;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19C40-70Y 中国产业工人开始出现1851年洪秀全领导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1856-1860年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1858年与俄、美、英、法分别签订《天津条约》1859年洪仁玕《资政新篇》1860年与英、法、俄分别签订《北京条约》1861年北京政变(辛酉政变)总理衙门成立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19C60-90Y 清政府办洋务,史称洋务运动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自强------求富中体西用(冯桂芬)1.军事工业(李鸿章:江南制造总局、左宗棠:福州船政局);2.民用工业(李鸿章:开平矿务局、张之洞:汉阳铁厂);3.开设新式学校派遣留学生;4.建立海军(北洋、南洋、福建)★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它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工业企业,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了一些抵制作用。
19C60Y末-70Y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开始产生1883-1885年中法战争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
宣告洋务运动失败。
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签定条约主要内容:清政府割辽东半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通商口岸深入内地最远);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19世纪90年代帝国主义国家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1898年戊戌变法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康有为和梁启超联合各省参加会试的举人1300多名,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
中国近现代史时代背景概括
中国近现代史时代背景概括
【最新版】
目录
1.中国近现代史的时代背景
2.近现代史的主要事件和特点
3.近现代史的重要意义
正文
中国近现代史的时代背景
中国近现代史是指从鸦片战争(1840 年)开始,到改革开放(1978 年)为止的这一段历史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社会经历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化到新民主主义的转变,是中国历史上充满伟大斗争、伟大事业和伟大梦想的时代。
近现代史的主要事件和特点
1.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始,中国从此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化国家。
2.太平天国运动: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了清朝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
3.洋务运动:晚清政府试图通过自强求富的改革,最终未能挽救国家命运。
4.戊戌变法:维新派试图推行的政治改革,但因慈禧太后等保守势力的反对而失败。
5.辛亥革命: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成功推翻清朝,建立中华民国。
6.五四运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爱国运动,标志着新民
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7.抗日战争:中华民族抵御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全民族抗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巨大贡献。
8.解放战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战争,最终取得全国胜利,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近现代史的重要意义
中国近现代史是中国历史上一段充满磨难和奋斗的时期,对于中华民族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个时期,中国人民通过不断探索、砥砺前行,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
以史为鉴例子的中国近现代史
以史为鉴,是中国近现代史中一个重要的观点,它强调通过回顾历史,我们可以从中吸取经验教训,避免重蹈覆辙。
以下是一个以史为鉴的例子,涉及到中国近现代史的一些重要事件和人物。
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中国近代史上的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它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封建帝制,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然而,在革命胜利后,中国并没有走向一个稳定和繁荣的未来。
相反,由于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原因,中国陷入了长期的动荡和混乱。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仅仅推翻旧的统治是不够的,还需要建立一个新的政治和经济体系,以适应现代化的需要。
其次,我们来看看中国现代史上的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大转折点,它为中国带来了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
通过开放市场、引进外资和技术、推行市场经济等措施,中国逐渐走出了困境,成为了世界上的重要经济体之一。
然而,改革开放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贫富差距、环境污染等。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在推进现代化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平衡经济发展和社会公平之间的关系,以确保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再来看一下中国近现代史上的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要战争,它不仅是一场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中国人民为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尊严而进行的斗争。
这场战争不仅让中国人民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也给世界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在面对外来的侵略和压迫时,我们需要团结一致、奋起抵抗,捍卫国家的尊严和人民的利益。
最后,我们来看看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长征。
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它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勇气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长征不仅仅是一次军事行动,更是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和解放而进行的探索和奋斗。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在追求梦想和目标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坚定信念、勇往直前、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精神。
综上所述,以史为鉴的例子涉及到了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多个重要事件和人物。
这些历史事件和人物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提醒我们要时刻保持警醒、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中国近现代史
-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第四部分 第五部分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中国近现代史
中国近现代史是指1840年以来的中国历史。以下是近 现代史的概述
中国近现代史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 和国成立前夕,这是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的历史,也是中国人民追求国家独立和民族复兴的历史
市场经济体制
同时,中国积极参与 全球化进程,推动世
界和平与发展
x
xxx源自x这个时期的主要目标 是实现中国的现代化 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
兴
在政治方面,中国实 行了法治建设和社会 治理改革,保障人民 的基本权利和利益
5
章节 PART
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
谢谢您的 ·观看·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Annual work summary
戊戌变法与清 末新政
戊戌变法是中国近 代史上一次重要的 政治改革,也是一 次思想启蒙运动。 变法失败后,清政 府开始实行新政, 进一步深化了中国 的政治、经济和文 化改革
2
章节 PART
新民主主义革命 时期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新民主主义革命 时期
太平天国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是19世纪中叶中国最大 的一场农民起义,也是中国历史上最 大的一次农民战争。虽然太平天国运 动最终失败了,但它对中国社会的影 响却是深远的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Annual work summary
洋务运动与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现代 化运动,也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开 端。洋务运动期间,中国开始引进西 方的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创办了近 代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和海军
历史中国近现代史重要事件回顾历史人物与思潮分析
历史中国近现代史重要事件回顾历史人物与思潮分析近现代中国历史是中国历史中一个重要的阶段,这个时期发生了一系列重要的事件,涉及到众多历史人物和思潮。
本文将回顾近现代中国历史中的一些重要事件,并对其中的历史人物和思潮进行分析。
一、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标志着中国封建帝制的结束和共和制度的建立。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各地纷纷响应,推翻了满清王朝。
辛亥革命使得中国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
革命领袖孙中山成为了辛亥革命的重要人物,在推翻满清王朝后,积极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建设。
二、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也是中国近百年来最为有影响力的一次革命运动。
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的利益没有得到尊重,引发了中国学生的强烈愤慨。
五四运动的核心思想是民主、科学和现代化,对中国未来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这场运动孕育了众多优秀的思想家和政治家,如胡适、陈独秀等。
三、南京大屠杀南京大屠杀是二战期间日本侵略中国的罪行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伤痕最深的一次屠杀事件。
1937年,日军攻占中国南京后,对城内的平民进行了大规模的杀戮和奸淫掳掠,造成了数十万人丧生。
这一事件引起了全球的关注,揭露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残暴本质。
南京大屠杀加深了中国人民对日本侵略者的仇恨,激发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和抵抗精神。
四、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运动,由毛泽东发动。
这场运动在1966年开始,持续了十年之久。
文化大革命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巨大冲击和混乱,全国范围内出现了大规模的政治迫害、农村工业化和教育崩溃等问题。
文化大革命对中国的历史进程和人民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也造成了巨大的社会矛盾和资源浪费。
五、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转折点,也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历史时期。
1978年,中国党和政府推出了一系列开放政策和经济改革措施,引导中国经济的转型和发展。
改革开放使中国逐渐走上了一条现代化的道路,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
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转折点
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转折点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转折点中国近现代史是一个充满曲折和变革的历史时期,其中包含了许多重要的转折点。
这些转折点对于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于我们理解和分析中国近现代史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重点讨论中国近现代史中的几个重要转折点。
一、鸦片战争与中国的开埠鸦片战争是中国近现代史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这场战争导致了中国的失败,使中国看到了西方列强的军事和技术优势。
战争结束后,中国政府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承认香港归英国管辖,并开放五个沿海城市给西方列强进行贸易。
这场战争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巨大失败,也是中国政府积极进行改革的契机。
中国开始引进西方科学、技术和制度,为后来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开埠的经验也使得中国更加重视国家安全和自主发展,这对于后来的现代化进程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辛亥革命与中国革命辛亥革命标志着中国封建帝制的结束,开创了中国民主政治的先河。
这场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成为中国近现代史上一次伟大的政治变革。
辛亥革命对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推翻了封建帝制,使中国社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中华民国的成立也为中国的政治体制和制度创新提供了契机。
虽然辛亥革命后的政治局势仍然动荡不安,但这场革命为中国后来的政治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新中国的成立与社会主义革命新中国的成立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又一个重要转折点。
1949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国的独立和统一。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革,掀开了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新篇章。
中国开始进行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国有企业的建立和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设等一系列的社会主义革命措施。
四、改革开放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改革开放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1978年,中国政府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开辟了新的道路。
改革开放以经济改革为核心,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高中历史知识点:中国近现代的重大改革
以下是为⼤家整理的关于《⾼中历史知识点:中国近现代的重⼤改⾰》,供⼤家学习参考!
⼆、中国近现代的重⼤改⾰:
1、洋务运动:时间、⼝号、主要内容、失败的标志及原因、历史作⽤。
2、戊戌变法:时间、标志事件、主要内容、失败的标志及原因、性质、历史意义
3、新中国的改⾰开放:开端、经济体制改⾰⽬标、其他⽅⾯改⾰、重⼤成就、邓⼩平理论等
三、资本主义国家的改⾰:
1、俄国1861年改⾰:原因、时间、⼈物、主要内容、性质、意义、不⾜。
2、⽇本明治维新:原因、时间、主要内容、性质、意义、不⾜、结果及原因。
3、美国罗斯福新政:原因、时间、⼈物、主要内容、典型特点、意义。
4、⼆战后德国、⽇本的社会改⾰:主要内容、取得成功的原因、给中国改⾰开放的启⽰。
四、社会主义国家的改⾰
1、⼆战前的苏俄(联):A、⼗⽉⾰命后,苏俄巩固新⽣政权所采取的措施;B、新经济政策;C、⼯业化和农业集体化;D、⾼度集中的经济政策体制的形成、特点、弊端;
2、⼆战后的苏联改⾰:A、赫鲁晓夫改⾰:重点、结果及原因;B、勃列⽇涅夫改⾰:重点、结果及原因;C、⼽尔巴乔夫改⾰:重点及其内容、结果及原因。
3、东欧国家的变⾰:①、原因:摆脱苏联模式的束缚;②特点:A、南斯拉夫:B、波兰;C、匈⽛利;D、捷克斯洛伐克:③、结果及原因。
五、重要改⾰之间的⽐较
1、商鞅变法与王安⽯变法:
(1)、相同点:①直接⽬的:富国强兵;②、都得到统治者的⽀持;③、性质相同;④、⽅式相同::都是⾃上⽽下的⽅式进⾏。
中国近现代史详解
中国近现代史详解中国近现代史是指从1840年开始的中国历史发展阶段,涵盖了清末到现代中国的一系列重要事件和变革。
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关键转折点,标志着中国逐渐走向现代化。
在19世纪初,中国遭遇了帝国主义的侵略。
鸦片战争是第一个导致中国近现代史转折的事件,中国在战争中战败,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并割让领土。
此后,中国持续遭受列强的侵略和剥削。
在晚清时期,中国社会出现了一系列的变革思潮。
太平天国起义、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等事件都反映了中国人民对封建统治的不满和对现代化的渴望。
然而,这些变革努力都以失败告终,清王朝的统治逐渐岌岌可危。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宣告了中华民国的成立。
这标志着中国历史上从封建王朝到共和国的转型。
然而,随后的历史并不平静,中国陷入了民国时期的混乱和动荡。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进行了一系列的革命斗争。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革命、土地改革和抗日战争为中国政治、社会和经济的变革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结束了中国多年的内战局面。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经历了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程。
毛泽东时代的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对中国社会造成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1978年,邓小平提出了改革开放的政策,中国开始迈向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国际地位也得到了提升。
总结而言,中国近现代史是中国从封建王朝走向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在经历了帝国主义侵略和内部动荡后,中国成功实现了国家独立和现代化的转型。
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对于理解现代中国的政治、社会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高三历史中国近现代的开放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十章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PPT文档资料
勾画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全面对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纲领: ●十五大会议主题:高举邓小平理论
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
业全面推向21世纪
●十六大提出要用20年的时间全面建
设小康社会。
● 2019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六届五 中全会,指出科学发展观是推动经济社 会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以经济建设 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部署
*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 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 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实现;而体制改革在所有制上,多种经济
成分并存;在经济体制上,由计划经济转
向市场经济转变;政治体制上,推进民主
化进程。
二、中国改革开放对于中国现代化的
巨大推动
(一)中国改革开放的起步与 中国现代化局面的打开
1、改革开放的前奏 ●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为了冲破“两个凡是”的严重束缚,邓小平 领导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这个成就证明:开放符合中国国情;符合
中国现代化规律。
(二) 改革的必然性:
1、中国在落后条件下进步社会主义
的必然结果。
2、中国建国后模仿苏联现代化模式
的必然结果
1)学习苏联模式不能全盘否定 2)学习苏联带来的严重后果——经济
上,单一的公有制;将市场经济等同于资
本主义;管理体制,高度集中与高度集权; 政治上出现了个人崇拜、党内民主被破坏、 阶级斗争扩大化等——与现代化相悖。
● 在对外关系上:
历史认识近现代中国历史
历史认识近现代中国历史近现代中国历史是中国发展进程中的重要阶段,涵盖了从晚清时期开始到当代中国的发展和变革。
在这段时期,中国经历了列强侵略、内忧外患以及社会变革等重大事件。
对于近现代中国历史的认识,我们需要明确其重大意义,并分析其中的关键事件、人物和思潮。
一、近现代中国历史的重大意义近现代中国历史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起点,也是中国国家和民族面临巨大挑战时期。
这段历史对于我们理解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以及国家发展的轨迹至关重要。
同时,这段历史也是深刻认识中国的弱点和不足之处的一个重要阶段。
只有通过对近现代中国历史的认识,我们才能更好地评估中国国家和民族的进步和发展。
二、重要事件与人物1. 辛亥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标志着中国从封建主义向近代民主主义社会转变的重要事件。
孙中山的领导和辛亥革命的胜利,为中国开启了近代化建设的篇章。
2. 抗战时期(1937年-1945年):这一时期是中国与日本侵略者进行殊死抗争的时期。
中国人民经历了艰苦的战争,但坚决抗击侵略者,保卫了祖国的尊严和独立。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为中国追求独立和崛起奠定了基础。
3. 中共建党与中国革命:近现代中国历史中,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中国革命是至关重要的事件。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社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领导了成功的土地革命和全民革命,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基础。
三、思潮与改革1. 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现代思潮的重要代表,它倡导民主、科学、启蒙与社会变革。
这一运动出现于20世纪初,极大地推动了现代文化的发展,对中国的变革和进步产生了积极影响。
胡适、陈独秀等著名的思想家和文化人都积极参与了新文化运动。
2.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阶段。
在1978年,邓小平提出了改革开放的政策,以经济改革为主,逐步开放中国的经济和社会。
中国经济的腾飞和对外开放的进程使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并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1842年8月《南京条约》开放广州、 、 年 月 南京条约》开放广州、 厦门、福州、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厦门、福州、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中国东南沿海门户大开。 南京条约》 中国东南沿海门户大开。《南京条约》 附件规定列强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 附件规定列强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 房屋、 房屋、和永久居住的权利 • 2、1844年《望厦条约》规定美国兵 、 年 望厦条约》 船可任意进入中国各通商口岸“ 船可任意进入中国各通商口岸“巡查 贸易” 破坏了中国的领海权。 贸易”,破坏了中国的领海权。美国 人在通商口岸“开设医院,建立教 人在通商口岸“开设医院, 堂”。
的国际环境下, 的国际环境下,我国站在以苏联为首 的和平民主阵营中, 的和平民主阵营中,这是维护自身主 权利益,维护世界和平的正确选择。 权利益,维护世界和平的正确选择。
• ② 20世纪 年代中期我国提出 世纪50年代中期我国提出 世纪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开始逐步 实行“一大片”政策, 实行“一大片”政策,加强同 亚非拉国家的政治经济往来
• (3)20世纪 年代:①1971年中国恢复 世纪70年代 ) 世纪 年代: 年中国恢复 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 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②1972年《中美联 年 合公报》发表,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合公报》发表,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年中日邦交正常化。 ③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④在国际上出 年中日邦交正常化 现了一个同中国建交的热潮。 现了一个同中国建交的热潮。⑤毛泽东 三个世界”划分的估计, “三个世界”划分的估计,明确指出中国 属于第三世界, 属于第三世界,促进了第三世界国家间的 团结和合作。 团结和合作。 • (4)20世纪 年代以来,中国已成为国际 世纪90年代以来 ) 世纪 年代以来, 舞台上举足轻重的力量, 舞台上举足轻重的力量,正在为世界的和 平与发展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平与发展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 3、1858年《天津条约》规定外国 、 年 天津条约》 公使可以进驻北京。增开牛庄、 公使可以进驻北京。增开牛庄、淡 水汉口等10处为通商口岸 处为通商口岸。 水汉口等 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军 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 外国人可以到内地游历、经商、 行。外国人可以到内地游历、经商、 传教。 传教。 • 4、1860年10月《北京条约》增开 、 年 月 北京条约》 天津为商埠 • 5、1861年设立总理衙门,标志着 、 年设立总理衙门, 年设立总理衙门 中国由传统的理藩外交向近代外交 转变
• (2)20世纪 年代:中美关系从 世纪70年代 ) 世纪 年代: 对抗走向正常化,主要表现在① 对抗走向正常化,主要表现在① 1972年,尼克松访华,签署《上 年 尼克松访华,签署《 海公报》 海公报》,表明中美关系开始走上 正常化道路。 正常化道路。②1978年,中美发 年 建交公报》 表《建交公报》。③1979年1月1 年 月 日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日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 ④随着第三世界力量的壮大及和平与 发展成为世界的主题, 发展成为世界的主题,新时期外交政 策的调整. 策的调整 • 80年代后“无敌国外交” ,坚持独立自 年代后“ 年代后 无敌国外交” 坚持独立自 主的外交政策,反动霸权主义和强权政 主的外交政策 反动霸权主义和强权政 维护世界和平成为国策; 治,维护世界和平成为国策;奉行不 结盟政策; 结盟政策;重视和第三世界国家发展 友好关系;建设和平的周边环境; 友好关系;建设和平的周边环境;坚 持对外开放。 持对外开放。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为维护世界和平 所作出的重大努力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 改革开放以来, 外交方针, 外交方针,对于所有国际事务都从中国人 民的根本利益出发, 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 曲直,独立自主地决定自己的态度和政策, 曲直,独立自主地决定自己的态度和政策, 从而进一步完善了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 交政策。上述主要表现在: 交政策。上述主要表现在:①中国同西欧 的关系自基本恢复正常之后, 的关系自基本恢复正常之后,进入了稳步 发展的阶段。 发展与东盟的关系, 发展的阶段。②发展与东盟的关系,成为 东盟全面对话伙伴国, 东盟全面对话伙伴国,确定了双方建立面 向21世纪的睦邻互信伙伴关系的目标和指 世纪的睦邻互信伙伴关系的目标和指 导双方关系的原则。
• 3、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 、 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是 A、日内瓦会议 、万隆会议 、日内瓦会议B、 C、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 、 、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D、 第六届联大特别会议
年万隆会议上, 在1955年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总理代表中国政府提 年万隆会议上 出了处理国家间关系的“求同存异”的原则, 出了处理国家间关系的“求同存异”的原则,得到 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同。据此回答4~ 题 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同。据此回答 ~5题:
主要外交成就
• (1)建国初期:建国第一年里,与苏联等 )建国初期:建国第一年里, 17个国家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个国家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个国家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 (2)20世纪 年代到 年代末:①1954 世纪50年代到 年代末: ) 世纪 年代到60年代末 年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的地位参加了 日内瓦会议,并发挥了积极作用。 日内瓦会议,并发挥了积极作用。②1955 在万隆亚非国际会议上提出的“ 年,在万隆亚非国际会议上提出的“求同 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会议加强了我国与亚非各国的联系。 会议加强了我国与亚非各国的联系。③50 年代中期到60年代末 年代末, 年代中期到 年代末,中国又与柬埔寨等 二十多国建交,改善了在国际上的处境, 二十多国建交,改善了在国际上的处境, 扩大了在世界上的影响。 扩大了在世界上的影响。
• 4、当时提出“求同存异”原则的背景主要 、当时提出“求同存异” 是 A、亚非国家间经济发展水平不同 、 B、亚非国家间宗教信仰不同 、 C、一些亚非国家存在着严惩的边界冲突 、 D、一些国家的代表在会议中提出“反对共 、一些国家的代表在会议中提出“ 产主义问题” 产主义问题”。 • 5、“求同存异”原则中“求同”是指 、 求同存异”原则中“求同” A、反对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 、根除殖民 、反对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B、 主义、 主义、维护民族独立与平等 C、改变旧的国际经济秩序D、推动第三世 、改变旧的国际经济秩序 、 界的形成
建国以来中美关系曲折发展历程
• (1)建国后至 世纪 年代初:美国对华 世纪70年代初 )建国后至20世纪 年代初: 采取军事遏制、经济封锁、政治孤立政策, 采取军事遏制、经济封锁、政治孤立政策, 主要表现在①军事上,利用菲律宾的军事 主要表现在①军事上, 基地,经过日本、 基地,经过日本、阿留申群岛和阿拉斯加 一线,构建对中国和前苏联的包围圈; 一线,构建对中国和前苏联的包围圈;朝 鲜内战爆发后,美国悍然出兵入侵,把战 鲜内战爆发后,美国悍然出兵入侵, 火烧到中朝边境, 火烧到中朝边境,并派第七舰队到台湾海 威胁中国的安全。 政治上, 峡,威胁中国的安全。②政治上,拒绝承 认新中国, 认新中国,竭力阻挠别国同中国建立外交 关系; 关系;在联合国极力庇护 的代表,阻挠新中国加入联合国。③实行 经济封锁。 经济封锁。
• 6、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是 、 A、1949年《共同纲领》中宣布的原 、 年 共同纲领》 则 B、1953年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年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1955年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 年提出的” 、 年提出的 求同存异” D、70年代形成的关于三个世界划分 、 年代形成的关于三个世界划分 的理论 • 7、20世纪 年代,造成我国外交环境 、 世纪60年代, 世纪 年代 恶化, 恶化,对我国构成严重威胁的国家是 美国②苏联③日本④ ①美国②苏联③日本④越南 A、①② 、①③ 、②③ 、③④ 、①②B、①③C、②③D、
二、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演变
•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一直奉行和平的 新中国成立后, 外交政策, 外交政策,但在不同时期其内容和侧 重点有所变化: 重点有所变化: • ①建国初期:“另起炉灶”、“打扫干净 建国初期: 另起炉灶”
屋子再请客” 屋子再请客”、“一边倒”、团结世界各 一边倒” 国人民。 国人民。 在当时世界分裂为两大阵营
• ③与中亚五国建交,在上海签署了 与中亚五国建交, 上海合作组织” 《“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 上海合作组织 成立宣言》 • ④中国正式成为不结盟运动观察员 国。 • ⑤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支持 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 开展符合《联合国宪章》 开展符合《联合国宪章》精神的维 和行动,积极参加安理会的各次讨 和行动, 等等。 论,等等。
• 摩擦方面主要表现有: 摩擦方面主要表现有 • ①1992年布什政府突破《八一七公报》 年布什政府突破《八一七公报》 年布什政府突破 的限制,批准对台出售150架F-16战斗 的限制,批准对台出售 架 战斗 机。②1995年6月,克林顿政府批准李 年 月 登辉访美。 登辉访美。③1999年5月美国悍然轰炸 年 月美国悍然轰炸 我驻南大使馆。 我驻南大使馆。④2001年4月1日,美 年 月 日 军用侦察机在南海上空撞毁我战斗机, 军用侦察机在南海上空撞毁我战斗机, 等等。 等等。
• ③60年代,“两个拳头出击”。 年代, 两个拳头出击” 年代 • 60年代,随着中苏关系恶化, 年代, 年代 随着中苏关系恶化, 中美继续对抗, 中美继续对抗,为捍卫国家利 世界和平,中国实行“ 益、世界和平,中国实行“两 个拳头出击”的方针, 个拳头出击”的方针,同时反 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
• ③70年代,“一条线,一大片”。 年代, 一条线,一大片” 年代 • 70年代中美关系缓和,苏联严重威胁 年代中美关系缓和, 年代中美关系缓和 中国安全,毛泽东提出“三个世界” 中国安全,毛泽东提出“三个世界” 的构想。 的构想。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地位得到 恢复。我国外交关系取得重大突破, 恢复。我国外交关系取得重大突破, 既重视发展与美、 既重视发展与美、日等资本主义国家 的关系, 的关系,又注重发展同广大亚非拉第 三世界国家的关系。 三世界国家的关系。我国开始全面参 与国际事务, 与国际事务,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日 益重要的作用。 益重要的作用。